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论文园本课程论文
毕业论文----传统民间扎染艺术探究-所有专业

传统民间扎染艺术探究目录首页 (1)目录 (2)摘要(中文) (3)摘要(英文) (4)前言 (5)一美丽富饶的传统民间扎染 (6)二丰富多彩的现代扎染艺术 (8)三扎染发展的广阔前景 (10)四扎染工艺的传承意义 (10)结束语 (11)参考资料 (12)后记 (13)摘要扎染,古称“绞撷”、“扎撷”或“撮撷”,所谓“撷”,指的是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也泛指染色显花的织物和染色显花的技法。
扎染就是用针线等对织物进行缝或捆扎,染色而形成花纹图案。
扎然的目的是为了将不需染色的部分扎住以达到防染的目的。
由于扎染独特的防染技法,使之形成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由缝扎法可形成轮廓较清晰的纹样,由撮扎法可形成波纹、鱼鳞纹等,随意的捆扎、抓扎更是可以形成许多意想不到的纹样。
所以说,扎染的纹样自由,而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以其特有的趣味形式酿出光和影、阴和阳的立体感; 具有皱纹的魅力、皮肤的感觉、生态学的肌理效果、特异的质感,散发着人情味的面料。
扎染是一种在人工制作过程中,随着心率运动而变化无穷的有趣而不规则的染色方法。
它不到最后工序就不知其效果如何的富有戏剧性的染色工艺。
扎染是在不明确的境界中,让协调和对抗延续的艺术。
以上从哲学、历史、艺术、技艺、制作、欣赏等多种角度道出了扎染所具有的特性,同时证明了扎染带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的必然性和对人们的永久魅力。
关键词:扎染特性永久魅力AbstractFirm dye, thou call "wring Jie", "firm Jie" or"pinch Jie", so-called"Jie", of is the silk goods which have wood grain, afterwards also indicate generally dye to show flower of fabric and dye show flower of dye be use thread etc. carry on sew to the fabric or tie~up firm, dye but formation wood grain however of purpose is for won't need to be dye of part tie up fast to defend by attain to dye of firm dye to specially defend to dye a skill, make it formation abundant of visual sewing a firm method can formation the outline cleare r line kind, from pinch firm method can formation ripples, fish scale line...etc., at will tie~up firm, grasp firm is also can formation many unexpected line say, firm the lin e kind dye freedom, and have very strong of performance dint;It is with the stereoscopic feeling of its special light and shadow, Yin and sun of the interest form Niang; Have the skin texture effect of felling, ecology of the magic power, skin of crease, especially difference of texture, the noodles which send forth human interest dye is a sow in artificial creation process in, along with heart rate sport but variety endless of interesting but anomaly of dye not and till the last the work preface don't know how its effect is of full of dramatic of dye dye in not explicitly of the state, is the art which let to moderate and resist to from philosophy, history, art, technical skill, creation, appreciate etc. variety angle way firm dye the characteristic have, in the meantime certificate firm dye to take to have heavy cultural breathing of inevitability with to people of permanence magic power.Key words:Firm dye Characteristic Permanence magic power前言扎染起源于民间,在发展过程中又大都散落于民间,但千年以来,它顽强的成长,并延续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日。
民间艺术论文

民间艺术论文民间艺术是指在民众生活中流传久远,以民间传统为基础的艺术形式。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信仰和价值观念。
民间艺术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戏曲、绘画、雕塑、民间工艺等。
这些艺术形式通常是口耳相传的,通过民间团体、庙会、节日等场合进行表演和展示。
民间音乐是民间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吹、弹、唱、磬、击、撞”等为主要表现手法。
例如,中国民间乐器包括二胡、琵琶、古筝、扬琴等,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演奏方式和曲目。
这些音乐作品常常表达着人们对生活、工作、自然环境等的感悟和情感。
民间舞蹈也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不同地区的民间舞蹈形式千差万别,有的富有节奏感,有的注重舞蹈动作的表情和形态。
例如,江南地区的水袖舞、西南地区的锥子舞、东北地区的舞龙舞狮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舞蹈。
此外,民间戏曲在中国的民间艺术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地方不同,民间戏曲有京剧、豫剧、川剧等不同的流派。
这些戏曲通常是由民间演员扮演,并通过白曲、念白、唱腔等方式表现剧情。
民间绘画、雕塑和民间工艺也是民间艺术中的重要内容。
民间绘画通常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日常生活为题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民间雕塑则以泥塑、木雕、石雕等形式表现,常常用于宗教崇拜和民俗活动。
民间工艺则包括陶瓷、刺绣、剪纸、茶艺等,是民众生活中的实用艺术。
民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文化记忆。
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和深厚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在当今社会,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以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金银彩绣民间艺术论文

