地震荷载
建筑结构载荷规范

建筑结构载荷规范建筑结构载荷规范是指用于规定建筑结构所承受的各种荷载的设计标准。
通过合理确定建筑结构的荷载,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因荷载超限导致结构倒塌或产生其他安全隐患。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载荷规范。
1.地震荷载规范:地震荷载是指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所产生的力。
地震荷载规范分为设计地震作用和基础地震作用两部分。
设计地震作用是指根据地震区划和工程地震烈度,根据结构设计要求计算得出的。
基础地震作用是指将建筑物直接地震作用传递到地基的力。
地震荷载规范通常根据国家地震烈度分区、结构分类和设计地震烈度等级来确定。
2.风荷载规范:风荷载是指风对建筑物表面产生的静力和动力。
风荷载规范根据地理位置和建筑物高度等因素来确定荷载,一般分为静力风荷载和动力风荷载。
静力风荷载是指风对于建筑物表面产生的压力,根据建筑物表面积和风压系数来计算。
动力风荷载是指风对于建筑物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产生的力,通常根据建筑形状、高度和风速等因素来计算。
3.活荷载规范:活荷载是指非永久性的荷载,包括人员活动、设备、家具、雪、水和垃圾等。
活荷载规范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场所来确定,例如住宅、商业建筑、办公室和工业厂房等。
活荷载规范通常根据建筑的使用面积、人员密度和物品重量等因素来计算。
4.雪荷载规范:雪荷载是指建筑物表面受到的雪的重力。
雪荷载规范通常根据地理位置和建筑物形状来确定,一般分为均匀分布荷载和非均匀分布荷载。
均匀分布荷载是指建筑物表面被均匀覆盖的雪的重力,根据地理位置和设计积雪深度来计算。
非均匀分布荷载是指局部积雪对建筑物表面产生的压力,通常根据建筑物形状和高度等因素来确定。
总之,建筑结构载荷规范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依据。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合理确定荷载,并进行合理的结构计算和设计,以确保建筑物在承受各种荷载下能保持稳定和安全。
建筑荷载的名词解释

建筑荷载的名词解释建筑荷载是指施加在建筑物上的各种力或重量。
不同类型的建筑荷载对于结构设计和安全评估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建筑荷载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静载荷(Dead Load)静载荷是指自重以及常驻在建筑物上的其他固定荷载,例如楼板、墙体、屋顶结构本身的重量等。
静载荷是建筑物始终承受的恒定荷载,不会发生瞬时性或暂时性变化。
活载荷(Live Load)活载荷是指建筑物上非恒定的荷载,包括人的活动、物体的移动、设备的操作等。
例如,人员在楼板上行走、储存的货物、家具、机械设备的负荷等都属于活载荷。
活载荷是变化的,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
雪荷载(Snow Load)雪荷载是指在寒冷地区,建筑物所承受的积雪的重量。
积雪会在建筑物的屋顶、挡土墙等表面逐渐积累,并对建筑物结构产生一定的压力。
雪荷载的大小取决于地区的气候条件、季节以及积雪的密度等因素。
风荷载(Wind Load)风荷载是指建筑物所受到的气流力。
风的作用会产生压力,对建筑物的外墙、窗户、屋顶等部位施加力量。
风荷载的大小取决于地理位置、建筑物高度、结构形式、风速等多个因素。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风荷载的考虑尤为重要。
地震荷载(Seismic Load)地震荷载是指地震引起的建筑物振动产生的力。
地震是一种短期、突发、强烈的地壳运动,对建筑物结构造成冲击和摆动。
不同地震区域和建筑物的性质会决定地震荷载的大小和性质。
地震荷载的考虑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有足够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温度荷载(Temperature Load)温度荷载是指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建筑物结构的伸缩和热变形。
材料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从而产生力。
温度荷载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温度变化的范围。
特别是对于长跨度、高温差的建筑结构,温度荷载需要得到充分考虑。
水荷载(Water Load)水荷载是指由于水的压力和浮力对建筑物的影响。
水平荷载计算范文

水平荷载计算范文水平荷载计算是在结构工程中的重要计算步骤之一,它用于确定结构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外部力的大小,以便设计工程师可以确定合适的结构尺寸和材料来满足设计要求。
本文将介绍水平荷载计算的基本原理、分类以及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
一、水平荷载的分类水平荷载可分为几类,包括风荷载、地震荷载和水动力荷载等。
这些荷载的作用机制及特点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类型和地理位置来选择适当的荷载标准和计算方法。
