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麦和酿造期间麦角生物碱的结局

在制麦和酿造期间麦角生物碱的结局
在制麦和酿造期间麦角生物碱的结局

在制麦和酿造期间麦角生物碱的结局

付臣译

摘要:真菌Claviceps purpurea(Fr.)Tul.产生的麦角病,是能影响谷物,包括大麦的一种疾病,许多国家都控制收获后谷粒中麦角巩膜的存在数量,因为它包含能损害人类和牲畜的生物碱。尽管在食品加工处理过程中已经研究了热处理对麦角生物碱的影响,但却没有关于制麦和酿造过程中对麦角生物碱影响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在大麦和小麦制麦期间存在巩膜中的麦角生物碱的变化。单体缩氨酸生物碱用HPLC测定,水溶性生物碱用ELISA测定。浸麦显示溶解了少量的缩氨酸和水溶性生物碱,而干燥导致这些物质更明显的降低(≈30%)。制麦的研究结果也暗示带有麦角生物碱的大麦能产生交叉污染,啤酒用包含0.1%(w/w)巩膜的麦芽粉制备,质量平衡计算得出在麦糟、麦汁和啤酒中原始缩氨酸生物碱分别为32、10和2,在啤酒中测量的平均量为≈10ng/ml,大量的原始缩氨酸生物碱在酿造过程中损失,并且被认为是由于热降解的原因,通过在45、70和100℃处理巩膜水浸出物(PH5.0)1小时,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观察到100℃处理1小时之后,原始缩氨酸生物碱损失多达46%。

真菌Claviceps purpurea(Fr.)Tul.产生的麦角病,是谷类和禾本科植物的一种疾病,寄主范围约达60个属。自由传粉谷类如裸麦和黑小麦,尤其易受病原体感染,小麦和大麦也是寄主。麦角碱通常是在黑紫色到黑色的巩膜(麦角体)上,此巩膜包含一种坚硬致密的菌丝,是真菌的休止期。大麦巩膜的一个例子显示在图1中。

无论在哪生产的谷物都能出现麦角病,在北达科他州大麦和其它谷物每年都出现麦角病,在潮湿的生长季节麦角病产生的更多,在1996年生长在爱荷华州和威斯康星州的大麦,在麦抽穗期间湿冷天气拖长,导致了麦角病的大量爆发。超过平均降雨量、瓢泼大雨及相关的高相对湿度与2005年北达科他州大麦的高发病率有关。

尽管麦角病有时会使浸出率降低,但最关心的是含有巩膜的谷粒的安全性。麦角碱是有毒的,能产生损害牲畜的痉挛和坏疽病,牲畜麦角中毒的症状包括过度兴奋、好战、运动性共济失调或蹒跚、躺下和痉挛。肢体末端血流限制引起的坏疽病性的麦角中毒,能影响动物的鼻子、耳朵、尾巴和四肢。第一次吸收麦角后2-6周,可出现后肢跛,如果麦角碱继续吸收,会出现坏疽组织,最后使组织腐烂。

麦角碱是最早被认为能在人类中产生真菌毒素的物质,是许多欧洲中年人得的地方病。近年来,由于在提高了对麦角病理学和毒理学的认识基础上进食谷物,及从血液中去除巩膜的努力,只有很少几例麦角中毒在人类中爆发的报道。人类的坏疽病麦角中毒会产生浮肿、搔痒症、肌肉剧痛和肢体末端坏疽。痉挛性麦角中毒的症状包括蚁走感、搔痒症、肌肉抽筋、痉挛和幻觉。在人类历史上,麦角产生的真菌毒素的作用很明显,Kilbourne-Matossian已经把麦角中毒作为降低人口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的历史过程进行了讨论,并且麦角毒素能产生幻觉,它产生的不正常的行为已经被猜测是宗教狂热和迷惑力的因素。

存在巩膜中的生物碱是产生麦角中毒的原因,麦角生物碱的化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因此在此只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麦角生物碱以四环麦角灵环为基础,根据麦角灵环中C-8上的结构差别,麦角生物碱能被分成三组:第一组,或叫棒麦角素生物碱系列,在C-8上通常包含一个甲基或一个羟甲基(图2B),棒麦角生物碱与野草中麦角和其它Claviceps sp. 的腐生培养有关。第二组由简单的麦角酸酰胺衍生物组成(图2C),它倾向于有更好的水溶性,麦角新碱有一个氨基酸取代基并且已经报道是谷类中的C. purpurea 产生。麦角酸和简单的酰胺衍生物麦碱通常更与C. paspali. 的腐生培养有关。在第三系列中,取代基是一个环形三肽(图2D),这些很大程度上非水溶性的化合物已经做为缩氨酸生物碱被众所周知,包括麦角辛宁、麦角胺、麦角考宁、麦角隐亭和麦角日亭宁,主要与谷物中的C. purpurea有关。表1给出了缩氨酸生物碱的组成,除了生物碱,巩膜中包含很大数量的色素、脂类和贮存糖类。

根据C-8羧基上的取代基不同,麦角酸衍生物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不同的化合物对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神经传递素有不同的亲和力,并且作为兴奋剂、对抗剂或扮演了双重角色。缩氨酸生物碱由于对肾上腺素受体的亲和力,它们有显示很强的引起血管收缩和抗交感神经-抗肾上腺素的效果,单一的麦角酸酰胺或麦角新碱,由于它们对血清素(5-羟色胺)受体的很强的亲和力,显示出很强的抗血清素激活作用。

由于潜在的毒性,强制限制了谷物中麦角的最高允许量。美国等级评定要求,麦角含量超过0.10%的大麦就属于等外。在加拿大,酿造大麦麦角含量0—0..25%为特级,而大不列颠农业合作等级协会对非饲料谷物麦角的允许量规定为零。

现代的谷物清洗操作通常被设想为对去除巩膜很有效,但是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巩膜的大小不一,在巩膜和谷物之间较大的尺寸差别使巩膜的去除较容易。在小麦中,巩膜的尺寸可能与谷物很相似,而在其它的农作物中,麦角体要比正常的谷粒大。在收获期间和清洗操作中,巩膜的偶然破碎也是一个应当考虑的因素。Shuey等人评价了麦角污染的小麦的实验室规模的设备清洗中发现,用传统的清洗设备,平均83%的麦角都被去除了,但是起初麦角含量达0.5%(w/w)的样品,清洗后并没有降到0.1%以下,尽管他们陈述说,在大生产中实际去除的数量取决于使用的设备和起初的麦角含量。Adam等人报道,用密度法分离,对于减少大麦中的麦角污染很有效(起初的巩膜含量在0.52-0.12%)。

通过市售的谷物产品中麦角生物碱含量的调查,说明麦角并不能总是被从谷物中完全去除。Scott等人调查了从1985-1990年加拿大的超过400个以谷类为主料的食品样品中缩氨酸生物碱的含量,裸麦污染最大,90%的样品检测是阳性,年平均总生物碱范围从70-414ng/g,尽管总生物碱含量在小麦粉中较低,但仍有73%的样品检测出阳性。Moller报道,在瑞典的小麦和祼麦产品的调查中,38%的样品检测出麦角生物碱阳性。Lombaert等人调查了加拿大市场上以谷类为主料的婴幼儿食品,在56%的以大麦为主的婴幼儿谷类食品中,都检测出了麦角生物碱,总样品平均含量为18ng/g。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显示出能减少麦角生物碱的含量,Friedman和Dao报道,当牵牛花种子用小麦粉混合并在204℃下烘烤时,麦角生物碱损失多达31%。当麦角新碱和麦角醇的纯样品加到小麦粉中时,有同样的热损失趋势。Fajardo等人报道,麦角污染的小麦在制面包烘烤、亚洲面条盐煮及意大利式细面条煮制过程中,缩氨酸生物碱的损失分别是22-55%、47-49%,42-79%。

尽管我们没有发现关于在制麦和酿造过程中麦角生物碱的存在和稳定性的报道,但是历史记录间接表明,当使用麦角病谷物酿造啤酒,啤酒能被麦角生物碱污染。R?tsch论述了一些这样的例子,就是用麦角感染的谷粒故意加到类似啤酒的饮料中,导致了超人的视力,但是,非人为地被麦角污染的酿造谷粒很可能频率更多,在麦角毒效被清楚地了解前,非人为污染尤其危险。关于用麦角污染的谷物生产的啤酒的历史文献中说到:“这种谷物用于食品和饮料,能使人产生似醉酒状态、使人晕眩及颤抖,以致他们不能做任何事情”。Alm最近提出,麦角中毒是17世纪芬兰、挪威爆发魔法试验的起因,被麦角污染的啤酒的大量饮用被猜测是那时麦角中毒的主要原因。

