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民间美术史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史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史论文中国民间美术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它在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同时延续了原始艺术的生命。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民间美术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民间美术史论文篇1浅谈中国民间美术与动画创作摘要:我国民间美术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延续着我国的原始艺术,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直以来中国动画与民间美术密不可分,追根溯源,中国的皮影戏和走马灯可以算作动画的先驱。

从丰厚的民间艺术宝藏中汲取精华,是中国动画民族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间美术特征和现状的分析,研究其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对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动画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民间美术;民族特色;动画;造型;中国元素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制作精良的动画片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受众也不再只局限于少儿,定位于成人的动画数量逐渐增多。

动画片和电影、电视一样,是宣传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一种途径,是文化传播中的重要载体。

1 民族动画概述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所创作的动画片,具有明显文化差异,各有其特色与风格。

在世界动画的舞台上,中国动画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特别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初期,动画创作者十分重视从民间文学和民间美术中汲取精华,强调内容的思想性,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逐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动画风格”。

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中国动画进入一个高峰时代,中国动画创作者们以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艺术语言,融合传统民族文化,创作出如《大闹天宫》、《哪咤闹海》、《三个和尚》等优秀的动画作品,以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东方精神震动了国际动画界,开创了世界动画领域的新里程碑。

2 中国民间美术概述民间美术是民间生产者自己创造、自己欣赏或使用的造型艺术和实用美术。

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应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

中国民间美术论文(2)

中国民间美术论文(2)

中国民间美术论文(2)中国民间美术论文篇2试谈中国民间美术特征【内容摘要】特征是人们借以区别事物的依据。

文章指出,民间美术是群体艺术,集体性特征是民间美术区别于普通美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民间美术仍然保留着作品发生时的某些基本性质带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点;民俗文化是民间美术发展的动力,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情感,没有传承性的作品很难说是民间美术。

【关键词】中国民间美术集体性原发性民俗文化传承性特征是人们借以区别事物的依据。

我们不可否认民间美术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独特的鲜明特征。

它以特有的寓意深邃、文化内涵丰富、使用方便,为人们喜闻乐见。

一、民间美术的集体性特征从原始社会开始,中华民族群体在为自身需要创造劳动工具、生活用具及住房的同时,也创造了视觉形象艺术,当然这些都是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可以说,集体生活是民间美术设计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民间美术也就没有存在的根基。

民间美术即使是个别人的创造,但作品服务于集体劳动者,是人们社会生活需要。

由此可见,我国的民间美术是群体艺术,是业余性的,不是专业性的;不是职业艺术家创造的艺术,而是生产者的艺术,是集体与个体的有机整合,集体性特征是民间美术区别于普通美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民间美术的原发性特征从民间美术创作的色彩、形态、寓意来看,民间美术仍然保留着作品发生时的某些基本性质,具有与现实生活重合的性质,带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点,张道一称其为“原发性”。

民间美术一直保留着这种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原发性,其内涵深远丰厚,与原始文化关系密切,许多造型、图式的创造与华夏民族起源有关。

比如当代农村一些仍在使用的锄头、木盆、镰刀等生产和生活工具,与新石器时代的同类器物在功能和造型上变化不大。

民间美术的原发性体现在它是自发的美术生产,是人民大众对生活的直接需要,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审美活动。

人民群众通过对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等自然属性,以及其形体、色彩、空间等和谐组合的认识,按照自己主观意愿对这种现象进行分解组合,没有过多的雕琢和修饰,保持着清新质朴的气息。

论民间美术的精神传承价值

论民间美术的精神传承价值

论民间美术的精神传承价值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源自人民生活、反映人民智慧和情感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仅是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更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民间美术源于民间,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从剪纸、年画到刺绣、木雕,无一不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

这些作品通常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比如,陕北的剪纸以粗犷豪放的风格展现了黄土高原的质朴与厚重;江南的刺绣则以细腻柔美的针法体现了水乡的温婉与灵动。

它们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表达内心情感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艺术手段。

民间美术所蕴含的精神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对劳动的尊重和赞美。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劳动是人们生存的根本。

民间美术作品中,常常出现与农耕、渔猎、纺织等劳动场景相关的题材,如农民辛勤劳作的画面、丰收的喜悦场景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劳动的过程和成果,更传递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

它们让人们明白,通过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能够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是光荣而伟大的。

其次,民间美术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许多民间美术作品以自然万物为题材,如花鸟鱼虫、山川河流等。

这些作品并非单纯地描绘自然景观,而是融入了人们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在古人的观念中,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

民间美术通过对自然的表现,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者,民间美术传递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一些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人共同参与,如民间的舞龙舞狮、花灯制作等。