1.风荷载:风是一种重要的水平荷载,其大小取决于风的速度、方向和结构的形状及表面特性等因素。
风荷载可以按照国家和地区的建筑规范来确定。
2.地震荷载:地震是指地球地壳发生的剧烈震动,可产生巨大的水平荷载。
地震荷载的计算可以参考地震地区的地震动强度和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
3.水动力荷载:水动力荷载是指由于水流、波浪和潮流等水力作用产生的水平力。
它主要用于桥梁、码头和船舶等结构的设计。
二、风荷载计算风荷载计算是水平荷载计算中的重要一部分。
常用的风荷载计算方法有静力法和动力法两种。
1.静力法:静力法是指根据结构的几何形状和表面特性,将结构上各点处的风力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到结构上,然后根据结构的受力平衡条件计算结构的风荷载。
静力法适用于结构尺寸相对较小和形状规则的情况。
2.动力法:动力法是根据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风荷载的动态特点,通过数值模拟或物理试验等方法计算结构在风作用下的响应。
动力法适用于结构尺寸较大或形状复杂的情况。
三、地震荷载计算地震荷载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常用的地震荷载计算方法有静力法和地震反应谱法两种。
1.静力法:静力法是指根据地震荷载的设计加速度和结构的质量,将地震荷载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到结构上,然后根据结构的受力平衡条件计算结构的地震荷载。
2.地震反应谱法:地震反应谱法是根据地震动的频率特性和结构的动力特性,通过地震反应谱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地震反应谱法适用于结构较大或对地震作用较为敏感的情况。
《地震荷载计算》课件

现代虚无主义的源起与本质探析现代虚无主义最早产生于18世纪末的德国思想界,传入中国的过程与虚无主义在德国的产生非常相似,均是后现代化国家在后起压力下打压传统文化后,产生的一种悲观、虚无思想。
现代虚无主义其本质是将“虚无”作为信仰,否定一切价值。
当下必须直面现代虚无主义问题和危害,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引领作用。
标签:虚无主义;利己主义;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现代虚无主义诞生之初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倡导的自我为中心的价值目标与资产阶级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大相径庭。
改革开放后,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开始歪曲历史、颠倒是非,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正视虚无主义的种种现象,理清虚无主义的实质和严重危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现代虚无主义的源起“虚无主义”最早来源于拉丁语,意为“什么都没有”。
现代意义上的虚无主义起源于德国,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还处于封建邦国林立落后的神圣罗马帝国时代,面对英国、荷兰、法国现代化的成功,巨大的外部压力迫使其尽快转型。
德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快速引进新的启蒙文化,加速启动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启蒙文化的引进使传统社会秩序、文化理念和人们的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甚至开始质疑传统。
康德、费希特等一批哲学家大力推崇启蒙文化的过程中,对有悖于启蒙的一切传统进行质疑,这一做法必然会把人们心目中长期形成的崇高、神圣的价值弱化掉,而新的价值观尚未形成,人们的内心空虚占据上风,现代虚无主义就是在质疑传统、人们内心空虚的背景下诞生的。
就像恩格斯分析启蒙运动的社会效应时所说的:“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到现在为止,世界上所遵循的只是一些成见;过去的一切只值得怜悯和鄙视。
”[1]在批判传统的过程中,宗教被看作德国落后的根源,只有揭穿存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所有形态的上帝和神灵,才能解放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
水利工程地震荷载计算公式

水利工程地震荷载计算公式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地震荷载是一项重要的设计参数。
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地震荷载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地震荷载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水利工程地震荷载的计算公式是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地震荷载的计算公式是根据地震力学理论和水利工程结构的特点而得出的。
