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调查报告讲解
调研报告校园暴力

调研报告校园暴力调研报告:校园暴力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校园暴力的发生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对受害者和学校的影响,为制定预防和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措施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收集了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经历。
三、调研结果:1.校园暴力的发生原因:(1)人际关系问题:个人矛盾、嫉妒心理、欺凌、排斥等。
(2)家庭影响:家庭暴力、不良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等。
(3)社会环境:暴力文化影响和负面价值观传递。
2.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1)身体暴力:殴打、拳脚相向等。
(2)口头暴力:言语威胁、恶意谣言传播等。
(3)心理暴力:恶意排斥、恶意损害他人自尊心等。
3.校园暴力对受害者的影响:(1)身心健康受损:受害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自杀行为。
(2)学业受阻:受害者由于心理问题受到影响,学习成绩下降。
(3)人际关系问题:受害者在校园中感到孤立和排斥,与同学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受到损害。
4.校园暴力对学校的影响:(1)学校形象受损:发生校园暴力会引起社会舆论,严重影响学校声誉。
(2)学校安全氛围下降:校园暴力事件会造成学校整体安全氛围下降,学生和教师都会感到担忧和恐惧。
(3)教育质量下降:由于校园暴力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可能出现下滑。
五、总结与建议:校园暴力作为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解决。
以下是本调研对于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建议:(1)加强家庭教育: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
(2)加强学校宣传教育:学校应该定期开展校园暴力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和教师对校园暴力问题的认识。
(3)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学校应建立校园暴力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暴力事件。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校园暴力。
(5)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校园暴力问题的了解和处理能力。
2023学年校园暴力调查报告

2023学年校园暴力调查报告
摘要
本报告旨在调查分析2023学年校园暴力情况。
通过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调查结果
1. 校园暴力案件数量有所增加,表明校园暴力问题仍然存在且值得关注;
2. 校园暴力主要集中在学生之间,其中男生占比较高;
3. 调查发现,校园暴力的主要形式包括言语辱骂、身体冲突和欺凌行为;
4. 主要原因包括个人冲突、人际关系问题和学业压力等;
5. 调查显示,学生对校园暴力问题的态度普遍认为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和预防措施;
6. 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暴力问题的教育宣传,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服务;
7. 研究显示,提供学生参与的活动和培训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建议与措施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
1. 学校应该增加对学生的校园育宣传,提高学生的意识和认知;
2. 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校园暴力预防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
解决问题;
3.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辅导服务,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抚;
4. 学校可以组织针对校园暴力问题的研讨会和培训,增强师生
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5.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积极健康的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和自尊心。
结论
校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学校在校园暴力防治工作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来预防和解决校园暴力问题。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
们才能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以上是2023学年校园暴力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校园暴力调查报告校园霸凌与自风险

校园暴力调查报告校园霸凌与自风险校园暴力调查报告:校园霸凌与自风险校园暴力一直以来都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为深入了解校园暴力的影响及其与自杀风险的关联,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对校园暴力与自风险之间的联系进行阐述,并提供一些建议来解决这一问题。
1. 调查背景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抽样对象为五所中学的三年级学生,总样本量为500人。
调查内容包括校园暴力的频率与形式、受害者与施暴者的特征以及受害学生的自杀倾向等。
2. 调查结果2.1 校园暴力频率与形式调查结果显示,64%的受访学生曾经经历过校园暴力,其中身体暴力占53%,言语暴力占34%,网络暴力占13%。
校园暴力的发生频率令人担忧,需要引起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2.2 受害者与施暴者的特征调查数据表明,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与施暴者均为男女学生,其中受害者以女生为主,男生更多地充当施暴者的角色。
与此同时,受害者和施暴者均存在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不良等问题。
校园暴力背后隐藏着各种复杂的社会心理问题。
2.3 自杀风险与校园暴力的关联调查结果显示,受校园暴力影响的学生自杀倾向明显高于没有受到校园暴力威胁的学生。
调查数据显示,75%的受害学生有过自杀念头,其中10%的学生曾尝试自杀。
这一数据表明,校园暴力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值得引起教育界和家长的高度关注。
