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实为花中仙子也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②香远益清:
③荷花为雨所洗:④余以为妙绝: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6.莲,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爱,请简要概括周敦颐和李盛仙各自爱莲的原因。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强项:此处指刚正不为威武所屈。②动:萌发。③后:指武则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
(3)宜乎众矣( )(4)予初不服是论(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谓其色其香权谓吕蒙曰
B.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吾射不亦精乎
27.下列句中加点词前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为俗屈/自以为大有所益B.依于石而不囿于石/出淤泥而不染
C.竹其有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必能谓余为解人/每字有二十余印
28.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
29.清代学者符曾说:“凡花之妙,在于香色。而竹则无色无香,独妙于韵。盖香色易知而韵难知,宜赏韵者鲜矣。”而莲、竹皆非“凡花”,周敦颐盛赞莲是“花之君子者”,郑板桥称竹“有士君子豪气凌云”。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如果周敦颐和郑板桥在同一个时代,能否成为朋友?
③今夫不善内⑥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柳宗元《罴说》)
【注释】①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罴(pí):哺乳动物,亦称“棕熊”“马熊”。③罂(yīng)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罂罐子。④发火:去掉灯火的掩盖物,以便照明射击。⑤摔(zuó):揪住。搏:搏击。挽裂:拉着撕开。⑥善内:改善内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比较阅读及课外类文阅读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比较阅读及课外类文阅读训练管仲破厚葬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③。
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
”夫戮④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
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布帛:泛指织物。
②衣裘:裘,皮衣。
此指死人的衣着。
③椁(guǒ)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④戮:侮辱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布帛尽则无以为.蔽/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B.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有龙则.灵(《陋室铭》)C.于是.乃下令曰/斯是.陋室《室》D.人何故.为之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桓公患之.A.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B.何陋之.有(《陋室铭》)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D.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4.简要概括桓公的形象特点,说说短文给你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看。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乃引客就.观之:_____________(2)妻子..不觌:_______________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训练文言文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惟吾德馨.(2)无案牍之劳.形(3)可爱者甚蕃.(4)濯清涟.而不妖2.翻译下面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无案牍之劳形。
3.简要分析(乙)文菊、牡丹、莲的象征手法以及衬托手法。
4.(甲)文与(乙)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鸿.儒(2)劳.形(3)甚蕃.(4)鲜.有闻6.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陋室铭》:《爱莲说》:8.两篇文章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文言文比较阅读与简答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爱莲说》和《陋室铭》的异同?相同点:1、主题上:都表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情操。
2、主要写法上: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一是借“陋室”来言志,一是借“莲”来表达情操。
不同点:1、文体不同,“铭”文讲究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要押韵,音乐感更强;“说”是古代接物、事说理的文章,借“爱莲”表达自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2、写法上,《陋室铭》的开篇和结尾都用了类比写法,《爱莲说》用了衬托法。
二、《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异同?1、内容主题不同:《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
而《岳阳楼记》主要是为勉励好友滕子京,抒发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直抒胸意。
作者在比较了文人骚客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后,直接道出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襟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精神境界来自勉勉人。
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2、表述方式不同:《岳阳楼记》为阐发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思想和伟大政治报负,采用了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通过联想写景,抒发了迁客骚人在洞庭湖的不同感受。
《醉翁亭记》却用记叙、描写、抒情自然融合的方式,表达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借以排遣他抑郁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3、语言表述不同:《岳阳楼记》在语言上骈句结合,抑扬顿挫;短语成对,用对偶句式琅琅上口,文句整齐,造词精警,音韵铿锵。
《醉翁亭记》叙事明快简洁,写景物美境幽,抒情深沉含蓄。
四、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谏。
五、《曹刿论战》和《出师表》中作者对战争取胜前提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前者:战争取胜的条件是:取信于民,作战时抓住主要的作战时机。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①逸致:情趣。
①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日.上日妍( )(4)及.花之既谢(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请从乙文中找出表现荷花精神品质的句子,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不蔓.不枝蔓:①香远益.清益: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①结庐.在人境庐: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甲】文中揭示菊的象征意义的句子是:;【乙】文中能印证“晋陶渊明独爱菊”的句子是。
七年级(部编版)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和译文1)

七年级下册新教材(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第一课《孙权劝学》第一篇:(一)炳烛夜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二)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A.恐已暮.矣() B.盲臣安.敢戏君乎()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及.鲁肃过寻阳()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此独以.跛之故B.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暮而.果大亡其财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众服为.确论D.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其邻人之.父亦云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限画两处)(2分)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3分)第二课《木兰诗》第一篇:【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

一、《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阅读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谈笑有鸿儒鸿: (2)无案牍之劳形劳:(3)可爱者甚蕃蕃: (4) 亭亭净植植: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4分)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1.(4分)(1)鸿: 大(2)劳:使……劳累(3)蕃:多(4)植:立2.(4分)(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3.(4分)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指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4.(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陋室铭》: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坚贞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新编《陋室铭》《爱莲说》课内与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译文)