地震荷载的计算公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于水利工程结构本身的地震荷载计算,另一种是对于水库水位变化引起的地震荷载计算。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情况下的地震荷载计算公式。
一、水利工程结构本身的地震荷载计算公式。
对于水利工程结构本身的地震荷载计算,一般采用地震作用谱法。
地震作用谱法是根据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动特性来计算结构的地震荷载的一种方法。
地震作用谱法的计算公式如下:F = C×M×S。
其中,F为结构的地震荷载;C为结构的地震作用系数;M为结构的质量;S 为结构的地震作用谱。
地震作用系数C是根据结构的类型和地震区的地震烈度来确定的,一般在设计规范中有详细的规定。
结构的质量M可以根据结构的重量和密度来计算得出。
地震作用谱S是根据地震动的频率和加速度来确定的,可以通过地震监测数据或者地震波传播理论来计算得出。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水利工程结构本身的地震荷载,从而为水利工程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水库水位变化引起的地震荷载计算公式。
对于水库水位变化引起的地震荷载计算,一般采用水动力学理论和地震工程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水库水位变化引起的地震荷载计算公式如下:F = ρ×g×H×ΔH。
其中,F为水库水位变化引起的地震荷载;ρ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 为水库水位;ΔH为地震引起的水位变化。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水库水位变化引起的地震荷载,从而为水库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地震荷载的计算公式是根据地震力学理论和水利工程结构的特点而得出的。
雪风和地震荷载计算方法

雪、风和地震荷载的计算方法1 雪荷载1.1 文献[2]中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文献[2]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第6.1.1条规定,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s k=μr s o(1-1) 式中:s k为雪荷载标准值,[kN/m2];μ r为屋面积雪分布系数;s o为基本雪压,[kN/m2]。
规范第6.1.2条规定,基本雪压应按该规范附录D.4中附表D.4给出的50年一遇的雪压采用。
高于1989年同名规范30年一遇的标准。
第6.1.3是对规范没有给出基本雪压的地点取值方法的规定。
第6.1.4条是对山区基本雪压的规定。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μ r根据屋面形状按表6.2.1确定。
1.2 文献[7]美国《建筑及其它结构最小设计荷载》1994年版文献[7]美国《建筑及其它结构最小设计荷载》1994年版7.3规定,斜度小于1/12的平屋面的雪荷载按下式计算:p f=αC e C t I p g (1-2) 式中:p f为雪荷载,[lb/ft2];α系数,美国本土为0.7,阿拉斯加为0.6;C e为暴露系数;C t为热力系数;I为重要性系数,根据表1及表20,一般公用发电厂I=1.0;p g为地面雪荷载。
据规范解释对7.2的说明,地面雪荷载系基于雪荷载超过的年概率为2%(即平均重现期50年)的数值。
1.3 文献[12]《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DL/T5121-2000》从上可见,文献[7]考虑的系数更多。
为了考虑与文献[12]《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DL/T5121-2000》一致,采用文献[2]的标准。
因矩形烟风道为平顶,根据后者的表6.2.1第1项取μ r =1.0。
Page 1 of 82 风荷载2.1 文献[2]中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文献[2]第7.1.1条规定,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述公式计算:当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w k =β z μ s μ z w o(1-3) 式中:w k为风荷载标准值[kN/m2];β z为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μ s为风荷载体型系数;μ z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w o为基本风压,[kN/m2]。
地震荷载取值

地震荷载取值
地震荷载取值是指在进行地震工程设计时,根据当地地震活动性和土壤条件,确定地震荷载的大小和作用方向。
地震荷载是指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对结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是结构物体受到地震影响的重要因素。
地震荷载的取值需要根据不同的地震区域和土壤条件来确定。