在一个酿造者的关于市售大麦芽中存在巩膜的质询的驱使下,我们制定了当前的研究方案,目的是测定大麦和小麦在制麦和酿造过程中存在于巩膜中的麦角生物碱的变化结果。

实验

材料

麦角巩膜来自于北道科他州大学谷物和食品科学系分析的大麦和硬质红色春小麦,巩膜通过手工从多样的谷物样品中收集,表示几个收割年份,收集到的巩膜在室温下贮存直至使用。

用于酿造实验的麦芽是国产的二棱品种的混合样品,用于制麦实验的大麦是生长在爱达荷州的二棱品种B1202,大麦和麦芽都无肉眼可见的巩膜。

制麦

做了两个微型制麦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在无大麦粒存在的情况下,小麦和大麦巩膜样品进行制麦实验,巩膜(n=50-100)被在一个100×25mm的塑料离心管中,通过在每个管上钻8个3mm的孔,把管做成多孔渗水的离心管。把管放在装有10ml水的大口杯中,在16℃下浸麦。总的浸麦时间是48小时,每12小时换一次浸麦水,同时收集这些浸麦水冻干。浸麦后,样品放入一个发芽箱中,在约85%RH和16℃下发芽4天。发芽后,样品放入实验室干燥器中,温度从49℃经24小时逐步升到85℃。在浸麦、发芽和干燥结束后分别取样用于分析,较高水分的浸麦和发芽后样品在分析前冻干,整个实验做三次。

在第二个实验中,在798g大麦发芽前加入1.6g的小麦巩膜,控制样品在制麦过程中没有额外的巩膜进入,样品在装有2L水的4L的大口杯中,在16℃下浸渍,总的浸渍时间是48小时,每12小时换一次浸

麦水,在大口杯底部放有通风环,样品用压缩空气每小时通风6分钟,样品在浸麦水去除后,允许在不锈钢网上空气休止约1小时,浸渍后的样品在17.3×29.5×14.5cm的微型制麦篮中进行发芽,样品在16℃和93%RH的条件下发芽4天,每24小时手工翻麦一次。干燥也是温度从49℃经24小时逐步升到85℃。麦根用手工去除,并分别分析。实验以对照试样和含有麦角巩膜的样品做三次。

酿造

微型酿造在NDSU4.0L实验酿造厂进行。大麦巩膜(0.55g)加到550.0g的麦芽中,对照试样不加巩膜,麦芽样品用Bühler-Miag实验室麦芽粉碎机粉碎成粗粉,粉碎后的样品经过几次分配器以便混合均匀。500g的麦芽粉加入1.5L 45℃的水,在45℃搅拌30min,之后经25min升到70℃,保温搅拌1小时后,转移到过滤槽中,沉淀15min,然后回流,清亮后开始过滤并用70℃的蒸馏水洗糟,直到收集至2.0L的麦汁为止。酒糟收集起来冻干,一半麦汁冷冻,剩下的1.0L麦汁在圆底烧瓶中煮沸1小时,蒸发损失平均为28%,煮沸完的麦汁调整浓度为12°P(20℃),并记录最终体积。

酵母(巴伐利亚lager酵母2206)加到麦汁中,使细胞数约达1×106个细胞/ml,在12℃发酵7

天。发酵完毕温度降到4℃保温,直到酵母沉降下来为止,然后用离心机以2000×g的速度离心15min以去除发酵液中的酵母。酿造实验以对照麦芽和包含巩膜的麦芽做三次。

热稳定性研究

为了研究溶液中缩氨酸生物碱的热稳定性,粉碎的巩膜(0.5g)用80%的甲醇(100ml)浸提1夜,然后用Whatman#1过滤纸过滤。测定用量(0.5ml)的样品被加到装有10ml的0.1M的磷酸缓冲溶液(PH5.0)的试管中,样品做两份,然后样品在45、70和100℃加热60min,并分别在0、15、30和60min时取样1ml,分析其麦角缩氨酸生物碱的含量。

生物碱的测定

在生物碱测定前,样品先被研磨,巩膜被压碎,并用杵和臼研磨成细粉,大麦、麦芽和酒糟(包括含有巩膜的样品)用一个磨粉机磨碎并通过0.5mm的筛。

缩氨酸生物碱的HPLC分析

缩氨酸生物碱用Rottinghaus等人的HPLC方法测定,酒糟和麦芽样品(5.0g)在一个聚丙烯广口旋塞瓶(125ml)中称重,加入100ml的氯仿和5ml 0.1M的NaOH,啤酒和麦汁(50ml)用1N的NaOH制成碱性,并和50ml的氯仿混合到一起,放到回旋振荡器中振荡30min。啤酒和麦汁经离心,氯仿层(20ml)被移出分析。2g硫酸钠加到酒糟和麦芽样品中,在振荡品中振荡5min,用WhatmanPS-1滤纸过滤,并收集约20ml用于分析。

氯仿浸提液(20ml啤酒和麦汁浸提液及10ml酒糟和麦芽浸提液)在真空条件下提供给一个麦角清洗柱上,色素用2ml的丙酮/氯仿(8:2)从柱上洗提,然后再用3ml的无水石油醚洗提,真空条件保持到清洗柱摸起来感觉不凉为止,表明石油醚已经完全被去除。麦角碱用甲醇洗提,最终得2ml洗提液,甲醇洗提液通过一个小的含有0.5g M-224材料的清洗柱,以去除最后残留的色素,以便于进行HPLC分析。

甲醇洗提液用HPLC分析麦角生物碱,HPLC由一个日立L-7100型泵,一个日立L-7200型自动进样器(20μL注射量)和一个日立L-7480型荧光检测器(激励250nm,发射420nm),带有一个安装有SecurityGuard C18(ODS)4.0×3.0mm防护柱的3μm,C18,150×4.6mm反相分析柱。流动相(200mg/L的碳酸铵蒸馏水溶液中加入40%的乙腈)以1ml/min的速度泵入,数据用一个日立D-7000型带有ConcertChrom 软件的数据采集包记录和处理。

生物碱的ELISA分析

麦角生物碱通过ELISA方法,用市售实验工具包中的单克隆抗体15F3.E5定量,抗体对完整无损的麦角生物碱的麦角灵环是特异性的,但对水溶性的麦角酰胺的亲和力高于麦角生物碱。巩膜、酒糟、麦芽、麦汁和麦根的分析是通过称0.1g 重的干组织及在8ml 的水提缓冲液中浸提水溶性的生物碱1小时进行的,测定用量(1.0ml)的样品用管子输送到微型离心管中,以10000×g的速度离心以便去除所有的颗粒物质。来自巩膜的生物碱浸出液在分析前以1:1200的比例稀释,已经冻干的啤酒(1ml)被悬浮在1.0ml

的浸提缓冲液中用于分析。

微量滴定平板的底部覆上一层蛋白质,并加入50μL的浸提样品。在平板格上加入25、12.5、6.25、3.125和0ng/ml浓度的麦角酸浸提缓冲标准液,单克隆抗体溶液(50μL)被加入并在室温下孵育2小时,洗后,50μL的带有共轭色原体的二级抗体被加入,孵育1小时并洗涤,再加入50μL的发色团,孵育10分钟。发色反应通过加入50μL的3M的NaOH停止反应。在405nm下用微量平板读数器读数,标准液要做立方回归,样品浓度根据吸光度和稀释因子计算。

结果和讨论

来自大麦和小麦巩膜的麦角生物碱

来自大麦和小麦巩膜的粉碎混合样中的缩氨酸生物碱显示在表2中,麦角日亭宁是在大麦和小麦巩膜中检测到的主要的缩氨酸生物碱,这些发现在某种程度上与Porter等人的发现相似,Porter等人报道,麦角日亭宁分别占大麦和小麦巩膜中麦角生物碱的49%和75%。通过ELISA方法得到的水浸提物用于测定水溶性麦角生物碱,虽然这个分析是非特定的,但用于ELISA的单克隆抗体对麦角酰胺比麦角缩氨酸生物碱的亲和力更高,麦角酰胺也比麦角缩氨酸生物碱更具水溶性。在表2中显示的测定结果说明,用ELISA 测定的水溶性生物碱明显低,在大麦和小麦巩膜中,用ELISA测定的生物碱含量约为总麦角缩氨酸生物碱的15%,这与报道的各种野草中水溶性/非水溶性麦角生物碱的范围相当相似。

单个巩膜的分析显示出,在重量和生物碱浓度之间变化很大,用ELISA分析大麦巩膜(24-65mg),水溶性生物碱的范围是7.4-84.3μg/g,尽管这是个有限大小的样品,但大巩膜显示出有更高生物碱含量的倾向(r=0.44),这与先前报道的裸麦相一致。小麦巩膜的重量范围从24.9到184.4mg,生物碱含量没有检测。大麦巩膜的生物碱含量的很大差别,对以后的制麦和酿造研究来说都有些麻烦。ELISA方法测定的10种大麦麦角巩膜中水溶性生物碱含量的标准偏差,用于测定在每一个样品中的麦角体数量。在单独大麦巩膜中的水溶性麦角生物碱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分别是31.37和24.34μg/g巩膜,说明要想一个分析样品有10%的精度,必须约有360个巩膜。我们有足够的原料准备50-100个巩膜,这样,样品精度范围为20-40%。

最后应当提及的是,在最近的研究中,混合样品中的一些巩膜已经超过5年了,关于样品的时间如何影响检测出化合物的数量和比例的报道还很少。Stoll和Hofmann已经报道了,时间长的麦角含有较大数量的同质异构(异麦角酸)生物碱形式。

