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简介

合集下载

我国八大民主党派简介

我国八大民主党派简介

我国八大民主党派简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是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

主要创始人为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

一、历史轨迹1945年和1946年以国民党民主派人士为基本骨干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分别在重庆和广州成立。

1947年11月,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表会议在香港举行。

1948年1月1日,会议宣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推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何香凝、冯玉祥等入选中央领导机构。

1949年,李济深、何香凝、柳亚子等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共同纲领》的制定,参与选举中央人民政府。

宋庆龄、李济深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谭平山、朱学范、傅作义、李德全、何香凝分别任政府部委的部长和主任。

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决定将民革、民联、民促和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统一为一个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联、民促宣告结束)。

统一后的民革分别于1956年、1958年、1979年、1983年、1988年、1992年、1997年召开了第三、四、五、六、七、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历届主席为李济深、何香凝、朱蕴山、王昆仑、屈武、朱学范、侯镜如、李沛瑶;现任主席何鲁丽。

二、今日民革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民革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积极拥护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动员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大业努力奋斗,谒诚奉献。

民革发展成员,是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

目前,除台湾、西藏外,民革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党员六万余人。

九三学社简介

九三学社简介

九三学社简介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九三学社的前身为抗日战争后期一批进步学者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以民主、科学为宗旨,在重庆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

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并于1946年5月4日正式成立。

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赞同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治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斗争。

1949年1月,九三学社发表宣言,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和毛泽东主席的八项和平主张,拥护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九三学社的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组织成员参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为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和医药卫生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九三学社进一步明确了参政党性质、地位和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九三学社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形成了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进步的优良传统。

在新的历史时期,九三学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不断开拓新局面。

九三学社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九三学社弘扬科学家精神感想

九三学社弘扬科学家精神感想

九三学社弘扬科学家精神感想摘要:一、引言1.九三学社简介2.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性二、科学家精神的内涵1.爱国主义精神2.勇于创新的精神3.求真务实的精神4.团结协作的精神三、九三学社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践1.组织学习活动,提升成员科学素养2.鼓励成员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创新精神3.开展科普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四、弘扬科学家精神对国家发展的意义1.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2.促进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3.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五、结论1.总结全文内容2.强调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性正文:九三学社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界的一个民主党派,始终秉持着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信念,积极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家园,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科学家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科技工作者应当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勇于创新的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科技工作者要敢于突破前人的窠臼,勇攀科学高峰。

求真务实的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根本,科技工作者要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力戒浮躁。

团结协作的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工作者要发扬团队精神,携手共创科技事业的辉煌。

九三学社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积极组织学习活动,提升成员的科学素养,使成员更好地理解科学、认识科学。

同时,鼓励成员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

此外,九三学社还开展科普活动,传播科学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科学、热爱科学。

弘扬科学家精神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有利于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

其次,促进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国家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最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使我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崭露头角。

总之,九三学社弘扬科学家精神,既是对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支持,也是为了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九三学社社章程

九三学社社章程

九三学社社章程第一条九三学社是中国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政治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立的人民团体,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主义、科学主义为基本原则的学术组织。

第二条九三学社的任务是:努力提高社员的思想政治、文化科技水平,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公益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三条九三学社的根本宗旨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服务人民、为人民,弘扬民主、促进进步,加强团结、互帮互助,开展学术、文化、科技工作,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第四条九三学社的组织形式是:全国性、地方性、行业性的学术组织。

全国性学术组织是全国九三学社,由各级九三学社组成。

地方性学术组织是由各地九三学社组成的九三学社联合会。

行业性学术组织是由同一行业、同一领域的九三学社组成的九三学社协会。

第五条九三学社的工作原则是:积极主动服务人民、开展学术、文化、科技工作;坚持民主、促进进步、维护团结;加强组织建设、严格自我管理、保持团体纯洁性;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主义、科学主义。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六条九三学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代表大会,由全国各级九三学社的代表组成。

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修改章程,选举全国委员会,审查和决定全国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决定重要问题。

