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_呼吸机的使用
新生儿科-呼吸机的使用

撤机的方法
• 拔管前使用地塞米松0.5mg/kg· d,2-3天, 防止喉头水肿 • 拔管时先洗净口咽、鼻腔分泌物,然后洗 净气管内分泌物,在负压吸引下拔出气管 插管,气管内导管送细菌培养 • 拔管后改CPAP或头罩吸氧 • 拔管后每隔2小时雾化1次,地塞米松 0.25mg • 复查胸片
辅助通气的并发症
辅助/控制通气(A/C)
• 按控制通气设置呼吸参数,实际的呼吸频 率及分钟通气量取决于病人的自主呼吸频 率。自主呼吸频率大于设置呼吸频率时, 自主呼吸频率即为实际呼吸频率,反之设 置呼吸频率为实际呼吸频率。 • 优点是减少做功,缺点是容易过度通气
CPAP
• 在病人完全自主呼吸的情况下,呼吸机使 呼气末气道内保持一定压力。 • 在有自主呼吸、通气功能良好的前提下应 用。CPAP不能改善通气障碍。
• • • •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神经系统并发症 气漏 ROP
高频震荡通气
• 以高频活塞泵或震荡隔膜片前后移动产生 震荡气流,将小量气体送入和抽出气道的 通气。吸气和呼气均为主动过程,气体潴 留现象少见。
HFOV适应证
• 1.常频通气治疗中效果欠佳或无效的病人, 高浓度氧气、高通气方式治疗仍不能维持 氧分压的病人,如严重呼衰并发PPHN • 2.常频通气中产生气压伤或易产生气压伤的 病人,如肺气肿、气漏 • 3.一些肺顺应性严重降低的患者,如RDS • 4.重症呼衰达到ECOM应用指征者,应用 ECOM之前使用HFOV能使50%避免ECOM治 疗,RDS占80%。
初调
• • • • • 氧浓度 频率 压力(PIP、PEEP) 呼吸机气流率 吸/呼时间比值(I/E)
氧浓度(FiO2)
• 氧浓度与氧分压(PaO2)直接有关,一般 初调值有呼吸道病变者在50-60%之间,无 呼吸道病变者在40%左右即可。 • 新生儿FiO2>90%不能超过12小时。一般不 用纯氧以免氧中毒,出现支气管肺发育不 良和早产儿视网膜病。
儿科呼吸机的使用及流程 (2)

儿科呼吸机的使用及流程1. 儿科呼吸机的介绍儿科呼吸机是一种专门为儿科患者设计的呼吸辅助设备。
它主要用于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哮喘等。
儿科呼吸机能够提供气道支持和辅助通气,帮助儿童恢复正常呼吸功能。
2. 儿科呼吸机的使用流程2.1 准备工作在使用儿科呼吸机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确认儿科呼吸机的连接情况是否良好。
•检查儿童的气道通畅性。
•设置适当的通气参数,如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呼吸频率等。
2.2 患者连接儿科呼吸机需要与患者的气道连接,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1.面罩: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将面罩覆盖在口鼻部位,确保密封性能良好。
2.鼻导管: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将鼻导管插入鼻孔,确保通气畅通。
3.气管插管:适用于需要更长时间通气支持的儿童,通过气管插管将呼吸机连接到气管。
2.3 呼吸机设置使用儿科呼吸机之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设置。
•设置合适的通气模式,如辅助通气模式、控制通气模式等。
•调整通气参数,如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呼吸频率等。
•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年龄设定合适的通气量。
2.4 监测和调整在使用儿科呼吸机期间,需要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监测患者的气道压力、氧合情况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通气参数,确保患者呼吸情况的稳定。
2.5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儿科呼吸机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定期清洁和消毒呼吸机和相关配件,以防止交叉感染。
•遵守儿科呼吸机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
•随时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 儿科呼吸机的适用范围•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哮喘等。
•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呼吸问题。
•术后儿童,需要术后辅助通气支持。
•儿科重症监护室、儿科病房等呼吸治疗环境。
4. 儿科呼吸机的优势和注意事项4.1 优势•可以提供个性化的通气支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可以减轻患者的呼吸负担,促进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
新生儿病房各类仪器操作规范

新生儿病房各类仪器操作规范一、呼吸机操作规范:1.关于呼吸机的准备与操作:-首先,将呼吸机连接到电源,并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工作。
-然后,连接呼吸机到新生儿的气管插管或面罩,并确保连接部位密封良好。
-设置适当的呼吸模式和参数,如潮气量、吸呼比、吸气时间等,根据医嘱设置相应的呼吸频率和PEEP水平。
