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教育随笔
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标准作文

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标准作文
《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标准呀》
哎呀呀,说起成绩这个事儿啊,我就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时候我读小学,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叫小超。
小超啊,学习成绩真的不咋地,考试经常都是及格线上下晃悠。
但是呢,他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地方,就是画画超级棒!每次美术课,那就是他的表演时间。
那画笔在他手里就跟有魔法似的,几下就能画出一幅让人惊叹的画来。
有一次,学校组织画画比赛。
小超那可积极了,一下子就报名参加了。
我们都以为呀,他也就是去凑个数,毕竟成绩不好嘛。
可是你猜怎么着,比赛结果一出来,小超大获全胜,得了一等奖呢!当他站在领奖台上,脸上那灿烂的笑容啊,简直比阳光还耀眼。
从那以后,大家看他的眼光都不一样了,不再只是因为成绩不好就小瞧他。
这件事让我深深明白,成绩真的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呀。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也许不在成绩上,但在其他方面说不定就能绽放光彩呢。
就像小超,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但画画厉害呀。
我们不能只用成绩这一把尺子去衡量孩子,得看到他们身上各种不同的才能和优点。
不然,会错
失多少美好和惊喜呀。
所以呀,别再死盯着成绩啦,多去发现孩子们其他的闪光点吧!这样,每个孩子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闪闪发光呢!嘿嘿!。
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教育随笔

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教育随笔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教育随笔如果我们同意这三个方面,那么我们就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孩子。
而目前的评分和考试制度恰恰是这样的一把尺子,数学、语文、英语能考90分以上的就是好学生,不及格的学生就是落后生。
其实“落后生”具备的某些才华是好学生没有的,但他们的才华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被完全忽略。
当然我们不能为每一种才能设置一个考试,也不能改变考试的科目和要求。
但作为家长心里要明白,考试只能说明这个孩子在某个方面的状况,绝对不能成为衡量孩子整体的标准。
数学考试100分,只能说他有数学才能,但不能说明其他方面。
如在为人处世方面,他可能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还不如数学考40分的人。
再说,孩子还处在成长过程中,他的才能有待时间的检验。
如果我们经常以考试不及格来责怪、贬损孩子,使他失去信心,他真正的才能就会枯萎。
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丒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八种智力,只是表现程度不同。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教师和家长应该做的,是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华德福教育专家马丁丒洛森(Martyn Rawson)说:“学习者的成功标准是相对自己取得的成就。
学习是成长、发展过程,不是为了获奖或竞争。
我取得的一大进步,对你可能是一小步。
有些人付出巨大努力,却收获甚小。
另一人也许只付出一点努力,却有显著成效。
哪一种方式更有意义?”其实两种方式都有意义,因为人和人不同,无法比较。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努力了,就应得到表扬和鼓励,哪怕他仍然考试不及格,但他至少得到了父母的信任和鼓励:“没关系,下次再努力。
”想想我们自己,一件事情没有做成功时,听到这样一句话是什么样的心情?更何况是孩子。
在目前的现状下,如果父母都不能理解孩子,他要独自承担多么大的压力。
对于一些生性敏感的孩子,严重的还会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
教育笔记: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孩子的作品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
