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

合集下载

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的体现

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的体现

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的体现
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多元化:魏晋时期,由于政权更迭和社会变革,导致社会思潮多元化。

这种多元化的思潮表现在世说新语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派的人物都被提及,包括儒学、道家、墨家等。

这反映了魏晋时期文化积淀的多样性。

2. 儒释道并重:魏晋时期,儒释道三家并存,世说新语中反映出了这种情况。

其中既有管仲、颜回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故事,也有佛教和道教的禅机和隐逸之辈的故事。

这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不同思想流派的包容和关注。

3. 个体价值的崇尚:世说新语中经常提及个体的思想、品德和行为。

这种关注个体的特点体现了魏晋时期人们对于个人自由意志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

4. 增强自我审美:世说新语中有很多关于文学、音乐、美食等方面的描述。

这体现了当时社会日益增强的审美追求和对艺术的重视,也反映了魏晋时期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文化多元化、儒释道并重、个体价值的崇尚和增强自我审美等方面。

这代表了那个时期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雅量《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雅量《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享 , 譬


《 = 世囊
最 = 》 奏
亚 攫
《 世 说新 语 》里 很 多小 故事 ,记 载 了魏晋 人 的风 度 与雅 量 :辱而 不 怒 ,宠而 不 惊 ;不 急不 躁 ,淡 定从 容 ;不 因物 喜 ,不 因 己悲 ;不 患得 患 失 ,不 急功 近利 … …这 些表 现 ,得 到 后世 读书 人 的赞 扬 ,更值 得 我们 当
【 f迁】顾 和 当初任 扬 州州 府 从事 的 时候 ,到 初一 该进 见 长官 了 , 他还 没 有进 府 ,暂 时在 州府 门外停 下 车 。这 时武城 侯 周颇 ( y I )也到 丞 相 王导 那里 去 ,从 顾和 的 车子 旁边 经 过 ,颐和 正 在抓 虱 子 ,安 闲 自在 ,
坐 小船往 西边逃 去 。这 时 叛乱 的 士兵 正抢 劫 百姓 ,小 船 上 的人 用箭 射贼
兵 , 失手 射 中舵 工 ,舵 工 随 即倒 下 了 ,全 船 的 人 都 吓 得 脸色 发 白想逃 散 。庾亮 神 色 自若 ,慢 慢 说道 : “ 这 样 的手 怎么 可 以用 来杀 贼 !”大 家
令或 仆射 的人 才 。 ”
( 2 ) 庾 太尉与 苏峻 战,败,率左右十余人 乘小船 西奔。乱兵相 剥 掠,射 ,误 中舵工 ,应弦而倒 ,举船上成 失色分散。亮不动容,徐 日:
“ 此手那可使着贼!”众乃安。
“币文 】太 尉 庾 亮 率 军 和 苏 峻 作 战 ,被 打 败 了, 带着 十几 个 随从
【 艾】太傅 谢 安在 东 山居 留期 间 ,时 常和 孙 兴公 等人 坐船 到海 上 游 玩 。有 一 次起 了风 ,浪涛 汹 涌 ,孙兴 公 、王 羲之 等 人 一齐 惊恐 失 色 , 便 提议 掉 转船 头 回去 。谢安 这 时精 神振 奋 ,兴 致 正高 , 又是 吟诗 又是 吹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了魏晋时期人物言行的文集,其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

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他们以言谈举止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品德。

世说新语中的许多故事都以言谈之间的巧妙和机智为主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待礼仪、友谊、忠诚和智慧的态度。

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也为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提供了土壤。

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独特的才华,通过言谈举止来展示自己的价值。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中,有很多关于政治家、文学家、学者和美女的故事,这些人物通过自己的言行来表达自己的才华和价值观。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还包括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视,他们通过学习古代经典和文献来提升自己的修养。

同时,他们也注重创新和突破,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来展示自己的独特性。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中,有很多关于学问和文化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示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还包括对于人性的关怀和理解。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通过对于人性的观察和分析来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思想。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中,有很多关于人性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示了人们对于人性的关怀和理解。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它包括了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对于人性的关怀和理解等方面。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通过言谈举止来展示人们的才华和品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们对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追求。

这些故事不仅记录了魏晋时期人物的言行,更展示了当时人们对待礼仪、友谊、忠诚和智慧的态度。

这种魏晋风度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世说新语》谈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从《世说新语》谈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从《世说新语》谈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意义关键词:魏晋风度;精神内涵;时代意义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奇异、最另类的时代,是人的意识觉醒,追求精神自由、人格尊严及生命价值的时代。

