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申报书
学校名称湖北经济学院
专业名称会计学
建设内容 A F
负责人 XXXX
联系方式 XXXXX
湖北省教育厅制
二○一二年十二月
四、建设目标
五、建设方案
图1 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整体思路图
(二)专业综合改革的具体措施
为顺利实现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将着力采取以下措施: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点-线-面-体多维度、渐进式新型人才培养模式(1)人才培养理念的点-线-面-体
谋规划,筑牢“支撑点”:是指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将其作
图2 点-线-面-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图
六、进度安排
七、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和特色)
八、学校支持与保障
九、经费预算
- 21 -
十、学校申报意见
十一、附件
会计学专业校企共建协议(三份)
忽略此处.. - 22 -
- 23 -。
2013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名单

2013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名单摘要:一、引言二、2013 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名单的概述三、名单中涉及的领域及特点四、项目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五、结语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提高教育质量,我国教育部在2013 年启动了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本文将对这一项目的名单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二、2013 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名单的概述2013 年,教育部共确定了100 个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涉及全国范围内的200 余所高校。
这些项目涵盖了理、工、农、医、文、法、经济、教育、管理、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三、名单中涉及的领域及特点1.领域广泛:名单中的项目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既有理工科专业,也有人文社科专业,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全局性和广泛性。
2.注重实践:改革试点项目中,有许多专业将实践教学作为重要内容,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强调创新:名单中的许多项目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4.跨学科融合:许多项目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体系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四、项目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意义1.推动高校改革: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促使高校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项目强调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和跨学科融合,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3.引领教育发展方向:2013 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名单,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和路径,引领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4.04.28•【字号】鄂教发[2014]5号•【施行日期】2014.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教发〔2014〕5号)各省属本科高等学校: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工作部署和教育部的工作要求,经报请省政府同意,决定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向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省级试点工作。
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和推动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办出特色,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二、总体目标力争用4年左右的时间,引导试点高校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主动服务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支持建设一批办学水平高、应用技术特色鲜明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融通、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三、试点范围根据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结合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确定若干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
积极鼓励行业特色明显的本科高校参与试点。
试点高校可以整体试点,也可以选择部分院系或专业(集群)试点。
(试点高校的主要任务见附件。
)四、支持政策1、扩大试点高校办学自主权。
试点高校可以在我省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总体框架内自主制定招生考试与选拔录取方案;试点高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设置目录内专业或确定专业方向,可以在完善新专业设置制度的基础上自主设置新专业;试点高校可以自主聘用教师、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允许试点高校采取市场融资的办法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建设生产化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选课指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选课指南一、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闻学11个专业入选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物流管理、音乐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改革试点项目:小学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物流管理、工程管理、生物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小学教育、新闻学二、选修课到了选课的时候,学校的教务系统(/)会像往常一样崩溃,(年年如此,不要着急,因为大家都进不去,这个时候你可以找学姐学长帮忙,他们可能会有其他链接进入系统,至于收不收费就要看个人的运气,有的学长学姐会收)三、转专业有以下特殊情况的,经学校同意可以转专业。
(一)确实有拟转入专业的特长,且提供有效证明;(二)学生入学后因患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含隐瞒既往病史入学者),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三)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或非本人原因,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
(四)本科学生学习有困难,要求转入专科学习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转专业。
1、未办理注册手续者;2、在校期间违纪受处分者;3、艺术类专业要求转入非艺术类专业者;4、体育类专业要求转入非体育类专业者;5、招生录取时有特殊或定向要求的和专升本学生;6、必修课程有考核不及格者;7、身体条件不符合转入专业招生者;8、经学校审核认为不适合转专业者。
注;符合转专业要求的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转专业一次,可以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提出申请(特长生不受此限制)。
对在第一学期转专业的,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允许其转入同一年级。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初探

S c ie nce &T e c hno lo g y V is io n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初探刘卫华陈西曲方焯摘要本文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面临的问题,并对该专业建设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举措,一是找准定位,凸显特色;二是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三是实施课程体系改革;四是推动校企联合育人。
最后对专业建设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新工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TN0-4;G642.3文献标识码:ADOI :10.19694/ki.issn2095-2457.2020.27.016刘卫华武汉轻工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处理、光电传感。
陈西曲武汉轻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方焯武汉轻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2014322)和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3317)资助。
0引言随着5G 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产业革命即将爆发,由此催生的新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将会引起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1]。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2],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为新一轮产业革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的特设专业,涵盖了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主干学科,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各类电子信息器件、设备和系统等领域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系统检测、维护及管理工作,属于新工科专业中的新型工科专业。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12.19•【字号】鄂教高[2013]10号•【施行日期】2013.1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鄂教高〔2013〕10号)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鄂教高〔2012〕7号)等文件精神,省教育厅组织了2013年度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遴选工作。
