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城市旅游发展的创新策划-绿维创景案例
许昌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许昌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作者:郑淼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年第11期摘要:河南许昌是一个旅游胜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其凭借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来发展特色旅游业,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既弘扬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备受大众青睐的旅游形式。
通过分析许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背景,探讨当前许昌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许昌文旅融合发展的策略,以进一步推动许昌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与影响力。
关键词:许昌;文旅融合;旅游业当下,文化因素在旅游行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丰富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旅融合是当下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虽然许昌具有文旅融合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想要在现阶段实现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文化旅游胜地,还需进一步理清思路,正视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许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背景在基础资源方面,许昌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尤以三国文化最为突出。
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当前许昌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优势。
在产业政策方面,近年来,许昌市政府对文旅融合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将打造优秀的旅游城市作为目标,并在全市营造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氛围,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邀请著名的旅游专家来指导旅游发展工作。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相关人员应大力发展许昌的文化旅游产业,充分挖掘三国文化资源,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
二、当前许昌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当前,许昌在文化旅游产业的管理上还存在不足,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缺乏其他部门的力量支持。
此外,许昌市各个部门与行业没有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成合力,其各自为营的管理格局不利于形成多方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绿维文旅旅游规划创新发展

绿维文旅旅游规划创新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和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绿色、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形成了绿维文旅的新概念。
绿维文旅是指在旅游规划中,将绿色、生态、环保、文化、创意等元素融入其中,以创新的方式发展旅游产业,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和更可持续的发展。
在绿维文旅的发展过程中,旅游规划的创新至关重要。
旅游规划既要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要保护环境、传承文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发展。
首先,绿维文旅要注重生态环保。
在旅游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可以通过划定旅游区域、限制游客数量、设置旅游路线等方式,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同时,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使用清洁能源、推广环保交通方式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绿维文旅要注重文化传承。
旅游规划中要注重挖掘和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可以通过打造特色景点、推广传统手工艺、举办文化节庆等方式,吸引游客,增加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实现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此外,绿维文旅要注重创意发展。
在旅游规划中,要注重创意的引入,通过创新的方式开展旅游活动,提供独特、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和发展需求,开展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如生态庄园、创意农场等。
同时,可以引入互联网技术,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旅游体验,提供更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最后,绿维文旅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规划中,要注重长远发展,平衡游客需求和资源保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加强资源管理和监管、推行环保措施等方式,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
总之,绿维文旅的发展需要旅游规划的创新,注重生态环保、文化传承、创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创新的旅游规划,可以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保护环境、传承文化,实现绿维文旅的可持续发展。
古韵新城绿色许昌——许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许昌地处中原之中,从华夏文明5000年历史长河中走来。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汉风魏韵是这座千年古城难以磨灭的印记。
