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复习

合集下载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复习题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复习题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复习题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第一章化工废水处理技术1、衡量水污染的主要指标及其基本定义。

答:常用的水污染指标有: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饱和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20度,经过一定天数讲解每升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量,常用单位mg/L,常以5日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化学需氧量(COD),表示用强氧化剂把有机物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所消耗的相当氧量;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完全被氧化时,C、H、N、S分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水、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时所消耗的氧量;总有机碳(TOC),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含碳量,以碳含量表示;悬浮物(SS),水样过滤后,滤膜或滤纸上截留下来的物质;PH;有毒物质,表示水中所含对生物有害物质的含量;大肠杆菌群数,指每升水中所含大肠杆菌的数目。

2、试叙述废水处理的主要原则。

答:化工废水处理的主要原则首先是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防止废水外排,进行综合利用和回收。

3、简述废水分级处理的主要内容。

答:废水处理深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分离水中的悬浮固体物、胶状物、浮油或重油等,可以采用栅网过滤、自然沉淀、上浮、隔油等方法。

二级处理主要是去除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溶解物和部分胶状的污染物,用以减少废水的BOD和COD,通常采用生物化学法处理,这是含有机物废水处理的主体部分。

三级处理主要是去除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废水中溶解的无机污染物,常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和化学氧化,也可采用离子交换或膜分离技术等。

4、简述浮选法清楚废水污染物的原理。

答:浮选法就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去粘附废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密度小于水而浮到水面,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过程。

浮选法主要根据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原理,使污水中固体污染物粘附在小气泡上。

5、简述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答:好氧生物处理时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参与,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的作用,来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兼性氧化也叫兼气性氧化或兼气性分解,是兼气性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兼性微生物既能在有氧环境中也能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化工行业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面临着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的挑战。

为了保护环境、确保生产安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不仅介绍相关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还将对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化工环境保护技术1.1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避免污染,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工作。

它包括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噪声控制等多个方面。

1.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化工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如果没有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因此,加强化工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1.3环境保护技术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化工行业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技术措施,比如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污染防治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等。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多种手段,如吸附、氧化、沉淀等,来减少或转化有害物质,保护环境。

1.4示例: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是化工行业排放的废气中所含有害物质对大气的污染,不仅破坏了大气环境,还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化工企业需要通过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手段对废气进行处理,以达到符合环保标准的排放。

二、化工安全技术2.1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尽力避免和减少各种生产安全事故,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化工行业由于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2.2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伴随着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给人员造成严重伤害甚至生命危险,同时还会对周围环境和社会治安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保障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了行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2.3安全生产技术化工安全技术主要包括预防措施、应急救援、事故防范等多种手段,如对危险品的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采取严格的管理和监控措施,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安全防范措施等。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绪论1.世界环境日:6月5日2.第一次世界环境日主题:只有一个地球。

3.环境问题概念:指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所引起的问题。

分为两类:一是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二是人口激增、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5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A人口问题:人口的急剧增加是当今环境的首要问题。

1999年世界人口突破了60亿,人口比世纪初增长了4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消耗并未等比例的增加,而是加速增长资源消耗。

1999年比世纪初增长了10倍。

B资源问题:土地资源在不断减少和恶化,森林资源不断缩小,生物物种在减少,某些矿产资源濒临枯竭等。

C生态破坏:1土地退化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强度增大、过度放牧以及人为破坏植被。

后果: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贫瘠和盐碱化2水土流失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全世界有25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的16.8%。

3土地沙漠化概念:非沙漠地区出现的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导致的后果: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降低了养育人口的能力。

4生物物种的消失如果森林砍伐、沙漠化及湿地等的破坏按目前的速度继续下去,那么至21世纪初将有100万种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D大气环境污染概念:指温室气体过量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广泛的大气污染和酸沉降、臭氧层破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危害及其越境转移等。

1酸雨Acid rain概念: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形成原因:排放大量的SO2和NOX,包括自然排放和人为排放。

人为排放为主。

酸雨的危害:a. 破坏森林生态系统 b. 破坏土壤的性质和结构c. 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d.腐蚀建筑物和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皮肤。