”在一次绘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画《美丽的天空》,孩子们有的画出了互相追逐游戏的云儿,有的画出了太阳与月亮的对话,还有的画出了各星球大战,更有小朋友把自己的家画到了天空……总之,孩子们的想象丰富多彩,我正在窃喜这次教学活动的成功,却看到赵军杰小朋友在我认为本来画得非常好非常工整的画面中,画出了几个不规则的图形,并在这个图形中用黑色的笔“乱涂”一通,就像是美丽精致的脸上,忽然多出了几道难看的疤痕,我有些生气,这么“完美”的一幅画给他“糟蹋”了。
我板着脸问他为什么画这个,他仰着小脸,很认真的说:“地球人和外星人在交战,这是他们的炸弹,这几颗炸弹爆炸了。
”听了他的话, 我的心在颤抖:这就是孩子的思维、孩子的想象,险些就被我无意间给扼杀在摇篮里。
随后对他的创作和大胆表现给予了鼓励和表扬。
在以往的绘画教学中,为了追求一个完美、整齐的画面,我常常会给孩子提供一幅范画,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很像的画出与自己范画相同的作品。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能力好的孩子画的非常像,但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能力差的孩子画的非常“糟糕”,并且他们很羞于展现自己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拘限了孩子的思维。
重新学习《指南》后,我很少再给孩子提供范画,即使提供,也是有针对性的提供。
在一次逛超市时,孩子们看到了螃蟹和龙虾,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叽叽喳喳热烈的讨论着,观察得非常仔细,回来后,我只给他们提供了螃蟹和龙虾的“照片”,并给他们一个提示:他们在一起会干什么?结果孩子们展现给我的画面非常丰富:有的画他们在唱歌、跳舞、开音乐会;有的画打羽毛球,做操、捉迷藏、手拉手玩游戏;还有的画出它们在大战,有输有赢,旁边还画出了摇旗呐喊的小龙虾和小螃蟹。
这些作品让我看到了孩子是勇于表现、乐于表现的,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因此,在幼儿自主表现的过程中,不能做过多的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
最新幼儿园教养随笔用心养育用爱教育

幼儿园教养随笔用心养育用爱教育怎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呢?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幼儿园里老师们的教育方式吧!幼儿园教养随笔用心养育用爱教育【第一篇】:幼儿园教养随笔用心养育用爱教育每当我走在幼儿园的走廊上,抬头一看,总是能看到这句话“用爱养育、用心教育”。
这句话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是最真实的写照,我们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从他们三岁园到六岁离园,老师与他们相处了太多的日子。
从小班入园的各种不适应,哭闹着找妈妈,到大班的毕业典礼上,满含热泪朗诵《毕业诗》,这些点点滴滴无不记录着对幼儿园、对老师、对小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孩子是最纯真的,也是最可爱的。
近期,在网络上虐童频繁出现一些视频,看完之后,作为老师的我们都触目惊心,教师的队伍里怎会出现这样的老师?我们在大学里接受的幼儿教育:《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班级管理》等等专业一直都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了指引的作用;尤其我们在工作中接受的各种继续教育,更促进我们如何去关爱幼儿、养护幼儿。
幼儿园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对他们的终身教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些幼儿,在他们纯真的心灵里,老师是最让他们喜爱的人,也是他们的“偶像”,老师不仅照顾他们的生活,而且教他们唱歌、跳舞、讲故事的、教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交往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等等,陪伴他们成长。
其实,与孩子们在一起,老师虽然辛苦,但是辛苦中更多体会到的是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
一百种孩子就有一百种语言,各种性格的孩子在一个集体中成长,不仅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也需要老师的耐心教育,但是像视频里出现的现象,是绝对不可以谅解的,对于幼儿的教育,还是需要多付出,因为他们毕竟只是孩子。
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幼儿园教养随笔用心养育用爱教育【第二篇】:幼儿园教养随笔用心养育用爱教育我们常说,身为老师,就一定要有爱心,对孩子有耐心,尤其是“爱”和“心”真的很重要,但是,这两个字说起来、写出来都很简单,但做起来却是不容易。
用不一样的尺子来衡量孩子案例

用不一样的尺子来衡量孩子案例金女士参加了女儿期末考试后的家长会。