许昌的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怡人,先后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多个称号。
历史名城、曹魏都城、生态新城在这里完美交融,散发出它独有的魅力和神韵。
廊道林网 生态屏障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早在2006年,许昌市就已开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许昌市林业局局长张建华介绍,许昌市目前共造林绿化163万亩,绿化率达96.91%,全市的森林覆盖率为14.76%。
基本上形成了以90多万亩花卉苗木为基础,以2000公里主干道路绿化为骨架,以452万亩农田林网为脉络,以沟、河、路、渠和宜林荒山绿化为重点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呈现出“城区绿岛、城郊林带、城外林网、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景观。
张古路两侧的法桐遮天蔽日,平原农田林网形成古韵新城 绿色许昌——许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文|本刊记者 刘倩玮Ancient City Green Xuchang特别策划Special Report道道生态屏障,北部、西北林海一望无际的绿植……描绘着一幅幅靓丽的绿色画卷。
“近年来,许昌县十分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政府租地,免费提供给企业,由企业对廊道进行绿化。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对绿化投入的压力,另一方面能有效提升绿化档次和效果,也充分保证了树木成活率,实现了双赢。
”许昌县林业局局长岳菊敏介绍,以新元大道生态廊道建设为例,这条大道全长24.7公里,以栽植巨紫荆、法桐乔木为主,共2万余株。
科学的规划、市场化的运作、严格的管护机制,为生态廊道的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许昌市林业局副局长刘纳新告诉记者,许昌市按照城乡贯通、村镇相连的要求,对全市1656公里县级以上道路、1773公里乡镇道路进行了全面绿化,全市通道绿化率达95%以上,绿色廊道连续成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林带,成为许昌生态绿化的一大特色。
区域旅游规划案例

区域旅游规划案例篇一: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专项案例分析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专项案例分析我国的旅游规划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但真正的大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
不仅规划数量增加,而且规划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对旅游业发展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旅游规划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可以说,旅游规划和中国的旅游业一样,正在遭遇如何由“大”到“强”的困境。
在这个时候,保持头脑的清醒格外重要,对规划的实践进行一些批判与反思也就十分必要。
第一节《20年黑龙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分析一、《20年黑龙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背景:(详见省政府与世界旅游组织关于编制该规划的合同)二、《20年黑龙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内容:(详见规划)三、《20年黑龙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特色:(详见规划项目评审意见书)第二节黑龙江旅游资源若干旅游项目规划开发实效分析一、我国旅游规划批判——以黑龙江为例(一)操作方式的“二倒”1、规划编制的“本末倒置”规划编制的“本末倒置” 是指,对于规划机构来说,做规划本来应该是最重要的任务,但是当前中国出现了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规划机构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做规划,而是拿规划,规划机构投入到拿规划中的精力甚至要超过做规划。
中国的多数旅游规划机构都是依托某一或某些“名家” 发展起来的,和其他产业相比,这些名家相当于是技术拥有者。
从道理上讲,这些名家应该大力发挥技术优势,将主要精力放在指导规划的编制上。
在创业期,这些名家确实为中国旅游规划和旅游业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到了今天,他们作为规划机构的负责人或实际负责人,大多是空中飞人,主要精力都放在跑规划、要规划上,对于规划的真正编制反而无暇过问。
2、规划编制的“脑体倒挂”旅游规划显然主要应该是“脑力活”,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反映,但是在中国旅游规划实践的发展中,人们逐渐产生了一种错误认识,似乎规划文本越厚越好、规划成果越多越好,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由此形成了规划编制的“脑体倒挂”,规划编制主要不是开动脑筋想问题、提良策,而是拷贝加剪贴,到处凑字数、拼图件,旅游规划变成“体力活”。
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15电子教案

以经营城市的手法,打造“旅游名城”许昌市城市旅游发展的创新策划2012-03-24绿维创景李明伟林峰标签: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引言:“旅游名城”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新整合优秀旅游城市”的崛起,是我国旅游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成就。
但是,城市旅游的深度化要求,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化之间互动的结合,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局限于国家旅游局现有的“优秀旅游城市”的评级,已经不足以达到城市经营者(市委书记和市长们)的实际运营需要。
为此,绿维创景提出了打造“旅游名城”的全新目标,这与许昌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与经营城市结合的要求一拍即合,形成了《许昌市建设旅游名城与旅游目的地总体策划》的委托项目。
经过半年的努力,策划成果于2006年11月8日通过评审,专家组和许昌市给予成果高度评价,使我们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的探索,落地开花。
对于任何一任政府而言,如何加速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城市形象名片,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始终都是第一位的工作;旅游要为此做出贡献,并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产业,才可能成为一把手真正重视的事情。