3. 解决方法及建议3.1 加强教育与宣传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暴力的教育宣传,提高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识与防范意识。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培训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3.2 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学校应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及时了解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对涉及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帮助。
3.3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
家长要积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提供关爱与支持。
3.4 处理校园暴力事件学校对于校园暴力事件必须严肃处理,尽快制定相应的纪律规定和违规处罚措施,为受害学生提供安全保护。
校园暴力案件调查报告

校园暴力案件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校园暴力案件频发,给学生们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份校园暴力案件的调查报告,旨在寻找校园暴力案件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书面问卷的形式,向学生们进行了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1.校园暴力案件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校园暴力案件主要分为身体冲突、言语辱骂和网络欺凌三种类型。
其中,身体冲突占比最高,占调查总人数的40%,其次是言语辱骂,占比达到30%,网络欺凌占比最低,占比20%。
2.校园暴力案件原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校园暴力案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环境不良:家庭是孩子独立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一些学生的家庭环境存在不和谐、父母离异等问题,使得学生在情感上缺乏安全感,影响了他们的行为表现。
(2)学生自身问题:一些学生存在自卑、攀比、自大等心理问题,导致他们对他人产生冲突或攻击性行为。
(3)同伴之间的冲突: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
同学之间的竞争、友谊纠纷等问题导致了暴力行为的表现。
3.解决校园暴力的对策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校园暴力的对策:(1)家校合作:学校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家庭环境不良的问题。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自身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3)人际关系培训:学校可以开展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培训,帮助学生解决友谊纠纷和竞争问题,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建立学校暴力监督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校园暴力监督机制,加强学校安保力量,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及时处理校园暴力事件,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总结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校园暴力案件的类型和原因,为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于校园暴力的调查情况

-
1 校园暴力现状 2 暴力行为类型 3 暴力行为原因 4 解决校园暴力的建议
关于校园暴力的调查情况
1
校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它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校园暴力的发 生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详细
的调查
3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1
校园暴力现状
校园暴力现状
解决校园暴力的建议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校 园暴力的发生,为学生 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
学习环境
-
汇报结束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
暴力行为类型
暴力行为类型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详细记录了暴力行为的类型。其中,言语侮辱是最常见的暴力行为 ,占所有暴力事件的60%。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嘲笑、谩骂、诽谤等。其次,身体攻击也 是常见的暴力行为,占所有暴力事件的30%。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殴打、踢踹、勒索等。 最后,心理压力也是校园暴力的一种形式,占所有暴力事件的10%。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 排挤、孤立、威胁等
3
暴力行为原因
暴力行为原因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校园暴力的原因多种多样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许多学生因为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等因素而采取暴力行为来发泄情绪 其次,家庭教育的缺乏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学生从小就没有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容易采取暴 力行为 最后,网络暴力的普及也助长了校园暴力的发生 学生在网络上看到太多的暴力行为,容易受到影响,认为暴力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手段
4
解决校园暴力的建 议
解决校园暴力的建议
鉴于以上调查结果,我 们提出以下解决校园暴
力的建议
解决校园暴力的建议
校园暴力调查情境和原因分析

校园暴力调查情境和原因分析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或教育场所中存在的一种恶劣行为,包括体罚、欺凌、霸凌、性侵等各种形式的身体或心理伤害。
这些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严重伤害,也给整个学校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校园暴力的情境和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为预防和解决校园暴力提供参考。
一、情境调查1. 学校中的体罚行为在一些传统教育观念较为保守的学校中,体罚行为仍然存在。