经高校申报、专家评审,省教育厅同意武汉大学等51所高校的“图书馆学”等100个专业点为2013年度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现将立项名单予以公布,并就项目实施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明确建设目标。
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旨在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
二、加大改革力度。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作为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推进改革。
要依据项目任务书,自主设计建设方案。
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在专业建设的重要领域进行探索实验。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07.04•【字号】鄂教体艺[2013]12号•【施行日期】2013.07.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鄂教体艺〔2013〕12号)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湖北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鄂教高[2013]7号),现就做好2013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以下简称教改项目)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立项原则(一)根据鄂教高[2013]7号确定的立项原则,选题立项应体现现代体育教育教学思想,突出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和教学适用性原则,着力解决高等学校体育类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反映国内外高等学校体育类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运用,研究成果应具有推广价值和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鼓励和倡导各校整合相关行业资源,联合申报研究项目,促进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联合申报的教改项目要明确主持学校、参研学校和研究项目主持人。
所申报的研究项目应有具体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预期成果。
二、选题范围(一)选题论证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围绕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类教学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选题。
避免一般化和同质化现象。
选题范围参照《2013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体育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指南》(附件,以下简称《指南》)。
(二)申请人除依据《指南》的研究内容进行选题外,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自行选题,但必须符合鄂教高[2013]7号文件规定的总体要求和立项原则。
三、申报名额2013年省级大学体育专项立项20项左右,实行统一布置、独立评审,按同等标准、同质同效的办法予以评审立项。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6年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鄂教高[2006]24号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6年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鄂教高[2006]24号](https://img.taocdn.com/s3/m/6706986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c.png)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6年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正文:----------------------------------------------------------------------------------------------------------------------------------------------------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6年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鄂教高[2006]24号)各有关高等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启动“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工程”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通知》(鄂教高[2003]24号)要求,经有关高校推荐申报、专家评审通过、我厅审核同意,确定武汉大学的“化学”等68个专业为2006年度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现将项目名单(见附件)予以公布。
各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所在学校要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建设工作要求,认真制定专业建设四年规划和年度建设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建设措施和建设经费,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步伐。
我厅将对品牌专业建设工作进行中期检查,四年后将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专业正式授予“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称号。
我厅对省属高校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给予一次性专项经费资助,主要用于专业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专业教师培训、专业图书资料购置等,各校要以高于我厅专项经费的额度安排配套建设经费。
附件:2006年度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名单二○○六年十月十九日附件:2006年度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名单序号学校专业名称所属学科门类1武汉大学化学理学2武汉大学信息安全理学3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工学4武汉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工学5武汉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学6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文学7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8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医学9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学10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11华中科技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工学12华中科技大学预防医学医学13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工学14武汉理工大学轮机工程工学15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学16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工学17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文学18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历史学19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理学20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学21华中师范大学英语文学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文学2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理学24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勘查工程工学25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学理学26中国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理学27中国地质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工学28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农学29华中农业大学农学30华中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31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农学32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农学3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管理学3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经济学3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法学3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市场营销管理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经济学38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法学39中南民族大学应用化学理学40湖北大学旅游管理管理学41湖北大学行政管理管理学42武汉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学43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学44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