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卒中康复的新进展-香港

合集下载

脑卒中的康复现状与进展

脑卒中的康复现状与进展
✓对脑卒中后社区康复重视不够,忽视了社区康复的重要性。 ✓有研究表明改善预后的时间可以持续到脑卒中后 5 年;
Stroke Unit Trialists,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2 ; (1) :197
✓脑卒中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对卒中后心理康复重视不够,
康复治疗技术众多,暂无突破性进展 综合康复治疗,尚缺规范化治疗方案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已经意识到:大脑损伤后脑功能是可以得到 一定程度恢复的,经过不断研究,提出了脑的可塑性理论,主要包括: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 振破谱分析和功能性核磁共 振(fMRI)的出现
为脑的可塑性提供 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
了客观证据
供了理论依据。
3. 脑卒中康复治疗现状
3.2 脑卒中治疗现状

Langhammer B. Clin Rehabil,2000,14: 361-369
训练应以功能性动作为目的,即训练需要导向性,集中在所需的重要功能上
2.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近 10 年来出现的强制性使 用运动疗法 (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运动疗法 ) 、减重平 板车步行训练 (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 BWSTT)等均在脑的可塑性理论 的基础上形成 ;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发展趋势
1. 康复介入时机 ✓ 重视疾病预防,未病先防 ✓ 康复治疗从监护室开始,运用各种手段争取救治时 间窗
2.脑卒中康复规范化 ✓ 评定量表、评定技术的规范化 ✓ 治疗手段的规范化
• 脑卒中康复指南
• 脑卒中康复专家共识
3.脑卒中康复治疗前景

中国脑卒中(偏瘫)康复的新进展-香港

中国脑卒中(偏瘫)康复的新进展-香港

大脑功能重组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可在损伤区周围、对侧或远隔部位)
学习或训练的规律
1.主动性 2.实践性 3.重复性 -“时间依赖性” 4.适量性 -“强度依赖性” 5.刺激的丰富性
随意运动的复杂性: 上运动神经元支配随 意运动与下运动神经元支 配的不随意运动有着本质 的区别。
随意动机
视觉传入
内存的运动 视觉坐标 大脑联合区 计划程序
补充运 运动程序的子系统 视觉坐标 前运动区 动区动 运动的选择 运动坐标 信息鉴别 整合 计算 基底节 一次运动区 运动指令 小脑
随意运动传出
这样,脑卒中的康复需 要从神经生理学的基础上 发展到大脑功能重组
(brain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BFRO)的理
论和方法上来。
痉挛的复杂机理
大脑(上运动神经元) 脊髓(下运动神经元)γ神经元GABA-B 受体 神经干 神经肌肉接点 肌肉(肌梭、梭内肌、梭外肌的作用) 相应的抗痉挛方法随之产生,并在临床上 开始广泛使用,成为偏瘫处理的重要内容。
一些建立在大脑功能重组 (BFRO)的方法
主动性康复训练 (active training) 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ental practice)疗法 部分减重平板运动( TTWPBWS)疗法 强制性训练(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主动性(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active-operative EMG-BF)




损 伤 impairment
活动受限 activity limitation
参与局限性 participantal factors

脑卒中康复j进展课件

脑卒中康复j进展课件

脑卒中康复j进展
8
脑卒中康复介入的时机
• 康复越早越好?早到多早? • 重症脑卒中的康复:神经内外科重症病房(NICU)
脑卒中康复j进展
9
脑卒中康复介入的时机
• 脑卒中康复介入的时间:始于脑卒中发病 • 脑卒中发病即开始康复的内容: • 重症脑卒中(ICU)康复的内容:预防性康复为主、维持性
康复 • 从ICU(Intensive Care Unit)到HDU(High Dependency Unit)
脑卒中康复j进展
13
重症患者回归生活的层级体系
脑卒中康复j进展
14

HDU概念的引进,颠覆了原来
的病情稳定后再康复的观念,使得
康复介入的时间大大提前;不需要
再拘泥于卒中后病情稳定的局限,
最大程度的避免废用,减少了并发
症,提高了康复效果且缩短了康复
时间,是脑卒中康复观念的更新。
脑卒中康复j进展
15
脑卒中康复的新进展
杜巨豹 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
脑卒中康复j进展
1
• 脑卒中康复介入时间 • 脑卒中康复适应症 • 脑卒中康复的一体化治疗 • 脑卒中康复的新理论新技术 • 脑卒中康复的认识
脑卒中康复j进展
2
脑卒中的定义
• 脑卒中(Stroke)是指急性脑血管病,一 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 脑血管意外。是因各种原因引起脑内动脉狭 窄、闭塞或破裂,导致急性的局灶性脑功能 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观念的区别 • HDU康复的内容:预防性康复、维持性康复、主动性康复
脑卒中康复j进展
10
康复科high dependency unit
• A high dependency unit is an area in a hospital, usually located closely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where patients can be cared for more extensively than on a normal ward, but not to the point of intensive care.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新进展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新进展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新进展摘要:脑卒中作为临床中具有较高致残率的疾病类型,大多患者在积极接受治疗后,仍旧伴随程度不同的肢体功能障碍现象,其中较常见的障碍为偏瘫,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随近些年的医学发展,康复技术不断更新,并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前言:脑卒中就是指患者脑动脉出现病变,从而使其脑血管发生痉挛、破裂或者是闭塞等,致使其脑部循环产生障碍以及肢体的功能性障碍。

据临床相关研究资料显示[1],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已经达到80%多,因此在治疗开展中保证患者生命体征较为稳定的前提下,还需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临床诸多研究显示康复护理针对功能障碍,比如肢体瘫痪、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均有显著作用,所以在临床中积极开展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质量。

一、康复护理开展最佳时机近些年在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及相关研究的不断进步,有大量实践显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改善其受损的肢体,还可以促进其肢体功能的尽快恢复,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现阶段临床中认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身体体征趋于稳定,并保证其神经症状无发展后开展康复护理作为最佳时机;对此有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在急性发病的24小时之内,对其开展康复护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针对较多患者来讲,在发病的1-3天内开展康复护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由此来看,早期对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可以避免膝关节出现畸形、挛缩等,利于患者的机体康复。

二、患者心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因为肢体功能丧失,且长期受到病情困扰,容易出现悲观、抑郁、焦虑等诸多情绪,在患者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哭泣、消极、反抗等,不良情绪的出现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容易使患者出现不配合等行为,因此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需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对其心态做以正确评估,以此实施科学的心理疏导,必要时可协同家属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支持,减轻患者内心的无助感,树立疾病恢复的信心,并使其在临床干预中有较高的配合度,促进康复计划的顺利推进。