教师或校长以打骂等方式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
这种情境下,学生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屈辱,容易产生抵触和对抗情绪。
2. 欺凌和霸凌现象欺凌和霸凌是校园暴力的常见形式。
一些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对弱势学生进行言语或肢体侮辱,使其感到羞辱、内疚和自卑。
这种情境下,受害者往往难以寻求帮助,恶性循环使其心理健康遭受长期伤害。
3. 性侵和性骚扰校园中的性侵和性骚扰情境屡见不鲜。
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发生性侵行为,不仅造成受害者身心上的创伤,也对整个学校的安全氛围产生负面影响。
同样,对受害者来说,这是一种持续的痛苦和心理压力。
二、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学生行为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家庭存在家暴、亲子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社交能力低下,容易产生暴力行为。
2. 学校氛围学校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校园暴力的发生。
如果学校对校园暴力问题缺乏重视,对施暴者的惩戒不力,容忍或忽视霸凌行为,势必给学生传递了一种暴力是可以接受的错误信息。
3. 同伴压力一些学生为了适应集体,或为了凸显自己的优势地位,会选择欺凌或霸凌弱势同学。
他们因为同伴的认可,获得一种短暂的优越感,进而持续进行这种行为。
4. 学习压力学习压力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一些学生为了排解自己的压力,将情绪宣泄于他人身上,通过欺凌或霸凌来寻找一种发泄途径。
学生在自己心理无处宣泄下,将负面情绪转移到他人身上,造成校园暴力的发生。
三、预防和解决措施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培养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
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推荐5篇

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推荐5篇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第一篇近年来,“校园暴力”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它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并且不可否认它一直在升级,施暴者通过热暴力,冷暴力等一系列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对受害者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攻击。
这个现象多发生在中小学,低年级的小学生,遭受的暴力以肢体接触类的硬暴力为主,初中生则以语言上的软暴力为主,而对于高中生而言,则是言语上的软暴力和行为意愿类暴力为主。
我觉得,这些校园暴力能发生的原因在于群体,没有谁坏的'彻底,群体划分,帮派划分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冲动情绪,群体感情的狂暴,会因为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是肯定,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为,所以,群体很容易干出最恶劣的极端勾当。
校园暴力事件要想得到妥善解决,我们对那些犯过错误、知道悔改的学生不应一味的指责,应该悉心教导,并且对受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信心。
对于情节严重者,应制订出相关的法律进行适当的制裁,不能任其肆意妄为。
学校应更加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完善大脑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心灵的教育。
而作为朝夕相处的家庭,它的环境氛围也显得尤为重要,父母应尽量多多陪在孩子身边,不错过孩子的成长过程,在其身边进行积极的多方面指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的将校园暴力扼杀在摇篮里。
学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呵护他们,为创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第二篇中学校园欺凌调查报告近几年中学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极大地破坏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侵蚀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欢迎阅读中学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本文主要通过对现在校园欺凌事件进行详细的剖析,探讨出相应的对策,为制止校园欺凌事件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近期我国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据媒体报道:浙江庆元一年级男童被烟头烫;江西永新女生被数名同学扇打;云南富宁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拍裸上传空间;安徽黄山一女生遭同班男生下药;重庆少年被同学殴打致死……校园欺凌逐渐呈现频率增加、结果恶化、施暴人低龄化的趋势。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最新)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最新)一、引言校园欺凌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校园欺凌问题也逐渐成为教育界、心理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深入分析,探讨其成因、表现、影响及应对策略,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提供参考。
二、调研背景与目的1. 调研背景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在各地学校屡见不鲜,形式多样,影响恶劣。
社会关注度提升:媒体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报道增多,公众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
政策法规的出台: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旨在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
2. 调研目的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及其表现形式。
分析校园欺凌的成因及其对学生个体和校园环境的影响。
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应对策略,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综述收集国内外关于校园欺凌的研究文献,了解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分析政策法规,掌握国家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治理措施。