2臭氧层的破坏形成原因:含氯化学物质特别是氟氯烃进入大气会破坏同涡层的臭氧,除些之外,NOX、CH4等也都会破坏臭氧层。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知识点(第三版)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知识点(第三版)

绪论一、概念1.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化学品: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

3. 化学工业:主要依据化学原理人工生产化学品的工业。

二、知识要点1. 化工“环保"与“安全”的关系按一般习惯,人们把损害过程较慢、影响范围大(超出化工厂的范围)、持续时间较长的化工生产负面效应,称为“环境污染”,属于化工环境保护问题;把短时就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损害范围相对小、持续时间相对短的负面效应, 称为“生产事故”,属于化工安全生产问题。

二者关系:实质相同、冃标一致,但二者研究的出发点,与侧重点有所不同。

2. 现代化学工业的生产特点:生产物料大多属于有害危险物质,生产工艺参数苛刻,生产规模大型化,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

3. 化学工业污染三个阶段及其污染特点:三、知识拓展1. 结合己学的知识,谈谈对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第一部分概述一、概念1. 环境:以人类为主体的客观物质体系,具体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g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 环境科学:一门研究环境的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四个部分的学科,是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知识要点1. 化工环境污染物种类及来源1)种类: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无机化工污染物和有机化工污染物,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废水和废渣。

2)来源:化工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及产品:化学反应不完全所产生的废料、原料不纯所产生的废料、物料泄露、产品使用不当及其废弃物;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冷却水、副反应和副产品、生产事故造成的化工污染。

第一章—、概念1. BOD:指好氧条件下,单位体积水中需氧物质在生化分解过程屮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2. COD: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为单位表示。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1.世界环境主要问题:(1)人口问题。

(2)资源问题:①土地资源②森林资源③水资源。

(3)生态环境的恶化:①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③生物种消失。

(4)大气环境污染:①酸雨:a.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b.形成主要物质:SO2,NOx;c.危害: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改变土壤性质与结构,破坏水生态系统,腐蚀建筑物,损害人体呼吸道系统和皮肤②臭氧层的破坏③温室气体及全球气候变化:二氧化碳能让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并能吸收地面反射回空间的红外辐射,是低层大气温度升高,使气温发生变化。

2.环境污染:(1)分类:①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②按来源造成污染性质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体废物、能源污染等。

(2)污染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系统、消化系统、皮肤。

(3)对人体危害:①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③远期危害。

3.第一部环境保护法:1979年9月13日,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并予以颁布。

4.化学工业特点:产品多样化、原料线路多样化、生产方法多样化。

5.我国工业污染在环境污染中占70% 。

6.化工污染物:(1)种类:①按污染物性质:有机化学工业污染、无机化学工业污染②按污染物形态:废气、废水、废渣。

(2)产生原因:①化学反应不完全产生的废料②副反应产生的废料③燃烧产生的废物④冷却水⑤设备和管道的泄漏⑥其他化工生产中排放的废物。

(3)主要来源:①化工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及产品:a.化学反应不完全b.原料不纯c.“跑、冒、滴、漏”②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物:a.燃烧过程b.冷却水c.副反应d.生产事故造成的化工污染。

7.化工污染的特点:(1)水污染:①有毒性和刺激性②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都较高③pH不稳定④营养化物质较多⑤废水温度较高⑥油污染较为普遍⑦恢复比较困难。

(2)大气污染:①易燃易爆气体较多②排放物大都有刺激性或腐蚀性③浮游粒子种类多、危害大。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化工行业是一个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化工生产所伴随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也备受关注。

为了保护环境、确保生产安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进行介绍,以期提高大家对该领域的认识和了解。

一、化工环境保护1.1化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均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处理,会对周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化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2化工环境污染防治技术针对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废物,可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技术。

比如,利用各种吸附剂、氧化剂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通过生物法和化学法对废水进行处理,采用固体废物焚烧、填埋等方式进行处理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化工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3环境保护标准与政策针对化工生产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各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标准和政策。

这些标准和政策包括对排放物的限制标准、环境监测要求、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等内容,对化工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约束,促进了环保工作的开展和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4环境管理体系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明确各项环保工作的责任人和具体要求,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控制和管理,做好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应急预案等工作,确保环保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化工安全技术2.1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化工生产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各种安全隐患,如火灾、爆炸、泄露等。