父母们聚在一起,也就是说说孩子的学习,相互取取经、发发牢骚,当然也总免不了比比孩子的成绩。
因为金女士的女儿一向成绩优异,大家都对她羡慕不已,这个说“看人家的孩子多让人省心”,那个说“你有什么教育孩子的好办法也教教我们”,让金女士感到很得意。
可是一公布成绩,金女士傻眼了:女儿这次只考了个二十几名!尽管老师对金女士说,孩子只是因为数学考试中的一道大题意外失手,才把成绩拉了下来,其他几门课都考得很好。
可金女士却觉得这简直是晴天霹雳。
回到家,金女士就把女儿叫到身边大声训斥起来:“你这次考试怎么考的呀?怎么会这么马虎,把一道大题的分都丢了!平时你都能考个前三名,这回竟然考了二十几名!你知道我去开家长会时多没面子,别的家长还要向我取经,结果我女儿考得还不如人家呢!”像金女士这样用孩子的分数来为自己挣面子的父母可以说还真不少。
其实这是很不应该的。
事实上,正因为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才更应该与老师多接触,只有这样,才能找出孩子学习不好的症结所在。
如果认为孩子表现不好,同时又错误地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成了自己的脸面,那么缺少沟通的孩子也只会越来越学不好。
过去人们比吃,比穿,比钱多,现在却开始比孩子了。
谁家的孩子成绩多么多么优秀,谁家的孩子多么多么有才华,谁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学校……把孩子学业成绩当成装饰品,当成向别人炫耀的资本。
据一位妈妈所说,平时她和同事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大家聚会的时候,也都带着孩子,别人的孩子如何如何优秀。
如果自家的孩子不跟上脚步的话,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会让做家长的很没面子。
喜欢用孩子的成就来为自己脸上贴金,这是中国一些父母的一个陋习。
当孩子在别人面前为父母争足了面子、让父母觉得脸上有光的时候,父母就会对孩子宠爱有加,大大奖励一番!当孩子让父母在人前面子尽失的时候,父母又会气急败坏,对孩子大呼小叫。
无形中,当父母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面子”成了主要考虑的因素。
幼儿园老师教育笔记《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

幼儿园老师教育笔记《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教育笔记: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艺术坊活动内容是制作向日葵作品,第一课时先要在圆圆的草甸子上用颜料刷上图案,第二课时是裁剪花瓣并装订到草甸子上。
孩子们开始选择不同颜色的颜料刷甸子,YY拿着笔先蘸了黄色,刷在中间圆心处当花心,接下来选择了橙色小心的沿着圆心一圈圈往外刷,最后选择了红色刷在草甸子的最外侧。
甸子的一面刷完后,听到老师说另一面也要刷,但是可以刷不同的图案时,YY想了想,选择了红色画花心,再用紫色沿着花心向外发射画了三条曲线,因为颜色很浅,她又小心的描了几笔,看颜色变深以后,才用白色画了外圈,整个形状有点像大风车的感觉。
两面的图案都画好后,YY小心的捧着甸子,将它放到了报纸上,然后一边看着自己的甸子一边轻轻的对旁边的同伴说:我画了两面不一样的花纹,你觉得好看吗首先,从YY的作品来看,她关注到了两面甸子上不同图案的运用,第一面选择了同心圆的画法,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颜色用了相近色的渐变;第二面她画出了大风车的形状,这两次的图案绘画能发现YY比以前的操作多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并且乐意通过画笔表现出来。
其次,从YY的操作来看,她绘画时的小心翼翼,从浅到深的描画,都说明她很在意自己的作品。
再次,从YY与同伴的交流来看,她有了主动与他人交谈的意识,也希望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结合这次的案例,让我想起了网络研修第二单元中胡亚萍老师在《指南》社会领域的理解与实践课堂上讲到的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中的一段话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方式和速度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lsquo;阶梯rsquo;,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
理解、接纳孩子的个体差异,再给予相适应的引导教育,这才是因材施教,有针对有目的的教育。
做一名会爱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做一名会爱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3—6岁儿童学习与进展指南》提出:尊敬幼儿进展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进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肯定的阶段性特征。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像进程进展的过程中,各自的进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