一般来说,地震荷载的取值是根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来计算的。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是指地震波在地表上的最大加速度,是表示地震强度的重要参数。
根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不同,地震荷载的取值也会有所不同。
在确定地震荷载的取值时,还需要考虑到土壤条件对地震波的影响。
不同的土壤条件会对地震波的传播和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确定地震荷载的取值时,需要考虑土壤条件的影响因素。
地震荷载的取值对于结构物体的设计和建造至关重要。
合理确定地震荷载的取值可以保证结构物体在地震发生时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从而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因此,在进行地震工程设计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地震活动性和土壤条件来合理确定地震荷载的取值,以保证结构物体的安全性。
总之,地震荷载取值是地震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当地的地震活动性和土壤条件来合理确定。
合理确定地震荷载的取值可以保证结构物体在地震发生时有足够的抗震能力,从而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地震荷载的计算方法

地震荷载的计算方法
地震荷载是指地震对建筑物或其他工程结构产生的作用力。
为了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需要进行地震荷载计算。
下面是地震荷载的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确定工程所在的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用来反映地震在某一地点产生的破坏程度的指标,通常使用中国地震烈度标准进行评定。
根据地震烈度,可以确定相应的地震参数。
其次,需要确定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和使用系数。
重要性系数表示工程对人身及社会财产安全的重要程度,使用系数反映结构使用情况及耐久性要求。
然后,需要确定工程结构的基本周期。
基本周期是结构最基本的振动周期,是计算地震荷载的重要参数之一。
接下来,可以采用地震响应谱法计算地震荷载。
地震响应谱法是一种结构动力学分析方法,可以计算出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加速度谱。
通过将加速度谱与结构的质量和刚度进行卷积,可以计算出结构的地震反应。
最后,需要根据计算结果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是根据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和使用要求确定的,它反映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
综上所述,地震荷载的计算涉及多个参数和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标准进行计算。
在进行地震荷载计算时,需要注意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地震作用
滑坡塌方:多发生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地震时滑坡可以切断公 路,冲毁房屋;大的滑坡还会吞没村庄、堵塞河流。
第五章 地震作用
滑坡、塌方造成房屋破坏
第五章 地震作用
砂土液化:饱和砂土在地震作用下丧失抗剪承载力所致,一般 发生在地下水位较高、砂层埋深较浅的沿海或平原地区。
第五章 地震作用
92%的地震发生在 地壳中,其余的发 生在地幔上部。
第五章 地震作用 第一节 地震基础知识
(二)地震类型与成因 地震的三种主要类型: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 (1)火山地震:伴随火山喷发或由于地下岩浆迅猛冲出地 面引起的地面运动。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1914年日本樱岛火山 爆发,产生的震动相当于 一个6.7级地震。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
第五章 地震作用
第五章 地震作用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地震基础知识 第二节 地震区划与地震作用 第三节 单质点体系水平地震作用 第四节 多质点体系水平地震作用
第五节 结构的扭转地震效应 第六节 竖向地震作用 第七节 地震作用及计算方法 第八节 桥梁地震作用
第五章 地震作用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自然现象。 全世界每年发生大约500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地 震是人感觉不到的微小地震,只有灵敏的仪器才能测量 到它们的活动。人能够感觉到的有感地震每年发生约5万 次,其中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约有1000余次,能够造成严 重破坏的强烈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8次。