一旦发生,不仅会对生产设施和产品造成损失,还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等内容,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确保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知识点)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知识点)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知识点)问答题:1、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生态破坏 D大气环境污染 E有毒化学品贸易和危险废物管理 F生物多样性危机 G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 H海洋污染2、请说明好氧生物处理的作用机制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参与,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

在有机物氧化过程中脱出的H是以O为受H体,如C6H12O6 + 6 O2=6 CO2 + 6 H2O +2880KJ 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比较彻底,最终产物是能量较低的CO2和H20,故释放能量多,代谢速度快,产物稳定。

3、请说明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厌氧:是指在无分子态氧存在的条件下,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如厌氧细菌、酵母菌等.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也称为厌氧消化厌氧生物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化学过程,依靠三大主要类群的细菌,即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的联合作用完成5、写出生物法脱氮方法与流程,并进行必要的说明。

生物法脱氮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转盘、接触曝气法),而以活性污泥法使用较多脱氮菌在脱氮过程中必须有能量的供给,也要有供氢体(H2-donor) 的存在。

其流程为:见复习题6、简述好氧法与厌氧法处理废水的优缺点好氧:优点: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废水有机污染物稳定化,释放能量高,代谢速度快,产物稳定。

缺点:对含有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废水,由于要供给足够的O2较困难,需耗用大量稀释水,处理成本高。

厌氧法的主要特点:(1)应用范围广(2)能耗低(3)负荷高(4)剩余污泥量少,且其浓缩性、脱水性良好(5)氮、磷营养需要量较少(6)有杀菌作用(7)污泥易贮存缺点:(a)厌氧微生物增殖缓慢,因而厌氧设备启动和处理所需时间比好氧设备长;(b)出水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需要进一步处理,故一般在厌氧处理后串联好氧处理;(c)厌氧处理系统操作控制因素较为复杂。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复习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复习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复习绪论1、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明确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务院宣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工程建设“三同时”: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矿企业和技改工程项目,都必须有保证安全生产和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这些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3、在生产活动中,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实行安全和生产的“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第一篇第一章化工环境保护技术1、化工废水的种类按成分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含有有机物的废水,第二类为含无机物的废水,第三类为既和含有有机物又含有无机物的废水。

按主要污染物分:含氰废水、含酚废水、含硫废水、含氟废水、含铬废水、含有有机磷化合物废水、含有机物废水等。

2、常用的水污染指标有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悬浮物(SS)、pH、有毒物质、大肠杆菌群数。

3、化工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重力分离、离心分离、过滤化学处理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混凝沉淀法、电化学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吸附法、浮选法生化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化法4、化工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有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混凝沉淀法、电化学法。

5、混凝沉淀法的适用条件和原理适用条件:可去除废水中的粒径为10-3-10-6mm(或小于1μm)的细小悬浮颗粒,而且还能够去除色度、油分、微生物、氮和磷等富营养物质、重金属以及有机物等。

借以减容、去毒并回收能量及副产品。

固体废物热解是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受热分解的过程。

焚烧是放热的,热解是吸热的;焚烧的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而热解的产物主要是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