2. 问卷调查设计针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问卷,全面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和各方看法。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调研范围,确保数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3. 深度访谈选择部分典型案例,对受害者、施害者及其家长、教师进行深度访谈。
通过访谈获取更为详细和深入的信息,补充问卷调查的不足。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校园欺凌的规律和特点。
结合文献综述和访谈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四、校园欺凌的现状分析1. 校园欺凌的定义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内外,学生之间通过言语、行为、网络等方式,故意对他人进行持续的、恶意的攻击和伤害,造成受害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
2. 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肢体欺凌:通过殴打、推搡、抢夺等方式对受害者进行身体上的伤害。
言语欺凌:通过辱骂、嘲笑、诽谤等方式对受害者进行心理上的伤害。
关系欺凌:通过排挤、孤立、散布谣言等方式破坏受害者的社交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三年前,云南大学马加爵因打牌被疑而锤杀四名舍友的血案,似乎还没有远去,美国版马加爵赵承熙的恐怖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接踵而至的是雷州版马加爵等等,如今,2008年1月18日,南方都市报一则《被包养女大学生杀死大款碎尸并拍下全过程》的消息,引来人们的一片震惊。
据报道,张超,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系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学生。
去年12月19日,和她的男朋友等人,将包养她的当地大款杀害分尸,并用DV全过程拍摄下来,近些年来,发生在大学生群体身上的自杀,情杀,谋财害命等等极端事件很多,为什么这样的事在大学里频频出现?是什么导致一些大学生如此的狭隘,堕落和残忍?是什么使得他们如此心理扭曲和变态?背景考究与分析2008年,云南大学的学生再以骇人听闻的暴行震惊全国: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系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张超,于2007年12月19日,手持DV,将残害,分尸全过程拍摄下来,如果说谋财害命,杀人、分尸,是犯罪分子发泄仇恨、增加警方侦破难度,尚可“理喻”的话,张超为何要用DV纪录血腥的分尸过程,留下犯罪的铁证呢?究竟是什么让这个19岁的少女愤怒到如此冷血和疯狂的境地?19岁,是不少女孩在父母面前撒娇的花样年华,张超却已经犯下让好莱坞的编剧都想象不出的罪行!梳理张超的家境和人生轨迹,不难发现她走向深渊的罪魁祸首:贫困、制度缺陷,以及整个社会愚昧、下流的拜金氛围。
也许,一些生活上的小冲突,点燃了张超长期以来郁积在内心的对富人利用金钱玩弄女性的愤恨,而用DV纪录整个犯罪过程,不过是失去理智之后,一种变态的自我心理上的满足。
如果,张超事件之后,年轻人依旧还在混沌着上大学,大学依旧混沌着给学生发文凭;众多的歌厅依旧热闹繁华,更多的贫困家庭依旧供不起一个大学生;有钱男人依旧在寻找各种刺激,没钱的女生依旧在出卖着自己。
那么,象牙塔里的那些学子,将会加速堕落,加速走向极端。
据报道,“张超的家庭有些特殊情况,她父母所在煤矿没有煤可挖了,处于倒闭破产状态,父母都下岗,经济不太好。
”而马加爵也是家庭贫困,自己生活艰苦,“常常两个馒头,一杯水就过一天”,而校园里的俊男美女们或是身着名牌,或是出手阔绰,至少也不会如他一样地拮据。
他们生活在这样的群体里,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自卑心理。
为了平衡这种自卑心理,马加爵选择了用另外的一种自尊来平衡那份自卑,他总是率先答出报纸上的游戏的答案,打牌时他总赢;而张超选择了被人包养,选择了出卖自己而获得灯红酒绿。
然而,他们的自尊又是极度脆弱的,当马加爵仅有的优势被人怀疑的时候,他抬起了沉重的锤子;当木鸿章炫耀300万存款的时候,张超心中起了愤恨和欲望的邪念。
那么,造成他们极度自卑又自尊的是什么呢?是他们自己的家境贫困,还是社会道德的沦丧?其实,高校不断出现性质极为恶劣的事件,不单是某几个人心理扭曲后造成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造就的。
当不少民众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他拥有多少金钱,做多大的官,而不是看他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当许多人都患有一种精神缺钙病,缺乏信仰,把所有的东西都看成谋取利益的工具;当一些人为固守传统美德而抛弃利益,却受人嘲笑,甚至怀疑其智商是否正常;当精神荒芜成了一种必然,人们都疯狂地追逐着金钱和利益,却对种种不公和丑恶现象视若无睹;当经济高度发展,文化娱乐消遣方式丰富,人们却依然摆脱不了内心的焦虑不安时,我们的大学生又如何能够心里安定呢?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他们又如何能够不放纵欲望,互相攀比,心理扭曲,甚至做出极端行为呢?其实,在每一个血腥的悲剧里,我们都看到一个个扭曲的心灵,一个个不正常的心理状况。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
大部分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成功化解了自己的低落情绪,迅速呈现出积极的精神面貌;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却“在泥潭里越陷越深”,甚至走向极端,杀人的还是少数,更普遍的是自杀。
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重视政教有之,强化智力有之,推崇体育有之,心理健康课常常受到忽视,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的“要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呐喊也常常湮没于“考高分”、“上名校”的声浪中。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随着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聚集,我们大家都会遇到一个心理健康问题。
假如没有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作引导,人的心理就极易在社会压力下扭曲、变形直至崩溃,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向社会渲泄不满,以缓解内心的矛盾冲突。
我国高校尽管建立了心理咨询或辅导中心,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仍然是看重学生成绩是否优秀,能否发表论文,最后能否找到工作等,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还比较薄弱。
有些高校由于缺乏专职人员或相关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心理辅导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
怎样建立更有效的心理咨询,让学生在遭遇精神苦闷时,能找到倾诉的对象,大胆讲述自己的精神障碍?这个问题值得教育界深思。
同样是贫困出身,古今中外都有些人却能走上光明的道路,为什么一样的境地,结局差别如此之大呢?原因主要在于接受的教育和自我认知的差距。