同时震后消防系统受损,火势得不到有效控制,酿成火灾。
第五章 地震作用
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 由于煤气管道泄漏引起火灾, 大火持续了一个星期。
第五章 地震作用
水库坝体倒塌,引发下游水灾
第五章 地震作用
2005年12月26日东南亚海 啸
第五章 地震作用
泰国著名旅游圣地普吉 岛遭海啸巨浪袭击,人 们慌忙逃生。游客用摄 像机当场拍摄了大浪卷 起、冲到岸上的画面。
中国上一个世纪发生破坏性地震3000余次,其中6级 以上500余次,8级以上9次。
第五章 地震作用
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源的8.5级地震造成20多万人死 亡。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的7.8级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 重伤36万,倒塌民房630万间,整个城市毁于一旦,损失百 亿,重建百亿。
世界上两个主要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欧亚地震带又称地中海南亚地震带。
第五章 地震作用 第一节 地震基础知识
世界地震主要分布
地中海南亚 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五章 地震作用 第一节 地震基础知识
(二)我国地震活动
我国地处环 太平洋地震 带和欧亚地 震带之间, 多发地震。
第五章 地震作用 第一节 地震基础知识
第五章 地震作用
地基失效引起房屋倾斜
地基失效破坏是由于地基失效产生过大位移引起的结构 破坏,属静力作用;而结构强度不足,空间整体性差造成的 破坏,则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惯性力引起,属动力作用。
第五章 地震作用
2.次生灾害 地震时建筑物或其它设施遭受破坏而导致的一系列继发性
灾害称为次生灾害。 次生灾害中首先是火灾,房屋倒塌后火源失控极易起火,
第五章 地震作用
3.诱发灾害 由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引发出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地震发
生会使供电、供水、通讯等生命线工程遭到破坏。疾病流行、 城市瘫痪、治安混乱,恶化工农业生产条件,影响经济发展。
第五章 地震作用 第一节 地震基础知识
一、地球构造与地震成因 (一)地球构造
地壳是由各种结构不均匀厚薄不一的岩层组成,目前所观察 到的地震深度最深为700km,比起地球半径来仅占1/10,因而 地震仅发生于地球的表面部分——地壳内震活 动分布图,地 震活动呈带状 分布,从中可 以归分10个地 震区 。
第五章 地震作用 第一节 地震基础知识
三、地震震级与烈度
(一)地震及波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经济损失967亿美元,死5413人, 伤3.5万。
1999年土耳其地震,经济损失约100亿美元,死亡近万人。
第五章 地震作用
地震灾害分类:
1.直接灾害:一次灾害,地面运动引起的地表破坏,建 筑物倒塌等; 2.次生灾害:二次灾害,由直接灾害继发的地震后火灾、 水灾、海啸、毒气逸散等; 3.诱发灾害:三次灾害,由前两种灾害引起的工厂停产、 城市瘫痪、瘟疫蔓延等。
第五章 地震作用
钢筋混凝土桥墩,短柱承受较大剪力,发生剪切破坏
第五章 地震作用
桥梁柱子 发生剪切 破坏
第五章 地震作用
南投县草屯镇的平林桥跨越乌溪,震中距20km,桥 梁全毁,而远处14号公路尖峰桥完好。
第五章 地震作用
城市高架桥的破坏
第五章 地震作用
城市高架桥的破坏
第五章 地震作用
构件连接不牢,结构丧失整体性
第五章 地震作用
1.直接灾害 (1)地表的破坏 构造地裂缝:地下断层错动在地表留下的痕迹。与地下断层 走向一致,可延续几公里至几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
第五章 地震作用
构造地裂缝
第五章 地震作用
重力地裂缝:地震时由于地貌重力作用,地面土体受到挤 压、伸张、旋扭产生的结果。常发生在河湖堤岸等地表土 质松软潮湿地方。
(2)工程结构的破坏 地震对各类工程结构的破坏按破坏机理划分,主要表现在
承重结构强度不足,结构丧失整体性和地基失效等方面。
第五章 地震作用
承重结构强度不足致房屋倒塌
第五章 地震作用
底层结构破坏
第五章 地震作用
地震中桥梁桥面板塌落
第五章 地震作用
唐山地震中桥 梁结构破坏
第五章 地震作用
The 1989 Loma Prieta Earthquake 8km 长的 Bay Bridge (建于 1933年) 在地震中桥面板 脱落,产生了一条15米长的裂隙,使得这座桥停止 使用一个月,这影响了数10万人的生活和工作。
第五章 地震作用 第一节 地震基础知识
(2)塌陷地震:地表或地下岩层由于某种原因陷落和崩塌引 起的地面运动。
(3)构造地震: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 动引起的地面振动。破坏性地震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 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二、地震活动与地震分布 (一)世界地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