这些活动不仅需要个人的技艺和创造力,更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协作。

通过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或一项活动,人们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培养了团结互助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团队合作具有积极的影响。

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论文

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论文

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论文当代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民间艺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延续和发展。

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了当代艺术的元素和观念,表达了现代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态度。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进行探讨。

首先,当代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基因。

从古代开始,民间艺术一直是中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而当代中国民间美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和观念,使得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艺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当代中国民间美术体现了现代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态度。

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审美标准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当代中国民间美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它与传统民间艺术相比,更加注重个体的表达和创新,更加关注当代社会的问题和现实。

通过形式和题材上的突破,当代中国民间美术反映了现代中国人民对于艺术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最后,对于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当代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结合产物,既有借鉴传统的价值,又有拥抱现代的精神。

它不仅是中国艺术的独特表达,更是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研究和推广,可以加大对民间艺术家的支持和关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保持中国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

总之,当代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结合产物,以传统为基础,融合现代的元素和观念。

它体现了现代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态度,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于艺术的新需求和新期待。

在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保持中国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

关于民间美术论文范文

关于民间美术论文范文

关于民间美术论文范文我国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风俗活动为目的美术形式,她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渊源和基础,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文化为其它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腴的沃土。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民间美术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民间美术论文范文篇1论民间美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民间美术保持着人类创造文化的最初形态,它具有着根性、母体性、基础性的特征,蕴含着中华古老民族创造和审美精神。

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性化的情感体现和回归自然,丰富了现代设计艺术的表达语言,对现代设计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法则与视觉语言艺术特色民间美术造型给现代人彰显了五彩缤纷、无法想象的艺术世界,它秉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衣钵,在民间美术的造型规律中,具有造型手法多样性、灵活性、装饰趣味性,如莲花开花、生藕、结子、生出胖娃娃,显现出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特征,其随心所欲、轻松自由的创造,传达出了普通百姓对待生活、客观事物的热爱。

它表现了民间美术特定的审美感受,是一种主观的、随意的创造,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达到完善、和谐的统一。

1 绚丽多彩的造型方式在民间美术造型中,形成了自然中的秩序化、律动化,完全从自己的理想、爱好和兴趣出发,演绎出别具一格的节奏、和谐和充满动感、力量的造型形态。

民间美术的造型千姿百态、繁简相宜的造型,如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的造型,肚子里有小猴的母猴神态,涵盖了民间艺人们的艺术创作目的和思想方法,是民间艺人真正艺术化的创造,充分表现了他们视觉艺术思维的形式。

以影像造型方法表现对象情态特征的平面剪影造型,以二维空间中的轮廓造型为特点,具有概括、夸张、鲜明的艺术特色。

典型的代表是我国的民间剪纸,它以其淳朴自然的形式美感,突出中国民间美术独特的造型方法。

其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是我国艺术中的瑰宝。

我国民间剪纸的魅力在于创作者利用特定的生活环境与客观事物的交融,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创作者根据自己对各个物体特征概念的艺术想象在纸面上表现自己的艺术才华,所修剪出的内容与形之间相互贯通,充分展示着各自的美,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语言,构图平面化使其具有极强装饰效果的造型。

民间美术论文

民间美术论文

民间美术论文民间美术是指在平民、非专业艺术家中产生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来源于人们对生活、工作、信仰和社会等方面的真实体验和表达,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色彩,展现了普通人群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才能。

在中国,民间美术是世代相传的重要艺术形式,涵盖了书法、绘画、刺绣、剪纸、泥塑、陶瓷、木雕、石刻等多种艺术门类。

一篇民间美术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 民间美术的历史和发展:探讨中国古代和现代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及其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可以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民间艺术形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如清代年画、农民画等,以及现代农村和城市中产生的新民间美术形式。

2. 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研究民间美术作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可以从艺术作品中解读出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内涵,探究其传统价值观、习俗和信仰。

3. 民间美术创作的审美特征:分析民间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如形式语言、色彩运用、构图等。

可以通过对传统技法和创新表达的对比,讨论民间艺术家如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悟呈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

4. 民间美术与当代社会:探讨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可以研究民间艺术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状态和机遇,以及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民间美术的认可和支持。

5. 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分析当前民间美术面临的保护和传承的问题。

可以探讨如何通过政府、学术界和社区合作的方式,进行民间美术的保护、研究和传承,促进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传播。

这些议题只是民间美术论文的一部分,根据具体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可以选择适合的议题并展开深入研究。

同时,对于民间美术的研究还需要有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参与和观察,更好地了解和解析民间艺术创作的背后意义和价值。