脑卒中病人过渡期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病人过渡期护理研究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2023,58(6):662-669.[19] M I A S K OW S K IC ,C O O P E R B A ,M E L I S K O M ,e ta l .D i s e a s ea n d t r e a t m e n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d o n o t p r e d i c t s y m p t o mo c c u r r e n c e p r o f i l e si n o n c o l o g y o u t 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i n g h e m o t h e r a p y [J ].C a n c e r ,2014,120(15):2371-2378.[20] 谢耀飞.基于潜变量分析的中国老年人抑郁症状潜在转换及影响因素探究[D ].武汉:武汉大学,2021.[21] WA N GJ ,J A C O B SS ,D E WA L TD A ,e t a l .Al o n g i t u d i n a l s t u d yo fP R OM I S p e d i a t r i cs y m p t o m c l u s t e r s i nc h i l d r e nu n d e r g o i n gc h e m o t h e r a p y [J ].J o u r n a lo fP a i na n dS y m p t o m M a n a ge m e n t ,2018,55(2):359-367.[22] 翁佳敏,王梦婧,黄碧红,等.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的纵向研究[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3,29(2):294-298;308.[23] N I E L S E N A W M ,L U N D O R F F M ,N I E L S E N H M ,e ta l .S y m p t o mt r a j e c t o r i e s i nb r e a s t c a n c e r s u r v i v o r s :gr o w t hm i x t u r e a n a l y s i so f p a t i e n t -r e p o r t e d p a i n ,f a t i g u e ,i n s o m n i a ,b r e a s ta n d a r ms y m p t o m s [J ].A c t aO n c o l o g i c a ,2021,60(12):1659-1667.[24] 刘晴,胡娟,彭艳妮,等.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治疗期癌因性疲乏轨迹的纵向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23,38(9):39-44.[25] L A I J S ,B E A UMO N TJL ,K U P S T MJ ,e t a l .S y m p t o mb u r d e n t r a j e c t o r i e se x p e r i e n c e d b y pa t i e n t s w i t hb r a i n t u m o r s [J ].C a nc e r ,2020,126(14):3341-3351.[26] 陆韦华吾,陆箴琦.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变化规律及预测指标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21,36(18):1-5;21.[27] N A G I N D S ,J O N E S B L ,P A S S O S V L ,e t a l .G r o u p-b a s e d m u l t i -t r a j e c t o r y m o d e l i n g [J ].S t a t i s t i c a l M e t h o d si n M e d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018,27(7):2015-2023.[28] V A N D E R N E S T G ,L I MA P A S S O S V ,C A N D E L M JJ M ,e t a l .A no v e r v i e wo fm i x t u r em o d e l l i n g fo r l a t e n t e v o l u t i o n s i n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d a t a :m o d e l l i n g a p pr o a c h e s ,f i t s t a t i s t i c s a n d s o f t w a r e [J ].A d v a n c e s i nL i f eC o u r s eR e s e a r c h ,2020,43:100323.[29] N A G I N DS .G r o u p -b a s e dt r a j e c t o r y m o d e l i n g :a no v e r v i e w [J ].A n n a l s o fN u t r i t i o n &M e t a b o l i s m ,2014,65(2/3):205-210.[30] S H A F I Q M ,MA L HO T R A R ,T E O I ,e t a l .T r a je c t o r i e s of p h y s i c a l s y m p t o m b u r d e na n d p s y c h o l og i c a ld i s t r e s sd u r i n g th e l a s t y e a ro f l i f e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s o l i d m e t a s t a t i cc a n c e r [J ].P s y c h o -O n c o l o g y,2022,31(1):139-147.[31] L IH ,MA R S L A N D AL ,C O N L E Y YP ,e t a l .G e n e s i n v o l v e d i nt h e H P A a x i sa n dt h es y m p t o m c l u s t e ro ff a t i g u e ,d e p r e s s i v e s y m p t o m s ,a n da n x i e t y i n w o m e n w i t hb r e a s tc a n c e rd u r i n g 18m o n t h s o f a d j u v a n t t h e r a p y [J ].B i o l o g i c a lR e s e a r c h f o rN u r s i n g,2020,22(2):277-286.[32] HO C K E N B E R R Y M J ,H O O K E M C ,R O D G E R S C ,e ta l .S y m p t o m t r a j e c t o r i e s i n c h i l d r e n r e c e i v i n g tr e a t m e n t f o r l e u k e m i a :al a t e n tc l a s s g r o w t h a n a l y s i s w i t h m u l t i t r a j e c t o r y m o d e l i n g [J ].J o u r n a l o fP a i na n dS y m p t o m M a n a ge m e n t ,2017,54(1):1-8.(收稿日期:2023-07-27;修回日期:2023-12-04)(本文编辑张建华)脑卒中病人过渡期护理研究进展梁 妍,谭寅虎,邢慧敏,王 洋*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吉林130117R e s e a r c h p r o gr e s s o n t r a n s i t i o n a l c a r e o f 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 L I A N GY a n ,T A NY i n h u ,X I N G H u i m i n ,W A N GY a n gS c h o o l o fN u r s i n g ,C h a n g c h u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J i l i n 130117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W A N GY a n g ,E -m a i l :w a n g y a n gl m l @163.c o m K e yw o r d s t r a n s i t i o n a l c a r e ;s t r o k e ;c a r e g i v e r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 ;r e v i e w 摘要 综述过渡期护理的概念与起源,脑卒中病人过渡期护理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现存问题与应对策略,以期为改变病人疾病转归结局提供参考㊂关键词 过渡期护理;脑卒中;照护者;慢性病;综述d o i :10.12102/j.i s s n .2095-8668.2024.05.015 作者简介 梁妍,硕士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 王洋,E -m a i l :w a n g y a n gl m l @163.c o m 引用信息 梁妍,谭寅虎,邢慧敏,等.脑卒中病人过渡期护理研究进展[J ].循证护理,2024,10(5):845-849.㊃548㊃循证护理2024年3月第10卷第5期(总第121期)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出血导致脑功能障碍,具有发病率高㊁致残率高㊁复发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㊂脑卒中是我国居民死亡和伤残的首要原因,‘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40岁及以上的人群患病人数约1704万人,1年内复发率为5.8%[1]㊂李思琴等[2]报道,脑卒中病人30d再入院率为28.8%㊂脑卒中病人出院后医疗环境发生变化,护理人员由专业卫生人员转变为家属或社区工作人员,出现护理质量下降㊁专业水平不足㊁护理连续性中断等问题,导致疾病复发率㊁计划外再入院率增高,病人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且易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3]㊂过渡期护理(t r a n s i t i o n a l c a r e,T C)旨在帮助病人从医院顺利转移到家庭,重新融入社会环境,促进病人康复,同时缓解家庭照护者的护理压力㊂现综述脑卒中病人过渡期护理研究进展,以期改善脑卒中病人疾病转归㊂1过渡期护理概念与起源过渡期护理最初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兴起,由N a y l o r教授和C o l e m a n教授引领[4]㊂根据美国老年医学会的定义,过渡期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在不同地点或同一地点内不同水平的护理之间转移时,确保医疗保健的协调和连续性的一系列行动[5],包括出院前的准备(即出院计划)㊁出院后下一个护理地点的随访㊂过渡期护理极易与其他相关概念混淆,较延续性护理时间更短,最多1个月;与出院计划比较在时间跨度㊁地域广度上更为广泛,强调过渡与转移过程中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具有以病人为中心㊁转移性㊁连续性㊁协调性和教育支持性5个属性[6]㊂最初过渡期护理主要是为患有慢性病的儿童或者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护理,后来拓展到I C