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雅量”的内涵
雅量《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
彳
《 = 世囊
最 = 》 奏
亚 攫
《 世 说新 语 》里 很 多小 故事 ,记 载 了魏晋 人 的风 度 与雅 量 :辱而 不 怒 ,宠而 不 惊 ;不 急不 躁 ,淡 定从 容 ;不 因物 喜 ,不 因 己悲 ;不 患得 患 失 ,不 急功 近利 … …这 些表 现 ,得 到 后世 读书 人 的赞 扬 ,更值 得 我们 当
【 f迁】顾 和 当初任 扬 州州 府 从事 的 时候 ,到 初一 该进 见 长官 了 , 他还 没 有进 府 ,暂 时在 州府 门外停 下 车 。这 时武城 侯 周颇 ( y I )也到 丞 相 王导 那里 去 ,从 顾和 的 车子 旁边 经 过 ,颐和 正 在抓 虱 子 ,安 闲 自在 ,
坐 小船往 西边逃 去 。这 时 叛乱 的 士兵 正抢 劫 百姓 ,小 船 上 的人 用箭 射贼
兵 , 失手 射 中舵 工 ,舵 工 随 即倒 下 了 ,全 船 的 人 都 吓 得 脸色 发 白想逃 散 。庾亮 神 色 自若 ,慢 慢 说道 : “ 这 样 的手 怎么 可 以用 来杀 贼 !”大 家
令或 仆射 的人 才 。 ”
( 2 ) 庾 太尉与 苏峻 战,败,率左右十余人 乘小船 西奔。乱兵相 剥 掠,射 ,误 中舵工 ,应弦而倒 ,举船上成 失色分散。亮不动容,徐 日:
“ 此手那可使着贼!”众乃安。
“币文 】太 尉 庾 亮 率 军 和 苏 峻 作 战 ,被 打 败 了, 带着 十几 个 随从
【 艾】太傅 谢 安在 东 山居 留期 间 ,时 常和 孙 兴公 等人 坐船 到海 上 游 玩 。有 一 次起 了风 ,浪涛 汹 涌 ,孙兴 公 、王 羲之 等 人 一齐 惊恐 失 色 , 便 提议 掉 转船 头 回去 。谢安 这 时精 神振 奋 ,兴 致 正高 , 又是 吟诗 又是 吹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美学思想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美学思想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美学思想魏晋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鲁迅称魏晋时代是文学艺术的'自觉时代';冯友兰称魏晋为'风流自赏'的时代。
因为乱世,因而思想奔放,无拘无束,不管是'建安七子'还是'竹林七贤',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生命智慧和生活美学。
值得我们在觉得人生无望时,去寻找一点明媚的光亮。
一、《世说新语》中的诗意美学1.'它是美学的第一真理'——对身体美的诗意追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有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胆追求,那就是:裸身。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阮籍则时常'露头散发,裸祖其踞。
'这是一种近乎奇特的审美意识。
人类从远古走来,好不容易告别了茹毛饮血衣不蔽体的时代,手工业的不断进步让人类有权利有义务去追求后天创造的美丽,《世说新语》却将裸露的身体形象直白的跃然纸上,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但是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最有诗意的韵律。
裸露的身体,拥有最真实最自然最美好的线条,拥有最让人动容的生命气息。
以地为鞋,以空气为衣,以天为帽,身体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与天地交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这才是真正的'以天为盖地为庐',是中国古人追寻的最自然最原始的生命状态。
正如刘伶所言:'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对生命的最初认识,起源于羊水中裸露的自己,所以有什么能比赤裸裸的身体更能体现出生命的诗意呢?这个意义上的美,就像尼采说的:'没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在这一简单的真理上建立了全部美学,它是美学的第一真理。
' 如果没有对于身体美的自觉认识,那么对世间万物的美学感悟,无论是草木芬芳还是鸟语花香,都略显缥缈空荡。
论《世说新语·雅量》与魏晋士人崇尚的人格美

、