2.关于呼吸机的监测和调整:-定期检查呼吸机的气道压力、呼气阻力和氧浓度,确保其处于合适的范围内。
-监测和调整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以确保其正常呼吸和体征稳定。
3.关于呼吸机的维护与质控:-定期清洁和消毒呼吸机及其相关附件,并更换使用过的管路和滤芯。
-检查呼吸机的报警系统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呼吸机的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是否准确。
二、监护仪操作规范:1.关于监护仪的准备与操作:-将监护仪连接到电源,并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工作。
-连接监护仪到新生儿的心电图传感器、氧饱和度传感器和血压传感器等设备,确保连接部位固定良好。
2.关于监护仪的监测和调整:-监测新生儿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根据医嘱设置监护仪的报警限值,如果超出限制范围,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关于监护仪的维护与质控:-定期校准监护仪的各项传感器,确保其精确可靠。
-定期清洁和消毒监护仪及其相关附件,并更换使用过的传感器和电极。
三、输液泵操作规范:1.关于输液泵的准备与操作:-检查输液泵的电源是否正常工作,并设置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将输液设备连接到新生儿的静脉通路,确保连接部位固定良好。
2.关于输液泵的监测和调整:-监测输液的流速和总量,确保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准确性。
-定期检查输液泵的报警系统是否正常工作,以及输液管路是否畅通。
3.关于输液泵的维护与质控:-定期清洁和消毒输液泵及其相关附件,并更换使用过的输液管路和注射器。
-检查输液泵的压力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以及输液泵的报警系统是否准确。
以上是新生儿病房常见仪器操作规范的一些要点,操作人员在使用这些仪器时应仔细阅读并遵守相关操作手册和标准操作规范,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儿科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流程

儿科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流程简介儿科无创呼吸机是一种用于儿童患者的无创呼吸辅助设备,适用于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以及某些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等情况。
本文将介绍儿科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流程。
准备工作在使用儿科无创呼吸机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1.检查设备–检查无创呼吸机的外观,确保没有明显的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
–检查设备的电源线和连接线是否完好,并确保连接线没有松动或损坏。
2.准备所需物品–确保备有足够的氧气气瓶,并检查氧气气瓶的压力是否充足。
–准备好合适的呼吸面罩或鼻咽罩,并确保其清洁和完好无损。
–准备好对应的呼吸管道和滤棉。
3.确认医护人员身份–儿科无创呼吸机的使用需要受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操作,所以在使用之前需要确认操作者的身份。
使用流程第一步:准备患者1.身体检查–对患者进行基本的身体检查,包括观察和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皮肤氧合程度等。
–如果有必要,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2.安全措施–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远离可能引起呼吸不适或其他危险的因素。
–提供适当的支持或保护,以防止患者在使用儿科无创呼吸机时意外摔倒或受伤。
3.合作配合–和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解释使用儿科无创呼吸机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他们的理解和合作。
第二步:连接设备1.连接氧气源–将氧气管连接到无创呼吸机,并确保连接紧固,防止气体泄漏。
–打开氧气源并调节氧气流量至医生或护士指示的合适水平。
2.选择合适的呼吸面罩或鼻咽罩–根据患者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面罩或鼻咽罩。
–将呼吸面罩或鼻咽罩与加湿器连接,并确保连接紧固。
3.连接呼吸管道–将呼吸管道与无创呼吸机和呼吸面罩或鼻咽罩连接,确保连接紧固且无气体泄漏。
第三步:设定参数和启动设备1.设定参数–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设置儿科无创呼吸机的参数,如吸入氧气浓度、吸气压力、呼气压力等。
2.启动设备–打开儿科无创呼吸机的电源,并按照设备说明书操作,启动设备。
呼吸机使用操作步骤

呼吸机使用操作步骤呼吸机是一种用于机械通气的医疗设备。
其使用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工作1. 确保呼吸机处于关闭状态。