U危重症病人由重症病房向普通病房过渡的护理㊁老年慢性病病人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护理,过渡期护理逐渐被各学科广泛应用㊂2脑卒中病人过渡期护理国内外发展现状2.1脑卒中病人过渡期护理国外发展现状脑卒中病人过渡期护理在国外应用较多㊂最初由于脑卒中病人急性发作后出院缺少相应的护理服务,病人常发生不良事件,研究人员将过渡期护理应用于脑卒中病人急性发作后护理[7],得到了良好的反馈㊂2012年,过渡期护理改善脑卒中病人结局已经被相关研究证实,但是相关证据较少且质量不高[8]㊂2018年,研究人员开发综合急性脑卒中后服务(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p o s t-a c u t es t r o k es e r v i c e,C O M P A S S),为脑卒中病人提供出院早期支持和过渡期护理[9]㊂美国一项研究基于N a y l o r教授的过渡期护理模式进行改进,建立一种脑卒中特异性过渡期护理模型,将病人的需求和急性护理服务联系起来,并制定脑卒中特定综合过渡性护理服务的建议和范例[10]㊂其后C OM P A S S过渡性护理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相关研究,L u t z等[11]通过问卷调查对脑卒中病人照护者的照护压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照顾者照护压力高于男性㊂D u n c a n等[12]开发并测试了C OM P A S S过渡期护理管理计划的有效性,但是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效果一般,对于过渡期护理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探索㊂然而不断有学者对该领域进行研究,过渡期护理在脑卒中病人中发挥的作用逐渐显现㊂F a k h a 等[13]开发和实施许多过渡性护理创新,优化老年人在多个护理环境之间转移时的护理连续性,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最终改善其生活质量㊂该研究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将其分为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根据每种情况定制相关策略,推进科学方法的使用,成功实施长期护理创新㊂2.2脑卒中病人过渡期护理国内发展现状2004年我国首次提出 过渡期护理 理念,最初用于I C U重症病人向普通病房的过渡,以及青少年慢性病病人全生命周期的过渡[6]㊂由于我国脑卒中患病人数众多,急性脑卒中后护理的需求迫切,过渡期护理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㊂相较于国外而言,我国过渡期护理的发展尚不成熟㊂2015年,我国香港地区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测试过渡性护理计划对脑卒中病人的有效性,根据奥马哈系统框架设计护士主导的为期4周的计划,结果显示过渡期护理有效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了病人的抑郁程度[14]㊂2019年,台湾地区启动了一项新的家庭照护计划,重点关注脑卒中病人急性发病后的护理[15]㊂重庆等地区也开展了脑卒中病人的过渡期护理[16],并且对家庭照顾者进行以护士为主导的健康指导,病人自我效能有所改善㊂哈尔滨一项研究显示,为提高脑卒中病人的家庭康复水平,对116例脑卒中病人实施12周的家庭护理计划,包括过渡性护理措施,促进病人进行家庭锻炼[17]㊂2022年, L i n等[18]在我国牡丹江地区进行调查,基于奥马哈系统为脑卒中病人制定过渡期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显示,过渡期护理能够提高病人的沟通能力,有效改善病人出院后的身体机能㊂2.3过渡期护理对脑卒中病人的积极作用2.3.1提高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脑卒中病人病后生活发生巨大变化㊂生理方面:疾病导致病人肢体活动障碍㊁自理能力下降,严重者伴有认知障碍㊁语言障碍[19]㊂心理方面:无法控制的身体状况导致病人自身形象紊乱,出现沮丧㊁焦虑㊁抑郁㊃648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M a r c h,2024V o l.10N o.5等心理问题㊂B a v a r s a d等[20]对80例脑卒中病人进行电话随访和家访,采用相关问卷对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病人语言㊁情绪㊁活动㊁自护能力等方面明显改善㊂与贾悦[21]研究结果一致㊂研究结果还显示,病人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大幅度提高㊂K a m等[17]研究对病人进行药物指导㊁运动指导㊁电话随访,结果同样证实过渡期护理能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自我效能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㊂一项M e t a分析结果显示,过渡期护理改善了病人从医院到家庭后的运动表现㊁步行速度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22]㊂2.3.2降低脑卒中病人30d内再入院率脑卒中病人出院2周内复发率较高,出院30d再入院率是评价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23]㊂早期一项急性脑卒中后病人参加过渡期护理试点研究结果表明,30d后病人再入院率明显减低[7]㊂L i n等[18]基于奥马哈系统将过渡期护理计划分为出院前干预和出院后干预,出院前干预包括入院后的早期评估㊁药物调节和出院计划病人教育,出院后干预包括1个月1次的在线教育或7d1次的家访,保持医院和家庭护士与病人之间的联系,维持病人与家人及专业护理提供者之间的平衡㊂该研究结果显示,过渡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病人身体机能,有效降低短期再入院率㊂也有研究显示,通过电话随访㊁家庭访问㊁门诊访问,或者其中两项相结合,在病人出院后3~6个月进行干预,效果较稳定[24]㊂但是B u s h n e l l等[25]运用C OM P A S S分析了过渡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病人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虽然大部分研究都证实过渡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病人非计划再入院率,但是不排除存在偏倚的可能性,所以对此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㊂2.3.3减轻脑卒中病人家庭经济负担脑卒中发病后的治疗与康复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不容小觑㊂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对8种共病的病人进行6个月的过渡期护理干预,结果表明,病人出院后的康复保健费用明显降低[26]㊂董玉杰等[15]的研究对比了住院急性后护理模型与一种新的家庭急性后护理模型的成本效益,结果显示家庭组总费用少于住院组,且功能恢复较好㊂2.3.4减轻脑卒中病人及家属的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是个体因面对复杂㊁不可测的情境以及因接受不完整㊁不持续的信息而无法对当前疾病事件进行分类处理时产生的认知状态㊂贾玉玲等[27]成立过渡期护理小组对病人家属进行指导,并在病人出院后对其家属进行为期3个月的电话随访,降低了病人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了其应对疾病的能力,促进病人治疗与康复㊂C a m i c i a等[28]使用过渡护理准备评估工具(P A T H-S),旨在评估照护者在病人出院后护理脑卒中病人的准备情况,通过对脑卒中照护者的认知访谈,该准备评估工具帮助其认识到病人脑卒中的预后情况以及自身照顾角色所需要承担的任务,减轻照护者对家庭康复护理的不确定感㊂D e m i r 等[29]研究结果显示,照护者的护理能力㊁电子健康素养以及护理准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㊂3我国脑卒中病人过渡期护理现存问题与应对策略3.1现存问题目前,我国的过渡期护理仍不成熟,虽然相关研究证实过渡期护理对脑卒中病人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还存在较多问题㊂理论层面:过渡期护理常与连续性护理㊁延续护理㊁出院计划等概念混淆[6],导致研究者并没有具体标准,同时过渡期护理在我国循证证据较少,导致发展困难㊂现实层面,脑卒中病人面临疾病带来的身体损伤,以及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同时病人社会关系和家庭角色发生变化,巨大改变会导致病人出现沮丧㊁抑郁㊁焦虑等情绪问题㊂对于照护者来说,面临着突如其来的疾病,自身对护理角色转换困难,对护理工作准备不足,不确定能够为病人做什么以及如何管理病人,同时照护者缺乏护理专业知识和信息,对其认知有局限性㊂照护者在执行护理技能操作时,同样缺乏实践经验,使照护者为病人进行过渡护理时难以达到理想状态[15]㊂除病人自身因素和照护者因素外,我国关于脑卒中后过渡期护理的政策尚不完善,从业人员培训不足,公共卫生服务与临床护理之间的整合不足,导致医院随访中断㊁护理连续性中断[30]㊂3.2应对策略3.2.1脑卒中病人干预措施通过健康指导,提高病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对病人而言至关重要㊂健康指导被定义为 脑卒中幸存者/护理人员在目标设定㊁积极学习㊁健康教育㊁自我管理技术㊁延续护理㊁药物管理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管理[30] ㊂个性化健康指导课程被视为增强脑卒中病人和照护者自我护理技能的促进因素[31]㊂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提高病人的相关知识和信息的获取能力,为病人制定详细的出院计划,减轻病人及照护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㊂对于病人出院后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应予以正确引导,定期电话随访㊁家访,保证护理的连续性㊂J i a n g等[32]对脑卒中病人实施了个性化自我㊃748㊃循证护理2024年3月第10卷第5期(总第121期)管理措施,采用智能手表实时监测病人的变化,研究者可从云平台实时查看病人的情况,云平台不仅具有实时记录功能,而且可以在病人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推送解决方案,以及预警或报警㊂该研究以智能穿戴设备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为未来长期维持和持续改进自我管理行为奠定基础㊂3.2.2照护者干预措施照护者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压力,为照护者提供社会支持必不可少㊂社会支持分为情感支持和工具支持,情感支持包括提供爱和关怀;工具支持通常包括有形或实用形式的支持,如任务援助㊁资金和直接干预,可用于直接缓解压力[5]㊂L e l a u r i n等[33]招募了340名照护者,包括抑郁高风险人员,研究者通过电话随访和网络培训对其干预,观察照护者抑郁症状的变化,同时将照护者自我效能感㊁健康相关生活质量㊁护理满意度等作为次要观察指标㊂结果显示,照护者积极接受随访,有效缓解其抑郁情况㊂D e m i r等[29]研究将参与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通过网络培训提高照护者的电子健康素养,研究组护理准备度高于常规组,防止或减轻抑郁的同时提高照护者的护理水平㊂病人与照护者在过渡期这一脆弱时期,拥有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34]㊂3.2.3社会与卫生服务机构病人和照护者的社会支持大多来源于医院㊁社区及社会卫生服务机构㊂C o n d o n等[35]建立由执业护士领导的标准化过渡性脑卒中诊所,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出院30d再入院率降低㊂V a r e l a等[36]在智利进行的研究表明,过渡期护士的任务与日常临床活动相结合,其中病例管理㊁过渡护理和持续支持是成功的关键,过渡性护理干预在解决护理碎片化方面具有很强的潜力㊂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业的过渡期管理机构,社区专业人员少㊁工作量大,无法设置专门的过渡期护士,难以保证病人出院护理的连续性㊂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过渡期护理费用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更多的经济压力,导致我国社区门诊使用率不高㊂实施过渡期护理计划,让病人成功从医院过渡到家庭不仅需要专业的卫生专业人员,还需要卫生系统和社会护理系统提供良好的服务,卫生专业人员与脑卒中病人㊁照护者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㊂4小结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病人数量呈上升趋势,且逐渐年轻化㊂过渡期护理有助于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减少病人及其照护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降低病人出院30d非计划再入院率,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节省医疗资源㊂我国过渡期护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照护者护理能力不足导致护理质量下降,尤其是照护者为老年人时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加之社会支持不足,病人及其家庭难以及时得到帮助,在有限的资源内,病人无法合理利用资源也是过渡期护理发展缓慢的问题所在㊂我国脑卒中病人过渡期护理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研究者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现状,使其适用于我国脑卒中患病人群,推动我国脑卒中病人过渡期护理事业的发展㊂参考文献:[1]王陇德,彭斌,张鸿祺,等.