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女性个体意识

合集下载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2008年《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Jul.2008第28卷第二期总第52期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赵秀林(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L捅要J《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一部重要的志人小说,反映了魏晋士人的生活和思想习俗,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魏晋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追求自由,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追求平等,敢于打破男权一统的局面。

无论在才智上、胆识上、人格上、思想上,她们都体现出了人性的觉醒,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L夭键诩J‘世说新语》;魏晋时期:女性自我意识:才女《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写的一部志人小说,小说以简约玄淡的笔墨生动的刻画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的士人形象群体,显现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习尚,并塑造了一群在中国女性史上张现个性、独树一帜的女性形象。

魏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同时也是一个思想自由,人性觉醒的转折期。

刘大杰先生指出:“在中国的政治史上,魏晋时代无疑是黑暗的。

但在思想史上,却有它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魏晋人无不充满着热烈的个人的浪漫主义精神,他们在那种动荡不安的社会政治环境里,从过去那伦理道德和传统思想里解放出来,无论对宇宙、政治、人生或是艺术,都持有大胆独立的见解。

”“’宗白华先生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

”踊李泽厚先生认为:魏晋是一个“人的觉醒”的时代,所谓“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的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川”由于深刻的社会原因,在儒学的衰落,玄学的兴起,少数民族习俗的渗入等诸多因素刺激下,在人性觉醒的大潮下,魏晋女性积极投身于社会变革的洪流,努力谋求个性的解放,展现出女性群体高度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精神风貌。

《世说新语》全书描绘的五六百人中,各式各样的女性占了I/4强,另外,还专辟了《贤媛》-I"3来塑造女性形象,可见作者对女性的赞许之情。

浅析世说新语中魏晋风度对女性的影响_毕业论文范文_

浅析世说新语中魏晋风度对女性的影响_毕业论文范文_

浅析世说新语中魏晋风度对女性的影响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道:“汉未士流,已重品目,声明成毁,绝于片言,魏晋以来,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为吐属则流于玄虚,举止则故为流放,与汉之惟俊伟坚卓为重者,甚不侔矣。

盖其时释教广被,颇扬脱俗之风。

”①魏晋时期的美是一种全方位、开放的美,不仅注重人外在的容止、形态;更注重人内在的品德、情操。

魏晋风度所展现的是一次人与自然的交融汇聚,阮籍、嵇康风神高骨,陶潜清淡自然。

通脱旷达的魏晋之风在当时女性身上也有体现,《世说新语・贤媛》篇中记载了二十三位女性,她们性情率真、节操可钦、见识超群、气度不凡,以“贤”尊其德,以“媛”彰其雅,从姿容、品德、才情展现出魏晋这个自觉时代下女性的整体风貌。

内外兼修之美魏晋时期玄学清谈、人物品评成为风气,人们在不断发现自然美的同时,也寄情自然,以自然之美来比兴自身。

在《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姿容秀丽,“濯濯如春月柳”“肃肃如松下风”。

这时的女性在某种程度上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男性眼中的女性美已渐趋摆脱视女性为附庸和赏玩对象时所要求的那种外形美。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

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

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清散郎,故有林下之风;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济尼的评论未见高下,但可见王夫人与顾家妇之美各有特色,都不是香粉腻脂的红楼庸俗之美,而是自成风度,独有神韵的优雅气度。

魏晋女性器重“才与性”。

《世说新语・贤媛》篇中的妇人聪慧精明,通情达理,洞明世事,富政治智慧。

出身于宦官之家但相貌奇丑的阮姓女子与许允成礼交拜之后,许允一不进洞房,二不与妇语,“家人深以为忧”,后逢桓范来访,许允妇知桓范必劝许允与其和合,结果恰如其所料。

桓范走后,许允勉强入内,但未久即欲夺门而出。

其妻抓住时机,与许允论理。

许允问她:“妇有四德,卿有几何?”其妻对曰:“新妇所乏唯容尔。

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许云:“皆备。

”其妻于是质问:“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德,何谓皆备?”许允理亏色惨,遂夫妇和合,相互敬重。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影响下的《世说新语》女性形象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影响下的《世说新语》女性形象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影响下的《世说新语》女性形象发布时间:2021-07-23T05:28:18.899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5期作者:杨紫婷[导读]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其中有许多篇章都涉及到了女性。