金银彩绣民间艺术论文
“金银彩绣”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它源于唐代,经过宋代、明清等历朝历代的发展和传承,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
它是以金银线、彩绸、绒绸、丝缎为材料,将各种图案绣制在衣物、鞋帽、屏风、壁画、绸带、挂毯、床帏、锦被、仪器等物品上的一种民间绣艺。
金银彩绣的发展历史悠久,其技法和艺术特色独具匠心。
金银彩绣的制作需要精湛的绣工技巧和艺术修养,一般来说,它的制作分为八道工序:设计、勾线、调色、绣图、穿线、涂金、涂银、压线等。
制作过程中要求精益求精,一针一线都要无懈可击,这是金银彩绣能够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金银彩绣的图案要求丰富多彩,寓意深刻。
例如,祥云、龙凤、麒麟、莲花等图案都是金银彩绣中常见的主题。
这些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往往是祈求好运、福寿安康的寓意。
此外,金银彩绣还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如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都十分精美,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和盎然的生命力。
金银彩绣的艺术价值不容忽视,它不仅是一种民间手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金银彩绣的保存和传承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更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金银彩绣已经开始进入到设计和时尚的领域,成为时尚产业的一部分,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总体来说,金银彩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是代表了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精髓和传承。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金银彩绣的保护和传承,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这项民间艺术,同时也让我们的传统艺术和文化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扬光大。
幼儿园民间艺术论文

幼儿园民间艺术论文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
蕴藏在民间工艺中的宝贵精华和它传达的优秀精神很适合融入到教育当中,而幼儿教育是我们发展教育的一个关键,因此很有必要将民间艺术和幼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并且这有一定的可行性。
以下是幼儿园民间艺术论文,欢迎阅读。
前言民间艺术能否融入幼儿课堂教育,关键得看其有没有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幼儿教育加入民间艺术是为了让原有的课程内容以另一种异于传统课程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不是生搬硬套机械式的添加。
我园研究的科研课题:冕宁民间刺绣在幼儿美工活动中的转换运用就是在探索如何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把民间艺术和幼儿的课程有效地结合,以一种生动活泼充实有趣的方式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使他们的学习由一种单纯的“玩”变成一种有效的“玩”。
当然,幼儿教育融入民间艺术不是对民间艺术的全盘复制,不能过分强调民间艺术而舍本逐末,应当选择性的添加和融入到幼儿教育中。
一.民间艺术具有的特殊的教育价值我国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间艺术对当代的幼儿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幼儿需要从小培养一种爱国思想,就必须对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有所了解。
民间艺术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典型代表,因此,在幼儿教育课程中有选择性的添加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举措。
此外,民间艺术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和重要功能。
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衣食住行到发明创造处处能看到它的缩影。
如冕宁县域内流传的十字绣,黑底白花,简洁朴素,鲜明和谐,从孩子们穿的黑底白花领褂,大人们用黑底白花的翁裙背小孩,妇女腰上围的黑底白花的花围裙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它早已以一种物态化的形式扎根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中。
在精神文化层面,它也以一种潜移默化地方式改造、影响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
因此,民间艺术对幼儿智力潜能的开发、思想品德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培养都有巨大作用。
民间工艺取材于我国劳动人民自身的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许多作品都传达了我国民间艺术传统的精髓。
民族文化民间艺术论文-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

