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习题答案
第三版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章习题解答

机械制造工艺学部分习题解答2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第3版P94)2-1何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在生产中起何作用?概念题,见教材P25.2-2简述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的主要区别以及它们的应用场合?概念题,见教材P25.2-3简述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
见教材P25-31.2-4试分析图所示零件有哪些结构工艺性问题并提出正确的改进意见。
解:1)键槽设置在阶梯轴90°方向上,需两次装夹加工。
将阶梯轴的两个键槽设计在同一方向上,一次装夹即可对两个键槽加工。
2)车螺纹时,螺纹根部易打刀;且不能清根。
设置退刀槽,可使螺纹清根;操作相对容易,可避免打刀。
3)两端轴颈须磨削加工,因砂轮圆角而不能清根;设置退刀槽,磨削时可以清根。
2-7何谓经济精度?选择加工方法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P34)经济精度——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选择加工方法时应考虑(P35):根据零件表面、零件材料和加工精度以及生产率要求,考虑本厂现有的工艺条件,考虑加工经济精度等因素。
2-8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加工一批直径为,长度为58mm的光轴,其表面粗糙度,材料为45钢,试安排其加工路线。
答: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精密磨削。
2-9图4-71所示箱体零件的两种工艺安排如下:(1)在加工中心上加工:粗、精铣底面;粗、精铣顶面;粗镗、半精镗、精镗Φ80H7孔和60H7孔;粗、精铣两端面。
(2)在流水线上加工:粗刨、半精刨底面,留精刨余量;粗、精铣两端面;粗镗削、半精镗Φ80H7孔和60H7孔,留精镗余量;粗刨、半精刨、精刨顶面;精镗Φ80H7孔和60H7孔;精刨底面。
试分别分析上述两种工艺安排有无问题,若有问题请提出改进意见。
答:(1)应在先加工底面、顶面之后,加工两端面,因为底面、端面是定位表面,定位表面加工之后,再进行镗孔。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考核试卷

8.加工成本与加工时间成正比,与加工效率成反比。()
9.工艺路线的合理性对加工质量没有直接影响。()
10.在机械加工中,只要机床精度足够高,就可以保证加工出高精度的工件。()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基本步骤及其重要性。
C.加工顺序的安排
D.机床的振动情况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在机械加工中,切削速度是指刀具上切削点的线速度,通常用______(单位)表示。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生产,确保加工质量和提高______。
3.在金属切削过程中,进给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工件与刀具相对移动的______。
9.工艺路线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0.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有:改进机床性能、提高刀具质量、优化______和改善加工环境等。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工件图纸和技术要求。()
13. AC
14. AB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D
19. ABC
20. ABCD
三、填空题
1.米/分钟(或m/min)
2.效率
3.路程(或mm/min)
4.精度
5.预热、冷却
6.工艺、设备
7.切削液
8.尺寸、形状
9.先粗后精、先面后孔、由内到外
10.工艺参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3章课后答案

第三章机械加工与装配工艺规程制定1、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答:用机械的加工方法(包括钳工的手工操作)按规定的顺序把毛坯(包括轧制材料)变成零件的全部过程。
2、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是什么?如何划分?答: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
工艺过程可分为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3、什么是工序、安装、工步、工位和走刀?答:1、工序指的是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一般是指一台机床)对一个工件(对多轴机床来说是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2、一个工序有时在零件的几次装夹下完成,这时在零件每装夹一次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作称为一次安装。
3、在多轴机床上或在带有转位夹具的机床上加工时,工件在机床上所占有的一个位置上所完成的那部分工作称为一个工位。
4、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对车削来说,指主轴转速和车刀进给量,不包括切深,对其他加工也类似)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作。
5、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对工件每一次切削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作称为一次走刀。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指导思想?答: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三者关系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率,满足生产量要求;尽可能地节约耗费、减少投资、降低制造成本。
5、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的特点是什么?答: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称为生产类型,机械制造业一般有三种生产类型,即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