圣人 ” 想。“ 内圣外王” 出 自《 庄子 ・ 天下》 篇: “ 是故内圣 凡之人通过潜 在的内在超越都 能成为 “ 圣 人 是否 可 致 ” 与“ 圣 外 王之道 , 暗而不 明 , 郁而不发 , 天 下 之 人 各 为 吗 ?这就 涉 及魏 晋 玄学 中“ 其 所 欲焉 以 自为方 。” t l l 它 的含 义 是个 人 在 内 人有无情 ” 命题 。 宁稼 雨 在《 魏 晋名 士风 流》 中载 : “ 玄 学 有无 在 的道德修养上达 到“ 圣人 ” 境界 , 外 在 的 社 会
2 0 1 7年 3月
长 春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Ch a n g c h u n Ed u c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Ma r . 201 7
第3 3卷 第 3期
Vo 1 . 3 3 No . 3
等于美 , 是定性修饰词 , 代表 的是行为方式 的优 高尚的人 , “ 神人 ”是精 神世 界超脱物外 的人 ,
雅从容 , 高雅脱俗; “ 量” 等于人格 , 它的精神内核 “ 圣人 ” 是思想修养臻 于完美 的人 。“ 无 己” 为物 忘 记 自我 , “ 无功” 是不追求建功立业 , 是“ 内圣 外王 ” , 含蕴深厚 , 不 外 露 。雅 量包 含 两 我 两 忘 ,
张慧 / 河南大学文学 院在读硕士 ( 河南开封 4 7 5 0 0 1 ) 。
①范子烨 《 说雅量—— 中古文 人的一种文化品格》 “ 雅量 ” 是一种高雅 的精 神品质 , 一种 良 好 的文化品格 ( 《 文史知识 》
2 0 0 0年第 1 0 期) 。申屠青松《 雅 量与魏晋玄学》 “ 雅量 ” 本指高 尚之量 , 后成为魏晋 品鉴人物的一种人格( 《 吉首大学学
世说新语雅量篇读后感

世说新语雅量篇读后感
在这一篇里,我发现魏晋时候的人,那雅量可真不是装出来的,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
比如说谢安,他在听到淝水之战的捷报时,那表现简直绝了。
别人都激动得要跳起来,他倒好,还在那儿淡定地下棋呢,就像听到的是今儿个天气不错这种消息一样。
我就想啊,这得是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啊?要是我,估计早就满大街跑着欢呼去了。
他这种雅量,就像是一阵清风,把那种慌乱和浮躁都给吹得远远的。
这让我明白了,真正厉害的人,内心是超级强大的,天大的事儿在他们那儿都能稳稳地接住。
还有那些名士们面对危险或者尴尬局面的时候,那也是超级有风度。
有的人面对要砍头的危险,还能镇定自若地弹琴,就像这不是在赴死,而是去参加一场音乐会似的。
我就特别佩服他们这种生死看淡的态度。
咱们现在人啊,有时候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哭天抢地的,和人家一比,可真是差远了。
就像我上次考试没考好,就沮丧了好几天,要是有他们一半的雅量,估计早就云淡风轻地开始总结经验,准备下一次考试了。
而且在雅量篇里,我还看到了这些名士们之间的相处也很有雅量。
他们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互相之间的调侃也都特别有分寸。
不像咱们现在,有时候朋友之间还会因为一句话就闹别扭。
他们的那种包容和豁达,就像是一把大伞,能把很多不愉快都遮在外面。
白话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白话世说新语雅量第六雅量第六雅量,指气量恢宏,能宽容。
也包含视死如归的精神在内。
是魏晋风度所表现的特点之一。
一豫章太守顾劭,是顾雍的儿子,劭死在任上。
其时,顾雍召集不少属吏,正在下围棋。
外面通报说有信使到,却没有儿子的书信,他神色虽然不变,但心里已经清楚是一回什么事。
紧紧地捏着拳头,指甲掐进掌中,鲜血沾满了坐垫。
等客人散了,才叹气说:“自己比不上延陵季子的高明,怎能象卜子夏一样,哭儿子哭瞎了眼睛,卒致受到曾参的责备呢!”于是,敞开胸怀,排遣悲哀,面色显得很自然。
二嵇康绑赴东市,临刑前神色不变。
向人索琴弹奏,弹了一曲《广陵散》。
一曲完毕,说道:“袁孝尼曾经请求学这支曲子,我过分爱惜,不肯教他。
《广陵散》从今以后绝种了!”太学生三千人联名上书朝廷请愿,希望不杀嵇康,留下当老师。
没有得到允许。
(据说)司马昭不久也后悔不该杀他。
三夏侯太初有一次靠在柱子上写字,忽然大雨,霹雳一声,柱子触电炸破,(他身上的)衣服也烧焦了。
可是,他神色不变,照旧在写。
宾客和随从人等无不吓得跌倒或站不住脚。
四王戎七岁时,和一些小孩在一起游玩。
看见道路旁边有一株李树,上面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下来了。
小孩们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
只有王戎不动。
有人问他,他说:“这树长在路边,却有这样多的果实,必定是苦李。
”拿来一尝,果然如此。
五魏明帝把老虎的爪牙去掉,放在宣武场上,让老百姓观看。