受到魏晋时期玄学盛行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女性突破了封建传统的形象,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本文将分别从魏晋玄学盛行对女性的影响、《世说新语》女性形象与汉代女性的区别以及女性观之当下思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杨紫婷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摘要:《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其中有许多篇章都涉及到了女性。

受到魏晋时期玄学盛行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女性突破了封建传统的形象,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本文将分别从魏晋玄学盛行对女性的影响、《世说新语》女性形象与汉代女性的区别以及女性观之当下思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玄学;《世说新语》;女性形象一、魏晋玄学盛行对女性的影响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对当时女性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其思想上的解放。

玄学与汉代盛行的儒学截然不同,玄学产生于思想自由的风气之下,更提倡解放人性和表达自己真实率性的感受。

而正因为当时的思想环境与文化氛围的相对宽松,女性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此风气的影响。

魏晋时期的众多女子善于用良好的口才品藻、鉴赏人物,展现出强烈的个体意识。

王浑之妻钟琰的故事十分有名:“琰女亦有才淑,为求贤夫。

时有兵家子甚俊,济欲妻之,白琰,琰曰:‘要令我见之。

’济令此兵与群小杂处,琰自帏中察之,既而谓济曰:‘绯衣者非汝所拔乎?’济曰:‘是。

’琰曰:‘此人才足拔萃,然地寒寿促,不足展其器用,不可与婚。

’遂止。

其人数年果亡。

”①可见钟琰具有高超的相人本领。

王济为妹妹物色好男子,有一位出身于军人子弟的青年,长相挺拔俊秀又有才学,王济知道后,就想将妹妹嫁给此人,于是找母亲钟琰商量。

《世说新语》所见魏晋女性形象浅析

《世说新语》所见魏晋女性形象浅析

《世说新语》所见魏晋女性形象浅析王凌云摘要:成书于南朝的《世说新语》记录了汉末魏晋时期不同阶层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少篇章都有女性的参与和出现,是我们了解这个时代女性的重要资料。

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动,使得士族女性这一群体出自对家族和自身命运的关心和忧虑,表现出较之其他时代女性更多的社会意识和独立意识,展现出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

她们或明理善辩,尽显魏晋风流,或德才兼备、聪慧过人,或反抗礼教、追求平等。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2-0153-03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

伴随着政权频繁更替、社会动荡不安而来的是整个社会的思想解放。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称“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1]。

在这样一个时代,从上层士人到底层大众,其生命都毫无保障,每个人都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和命运,过去建立的束缚人性的儒家伦理纲常、名节礼教受到冲击,不仅仅是上层士人、知识分子,身处时代洪流中的女性也开始追求人性的解放、个性的自由。

在“世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女子的个性、人格和感情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圆融的表达”[2],她们不仅拥有为人称道的才能,而且在家庭、婚姻、社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人生追求。

《世说新语》一书分36门,共1130则,对汉末魏晋时期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作了细致入微地描绘。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一书中说:“世说新语虽然记的是轶事佳话,片言只语,但反映出了当时世家大族、豪门显宦的生活面貌,和一代的清谈风气……,往往通过两句、三句话,把这个人的性格面貌,勾画了出来,形象非常显明。

”[3]尽管书中提及的女性均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其形象却随着文学作品流传至今。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以谢道韫为代表的“明理善辩、魏晋风流”型魏晋时期,受当时社会坏境和政治环境的影响,清谈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世说新语》:魏晋时代不一样的女性

《世说新语》:魏晋时代不一样的女性

《世说新语》:魏晋时代不一样的女性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一个时期,特殊的文化氛围对于这个时代的女子产生了特殊的影响。

相较于前代的女子来说,魏晋时代的女子更加的自由,她们追求平等的地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品行,敢爱敢恨的去追求婚姻的自由,形成了一种迥然不同的魏晋女性形象。

标签:魏晋;《世说新语》;《贤媛》;女性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一个时期,虽然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产物,但是魏晋南北朝这一段历史却格外的亮眼,可以说是一段刀剑与铁骑相互陪伴的历史。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清代赵翼《题遗山诗》。

)虽然民族社会背景动荡不幸,它的内部却又产生了一种偏居一隅的文化安逸景象,这在《世说新语》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

了解魏晋的历史,我们会很直观的感受到它不同的魅力。

魏晋时代道家思想可以说是完全占据了主流,和之前儒家信奉的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情況不同,随心自然的老庄思想似乎是给了人们更大的自由空间,清谈玄理、对于人物的品评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规则是那个时代独有的标志。

