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

合集下载

4.地震科普专项训练

4.地震科普专项训练

地震科普专项训练-1第一题:选择题(50 分)1、(D)地球由里及表依次是()。

A、地壳、地幔、地核B、地壳、地核、地幔C、地幔、地核、地壳D、地核、地幔、地壳2、(A)地震是一种()的自然灾害。

A、危害极大B、破坏性不大C、安全性极高3、(A)地震有强有弱,用以衡量地震本身强度的“尺子”叫()。

A、震级B、震源C、震中距4、(D)临震预报是指对()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A、10年B、3个月C、一两年D、10日内5、(B)利用各种地震仪器进行地震观测的观测点叫()。

A、地震仪B、地震台6、(C)地震发生时,对求生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A、保护财产B、立即抱住周围坚固物C、瞬间抉择7、(C)地震不会经常发生,地震应急包()。

A、可以锁在柜子里B、不准备也没有关系C、也要准备并放在便于拿取的地方8、(B)()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A、迅速逃跑B、积极投入互救C、各自保命9、(A)让人产生震感而又不会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通常称为有感地震,它的震级范围一般是()级。

A、3~4.5B、2~3C、5~710、(B)下列关于地震谣言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科学依据B、传播速度快C、有确切来源第二题:判断题(50 分)1、(对)地震虽然来势汹汹,但可能在短暂时间内给人们带来某些临震的宏观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大震预警现象。

主要有地面初期震动、地声和地光等。

()2、(对)地震发生后,不要随地丢弃脏物,要消灭鼠、蚊、蝇、蟑螂、跳蚤、蜱,防止疾病传播。

()3、(对)我国是一个多震国家,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和分布广的特点。

()4、(错)根据震源深度的不同,分为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两种。

()5、(错)震后救人应该先救自己的家人,遇到陌生人可以不救。

()6、(对)地震导致停电,应该先吃冰箱里易变质的食物,再吃罐头食品和干食物。

()7、(错)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区域叫震源。

震源、震中和地震波

震源、震中和地震波
震源、 震源、震中和地震波
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 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 我们把地震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60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 我们把地震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60-300 公里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 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 公里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目前有记 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 720公里 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 震中: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 震中: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及其 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 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中到地面上任 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 震中距在100 100公 一点的距离 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震中距在100公 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 1000公里以内称为近震 公里以内称为近震; 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在1000公里以内称为近震;大于 1000公里称为 远震。 1000公里称为 远震。 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 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 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 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 一样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震有关的概念 描述地震空间位置的有关概念 震源: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实际上为 一区域) 一区域); 震源深度:将震源视为一点, 震源深度:将震源视为一点,此点到地面的 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实际上亦是一 区域) 称为震中区; 区域),称为震中区; 极震区: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 极震区: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 宏观震中; 宏观震中; 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 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沿地球 表面所量得的距离。 表面所量得的距离。

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答案)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 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什么?答: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2. 我国地震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地震监测;(2)地震预报;(3)震害防御;(4)地震应急;(5)地震救灾与重建。

3.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答: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大致可分三个层次。

中国地震局是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是辖区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地、县地震局(办)是辖区基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4.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重点是什么?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14号)明确指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是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

5. 我国第一个防震减灾示范区在哪里?答:福建省闽南地区,包括福州、泉州和漳州等地。

6. 我国第一个进行防震减灾强化宣传的地区在哪里、什么时间?答:甘肃省临泽县。

1995年,甘肃省委和省地震局根据中宣部和国家地震局的指示,在张掖行署的指导下由临泽县委和县政府实施的。

7. 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是什么?答:(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指挥;(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作用。

8. 我国20世纪第5个地震活跃期开始于何年?答:1988年。

9. 在防震减灾方面,我国将采取什么对策?答:基本对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

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和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

10. 防震减灾的涵义是什么?答:防震减灾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是对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的高度概括。

11. 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答: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12. 我国农村防震减灾的长远目标是什么?答:(1)逐步改变农村建筑材料的构成;(2)逐步改变农村的建筑习惯,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对抗震不利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3)加强地震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使防震减灾成为农民的实际行动和自觉需要。

地质灾害题目大全

地质灾害题目大全

单选:1、让人产生震感而又不会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通常称为有感地震,它的震级范围一般是(B )级。

A、2~3B、3~4.5C、5~7D、7~92、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B)倍。

A、10B、30C、50D、1003、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A ) 类型。

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C、塌陷地震D、人工地震4、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A)A.地震 B.火山 C.滑坡 D.泥石流5、我国较大规模地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从(C)震后开始的。