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漢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魏晋名士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一种异于流俗的、超群洒脱的方式生活着并重新思考、诠释生命的意义,构筑了文学史上一道绚烂夺目的风景。

一、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魏晋时代是美的自觉的时代,《世说新语》中晋人发现了人物的美,包括人物的自然美,行为美,更重要的人格美。

如果说道家求真,儒家求善,那么魏晋时期的士人们则求美,他们赋予美特殊的内涵。

宗白华先生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魏晋时期品评人物即是从人物外貌到人物的精神气质,以一种艺术审美的眼光对人物精神风韵进行关注。

对于自然美,魏晋士人特别追慕姿容行止的洒脱俊逸,大都非常重视修饰,出门前非但要傅粉施朱,熏衣修面,还要带齐羽扇、麈尾、玉环、香囊等各种器物挂件,方能从容出入,飘飘若仙。

《世说新语》专门有《容止》篇来表现时人的仪容之美。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当时以白皙、瘦弱、清俊为美,魏晋士人这种瘦削俊逸的形貌也恰增添了一些仙风道骨的清逸之气。

对于人格美,受魏晋玄学“得意忘象”和佛学“略形取神”审美标准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人物品评活动重视人的内在神韵。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魏晋人常喜爱用自然之物来比喻人物,这是人格美的一种整体表现,这种描述方式使自然美与人格美相互映衬。

结合《世说新语》,谈谈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结合《世说新语》,谈谈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结合《世说新语》,谈谈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魏晋风度》是自古以来读者喜爱的一个主题。

在《世说新语》中,我们能看到许多有关“魏晋风度”的故事,它们着重强调了诚信、勤勉和忠勇等优良品质,也反映出当时魏晋社会中荣辱观念的形成。

因此,本文将从《世说新语》中提取故事,结合历史史料加以综合分析,研究“魏晋风度”的内涵和发展。

首先,让我们从“魏晋风度”的本质入手。

在《世说新语》中,有大量关于“魏晋风度”的故事。

例如,贾谊的《贾雨村传》中,描写的贾雨村的丰富生活能够彰显出“魏晋风度”的本质,他的交际方式伶俐敏捷,家中聚欢节日时,除了许多游戏,还能听到有趣的新闻和段子,以及一些古代著名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和武艺比武。

在《谢灵运传》中,谢客是一名官员,他行事忠诚勤勉,绝不贪污受贿,尊重老师,竭尽全力帮助百姓,这也体现出“魏晋风度”的节操、坚定和勤勉。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历史史料中了解“魏晋风度”的发展变化。

当时,魏晋社会以苗疆民族为主,苗疆民族积极活动,是聚落文明的最初源泉,因此“魏晋风度”的发展也受到苗疆民族文化的影响。

例如,《汉书》中,几次记载了苗疆民族祭祀祖先、拜谒长辈等,这都是体现“魏晋风度”的宗教信仰和礼节的重要内容。

此外,当时帝王以及贵族们都热衷于文学、武艺、象棋等,这些都被视为“魏晋风度”的体现,表达了人们对礼仪的重视,以及对文明的热爱。

总之,“魏晋风度”是中古时期一种独特的社会风气,在《世说新语》中,我们能够看到“魏晋风度”的荣辱观念,以及当时社会中种种礼仪习俗。

它不仅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苗疆民族文化的影响。

在“魏晋风度”中,荣辱观念是其主要体现,随着社会风尚的变化,“魏晋风度”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世说新语》读后感魏晋风度名士风采

《世说新语》读后感魏晋风度名士风采

《世说新语》读后感魏晋风度名士风采《世说新语》读后感魏晋风度名士风采《世说新语》是一部以魏晋时期名士言谈和轶事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著作,它是有关魏晋风度的重要文化遗产。

在阅读该书的过程中,我对魏晋时期的人文、哲学以及人性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魏晋时期名士的风度。

对于这个“风度”这个词,可能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但是在《世说新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魏晋名士们的谦逊、自律和谨慎。

比如,《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毛玠为朝散大夫时,常谢牀下醒者。

对于这个故事,在现代看来可能没有太大的意义。

然而,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名士们不仅注重自律规范,也非常重视人际关系。

这种处世之道,让我不禁想起我们现代人在面对许多陌生人时的无措和不安。

如果我们能学习魏晋名士们的处世之道,对于我们自己的发展和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魏晋时期名士们的的哲学思想也令人深思。