就比如女子,和魏晋之前或者魏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传宗接代的“工具”不同,魏晋时代的女子可以说是更加的自由,才情和品行似乎是更重要的标准,这在《贤媛》篇中的表现尤为明显。

无论是在才华,修养,家庭,婚姻等诸多方面魏晋时代的女子都体现出了不同的一面。

一、魏晋时代不一样的女性在魏晋以前,儒家的思想可以说是在人们的思想中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随后曹丕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打击豪强世族,消灭异己的行为,使一股虚玄的风向逐渐在文人士大夫中间流传开来,不问世事,专谈玄理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同时也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提供了一个相对舒适宽松的环境,独立自主,德才兼备,不再是专属于封建时代男子的附庸是这个时代女子独有的特色。

第一,这个时代的女子追求的是一种自强平等的地位。

汤力伟、毛百花指出“女子天生是柔弱的,再加上长期受礼教束缚,形成了卑下柔顺的依附心理……而在魏晋时期的女子却具有镇定自若,排难解危的大无畏的魄力。

浅析《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世说新语》中的⼥性形象2019-07-18内容摘要:《世说新语》是⼀部志⼈⼩说,塑造了⼀⼤批栩栩如⽣的⼠⼈形象,真实反映了魏晋时期⽂⼈雅⼠的风神⾯貌。

但是《世说新语》中塑造的⼥性形象群体同样值得关注,她们与以往⽂学中的⼥性形象不同,具有⼀定的特殊性,总体来讲,可以从德⾏、才智、叛逆、胆识等⽅⾯加以认识。

分析这些个性化的⼥性形象,有助于我们更深⼊地了解当时的⽂化⼼理和社会风⽓,进⽽从侧⾯折射出与前代相⽐,魏晋⼠⼈在⼥性观上的变化。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时代⼥性形象⼥性观“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却是精神上极⾃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个时代,因⽽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个时代。

”同样,这⼀时期的⼥性以她们特有的才情和智慧以及鲜明的个性和情感,在那个时代显得熠熠⽣辉,为《世说新语》中的⼈物形象增添了浓重的⼀笔。

《世说新语》中的⼥性形象主要集中在《贤媛》篇,也散见于其他篇⽬,整体观照《世说新语》中的⼥性形象,⼤致可分为德⾏、才智、叛逆、胆识四种类型。

⼀.德⾏⾼尚者“⼥⼦⽆才便是德”、“相夫教⼦”,这些是对古代⼥⼦德⾏的基本要求,《世说新语》中的⼥性,仍保留着中国儒家传统的⽂化品格和道德观念。

“陶母教⼦”就是⼀个有关德⾏的⾮常典型的故事。

《贤媛》第⼆⼗则: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鲑饷母。

母封鲑付吏,反书责侃⽈:“汝为吏,以官物见饷,⾮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陶侃出⾝寒门,家境贫困,开始作官,便⽤公家的东西送给母,虽为⼀⽚孝⼼,却⽋妥当。

陶母深明⼤义,不⾷⼉⼦送来的坩鲑,并予以斥责。

显⽰了陶母的⾼风亮节,品德之⾼尚。

对此,余嘉锡先⽣曾赞叹道:“有晋⼀代,唯陶母能教⼦,为有母仪,余多以才智著,于妇德鲜可称者。

”⾯对⼉⼦的荒淫⽆度,做母亲的对⼉⼦进⾏毫不留情的斥责。

如《贤媛》第四则:……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

”因不复前⽽叹⽈:“狗⿏不⾷汝余,死故应尔匀⾄⼭陵,亦竟不临。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闺阁风韵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闺阁风韵

<学教育 2。

19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mm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闺阁风韵内容摘要: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乱世使儒家传统道德和思想式微,玄学、佛教盛行,崇尚自然、追求个性 自由成为一时风尚。

在此种情境下,女性的个体意识开始复苏,《世说新语》描绘了这一时期形态各异、独具魅力 的女性群像,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其在肯定女性追求个体生命意义上的进步意义值得重视。

关键词:世说新语女性形象女性意识将整个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历史称作乱世当不为过。

汉末战乱,三国纷争,八王之乱,晋室东迁,北方十六国混战等朝代更迭带来的斗争给这个时期标记了战乱和分裂的符号。

人们既要躲避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生死难测、命如浮萍,礼崩乐坏。

儒家的道德教条和仪礼规范已失去原有的约束力,儒道衰微,一种新的符合人类本性的放任旷达、返归自然的生活成为当时人的追求,与此相应的反逆礼教、追求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一即魏晋风流成为新的潮流。