工学45长江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学46三峡大学化学理学47三峡大学医学影像学医学48湖北工业大学测控技术及仪器工学49湖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学50武汉工程大学制药工程工学51武汉工业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52武汉工业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学53武汉科技学院轻化工程工学54武汉科技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55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学医学56湖北美术学院雕塑文学57武汉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文学58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管理学59湖北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学60湖北师范学院物理学理学61湖北民族学院化学理学62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学63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经济学64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管理学65黄冈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教育学66襄樊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法学67孝感学院园艺农学68湖北警官学院侦查学法学——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口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
080204
工学
邓严
F、G
81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旅游管理
120901K
管理学
舒伯阳
C
82
武昌理工学院
电子商务
120801
管理学
王学东
A、C、F
83
武昌工学院
土木工程
081001
工学
陈素红
F
84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环境工程
082502
工学
邵林广
F、G
85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国际经济与贸易
120801
管理学
王伟军
A、C、F
11
华中师范大学
化学
070301
理学
万坚
A
12
武汉理工大学
产品设计
130504
艺术学
郑建启
A、F
13
武汉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080201
工学
王三五
A、B
14
武汉理工大学
复合材料与工程
080408
工学
梅启林
B
15
武汉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
081804K
工学
向阳
A
16
武汉理工大学
020401
经济学
王祖祥
F、G
86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土木工程
081001
工学
金康宁
F
87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工商管理
120201K
管理学
戚昌文、
梅 琳
F、G
88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
070504
理学
黄晓萍
C、F
89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080302
工学
余世浩
F、G
90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动画
130310
艺术学
陈瑛
A、F
91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081401
工学
熊善柏
C、F
92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物流管理
120601
管理学
魏葵
F、G
93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市场营销
120202
管理学
李明武
A、F
94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080701
工学
吴铁洲
C
95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核工程与核技术
082201
工学
孙绍发
C、F、G
70
黄冈师范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401
经济学
鲍宏礼
E、G
71
黄冈师范学院
软件工程
080902
工学
张青
C、E、G
72
湖北理工学院
土木工程
081001
工学
吴洁
F、G
73
湖北理工学院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081003
工学
肖文胜
D、F、G
74
荆楚理工学院
印刷工程
081404
工学
成立
F、G
75
荆楚理工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082701
工学
王学民
C、F
76
荆楚理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081101
工学
李立威
A、C、D、F
77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
083001
工学
李毅
A、C
78
武汉东湖学院
软件工程
080902
工学
许先斌
C、F
79
汉口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080701
工学
何锡武
A、F、G
自动化
080801
工学
赵振华
A、D、F、G
96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
080206
工学
徐建民
D、F、G
97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2
工学
孙传琼
F
98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金融学
020301K
经济学
许传华
F
99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会计学
120203K
A、F
64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
071001
理学
潘继承
A、F
65
湖北文理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082701
工学
吴谋成
C、D
66
湖北文理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2
工学
孙艳玲
A
67
湖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080705
工学
丁么明
C、F
68
湖北科技学院
地理科学
070501
理学
韩冰华
A、F
69
湖北科技学院
艺术学
欧阳巨波
A、C、F
48
湖北中医药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20102
管理学
赵臻
F、G
49
武汉轻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081301
工学
杨明
A
50
武汉轻工大学
动物科学
090301
农学
侯永清
A、D、F
51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自动化
080801
工学
罗敏
A、C、F
52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080701
工学
信息安全
080904K
工学
麦永浩
A、F、G
59
武汉体育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
040205
教育学
金丽
A、F
60
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管理
120401
管理学
高雪峰
A
61
湖北美术学院
产品设计
130504
艺术学
刘向东
A、C
62
湖北美术学院
雕塑
130403
艺术学
张松涛
A、F
63
湖北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
050101
文学
景遐东
工学
万端极
B、C、F
43
湖北工业大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80407
工学
彭少贤
A、C
44
湖北工业大学
生物工程
083001
工学
蔡俊
A、F、G
45
武汉工程大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080406
工学
黄志良
A、F、G
46
武汉纺织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80601
工学
程建政
B、C、F
47
武汉纺织大学
工艺美术
130507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081006T
工学
张谢东
B、F、G
1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工程
081401
工学
贾洪彪
D、F
1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070903T
理学
牛瑞卿
D
1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信息安全
080904K
工学
唐善玉
F
20
华中农业大学
应用化学
070302
理学
江洪
A、D、G
21
华中农业大学
管理学
周新玲
F
100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体育教育专业
040201
教育学
周贤江
F
说明:建设内容A、B、C、D、E、F、G的含义如下:“A”已确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或我省品牌专业(含品牌专业立项)的专业;“B”已列入教育部“卓越计划”的相关专业;“C”已列入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专业;“D”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相关专业;“E”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F”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G”其他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紧缺人才的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
120403
管理学
赵曼
A
2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行政管理
120402
管理学
赵丽江
A、F
28
中南民族大学
汉语言文学
050101
文学
刘为钦
A、E、F、G
29
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
020101
经济学
李俊杰
A、E、F
30
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
030401
法学
田敏
A、C、E、F
31
中南民族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
080701
临床医学
100201K
医学
赵云
A、F
38
长江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080301
工学
余厚全
D、F
39
长江大学
会计学
120203K
管理学
吴杰
D、F、G
40
江汉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