‘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19(2):136-144.[2]李思琴,袁平乔,黄姝绮,等.脑卒中病人30d内非计划再入院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19):3356-3360.[3] B A R B E RB,W E E K SL,S T E E V E S-D O R E Y L,e ta l.H o s p i t a l t oh o m e:s u p p o r t i n g t h et r a n s i t i o nf r o m h o s p i t a l t oh o m ef o ro l d e ra d u l t s[J].C a n a d i a nJ o u r n a lo fN u r s i n g R e s e a r c h,2022,54(4):483-496.[4]李源,李旻露,孟庆童,等.基于W e bo f S c i e n c e过渡期护理的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J].护理学报,2020,27(18):37-41.[5] C U I M,HU A J N,S H I X L,e t a l.F a c t o r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i n s t r u m e n t a l s u p p o r t i n t r a n s i t i o n a l c a r e a m o n g o l d e r p e o p l ew i t hc h r o n i cd i se a s e:a 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 s t u d y[J].B M C N u r s i n g,2022,21(1):230.[6]季涧琳,陆群峰,杨利灵,等.过渡期护理的概念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3):374-379.[7]J O N E SK R,T U L L A I-M C G U I N N E S SS,D O L A N S K Y M,e ta l.E x p a n d e d a d u l t d a yp r o g r a ma sa t r a n s i t i o no p t i o nf r o m h o s p i t a lt oh o m e[J].P o l i c y,P o l i t i c s&N u r s i n g P r a c t i c e,2011,12(1): 18-26.[8] P R V U B E T T G E R J,A L E X A N D E R K P,D O L O R R J,e ta l.T r a n s i t i o n a l c a r e a f t e r 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 f o r a c u t e s t r o k e o r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J].A n n a l so f I n t e r n a l M e d i c i n e,2012,157(6):407-416.[9] B U S H N E L LCD,D U N C A N P W,L Y C A N SL,e ta l.A p e r s o n-c e n t e r e da p p r o a c ht o p o s t s t r o k ec a r e: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p o s t-a c u t e s t r o k e s e r v i c e sm o d e l[J].J o u r n a l o f t h eA m e r i c a nG e r i a t r i c sS o c i e t y,2018,66(5):1025-1030.[10] L AW S L,R I T T E R L,L O E S C H E R L,e t a l.S t r o k e-s p e c i f i cr e f i n e m e n t s t on a y l o r'st r a n s i t i o n a lc a r e m o d e lt oa d d r e s st h es t o r mo f u n c e r t a i n t y a n du n m e t s u r v i v o r a n d c a r e g i v e r n e e d s[J].T h e J o u r n a l o fN e u r o s c i e n c eN u r s i n g,2022,54(1):23-29.[11] L U T Z BJ,K U C H A R S K A-N E W T O N A M,J O N E SS B,e ta l.F a m i l i a l c a r e g i v i n g f o l l o w i n g s t r o k e:f i n d i n g s f r o m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p o s t-a c u t e s t r o k e s e r v i c e s(C O M P A S S)p r a g m a t i c c l u s t e r-r a n d o m i z e dt r a n s i t i o n a l c a r e s t u d y[J].T o p i c si nS t r o k e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2023,30(5):436-447.[12] D U N C A NP W,B U S H N E L LCD,J O N E S SB,e t a l.R a n d o m i z e d㊃848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M a r c h,2024V o l.10N o.5p r a g m a t i c t r i a l o f s t r o k e t r a n s i t i o n a l c a r e:t h eC OM P A S Ss t u d y[J].C i r c u l a t i o n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Q u a l i t y a n d O u t c o m e s,2020,13(6):e006285.[13] F A K H A A,D E B O E R B,H A M E R S J P,e t a l.S y s t e m a t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s e to f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s t r a t e g i e sf o rt r a n s i t i o n a lc a r e i n n o v a t i o n si n l o n g-t e r m c a r e[J].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S c i e n c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2023,4(1):103.[14]WO N G F K Y,Y E U N G S M.E f f e c t so fa4-w e e kt r a n s i t i o n a lc a r e p r o g r a mm e f o rd i s c h a r ge d s t r o k e s u r v i v o r s i nH o n g K o n g:ar a n d o m i s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J].H e a l t h&S o c i a l C a r ei nt h eC o mm u n i t y,2015,23(6):619-631.[15]T U N G Y J,L I N W C,L E E L F,e t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c o s t-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b e t w e e n i n p a t i e n ta n dh o m e-b a s e d p o s t-a c u t ec a r em o d e l sf o rs t r o k e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i n T a i w a n[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e s e a r c ha n dP u b l i cH e a l t h,2021,18(8):4129.[16] L I N S L,X I A O L D,C HAM B E R L A I N D.A n u r s e-l e dh e a l t hc o a c h i n g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f o r s t r o k e s u r v i v o r s a nd t he i rf a m i l yc a r e g i v e r s i n h o s p i t a lt o h o m et r a n s i t i o n c a r ei n C h o n g q i n g,C h i n a:as t u d y p r o t o c o lf o ra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J].T r i a l s,2020,21(1):240.[17] K AM Y U E T WO N GF,WA N GSL,N GSS M,e t a l.E f f e c t s o fa t r a n s i t i o n a lh o m e-b a s e dc a r e p r o g r a mf o rs t r o k es u r v i v o r s i nH a r b i n,C h i n a:a 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J].A g e a n dA g e i n g,2022,51(2):a f a c027.