当前,我们不仅要提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更要鼓励树立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我们需要对每一个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公民教育,心理教育,让他们成为有着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让他们有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金钱的看法也不会那么极端,心态积极、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无法仅仅以占有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他的存在价值,亦无法以此来羞辱他。
而在社会逐渐形成的疏导机制下,他们的心理压力能够得到释放,让他们在“不断学习、了解自己、适应环境、控制情绪、适度发泄”过程中,找到一个良好的心理支撑点。
调查问卷分析1.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网上调查、座谈会或随机访问为辅。
抽样调查的调查对象一般要求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
随机样本的代表性较少受到抽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其代表性是由随机抽样方法来保证的。
因此抽样调查的信度、效度及科学性很高。
2.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35份,回收率为93.5%。
其中有效问卷为920份,无效问卷15份,有效率为98.39%。
3.调查范围:河北工程大学问卷600份邯郸学院问卷400份4.问卷调查对象:所调查对象均为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本、专科学生。
5.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1)性别抽样分布由于是随机进行的问卷发放,男生所占比率为54.78%,女生所占比率为45.22%,男女比例适中,符合统计的基本要求。
(2)年级抽样分布调查大对象里大一的学生比较多,比率为40.12%,大二、大三和大四占的学生人数基本一样,所选对象的年级分布比率也基本符合统计要求。
1你是否认为当前社会出现了很普遍的拜金主义()A 很严重B 较普遍C 少数现象D 没有调查数据显示21.32%的大学生认为当前社会拜金之风很严重,66.78%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拜金之风普遍存在,即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我们当前社会有拜金主义盛行的苗头,只是更多的人持乐观保守态度,这也表明大学生对当今社会道德风气持否定态度,而这种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负面的,相关部门应考虑采取一些措施缓解这种不良社会之风,从而更趋向于创造和谐社会的口号。
2你是否有跟你经济条件悬殊的人做好朋友()A有,很多B有,但不多C没有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因素对大学生择友影响很大,80%多的大学生有且仅有不多的与自己经济条件悬殊的人做朋友,而这种现象的产生不利于大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
我们应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对学生给予正确引导,经济因素绝不是影响我们正常社交的障碍,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自身经济条件很重要,与人交往也绝不只看他的经济条件。
自负与自鄙都是没有必要的。
C找不到性格相投的。
D其他原因。
由调查数据可见大学生交朋友范围局限的很重要原因是自卑或自负心理的存在,而这都是不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部门及家庭加强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正视自身的经4你认为张超案件的发生原因主要在于()(多选)A社会上很普遍的道德沦丧。
B学校教育和管理不够。
C家庭对孩子关爱不够。
D个人心里不够健康。
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此事件的发生持客观态度,基本上各个原因分布均等,大多数人认为该事件的发生是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这也更高标准的要求我们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完善大学生的教育环境。
各个方面应真正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大学生是社会栋梁,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稳步发展。
5从你进入学校以后,父母对你学习和心理方面的指导频率()A经常谈心B偶尔会问起C没有关心过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调查数据显示37.27%的家庭会经常与孩子谈心、交流,51.43%的家庭会关心孩子的学习,这说明大多数家庭对孩子入学后的成长还是关心的,只是很大以部分关心程度不够,不能做到与孩子的交流互通,缺乏理解,这也是我们学生对家庭的期望,渴望与父母的心灵交流,渴望得到父母的指导。
C找朋友倾诉。
D自己闷在心里,不跟别人说。
调查数据显示,选择把心事闷在心里的学生还是占一定比例的,占到11.17%,而这是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这就要求大学生个人学会自身心理调节,改变自己固有的一些封闭观念,有问题说出来,得到别人的指导是很有利的途径,而我们也注意到在寻求帮助的学生中只有很少以部分(7.53%)会向学校的心里辅导机构求助,这也从7面对接连出现的大学生犯罪,你的观点是()(多选)A大学生心理素质太差,缺乏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能力。
B社会上的拜金之风、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影响太大。
C学校教导体制不完善,不能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D父母与孩子交流不够,他们无法感受亲人的关爱。
调查数据显示更多的大学生认为拜金之风,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而其他几项也是原因之一,社会转型期,社会很多方面会出现无路可依,迷茫,而大学生更是心理脆弱的群体,需要社会,教育部门,家庭,学校给于重视,正确指导,而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对自己负责就是对社8你认为经过这样的教训,类似事件再发生的可能性()A社会学校等相关部门会采取相关措施,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B教训是暂时的,不久人们会淡忘,放松对大学生心里的关注。
C应该会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调查数据显示相当以部分大学生对我们的教育机构和社会持保守不信任态度,这正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和社会负起责任,真正做到9你认为大学生做兼职的目的是()A锻炼自己融入社会的能力,挣钱多少无所谓。
B减轻父母的负担,试着自己解决一部分上学费用。
C对社会上灯红酒绿,丰盈生活的向往。
D学校花费太大,家庭不堪重负,不得已自己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