制麦过程中的麦角生物碱

包含50-100个大麦和小麦巩膜的混合样品进行微型制麦,以测定工艺过程对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按原始样品重量折算的结果显示在表2中,大麦和小麦巩膜的浸渍分别导致重量损失19.8±2.8%和10.3±0.5%,浸渍期间的重量损失大概是由于来自巩膜物质的溶解,浸渍后水变为黑色,说明色素物质明显损失。发芽处理和干燥显示只有小量的重量损失(≈5%),在制麦期间任何巩膜都没有显示出发芽迹象,巩膜可能时间太长而没有发芽能力,或者制麦的环境条件不适于发芽。

t实验用于对比未处理巩膜与浸渍、发芽处理和干燥后的样品的水溶性生物碱含量,通过检测,未处理巩膜与各种制麦处理过程中水溶性生物碱含量没有明显差别(表2)。

通过表2中的平均值分析,说明浸麦后有大量的总缩氨酸生物碱,但是由于仅仅分析了未处理的小麦和大麦单一的混合样,统计学上拿这些样品同浸渍后(或其它处理)巩膜比较是不可能的。浸渍水的分析确实证明了一些缩氨酸生物碱的溶解,来自这些大麦和小麦巩膜的浸渍水(35ml,从3.5-5.0g/个巩膜),分别含有16.70和24.83μg的总缩氨酸生物碱,和未处理的巩膜中起初含有的缩氨酸生物碱数量比较时,发现浸渍水中的缩氨酸生物碱小于总缩氨酸生物碱的5%,没有完成浸麦水中水溶性缩氨酸生物碱的ELISA 方法检测。

分析表2中的值,说明从浸渍到发芽完成后缩氨酸生物碱降低,在大麦中比小麦中降低更大,但是这些差别并不显著。在浸渍和干燥后,大麦和小麦中总的缩氨酸生物碱含量都有明显差别,在发芽处理后巩膜中总的缩氨酸生物碱含量也明显高于干燥后巩膜中的,这些结果说明从浸渍后到干燥完成,损失了30-70%的缩氨酸生物碱,这很可能是由于缩氨酸生物碱的热不稳定性引起。对于裸麦麦角的市售产品,推

荐当麦角在高水份含量时,干燥温度不能超过40℃,否则生物碱将产生严重的损失。Young等人报道,小麦巩膜在烤箱中分别在150℃和200℃下加热2小时,总的生物碱分别减少了40%和90%,他们也报道说,巩膜在高压灭菌器中,121℃ 30分钟,总的生物碱降低了25%。在现在的研究中,在前10小时干燥温度为49℃,在此期间大部分水分都已经去除,然后54℃(4hr)、60℃(3hr)、68℃(2hr)和85℃(3hr),每步的升温时间都为30分钟。

第二个制麦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当巩膜存在时大麦的交叉污染的潜势。小麦巩膜被加到大麦中(0.20%,w/w),并且这些样品(N=3)进行微型制麦,干燥后巩膜被去除,并且与麦芽分开分析。对照样不包含麦角巩膜,在制成的麦芽中没有检测到缩氨酸和水溶性生物碱,在所有的处理过的麦芽中都检测到了生物碱,总的缩氨酸生物碱平均值为97.0ng/g(范围:79-115),水溶性生物碱的平均值是487.8ng/g(范围:294-838),所有的5种缩氨酸生物碱都被检测到了。在麦根中检测到了大量的水溶性生物碱(平均3342.7ng/g,范围:775-5242),麦根没进行缩氨酸生物碱分析。

这些结果有力说明,当巩膜存在时,麦芽被生物碱污染的可能性,污染的可能途径是从浸麦水中吸收生物碱,或者在大麦和麦芽加工期间巩膜的破碎引起。在现今的研究中,巩膜和肉眼可见的碎片,在分析前都用人工方法去除,灰尘和很小的颗粒没有去除,尽管在手工筛除后,这些大部分都被剩到麦根中。从麦根中观察到的相对高的值,说明小颗粒和灰尘是一个潜在的污染源。

酿造过程中的麦角生物碱

用含有0.10%巩膜的麦芽进行了三个酿造实验,麦芽粉中平均含有2178ng/g(范围1465-3035)的缩氨酸生物碱和179ng/g(范围104-264)的水溶性生物碱(表3),对照试样麦芽没有加入巩膜,并且在麦糟、麦汁和啤酒中没有检测到生物碱,通过回收的样品重量和体积(数据没显示)乘以生物碱浓度进行质量平衡计算,这些证实,在用加巩膜处理的麦芽谷粉酿造时,麦糟、麦汁和啤酒中分别发现了谷粉中总缩氨酸生物碱的32±6%,10±3%和2±0%,水溶性生物碱分别平均为19±10%、22±10%和14±5%(图3)。

t实验显示,在起初麦芽谷粉中缩氨酸和水溶性生物碱总数量明显高于在麦糟中发现的数量(P≤0.05),在麦糟、麦汁和啤酒中,总缩氨酸和生物碱并没有检测到明显差别,像先前讨论的一样,统计学意义的缺乏部分是由于原始巩膜中生物碱含量变化太大引起。但数据的研究也确实暗示出了趋势,根据麦糟和麦汁的分析,60%多的总缩氨酸和水溶性生物碱没有保留下来,这说明在制麦期间明显的热降解,在此期间温度范围为45-70℃。存在麦汁中的总缩氨酸生物碱的约80%没有保留在啤酒中,这又说明了在麦汁煮沸期间(100℃,1小时)热降解。从麦汁到啤酒,水溶性生物碱损失的较少(约40%),在发酵期间酵母对生物碱的吸收是又一个不能怀疑的损失途径。

麦角缩氨酸生物碱的热稳定性

为了试验在酿造条件下缩氨酸生物碱的热稳定性,磨碎的巩膜被浸提,水浸提物(PH5.0)在45、70和100℃下加热60min,热稳定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图4中。为了统计分析的目的,每种缩氨酸生物碱的浓度数据在时间=0时都标准化为100,方差分析说明,时间和温度对麦角考宁、麦角日亭宁和麦角隐亭的浓度有明显的影响(P≤0.5),温度对麦角辛宁的影响不明显(图4),温度和时间对麦角胺的协同作用很明显,这种协同作用意味着在不同的时间段对温度反应不一致。但是,对麦角胺的小试研究说明,在70℃15min后的数据可能是错误的。因此,除了麦角辛宁外,当温度从45℃升到100℃损失提高,只有在经过15min后,才观察到麦角缩氨酸损失的明显差别,在45、70和100℃一小时后,平均损失分别为20、30和38%,甚至在100℃一小时后,也没有观察到损失超过47%的情形。五种缩氨酸生物碱的热稳定性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差别。

结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当用含有麦角巩膜的麦芽酿造时,麦角胺、麦角辛宁、麦角日亭宁、麦角隐亭和麦角考宁能转移到啤酒中,和存在于巩膜中原始生物碱数量相比,啤酒中发现的数量是相对较低的。从制麦到酿造过程中,生物碱产生了损失,浸麦溶解了一些生物碱,干燥导致生物碱更明显的降低,干燥期间的损失是由于热降解,这与Young等人关于热稳定性的观察相一致。在酿造过程中又产生了损失,我们认为这是由于糖化和麦汁煮沸期间的热降解。缩氨酸生物碱损失比水溶性生物碱损失更大。尽管这些特殊

的降解产物还不被人所知,但Young等人报道,用高压灭菌器灭菌的麦角巩膜,降低了对生长中小鸡的毒效。

用在现在研究中的麦芽谷物样品被大大地污染了,很可能类似的样品将会用于工业生产上,麦芽谷物样品中的巩膜也没有经受过制麦过程,它的生物碱含量比原始大麦巩膜中的高得多,在这种较高程度的污染下,制得的啤酒包含总的缩氨酸生物碱的含量也小于10ng/ml,这表明达原始生物碱的2-14%的残留率,和麦芽上其它的毒枝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80-93%残留率)相比,此残留率是较低的。现在的研究没有评价生物碱残留率与麦角污染的原始程度之间的关系,这可能是将来要研究的工作的一部分。一个可能的猜测是麦角污染降低(起初生物碱浓度)将导致啤酒中含量的降低,但是必须牢记,巩膜的生物碱含量变化很大。另外,缩氨酸生物碱通常被认为更不具水溶性,如此转移到啤酒中的缩氨酸生物碱的数量可能不与原始麦芽中的数量成线性关系。

在本研究中证明的啤酒生物碱污染的潜势,为麦角国际等级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应当避免使用麦角污染的大麦,如果存在污染,应通过合适的清洗操作去除。

我们的啤酒中的麦角生物碱的论断,也支持了历史过程中的麦角中毒与污染啤酒的饮用有关的观点。大量的污染谷物用于酿造,经常饮用此啤酒可能产生麦角生物碱的慢性接触,几种生物碱的药理学作用在低剂量上就很明显。最后,现在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啤酒来说,麦糟中有更高的生物碱含量,挪威的历史记录证明:“在饥饿年代,甚至废弃的糖化醪都用于食用。”

(译自ASBC杂志2007-0116)