[18] L I NJ,J I A N G M L,L I UJ M,e ta l.T h ee f f i c a c y o f t r a n s i t i o n a lc a r e s e r v i c e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 r a n s i e n t i s c h e m i c a t t a c k:a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c o h o r t s t u d y[J].M e d i c i n e,2022,101(39):e30872.[19] K I M K T,C H A N G W K,J U N G Y S,e ta l.U n m e tn e e d sf o rr e h a b i l i t a t i v e m a n a g e m e n ti nc o mm o n h e a l t h-r e l a t e d p r o b l e m sn e g a t i v e l y i m p a c tt h e q u a l i t y o fl i f e o f c o mm u n i t y-d w e l l i n gs t r o k e s u r v i v o r s[J].F r o n t i e r s i nN e u r o l o g y,2021,12:758536.[20] B A V A R S A D S,A B O L H A S S A N IS,S A A D A T N I A M.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t h e e f f e c t o f i m p l e m e n t i n g a p r o g r a mb a s e d o n t r a n s i t i o n a l c a r em o d e l o n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a n d t h e a b i l i t y o f d o i n g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d a i l y l i v i n ga m o n gp a t i e n t s w i t hs t r o k e[J].J o u r n a lo fE d u c a t i o na n d H e a l t hP r o m o t i o n,2022,11:392.[21]贾悦.过渡期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7(17):123-125.[22]S A R A G I H I D,E V E R A R D G,S A R A G I H I S,e t a l.T h eb e n e f ic i a l e f f e c t so f t r a n s i t i o n a l c a r ef o r p a t i e n t sw i t hs t r o k e:aM e t a-a n a l y s i s[J].J o u r n a lo f A d v a n c e d N u r s i n g,2023,80(2): 789-806.[23]赖静敏,程锦,王仕文,等.湖南省脑卒中30d再入院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7(5):619-627.[24]倪圆圆,冀璇,石磊,等.过渡期护理模式降低我国老年慢性病病人再入院率的系统评价[J].护理研究,2017,31(29):3684-3687.[25] B U S HN E L LCD,K U C H A R S K A-N E WT O N A M,J O N E SSB,e t a l.H o s p i t a l r e a d m i s s i o n sa n d m o r t a l i t y a m o n gf e e-f o r-s e r v i c em e d i c a r e p a t i e n t sw i t hm i n o r s t r o k e o r t r a n s i e n t i s c h e m i c a t t a c k:f i n d i ng s f r o mth eC OM P A S Sc l u s t e r-r a n d o mi z e d p r a g m a t i c t r i a l[J].J o u r n a lo f t h eA m e r i c a n H e a r tA s s o c i a t i o n,2021,10(23): e023394.[26] MA R K L E-R E I D M,V A L A I T I SR,B A R T H O L OM E W A,e t a l.A n i n t e g r a t e dh o s p i t a l-t o-h o m e t r a n s i t i o n a l c a r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f o ro l d e r a d u l t sw i t hs t r o k ea n d m u l t i m o r b i d i t y:af e a s i b i l i t y s t u d y[J].J o u r n a l o fC o m o r b i d i t y,2020,10:2235042X19900451. [27]贾玉玲,马红梅,吴佼佼,等.脑卒中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7,33(19):2730-2732. [28] C AM I C I A M,L U T Z BJ,H A R V A T H T A,e ta l.U s i n g t h ep r e p a r e d n e s sa s s e s s m e n tf o rt h et r a n s i t i o n h o m ea f t e rs t r o k ei n s t r u m e n t t oi d e n t i f y s t r o k ec a r e g i v e rc o n c e r n s p r e d i s c h a r g e:u n c e r t a i n t y,a n t i c i p a t i o n,a n dc u e st oa c t i o n[J].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N u r s i n g,2021,46(1):33-42.[29] D E M I R A Y,GÖZÜMS.E f f e c t s o f t r a n s i t i o n a l c a r em o d e l-b a s e d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f o r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a n dc a r e g i v e r so nc a r e g i v e r s'c o m p e t e n c e a nd p a t ie n t o u t c o m e s: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J].C o m p u t e r s I n f o r m a t i c sN u r s i n g,2023,41(10):805-814.[30] L I N S L,WA N G C L,WA N G Q M,e ta l.T h ee x p e r i e n c eo fs t r o k e s u r v i v o r s a n d c a r e g i v e r s d u r i n g h o s p i t a l-t o-h o m et r a n s i t i o n a l c a r e:a q u a l i t a t i v e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s t u d y[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 o fN u r s i n g S t u d i e s,2022,130:104213.[31] L I NSL,X I ESQ,Z H O UJR,e t a l.S t r o k e s u r v i v o r s'c a r e g i v e r s'a n d n u r s e c o a c h e s'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 n h e a l t h c o a c h i n g p r o g r a mt o w a r d s h o s p i t a l-t o-h o m e t r a n s i t i o n c a r e:a q u a l i t a t i v e d e s c r i p t i v ep r o c e s s e v a l u a t i o n[J].J o u r n a l o fC l i n i c a lN u r s i n g,2023,32(17/18):6533-6544.[32] J I A N G N,X V Y,S U N X,e ta l.S t u d y o ns e l f-m a n a g e m e n to fr e a l-t i m e a n d i n d i v i d u a l i z e ds u p p o r t i n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b a s e do nr e s i l i e n c e:a p r o t o c o l f o r a 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J].T r i a l s, 2023,24(1):493.[33] L E L A U R I N J H,F R E Y T E S I M,F I N D L E Y K E,e t a l.F e a s i b i l i t y a n da c c e p t a b i l i t y o f a t e l e p h o n e a n dw e b-b a s e d s t r o k ec a r e g i v e r i n t e r v e n t i o n:a p i l o t r a nd o m i z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of t h er e s c u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J].C l i n i c a l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2021,35(2):253-265.[34]S E ET W XS,L I M W HJ,Y O B A SP,e t a l.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 so fs p o u s a l a n d a d u l t c h i l d c a r e g i v e r s o f s t r o k e s u r v i v o r s i nt r a n s i t i o n a l c a r e:a q u a l i t a t i v e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J].J o u r n a lo fA d v a n c e dN u r s i n g,2022,78(12):3897-3929.[35] C O N D O N C,L Y C A N S,D U N C A N P,e t a l.R e d u c i n gr e a d m i s s i o n s a f t e rs t r o k e w i t has t r u c t u r e dn u r s e p r a c t i t i o n e r/r e g i s t e r e dn u r s e t r a n s i t i o n a l s t r o k e p r o g r a m[J].S t r o k e,2016,47(6):1599-1604.[36] V A R E L A T,Z AMO R A N O P,MUÑO ZP,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o f at r a n s i t i o n a l c a r es t r a t e g y i m p l e m e n t e di na d u l t s w i t hh i g h-r i s ka n dm u l t i m o rb i d i t y i nC h i l e[J].V a l u e i nH e a l t hR e g i o n a l I s s u e s,2023,38:85-92.(收稿日期:2023-08-16;修回日期:2024-02-03)(本文编辑张建华)㊃948㊃循证护理2024年3月第10卷第5期(总第121期)。