中国民间美术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论文论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1民俗文化是民间美术史发展的动力那么人类“生存与繁衍意识与阴阳相合、相生,通天的基本哲学观念是一个统一体”,人类对生命的崇拜以及生命的永生意识是永恒的。

民俗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表现各异,从而决定了民间美术的区域性,时代性的特点,民间美术受区域的限制在形式、品种上有不同的风格表现,如北方的剪纸简洁粗犷,而南方的剪纸都是繁复细腻。

天津泥人张的泥塑作品力求生动逼真,风格精致,而河南浚县泥塑则力求抽象和夸张,风格粗犷。

其他品类中同样存在质朴与秀丽、个性与程式、诙谐与庄重等艺术风格的差异。

民俗生活观念影响民间美术的造型。

民俗生活观念具有集体性的特征,是集体意识的结晶。

黄遵宪1848~1905曾说:“风俗之端,始于至微,博之而无物,察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然一二人倡之,千百人和之,人与人相接,人与人相续,又踵而行之,及其既成,虽其极陋甚弊者,举国之人,习以为然。

”民俗文化中最重要的主题:“生存繁衍”、“求吉纳福”、“功名利禄”等在民间美术造型中都能得到最生动、最直观的体现。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民俗形形色色,不同的民间美术形式就产生于这些民俗活动中。

数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长期挣扎于生活的最底层,充满了对人生的希冀以及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他们祈求一年到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渴望老人长命百岁、儿孙满堂、家庭和顺、生活幸福,在一系列宗教信仰、婚丧寿诞等民俗活动中,集中体现着人们对生命繁衍、欢乐、圆满、幸福的良好祝愿。

人们以自娱自乐的形式,丢掉一切烦恼,祈愿美好生活。

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观花灯,在各种民俗活动中,民间美术得以充分展现、交流和发展。

周而复始的岁时节令和由生到死的人生礼仪,给民间美术造型赋予了血液和生命,纵横交错地织成了一幅幅民俗风情画,民间美术作品因此充满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可以说民间美术就是民俗活动或民俗文化的一种有机构成,是民俗文化的物化与载体,它本身就已成为一种民俗。

民间美术论文集锦9篇

民间美术论文集锦9篇

民间美术论文集锦9篇一、稚拙美。

这是民间美术从原始艺术那里直接继承来的、最能体现人类童年的天真憨稚的美感范畴。

稚拙美在儿童绘画中有充分的体现,即是指儿童绘画中那种幼稚天真的风格。

这种风格在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美术的各品种门类中,都是贯穿全局的共性的风格,形成了民间美术天真烂漫、异想天开的审美趣味,就像以儿童的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宇宙、表达意义。

这种稚拙美按照中国美学的传统格式,可以称为“稚趣”。

它不是以和谐为标志的优美,而是一种不和谐带来的趣味,令人由衷地绽开笑颜。

但它又不是像崇高那样严重的令人震惊的不和谐,甚至也还达不到“滑稽”的不和谐程度,它是一种最轻量级的不和谐形态,它带来的笑,是如同大人看到小孩子那种不准确、不熟练的憨稚举动而觉得可亲可爱的笑,而不是滑稽带来的嘲笑或大笑。

民间美术的稚拙美,是人类童年浑沌思维方式在艺术形态上的体现,所以它并不等同于儿童画的稚气,正如人类童年不等同于个体的儿童一样。

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为民间美术就像儿童画一样,它其实比儿童画要成熟、丰厚得多,它只是具有这种天真憨稚的审美趣味,而在其内涵上、体系上却完全是社会文化性质的。

二、滑稽。

《史记·滑稽列传》说“滑稽”指“擅隐语”“善为言笑”“滑稽多辩”。

《史记》索引中说:“滑,乱也,稽,同也。

以言辩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

”这里所说的“乱异同”,即是指出了滑稽的基本形态特征:不和谐。

印度公元2世纪的《舞论》中提到,滑稽是由于颠倒的装饰、不正常的行为、言语、形体动作以及不正常的服装等使人发笑。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认为:“滑稽的事物是其中一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现成的例子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

”近代的美学家们,则从内在形态上深入探究着“滑稽”的本质。

黑格尔认为,喜剧(滑稽)是感性形式压倒理性内容,表现了理性内容的空虚。

在我国1987年出版的《美学教程》中,童坦从黑格尔的思路出发,对滑稽的本质做了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滑稽作为实践与现实相抗争的痕迹特色”,是“善(目的性)对真(规律性)的压倒……在这种对立中,善不符合甚至反对真……因而在这善反对真的现象形式上就表现为善对真的戏弄、压倒,其形式是轻松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民间美术》——论文
院系: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民间美术
指导老师:
学号:
姓名:
美,来自民间
“美”是中国古代人把羊与大两个独体字组合在一起造出来的合体字。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曾今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与当地生活方式紧密联系的一门艺术,因地制宜的利用了物力资源,并稳定的在次区域中流传,因而有鲜明的乡土文化的特征,又被人们称为“乡土艺术”。