注:图1没有画出,有兴趣者可向译者索取

表1.缩氨酸生物碱的结构

表2.来自大麦和小麦未处理的巩膜中及经过制麦的巩膜中的缩氨酸生物碱 a

a 50-100个巩膜的混合样

b 三次处理的平均值,圆括号中给出了标准偏差

表3.酿造期间麦角生物碱的变化

a 三个样品的平均值,圆括号中给出了标准偏差

图3.在三个酿造实验中总缩氨酸生物碱的质量平衡,麦角污染(0.1%麦角)的麦芽粉(475g,干料)得到119-122g的啤酒糟(麦糟),2.0L的麦汁,

和约2.3L的12°P啤酒

图4.从磨碎的小麦巩膜的水溶液(PH5.0)中提取的麦角缩氨酸生物碱的热稳定性。每一点的数据都是两次检测的平均值,

食物中常见生物碱研究进展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毛茛科、芸香科、豆科等科植物的根、果中。它们能引起摄食者轻微的肝损伤,但中毒的第一反应是恶心、腹痛、腹泻甚至腹水,连续食用生物碱食品2周甚至2年才有可能出现死亡。由于生物碱大都具有苦涩性,容易使动物产生拒食,所以引起人体生物碱中毒的主要食物源有:①谷物等农作物被含生物碱的杂草污染,进入面粉及相关食品中;②食用含生物碱植物的动物所产的奶和蜂蜜等食品;③特殊食疗食品、个别调味料和特殊提取物饮料等[1-2]。一些嗜好植物(如咖啡、可可、烟草、槟榔、茶、罂粟等)含有咖啡碱、可可碱、尼古丁等生物碱成分。大多数辛香料也含生物碱成分(如辣椒中的辣椒碱),有毒植物则有不少种类含有有毒生物碱[3]。 1生物碱对人体的生理学作用 生物碱对机体的作用具有特异性,且与摄入量有关。适量对人体具有止痛、欣快、催眠等功效,过量或反复摄入,将导致成瘾。毒品就是一大类特殊生物碱品种[4-9]。 2食品中常见生物碱及其利用价值 2.1罂粟壳中的阿片生物碱 许多食品中都包含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生物碱,对这些生物碱的分析将有助于防止生物碱滥用或中毒[10]。罂粟壳中含有大量吗啡碱,易成瘾,不宜常服[11]。近年来,发现有不少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罂粟壳,损害消费者健康的案例。通过测定食品中阿片生物碱,可判断是否掺入罂粟壳,其测定方法主要有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法、快速ELISA检测法、气相色谱法等[12-17]。 2.2番茄中的生物碱 番茄中青果生物碱含量较高,具有抑菌抑虫、抗炎、降低胆固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具有良好开发前景[18]。 2.3绿茶中的生物碱 茶叶中咖啡碱含量较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人体具有强心、利尿、解毒等作用。可取代部分添加剂和药物,有巨大开发潜力[19-20]。茶梗和纤维废料作为燃料使用没有经济价值,但是在特定条件下提取咖啡因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环保[21]。 2.4荷叶中的生物碱 荷叶总碱具显著降血脂和降胆固醇活性,在减肥降脂产品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其富集和分离方法、制定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22]。在离子液体中用微波辅助萃取,已从荷叶中成功提取了3种生物碱[23]。 2.5莲子心中的生物碱 莲子心含有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等生物碱。具有降压、抗心律失常、体外抗氧化活动、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24]。 2.6槟榔中的生物碱 槟榔中主要含有的生物碱为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次碱等,均与鞣酸结合存在[25]。槟榔碱具有免疫抑制、肝毒性、致突变和畸形作用,在大鼠体内可能干扰某些内分泌器官[26]。2.7魔芋中的生物碱 魔芋生物碱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且有较强毒杀作用,用于绿色蔬菜生产,还可减少环境污染问题[27]。 2.8辣椒中的生物碱 辣椒碱是辣椒中引起辛辣的主要化学物质。其低纯度形式,如辣椒精、辣素等已作为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与 食物中常见生物碱研究进展 吴丹1,巩江2,高昂1,曹梦晔1,陈晔丹1,赵婷1,路锋1,李易非1,倪士峰1*1.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2.西藏民族学院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摘要:检索大量文献基础上,对食物中常见生物碱的种类、主要活性及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为相关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资料。 关键词:生物碱;生物活性;利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Q94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4X(2011)03-0063-02 Recent Developments of Common Alkaloids in Food WU Dan et al(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 Biology&Biotechnology in Western China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Northwest 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69) Abstract Based on the vast literature retrieval,relevant materials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on main activity and utilization value etc of common alkloids in food have were summarized,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information for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Alkaloid;Bioactivity;Use value 项目基金: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 金(KH09030);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基金(20091012);陕西 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计划(2010JK862)资助。 作者简介:吴丹(1988-),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 药生物工程。*通讯作者,博士后,副研究员,从事中药化学、中药资源 学、中药现代化与中医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1-01-27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11,52(03):63-64,6663

生物碱显色剂

常用生物碱显色剂 (1)改良碘化铋钾(Dragendorff)试剂①碱式硝酸铋0.85g溶于10ml冰醋酸与40ml水中;②碘化钾0.8g溶于20ml水中。试液①与试液②等量混合置棕色瓶内保存作贮备液。用前将1ml贮备液、2ml冰醋酸与10ml水混合。用于生物碱与某些含氮化合物,显橙红色。(2)碘-碘化钾(Wagner)碘1g与碘化钾10g溶于50ml水(微温),加2ml乙酸,加水至100ml。用于生物碱,显棕褐色。 (3)碘铂酸5ml 15%氯化铂溶液加45ml 10%碘化钾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用于生物碱,不同生物碱显不同颜色。 (4)碘铂酸钾10%六氯铂酸溶液3ml与97ml水混合,加100ml 6%碘化钾溶液,混匀。新鲜配制。用于生物碱与其他有机含氮化合物,不同生物碱显不同颜色。 (5)Ehrlich ①10%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盐酸溶液与丙酮按1:4混合;②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g,溶于100ml 96%乙醇中。用于吲哚类,有时喷后要加热。 (6)硫酸高铈铵1%本品的85%磷酸溶液。用于吲哚类,长春花生物碱显各种颜色。(7)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65ml浓硫酸与35ml水混合,放冷后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25mg,再加入5%三氯化铁溶液0.05ml。本试液可保存一周。用于麦角生物碱。 (8)肉桂醛-盐酸肉桂醛5ml、乙醇95ml和5ml 36%盐酸混合,新鲜配制。用于吲哚类衍生物。 (9)呫吨氢醇0.1g本品溶于90ml乙醇中,加10ml 36%的盐酸,用前新鲜配制。用于色氨酸及其他吲哚类生物碱。 (10)氯化铁-过氯酸0.5mol/L三氯化铁溶液1ml与35%过氯酸溶液50ml混合。用于吲哚类生物碱。 (11)三氯化铁-碘三氯化铁5g、碘2g溶于50ml丙酮与50ml 20%酒石酸的混合液中。用于黄嘌呤生物碱类,不同生物碱显不同颜色。 (12)硫酸铈-硫酸(改良Sonnenschein试剂)硫酸铈0.1g混悬于4ml水中,加1g三氯乙酸,加热煮沸,放冷,逐滴加入浓硫酸直至浑浊消失。用于生物碱、含碘有机化合物的显色,喷后110℃烤几分钟,不同生物碱显不同颜色。 (13)硫氰酸钴(Ⅱ)试液硫氰酸铵3g、氯化钴1g溶于20ml水中。用于生物碱,伯、仲、叔胺类。 (14)碘化汞钾(Meyer)试剂1.36g氯化汞和5g碘化钾各溶于20ml水中,混合后加水稀释至100ml即可。 (15)硅钨酸(Bertrand)试剂5g硅钨酸溶于100ml水中,加盐酸少量调至pH=2左右。(16)苦味酸试剂1g苦味酸溶于100ml水中。 (17)鞣酸试剂鞣酸1g加乙醇1ml溶解后再加水至10ml。 (18)4-甲基伞形酮0.02g本品溶于35ml乙醇,加水至100ml。用于含氮杂环化合物。(19)硫酸铜-联苯胺①0.3g硫酸铜溶于100ml水-乙醇(5:4)的混合液中;②0.1%联苯胺的50%乙醇溶液。用时先喷试液①,于60℃干燥后再喷试液②。用于吡啶单羧酸的显色。 (20)氯化铜0.5%氯化铜溶液。用于肟类。 (21)硝普钠-铁氰化物10%氢氧化钠溶液、10%硝普钠溶液、10%铁氰化钾溶液和水按(1:1:1:3)混合,冰箱内保存(可保存数周),使用前取适量与等体积丙酮混合。用于氯基氰、胍、肌酸、肌酸酐、脲和硫脲及其衍生物的显色。 (22)硝普钠-过氧化氢5%硝普钠溶液2ml、10%氢氧化钠1ml与5ml 3%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加15ml水。冰箱可保存数日。用于胍、尿素、硫脲及其衍生物、肌酸和肌酸酐的检测。