崇尚风流的魏晋士人不拘名教,旷达自然,文学中投向女性的目光日渐增多,历来被与“小人”并列且斥为“难养”的女性其自身也在逐渐觉醒,在《世说新语》这部反映魏晋士人生活变化、表现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中便表现出了魏晋女子特有的风神韵态,不啻为进步女性意识的先锋。

一.士人眼中的闺阁贤媛《世说新语》涉及女性的条目共计九十余条,其中《贤媛》门专记32条,在以男性为主的文学记事中女性的形象前所未有地得到关注。

当然,谈到女性行为的问题,不得不谈及刘向《列女传》,它分七卷记叙了 105名妇女的事迹,其为妇女立传受到后世史官的效仿,《晋书•列女传》亦专门为34名女性立传。

《世说•贤媛》与其所载时间相仿,但《晋书》着力最多的女性类型是“贞顺”,《世说》则以与正史不同的更贴合当时社会的民间视角在女子的“仁智”方面着墨较多,这说明在战乱频仍、社会秩序混乱的魏晋,社会上对女性的要求已不以儒家主流思想为标准,而其《贤媛》中女性之贤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贞顺之贤,甚至与儒家的标准背道而驰。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南北朝人士的女性观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南北朝人士的女性观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南北朝人士的女性观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南北朝人士的女性观本文转载【内容提要】《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描写士人言行的书作者刘义庆却又特立《贤媛》一门详载妇女言事为其扬名。

本文拟就《世说新语》一书对魏晋南朝妇女之风貌作一个初步探讨以此来探究魏晋人的女性观。

【关键词】魏晋南朝女性《世说新语》在人类走人文明的进程中女性曾是可怜与卑微的同义词。

女性是作为男性的附属物而存在的。

在儒家思想笼罩下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早在先秦统治者们就把自己统治秩序的稳定植根于伦理纲常之上女性的附属地位以文字的形式固定在典籍中。

男尊女卑是封建道德伦理的主调弥漫于女性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归根结底只有两个字--顺从。

封建伦理对待两性的双重标准决定了男性地位的绝对崇高表明了女性所受的压制与束缚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屈从。

汉代女性的生命几乎被禁锢在了封建训示中一统天下的儒教要求女性表现恭顺。

然而到了魏晋六朝由于玄学、佛学、道教的兴起打破了西汉以来独尊儒术的思想束缚在男性纷纷崇尚自然、追求人格自由的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生命意识也开始渐次复苏女性的束缚相对减轻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魏晋时期的思想解放所产生的必然之一的结果就是人性的觉醒和对人性真实的反映其中必然包含对女性意识的关注。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描写士人言行的书作者刘义庆却又特立《贤媛》一门详载妇女言事为其扬名。

本文拟就《世说新语》一书对魏晋南朝妇女之风貌作一个初步探讨以此来探究魏晋时期士人的女性观以就教于方家。

《世说新语》虽然以描写魏晋士人的言行为主但它所记载的一批女性却并未被湮没在整本书中男性的强势话语下反而因其嘉言懿行特立于古典文学的殿堂中。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或性情率直或才华横溢或见识超群或刚强机敏具有和男子相抗衡的才智和胆识并且为男子所赞赏。

考查《世说新语·贤媛》中众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他们并不是以母仪、贤名、贞顺、节义而成为榜样和典范但作者却将这类人物冠之以贤嫒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妇德观念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女性个体意识[摘要]《世说新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记载了魏晋时期众多女子的言行、性格和往事,与之前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女性不同,由于受当时的社会的影响,她们追求自由、肯定自我、明理善辩、甚至有强烈的女性个体意识的体现,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觉醒。

关键词:世说新语女性觉醒自由个体意识一、魏晋时期的女性观魏晋时期,政治的动荡冲垮了自秦汉以来中央统治的大堤,皇权逐渐衰落;社会的离乱,少数民族入逐中原加居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外来文化的深入、碰撞带来了新的文明思想。

