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通道设计规范

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 1/12 1/16 1/20容许高度(m) 0.75 1.00 1.50水平长度(m) 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完整版)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2.房间门要有自动回位装置,回位速度应慢。
3.大厅门可以采用“L”或“I”型拉手。
4.房间门的踢脚线高度为:350mm。
2.净宽
符合《设计规范》7.4.1条文的第3条要求
3.门扇
符合《设计规范》7.4.1条文的第5,6条要求
楼梯
和
台阶
·踢脚线:350mm。
·过道扶手高位:850mm,低位:650mm。
·洗面台高位:800mm,低位:720mm。
·盲道提示与门的距离:900mm。
内容
标准
备注
其他
高低位IC卡电话;高低位食堂售饭窗口;镂空可视教室门;声光呼救器;运动场、培训教室采用聋哑人助听感应线圈。
备注:本要求参照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行业标准,以及《成都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制定。
基本原则:
·通行无阻,使用方便。
·逢棱必圆,有高有低,有倾有镂,声光合一。
符合《设计规范》7.3.1条要求
1.楼道两侧有高低位扶手,楼道的转角的所有棱角做圆角处理(可用包边处理)。
2.踢脚线高
2.人行通道和室内地面
应平整、不光滑、不松动和不积水
3.使用不同材料铺装的地面
应相互取平,如有高差时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
4.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的雨水箅子
不得高出地面,其孔洞不得大于15mm×15mm
2.安装在墙面的扶手托件
应为L形,扶手和托件的总高度为70-80mm
3.扶手的起点和重点处
应设盲文说明挂牌
4.应急安全标志
应安装在高低位扶手之间
可安装夜光指示装置
老年人住宅室外环境的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住宅室外环境的无障碍设计【摘要】居住区室外无障碍设计聚焦点在于“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者对居住环境有更多的依赖性, 无障碍设计就是考虑设计要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 其结构尺寸要考虑人体所能触及的活动范围, 同时根据使用者的生理、身体要求考虑“触及”的舒适程度, 另外也要考虑心理因素。
本文阐明了室外环境无障碍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析研究了老年人住宅室外环境的无障碍设计。
【关键词】老年人室外环境无障碍设计中图分类号: ts976.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室外环境无障碍设计的基本要求1、安全原则由于障碍人士的身体或年龄上的特殊性, 他们的活动区域内要有辅助性、保护性的设施。
因此其设计上安全考虑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空间( 消除室内高差) 、装置( 设置扶手、地面防滑) 、设备( 紧急通报系统、安全电热源) 、管理员或护理人员等方面对应障碍人士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 做到紧急时刻可立即采取措施(见表1) 。
表1障碍内容及改善措施2、人体功效学原则从人体功效学的角度出发, 考虑大多数障碍人士的居住习惯,先分析影响设计的人体尺寸的性质, 根据设计对象的性质确定采用的百分位数, 在尺寸上考虑他们的方便性, 另外还要根据生理解剖特点、心理感受等因素予以适当的修正。
3、空间上无障碍性原则障碍人士行动较迟缓, 因此要求居住区室外的场所及其设施必须具有可接近性。
为此, 设计者要为他们积极提供参加各种活动的可能性。
从规划上确保他们自入口到各空间之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通道及其必要设施, 并保证他们有通过付出生理上的努力, 能得以实施的心理满足感。
4、环境心理学原则障碍人士身体上的诸多不便致使他们在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免不了受到一些漠视和冷遇, 心理上形成了孤独无助的阴影, 但他们与正常人一样有着同样丰富的思想情感, 内心渴望与人交流, 渴望得到他人关爱。
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 应多创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围台空间、坐息空间等, 以便于相聚、聊天、娱乐和健身等活动, 尽可能满足他们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而对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和偏好。
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

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通过对建筑、交通、设施等方面的设计和改造,使得各种身体条件、年龄、性别、种族等不同的人都能够方便、安全、自主地进入和使用公共空间。
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建筑、交通和设施三个方面,阐述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首先,建筑方面。
在建筑设计中,应当考虑到各种人群的需求,包括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士、孕妇等。
建筑物的入口处应设置无障碍坡道或者无障碍电梯,便于轮椅用户或者行动不便的人士进出。
同时,建筑内部的通道和楼梯应设置扶手和无障碍坡道,确保行动不便的人士也能够自如地在建筑内部移动。
其次,交通方面。
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要求在交通设计中考虑到行动不便人士的出行需求。
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应设置无障碍斑马线和无障碍通道,为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安全、便利的过马路通道。