林峰博士今年提出了旅游产业与城市经营整合的新理念(7月24日中国旅游报《城市经营中的旅游方略》),必须把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入城市经济工作的主渠道中,成为党政工作的主流方向,旅游产业发展才能有突破。
“旅游名城”,正是这一整合的成果。
对于大多数已经成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地区来说,“旅游名城”可能正是你可以选择的新目标和新模式!一、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1、许昌现状旅游欠发达、缺少周边支持、资源不足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中的重要工业城市。
经济发达,城市环境良好,文化积淀深厚,曾为汉魏时期故都,是中原五大古都之一。
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曹魏文化、钧瓷文化和花卉温泉是许昌独具的品牌资源,誉为“魏都、钧都、花都”。
近年来许昌市旅游发展较快,城市环境、公共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业和旅游市场发展都取得一定成绩。
旅游策划专题-用旅游策划,助推项目成功落地-绿维创景

旅游策划专题-用旅游策划,助推项目成功落地-绿维创景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旅游地产开发运营顾问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旅游运营网旅游景观设计网创意建筑设计网旅游投融资网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旅游运营网 旅游策划专题-用旅游策划,助推项目成功落地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热点聚焦:旅游策划,旅游项目策划,旅游全案策划,旅游规划,旅游策划规划,绿维创景 旅游规划涉及发展目标、产业配套、用地控制与平衡等方向性的大问题,往往不能对产业、产品、运营和管理作出具体的指导,存在操作性上的空缺。
如何摆脱旅游规划的限制,为政府及开发商提供可执行、可落地的方案?绿维创景认为,应在旅游规划之前形成全案策划,设计出最有价值的游憩模式、旅游产品及商业运营模式,助推项目在经济、市场及建设上的落地。
旅游策划专题-用旅游策划,助推项目落地-绿维创景 一、 旅游策划的概念解读旅游策划,是依托创造性思维,实现资源、环境、交通与市场的优化拟合,实现旅游业发展目标的创造过程。
其目的在于找出资源与市场间的核心关系,建构可采取的最优途径,形成可实施的明确方案,并对近期的行动进行系统安排。
绿维创景认为,旅游策划要先于旅游规划并形成全案策划架构,通过策划设计出最有价值的游憩模式、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和运营模式,形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力,再将吸引力延伸到整个旅游产业的多元系统构架,最后体现到规划上。
另外,旅游策划要讲求落地: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经济落地、通过创新主题概念,塑造核心竞争力,形成市场落地、通过经营模式创新实现建设落地。
二、旅游全案策划的步骤及要点绿维创景认为,旅游开发是以项目的完整运营方案为基础的。
因此,通过旅游全案策划,形成包括旅游产品策划、旅游开发建造及投融资策划、旅游营销及经营管理策划三方面内容,可以全面把握项目开发的条件。
绿维文旅:生态小镇创新开发案例

绿维文旅:生态小镇创新开发案例关键词:绿维文旅生态小镇朱昌产业低碳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探索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将会出现一大批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生态新城、绿色新城、生态文明小城镇、低碳城市、国际慢城、零碳城市等,我们将其统称为“生态小镇”。
绿维文旅以朱昌镇为例,寻找到了一种创新的实践模式,为中国生态小镇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生态小镇开发建设涉及生态技术、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多方面,非常广泛,所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也比较巨大。
绿维文旅认为,我国生态小镇应以生态资源为本底、以指标体系为目标、以生态产业为驱动、以生态文化为特色、以生态技术为支撑、以制度体系为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朱昌镇为例,绿维文旅寻找到了一种创新的实践模式,为中国生态小镇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一,在顶层设计层面,应基于生态本底,结合小镇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定位来建立符合小镇发展的指标体系,确定规划目标,并分阶段实现。
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具有权威性的小镇发展的指标体系是生态小镇建设的使命之一。
绿维文旅在规划时也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进行考虑,结合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和国内外的案例,提出通过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规划、生态建筑、基础设施、民生改善及人文生态七大路径进行朱昌生态小镇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分为110项分项指标。
本指标体系同样适用于未来其他小镇,具有可复制性。
第二,生态小镇的核心驱动力是发展生态经济,其关键在于依托生态环境,按照生态产业标准,进行产业筛选,打造生态型产业,并延长相关产业链,形成生态型产业体系。
以朱昌镇为例,绿维文旅以生态文明论坛永久会址带动的会议会展产业为引擎,以泛旅游产业为核心产业,以生态产业服务业为重点产业、以城市综合服务业为支撑产业、以生态农业为辅助产业,最终形成朱昌镇生态文明先行实践区的产业集群。
朱昌镇产业体系图第三,以切实可行的生态技术为支撑,在遵循能推广、能复制、低成本、高效益原则下,面向实际需求,研究开发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方面的适用新技术及产品,打造良好的小镇生态环境,如节水方面,注重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建立广泛的雨水处理收集系统,实施雨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实现雨水的处理与综合利用,建立屋面-路面、屋面-绿地、湿地---景观河渠---区域河道等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经分散处理利用后的多余雨水直接进入水体,作为生态补水或用于景观及绿化用水等。
漂流项目规划设计

为此,绿维创景提出了打造“旅游名城”的全新目标,这与许昌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与经营城市结合的要求一拍即合,形成了《许昌市建设旅游名城与旅游目的地总体策划》的委托项目。经过半年的努力,策划成果于2006年11月8日通过评审,专家组和许昌市给予成果高度评价,使我们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的探索,落地开花。
2、探寻成为目的地的基础市场基础?资源基础?运营基础?