亳芍生物碱提取鉴定及含量测定

亳芍生物碱提取及含量测定 作者周飞 指导教师陈乃东 摘要:用95%乙醇提取亳芍干粉,总提物回收乙醇后以盐酸酸化,继以二氯甲烷萃取,水相加氨水至pH ﹥8.0后以氯仿萃取,回收氯仿获粗提物。对该粗提物的TLC检测表明,亳芍中含有生物碱,且可能是乌头碱类生物碱。酸碱滴定法初步测定的生物碱含量,以乌头碱计,亳芍中总生物碱含量约为0.07%。 关键词:亳芍生物碱显色反应酸碱滴定 The primary research of the extracting and assaying of the alkaloids from Baishao Paeoniae Radix Alba Bachelor candidator Fei Zhou Adviser Nai-Dong Cheng Abstract:Total extract was extracted from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s dry powder by using95%alcohol.We recover alcohol from the total extract,then join hydrochloric acid,then using methylene chloride to extract.We join ammonia to pH﹥8.0in aqueous phase,then using chloroform to extract. We recover chloroform to get rough extract.TLC testing indicated that Baishao Radix Paeoniae Alba contains alkaloids,and the alkaloids may be aconitine class.Acid-base titration rough determination showed that Baishao Paeoniae Radix Alba content about0.07%total alkaloid with the aconitine represented. Key words:Baishao Paeoniae Radix Alba Alkaloids Color reaction Acid-base titration 亳芍(Radix Paeoniae Alba),即亳白芍,主产安徽省亳州地区,为安徽道地药材之一,是芍药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或其变种毛果芍药(Paeonia trichocarpa)栽培品的根。芍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夏秋季采挖其根部,去净泥土和支根,沸水浸或略煮至受热均匀,再经晒干等处理后即炮制成中药亳芍,加工后的亳芍呈粉白色或白色。亳芍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病毒、抗氧化、抗惊厥、护肝等作用,对胃肠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1]。

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

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 Co-dergoerine Mesylate 【其它名称】 弟哥静、二氧麦角毒素甲磺酸盐、二氢麦角碱甲磺酸盐、海特琴斯多福、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甲磺酸氧化麦角碱、甲磺酸氢麦角碱、甲磺酸双氢麦角碱、来脱高、培磊能、斯托芬、卫达、好如临、喜得镇、Co-dergocrine Mesylate、Dihydroergotoxine Mesilate、Dihydroergotoxine Mesylate、Ergoloid Mesylate、Ergoloid mesylate、Perenan、Trigogine、Weidar Hodrin 【组成成分】 本药由等量的甲磺酸双氢麦角高碱(Dihydroergocornine)、甲磺酸双氢麦角克碱(Dihydroergocristine)、α、β-甲磺酸双氢麦角开碱(α、β-Dihydroergocryptine)组成。【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老年人退化性脑循环障碍及老年痴呆等疾病引起的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不安、轻度精神错乱等。 2.用于脑动脉硬化、脑卒中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 3.也可用于肢端动脉痉挛、动脉内膜炎、血管性头痛等周围血管病。 【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麦角类生物碱,早期作为血管扩张药用于周围血管疾病。1981年被美国FDA正式评为脑细胞代谢改善药。其作用如下:(1)改善神经元的代谢:本药能抑制ATP 酶和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减少ATP的分解,改善脑细胞的能量平衡,使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变为有氧氧化,从而改善葡萄糖的利用,使神经元的能量增加,电位活力和微循环改善。(2)本药能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增强突触前神经未梢释放递质和突触后受体的刺激作用,改善神经传递功能。(3)本药能阻断α-受体,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阻力,因而增加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和对氧的利用。(4)本药能使脑电图的α-波频率加快,振幅加大,从而改善老年人的异常脑电图。 2.药动学本药口服迅速吸收,约1.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由于肝脏的首过代谢作用,仅有25%-50%的药物进入血液循环。血浆清除半衰期约为4小时。活性物质很快被代谢排出。 【注意事项】 1.禁忌症 (1)对本药过敏者。(2)急慢性精神病患者。(3)低血压、严重的动脉硬化、严重心动徐缓、心脏器质性损害者。(4)肾功能不全者。(5)孕妇。 2.慎用心率稍慢者。 3.药物对哺乳的影响哺乳妇女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失眠、眩晕等。 2.心血管系统 (1)心动过缓:治疗痴呆或其它脑功能不全疾病时,连用数周后,较易出现心动过缓。(2)血管收缩:应用肝素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时,偶见血管痉挛和血栓栓塞并发症。(3)严重者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3.消化系统常见恶心、呕吐。少数病人可出现舌根发硬感。 4.呼吸系统常可引起鼻塞、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等。 5.泌尿系统可引起肾病发作。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一药物相互作用 1.与环孢素合用时,本药将改变环孢素的药代动力学。

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何 军1,2,祝 林1,奉建芳1 (1.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物制剂部,上海200437;2.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 比较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UV )法在测定附子总生物碱中差异,探讨适宜附子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两种方法测定相同样品,比较测定结果差异,并考察操作步骤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 两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对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滴定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7.7%,而 UV 法为75.6%,滴定法测定结果更准确。水分及萃取静置时间对UV 法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结论 附子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以滴定法(药典法)为宜,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其测定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附子;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R 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199(2003)0620020203 中药川乌、草乌、附子等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总生物碱,虽然含量较低[1],但因药理作用强、有一定的毒性,常作为中药的制剂质量控制的指标。2000版中国药典中有关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滴定法[2],文献中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3,4],但哪一种方法更灵敏、准确和具有更好的重现性,文献中并未见报道。本文以附子提取物作为样品,对这两种方法用于测定附子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为含该类成分的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1 仪器、材料与试剂 仪器:7512G W 分光光度计(安捷伦科技上海分 析仪器有限公司)。 材料:乌头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72029807)。制附子(上海雷允上中药饮片厂)。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2 实验方法与结果2.1 样品溶液制备 取制附子药材适量,粉碎成中粉,加85%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2次。醇提液经回收乙醇、浓缩、调pH 、 过滤后得提取液。提取液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收集80%醇洗脱液,经减压浓缩与药材量相当后所得溶液作为样品溶液。 2.2 滴定(药典)法测定附子总生物碱含量精密量 取样品液20.0m l 蒸干,残渣以少量水溶解,置分液漏斗中,以氨水调pH =10~11,氯仿萃取5次(10,10,10,8,8m l ),合并氯仿液,回收氯仿,水浴挥干,残渣用乙醇5.0m l 溶解,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0.01m o l L )15m l 、水15m l 与甲基红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 o l L )滴定至黄色, 读取消耗的N aO H 溶液的量,计算总生物碱的含量 [每1m l 硫酸滴定液(0.01m o l L )相当于12.9m g 的乌头碱(C 34H 47NO 11)]。 2.2 紫外分光光度(U V )法测定附子总生物碱含量[4] 2.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12.0m g 乌头 碱对照品于50m l 的容量瓶中,加1m o l L 盐酸溶液数滴,溶解,加等量1m o l L N aO H 溶液,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0.24m g m l 的对照品溶液。 2.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乌头碱对照品 液0、0.35、0.40、0.50、0.80、1.00m l ,分别置于分液漏斗中,各加蒸馏水3.00、2.65、2.60、2.50、2.20、2.00m l ,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2.0m l ,邻苯 二甲酸氢钾2氢氧化钠(pH =6)缓冲液5.0m l ,加氯仿10m l ,振摇3m in ,静置1h ,分取氯仿液,并加入 0.5g 无水硫酸钠,放置0.5h ,以第一份为空白,于410nm 处测定吸收度,计算回归方程,A =0.0035 M -0.0869,r =0.9999,乌头碱含量在84~240Λ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2.3 样品测定方法 取上柱洗脱液5.0m l 蒸 干,残渣以少量水溶解,置分液漏斗中,以氨水调pH =10~11,氯仿萃取5次(10,10,10,8,8m l ),合并氯仿液,回收氯仿,水浴挥干,残渣用少量1m o l L 盐酸溶解后,加入等量的1m o l LN aO H 溶液,用蒸馏水定容至25m l ,摇匀。精密吸取2.00m l ,按标准曲线项下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见表2。2.3 两种测定方法含量测定结果的比较 取同一样品溶液,分别用上述两种测定方法各 — 02—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年第17卷第6期R esearch and P ractice of Ch inese M edicines