王戎七岁,也随着大伙前去。
老虎关在笼里。
攀着栏干大吼,吼声震动地面,看的人无不后退,前仆后仰。
王戎却安安静静地纹丝不动,脸上也没有一点恐怖的颜色。
六王戎做侍中,甫郡太守刘肇送来“筒布”五端。
王戎虽不受,却很客气地回了他一封信。
七裴楷被捕,神色一点未变。
举止自若,要了纸笔来写信。
信刚刚写完,由于救他的人多,就放了出来。
后来做到“仪同三司”。
(按:古代以三公为最高官位。
不是三公,享受三公同等待遇,叫做“仪同三司”。
后来竞成为一种官号。
)八王夷甫托族人办一件事,过了许久尚未办妥。
《世说新语·雅量》的意思

《世说新语·雅量》的意思《雅量》是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第六门,共42则。
雅量指宽宏的气量。
魏晋时代讲究名士风度,这就要求注意举止、姿势的旷达、潇洒,强调七情六欲都不能在神情态度上流露出来。
不管内心活动如何,只能深藏不露,表现出来的应是宽容、平和、若无其事,就是说,见喜不喜,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遇事不改常态,这才不失名士风流。
“雅量”:一种文化品格“雅量”就是《世说新语》的第六门。
所谓“雅量”,就是指高远的度量。
雅量就是一种高雅的精神品质,一种较好的文化品格。
在中古时代,士林中人特别称颂雅量,由此而形成了当时人物品藻的一个关键尺度。
《世说新语·德行》三:“郭林宗至汝南,所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潜心轭;旨黄叔度,实乃弥日信宿。
人反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例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明,骚之Noyant,其器深广,容易测量也。
’”黄宪就是存有雅量的人,“万顷之陂”的喻辞和“其器深广”的观点都所指此而言。
大概袁阆在这方面必须略逊一筹,所以郭林宗一面即为跑;而看见黄叔度却眷恋不已,垂青大加。
《宋书》卷五三《庾登之传》附于《庾炳之传》:“炳之为人强急而生气,宾客干诉非理者,忿詈形于辞色。
素并无术学,不为众望所发推。
”“忿詈形于辞色”,就是没雅量的整体表现。
庾炳之盛气凌人,又不学无术,所以不能获得大家的拥护。
其实在中古时期,许多名士都就是以雅量之美赢得时人的赞誉的。
例如“器识弘旷”的张华(《晋书》卷三六本传),“沉雅存有器量”的王浑(同上,卷四二本传),“鲜有器量,介然不群”的山涛(同上,卷四三本传),“低习于雅量”的郭奕(同上,卷四五本录),“识量弘远”的邓骞(同上,卷七0《甘卓传》附于《邓骞传》)以及“器量淹雅”的陆玩(同上,卷七七《陆晔录》附于《陆玩传》)等等。
雅量就是士人心灵世界的一种美。
《世说新语·刘鑫鹏》一五刘孝标示Villamblard琰“开率存有大度”,雅量就是一种开朗之美,一种高尚之美,也就是所谓“上开美”:殷允出来西,郗超与袁虎书云:“子思求良朋,塞不好之者,勿双索面美求之。
《王戎不取道旁李-世说新语-雅量》解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世说新语-雅量》解读王戎不取道旁李-世说新语-雅量解读世说新语是一部古代魏晋时期的文集,记录了许多有关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故事和典故。
其中一篇名为《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文章,展现了一个人的雅量和胸怀。
在这篇文章中,王戎表现出了一种不拘小节、宽容大度的态度,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应有的包容和善意。
王戎是东汉末年人物,同时也是刘备的重要谋士。
他性格开朗大度,待人和善,因此备受刘备的赞赏和器重。
在世说新语中,他的这种待人处事之道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的背景是刘备和曹操争夺天下的时候,刘备曾经向王戎询问当时各路名士的情况,王戎提及了杨阜、黄横、荀彧、荀攸等人。
刘备问道:“那么道旁李何如?”王戎回答道:“李备自有他的本事,不用向旁人求助。
”这个故事传递了两个重要的信息。
首先,王戎的回答表明他对李备的才能和能力深信不疑,他认为李备自有成功的方法和策略,并不需要依赖他人。
这展示了王戎对李备的高度信任和欣赏。
其次,在王戎的回答中也体现了他的宽容和雅量。
他没有斤斤计较谁更优秀,而是提倡各人专注发挥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
这个故事给我们启示深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陷入自我比较和攀比的情况中,与别人相比较,感到自卑或者优越。
然而,作为一个真正有才华和雅量的人,我们应当摒弃这种心态。