许昌能够成为目的地吗?在我们开始进场的时候,这还是一个问题!
靠资源?好像很难。靠市场?休闲发展的机会很大。靠政府运营能力?许昌城市建设管理与管理水平很高。提升许昌城市旅游,最终还是必须依托市场机遇,着眼于资源独特性的基础。
许昌,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移都25年而天下闻名;一部《三国演义》,成为东亚和华人圈中的圣经,使许昌历史文化生动而清晰。
漂流项目规划设计;
引言:“旅游名城”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新整合
优秀旅游城市”的崛起,是我国旅游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成就。但是,城市旅游的深度化要求,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化之间互动的结合,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局限于国家旅游局现有的“优秀旅游城市”的评级,已经不足以达到城市经营者(市委书记和市长们)的实际运营需要。
“旅游名城”,正是这一整合的成果。
对于大多数已经成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地区来说,“旅游名城”可能正是你可以选择的新目标和新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昌市城市旅游发展的创新策划
旅游与文化规划设计丏家 旅游与文化导向的区域综合开发服务商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 旅游运营网 旅游景观设计网 创意建筑设计网 旅游投融资网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 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3、紧紧抓住市场――双重旅游目的地开发构架
许昌在河南省的中间位置,距郑州80公里。而河南是中国人口 最多的一个省,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已经具有非常好的发展, 应该说许昌具有非常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以许昌为中心的 100 公里- 300 公里的 1-3 小时的车程辐射圈,不仅覆盖了河南省全部区域辐 射到山西的晋城,安徽的阜阳,山东的菏泽。在这个辐射圈里有三千 万以上的城市人口,具有很高的消费能力,因此许昌做休闲旅游的市 场基础非常好,而观光旅游依托郑州这个中心和郑汴洛这条游线,分 流游客到许昌的这个可能性极大。经过市场调研,我们认为许昌作为 休闲和观光目的地的市场基础是完全具备的,关键是许昌以什么东西 分流客源?
二、创新战略,运用城市经营手段铸造“旅游名城” 1、站在城市经济总体发展战略高度,创新旅游开发战略 三大旅游品牌,不是旅游系统自身能够完成的。 它涉及到城市改造和风貌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旅游基础设施和 服务体系提升、创意文化产业营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 必须引入城市经营的理念由政府以大气魄、大手笔主导运作,全盘筹 划。 基于对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的巨大市场潜力和需求的认识,我们 形成了以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突破口的思路。但要,旅游名城建设,必 须有强大的产业支持。城市建设、农业和农村建设、文化产业、服务 业等需要聚合成泛旅游产业体系,从而为许昌构筑旅游目的地提供强 大的产业支持。为了打通旅游产业链,必须实施大产业转化战略: (1)旅游休闲产业主导的城市经营运作战略:以许昌新区、魏 都风情区为中心的许昌城市建设、以大清潩河风光线、青泥河为主的 水利工程和水系改造、旅游产业发展应当与城市美化、宜居宜旅化、 旅游功能化紧密结合; (2)旅游导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在许昌连接郑州的 103 平方公里带状区域通过工业新区、行政新区、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区、 大型乡村休闲区和大旅游区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实现城乡 一体、双城一体(郑、许)发展,从而链接入郑汴洛城市群-黄河旅
旅游运营网
也是打造许昌观光目的地的重要开发点。 基于此,我们确定了许昌旅游的主题: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