单件小批生产中,要能适应各种经常变化的加工对象,广泛使用万能机床、通用夹具、通用刀具和万能量具,一般采用较低精度的毛坯大批大量生产下,广泛使用各种高效率的、自动化程度高、专用的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一般尽可能使用精度较高的毛坯。
6、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它的作用是什么?工艺规程的设计的原则和步骤有哪些?答:将合理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按照一定的格式写成文件,用来指导生产,这个工艺文件就叫做加工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的作用:(1) 工艺规程是组织生产的指导性文件。
第三章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订练习题

第三章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订练习题一、判断题1.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 ) 2.在一道工序中如果有多个工步,那么这些工步可以是顺序完成,也可以同步完成。
( ) 3.在一道工序中只能有一次安装。
( ) 4.一组工人在同一个工作地点加工一批阶梯轴,先车好一端,然后调头再车这批轴的另一端,即使在同一台车床上加工,也应算作两道工序。
( ) 5.用同一把外圆车刀分三次车削阶梯轴的同一个台阶,因切削用量变化,故称为三个工步。
( )6.用三把外圆车刀,同时车削阶梯轴的三个台阶,因为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均不相同,所以称为三个工步。
( ) 7.在尺寸链中只有一个封闭环。
( ) 8.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减环。
( ) 9.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 10.加工高精度表面时所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 ) 11.因为球心、轴线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客观上并不存在,所以只能以球面和圆柱面为定位基面。
( )12.一个表面的加工总余量等于该表面的所有加工余量之和。
( ) 13.某工序的最大加工余量与该工序尺寸公差无关。
( ) 14.最大限度的工序集中,是在一个工序中完成零件的全部加工。
( ) 15.一批轴要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通常应至少分成两道工序。
( ) 16.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 17.延长工作时间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方法。
( ) 18.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增加设备数量来实现。
( ) 19.提高加工效率,只能是设法减少工艺过程的基本时间。
( ) 20.采用高效率工艺的前提是保证加工质量。
( )2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用粗基准安装是必不可少的。
()22.粗基准就是粗加工中用的定位基准面。
()23.基准统一就是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应尽量统一。
()24.调质应该放在半精加工之前。
()25.粗基准应在粗加工时使用。
()26.粗基准只能使用一次()27.生产类型是指产品的年产量。
习题册参考答案-《模具制造工艺(第二版)习题册》-B01-2803.docx

第一章模具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制造技术要求第一节模具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一、填空题1.安装、工步2.装夹3.加工内容、质量检验方法及精度要求、切削用量、时间定额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序二、判断题1.√2.√三、选择题1.D2.C3.A四、名词解释1.工位:一次装夹中,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于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2.工序:是指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多个零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3.工艺路线:是指产品或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由毛坯准备到成品包装入库,经过企业各有关部门或工序的先后顺序。
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是以工序为单位,简要地说明产品或零部件的加工(或装配)过程的一种工艺文件。
五、问答题1.答: (1) 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2)工艺技术的先进性。
(3)经济性。
(4)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2.答: (1) 模具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2)产品的生产纲领。
(3)有关手册、图册、标准、相似模具的工艺资料和生产经验。
(4)企业的生产条件(机床设备、工艺装备、工人技术水平第二节模具制造技术要求一、填空题11.凹、凸2.凸、凹、凸、凹、凸、凹3.表面脱碳、出现软点4.同轴、对称5.较高的强度、硬度、红硬性、回火6.位置精度、运动灵活7.最大、最小二、判断题1.√2.×3. √4. √5. √6. ×7. √三、选择题1.D2.B3.D4.B5.C6.A四、问答题1.答:(1)对模具的装配图和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
(2)确定毛坯。
(3)拟定工艺路线。
(4)确定加工余量。
(5)选择设备。
(6)确定切削用量。
(7)填写工艺文件。
2.答:冲裁模的凸模和凹模的加工原则如下:(1)落料时,落料零件的尺寸与精度取决于凹模刃口尺寸。
因此,在制造落料凹模时,应使凹模尺寸与制品零件最小极限尺寸相近。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练习题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练习题习题一(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1)一、填空题1、生产过程包括:、、、等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改变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的过程称为,其用来指导生产的文件称为。