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乐于看到身边的人取得成功。
正如王戎一样,一个有雅量的人应当以宽广和包容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成就。
雅量的涵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在知识或能力方面的较量,它还体现在待人接物的方面。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和理解,尽量从对方的视角看待事物,避免急于指责和评判他人。
我们要以宽容之心交往,善于倾听和体谅他人的意见和情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和谐的人际关系。
此外,这个故事也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正确的领导方式。
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像王戎一样,相信并信任属下的能力,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世说新语雅量篇读后感

世说新语雅量篇读后感
还有谢安,他也特别有意思。
在淝水之战捷报传来的时候,他正在和人下棋呢。
这可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战啊,他听到消息后就像听到了一件小事一样,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小儿辈大破贼”,然后继续下棋。
我都能想象到他对面那人的表情,估计惊得下巴都要掉地上了。
谢安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本事,真的是太厉害了。
我想他这样做一方面是不想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棋局的对手,这是一种对对手的尊重;另一方面,他也是要给身边的人一种镇定的感觉,毕竟他可是东晋的顶梁柱呢。
要是他慌了,那整个朝廷估计都要乱成一锅粥了。
从这些故事里,我还感觉到魏晋时期的人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坚守。
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不管是生死的威胁,还是战争的动荡,他们都能在自己的精神小天地里保持一种从容。
这种雅量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镇定,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对自己信仰和喜好的执着。
就像那些文人雅士聚在一起谈玄论道,不管外面是多么的兵荒马乱,在那一瞬间,他们只关心思想的碰撞,只在乎自己的风度是否翩翩。
不过呢,有时候我也在想,这种雅量是不是也有点“作”的成分呢?毕竟要是都像嵇康那样,临刑前还想着自己的音乐,感觉有点不把生命当回事儿。
但后来又觉得,这也许是他们对生命的另一种理解。
他们觉得生命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活着,还在于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和风度。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他们用这种雅量来和命运抗争,用一种看似淡然的态度来表达对世事无常的不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雅量”的内涵
写作提纲:
一、总论点:“雅量”,是指宏阔的度量。
雅量是一种高雅的精神品
质,一种良好的文化内涵。
在魏晋时期,士林中人特别推重雅
量,由此而构成了当时人物品藻的一个重要尺度。
因此,许多
名士都是以雅量之美而获得时人的好评的。
雅量是士人心灵世
界的一种美。
雅量的美是一种开朗之美,一种高尚之美,也就
是所谓“开美”。
在这里,我试图从《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
的言行出发开掘这种美的内涵,而具体概括为五个方面。
二、分论点:
(一)能藏能敛,情感深蕴:中古时代的士林名流多为潇洒不羁的性情中人,其感情的丰富性不仅表现在言语应对和
诗赋歌咏上,也表现在对于情绪的把握与控制上。
有情而
不露情,这是雅量的一个突出内涵。
举例:1、“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雅量》三五)淝水之战,关系着东晋王朝的生死存亡,侄儿谢玄大败敌军,他岂能不万分欣喜?然而,他处重若轻,神色举止,与平日无异,足见其控制感情的能力是何等之强!