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 在三大品牌中,曹魏故都作为城市形象和目的地品牌,是许昌城
市的核心品牌;尤其重要。许昌因曹操而成为曹魏故都,因曹魏故都 而有了历史遗产。
因此,我们认为,许昌应该按照观光与休闲两重目的地进行构架, 形成更加明确的产品和市场目标。在区分观光与休闲两个目的地层次, 分别进行系统打造的同时,通过相互补充,形成许昌旅游的整体目的 地。
4、落地产品策划――包装三大品牌,形成产品系列结构 许昌建设旅游目的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 经验教训证明:在这样广大的城市范围内,没有旅游品牌支持决 不可能具有独特的旅游吸引力从而构筑起区别于中原城市群的旅游 形象。通过对许昌旅游资源分析,我们认为,曹魏故都是许昌影响力 巨大的垄断性的资源,在这个背景后隐藏着众多故事和人物线索;另 外一个是鄢陵的花木基地,可以把生产型的基地转化为很好的观光休 闲型产品;神垕古镇作为钧瓷古镇的影响力实际上有限的,考察后我 们发现这种保持原生态的古镇本身价值巨大,其遗存的古老生产和生 活方式造成一个“活着的古镇”,完全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
以经营城市的手法 打造“旅游名城”
――许昌市城市旅游发展的创新策划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摘要:“优秀旅游城市”的崛起,是我国旅游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成就。但是, 城市旅游的深度化要求,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化之间互动的结合,对“旅游与城 市发展”这一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局限于国家旅游局现有的“优秀旅游城 市”的评级,已经不足以达到城市经营者(市委书记和市长们)的实际运营需要。 为此,绿维创景提出了打造“旅游名城”的全新目标,这与许昌市委市政府 对旅游产业与经营城市结合的要求一拍即合,形成了《许昌市建设旅游名城与旅 游目的地总体策划》的委托项目。经过半年的努力,策划成果于2006年11 月8日通过评审,专家组和许昌市给予成果高度评价,使我们对“旅游与城市发 展”这一课题的探索,落地开花。
“智谋天下”影视城——世界谋略乐园
魏都风情区 灞陵桥汉魏皇家园林旅游区 清潩河建安风情园 华佗养生园 汉魏故城遗址公园 汉魏官驿(张公祠) 受禅台 魏文帝庙和三绝碑 与曹操相关的遗址 名人墓冢遗址 名人庙、祠、故里
项目 体系
宜居 花城 品牌
及 休闲 旅游 项目 体系
项目级别 核心项目
其它休闲 旅游项目
一、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 1、许昌现状――旅游欠发达、缺少周边支持、资源不足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中的重要工业城市。经济 发达,城市环境良好,文化积淀深厚,曾为汉魏时期故都,是中原五 大古都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曹魏文化、钧瓷文化和花卉温泉是 许昌独具的品牌资源,誉为“魏都、钧都、花都”。 近年来许昌市旅 游发展较快,城市环境、公共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建设、 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业和旅游市场发展都取得一定成绩。旅游发展的 政府运作和政策扶持基本到位。2004 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
旅游与文化规划设计专家
旅游与文化导向的区域综合开发服务商
产品和旅游品牌形成许昌旅游核心吸引力。 就市场而言,许昌近邻郑州及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是许
昌旅游开发最直接,最有消费能力,最容易开发的市场;这一市场是 一个休闲为主的市场,包括商务休闲、居民假日休闲、会展休闲三大 市场。而中原观光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了郑汴洛的构架,开发需要更加 充分的旅游吸引物建设和游线发展。从资源基础来看,花卉温泉资源、 许昌城市环境资源,是许昌已经形成的较易开发和具有独特性的资源。
在河南省现有的旅游大格局中,目前主要有三条旅游带:一是以 郑汴洛为核心的传统黄河旅游带,二是以安阳、鹤壁、新乡形成的由 黄河和太行上相结合的景观带,三是以伏牛山为主体的新兴自然生态 游线。而许昌作为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并没有纳入到任 何一个游线的结构之中,也没有那一个城市来带动许昌发展成为一个 过境旅游目的地,那么如何发展许昌旅游?