2. 检查呼吸机的电源是否连接正常。
3. 检查氧气供应是否充足,并确保连接正常。
4. 准备好所需的呼吸机面罩或管道。
步骤二:患者准备1. 患者应坐在舒适的位置上。
2. 如果患者无法坐起来,可以把床调整至适当的角度。
步骤三:呼吸机设置1. 打开呼吸机的电源。
2. 根据医生的嘱咐,设置适当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如呼吸频率、氧浓度等。
3. 确认呼吸机的操作模式是否正确。
步骤四:呼吸机连接1. 将呼吸机面罩或管道与患者连接。
2. 确保连接紧密、不漏气。
3. 对婴儿或小儿,可以使用适当尺寸的面罩。
步骤五:启动呼吸机1. 按下呼吸机的启动按钮。
2. 观察呼吸机显示屏上的数据,确保呼吸机正常工作。
3. 如果呼吸机发出异常声音或显示异常数据,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医生。
步骤六:监测呼吸机1. 持续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2. 注意观察呼吸机的报警信息,如低氧报警、高压报警等。
3. 定期检查呼吸机的气路是否通畅,如有阻塞应及时处理。
步骤七:停止使用呼吸机1. 当患者呼吸情况稳定、无需进一步机械通气时,可以停止使用呼吸机。
2. 先关闭呼吸机的电源。
3. 然后将呼吸机面罩或管道与患者断开。
以上就是使用呼吸机的操作步骤。
使用呼吸机时,务必保持监护,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如有任何不明确的地方,请及时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新生儿呼吸机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呼吸机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新生儿呼吸机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1.确保呼吸机处于关闭状态。
2.给予新生儿正确的氧气流量。
3.将呼吸机连接到新生儿气管插管。
4.调整合适的潮气量和呼吸频率。
5.确保呼吸机的气囊密封良好。
6.监测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和血氧饱和度。
7.定期检查呼吸机的管路和气囊是否通畅。
8.控制呼吸机的峰压和平台压力。
9.注意调整呼吸机的PEEP水平。
10.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保证新生儿呼吸的稳定性。
11.注意避免气道漏气和压力伤害。
12.在操作呼吸机时要温柔小心,避免拉扯气管插管。
13.经常检查新生儿的气道分泌物情况。
14.应用呼吸机时需要持续监测新生儿的体温。
15.保证呼吸机的供氧系统正常工作。
16.注意及时更换呼吸机的气囊和管路。
17.处理完毕后,清洁和消毒呼吸机的相关部件。
18. When operating the neonatal ventilator, ensure that the ventilator is in the closed state.19. Administer the correct oxygen flow rate to the newborn.20. Connect the ventilator to the newborn's endotracheal tube.21. Adjust the appropriate tidal volume and respiratory rate.22. Ensure that the ventilator's gas bag is well sealed.23. Monitor the newborn's respiratory status and oxygen saturation.24. Regularly check the ventilator's tubing and gas bag for blockages.25. Control the peak and plateau pressure of the ventilator.26. Be attentive to adjusting the PEEP level of the ventilator.27. Timely adjust the ventilator parameters to ensure the newborn's stable breathing.28. Be wary of avoiding airway leaks and pressure injuries.29. When operating the ventilator, handle with care and avoid pulling on the endotracheal tube.30. Frequently check the newborn's airway secretions.31.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the newborn's temperature is necessary when using the ventilator.32. Ensure that the oxygen supply system of theventilator is functioning properly.33. Be attentive to timely replacement of theventilator's gas bag and tubing.34. After use, clean and disinfect the relevant parts of the ventilator.。
新生儿科呼吸机使用与护理常识

新生儿科呼吸机使用与护理常识一、呼吸机的使用方法1.预热:开机前需要预热,将温度调至37℃以上,与新生儿体温相近。
2.高氧浓度呼吸:将呼吸机接入氧气供应,调节氧浓度至合适水平,通常在21%-40%之间。