公共交通工具也应设置专门的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车厢、无障碍卫生间等,方便残疾人士和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公共交通。
最后,设施方面。
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还要求公共设施的设计和改造考虑到各种人群的需求。
例如,公共厕所应设置无障碍卫生间,为轮椅用户和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方便。
公共场所的座位、桌子等家具也应该设置无障碍设计,确保各种人群都能够舒适地使用这些设施。
总之,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交通和设施三个方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不断提高人们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识,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才能够真正实现一个更加包容、更加便利的社会环境。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无障碍设计的几个问题总结

关于无障碍设计的几个问题(wèntí)总结关于无障碍设计的几个问题(wèntí)总结关于无障碍设计的几个问题(wèntí)总结RSS打印复制(fùzhì)链接大中小发布时间:2022-10-0711:43:35 无障碍设计大体包括:坡道(pō dào)、栏杆、入口、门、卫生间、电梯等几个方面,做个小总结。
1、坡道1〕有台阶的建筑物入口无障碍坡道宽度不小于1.2m。
室内无障碍坡道的最小宽度为1.0m。
主要供残疾人使用的走道宽度不应小于1.8m。
2〕坡道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少于1.5m。
3〕无障碍坡道的坡度在不受场地限制时应为1/12。
受场地限制时可以为1/10~1/8。
每段坡长不大于9m,每段坡升起的最大高度为0.75m。
坡道两侧应设扶手。
4〕大型公共建筑,可供两辆轮椅通过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8m。
2、坡道栏杆1〕坡道、台阶及楼梯两侧应该设扶手。
2〕扶手高度不小于0.85m。
3〕扶手起点和重点处延伸应大于或等于0.3m。
4)扶手末端应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伸0.1m。
5〕台阶从三级起应设扶手。
3、入口1〕无障碍入口是不设台阶的建筑入口,其室外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2〕公共建筑和高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入口设置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3〕一般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的最小宽度为1.5m。
大型公共建筑入口和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篷,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为2.0m。
4〕入口门厅、过厅设两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为不小于1.2m。
大中型公共建筑为1.5m。
4、门1〕供轮椅通行的一般的门,门扇开启的最小净宽为0.8m。
2〕通过一辆轮椅的检票口、结算口通道净宽不应小于0.9m。
3〕不得采用旋转门。
可以采用推拉门、折叠门以及小力度的弹簧门。
4〕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m的墙面宽度。
5、无障碍卫生间1〕无障碍厕位的门扇应外开,内侧应设关门扶手。
室外无障碍设计调研报告

室外无障碍设计调研报告室外无障碍设计调研报告引言无障碍设计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自由、方便地使用各种设施和服务。
室外无障碍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公共空间、道路、建筑物等室外环境的无障碍设计。
本调研报告将对室外无障碍设计进行调研,了解当前的设计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调研方法本调研报告使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
二、调研结果1. 设施设备的设置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室外公共设施在设计中考虑了无障碍性,并设置了无障碍设备,比如坡道、扶手等。
然而,其中一些设施设备的设置并不合理,导致了使用者的不便。
比如,一些坡道的斜度过大,使得使用者努力推行轮椅;一些扶手设置的高度不合适,无法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2. 道路通行调研结果显示,室外道路的无障碍设计存在较大问题。
部分道路上的人行道高度不一致,存在明显的高差,给行动不便人士的通行带来困难;一些路口缺乏无障碍斜坡,导致轮椅用户难以顺利通过。
3. 导向标识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室外环境中缺乏明显的导向标识,使得行动不便人士难以辨别和找到目标地点。
有些导向标识设置的位置不合理,不够明显,无法提供有效的指引。
三、改进建议1. 设施设备的设置应根据行动不便人士的实际需求和特点,进行合理的设施设备设置。
比如,在设置坡道时,应考虑斜度的合适性;在设置扶手时,应考虑其高度和稳定性,以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2. 道路通行应对道路进行全面的无障碍设计。
人行道的高度应保持一致,避免存在高差;在路口等关键位置设置无障碍斜坡,方便轮椅用户的通行。
3. 导向标识应合理设置导向标识,使其能够清晰地指示出目标地点的方向,并提供相关的信息。
导向标识的位置应选择在行动不便人士易于观察到的位置,便于其使用。
四、结论室外无障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视和实施。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施设备设置不合理、道路通行不便以及导向标识不清晰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室外无障碍设计的质量,我们应根据行动不便人士的需求,合理设置设施设备,并对道路和导向标识进行改进。