他们注重“言必信,行必果”的准则,更加强调真实、泰然和稳重。

比如,《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于嵩见孔融,谓曰:“汝为鬼雄,诈术之辈。

世俗之人不知汝之险,天下之士不见汝之险,何也?”孔融笑曰:“吾以骨肉之亲,故蒙侯景之隆。

君子之行也,君子之言也,岂有险阻哉?”这个故事传达的是孔融在面对众人的质疑时,能够镇定自若的态度,以及对待身处困境的风范。

这样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引领和启迪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面对困难时,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坚定和勇气。

最后,名士轶事,是《世说新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之一。

这些轶事里包含着面对人生的智慧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如《世说新语》中有一则轶事:吕袭之初学礼,属意于尹文。

文每至,袭必奉笔墨,听经论,纪录其语;及数年,尹文卒,吕袭自可取焉。

文子诣袭曰:“吾为乡里谏官,俸钱无厌于来;今子在宰辅之侧,窃闻有苦,颇有以结交者,如何为而后可?”袭具言主上难以言之,将休,何恕礼法。

文子笑曰:“子非讼人,乃学者也。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一、引言《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全书共十卷,记录了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的人物逸事、言谈风尚和社会风俗。

其中,魏晋风度作为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在《世说新语》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魏晋时期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观念和思想文化。

二、魏晋风度的背景与内涵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们对于生死、名利等问题的思考逐渐深化,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魏晋风度即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强调个体内在的审美追求和精神世界,崇尚自然、超脱和自由。

这种风度既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举止上,也体现在文化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

三、《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表现1.个性自由:在《世说新语》中,许多人物形象都展现了个性自由的精神风貌。

如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既体现了他的豪放不羁的性格,又展示了他在审美追求上的自由精神。

2.淡泊名利:魏晋时期,名利场上的追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世说新语》中却有许多故事表现了人们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

如嵇康拒绝入仕,钟会拜访嵇康的故事,就展示了他们对于名利的轻视和对自我价值的坚守。

3.才情横溢:《世说新语》中记录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才情和逸事。

这些人物形象既体现了他们的艺术才华,也展示了他们在审美追求和精神世界上的独特见解。

如王羲之写《兰亭序》,谢安与王羲之的交往等故事,都展现了他们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

4.自然洒脱:《世说新语》中还记录了许多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故事。

如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的故事,就表现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此外,还有一些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于生死、名利等问题的豁达态度,如王羲之的临终遗嘱等。

四、结论通过对《世说新语》中魏晋风度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观念和思想文化。

这种自由、超脱和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后世也具有重要意义。

世说新语中体现魏晋风度的故事

世说新语中体现魏晋风度的故事

世说新语中体现魏晋风度的故事
摘要:
1.世说新语简介
2.魏晋风度的特点
3.世说新语中体现魏晋风度的故事实例
4.结语
正文: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载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人轶事和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

这部书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研究魏晋风度的重要资料。

【魏晋风度的特点】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其主要特点有:崇尚自然、超然物外,追求个性解放,重视文学艺术,讲究清谈雅致,注重情感体验等。

【世说新语中体现魏晋风度的故事实例】
在《世说新语》中,有许多故事都生动地体现了魏晋风度。

例如,《世说新语·文学四》中记载了“王子猷居山阴”的故事,王子猷因为喜爱鹅毛大雪,便在山阴隐居,每天与鹅为伴,以读书为乐,这不仅体现了魏晋士人崇尚自然的风度,也展现了他们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风貌。

又如,《世说新语·言语》篇中记载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的故事,谢太
傅在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聚会,与子侄辈谈笑风生,饮酒赏雪,这不仅展示了士族阶层的雅致生活,也反映了他们注重情感体验的生活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
作者:宋依苹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03期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这部著作是由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

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

这也可以说是一部记录魏晋风度的故事集,这些故事形象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及士大夫阶层的状况,尤其是魏晋士人的内心精神世界乃至他们独特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追求。

在《世说新语》中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清谈之风、品题之风、任诞之风。

一、清谈之风
清谈即谈玄,魏晋士人重才性,亦不乏才华横溢之辈。

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驰骋思辩的清谈之风。

1.互相辩难
魏晋玄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便是玄谈。

名士们相聚而谈,剖玄析理,开辟了一个思辨的时代。

辩难通常在两人之间进行,也可以一人对数人辩难,还可以数人互相辩难,甚至有一人自为客主,自己问难自己辩答的。

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

支为法师,许为都讲。

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

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

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

(《世说新语·文学》第40则)
这是两人之间的辩难,所谓“二家之美”,即是支、许二人清谈的风度之美,四座鼓掌欢迎,但共嗟咏,不辩其理之所在。

之所以产生这种效应,是因为他们完全陶醉在支、许谈玄论辩那种优雅风采的美感享受之中了。

2.追求优雅的风致
清谈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了高贵的身份和高雅的情趣,所以,仅有敏捷的才思是不够的;谈家的言谈举止还常常带有艺术化的装饰,呈现一种优雅的美感。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世说新语·容止》第8则)
麈尾是清谈者手中所执之物用麈之尾毛做成扇状,以白玉或犀角为柄,清谈时挥运于手中,以助谈风。