3.正压通气:呼吸机通过面罩或气管插管进行正压通气,将氧气推入肺部,帮助新生儿呼吸。
4.优化设置:根据新生儿的情况,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如压力、频率、潮气量等,确保呼吸机的使用符合新生儿的需要。
5.监测:定期监测新生儿的氧饱和度、呼吸参数、心率等指标,以确保呼吸机的使用效果和安全。
二、呼吸机的护理常识1.定期检查:呼吸机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包括气道导管的检查、清洁和更换,呼吸机的正常操作及功能检查等。
2.氧气管路护理:定期更换氧气管路,避免氧气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新生儿造成伤害,同时避免氧管绞缠或悬吊下垂。
3.面罩护理:保持面罩的清洁,避免面罩与新生儿皮肤摩擦,可加入透明的保护垫片,同时确保面罩与新生儿面部贴合紧密,以减少漏气。
4.潮气量调整:根据新生儿的需要及病情改变调整潮气量,避免潮气量过高或过低引起不良反应。
5.定期清洁:呼吸机的外壳、控制面板等部位可用湿布擦拭,保持清洁,避免积尘。
6.配备备用呼吸机:在使用呼吸机时,备有备用呼吸机,以防意外发生,保证及时切换。
三、注意事项1.定期观察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呼吸机使用期间,要不断观察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保证新生儿的氧供应。
2.避免气压伤:在设置呼吸机参数时,需要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需要来调整,避免过高的气压对肺组织和气道造成伤害。
3.防止漏气:保证呼吸机和面罩或气管插管的连接紧密,避免漏气发生,影响新生儿的呼吸效果。
4.定期解除憋气:新生儿在使用呼吸机时容易发生呼吸憋气的情况,需要定期解除憋气,以避免肺塌陷。
5.监测心率和体温:呼吸机使用期间,需要定期监测新生儿的心率和体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总结:新生儿科呼吸机的使用与护理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管理,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同时监测新生儿的呼吸参数、心率和体温等指标,确保呼吸机的使用效果和安全。
新生儿呼吸机操作指南

新生儿呼吸机操作指南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确保呼吸机和附件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检查呼吸机的气路是否通畅,氧气和气路湿化器是否连接良好。
2.设置参数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调节呼吸机的参数。
包括呼气末正压(PEEP)、氧气浓度、吸气时间(I:E比),通气频率等。
3.配置气道在正要使用呼吸机之前,确认新生儿气道的通畅性。
可以清洁分泌物,并通过使用吸气管或胃管来清除气道。
4.连接呼吸机将新生儿呼吸机的气管插入气管内,并确保密封良好。
观察胸部并听取心肺音,确保气道通畅。
5.设置模式选择合适的呼吸模式,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
常见的模式有压力控制通气(PCV)、触发型(SIMV)和连续正压通气(CPAP)等。
6.监测参数和调整定期监测新生儿的关键生理指标,如气道压力、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等。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使其适应婴儿的呼吸需求。
7.定期内窥镜检查定期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避免插管脱位或堵塞。
检查插管是否进入气管而不是食管,并确保每次通气期气道通畅。
8.注射药物和抗生素如果需要给新生儿注射药物或抗生素,按照医嘱正确使用注射器和输液泵。
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和剂量下给予药物。
9.核对水和氧气情况确保水箱内有足够的水分和湿化器正常工作。
同时,及时检查氧气管道是否畅通,氧气浓度是否在安全范围内。
注意事项:1.正确的定位和固定气管插管,避免插管脱位或压迫气道。
2.避免过度通气或过度补液,避免出现肺部压力和水肿。
3.定期检查呼吸机的气路和过滤器,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4.注意新生儿的体位和活动,避免压迫和不良姿势。
5.定期监测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6.注意新生儿的温度控制,维持在适宜的体温范围内。
7.呼吸机操作期间,保持仪器的洁净和故障的及时排除。
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浓度(FiO2)
• 氧浓度与氧分压(PaO2)直接有关,一般 初调值有呼吸道病变者在50-60%之间,无 呼吸道病变者在40%左右即可。
• 新生儿FiO2>90%不能超过12小时。一般不 用纯氧以免氧中毒,出现支气管肺发育不 良和早产儿视网膜病。
频率(RR)
新生儿常用频率为25-40次/分,有人认 为在婴儿用60次或更高的频率时可减低通 气压力,使气压伤减少,但是PaCO2下降过 快引起呼吸性碱中毒。频率过慢时勿使吸 气时间过长,频率快时要注意有适当的呼 气时间,以防气体储留。
环灌注不足,并处于多器官功能障碍早期
下列疾病,由于基础疾病的性质,可不考虑 机械通气: ①无脑儿 ②13-15或16-18三体综合征; ③Werdnig-Hoffmann麻痹症; ④Potter氏综合征; ⑤颅内出血有脑室扩大; ⑥缺氧缺血性脑病,反射消失或大脑血流