A、1920年海原地震B、1966年邢台地震C、1975年海城地震D、1976年唐山地震6、唐僧师徒四人路径火焰山,猪八戒问唐僧火焰山是怎么形成的,唐僧支吾半天没有回答上来,需要求救,那么你的答案是(D)?A、森林野火B、瓦斯自燃C、地热异常D、煤层自燃7、据统计,唐山大地震后的抢险救灾中,统计出了抢救时间与救活率的关系,其中第三天的救活率为(D):A、60.6%B、70.5%C、53.8%D、36.7%8、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哪个部门(A)?A民政部 B水利部 C中国气象局 D、国土资源部9、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D)A.大多数地震与火山活动有关B.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中C.5级以下的地震,称为微震;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D.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10、请问位于黑龙江德都县的五大连池是怎么形成的?A、地震引起的滑坡将河道堵塞而形成的。

B、由于泥石流将河道堵塞,经过蓄水形成的。

C、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流阻塞河道后形成的火山堰塞湖。

D、地面被地震震陷后,蓄水形成的。

11、《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是哪个部门颁布的?(A)A、国土资源部B、国务院C、国家发改委D、民政部12、地面沉降往往发生在(B)。

A、物质不均匀,孔隙率大,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B、物质均匀,孔隙率大,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C、物质不均匀,孔隙率小,地下水不丰富的地区。

关于预测地震小常识

关于预测地震小常识

关于预测地震小常识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力量。

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次的地震发生,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所造成的惨重灾情,堪称地球上最大的浩劫,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关于预测地震小常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地震科普宣传小常识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我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自然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灾害频发于全国各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强防灾减灾意识,有利于人们在灾难降临之际能够有效的躲避危险。

2.震后救人的原则震后救人的原则:①先救近处的人。

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

②先救容易救的人。

这样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③先救青壮年。

这样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

④先救“生”,救“人”。

唐山地震中,有一个农村妇女,她为了使更多的人获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使之可以呼吸,然后马上去救别人;结果她一人在很短时间内救出了好几十人。

3.震前地下水为什么会有异常变化震前地下水为什么会有异常变化:地震前地下岩层受力变形时,埋藏在含水岩层里的地下水的状况也会跟着改变。

有时,含水层像饱含水的海绵一样,在受力时把水挤出来;有时,隔水层破裂,使原来分层流动的水掺和在一起,等等。

4.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不一定。

由于地下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一定与地震有关。

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有:气象因素,如干旱、降雨、气压变化等;地质因素,如非震的地质原因,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的状态;人为因素,如用水量变化、地下工程活动、环境污染等...5.孤立型地震孤立型地震: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2.4级以上。

例如,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就属于此类。

6.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级为6.9级。

震级和烈度

震级和烈度

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震级和烈度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

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

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中国地震烈度简表等震线:在地图上把同一次地震中房屋建筑破坏程度和地面受到影响程度相同的地点用曲线联接,它是表示地震发生地区地震影响的一种方式。

等震区:两条等震线之间所包含的区域。

极震区:一次地震破坏或影响最重的区域。

宏观震中:极震区的几何中心。

即极震点。

主震: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

余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的地震,余震可能在数日数月或更长时间内陆续发生。

[按]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

[按]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

学习资料第(3)期[按]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

但是,人类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为进一步树立防震抗灾意识,掌握防震常识和自救措施,现编辑一期有关抗震防震知识学习资料,供各单位组织员工和矿区居民学习。

一、地震的产生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跳说”;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叫交叉渗透,深入发展,使地震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

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

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

这类地震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

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二、中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地震是怎么回事

地震是怎么回事

一、地震是怎么回事地震是群灾之首: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一次强烈地震,往往会摧毁大批建筑物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地震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天敌,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地球由于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起巨大的能量,造成地壳某些脆弱地带的岩层突然断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产生错动,地震就发生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世界主要地震带:地震多发区称为地震带。

全球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或欧亚)地震带上。

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频繁。

几个常用地震术语: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区域叫震源。

地面上正对震源的位置叫震中。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是震源深度。

震源越浅,地震的破坏就越大。

地震的类型:地震一般可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

由人类活动(如开山、开矿、爆破等)引起的叫人工地震,除此之外便统称为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按成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

构造地震:因为地壳运动引起地壳构造的突然变化,地壳岩层错动破裂而发生的地壳震动,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地震。

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变化,从而内部产生巨大的力,这种作用在地壳单位面积上的力,叫地应力。

在地应力长期缓慢的作用下,造成地壳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当地应力超过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强度时便会使岩层断裂错动,其巨大的能量突然释放,其中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这就是地震。

世界上的90%以上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强烈的构造地震破坏力很大,是人类预防地震灾害的主要对象。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叫火山地震。

这种地震一般较小,造成的破坏也极少,并且只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500座活火山,每年平均约有50起火山喷发。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往往互有关连。

火山爆发有时会激发地震的发生,地震若发生在火山地区,也常会引起火山爆发。

陷落地震:由于地下水溶解了可溶性岩石,使岩石中出现空洞并逐渐扩大,或由于地下开采矿石形成了巨大的空洞,造成岩石顶部和土层崩塌陷落,引起地震,叫陷落地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震级和烈度(引用)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

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

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