2、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所组成;在每一个工序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又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在每一个安装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工序是依据是。
3、获得位置精度的方法有:、和。
4、机械加工中常用的毛坯有:、、、及其它毛坯等。
5、根据基础基准的应用场合和作用不同,基准可分为:和两大类。
而工艺基准又可分为:、、和。
6、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有:、、、、。
7、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加工阶段通常有:、、和四个加工阶段。
8、机械加工中的预备热处理方法有:、、和四种。
9、机械加工中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有:、和三种。
10、在安排机械加工顺序时,一般应遵循的有:、、和的原则。
11、加工余量可分为和。
12、标注工序尺寸公差时,一般毛坯尺寸公差采用;最后一道工序标注;而中间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一般按标注;即对包容表面(孔),其基本尺寸是,公差表现为;对被包容表面(轴),其基本尺寸是,公差表现为。
13、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有:和、、和。
14、尺寸链由组成,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而根据对的影响情况不同,又可以将分为和。
15、余量确定方法有:、和三种,工序尺寸除与余量及设计尺寸有关外还与基准有关,其解算方法有和两种。
16、在机械加工中,缩短基本时间的工艺措施有:、和等措施。
17、工艺成本是指生产成本中与工艺过程的那一部分成本,一般分为:和两种。
二、问答题1、什么是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2、试述分析零件技术要求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3、选择毛坯种类时,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4、在确定表面加工方法时,需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5、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6、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通常在哪些场合需要安排检验工序?7、什么是封闭环?它有何特点?8、什么是工序尺寸?其公差的标注原则是什么?9、什么是尺寸链?它有何特征?三、分析计算题1、成批生产如图1-1所示零件的阶梯轴,试按表中的加工顺序将其工序、安装、工位、工步用数码区分开。
答案四、《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自测题

(×)
(6) 经济精度指的是在正常工艺条件下,某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
(√)
(7) 加工顺序的安排仅指安排切削加工的顺序。 (×)
(8) 单件小批生产中倾向于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 (√) (9) 退火等热处理工序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
(×)
(10)箱体类零件的精基准及定位方式一般采用一面两销。
(3) 答:略。
(4)
粗基准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指出图 4-3 中零件结构工艺性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图 4-3(a)下面较大,加工面积较大,从而加工量较大且不易保证加工质量,建议在底面开一通 槽以减少加工面的尺寸; 图 4-3(b)中孔的位置距壁尺寸太小, 钻孔时刀具无法切入, 故应该怎大其距离。
D)方法来保证。
A.基准统一 C.自为基准
B.基准重合 D.互为基准
3. 填空题
(1)确定零件加工工艺方案的一般原则包括 质量第一 、效益优先 、效率争先。
(2)基准重合是指 设计 基准和 定位 基准重合。 (3)设计基准指的是 设计图样时所采用的基准 。
(4)工艺基准一般包括有 定位基准 、工序基准 、测量基准 、装配基准 四种。
去毛刺、倒棱、校直、清洗等 。
(9)大批量生产中常用的工艺文件有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
(10)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的是 。
直接参与改变工件尺寸、形状、表面质量及性能的那部分生产过程。
4. 简答题
(1) 零件图的工艺分析通常包括哪些内容?工艺分析有何作用? 答:零件图的工艺分析包括;
5. 综合题 (1)
图 4-4 所示为箱体的零件图及工序图、试在图
4-4 中指出:
(完整版)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习题答案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生产过程包括:技术准备过程、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四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与机械加工有关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其文件固定形式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所组成;在每一个工序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工步;又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安装,在每一个安装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工位,每一个工位可能包含一个或几个工作行程。
工序是依据工作地点是否变化和工作过程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3、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法和自动控制法。
4、机械加工中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型材、焊接件、冷冲压件毛坯和其它形式的毛坯。
5、根据基础基准的应用场合和作用不同,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而工艺基准又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6、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有: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作为定位基准应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