旅游与文化规划设计专家
旅游与文化导向的区域综合开发服务商
变旅游形象和旅游产业结构,才能使许昌成为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市 场名声大振。
2、探寻成为目的地的基础――市场基础?资源基础?运营基 础?
许昌能够成为目的地吗?在我们开始进场的时候,这还是一个问 题!
靠资源?好像很难。靠市场?休闲发展的机会很大。靠政府运营 能力?许昌城市建设管理与管理水平很高。提升许昌城市旅游,最终 还是必须依托市场机遇,着眼于资源独特性的基础。
旅游与文化规划设计专家
旅游与文化导向的区域综合开发服务商
游带。 (3)旅游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旅游小城镇建设战略:许昌
丰富的花卉、林果、温泉、药材、河网景观、乡村和民俗文化等是高 适度的中原城市群市场观光休闲资源。通过将生产型基地转化为旅游 产业基地,在鄢陵花乡、禹州、襄城、许昌县、长葛市和城乡一体化 推进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一大批旅游新村。在此基础上 构建若干旅游产业聚集的旅游小城镇。
以曹魏故都为主题、四季花城为核心景观,通过“宜居花城”建 设,服务于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休闲消费需求,打造中原最大的生态 休闲产业集聚区和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树立“中原宜居花城”的生 态旅游品牌形象。“宜居花城”――中国十大宜居城市,自然、人文、 经济生态和谐统一的宜居宜旅城市。
以钧瓷文化为基础的“神垕古镇”是本策划中的许昌旅游目的地 打造的三大核心旅游品牌。我们将“神垕古镇”称为“活着的古镇”, 具有“千年窑火不断,传承中华文明”的独特性。神垕古镇作为活着 的古镇,其制窑工艺千年流传,以神垕古镇为核心旅游吸引物,以古 镇风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陶瓷作坊生产、古玩市场、钧瓷 旅游纪念品等内容,整合集观光休闲、体验参与、购物娱乐、艺术学 习为一体的文化性旅游产品将形成许昌旅游的一大特色及卖点。
钧瓷,中华文明的经典代表之一;许昌禹州的神垕古镇,至今仍 是钧瓷生产交易的中心,保留了古老的工艺,古街、古庙,烟囱林立。
旅游运营网
经过深度的资源考察与分析,我们最后落地到这四个方面,作为 我们创造“名”城的核心资源基础。
然而,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看,这些资源如何才能成为可说、可 看、可游玩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力呢?这才是真正的难题。如何才 能把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呢?
许昌,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移都25年而天下闻名;一 部《三国演义》,成为东亚和华人圈中的圣经,使许昌历史文化生动 而清晰。
鄢陵县,接壤许昌城市的西部郊县,50多万亩花卉苗木基地, 全国最大,是南花北移的过渡地。在万花丛中,还有温泉。
许昌城市建设,在近三年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建设优 秀旅游城市工作中,创造了“四城同创”(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 卫生城市、森林城市)模式,成功打造了宜居城市,风貌焕然一新, 政府、企业、居民形成了建设城市风貌的高度认同感和参与性。
项目名称
魏都四季花城 许昌国际会议度假区 葛天音乐园 花都温泉(休闲会议) 陈化店花天酒地温泉小镇 “平定北方”系列主题项目 “时尚花乡”系列主题项目 花木园艺文化休闲廊 中原花木博览园项目(会展) “花海迷宫”游乐园 花都休闲度假名村 樱桃河谷 大马乡花木基地 王庄高科技农业园区 彭店三园
旅游运营网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只有靠许昌自己!――许昌只能自己打造旅 游目的地!
虽然许昌已经成为优秀旅游城市,但是,缺乏故都形象和核心吸 引物,城市知名度不高,游资源开发和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水平较低, 大型旅游项目和旅游品牌产品较少,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供给不足 等,反映许昌市“小旅游”的现状与旅游名城之间尚有相当差距。事 实说明,优秀旅游城市不一定就是旅游名城。名城之“名”只能来自 鲜明的城市形象和著名旅游品牌形成的强大的旅游吸引力。而只有跳 出许昌,站在河南省旅游大格局的高度,以大旅游的气魄从根本上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