无障碍设计规范2023

1.0.4 城市无障碍设计在执行本规范时尚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符 合城市的总体发展要求,应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5 城市无障碍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2 术语 2.0.1 缘石坡道 curb ramp 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为了避免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 便行人进入人行道的一种坡道。 2.0.2 盲道 tactile ground surface indicator 在人行道上或其他场所铺设的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觉障碍者产生盲 杖触觉及脚感,引导视觉障碍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到达目的地的通道。 2.0.3 行进盲道 directional indicator
安装在无障碍设施上或设施附近固定部位上,采用盲文标识以告知信息的铭 牌。
2.0.31 过街音响提示装置 audible pedestrian signals for street crossing
通过语音提示系统引导视觉障碍者安全通行的音响装置。 2.0.32 语音提示站台 bus station with intelligent voice prompts 设有为视觉障碍者提供乘坐或换乘公共交通相关信息的语音提示系统的站 台。 2.0.33 信息无障碍 information accessibility 通过相关技术的运用,确保人们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够平等地、方便地获取和 利用信息。 2.0.34 低位服务设施 low height service facilities 为方便行动障碍者使用而设置的高度适当的服务设施。 2.0.35 母婴室 mother and baby room 设有婴儿打理台、水池、座椅等设施,为母亲提供的给婴儿换尿布、喂奶或 临时休息使用的房间。 2.0.36 安全警示线 safety warning line 用于界定和划分危险区域,向人们传递某种注意或警告的信息,以避免人身 伤害的提示线。
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

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了方便行动不便人群(如残疾人、老年人等)顺利出行和使用公共设施而设计的设施。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标准对于社会的包容性和公平性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标准来确保无障碍设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首先,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应当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
这包括轮椅使用者、视力受损者、听力受损者等。
设计者需要充分了解这些人群的特殊需求,例如轮椅使用者需要足够宽敞的通道和无障碍的坡道,视力受损者需要明确的标识和导航系统,听力受损者需要清晰的声音提示和指示。
只有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无障碍特性的设施。
其次,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各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设计者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标准,确保所设计的设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例如,美国的《美国残疾人法》规定了对于公共建筑和设施的无障碍要求,设计者需要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以确保设计的设施合法合规。
此外,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实际的使用情况和环境特点。
不同的场所和环境可能需要不同的设计方案。
例如,在室外环境中,设计者需要考虑到地形起伏、气候条件等因素,确保无障碍设施在各种天气和地形条件下都能正常使用。
在室内环境中,设计者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布局设计等因素,确保无障碍设施与建筑物的整体设计相协调。
最后,无障碍设施的设计需要注重细节和实用性。
设计者需要考虑到使用者的实际体验,从细节上进行设计。
例如,门把手的高度、卫生间的空间布局、楼梯的扶手设计等都需要考虑到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只有注重细节和实用性,才能真正实现无障碍设施的设计目标。
总之,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标准是保障行动不便人群的基本权利和尊严的重要保障。
设计者需要充分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考虑实际使用情况和环境特点,注重细节和实用性,从而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无障碍设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一个更加包容和公平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建筑出入口与过道
• 为了方便残疾人或老年人开启大门,入口处应采用必要的防风措施。
• 停车场应选于建筑出入口易于看到的地方。建筑入口大门的净宽为 860mm,入口平台离墙体的最小距离为1500mm,入口坡道的最小 宽度为1525mm(图6)当一辆轮椅通过过道时过道的最小宽度为 915mm,而当两辆轮椅同时通过过道的最小宽度则为1525mm(图 7)。
• 满足轮椅90°转弯的最 小宽度为915mm,而 满足轮椅360°转弯的 最小宽度为1065mm (图8)。
• 另外应设计好供残疾 人紧急疏散的室外通 道,这种疏散通道通 常是由围绕于建筑周 边的廊子所组成.