第十章 生物碱

第十章 生物碱 第一节 概述 一、 生物碱的含义、分布、存在形式及生物活性 生物碱(alkaloids )指来源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多呈碱性,可与酸成盐;多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一般来说,生物界除生物体必须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氨基糖、肽类、蛋白质、核酸、核苷酸及含氮维生素外,其它含氮有机化合物均可视为生物碱。 生物碱主要分布于植物界,绝大多数存在于高等植物的双子叶植物中,已知存在于50多个科的120多个属中。与中药有关的一些科和典型的中药有,毛茛科黄连、乌头、附子,罂粟科罂粟、延胡索,茄科洋金花、颠茄、莨菪,防己科汉防己、北豆根,小檗科三棵针,豆科苦参、苦豆子等。单子叶植物也有少数科属含生物碱,如石蒜科,百合科、兰科等,百合科中较重要的中药如川贝母、浙贝母等。少数裸子植物如麻黄科、红豆杉科、三尖杉科也存在生物碱。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对某种植物来说,也可能分布于全株,但多数集中在某一器官。如金鸡纳生物碱主要分布在金鸡纳树皮中,麻黄生物碱在麻黄髓部含量高。生物碱在植物中含量差别也很大,如黄连根茎中含生物碱7%以上,而抗癌成分美登素(maytansine )在卵叶美登木(Maytanus ovatus )中,得率仅为千万分之二。 含生物碱的植物中多数是多种生物碱共存。由于同一植物中的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往往相似,因此化学结构也往往类似,同科同属的植物往往有同一母核或结构相同的化合物。 在植物体内,少数碱性极弱的生物碱以游离态存在,如酰胺类生物碱。有一定碱性的生物碱多以有机酸盐形式存在,如柠檬酸盐、草酸盐、酒石酸盐、琥珀酸盐等。少数以无机酸盐形式存在,如盐酸小檗碱、硫酸吗啡等。其它存在形式尚有N-氧化物、生物碱苷等。 生物碱多具有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如吗啡、延胡索乙素具有镇痛作用;阿托品具有解痉作用;小檗碱、苦参生物碱、蝙蝠葛碱有抗菌消炎作用;利血平有降血压作用;麻黄碱有止咳平喘作用;奎宁有抗疟作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喜树碱、秋水仙碱、长春新碱、三尖杉碱、紫杉醇等有不同程度的抗癌作用等。 二、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简介 在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中,一般认为一次代谢产物氨基酸是其初始物。主要有鸟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邻氨基苯甲酸、组氨酸等。这些氨基酸的骨架大部分保留在所合成的生物碱中。另外,甲戊二羟酸和乙酸酯也是一些生物碱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生成的生物碱有时被称为真生物碱(trile alkaloids ),后者生成的生物碱有时又被称为伪生物碱(pseudoalkaloids )。 (一) 生物碱生物合成的主要化学反应 1.环合反应 (1)希夫碱(Schiff )形成反应 氨基和羰基加成-脱水形成希夫碱: 许多生物碱如吡咯、莨菪烷、蒎啶、喹诺里西啶类生物合成中都涉及希夫碱的形成反应。 (2)曼尼希(Mannich )氨甲基化反应 醛、胺和负碳离子(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发生R C H O R'R N C H R'2

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

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 掌握盐酸麻黄碱、硫酸阿托品、硫酸奎宁、盐酸吗啡和硝酸士的宁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一、概述 (一)定义: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二)分类 1.芳烃胺类 硫酸苯丙胺,精神振奋药pKb=9.9 盐酸麻黄碱,肾上腺受体激动药pKb=9.6 2.异喹啉类 盐酸吗啡,镇痛药pKb1=8.0,pKb2=9.9 磷酸可待因,镇痛镇咳药;盐酸黄连素,抗菌药;度冷丁等 3.喹啉类 硫酸奎宁,抗疟药;异构体硫酸喹尼丁,抗心率失常药; pKb1=5.07,pKb2=9.7 4.托烷类 硫酸阿托品,抗胆碱药pKb=9.9 氢溴酸东莨菪碱,抗胆碱药pKb=7.6; 5.黄嘌呤类 咖啡因,pKb=14.15(碱性极弱); 茶碱,平滑肌松弛药,含活泼氢酸性; 6.吲哚类 硝酸士的宁,中枢神经兴奋药pKb1=6.0,pKb2=11.7(酰胺) 硫酸长春新碱,抗肿瘤药;利血平,抗高血压药;

7.其他类 硝酸毛果芸香碱,缩瞳药。 由上可知,生物碱类药物有如下特点。 (三)特点 1.数量多,绝大多数存在于植物体内;已发现3000多种,100多种有效,中成药中富含生物碱。 2.生理活性强,但大都有毒性 因此,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尤应慎重,许多为特殊管制药物,并已超出药物分析的范畴,体育运动中的兴奋剂问题,世界关注的毒品问题,许多是生物碱类成分。该类药物的质量应严格控制,以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四)结构特征和分析方法间的关系 1.碱性:N原子的存在,强弱从N上的取代基是供电子还是吸电子基团,空间位阻两方面考虑。 1)一般情况:季铵>仲铵>伯铵>叔铵>NH3>环酰铵 2)脂肪铵>脂环铵>芳铵 3)个别两性化合物如吗啡有酸性(酚羟基),茶碱只有酸性(活泼氢) 2.存在状态多数以盐的形式存在 1)植物中多与有机酸成盐如吗啡罂粟酸盐,鞣酸奎宁盐; 2)药用多为多为无机酸盐如盐酸、硫酸、磷酸和硝酸盐。 含量测定应考虑上述2个因素,碱性强弱选择滴定溶液和指示剂,成盐的情况在非水滴定时要考虑对滴定的干扰。 3.溶解性 1)共性:游离生物碱易溶于CHCl3等中等极性有机溶剂,难或不溶于水,溶于稀酸溶液;成盐易溶于水;(提问?) 2)个性:两性和酸性化合物易溶于稀碱溶液(吗啡和茶碱);麻黄碱和咖啡因能溶于水;咖啡因和利血平碱性极弱,不能与酸结合成稳定的盐。 溶解性可以用于提取分离和鉴别时的重要依据。

针对生物碱的成分检测及鉴别方法

针对生物碱的成分检测及鉴别方法 生物碱含量如何测定呢? ●分光光度法:通常用单波长光度法,要求干扰成分在测定波长基本无吸收。样品分离,净化(化学法,柱色谱法,TLC,PC法等) ●化学分析法 下面森博检测给大家介绍一下生物碱类成分的鉴别: ★检品溶液的制备: 取粉碎的植物样品约2g,加蒸馏水20~30ml,并滴加数滴yansuan ,使呈酸性。在60℃水浴上加热15分钟,过滤,滤液供作以下试验。 ★生物碱类成分的鉴别: 生物碱类成分(除有少数例外)均与多种生物碱沉淀试剂在酸性溶液(水液或稀醇液)中产生沉淀反应。操作如下: (1)取上备酸水浸液四份(每份1 ml左右即可),分别滴加碘-碘化钾﹑碘化汞钾试剂﹑碘化铋钾试剂﹑硅钨酸试剂。若四者均有或大多有沉淀反应,表明该样品可能含有生物碱,再进行下项试验,进一步识别。 (2)取上备其余酸水浸液,加Na2CO3溶液呈碱性,置分液漏斗中,加入yimi 约10ml振摇,静置后分出醚层,再用yimi3ml,如前萃取,合并醚液。将yimi液置分液漏斗中,加酸水液10ml振摇,静置分层,分出酸水液,再以酸水液5ml如前提取,合并酸水液,如此酸提液四份,分别作以下沉淀反应。 a.碘化汞钾试剂(Mayer试剂):酸水提液滴加碘化汞钾试剂,产生白色沉淀。 b.碘化铋钾试剂(Dragendorff试剂):酸水提液滴加碘化铋钾试剂,产生桔红色或红棕色沉淀。 c.碘-碘化钾试剂(Wagner试剂):酸水提液滴加碘-碘化钾试剂,产生棕色沉淀。 d.硅钨酸试剂:酸水提取液滴加硅钨酸试剂产生淡黄色或灰白色沉淀。 此酸水提液与以上四种试剂均(或大多)产生沉淀反应,即预示本样品含有生物碱。 (3)备注:以上(1)、(2)沉淀反应结果:沉淀的多少以“+++”,“++”,“+”表示,无沉淀产生则以“-”表示。若(1)项试验全呈负反应,可另选几种生物碱沉淀试剂(可参考有关资料)进行试验,若仍为负反应,则可否定样品中有生物碱的存在,不必再进行(2)项试验。 成分分析配方分析质量控制工业诊断 多一份沟通,便是多一份信任,欢迎大家前来咨询!