民族文化民间艺术论文-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民间符号、地域民俗、人文风情的生动演绎中国是多民族聚集的国家,得益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滋养,各民族、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别具特色,地域性构成民族区域的文化标志,塑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性格,代表着人们的生活习尚,体现出浓郁的民俗色彩和地域风情。
如陕北剪纸,东北皮影、蛋雕,徽州三雕,河南的年画,唐卡等,④透过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人们可以窥探到不同民族、区域的民间礼仪、民俗风情、审美情趣。
内容丰满形式多样,原汁原味的自然流露,随性而质朴的表现风格,具有感人的力量,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和乡土情结。
在海纳百川中汇入华夏文明的源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北方的画家,应着眼于北方的人文景观地域特色,在我国北方,流人文化、鹤文化、冰雪文化、工业文化包含着东北特有的生态文化资源,是历史发展的人文印记,“鹤”被誉为神鸟,生态鸟、吉祥鸟,它以形态之美、色彩之美、声韵之美而著称。
它的姿态优雅、本色天然,在芦荻雁荡生生不息,群鹤翔舞蔚为壮观。
鹤已成为北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养分。
白山黑水的冰雪世界孕育了北大荒版画,冰雪文化构成东北最具品牌的旅游产业,演绎为城市的文化气质。
纪念册、旅游工艺品、摄影、雕塑、浮雕、壁画等,作为公共空间艺术从题材到形式是城市文化的标志和符号。
北方的画家应更加关注北方的地域民俗中典型化的原始生态,地域性的民族、民间艺术独有的人文风情。
北方,沼泽湖泊、沃野千里,南方多石林舟桥,湖畔观荷柳暗花明,北方多森林平原,白山黑水冬花雪韵。
北方的桦树皮制作的工艺品以天然本色、自然肌理与精美手工艺巧妙结合,尽显天然气象,北方的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田园渔猎生活,体现了人与自然天地和谐共生。
驯鹿、帐篷、雪橇,不惧寒酷的生活,就是他们与世相处的存在方式。
他们使用的弓箭,取自天然,造型精美,手工技艺精湛,以兽皮自作服饰,传统饰品、一派天然本色。
中国民间艺术论文

淮南师范学院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美好•纯真•质朴——漫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学生姓名:--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摘要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
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
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
劳动人民凭借着简单的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好、纯真、极富有情趣的艺术形象。
正如郭沫若所说:“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这确实是对剪纸艺术最恰当的评价。
关键词:剪纸艺术,喜庆美好,样式,纯真质朴,趋势分析引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庞大阵容。
各种艺术品类异彩纷呈,灿若星河。
在我国民间美术中,剪纸艺术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剪纸作为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历史渊源久远。
现在发现的最为早期的剪纸是我国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先后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
这些剪纸,都是将纸折叠数次,然后剪出来的。
其中有一幅对猴团花剪纸极其精彩,在几何形的内圈之外,剪出十六只猴子,分成八对围成一个圆圈。
每对猴子相背而立,又回过头来相对而视,好像正在林间嬉戏,极其生动,富有情趣。
由此证明早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国的剪纸艺术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了。
因为它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最简单、最普通,应用的范围又很广,所以,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中原还是边疆,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只要有人聚居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剪纸。
它成为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
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特点1.喜庆美好剪纸是民间的,也是艺术的。
它的创作者、欣赏者和保存者主要是广大的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
他们创作这些剪纸作品的目的,主要是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以达到美化生活和寄托自己理想的目的。
它伴随着喜庆节日、礼仪祭奠等民事活动,或装饰于门窗壁间,或作为刺绣底样为女红所用。
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创作的。
民间艺术文化研究(7篇)-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

民间艺术文化研究(7篇)-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民间艺术复兴可能性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重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木版年画、古法二元纸、渝派花丝镶嵌、木雕青蛙四种传统技艺进行深入研究,立足技艺本体的特殊性,从不同的“再生”角度探讨新形势下传统手工艺复兴的可能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工艺;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遭遇诸多困境,如生存环境不复存在、市场萎缩、传承后继无人、审美与消费习惯的变迁等。
传统手工艺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到自身发展的定位,如何更新自我的存续形态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如何通过一定的手段增强自我生命力和发展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抽离图像的转载图像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常见的信息载体。
据统计,一个人获取的信息大约有75%来自视觉,图像也成为我们认知事物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民间工艺多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或是喜闻乐见,或是寓教于娱,而图像作为最直接的信息载体,便成为了民间艺术家最常用的表现方式。
梁平木版年画作为西南地区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的民艺,被誉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
至今约有三百多年历史,不仅在刻板、印刷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工艺价值,在造型、色彩等图像元素上,也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然而,纯手工制作的梁平木版年画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加上传承后继无人,以及社会需求降低,年画原有的实用价值已经无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其原本得以存续的文化生态亦编者按:如今,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许多民间传统艺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遭遇诸多困境,如生存环境不复存在、市场萎缩、传承后继无人、审美与消费习惯的变迁等。
这里我们透过一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成果,寻找如何以当下的视野和眼光去看待和发展传播过去的传统民间艺术,为它们提供合适的利于创新的环境;从中我们还看到如今已十分难得的工匠精神,看到了手工艺复兴的痕迹,也看到了现代艺术家如何创造出新的工艺。
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六篇