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治及新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神经内科学答案

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治及新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神经内科学答案

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治及新进展答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神经内科学答案高分辨血管壁MR指导下慢性颈动脉闭塞开通1.慢性颈动脉闭塞最常见病因()A.动脉粥样硬化B.结缔组织疾病C.先天发育异常D.病毒感染E.血管炎正确答案:A2.关于脑动脉血管壁正性重构特征,哪一项表述正确()A.斑块造成的管壁向扩张B.加重管腔狭窄C.斑块面积<40%血管截面积时,动脉管壁表现为正性重构D.DSA检查可见管腔明显狭窄E.斑块面积>40%血管截面积时,动脉管壁表现为正性重构正确答案:C3.高分辨血管壁MR指导下颈动脉闭塞开通的优点是什么()A.建立血管壁完整图像B.减少脑梗死并发症C.明确血肿或溶栓疗法的治疗时态D.对内中膜撕裂如实显示E.评价颅内动脉分支的情况正确答案:A4.慢性颈动脉闭塞临床特异性表现()A.晕厥B.记忆力下降C.偏头痛D.脑卒中E.颈部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正确答案:D5.颅内动脉易损斑块在HR-VWI扫描特征表现()A.T1高信号B.T1等信号C.T1低信号D.T1增强斑块无明显强化E.T2加权成像正确答案:A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解读1.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目的()A.提高认知水平B.延缓认知障碍的进一步下降C.改善精神行为症状D.提高日常生活能力E.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E2.以下哪项是卒中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常见精神症状?A.头痛B.咳嗽C.情绪低落D.视力模糊E.肌肉疼痛正确答案:C3.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PSCI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脑小血管病,其中包括动脉硬化和脑淀粉样血管病B.微梗死和脑白质高信号是与PSCI关联最强的表现,其在疾病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研究发现梗死灶的位置和数目也会影响PSCI的发展,特定部位和传导束被认为是独立的危险因素D.糖尿病与PSCI的风险增加无关E.在卒中前存在认知损害,或者卒中发生后出现并发症,也可能增加发展为PSCI的风险正确答案:D4.卒中后抑郁在卒中幸存者中的累积发病率为55%A.10%B.15%C.35%D.45%E.55%正确答案:E5.急性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内开始胃肠道内营养需管饲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应首先选择鼻胃管或口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A.7天B.10天C.12天D.15天E.18天正确答案:A卒中后认知障碍干预的新策略1.以下哪项不是PSCI诊断评估中通常考虑的方面?A.症状表现B.影像学检查C.精神心理状态D.血液生化指标E.认知功能测试正确答案:D2.以下关于PSCI对患者病死率影响的研究,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PSCI对患者病死率没有显著影响B.PSCI与缺血性卒中、其他类型的卒中以及心血管死亡事件均无关C.PICASSO研究中,共有1240名患者参与,且研究时间不足一年D.PSCI会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并与多种不良事件有关E.PSCI在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认知功能的改善,而非病死率正确答案:D3.以下关于脑卒中对认知功能影响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脑卒中患者几乎不会经历任何认知功能的下降B.在脑卒中后的六个月内,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至少一个认知领域的损伤C.脑卒中仅影响患者的记忆功能,对其他认知功能无影响D.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损伤通常在短时间内可以完全恢复E.脑卒中后,只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全局认知的下降正确答案:B4.关于艾地在治疗神经损伤中的相关指南推荐,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艾地主要用于治疗严重认知障碍患者B.艾地的每日推荐剂量为60mg,一次口服C.艾地的主要作用不包括激活线粒体功能D.艾地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E.艾地在《中毒迟发型脑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未被提及正确答案:D5.以下哪种药物是能透过血脑屏障的线粒体靶向治疗药物A.伊立替康B.阿托伐他汀C.艾地片D.苯磺酸氨氯地平E.氢氯噻嗪正确答案:C卒中恢复期管理的进展与实践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对患者及早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卒中患者康复管理质量?A.预防B.药物治疗C.精神行为症状治疗D.康复治疗E.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正确答案:E2.在急性卒中事件发生后的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认知筛查,其后每()进行神经心理评估随访;必要时进行多维度的全套认知功能评估,以明确PSCI的发生及演变A.1周B.1个月C.3个月D.6个月E.1年正确答案:C3.下列关于卒中恢复期的时间划分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国外有明确是时间划分来界定卒中的恢复期,一般来说为24-48hB.国内外有明确是时间划分来界定卒中的恢复期,一般来说为1年以上C.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划分来界定卒中的恢复期D.国内外没有明确是时间划分来界定卒中的恢复期,一般来说为1年以上E.卒中恢复期的时间划分为整一年正确答案:C4.关于MMSE和MoCA量表在认知功能障碍筛查中的应用,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MMSE量表主要用于识别轻度认知障碍,而MoCA量表则主要用于痴呆症的诊断B.MMSE量表简单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筛查,但无法评估执行功能C.MoCA量表对于文盲和低教育水平的老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D.MoCA量表在识别MCI和痴呆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E.推荐单独使用MMSE或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筛查B5.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不同程度的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病率高达()A.50.97%B.60.97%C.70.97%D.80.97%E.90.97%正确答案:D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解读1.CISS分型不包括()A.穿支动脉病B.心源性C.大动脉粥样硬化型D.其他原因E.隐源性卒中正确答案:E2.最新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权威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多少新发卒中患者()A.100万B.240万C.360万D.480万E.600万正确答案:B3.关于卒中,以下错误的是()A.睡眠呼吸暂停会增加卒中、死亡和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的风险B.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通常用于评价睡眠呼吸暂停的程度C.高同型半胱氨酸症与卒中及其他血管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增高有关D.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膳食种类应单一精细化E.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应注意低盐低脂的均衡膳食正确答案:D4.心源性栓塞最常见的危险因素()A.心房颤动B.高血压C.心室颤动D.心房扑动E.高胆固醇血症正确答案:A5.对发病在24h内、非心源性轻型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3分)或高风险TIA(ABCD2评分≥4分)患者推荐()A.如无药物禁忌,推荐给予氯吡格雷(75mg)联合阿司匹林(75-100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1d(首次剂量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和阿司匹林75-300mg),后改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B.如无药物禁忌,推荐给予氯吡格雷(75mg)联合阿司匹林(75-100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90d(首次剂量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和阿司匹林75-300mg),后改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C.如无药物禁忌,推荐给予氯吡格雷(75mg)联合阿司匹林(75-100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00d(首次剂量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和阿司匹林75-300mg),后改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D.如无药物禁忌,推荐给予氯吡格雷(75mg)联合阿司匹林(75-100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4d(首次剂量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和阿司匹林75-300mg),后改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E.如无药物禁忌,推荐给予氯吡格雷(75mg)联合阿司匹林(75-100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30d(首次剂量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和阿司匹林75-300mg),后改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正确答案:A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精准抗血小板治疗1.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是()A.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COX-1)B.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COX-2)C.P2Y12抑制剂D.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拮抗剂E.抑制血小板生成正确答案:A2.对于轻型AIS及高危TIA患者,在发病24h内启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mg/d,联合氯吡格雷75mg/d(首日负荷剂量为300mg),并持续()A.14天B.21天C.24天D.60天E.90天正确答案:B3.属于P2Y12抑制剂是()A.阿司匹林B.西洛他唑C.氯吡格雷D.替罗非班E.阿法韦林正确答案:C4.阿司匹林抵抗的诊断标准是()A.即用15μmol/LADP作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60%,以及用0.5mg/mLAA作为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20%B.