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马哲复习资料
马哲期末复习资料

马哲期末复习资料
马哲是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马哲对
于广大中国学子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一份关于马哲期
末复习资料,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哲的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马哲概述
1. 马哲的起源和发展:简要介绍马哲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2. 马哲的基本原理:阐述马哲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法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实践论等。
第二部分:马哲研究重点
1. 马哲的社会主义本质:深入解析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和特点,介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2. 马哲对共产主义的构想:介绍共产主义的概念、特点以及实
现条件,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3. 马哲的人民群众观:阐述人民群众在马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 马哲的实践论:详细阐述实践在马哲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
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5. 马哲的科学社会主义: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和主要特点,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与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区别。
第三部分:马哲研究方法
1. 马哲的辩证法:详细介绍马哲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包括矛
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和个别性。
2. 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深入解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包括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3. 马哲的实证研究:分析实证研究在马哲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介绍实证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第四部分:马哲的当代价值
1. 马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述马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湖南省考研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梳理

湖南省考研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参加湖南省考研的学生而言,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梳理,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份系统而全面的复习资料。
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对世界的根本认识方法。
它包括三个基本原理:物质的辩证性、运动的辩证性和意识的辩证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最根本的存在形式。
物质的辩证性指的是物质的矛盾运动,即矛盾的统一和斗争。
运动的辩证性强调事物的发展是运动的,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意识的辩证性是指意识对物质的主观反映。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它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转变是由于社会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危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危机理论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具有内在矛盾的,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最终消除人类社会的压迫和剥削。
四、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目标,它的实现需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五、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
马哲复习资料(终极版)

一、填空题:填空题: 1. 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 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4. 空想社会主义第一部代表作:乌托邦》。
《乌托邦》 5.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6. 马克思主义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
7.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柏拉图:理想国托马斯:乌托邦、太阳城黑格尔、柏拉图:托马斯:乌托邦、太阳城。
黑格尔 a)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威廉·佩利大卫·李嘉图亚当·威廉·大卫·亚当斯密、威廉佩利、大卫 b) 空想主义:法国圣西门、傅立叶英国:欧文法国圣西门、英国:法国圣西门 8.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德意志意识的形成德意志意识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德意志意识的形成 9.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10. 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大学必修《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无产阶级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5、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6、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依据:唯物主义把世界归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9、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10、意识产生的决定环节: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哲学观点: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12、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1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的历史前提和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15、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
16、区别新旧事物的标准: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17、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18、矛盾的定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19、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0、度的定义: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湖南师大11级理科专业马原重点

【马原】11级北院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重点论述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会的物质性。
2.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5.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阐述“要把社会主义看成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命题的正确性。
6.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两者的辩证关系。
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0.简述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1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及把资本进行这种区分的意义。
12.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积极作用。
1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4.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15.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
16.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组成部分,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的运用能力考察。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运用,真理原创和价值原则的区别。
4.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群众历史观以及如何认识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标准及意义,产业资本循环及三种职能形式。
货币的职能是什么,其中哪些是基本职能。
影响资本积累的规模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供求关系是否违背了价值规律。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6.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及表示形式。
7.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追求是什么,如何理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方法上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马哲复习资料+习题(很全的一版)(1)

转:马哲复习资料+习题(很全的一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重点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好发展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重点问题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科学内容及其重大意义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重大意义4、意识的本质5、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及其意义6、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8、量变和质变的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10、辨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意义1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重点问题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及其意义2、认识的本质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4、认识的辩证运动5、真理的客观性6、真理和谬误的辨证关系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及其意义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9、真理和价值的辨证关系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重点问题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意义5、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8、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重点问题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3、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重点问题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原因2、垄断下竞争存在的原因和特点3、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形式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实质6、资本输出的形式和实质7、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8.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原因9.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2020年考研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专业初试回忆版

马原
简答一个十五分5个题共75分
1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2忘记了
3科学技术在新时代的影响及作用
4简述资本积累
5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论述三个题,共75分一个25分
1用马原原理分析伟大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2第二个忘记了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818毛中特
简答5个,一个15分共75分
1新时代如何坚持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三个灵魂
2忘记了
3分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
4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含义和如何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
5忘记了
论述两个题共75分
1论述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经验
2结合十九届四中全会说明如何加强我国的民主制度建设,4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考试题型:一、单选(20 ×1')二、多选(10×2')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六、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七、可知论的代表是:旬子,不可知论的代表是:休谟和康德。
八、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九、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十、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十一、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科学范畴的是运动。
十二、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十三、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而生产劳动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
十四、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十五、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十六、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是: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十七、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十八、事物发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十九、矛盾的情形: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二十、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
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和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二十一、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二十二、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十三、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是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客体。
二十四、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有: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
二十五、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二十六、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二十七、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二十八、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
二十九、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三十、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三十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十二、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三十三、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三十四、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方式。
三十五、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三十六、国家是一种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有组织的力量。
三十七、根据国家的性质和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应地将国家分为国体和政体。
三十八、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三十九、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四十、群众观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四十一、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四十二、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前者是基础。
四十三、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是: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四十四、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四十五、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四十六、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四十七、货币具有五种功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四十八、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四十九、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五十、劳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五十一、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五十二、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最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五十三、资本的有机构成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值五十四、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五十五、判断(10×1')五十六、简答(5×8')五十七、论述(1×10')考试重点:1.哲学作为世界观,回答了关于世界的什么问题?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和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和意义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即平时人们说的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意义: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特征;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揭示了哲学斗争的焦点;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类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它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存在决定意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作用。
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及其存在形态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普遍联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联系是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性。
①内部联系:每一具体事物都是由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外部联系:每一事物都与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体联系: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中的一环。
方法论意义:普遍联系的原理是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观点“协调发展”的哲学基础。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地处理和协调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关系,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正是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具体体现。
5.矛盾同一性含义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一方面,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另一方面,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6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为: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7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是我们分析社会发展形式的基本理论工具,是指导我们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重要思想原则。
8辩证的否定观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坚持辩证否定观,就要对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9.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但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
人们可以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规律,并以此来指导实践。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社会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联系: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只要具备同样的客观条件,就可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
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受主客观条件的相互制约,具有历史性。
10.认识论上的几个基本对立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主观自生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11.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统一命题的基本含义与意义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决定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要反对认识落后于实际的右的错误,也要反对认识超越实践的“左”的错误。
12.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所谓真理是具体的,是指正确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总是在具体的条件下和具体的范围内的一致,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对象、范围和条件。
如果超出这些具体规定,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宇宙中没有抽象真理。
真理具有时间和空间性。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有不同的定义,而这个定义是被普遍认可的真理。
13.真理的相对性及其启示意义真理的相对性指的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条件之下,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总是具有局限性,是不完全的。
这也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从认识的广度来说,任何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的客观物质世界的一个阶段、一个局部的认识,都是有条件的、近似的。
第二,从认识的深度而言,任何真理都只能达到对事物的一定层次、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
14.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哲学依据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依据: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15.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①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再次,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