停止
禁忌症
• 没有绝对禁忌症 • 使用机械通气后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的疾患:
肺大泡、气胸、皮下气肿 • 大量胸腔积液在穿刺引流前
呼吸机的分型
• 按吸气向呼气转化的方式分类: 定压型 定量型 定流型 定时型 定时限压型
• 按驱动方式分类: 气动型 电动型
• 按通气频率的高低分类: 常频 高频
新生儿常用的通气形式为限压通气
其优点是:吸气时压力很快达到预调水平, 气体在肺泡内均匀分布,气道阻力较小, 在相同潮气量时,其峰压较定量通气为低, 肺损伤较小,改善氧合作用好。
• 优点:①用于呼衰早期,病人易于接受,无人机 对抗。②撤机前使用,能够锻炼病人呼吸肌功能。
• 缺点:①病情恶化,自主呼吸突然停止时,可发 生通气不足和缺氧。②由于自主呼吸存在,在一 定程度上增加了呼吸做功。
辅助/控制通气(A/C)
• 按控制通气设置呼吸参数,实际的呼吸频 率及分钟通气量取决于病人的自主呼吸频 率。自主呼吸频率大于设置呼吸频率时, 自主呼吸频率即为实际呼吸频率,反之设 置呼吸频率为实际呼吸频率。
呼吸机的使用
适应症
• 严重通气不足 • 严重换气障碍 • 神经肌肉麻痹 • 胸部及心脏手术后 • 反复呼吸暂停 • 心肺复苏
应用指征
主要以病人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结果为依据; 治疗性通气指征: 1.RDS; 2.反复呼吸暂停; 3.PaCO2>70mmHg,伴PH<7.25; 4.除青紫型心脏病外,低氧血症,经吸氧FiO2>
• 优点是减少做功,缺点是容易过度通气
CPAP
• 在病人完全自主呼吸的情况下,呼吸机使 呼气末气道内保持一定压力。
• 在有自主呼吸、通气功能良好的前提下应 用。CPAP不能改善通气障碍。
• 用于呼吸暂停、拔管撤机前 Nhomakorabea相关呼吸机指标意义
• Vt(潮气量):自主呼吸或机械通气时,每 次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量,早产儿810ml/kg,足月儿6-8ml/kg。
• RR(呼吸频率):每分钟自主呼吸或机械 通气的次数。
• MV(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 乘积,指每分钟吸入和呼出肺部的气量。
• PIP(吸气峰压):一个呼吸周期内,气道 内压力达到的最大值。
相关呼吸机指标意义
• PEEP(呼气末正压):呼气末那一时点的压力水 平。
• MAP(平均气道压):一个呼吸周期中施于气道 和肺的平均压力,是影响氧合的主要因素。范围 5-15cmH2O。与PEEP、PIP、I/E、流量及RR相关。
呼吸机气流率(Flow)
最低呼吸机流量≥新生儿体重的1.5倍, 一般用6-8L/min。当需要较高吸气峰压及频 率时相应提高气流量。
压力(PIP)
• 顺应性正常的肺,初调为12-15cmH2O, PEEP为2-3cmH2O;
• 顺应性减低的肺部疾病可根据血气分析监 测适当增加PIP,20-25cmH2O,PEEP35cmH2O。
0.6,PaO2<50mmHg或TcSO2<85%,CPAP治 疗无效;
应用指征
• 支持性通气指征 • 1.动脉血气结果正常,但循环不稳定,短时
间不能改善 • 2.机体内稳态失衡较严重,短时间不能纠正 • 3.存在脑细胞水肿,伴有呼吸、循环做功明
显增加 • 4.严重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使机体外周循
其缺点是:潮气量不恒定,随预调的压力 水平、吸气时间及肺顺应性而变。
常用通气方式
间歇正压通气(IPPV)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IMV/SIMV) 辅助/控制通气(A/C) CPAP 高频
间歇正压通气(IPPV)
• 为呼吸机最基本通气方式。吸气相呼吸机将气体 压入体内,气道内正压,呼气相管道与大气相通, 胸肺组织弹性回缩将气体排出。
• 依据患儿日龄和体重选择相应的呼吸机和通气模 式
• 针对不同的个体条件,选择疗效最佳、对患儿产 生不良影响最少的通气模式
• 衡量通气模式是否合适的重要指标包括自主呼吸 与机械通气是否协调,是否达到预期的组织氧合 水平,以及各项参数是否存在安全范围。
初调
• 氧浓度 • 频率 • 压力(PIP、PEEP) • 呼吸机气流率 • 吸/呼时间比值(I/E)
• 优点: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使用方便。主要用 于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很微弱的病人。
• 缺点:若有自主呼吸,可发生人机对抗,若调节 不当可发生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尤其是定压 IPPV不利于自主呼吸的锻炼。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IMV/SIMV)
• 一种辅助通气方式,呼吸机管道里有持续气流, 允许患儿在呼吸机通气间歇自主通气。在患儿若 干次自主呼吸后给一次正压通气,保证每分通气 量。IMV的呼吸频率成人<10次/分,儿童<20 次/分,若呼吸机增加触发敏感装置,使IMV通 气发生在吸气相,称为SIMV。
• C(肺顺应性):单位压力作用下肺容量的改变, C越小需要的PIP越高,范围4.8-6.2.
• R(气道阻力):单位流速所需呼吸两端压力差, 与气道直径、呼吸管道长度、气体的粘滞度相关。
呼吸机参数的调节
• 模式选择 • 初调 • 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
模式选择
• 注意呼吸衰竭的原因,如低氧血症、呼吸肌疲劳、 呼吸肌麻痹、中枢性呼吸衰竭等,以及自主呼吸 能力和各重要脏器功能等,然后根据相应的通气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