即用10μmol/LADP作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70%,以及用0.5mg/mLAA作为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20%C.即用10μmol/LADP作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70%,以及用0.5mg/mLAA作为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30%D.即用10μmol/LADP作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70%,以及用0.5mg/mLAA作为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15%E.即用10μmol/LADP作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60%,以及用0.5mg/mLAA作为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20%正确答案:B5.中国人群中存在的2种导致CYP2C19酶缺陷的主要等位基因()A.CYP2C19*2B.CYP2C19*6C.CYP2C19*9D.CYP2C19*4E.CYP2C19*3正确答案:A房性心脏病-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SUS)——一个潜在的重要病因1.ESUS的治疗方式包括以下哪种()A.抗血小板治疗B.抗凝治疗C.血管扩张药物治疗D.手术治疗E.雾化吸入治疗正确答案:B2.STAF评分几分提示房颤所致卒中()A.3B.4C.5D.6E.7正确答案:C3.改良STAF新增的变量包括()A.多血管区多发病灶赋值3分B.NT-proBNP≥431pg/ml赋值3分C.年龄>62岁2分D.左心房扩大2分E.单发病灶的赋值标准变更为梗死灶直径大于15mm 正确答案:B4.CRYSTSLAF试验发现40岁以上,皮下埋藏植入式心脏监测器连续监测36月,房颤发现率为()A.0.1B.0.2C.0.3D.0.4E.0.5正确答案:C5.下面不属于房性心脏病的是()A.心腔扩大B.纤维化内皮细胞功能障碍C.肌细胞功能受损D.卵圆孔未闭E.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损伤正确答案:D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评估1.下列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属于不可干预因素的是()A.吸烟B.高血脂C.肥胖D.年龄E.饮食习惯正确答案:D2.有关缺血半暗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缺血半暗带与核心梗死区血供不同B.缺血半暗带指存在功能障碍但尚未死亡,可挽救的脑组织C.及时挽救缺血半暗带是AIS治疗的关键D.可通过CT/MR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如CTP、DWI-PWI不匹配、DWI-FLAIR不匹配等E.缺血半暗带区域一定会导致脑功能障碍A3.下列哪种成像技术可帮助识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行的血管重建治疗方法()A.传统CTB.MRIC.CTAD.PETE.X线平片正确答案:C4.下列不属于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的有()A.穿支动脉病B.大动脉粥样硬化C.小动脉闭塞D.心源性栓塞E.原因不明型正确答案:A5.下列急性期脑梗死的CT征象中不包括()A.岛带征B.豆状核模糊征C.黑洞征D.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E.脑血肿征正确答案:CCAS并发症处理和围手术期管理1.为预防脑高灌注综合征,以下那一条措施不合适()A.急性脑梗死症状稳定者2周后手术B.双侧严重狭窄,先行狭窄严重侧,3月后再行对侧C.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并脑血流量显著降低者,分期血管成形术D.对于血压难以控制者可加用镇静药物,使血压平稳下降E.急性脑梗死立即手术正确答案:E2.以下哪一项不是CAS并发症()A.心率、血压下降B.TIA和脑栓塞C.高灌注综合征(CHS)D.支架内血栓形成E.颅内感染正确答案:E3.术后并发症是CAS中一大难题,在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等不良情况下,以下哪个措施是CAS患者急诊医生常用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A.严格静脉注射药物,过早地恢复患者自主呼吸B.常规监测降压药物的浓度和剂量,及时调整药物用量C.给予大剂量的利尿剂,加强尿液排泄量的监测D.维持足够的液体输入,避免低钠低血容量的情况发生E.施行机械通气和有创性呼吸治疗正确答案:B4.假性动脉瘤处理中哪一项不合适()A.加压包扎B.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凝血酶C.覆膜支架D.弹簧圈栓塞或外科治疗E.穿刺引流正确答案:E5.诊断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必要条件是()A.术中或术后MCA平均血流速度比术前增加100%以上B.术中或术后MCA平均血流速度比术前增加50%以上C.血压升高D.意识障碍E.癫痫正确答案:A急诊取栓困难路径建立——经桡动脉穿刺1.常见的与桡动脉穿刺相关并发症不包括()A.桡动脉痉挛B.闭塞和前臂血肿C.假性动脉瘤D.动静脉瘘E.前臂坏死正确答案:E2.桡动脉穿刺方法()A.钢针B.套管针C.两者皆可D.其他正确答案:C3.中国女性桡动脉的粗细()A.2.60±0.99mmB.2.70±0.99mmC.2.60±1.1mmD.2.70±1.0mmE.2.50±0.99mm正确答案:A4.中国男性桡动脉的粗细()A.2.55±1.1mmB.2.58±1.1mmC.2.60±0.99mmD.2.55±0.99mmE.2.50±0.99mm正确答案:B5.经桡动脉穿刺是取栓手术中常用的途径之一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宜经桡动脉穿刺进行取栓手术()A.股动脉无法穿刺B.患者有过敏体质C.患者无法配合手术D.手臂有畸形或者其他障碍影响穿刺E.经桡动脉穿刺均可适用于进行取栓手术正确答案:E卒中后癫痫的诊断和治疗1.下列哪种类型的癫痫发作会引起抽搐()A.部分性发作B.大发作C.强直-阵挛发作D.空白发作E.癫痫性痴呆发作正确答案:C2.下面关于卒中后癫痫(PSE)早期发作正确的是()A.卒中后1天内发生的痫性发作B.卒中后1周内发生的痫性发作C.卒中后1月内发生的痫性发作D.卒中后1季度内发生的痫性发作E.卒中后1年内发生的痫性发作正确答案:B3.下面关于卒中后癫痫不正确的是()A.卒中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癫痫发作B.卒中前有癫痫病史C.卒中前无癫痫病史D.排除脑部及全身系统性疾病E.脑电监测到痫性放电与卒中病变部位一致正确答案:B4.下面关于卒中后癫痫用药疗程正确的是()A.1月B.3月C.半年D.1年E.至少2年正确答案:E5.下面关于PSE预后错误的是()A.导致卒中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B.伴有PSE的青年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差C.但与其他症状性癫痫相比,PSE药物难治率相对较高D.总体预后较好E.可能会出现认知和情绪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正确答案:C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进展1.根据指南,对于发病4.5-9小时的AIS患者,如果什么条件下推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患者年龄大于80岁B.存在核心灌注不匹配C.患者有轻型致残性卒中D.患者合并多发病和虚弱E.患者年龄大于90岁正确答案:B2.什么情况下不适宜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血压高于185/110mmHgB.伴有颅内出血的影像学表现C.近期出血性疾病史D.服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E.没有该情况,静脉溶栓治疗可以被广泛使用正确答案:D3.卒中终生风险的国家是哪个()A.美国B.印度C.中国D.巴西E.俄罗斯正确答案:C4.根据指南,对于发病6小时内的AIS患者,如果不适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考虑使用哪种药物()A.尿激酶B.替奈普酶C.阿司匹林D.去氨普酶E.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rt-PA)正确答案:A5.根据《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以下哪个时间段内发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发病0-1小时内B.发病1-3小时内C.发病3-4小时内D.发病4-4.5小时内E.发病4.5-9小时内正确答案:B缺血性脑卒中的脑保护治疗1.我国脑卒中不具有以下特点()A.高发病率B.高死亡率C.高致残率D.低救治率E.低卒中复发率正确答案:D2.关于缺血性脑卒中脑保护药物描述错误的有()A.存在基础-临床转化困难B.新药应针对缺血级联反应的多个环节C.得到了各国指南的普遍推荐D.可考虑将既往尝试失败的药物作为溶栓或取栓的辅助治疗E.脑保护药物的临床应用往往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确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并确认相应的适应证和有效剂量等问题正确答案:C3.脑核心梗死区描述错误的是()A.CBF<10ml/100g/minB.扩散异常C.可逆性缺血D.细胞毒性水肿E.梗死区细胞坏死后,可通过再灌注进行部分修复正确答案:B4.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B.出血性脑卒中C.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硬膜下血肿E.暴发性脑血管病毒感染正确答案:A5.下列哪项措施不是缺血性脑卒中的脑保护治疗常用措施()A.气管插管B.血糖控制C.调整D.营养支持E.血压控制正确答案:A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研究进展1.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机制不包括()A.可促进神经元增殖分化B.可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可增加CBF,缓解卒中后血脑屏障功能障碍D.可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机制E.预处理可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正确答案:E2.所有卒中发病病例中,缺血性卒中占比()A.50-60%B.60-70%C.70-80%D.40-50%E.30-40%正确答案:B3.下面关于全球卒中负担错误的是()A.全球估计共有1220万卒中发病病例B.卒中患病人数估计共有1.01亿C.卒中导致655万人死亡D.所有卒中发病病例中,有90%为缺血性卒中E.缺血性卒中比例在老年人中更高正确答案:D4.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现状表明,下列哪个方面是针刺的主要作用机制()A.促进血管生成和神经再生B.降低血压和血脂C.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D.增强免疫功能和体液循环E.促进胶质细胞代谢和脑组织重建正确答案:C5.针刺治疗早期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表明,下列哪种方法是最适合的针刺方式()A.激光针刺B.穴位贴压C.电针刺D.指压按摩E.经皮穿刺正确答案:E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抗凝策略与挑战1.在抗凝治疗中,如何避免出血风险()A.尽可能使用更高效且口服便捷的抗凝药物B.在开始治疗前对患者的出血风险做评估C.提高药物剂量以取得更好的抗凝效果D.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避免不良互作用E.口服抗凝药物开始治疗后,可忽略继续监测正确答案:B2.房颤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无房颤患者的()倍A.1B.1.6C.2D.3E.4正确答案:B3.抗凝治疗出血可纠正危险因素()A.年龄>65岁B.既往大出血史C.严重肾功能不全(透析或肾移植)D.严重肝功能不全(肝硬化)E.血小板计数减低正确答案:E4.下面关于CHA2DS2-VASc-60评分错误的是()A.高血压1分B.充血性心衰1分C.卒中2分D.年龄>75岁2分E.女性1分正确答案:D5.目前国际上多采用原则实施房颤相关卒中的抗凝治疗,下面正确的是()A.TIA患者,发病第3d启动抗凝治疗B.轻型卒中患者(NIHSS<6分),发病第3d启动抗凝治疗C.对于中度卒中患者(NIHSS8-15分),发病第6d如无出血转化则启动抗凝治疗D.对于重度卒中(NIHSS>20分),发病第12d除外出血转化后启动抗凝治疗E.对于中度卒中患者(NIHSS8-15分),发病第3d如无出血转化则启动抗凝治疗。