2、藏“喜”固然不易,藏“哀”就更难。
《世说新语·雅量》一:
豫章太守顾劭,是雍之子。
劭在郡卒。
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
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顾雍深蕴的悲情比那种暴雨倾天、广漠长风式的流露更为深沉,更有魅力,他昭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深邃、幽邈的精神世界。
逆知儿子病逝的噩耗,而漠然终弈,这与谢安得到捷报而不动声色,可谓异曲同工。
(二)脱略荣辱,善于忍耐:富有雅量的士人都特别能忍,他们通常能够承受不公正的待遇甚至人格上的污辱。
举例:1、《世说新语·雅量》八: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
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
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
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牛背是挨鞭打的地方,王衍自以为风采过人,眼光也高人一头,所以不屑于计较别人对自己的凌辱。
2、《世说新语·雅量》九:裴遐在周馥所,馥设主人。
遐与人围棋。
馥司马行酒,遐正戏,不时为饮,司马恚,因曳遐坠地。
遐还坐,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
王夷甫问遐:“当时何得颜色不异?”答曰:“直是暗当故耳!”“暗当”,即暗中承受。
这不仅不意味着软弱,而恰恰显示了刚毅、坚强和耐力。
(三)面对险象,处之泰然:人生始终是与忧患相伴的,魏晋士林群英的卓异之处,就在于能够勇敢地面对一切忧患。
具体的表现,就是在险象突发之际,保持镇静、从容的仪态。
这种临危不
乱的气度构成了雅量的又一个内涵。
举例:《世说新语·雅量》二三:庾太尉与苏峻战,败,率左右十余人乘小船西奔,乱兵相剥掠,射,误中舵工,应弦而倒,举船上咸失色分散。
亮不动容,徐曰:“此手那可使著贼。
”众乃安。
在乱兵剥掠的当口,舵工被自己人误伤了,所以船上的人无不大惊失色,害怕分担责任。
然而作为“领导人”的庾亮,却不为动容,只是慢慢地说:“这样的弓箭手怎么能让他射贼呢。
”一句诙谐的话语,举重若轻,使在场所有的人都心安了。
(四)直面生死,无忧无惧:在灾难重重、战火不绝的魏晋时代,众多的人杰地灵面对死亡,没有戚戚然的哀情,也没有惶惶然的惊惧。
他们带着对宇宙生命的大彻大悟毅然走向那不可知的幽明世界,神态安祥,仪态从容,既潇洒而又美丽。
举例:《世说新语·雅量》二: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魏晋士人的文采风流,在嵇康的身上达到了美的极至!
(五)情怀真率,无累于物:魏晋士林崇尚真率的为人风格。
真,谓诚实不欺,率,指直率无隐。
不装假,不造作,一切发乎自然,这就是真率。
没有真率,也就没有雅量;真率是雅量的基础,也是雅量的最高境界。
这就是雅量的本质内涵。
举例:惟其真率,故能任性而动,超世越俗。
《世说新语·任诞》二: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
司隶何曾亦在坐,曰:
“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
”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
”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三、结语:以上我们揭示了魏晋士人所具有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品格——雅量的主要内涵。
实际上,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内涵都可以单独成为人物品藻的标准,它们既有细微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从本质上讲,雅量的内涵乃是士人之精神与品格的集中显现。
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种宝贵的文化内涵仍然楚楚动人,熠熠闪光,仍然让我们这些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华儿女耽味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