以上是说王衍清谈常常手执一白玉柄麈尾,因其皮肤白皙,所以麈尾的白玉柄与其手臂肤色如一,不可分别。

二、品题之风
品题,这里所指的是对人物品性、才能、容止、风度等的评论。

品鉴人物品题在《世说新语》中占有相当比重的篇幅,如《识鉴》《赏誉》《品藻》等。

人物品题不但是《世说新语》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清”的审美精神
魏晋风度的美学特征,从总体倾向来看,可用一个“清”字去概括。

魏晋时期尤其是魏正始以后的人物品藻中,“清”的含义则有了明显的转变,融合了老庄精神和玄学义理,带有一种清虚玄远之美,超逸脱俗之美。

在晋人的理解中,自然不仅培养了人的超越世俗的品格,又给人以熏陶,使之具备优美、从容、高雅的情趣。

因此,可以说“清”结合了德性与美感的双重价值。

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世说新语·赏誉》第12则)
诸如此类带有“清”字的品题不胜枚举。

2.关注仪容之美
审美的标准取代功利实用的标准,必然又导致人物品藻活动中对仪容之美的特别关注。

汉末魏初注重“英雄”与“才能”的人物品藻标准,但这时对容貌的讲究仍主要是为了实用。

人物品藻自正始玄学兴起以后,则异于前代。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世说新语·容止》第7则)
本条对仪容之美的注重,抛开了礼法的约束,赋予人的仪容美以独立的意义,由此可见仪容之美在当时的重要性。

三、任诞之风
魏晋士人崇尚老庄,“越名教而任自然”,他们把任诞放达的生活作风推向了极致。

《世说新语》中的《雅量》《豪爽》《伤逝》《栖逸》《任诞》《简傲》等篇充分而又生动地记载了
魏晋士人的任诞之风。

可以说,这是魏晋士人在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实践着令人千古景仰的魏晋风度。

1.率真任性
魏晋名士追求一种自然适意,无拘无束的生活意趣,一切唯求其真,任其性,适其情,尽其兴而已。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

”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世说新语·雅量》)第19则)
王羲之东床坦腹,不因为择婿而矜持做作,郗鉴独具慧眼,赏其真率。

王子猷访戴,更体现了魏晋人的“真性情”,他们的行为,重视的是适己任性,不受任何外在的约束。

这种审美人生的态度,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

2.蔑视礼教
“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释弘论》(《嵇康集》卷六)中的一个著名论点。

所谓名教,亦即礼教,乃是封建社会维护尊卑长幼秩序等一套礼法制度。

魏晋名士崇尚老庄自然哲学,主张超越虚伪的礼教而任其自然。

《世说新语》记载了许多“恣情越礼” 的人物故事。

阮籍嫂尝回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世说新语·任诞》第7则)
阮籍言行,实在是对礼教的极端蔑视和大胆挑战。

由此看来,魏晋名士是颇不受名教检束的。

3.纵酒
酒与中国文人历来有不解之缘,而魏晋文人与酒的关系更是非同寻常。

如果没有酒也许就无所谓魏晋风度了。

王佛大叹言:“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世说新语·任诞》第52则)
《世说》中所记载的魏晋名士饮酒之沉醉、之豪爽、之放达、之超脱,也许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与之比拟,这一系列酒徒形象在其他时代、其他书籍中恐怕是难以见到的。


在《世说新语》一书中,记载了魏晋士人的言行轶事,充分体现着魏晋士人独特的言行风范和精神特质。

这些正是魏晋士人在乱世之下对汉儒为人准则的反叛,更是他们在乱世的环境
中痛苦内心的折射。

在今天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的加深,人们更加以一种理解、尊重、景仰、敬佩的心理,以一种审美的视角和一种品读品味中国沉淀了上千年的纯净的、香醇的、恬淡的、芳香的、清冽的一坛文化美酒的心态,去解读、去品味、去欣赏、去珍惜、去珍存。

我想魏晋士人那优雅的风致、脱俗的气质、明澈的内心、诗意的神韵、浓浓的诗情,那率真任性、自然适意、任诞放达的性格,将永远汇集在我们炎黄子孙的血管中,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一种特殊气质与韵味,那就是对《世说新语》中魏晋风度的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