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六篇民间工艺美术论文范文1民间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蕴含着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其民族地域特征最鲜亮,其民族文化表征最显著。
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具有广泛的识别性和鲜亮的共性。
平面广告设计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民间工艺美术的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往往是被动、自发的,而不是主动、自觉的。
这种被动与自发性主要体现在:或仅是平面广告设计个案中实行或选取了民间工艺美术的某一种形式,或在平面广告设计个案中受民族文化、民族美术的影响而潜意识地体现一些民族文化、民族美术的特征。
事实上,作为现代艺术的特别表现形式,平面广告设计的一条最基本原则——易读性,即能精确传达信息,让受众清楚理解广告所表达的意思。
把民间工艺美术的思维、理念、特别表现手法、表现形式、造型特征运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更有利于为群众与广告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更有效地形成广告效应。
尤其是品牌推广本身必需具有入乡随俗的特点,民间工艺美术为品牌推广的平面广告设计地域化、特色化供应了依据。
平面广告设计要走出一条“民族共性”的道路,就必需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并进行具有制造性的转化。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及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启示(一)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亮的共性。
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运用。
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乐观因素,并制造性地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具有肯定的乐观意义。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湘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专家学者们讨论以郴州市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然后辐射整个永州市和衡阳市,即湘南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艺术论文园本课程论文:民间艺术纳入《园本课程》的
探索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的主体性品质,创造性精神,适应性能力,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培养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逐渐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而开发《园本课程》,实施《园本教育》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纲要》给予了我们开发《园本课程》的理认支持,但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地、毫无目的性地任意开发,而是将民族、民间文化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广阔、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
传统民间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重要精神财富。
《园本课程》的开发能从根本上保护传统民间文化艺术。
根据我们浚县当地情况,同时结合我们幼儿园大班实际以及这一年龄段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特设计了《“泥猴张”作品欣赏》这一教育活动。
我的最初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位于黄河故道的浚县是国家级历史名城,浚县的大丕山、浮丘山庙会游客来自五湖四海,两山相通的山路当地人称“石猴路”,路两边雕刻的全是形态各异的猴子,这些猴
子均由泥猴张一人所雕。
路两旁摆满了泥玩具的竹篮小摊,游客游玩之余总不忘带走几样玩具,而最抢手的就是“泥猴张”捏的猴子。
“泥猴张”经常现场捏猴子,当地的孩子也经常去看,有的边看边学,甚至孩子们还专门到我们幼儿园附近的“泥猴张”家庭艺术展览馆去学捏造猴子。
于是,从事幼教的我就有了教孩子捏猴子的念头。
但我的创意失败了,孩子们别说捏猴子了,连猴头都捏不好。
在“泥猴张”的帮助和指导下,我经过反复观察—-交流——尝试——总结——再观察——反馈——再尝试——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终于设计了《“泥猴张”教我捏糖葫芦》、《“泥猴张”和我一块来玩泥》、《“泥猴张”教我画桃子》等多篇教育活动,之后在我县各个幼儿园进行了尝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泥猴张”泥猴作品欣赏》是我近段时间大工业胆尝试的又一新的教育活动设计,它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我将本活动纳入《园本课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参与人员多重性
《园本课程》要求园长、教师、幼教专家、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
此
次欣赏活动,教师仅作为活动的支持者,让“泥猴张”、幼儿家长等人直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之中,不仅有利于本课题的开发,还会更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
“家园、社区”共同形成教育影响一致性整体合力,达到了促进幼儿积极、健康、发展的目的。
2 活动设计自主性
《园本课程》要求教师从本地的地域特色和个性风貌,幼儿园和社区所能提供给幼儿的环境,本园幼儿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及需要出发。
在整个计划实施中,此欣赏活动就做到了灵活把握。
如:由“泥工”教育活动到“欣赏”教育活动的调整和变更,就体现了《园本课程》这一灵活自主,因人而宜,视情而定,因地制宜的特点。
3 活动评价多元性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核心,质量是课程的生命基点,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构则是维护质量的关键所在。
《园本课程》转变了以往的陈旧观念和评价方式,以教师自评为主,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仅为参与评价。
这们幼儿不再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尊重了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从幼儿需要和发展的现状出发,给幼儿营造一个学习、探究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人,进而获得充分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