7、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加工阶段通常有: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四个加工阶段。
8、机械加工中的预备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调质和时效处理四种。
9、机械加工中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有:淬火、渗碳淬火和氮化处理三种。
10、在安排机械加工顺序时,一般应遵循的有:“先粗后精” 原则、“先主后次” 原则、“先基面后其它”原则和“先面后孔”的原则。
11、加工余量可分为工序余量和总加工余量。
12、标注工序尺寸公差时,一般毛坯尺寸公差采用双向对称标注;最后一道工序标注设计尺寸公差;而中间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一般按“入体”原则标注;即对包容表面(孔),其基本尺寸是最小工序尺寸,公差表现为上偏差;对被包容表面(轴),其基本尺寸是最大工序尺寸,公差表现为下偏差。
13、尺寸链由环组成,根据其性质不同可以将尺寸环分为组成环对封闭环;而根据组成环对封闭环的影响情况不同,又可以将组成环分为增环和减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生产过程包括:技术准备过程、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四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与机械加工有关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其文件固定形式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所组成;在每一个工序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工步;又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安装,在每一个安装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工位,每一个工位可能包含一个或几个工作行程。
工序是依据工作地点是否变化和工作过程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3、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法和自动控制法。
4、机械加工中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型材、焊接件、冷冲压件毛坯和其它形式的毛坯。
5、根据基础基准的应用场合和作用不同,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而工艺基准又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6、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有: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作为定位基准应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
7、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加工阶段通常有: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四个加工阶段。
8、机械加工中的预备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调质和时效处理四种。
9、机械加工中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有:淬火、渗碳淬火和氮化处理三种。
10、在安排机械加工顺序时,一般应遵循的有:“先粗后精” 原则、“先主后次” 原则、“先基面后其它”原则和“先面后孔”的原则。
11、加工余量可分为工序余量和总加工余量。
12、标注工序尺寸公差时,一般毛坯尺寸公差采用双向对称标注;最后一道工序标注设计尺寸公差;而中间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一般按“入体”原则标注;即对包容表面(孔),其基本尺寸是最小工序尺寸,公差表现为上偏差;对被包容表面(轴),其基本尺寸是最大工序尺寸,公差表现为下偏差。
13、尺寸链由环组成,根据其性质不同可以将尺寸环分为组成环对封闭环;而根据组成环对封闭环的影响情况不同,又可以将组成环分为增环和减环。
14、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经验估计法、查表修正法和分析计算法三种,工序尺寸的确定除与设计尺寸、加工余量有关外,还与基准确定、转化有关,其解算方法有极值法和概率法两种。
15、在机械加工中,缩短基本时间的工艺措施有:提高切削用量、缩短切削行程和采用高生产率的加工方法等措施。
16、工艺成本是指生产成本中与工艺过程直接有关的那一部分成本,一般分为:可变费用和不变费用两种。
二、问答题1、什么是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答:生产过程:由原材料到成品之间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那些与由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直接相关的过程。
它包括毛坯制造、零件加工、热处理、质量检验和机器装配等。
2、试述分析零件技术要求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答:①精度分析。
主要精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分析,一般尺寸精度取决于加工方法,位置精度决定于安装方法和加工顺序。
②表面粗糙度及其它表面质量要求分析。
③热处理要求及其有关材质性能分析。
④其它技术要求(如动平衡、去磁等)的分析。
3、选择毛坯种类时,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答:①设计图纸规定的材料及机械性能;②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外形尺寸;③零件制造经济性;④生产类型;⑤现有生产条件;⑥充分考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4、在确定表面加工方法时,需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答:①被加工表面的几何特征。
②被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
③零件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
④生产纲领和投产批量。
⑤工厂现有设备能力、技术条件及设备负荷的平衡。