第七条九三学社的日常工作由全国委员会负责。

全国委员会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下设秘书处,负责协调全国委员会工作和日常管理。

第八条九三学社设立专业委员会,由同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社员自愿组成,负责开展学术研究、交流、推广和服务工作。

第九条九三学社设立地方学会、九三社联合会、九三社协会等,分别负责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的学术工作和服务工作。

第三章入社和退出第十条申请加入九三学社的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具有一定的文化和科技素质,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或实践经验;(三)同意九三学社的章程,愿意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九三学社社章

九三学社社章

九三学社社章(2007年12月13日九三学社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总纲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本社前身为抗日战争后期一批进步学者发扬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以民主、科学为宗旨,在重庆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

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

国共和谈和旧政协期间,本社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反对内战,反对独裁。

解放战争期间,本社严正声明不承认伪“国民大会”,赞成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斗争。

随后,本社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本社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政协章程总纲为自己的政治纲领,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组织成员参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为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和医药卫生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本社进一步明确了性质、地位和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显著成绩。

半个多世纪以来,本社秉承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同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宏伟事业中风雨同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携手前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团结奋斗,发展成为一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本社坚持并认真实践这一制度。

九三学社章程

九三学社章程

九三学社章程(2007年12月13日通过)总纲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本社前身为抗日战争后期一批进步学者发扬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以民主、科学为宗旨,在重庆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

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

国共和谈和旧政协期间,本社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反对内战,反对独裁。

解放战争期间,本社严正声明不承认伪“国民大会”,赞成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斗争。

随后,本社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本社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政协章程总纲为自己的政治纲领,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组织成员参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为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和医药卫生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本社进一步明确了性质、地位和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显著成绩。

半个多世纪以来,本社秉承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同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宏伟事业中风雨同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携手前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团结奋斗,发展成为一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本社坚持并认真实践这一制度。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93学社入会条件

93学社入会条件

93学社入会条件摘要:一、引言二、93 学社的背景和性质三、入会条件1.年龄限制2.学历要求3.学术成果要求4.推荐人制度四、入会申请流程1.准备材料2.提交申请3.审核与面试4.公布结果五、入会后的权益与责任1.会员权益2.会员责任六、结语正文:一、引言93 学社是我国著名的学术团体,旨在团结广大青年学者,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93 学社的入会条件及相关事宜。

二、93 学社的背景和性质93 学社成立于1993 年,是以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学森先生名字命名的学术团体。

学社以“求实、创新、团结、奉献”为宗旨,为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合作与成长的平台。

三、入会条件1.年龄限制:申请者需年满18 周岁。

2.学历要求:申请者需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

3.学术成果要求:申请者需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成果,如发表学术论文、取得专利等。

4.推荐人制度:申请者需获得至少两名现任会员的推荐。

四、入会申请流程1.准备材料:申请人需准备个人简历、学术成果等相关证明材料。

2.提交申请:申请人将材料提交至学社秘书处。

3.审核与面试:秘书处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将参加面试。

4.公布结果:学社理事会根据面试表现,最终决定是否批准入会申请。

五、入会后的权益与责任1.会员权益:会员可参加学社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如研讨会、培训课程等;优先获得学社提供的学术资源;可竞选学社理事会成员等。

2.会员责任:会员需积极参与学社组织的活动,为学社的发展献言献策;维护学社的声誉和权益;按照学社章程规定缴纳会费等。

六、结语93 学社为广大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

关于九三学社的缘起

关于九三学社的缘起

关于九三学社的缘起九三学社建社已整整60周年。

关于她的缘起,在现有的社史、社志中有段早期的历史,少见记载。

为了更完整、更全面地了解我社建社的历史和前辈们的业绩,特写入以窥全貌。

这段经过要从抗日战争时期说起。

1937年8月,日寇大举侵犯我国,北平、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大学相继迁往内地,大批教授和文化科技界人士也随之到达,南京中央大学迁到重庆。