此时玄学流行,此时男子普遍清心寡欲、行为乖张,或涂脂抹粉,或顾影自怜。

不为利禄所想,也不为稻梁所谋。

整日不谈世事,空知杞人忧天。

而在这男子犹如扶不起的阿斗的时代,女子又是处于另壹种与前代和后朝均不同的生活状态中的。

由于政治的动荡的和民族价值观念的冲击下。

魏晋的战火划破了女人们耕田织布、相夫教子的小家小国梦。

金钗粉黛经过迷漫的硝烟更加坚强自立,她们不再像盛世华音下的女人舞态翩翩,悠闲自得。

面对乱世,她们必须作出这者生存的勇气,时代要求她们改变,要求她们有坚毅的个性,不摧的志气和随机应变的本能。

单单依靠男人做温柔红粉梦是不行的,特别是当男人也成了“扶不起的阿斗”的时候,女人不论是自愿或是被迫,只能成为强者!因此,她们要精明能干,要懂人情事故,要承受生命之重。

其次,魏晋经济逐渐走向私有化,大家族制度渐渐松驰,个体家庭的意识浮出水面,这洋,以个体家庭注重个体为特点的意识替代了大家族中注重群体的意识,女子逐渐找到了自己生存的位置观念。

再次,随着儒家思想的泯灭和玄学的产生,人们对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有所改变,特别是女性,对人生的意义的追求,成就了魏晋时期作为“女性的觉醒”的时代。

[1]引用纵观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的名著《世说新语》来证明观点。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

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

」桓郎者,桓范也。

妇云:「无忧,桓必劝入。

」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

」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

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

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

」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

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①从此篇短文中可以看出,虽然社会上仍实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娶方式,但男女双方已处于壹个平等的地位,当许允由于知道其妻子奇丑的时候,想逃避婚姻,其妻没有仍固守着中国古代女子固有的矜持,反而去质问许允伦理道德上的对女性只是看美貌不看道德的缺陷,这是十分难得的。

她没有固守着服从丈夫的陈规,反而她是以自己的才情、机智、风雅赢得了丈夫的敬重与赏识,也赢得了受礼教影响颇深的世人们的感佩和钦慕。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

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

」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②而从该篇“卿卿我我”的成语出处的短文中又可看出当时女子对于丈夫还没有宋朝朱熹以来规定的三从四德,凡事以夫为刚。

而是拥有自己的思想,达到了壹种男女平等,解放女子的地步。

阮公临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

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

阮醉,便眠其妇侧。

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③从该篇又可以看出对女子容貌美的赞美,如果说阮籍有情,那只是对女性身上流露出的自然美的欣赏,而非执着于对方情感上的回报。

因为没有把女性看成是男性的玩物,所以他想不到去占有去征服,更想不到坐怀不乱的矜持。

因此,可以说他是以美的眼光去衡量女性,以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女性的美。

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魏晋时期的女性观,总的来说,没有用封建伦理中的三纲五常观念给女性另立标准,而是以自然人的标准,站在与男性平等的人的角度来衡量女性。

这时的女性形象是崭新的,她们睿智、洒脱、风雅,并执着地追求自由,虽然不可能真正成功,但她们的努力赢得了世人们的尊重,也因此成为中国女性形象中的壹道灿烂风景。

二、魏晋女性与当时传统观念李泽厚先生认为:“魏晋是一个‘人的觉醒’的时代,所谓‘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对自己的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2]在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魏晋女性积极追求个性的解放,表现出对封建伦理纲常的反叛,蔑视东汉束缚妇女个性发展的所谓“妇德”,突破礼教的樊篱,尽情展现自身和真我,可谓女权运动最鼎力的施行者。

这方面的风流主要表现在:挑战夫权,争取言语行动的自由,积极追求男女平等,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

在旧社会妻以夫为纲,让多少女性在丈夫面前失去了自我,唯唯诺诺,而魏晋时期的女子既有对丈夫的深情,更有在丈夫面前的自尊与自信。

如《贤媛》记载:王公渊娶诸葛诞女。

入室,言语始交,王谓妇曰:“新妇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妇曰“大丈夫不能仿佛彦云,而令妇人比英杰!”面对丈夫挑衅的话语,新为人妇的诸葛诞女没有胆怯和自卑,反应敏捷地回应丈夫的刁难“你作为大丈夫不能像你父亲一样,却要我一个妇道人家追赶不同凡响的父亲”,奇丑的女子能凭着贤德和勇气征服丈夫,敢于和丈夫辩理,可见当时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及地位的相对提高。