《陋室铭》《爱莲说》课内与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检测陋室铭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可以调.素琴( ) (2)无案牍.之劳形(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龙则灵.(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善作者小档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
[甲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斯.是陋室()
2、惟.吾德馨.(惟:)(馨:)
3、鸿儒
..()(鸿:)(儒:)4、金经()
5、白丁
..()
..()6、丝竹
7、调素琴
..()...(调:)(素琴:)8、案牍
9、劳形
..()(形:)10、甚蕃.()
11、淤泥
..()12、不染.()13、濯.()
14、清涟
..()..()15、妖.()16、亭亭
17、植.()18、亵玩
..()
..()(亵:)19、隐逸
20、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二、一词多义:
1、水陆草木之花()
2、问今是何世()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斯是陋室()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是进亦忧()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马也()
之无丝竹之乱耳()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无案牍之劳形()
花之隐逸者也()3、无丝竹之乱耳()
花之富贵者也()丝竹
花之君子者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香远益清()
而濯清涟而不妖()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濯清涟而不妖()
6、可以调素琴()
7、何陋之有()
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何
可爱甚蕃()同予者何人()
8、香远益清()9、晋陶渊明独爱菊()
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独
处江湖之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0、西蜀子云亭()11、有仙则名()
云有说笑有鸿儒()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晋陶渊明独爱菊。
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5、莲,花之君子者也。
1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内容理解:
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的写法,通过陋室铭和莲的形象表达作者的志向与抱负,但也有所不同,《陋室铭》开头运用类比立论,引出全文主旨;《爱莲说》从始至终以“”“”来衬托“莲之爱”,引出文章主旨。
2、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情趣和的情操。
乙文表达了作者
3、甲乙两文所谈的都是人的品德修养,其中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
4、两篇文章中都存在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如《陋室铭》中;《爱莲说》中,试分析他们的言外之意:
答:
5、《陋室铭》谈到“山”“水”,《爱莲说》提到“晋陶渊明独爱菊”与“世人甚爱牡丹”作用相同吗为什么
五、内容拓展:
1、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积累表现淡泊明志,不慕富贵品质的事例、名言名句。
答:事例:
名言:
答案
一、略
二、一词多义
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2、问今是何世(判断动词,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舒缓语气,不译)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助词,的)是是进亦忧(指代词,这)
孔子云:何陋之有(表强烈反问)是马也(指代词,这)
之无丝竹之乱耳(舒缓语气,不译)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指代词,这)无案牍之劳形(舒缓语气,不译)
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3、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花之富贵者也(助词,的)丝竹
花之君子者也(助词,的)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奏乐的声音)
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却)
5、香远益清(清芬)
而濯清涟而不妖(表转折,却)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却)濯清涟而不妖(清澈)
6、可以调素琴(可以)
7、何陋之有(什么)
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何
可爱甚蕃(值得)同予者何人(什么)
8、香远益清(远播)9、晋陶渊明独爱菊(只,惟独)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处)独
处江湖之远(僻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只惟独10、西蜀子云亭(人名)11、有仙则名(表存在)
云有说笑有鸿儒(表存在)孔子云(说)何陋之有(表存在
三、句子翻译:
1、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2、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3、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房的人)的品德好(就不会感到简陋了)
4、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5、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7、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8、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9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10(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
11、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2、水上地上各种花草的花,可爱的很多。
13、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14、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15、莲是花中的君子。
16、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7、对于菊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18、对于牡丹的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四、内容理解:
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陋室铭和莲的形象表达作者的志向与抱负,但也有所不同,《陋室铭》开头运用类比立论,引出全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爱莲说》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来衬托“莲之爱”,引出文章主旨莲,花之君子者也。
2、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乙文表达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洁白的操守和正直品德的生活态度。
3、甲乙两文所谈的都是人的品德修养,其中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志趣。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依然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更应注重品德修养,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两篇文章中都存在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如《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爱莲说》中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和牡丹之爱,宜乎从矣,试分析他们的言外之意:
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庸俗的官僚们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和“牡丹之爱,宜乎从矣”表达作者对追逐功名富贵世风的鄙视。
5、《陋室铭》谈到“山”“水”,《爱莲说》提到“晋陶渊明独爱菊”与“世人甚爱牡丹”作用相同吗为什么
答:不相同。
《陋室铭》开篇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是运用类比立论,引出本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爱莲说》以“晋陶渊明独爱菊”与“世人甚爱牡丹”作衬托,含蓄表明自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突出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洁白的操守和正直品德,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五、内容拓展:
1、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答:我喜欢梅花。
因为它绽放在百花凋谢的寒冬,让我明白了做人应不怕困难,坚韧顽强的精神。
2、积累表现淡泊明志,不慕富贵品质的事例、名言名句。
答:事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宁死不接受元朝高官厚禄。
名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