1939年初,当武汉失守后,战局愈趋紧张,百姓忧心忡忡,中央大学几位教授心理学家潘菽、林学家梁希、农学家金善宝等著名学者经常聚在一起,探讨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他们抱着科学救国的愿望,一心想为贫穷落后、受人欺凌的祖国寻求出路,便发起组织了“自然科学座谈会”。

“座谈会”成员之一的潘菽,有位胞兄潘梓年也在重庆,任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社社长,他常去看望,有时到新华社驻渝办事处听抗日形势报告,借阅革命书刊,还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回来后就在“座谈会”上传达。

由此,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有了认识,对国家的前途命运也开始领悟。

当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传来后,“座谈会”成员义愤填膺,毅然前往新华社驻渝办事处公开表示他们的愤慨、慰问和哀悼。

梁希、金善宝还捐款给抗日将士制作寒衣,受到中共南方局的赞赏。

1943年,潘菽、梁希和同为中大教授的林学家干铎等决心将“自然科学座谈会”推向社会,去团结更多的自然科学者,开创新局面。

其时,在重庆的上海法学院院长、曾任浙江省参议会代议长的褚辅成及原黄埔军校教官、北大教授许德珩,他们都是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

他们目睹桂林沦陷,川黔危急,人心惶惶,为了推动学术界进步人士团结一致,伸张民族正气,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奋起抗日,争取最后胜利,决定成立“民主科学座谈会”,发扬“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为实现人民民主,发展人民科学而努力。

这样,与“自然科学座谈会”的设想不谋而合,由于彼此都属学术界的同仁或相识,双方很快就结合起来,针对抗日形势的变化,根据新华社的论点,进行学习讨论,力求在思想意识上取得一致或近似的看法,并向各自联系的相关人士作广泛的宣传,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意见,这引起了各方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三学社简介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九三学社前身为抗日战争后期一批进步学者发扬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以民主、科学为宗旨,在重庆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

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成立大会在重庆正式召开。

大会发表了《九三学社缘起》、《成立宣言》、《基本主张》、《对时局主张》等文件,选举许德珩等16人为理事,梁希等8人为监事。

国共和谈和旧政协期间,九三学社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反对内战,反对独裁。

解放战争期间,九三学社严正声明不承认伪“国民大会”,赞成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斗争。

1949年1月,九三学社发表宣言,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和毛泽东的八项和平主张,拥护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九三学社代表许德珩等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九三学社领导人梁希担任了林垦部部长,许德珩担任了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政协章程总纲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组织成员参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为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和医药卫生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九三学社进一步明确了性质、地位和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显著成绩。

近年来,九三学社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就非典防治、加大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力度、解决国有企业退休科技人员待遇、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改进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等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充分发挥科技界人才密集的优势,围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等课题进行调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通过举办各种论坛和研讨活动,就知识经济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粮食安全、传统文化、生态富民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努力开拓参政议政的新领域;重视同地方合作,着力打造九三学社同地方合作的品牌,实现了从单一支边扶贫到全方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转变;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海外联络工作,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积极贡献力量。

半个多世纪以来,九三学社秉承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同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宏伟事业中风雨同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携手前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团结奋斗,发展成为一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力量。

九三学社在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贯彻执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
辱与共”的方针,维护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全体社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新世纪三大任务贡献力量。

截止2016年12月底,九三学社共有地方组织338个,其中省级组织30个,省辖市级组织279个,县级组织29个;基层组织6512个,其中基层委员会739个,支社5608个,小组165个。

全国社员总数已达164018人。

社员中担任各级人大代表的共有1965人,担任各级政协委员的共有10753人,担任县处级以上政府及司法机关领导职务的共有1199人。

九三学社先后拥有18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成员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九三学社社员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王选、黄昆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师昌绪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谢家麟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程开甲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九三学社中央历任主席为许德珩、周培源、吴阶平。

现任主席韩启德。

九三学社中央主办的刊物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民主与科学》和在社内发行的《九三中央社讯》,下属单位学苑出版社,开通有九三学社中央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