• 4 休息设施与标识物
• 在较长距离的游步道中间应设 休息场所,如亭子、坐凳等。 休息场所应有足够的空间让坐 轮椅者与别人交谈。
•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矗立式标志牌等障 碍物,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或者将其规划好,使其不成为阻碍人行 的砌的路面一般容易使人绊倒、滑倒,不 适于残疾人及老年人行走,但地面应保证有一定的粗糙度,以使轮 椅的轮子、拐杖、助行器等能贴牢地面而不易于滑动。
• 在马路斑马线、拐弯等重要地段应铺设导盲砖以引导盲人行走。
• 盲人一般以路缘石判别自己的行进路线,人行道上突然的坡道可能 使他们发生绊倒的危险,应在相距0.25~-0.50 m处,设制提示,且 坡道表面应与人行道地面不同(如粗糙的材料),以让盲人能轻易 识别。
室外环境的无障碍设 计
•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逐步加强, 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关爱提到议事日程.有人认为室 外环境的无障碍设计就是增加残疾人专用坡道。 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还应包括车库与停车场、建 筑出入口与过道、休息设施与标识物、地面等所有 与残疾人、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细节设计。 正因为目前在室外环境设计中对无障碍设计认识的 不足,使得残疾人与老年人在这种室外环境活动中 常常碰到各种问题。
• 听觉较弱的人和聋哑人一般问 路不方便,对他们来说,路标、 指示牌、地图等标识物很重要, 这些标识物的色彩应明亮、和 谐,适当的部位使用鲜艳的色 彩,以刺激人的视觉,易引起 残疾人或老年人的注意。
• 5 地面
• 地面不能有台阶及急坡,其表面应选用有弹性、防滑、不易脱落损 坏并易于清扫的材料。
• 地面还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免雨天打滑以及良好的照明。
• 在所有坡道的底端都应留有较宽的平台,使坐轮椅者的视野 广阔。
• 为了便于残疾人上下坡 道以及避免跌倒或碰撞, 坡道上往往需要装上扶 手、护栏。如果坡道地 面的高差大于15cm或长 度大于2m时,坡道两边 均需安装扶手,对于较 短的坡道而不需设扶手 的,坡道两边边缘与地 面不能有明显高差,以 免发生滑落、跌倒的危
险。(图1)
• 2 车库与停车场
• 车库与停车场应设有照 明条件良好的残疾人通 道。
• 坐轮椅者需要至少1.5m 宽度的空间来打开车门, 车库地面的各个方向的 坡度不能大于1:20。
• 停车场的残疾人专用道 宽度不能小915mm, 残疾人专用道同时应能 满足在各种天气条件下 使用。
• 停车场应尽可能靠近建筑出入 口处,停车和残疾人专用道等 标志应清晰明了。在商业建筑 中,车库与建筑可通过长廊相 连接。
• 1 坡道
• 坡道是无障碍设计中的重点,因为大部分残疾人及老年人由 于行动不便等需要以轮椅代步,需要用坡道解决地面的高差 问题。
• 坡道面应平整,不应光滑,且做到不松动,不积水,表面应 进行防滑处理。
• 坡道的最大坡度为1:12,长度不能超过10m,如果超过10m, 则中间须增加休息平台。
• 坡道本身在平面上不能直接转弯,转弯处应设平台,在坡道 上转弯,离心力会使轮椅的一轮架空,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