在制麦和酿造期间麦角生物碱的结局

在制麦和酿造期间麦角生物碱的结局 付臣译 摘要:真菌Claviceps purpurea(Fr.)Tul.产生的麦角病,是能影响谷物,包括大麦的一种疾病,许多国家都控制收获后谷粒中麦角巩膜的存在数量,因为它包含能损害人类和牲畜的生物碱。尽管在食品加工处理过程中已经研究了热处理对麦角生物碱的影响,但却没有关于制麦和酿造过程中对麦角生物碱影响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在大麦和小麦制麦期间存在巩膜中的麦角生物碱的变化。单体缩氨酸生物碱用HPLC测定,水溶性生物碱用ELISA测定。浸麦显示溶解了少量的缩氨酸和水溶性生物碱,而干燥导致这些物质更明显的降低(≈30%)。制麦的研究结果也暗示带有麦角生物碱的大麦能产生交叉污染,啤酒用包含0.1%(w/w)巩膜的麦芽粉制备,质量平衡计算得出在麦糟、麦汁和啤酒中原始缩氨酸生物碱分别为32、10和2,在啤酒中测量的平均量为≈10ng/ml,大量的原始缩氨酸生物碱在酿造过程中损失,并且被认为是由于热降解的原因,通过在45、70和100℃处理巩膜水浸出物(PH5.0)1小时,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观察到100℃处理1小时之后,原始缩氨酸生物碱损失多达46%。 真菌Claviceps purpurea(Fr.)Tul.产生的麦角病,是谷类和禾本科植物的一种疾病,寄主范围约达60个属。自由传粉谷类如裸麦和黑小麦,尤其易受病原体感染,小麦和大麦也是寄主。麦角碱通常是在黑紫色到黑色的巩膜(麦角体)上,此巩膜包含一种坚硬致密的菌丝,是真菌的休止期。大麦巩膜的一个例子显示在图1中。 无论在哪生产的谷物都能出现麦角病,在北达科他州大麦和其它谷物每年都出现麦角病,在潮湿的生长季节麦角病产生的更多,在1996年生长在爱荷华州和威斯康星州的大麦,在麦抽穗期间湿冷天气拖长,导致了麦角病的大量爆发。超过平均降雨量、瓢泼大雨及相关的高相对湿度与2005年北达科他州大麦的高发病率有关。 尽管麦角病有时会使浸出率降低,但最关心的是含有巩膜的谷粒的安全性。麦角碱是有毒的,能产生损害牲畜的痉挛和坏疽病,牲畜麦角中毒的症状包括过度兴奋、好战、运动性共济失调或蹒跚、躺下和痉挛。肢体末端血流限制引起的坏疽病性的麦角中毒,能影响动物的鼻子、耳朵、尾巴和四肢。第一次吸收麦角后2-6周,可出现后肢跛,如果麦角碱继续吸收,会出现坏疽组织,最后使组织腐烂。 麦角碱是最早被认为能在人类中产生真菌毒素的物质,是许多欧洲中年人得的地方病。近年来,由于在提高了对麦角病理学和毒理学的认识基础上进食谷物,及从血液中去除巩膜的努力,只有很少几例麦角中毒在人类中爆发的报道。人类的坏疽病麦角中毒会产生浮肿、搔痒症、肌肉剧痛和肢体末端坏疽。痉挛性麦角中毒的症状包括蚁走感、搔痒症、肌肉抽筋、痉挛和幻觉。在人类历史上,麦角产生的真菌毒素的作用很明显,Kilbourne-Matossian已经把麦角中毒作为降低人口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的历史过程进行了讨论,并且麦角毒素能产生幻觉,它产生的不正常的行为已经被猜测是宗教狂热和迷惑力的因素。 存在巩膜中的生物碱是产生麦角中毒的原因,麦角生物碱的化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因此在此只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麦角生物碱以四环麦角灵环为基础,根据麦角灵环中C-8上的结构差别,麦角生物碱能被分成三组:第一组,或叫棒麦角素生物碱系列,在C-8上通常包含一个甲基或一个羟甲基(图2B),棒麦角生物碱与野草中麦角和其它Claviceps sp. 的腐生培养有关。第二组由简单的麦角酸酰胺衍生物组成(图2C),它倾向于有更好的水溶性,麦角新碱有一个氨基酸取代基并且已经报道是谷类中的C. purpurea 产生。麦角酸和简单的酰胺衍生物麦碱通常更与C. paspali. 的腐生培养有关。在第三系列中,取代基是一个环形三肽(图2D),这些很大程度上非水溶性的化合物已经做为缩氨酸生物碱被众所周知,包括麦角辛宁、麦角胺、麦角考宁、麦角隐亭和麦角日亭宁,主要与谷物中的C. purpurea有关。表1给出了缩氨酸生物碱的组成,除了生物碱,巩膜中包含很大数量的色素、脂类和贮存糖类。 根据C-8羧基上的取代基不同,麦角酸衍生物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不同的化合物对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神经传递素有不同的亲和力,并且作为兴奋剂、对抗剂或扮演了双重角色。缩氨酸生物碱由于对肾上腺素受体的亲和力,它们有显示很强的引起血管收缩和抗交感神经-抗肾上腺素的效果,单一的麦角酸酰胺或麦角新碱,由于它们对血清素(5-羟色胺)受体的很强的亲和力,显示出很强的抗血清素激活作用。

题库:生物碱

选择题 (一)单选题 A型题 1.生物碱主要分布在: A.双子叶植物B.单子叶植物C.被子植物D.裸子植物E.低等植物 2.此生物碱结构属于: A.吲哚类 B.吡啶类 C.喹啉类 D.萜类 E.吡咯类 3.此生物碱结构属于: A.吲哚类 B.吡啶类 C.喹啉类 D.萜类 E.吡咯啶类 4.此生物碱结构属于: A.吲哚类 B.吡啶类 C.萜类 D.喹啉类 E. 异喹啉类 5.此生物碱结构属于: A.吲哚类 B. 萜类 C. 吡啶类 D.甾体类 E.大环类 6. 生物碱的味和旋光性多为: A.味苦,右旋 B.味苦,左旋 C.味苦,消旋 D.味甜,左旋 E.味酸,右旋 7.水溶性生物碱从化学结构上分析大多属于: A.伯胺碱 B.仲胺碱 C.叔胺碱 D.季铵碱 E.酰胺碱 8.亲脂性生物碱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尤其是易溶于: A.乙醚 B.苯 C.乙酸乙酯 D.氯仿 E.四氯化碳 9. 生物碱无机盐的水溶性大多是: A.含氧酸盐大于卤代酸盐 B. 含氧酸盐小于卤代酸盐 C. 含氧酸盐等于卤代酸盐 D. 含氧酸盐难溶于水 E. 含氧酸盐只小于氯代酸盐 10. 生物碱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成盐酸不同而异,一般情况是: A.无机酸盐小于有机酸盐 B. 无机酸盐大于有机酸盐 C. 无机酸盐等于有机酸盐 D.无机酸盐小于大分子有机酸盐 E.无机酸盐难溶于水 11.决定生物碱碱性最主要的因素: A.分子结构中氮原子杂化方式 B.分子中诱导效应 C.分子中共轭效应 D.分子中空 间效应 E.分子内氢键 12.某生物碱pKa为10.5属于: A.强碱性 B.中碱性 C.弱碱性 D. 极弱碱性 E .中性

麦角生物碱类药物(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麦角生物碱类药物(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麦角是寄生在黑麦及其他禾木科植物上的一种麦角菌的干燥菌核,含有多种麦角酸的衍生物,统称为麦角生物碱。麦角生物碱按化学结构分为两类:①胺生物碱,包括麦角新碱和甲基麦角新碱,易溶于水,对子宫平滑肌兴奋作用快而强,作用持续时间较短;②肽类生物碱,包括麦角胺和麦角毒,难溶于水,对血管作用显著,起效慢,但作用时间久。临床常用的有麦角新碱和麦角胺。二药理作用1.兴奋子宫 麦角生物碱类均有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其中麦角新碱作用最强。兴奋子宫的强度取决于子宫的生理状态,妊娠子宫较未孕子宫敏感,在临产前后则更敏感。麦角生物碱比缩宫素的作用更强更持久,剂量稍大即可引起子宫收缩,且对子宫体和子宫颈的作用无显著差异,适用于产后止血和子宫复旧,不用于催产和引产。 2.收缩血管 麦角胺及麦角毒能直接收缩末梢血管,麦角胺还能使脑血管收缩,减少脑动脉搏动幅度,减轻偏头痛。 3.阻断α受体 尚能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作用,能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三适用范围1.子宫出血 麦角新碱使子宫平滑肌强直收缩,压迫止血,可用于产后、刮宫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 2.子宫复旧 本类药物可促使子宫收缩,加速其复旧,避免引起失血过多或感染。 3.偏头痛 收缩脑血管,减少脑动脉搏动,用于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 4.人工冬眠 还可与异丙嗪、哌替啶组成冬眠合剂用于人工冬眠。 四不良反应注射麦角新碱可引起恶心、呕吐及血压升高等。偶见过敏反应,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麦角毒和麦角胺长期应用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栓和肢端坏疽。 五注意事项伴有妊娠毒血症的产妇慎用本类药物。禁用于催产及引产。血管硬化及冠心病患者慎