同样故事也发生在前面提到的许允的妻子身上,她是一个长相很丑的女子,却有着不同常人的智慧、自信与沉着。

《贤媛》中,在结婚的那一天,许允因嫌弃其妻相貌丑陋而不愿进入洞房,之后又故意刁难问新妇:“妇有四德,卿有其几?”而妇人在许允说自己具有男子应有的所有德行后反戈一击“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而不好德,何谓皆备”,当仁不让,赢得了丈夫的尊重。

才女谢道韫嫁给王凝之后,就很看不起他,从而发出“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之语,大胆地挑战才能平庸的丈夫,也是对夫权的蔑视(《贤媛》(二)女性也开始张扬个性,冲破了对男女关系的严格限制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在《贤媛》中,山涛妻子对蕊、嵇“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返”就突破了封建伦理中男女关系之大防,彰显出当时社会风气的宽松。

《世说新语·容止》中载,当美男子潘安行于洛阳时,被其容貌倾倒的美女“莫不连手并萦之”,而一看到长相丑陋的左思,她们则“共乱唾之”。

(三)对真爱的执着、大胆和热烈追求。

封建社会的婚姻是遵从“父母之约,媒妁之言”的,而魏晋女子敢于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

如《惑溺》中的贾充之女就是一位大胆追求爱情自由的女性,她见到英俊潇洒的韩寿后,就“恒怀存想,发于吟咏”。

韩寿得知后,被她的一片痴情打动,“愈墙而入”与之相会。

贾充知道后成全了这对有情人。

一个少女,私自成婚,无疑是对封建礼教的大胆挑战,虽然也经过了父母,但实际上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封建伦理道德强调妇女要“从一而终”,甚至鼓励她们丧偶后守节,将丈夫死后再嫁的女性视为“不贞”或“失德”。

而魏晋妇女大大冲破了这种观念的束缚,在爱情方面有很强的主动性,在离异和再嫁等问题上,也掌握着较大的主动权。

《伤逝》中,还讲述了他给亲家庾写信商量女儿改嫁的事情,庾亮很开通地答应了;再看一下诸葛恢女儿要改嫁的对象江思玄,他棋艺高超,得到了丞相王岛的称赞。

他的地位和才能应该非比平常。

然而为了娶到诸葛恢新寡的女儿,他还是煞费苦心。

可见连魏晋时期的男性已经认可了改嫁的合法性,传统的贞节观念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已失去了权威性。

(四)女性对美追求和向往。

在《贤媛》中,桓温娶了李势的妹妹为妾后,遭到了其妻即当时贵为晋明帝的女儿南康长公主的嫉妒,其妻率领一群婢女要杀小妾。

当看到小妾如此美丽端庄时,“主于是掷刀前抱之,曰:‘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遂善之。

”公主对另一个女人美的痴迷战胜了嫉妒之心,转而变成了对美的友善和欣赏。

这种对美的热爱,使她们超脱了功利,超越了自我,摆脱了与生俱来的种种自私、狭隘和局限,从而呈现出一种人性的光辉。

这种对美的追求不仅仅是对外在或肉体美的欣赏,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她们也追求理性或精神上的美。

又如《任诞》记载刘道真年少时就善于啸咏,很多人驻足欣赏。

有一老妇人非常喜欢他的啸咏,连杀了两只小猪给他吃。

这也是一个看轻物质而重精神享受的典型故事,老妇人看上的并不是刘道真以后能飞黄腾达,而是喜欢他的吟啸,为了满足自己音乐欣赏的需求,不惜杀了两头小猪,表现出热爱艺术的美好情怀。

综上所述,魏晋时期的女性所表现出来的远见、卓识、个性、风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在历史上少有的,这是女性对封建的束缚的超越。

值得我们所缅怀和敬仰。

她们开创了女性觉醒的新时代。

三、结语魏晋时期的女性个体意识得到了空前的高涨,使得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有所提高。

但尽管如此,女性也没有真正的走出男权的束缚,这一时期女性追求自由,是证明其自身价值的行为。

可以说,是迫于压迫的一时反抗,她们对婚姻等等的不满,也只是顺应了当时一段时期的文化背景的一时的自由而已。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这一时期的女性个体意识的局限性,同时正确的对待对于那些追求个体意识过于激愤表现。

总之对于魏晋时期女性意识的理解,不能一概而论,应该用辩证的眼观去审视。

注释:①:选自《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②:选自《世说新语惑溺第三十五》③:选自《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参考文献:[1]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3]张万起,刘念慈.世说新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8学院:社会管理学院专业: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姓名:郑太继学号:200820011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