要充分理解和尊敬幼儿进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进展,根据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进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全部幼儿。
只有我们真心付出了,我们才能观测出孩子的一举一动是否与昨天不一样,我们才不会因孩子太小,觉得她啥都不懂而掉以轻心,从而导致这种渺视心理表达在我们的管理行动中,而失去最好的教育机会。
尤其是对学习上反应慢的幼儿,更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谆谆教导。
我们做幼教工作,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特点、个体需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烦援助他们克服自己的缺点,不采用粗暴、过激的立场。
只有凭借自己的耐烦与聪慧来教育幼儿,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曾经遇见一个弱智幼儿,她叫银银,她的妈妈是个弱智,家庭条件也不好,上学还要走近一小时的路,每天都是她的奶奶接送她。
那时候我们幼儿园还是和学校一起的,只有一个学前班,学校安排我和一个老老师(男)带这个班。
这个老老师放弃了银银,让她来混大一点,也不管她听不听课、不管她做不做游戏,只要她不捣乱就行。
我也发觉班上的小伙伴不跟她玩,她就变得很孤独。
我想,她要跟我们一年的时间呀,我们不能一贯都不管她吧,我渐渐去接近她,做游戏带着她,去办公室带着她,不久,她就把我当成她的伙伴了。
有一次上课,我教小伙伴写字,可她从来都是在本子上乱画,我看见她画的都是些大大的圆圈,我就握着她的小手,教她写“0”,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就给她说是“画圆圈”。
她会画圆圈,但要整齐地写在本子上,对她来说太难了,我手把手地教她,不一会儿她会写了,只是有点歪。
但是她笑了,拍着双手跳起来了。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那是她在学校第一次这么快乐,我也特别快乐。
2020年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在孩子面前老师要注意言行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在孩子面前老师要注意言行孩子就像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怎么做,孩子也会学着这样做的!老师要时常观察幼儿,在这面镜子前照一照,找一找自己的影子,发现污点,不要怕孩子笑话,主动承认不足之处,及时擦掉污点,擦亮镜子,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影响下,个个成为老师的小影子,成为有礼貌、有能力的好孩子。
这是一件发生在午睡室里的一件事情,当我说:小朋友们,下午好!起床了。
孩子们一个个都起来了,大家都挤在小床的走廊里,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在聊天。
我急着去帮一些动作稍微慢的小朋友穿衣服,就匆忙的从果果的身边走了过去,身体没把握好平衡,差点摔跤,就听惜筠宝贝说了一句:卢老师,你要小心呀,下次走路的时候要看好,别摔跤!那样会很疼的。
看着孩子半是责备,半是担心的样子,心里头温暖极了。
这些幼儿在班级虽然才一个多学期,有时还会不肯来上学,有时还会哭哭闹闹,但他们已经与我们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
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他们关心老师,就像老师关爱他们一样。
孩子说的这句话,不就跟我们平时教育、嘱咐孩子差不多嘛。
模仿是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己亲近和喜欢的人。
有些孩子对于班级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还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
这些孩子们对我们的关心比我们还细心。
他们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变化,有时还会很天真地请爸爸妈妈都来学一学。
在孩子的眼里,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好的。
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
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幼儿成为模仿的对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射出来。
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怎样表现,孩子就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我们。