1、塑料废渣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熔融再生法、热分解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燃烧三角形学说:燃烧三角形的三边分别表示可燃物、氧和温度(能使可燃物点燃的温度)。
3、燃烧四面体学说:燃烧四面体的四个面分别表示可燃物、氧、温度和未受抑制的链反应。
原理:在废水中投入混凝剂,因混凝剂为电解质,在废水里形成胶团,与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发生电中和,形成绒粒沉降。
6、化工废水常用的物理化学法有吸附法、浮选法、电渗析、反渗透、超过滤。
7、通常废水中BOD5/COD值大于0.3采用生化处理法。
8、活性污泥的组成,污泥中的在废水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
组成:好氧性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及其代谢的和吸附的有机物、无机物。
5、事故隐患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缺陷。
6、伤亡事故致因理论:危险源——故障——异常——事故——灾害。
7、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a、行政首长负责制;b、安全生产,人人有责;c、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小组与安全监督员;d、安全第一,重在预防。
第七章化工防火防爆技术
1、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发光、发热激烈的氧化反应,它必须同时具备的3个条件:有可燃物存在、有助燃物存在、有着火源。
3、化工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法:重力分离、离心分离、过滤
化学处理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混凝沉淀法、电化学法
物理化学处理法:吸附法、浮选法
生化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化法
4、化工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有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混凝沉淀法、电化学法。
5、混凝沉淀法的适用条件和原理
适用条件:可去除废水中的粒径为10-3-10-6mm(或小于1μm)的细小悬浮颗粒,而且还能够去除色度、油分、微生物、氮和磷等富营养物质、重金属以及有机物等。
5、循环经济遵循的3R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第二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六章化工安全设计与安全管理
1、化学工业中的危险从危险形式来看可分为4大类:毒害性危险、腐蚀性危险、爆炸和燃烧性危险、环境污染危险。工伤事故按伤害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一般伤亡事故<一次死亡1-2人>、重大伤亡事故<一次伤亡3-9人>、特大伤亡事故<一次伤亡10-29人>、特别重大伤亡是事故<一次伤亡30人以上>)。
2、工程建设“三同时”: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矿企业和技改工程项目,都必须有保证安全生产和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这些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3、在生产活动中,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实行安全和生产的“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第一篇
第一章 化工环境保护技术
1、化工废水的种类
按成分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含有有机物的废水,第二类为含无机物的废水,第三类为既和含有有机物又含有无机物的废水。按主要污染物分:含氰废水、含酚废水、含硫废水、含氟废水、含铬废水、含有有机磷化合物废水、含有机物废水等。
2、常用的水污染指标有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悬浮物(SS)、pH、有毒物质、大肠杆菌群数。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复习
———————————————————————————————— 作者:
———————————————————————————————— 日期:

绪论
1、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明确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务院宣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可再生资源是将组成植物体的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木糖、乙醇、丙酮等,进而可以此进一步合成各种化学产品。
3、超临界流体是指处于超临界温度及超临界压力下的流体,是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流体状态。
4、化工清洁生产技术包括:超临界流体技术、新型催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微波技术、超声技术、膜技术、辐射加工技术等。
起主要作用微生物:细菌和原生动物。
9、沼气池的利用厌氧生化法处理技术的事例
第二章化工废气处理技术
1、化工废气按污染物的状态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两大类。
2、颗粒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烟尘、雾滴和尘雾等。
3、评价除尘装置性能的技术指标有气体处理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参数,经济指标有装置费、运行费和占地面积等。
5、塑料废渣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熔融再生法、热分解法。
6、硫铁矿炉渣的来源,分类及主要处理方法
来源:生产硫酸时焙烤硫铁矿产生的废渣;
分类:高铁硫酸渣和低铁硫酸渣;
处理方法:硫铁矿炉渣炼铁、硫铁矿炉渣联产生铁和水泥、从硫铁矿炉渣回收有色金属、硫铁矿炉渣制砖。
第四章 化工清洁生产概要
1、生物质是指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所有生物有机体的总称。
第3章化工废渣处理技术
1、化工废渣对水域污染的四种途径是人为投入、被风吹入、雨水带入、渗入。
2、我国根据国情制定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技术政策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3、化工废渣常用的五种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法、焚烧法、热解法、微生物分解法、转化利用法。
4、比较焚烧法与热解法
焚烧是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可燃的固体废物氧化分解,借以减容、去毒并回收能量及副产品。固体废物热解是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受热分解的过程。焚烧是放热的,热解是吸热的;焚烧的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而热解的产物主要是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
4、列举四种常用的除尘装置: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过滤室除尘器、静电除尘器。
5、气态污染物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吸收法、吸附法、催化转化法、燃烧法、冷凝法。
6、吸附效应较高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等。
7、脱除SO2常用的两种方法
湿法脱除SO2技术:氨法、钠碱法、钙碱法;
干法脱除SO2技术:活性炭吸附法、催化氧化法。
2、特大伤亡事故必须在6h内报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重大伤亡事故必须在12h内报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一般伤亡事故必须在24h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3、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按事故造成的后果可分为:人身伤亡事故和非人身伤亡事故。
4、3E管理体系是指:工程技术、教育培训、强制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