5、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答:①便于保证加工质量。
②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③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
④粗、精加工分开,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
⑤精加工集中在后面进行,还能减少加工表面在运输中受到损伤。
6、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通常在哪些场合需要安排检验工序?答: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通常在下列场合应安排检验工序:①粗加工全部结束后精加工之前;②转入外车间加工之前;③花费工时多的工序和重要工序的前后;④最终加工之后。
7、什么是封闭环?它有何特点?答:封闭环是指在装配或加工过程中间接获得的一尺寸环。
特点是:①它是尺寸链中最后形成的环,而且不是直接获得的尺寸;② 其它各环的变化对它均有影响。
8、什么是工序尺寸?其公差的标注原则是什么? 答:工序尺寸是指各工序加工过程中应该保证的尺寸。
其公差标注原则是:标注公差时,毛坯尺寸公差一般采用双向对称标注;最后一道工序即标注的该表面的设计尺寸公差;而中间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一般按“入体”原则标注;即对包容表面(孔),其基本尺寸是最小工序尺寸,公差表现为上偏差;对被包容表面(轴),其基本尺寸是最大工序尺寸,公差表现为下偏差。
9、什么是尺寸链?它有何特征?答:尺寸链是在机器装配或零件机械加工过程中,由若干个相互关联尺寸所形成的尺寸封闭形式。
尺寸链的主要特征为:①封闭性:② 关联性 三、分析题1、成批生产如图1-1所示零件的阶梯轴,试按表中的加工顺序将其工序、安装、工位、工步用数码区分开。
顺序加工内容工序 安装 工位 工步1 切一端面 Ⅰ 2次 2个 4个2 打中心孔3 切另一端面4 打另一中心孔5 车大外圆 Ⅱ2次 2个 4个6 大外圆倒角7 车小外圆8 小外圆倒角9 铣键槽 Ⅲ 1次 1个 1个 10去毛刺Ⅳ1次1个1个图1-12、如图1-2所示零件,若按调整法加工时,试在图中指出:⑴ 加工平面2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工序基准和测量基准;⑵ 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工序基准和测量基准。
答:⑴ 加工平面2时的设计基准是3;定位基准是1、6;工序基准是1;测量基准1; ⑵ 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是5、6;定位基准是1、6; 图 1-2工序基准是5;测量基准1。
3、试选择图1-3所示端盖零件加工时的粗基准。
答:为了保证非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应选择外圆柱表面A 和端面C 作零件加工时的粗基准。
4、图1-4所示零件为一拨杆,试选择加工Φ10H7孔的定位基面。
已知条件:其余各被加工表面均已加工好,毛坯为铸件。
答:图示零件当其余各被加工表面均已加工好时,为“基准重合”,应选择的设计基准孔及其端面、R25外圆表面作为加工孔的定位基面。
图 1-3 图 1-45、选择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条件下加工下列表面的加工顺序及采用的机床名称:(方法很多,仅做参考)加工表面加工要求加工顺序采用机床 阶梯轴上的外圆 φ60H6、Ra1.6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车床、磨床 盘状齿轮坯的内孔 φ80H6、Ra0.8 钻孔-扩孔-粗磨-精磨 钻床、磨床 机床床身导轨平面1200×100mm2、Ra0.8粗刨-精刨-磨削刨床、磨床四、计算分析题1、一小轴,毛坯为热轧棒料,大量生产的工艺路线为粗车-精车-淬火-粗磨-精磨,外圆设计尺寸为0013.030-φ,已知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经济精度,试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其偏差、毛坯尺寸及粗车余量,并填入下表:工序 名称 工序 名称 经济精度 工序尺寸及偏差工序 名称 工序余量 经济精度 工序尺寸及偏差 精磨 0.1 0.013(IT6) 0013.030-φ粗车 6 0.21(IT12) 021.032-φ 粗磨0.40.033(IT8)0033.01.30-φ 毛坯尺寸±1.22.138±φ精车1.50.084(IT10)084.05.30-φ2、加工图1-5所示零件,A 为设计基准, B 为测量基准,按极值法计算A2及其偏差。
解:根据题意判断尺寸“26±0.05”为封闭环(不好测量的尺寸),作出尺寸链图如下: A 0 = 26±0.05;A 1 =006.036-;A 2 = ?用极值法和竖式法均可解出。
基本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增环: A 1 36 0 -0.06 减环: A 2 -10 +0.050 +0.01 封闭环: A 0 26 +0.050 -0.05所以:A 2 = 01.005.010-- 图 1-53、图1-6所示工件,如先以A 面定位加工C 面,得尺寸A1;然后再以A 面定位用调整法加工台阶面B ,得尺寸A2,要求保证B 面与C 面间尺寸A0。
试求工序尺寸A2。
图1-6解:根据题意判断尺寸“25.0025+”为封闭环(不好测量的尺寸),作出尺寸链图如上A 0 =25.0025+;A 1 = 01.060-;A 2 = ? 用竖式法均解。
基本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增环: A 1 60 0 -0.1减环: A 2 -35 +0.25 +0.1 封闭环: A 0 25 +0.25 0所以:A 2 = 1.025.035--4、图1-7所示零件除φ25H7孔外,其他各表面均已加工。
试确定当以A 面定位加工孔时φ25H7的工序尺寸。
解:当以A 面定位加工φ25H7孔时的工序尺寸为A 。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A 0 = 40±0.1,为尺寸链的封闭环,查找出尺寸链如图所示;其中尺寸0050100.-为增环,尺寸A 为减环。
则工序尺寸A 为:A = 100 -40 = 60 (mm) 图 1-7ES = -0.0 5 -(-0.1)=0.05(mm) EI = 0 -(0.1)= -0.1(mm) 答:工序尺寸A 为:60 0.05-0.1 mm 。
5、图1-8为一零件简图。
三个圆弧槽的设计基准为母线A ,当圆弧槽加工后,A 点就不存在。
为了测量方便,必须选择母线B 或内孔母线C 作为测量基准。
试确定在工序图上应标注的工序尺寸,并确定其测量尺寸。
图 1-8解: 标注的工序尺寸A 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50005.+=A 为尺寸链的封闭环,查找出尺寸链如图所示;其中尺寸01050.-为增环,尺寸A 为减环。
则工序尺寸A 为:45550=-=A (mm)10010..-=--=ES (mm) 50500..-=-=EI (mm)答:工序尺寸即测量的尺寸为:105045..--=A 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