异喹啉类生物碱抑菌活性及抑菌机制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d7344088.html, 异喹啉类生物碱抑菌活性及抑菌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曹鹏张紫李滢冷东瑾李晓岩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6年第14期 [摘要]该文综述了异喹啉类生物碱中原小檗碱型、普托品型、苯并菲啶型、阿朴菲型、双苄基异喹啉型的抗菌活性和部分构效关系,并从菌体细胞壁、细胞膜的破坏及膜通透性的改变、相关酶和外排泵的抑制、影响菌体DNA和相关蛋白合成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生物碱抑菌作用的分子机制。此外,该文还对当前异喹啉类生物碱构效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指出应充分发挥靶标数据库筛选和组合化学在天然产物开发中的互补作用,以此提高药物靶标的筛选效率。该文将为以异喹啉类生物碱为先导物的新型抗菌剂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异喹啉;生物碱;抑菌;机制 当前,由抗药性细菌引起的感染人数在不断增加,解决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公共卫生安全的一大难题[1],且随着全球化时代下物品和人员的频繁流通,由真菌引起的疾病感染趋势也在 明显上升[2]。传统抗菌药物的使用不仅会引起病原体耐药且大多具毒副作用,因此,开发更 安全、可替代、高效的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药用植物中筛选出有效的生物活性成分,再以其为先导物合成药效更强,副作用更小的抗菌治疗药物,一直以来都是抗菌剂研发的热点领域。其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由于其自身结构的多样性,大多具备良好的生理活性,多种抗菌药物如甲硝唑及喹诺酮类化合物均以生物碱为先导物先后被开发出来,因此生物碱类化合物在植物源抗菌药物的研发中具有广阔前景[34]。异喹啉类生物碱作为最主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均有杂环氮结构[5],其中,血根碱、白屈菜碱、白屈菜红碱、小檗碱、黄连碱等在体内外均具有抗肿瘤、抗病菌、抗病毒、酶抑制剂等药理活性[6]。本文就原小檗碱型、普托品型、苯并菲啶型、阿朴菲型、双苄基异喹啉型等多种 当前热点研究的生物碱,对其抑菌活性、构效关系及抑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异喹啉类生物碱作为植物源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抑菌活性研究 1.1原小檗碱型 此类生物碱由2个异喹啉环稠合而成,根据两者母核结构中D环的氧化程度不同,可将其分为小檗碱类和原小檗碱类,前者属于季铵碱,如广泛存在于北美黄连(毛茛)、黄连、刺檗中的小檗碱(berberine, BBR)(图1),而后者为叔铵碱,如延胡索中的延胡索乙素。已证实BBR提取物及其衍生物对一系列微生物具有显著抑制活性,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及衣原体,且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活性强于革兰氏阴性菌[7]。从刺檗中提取的BBR在

2017执业药师含生物碱常用中药记忆口诀由林月老师讲解

2017执业药师含生物碱常用中药记忆口诀由林月老师讲解 执业药师中药一考点:含生物碱常用中药记忆口诀(林月老师) 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属于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化学部分的考点,并且属于中药化学中的易考点,对于这个知识点考试大纲要求如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的林月老师是怎么讲解这个知识点的吧。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三、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二)生物碱 3.含生物碱的常用中药(1)苦参、山豆根、麻黄、黄连、延胡索、防己、洋金花和天仙子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2)川乌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毒性及其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3)马钱子、千里光和雷公藤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与毒性(4)上述中药在《中国药典》中的质量控制成分 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有:苦参、山豆根、麻黄、黄连、延胡索、防己、川乌、洋金花、天仙子、马钱子、千里光、雷公藤。 为了方便学员记忆此知识点,林月老师编写了一个口诀自己穿马裤千里延天津到黄山,累麻了脚,并进行解释自己(防己)穿(川乌)马(马钱子)裤(苦参)千里(千里光)延(延胡索)天津(天仙子、洋金花)到黄山(黄连、山豆根),累(雷公藤)麻(麻黄)了脚。 有了此口诀,加上聪明的大脑,相信能更加深刻的记住此知识点。更多精彩口诀和记忆方法,请登录小编学习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相关课程。 附:官方教材内容 三、含生物碱的中药实例 (一)苦参 (二)山豆根

(三)麻黄 (四)黄连 (五)延胡索 (六)防己 (七)川乌 (八)洋金花 (九)天仙子 (十)马钱子 (十一)干里光 (十二)雷公藤 【小编原创,转载必究】

生物碱

第九章生物碱 第一节概述 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含氮类化合物。 1.定义:生物碱是指一类来源于生物界(以植物为主)的含氮的有机物,多数生物碱分子具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且氮原子在环状结构内,大多呈碱性,一般具有生物活性。 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有很多,但低分子胺类(如甲胺、乙胺等)、非环甜菜因类、氨基酸、氨基糖、肽类(肽类生物碱除外)、蛋白质、核酸、核苷酸、卟啉类、维生素类等。 比较确切的表述:生物碱是含负氧化态氮原子、存在于生物体中的环状化合物。 负氧化态氮:包括胺(-3)、氮氧化物(-1)、酰胺(-3);排除含硝基(+3)、亚硝基(+1)的化合物。 环状结构:排除了小分子的胺类、非环的多胺和酰胺。(实际上有些非环的胺类或酰胺是属于生物碱范畴的,如麻黄碱) 2.分布: 低等植物(蕨类、菌类)、高等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同科同属植物可能含有相同结构类型的生物碱; 在植物体内各个器官和组织都可能有分布,但对于一种植物来说,生物碱往往在植物的某种器官含量较高。 3.存在形式: (1)根据氮原子在分子中所处的状态,主要分为六类:①游离碱②盐类③酰胺类④N-氧化物⑤氮杂缩醛类⑥其它如亚胺、烯胺等。 在植物体内,除以酰胺形式存在的生物碱外,少数碱性极弱的生物碱以游离的形式存在,绝大多数以盐的形式存在;个别生物碱则以氮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如氧化苦参碱。 第二节生物碱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 (一)环合反应 1.一级反环合应 (1)内酰胺形式:该反应主要限于肽类生物碱等的生物合成。 (2)希夫碱形式:含氨基(伯胺或仲胺)和羰基的化合物易加成-脱水形成希夫碱。 (3)曼尼希氨甲基化反应:醛、胺(一级胺或二级胺或氨)和负碳离子(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结果是活泼氢被氨甲基所取代,得到曼尼希碱。

生物碱

生物碱沉淀剂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下面几种: (1)碘化汞钾试剂:在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白色或淡黄色沉淀。 (2)碘化铋钾试剂:在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桔红色沉淀。 (3)碘化钾碘试剂:在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棕红色沉淀。 (4)硅钨酸试剂:在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灰白色沉淀。 (5)磷钼酸试剂:很灵敏,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鲜黄色或棕黄色沉淀。在试验时,通常选用三种以上不同的生物碱沉淀试剂进行试验,如均为正反应表示检液中可能有生物碱存在。如须确证,则要进一步精制后,再行检验,如再次均成正反应,即可肯定有生物碱存在。如第一次试验时就对三种沉淀剂呈负反应,即可肯定多无生物碱存在。 (6)有些生物碱能和某些试剂反应生成特殊的颜色,叫做显色反应,常用于鉴识某种生物碱。但显色反应受生物碱纯度的影响很大,生物碱愈纯,颜色愈明显。常用的显色剂有: ①矾酸铵一浓硫酸溶液(Mandelin试剂)为1%矾酸铵的浓硫酸溶液。如遇阿托品显红色,可待因显蓝色,士的宁显紫色到红色。 ②钼酸铵一浓硫酸溶液(Frohde试剂)为1%钼酸钠或钼酸铵的浓硫酸溶液,如遇乌头碱显黄棕色,小檗碱显棕绿色,阿托品不显色。 ③甲醛一浓硫酸试剂(Marquis试剂)为30%甲醛溶液0.2ml与10ml浓硫酸的混合溶液。如遇吗啡显橙色至紫色,可待因显红色至黄棕色。 ④浓硫酸如遇乌头碱显紫色、小檗碱显绿色,阿托品不显色。 ⑤浓硝酸如遇小檗碱显棕红色,秋水仙碱显蓝色,咖啡碱不显色。 生物碱的显色反应原理尚不太明了,一般认为是氧化反应、脱水反应、缩合反应或氧化、脱水与缩合的共同反应。(

乌头碱 生物碱(alkaloid)旧称植物碱,一般指植物中的含氮有机化合物(蛋白质、肽、氨基酸及维生素B1除外)。现在,人们从海洋生物、微生物、真菌及昆虫的代谢物中也发现了很多含氮化合物,有时也称之为生物碱。因此,广义上生物界所有含氮有机化合物都可称为生物碱。 生物碱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我国17世纪初的《白猿经》即记述了从乌头中提取出砂糖样毒物作箭毒用,用现代的经验分析推测它应该是乌头碱。此外,1806年德国科学家Serturner从鸦片中分离得到吗啡、1810年西班牙医生Gomes从金鸡纳树皮中分得结晶Cinchonino(奎宁与辛可宁的混合物)。1819年Weissner把这类植物中的碱性化合物统称为类碱(alkali-like)或生物碱,后者一直沿用至今。 生物碱大多具有生物活性,往往是很多药用植物,包括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例如,阿片中的镇痛成分吗啡、止咳成分可待因,麻黄的抗哮喘成分黄麻碱、颠茄的解痉成分阿托品、长春花的抗癌成分长春新碱等等。生物碱大多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能与酸结合成盐而溶于水,容易被体内吸收。目前已报道并搞清楚化学结构的生物碱已达4000多种,并以每年约上百个的速度递增。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药用植物中含量最高的生物碱往往是主要的有效成分,但也有例外,如乌头碱是乌头的主要成分,但它的强心止痛成分却是含量极微的去甲乌头碱。 生物碱在植物中的分布较广,其中双子叶植物类的豆科(Leguminosae)、茄科(Solanace ae)、放己科(Manispermaceae)、罂粟科(Papaveraceae)和小蘖科(Berbereaceae)等科属含生物碱较多。生物碱在植物中的含量高低不一,如金鸡纳树皮中含生物碱高达3%以上,而长春花中的长春新碱含量仅为0.0001%,美登木中的美登素更是只含0.00002%,一般含量在0.1%以上就算比较高了。由于同一植物中的生物碱往往来自于同一个前体,一次它们的结构也往往类似,同科同属中的生物碱也大多属于同一结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