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老师的一面镜子,在孩子面前老师要三思而后行!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教育随笔
如果我们同意这三个方面,那么我们就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孩子。
而目前的评分和考试制度恰恰是这样的一把尺子,数学、语文、英语能考90分以上的就是好学生,不及格的学生就是落后生。
其实“落后生”具备的某些才华是好学生没有的,但他们的才华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被完全忽略。
当然我们不能为每一种才能设置一个考试,也不能改变考试的科目和要求。
但作为家长心里要明白,考试只能说明这个孩子在某个方面的状况,绝对不能成为衡量孩子整体的标准。
数学考试100分,只能说他有数学才能,但不能说明其他方面。
如在为人处世方面,他可能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还不如数学考40分的人。
再说,孩子还处在成长过程中,他的才能有待时间的检验。
如果我们经常以考试不及格来责怪、贬损孩子,使他失去信心,他真正的才能就会枯萎。
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丒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八种智力,只是表现程度不同。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教师和家长应该做的,是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华德福教育专家马丁丒洛森(MartynRawson)说:“学习者的成功标准是相对自己取得的成就。
学习是成长、发展过程,不是为了获奖或竞争。
我取得的一大进步,对你可能是一小步。
有些人付出巨大努力,却收获甚小。
另一人也许只付出一点努力,却有显著成效。
哪一种方式更有意义?”其实两种方式都有意义,因为人和人不同,无法比较。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努力了,就应得到表扬和鼓励,哪怕他仍然考试不及格,但他至少得到了父母的信任和鼓励:“没关系,下次再努力。
”想想我们自己,一件事情没有做成功时,听到这样一句话是什么样的心情?更何况是孩子。
在目前的现状下,如果父母都不能理解孩子,他要独自承担多么大的压力。
对于一些生性敏感的孩子,严重的还会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
马丁丒洛森特别告诫家长们:“如果我们为自己的孩子设置标准,这类标准必须是可达到的,并结合孩子现状制定,使孩子能被激发去超过他以前的成绩。
如果总是和别人比较,孩子就会丧失信心。
”不仅别和其他孩子比较,也不要和标准分数比,和孩子过去的成绩相比足矣。
为了鼓励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华德福的老师有时会利用孩子生日的机会,为他或她讲一个“生日故事”,把老师的鼓励和期待融进故事中。
下面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
当地球还很年轻的时候,树和植物就定居下来了。
他们心满意足。
百合花为她的白色花朵高兴,玫瑰为她的红色花朵而喜悦,紫罗兰心情愉快,虽然她羞怯地把自己藏起来,但总会有人找到她,赞美她的芳香。
雏菊是最幸福的花朵,因为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爱她。
树和植物为自己选择家。
橡树说:“我应该住在辽阔的田野上,靠近道路,旅行者可以坐在我的树荫下休息。
”百合花说:“我愿意住在水塘里。
”雏菊说:“我愿意住在阳光灿烂的田野上。
”紫罗兰
说:“我的芬芳会从长满苔藓的石头旁溢出。
”每一种植物都为自己挑选家。
然而有一颗小小的植物,既没有紫罗兰的芬芳,也不像雏菊那样被孩子喜爱。
她不能开花,她太害羞不敢提出任何要求。
“但愿有人乐意看见我。
”她想。
一天,她听见大山说:“亲爱的植物们,你们愿意来到我的岩石上,用美丽的颜色覆盖它们吗?冬天它们寒冷,夏天被太阳烤得滚烫,难道你们不愿意保护它们吗?”
“我不能离开池塘。
”水中的百合花喊道。
“我不能离开苔藓。
”紫罗兰说道。
“我不能离开绿色的田野。
”雏菊拒绝道。
小小的欧石楠激动地颤抖起来,“如果雄伟的大山能让我去,那该有多好。
”她想道。
最后她轻柔小声地说:“亲爱的大山,你能让我去吗?我不像她们能开花,但我会努力为你阻挡寒风和烈日。
”
“你来吧!”大山叫道,“如果你能来我非常地高兴。
”
很快,欧石楠用她的绿色铺满了多石的山脉。
大山得意地对其他植物说:“瞧!我的小小欧石楠是多么美丽啊!”其他植物回答:“是的,她明亮又鲜绿,可惜的是她不会开花。
”
就在第二天,小小欧石楠突然长出许许多多的花朵,从那时起她一直开放到今天。
(选自《学校是一段旅程》,TorinM.Finser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家长和老师们要相信孩子总有一天会像故事中的欧石楠那样,盛开出美丽的花朵。
父母的教导的。
还可以让孩子请小朋友监督自己克服任性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