民间美术是艺术与生活的零距离接触点,以最原始、最朴素的方式从生活中诞生,在实践中完善,而形成独特的美术形式。

民间美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它像民歌一样凝聚着劳动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祝愿、对美的追求,人类最初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生存,因而民间美术的主流多带有实用性。

在实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

中国民间美术文化,是在中华五千年文明沃土中滋生繁衍的中华本土文化,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延续、传播,启示着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脉络,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造物思想和原则的有益补充。

民间美术的内蕴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它技艺精湛、形态多样、种类丰富。

民间美术中的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
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

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

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

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

此外,山东潍坊、锦竹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又称之为四大年画之乡。

年画较其他绘画形式更强调装饰性与娱乐性,木版年画适应各地区不同环境的装饰需要,创造了门画、历画、中堂、四扇屏、窗顶、窗旁、炕围子、福字灯等多种样式。

年画经常在描绘美好形象中运用为群众熟知的谐音寓意手法表现吉祥内容,如松、鹤、桃、灵芝象征长寿,莲花和鱼谐音连年有余,瓶中插牡丹寓意平安富贵等,在表现历史故事及戏曲题材的年画中,又有单幅画、组画、连环画等样式。

年画还强调人物形象俊秀、标题吉利、色彩明快,务求赏心悦目,表现年节的欢乐情绪。

年画作者大都熟悉群众的生活和爱好,创作上密切适应群众需要,因而为人民喜闻乐见。

由于年画张贴于千家万户,对群众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趣味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作用。

但其中也有一些封建迷信和消极落后的内容。

年画在发展中由于绘制印刷的生产方式不同而有着多种形式。

早期年画多为人工绘制,木版印刷年画最迟始于宋,早期以木版雕印墨
线,人工设色,明代以后流行水印套色,单纯强烈而艳丽,但有的地区年画在套色后还在人物头脸衣饰等部位以人工印染描绘,形成精致细腻的半印半画形式。

石印、胶版年画是随现代印刷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可以将色彩复杂而丰富的绘画制版印刷。

1949年以后,年画吸收了中国画、油画、水粉画、彩色摄影等形式,展示了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

曾兴盛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趋于低落。

民间美术中的艺术表现形式—皮影。

在我国,皮影戏是流传广泛、古老而独特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形式,皮影艺术是中国民间古老而广泛的艺术种类之一、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

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

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
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

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

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

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

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

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皮影人制品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

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

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民间美术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们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中最常见、最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它在用纸材料上创造了自身独特的面貌,创造出一种淳朴的审美情趣,渗透着中华名族最基本的文化特征,它扎根于民间,它还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

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

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
风格流派。

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则认为可推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
风俗,而虽已找到蔡伦以前的东汉纸张实物,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不会早于汉朝。

早期的剪纸大约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

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

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

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专业艺人则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者,称“刻纸”。

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而提高产量。

绝大多数剪纸都并不追求严格写实,而是群众心目中的意象的表现,例如陕西剪纸的牛,把牛身上的漩毛做极度夸张而成为牛身上的装饰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加强了形式美感。

民间美术始终扎根于劳动人民生活的泥土之中。

它来自生活,又用之于生活,有力地发挥了美术认识生活、陶冶情操和美感享受的作
用。

民间美术始终以人为中心。

劳动人民的一生,随时随地都在追求美的享受。

现代艺术设计应注重汲取民间美术的精华,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民间美术的精华有着积极的作用,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强烈民族色彩的美术形态,我们应对它的发生发展及存在进行必要的研究,以及对它进行必要的保护,使它能够得以继续生存、发展、光大。

学习《民间美术》心得体会
本学期的《民间美术》已告一段落,在这期间让我了解了以前从没深入了解过的东西,如:剪纸、年画、皮影等。

这些东西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很少的去了解它。

经过这学期的学习与认识,让我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让我们更加的了解了民间从古到今源远流长下来的艺术文化,它是我国原始艺术的延续,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从老师每节课带来的那些课件中我懂得了不少,不管科技多么发达的年代它始终不会衰落,而会更好的继承发扬下去,好多老师都说这门课对我们的专业很重要,通过学习我也深刻的感受到它的重要性。

这次老师布置的剪纸作业中,让我对它有了更深的兴趣,自己动手,看着自己亲手刻出来的画,颇有成就感。

我会把从这门课所学的东西运用到以后的设计当中,让这些民间的东西通过现代的设计更好的展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