我国脑卒中患者社区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我国脑卒中患者社区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我国脑卒中患者社区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脑卒中幸存者多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社区延续性护理通过为其提供连续性健康照护,可有效改善其预后。

本文综述我国脑卒中社区延续性护理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期望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

【关键词】脑卒中;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脑卒中是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特点,是导致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1]。

其高致残率常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出院后仍需长期康复训练以改善预后。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将护理服务从医院延续到社区或家庭的新型护理模式[2],强调为患者提供疾病急性期以后回归家庭的健康照顾。

为脑卒中出院患者提供连续性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其康复治疗依从性、改善精神心理状况、提升自理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3, 4]。

目前我国延续性护理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系统的干预体系。

因此,本文通过综述脑卒中社区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期望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发展。

1 延续性护理发展现状延续性护理在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护理活动,确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顾场所都能接受到不同水平的、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的医疗照护[5]。

护理服务范围不再局限于医院,而是延伸至社区或家庭。

我国最早由香港于2002年开始引入延续性护理模式,主要针对COPD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展开研究,并发展了具有全面性、延续性、协调性和合作性的“4C”延续性护理模型[6]。

随后大陆地区也在2003年开始了延续性护理的研究,并逐渐在糖尿病、高血压、COPD、脑卒中等慢性病患者中开展实践应用[7]。

但由于我国延续性护理起步较晚,研究模式还比较单一。

2 脑卒中社区延续性护理的影响因素2.1 医院-社区缺乏有效联动目前的双向转诊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住院患者和社区卫生服务之间缺乏连续性,不能充分发挥社区医疗优势[8]。

脑卒中临床康复治疗的最新进展

脑卒中临床康复治疗的最新进展

脑卒中临床康复治疗的最新进展摘要】本研究从脑卒中患者的评估和预测,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言语和吞咽的作用及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治疗三个方面对脑卒中临床康复治疗的最近进展进行了分析探讨,先综述如下。

【关键词】脑卒中临床康复治疗最新进展【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354-021.脑卒中患者的评估和预测在脑卒中的治疗中,患者的早期病情及今后的预后预测都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炎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研究最多的一种炎症介质就是CRP(C反应蛋白),当人体处于正常状况下时,CRP在血中的含量极少;但是当人体发生急性炎症或创伤、组织坏死等症状时,体内炎性反应被激活,CRP的水平就会随之显著提升[1]。

有关医学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人群未来脑梗死的发病率、脑梗死患者的时间发生、长短期预后等都受到CRP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陈霓红医师进行了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的论述,通过C反应蛋白评估脑卒中患者,发现脑梗死病情及预后受到血清CRP水平的显著影响,因此CRP可以作为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2]。

脑卒中后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痉挛状态是其中一个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患者在上运动神经元受到损害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偏瘫侧肢体痉挛,对其活动能力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也对康复治疗的效果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痉挛治疗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而定量其严重程度是诊断和治疗痉挛的必要步骤。

现阶段已有的痉挛评定方法具有较强的主观评分性,无法满足对痉挛程度进行客观评定和精确评价的目的[3~5]。

有关医学学者指出,我们可以测定神经电生理,比如,运用H/M最大波幅比对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行有效的反映[6]。

有关医学研究发现,绝大多数(95%)痉挛患者具有较高的H/M最大波幅比,在接受解痉治疗之后H/M最大波幅比就会降低,因此可用于定量评价痉挛[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情况(障碍或疾病) health condition (disorder/disease)
身体功能和结构 body function and structure
功 能 functioning 正 常
活 动 activity
参 与 participation
health 健 康 残 疾 disability
“康复的基本原则”(WHO,1990) (1)选择恰当的适应症 (2)及早开始 (3)不同阶段选择不同方法 (4)按一定的程序进行 (5)全面的康复
但是,“脑的十年”(19912000)中神经科学取得了巨大的 进展
脑的可塑性和大脑的功能重组; 随意运动调控的机制; 痉挛的机制及其系统的处理; 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干细胞等。 脑卒中康复医疗从理论到实践 都必须更新观念。
痉挛的复杂机理
大脑(上运动神经元) 脊髓(下运动神经元)γ神经元GABA-B 受体 神经干 神经肌肉接点 肌肉(肌梭、梭内肌、梭外肌的作用) 相应的抗痉挛方法随之产生,并在临床上 开始广泛使用,成为偏瘫处理的重要内容。
一些建立在大脑功能重组 (BFRO)的方法
主动性康复训练 (active training) 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ental practice)疗法 部分减重平板运动( TTWPBWS)疗法 强制性训练(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主动性(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active-operative EMG-BF)
补充运 运动程序的子系统 视觉坐标 前运动区 动区动 运动的选择 运动坐标 信息鉴别 整合 计算 基底节 一次运动区 运动指令 小脑
随意运动传出
这样,脑卒中的康复需 要从神经生理学的基础上 发展到大脑功能重组Biblioteka (brain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BFRO)的理
论和方法上来。
脑卒中的康复医疗问题 New Developments on Stroke Rehabilitation in China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康复医学科神经康复中心
王茂斌 2004年8月
1. 随着神经科学的巨大进展, 神经康复应在神经生理学的理 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到脑的 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的理论 和方法。
因此,偏瘫时异常的运动模式: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 异常的姿势反射; 肌张力的异常; 交互抑制障碍等, 成为康复治疗中的中心问题。
基本的训练方法是利用神经生 理学的方法和遵循神经发育学 的规律: 利用或控制联合反应、共同运 动、异常姿势反射、痉挛等神 经生理学机制。康复的程序基 本参考儿童神经发育的程序。




损 伤 impairment
活动受限 activity limitation
参与局限性 participation restriction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factors
个人因素 personal factors
WHO关于功能-残疾-健康描述的模式示意图(2001)
1、何谓“身体” 、“活动”和“参与” “身体”的构成成分在这里包括身体的“结构” 和“功能”。 “身体结构”是指身体的解剖部位,如器官、肢 体及其组成部分。它包括神经系统、眼耳和有关结 构、发声和言语的结构、心血管-免疫-呼吸系统、消 化-代谢-内分泌系统、泌尿和生殖系统、运动系统、 皮肤和有关结构等共8项。 “身体功能”是指身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 心理功能)。它包括精神功能、感觉功能和疼痛、 发声和言语功能、心血管-免疫-呼吸系统功能、消化 -代谢-内分泌系统功能、泌尿和生殖功能、神经肌肉 骨骼和运动功能、皮肤和有关结构功能等共8项。
运动系统的神经支配
运动统合水平 完全随意的运动 自动性程序运动 协调性运动 平衡反应性运动 直立反应性运动 姿势反射性活动 联合反应性活动 共同运动性活动 牵张反射性活动 (痉挛) 控制运动的形态学水平 大脑皮层 皮层下(基底结区) 小 脑 中脑、桥脑 中脑、桥脑 延 髓 脊 髓 脊 髓 脊 髓
认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 对随意运动的影响是:上运动 神经元支配的随意运动丧失, 下运动神经元支配的原始运动 模式释放。运动功能的恢复是 遵循神经发育学规律,而且主 要是应用神经生理学的理论和 方法。
20世纪50~70年代,CVA 的康复医疗是建立在神经生理 学和神经发育学的基础上的。 例如:
突触的生理学和形态学知识: 突触膜电位的叠加和积累; 活化突触和休眠突触; 易化作用(包括加大多种感觉 的输入,获得运动的输出); 膜电位的改变:失神经支配后 的细胞超敏感性; 神经发育学知识等;
在当时,对于大脑支配的随意 运动的调控机制还了解甚少。 一般认为运动的正常调控机制 是:
大脑功能重组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可在损伤区周围、对侧或远隔部位)
学习或训练的规律
1.主动性 2.实践性 3.重复性 -“时间依赖性” 4.适量性 -“强度依赖性” 5.刺激的丰富性
随意运动的复杂性: 上运动神经元支配随 意运动与下运动神经元支 配的不随意运动有着本质 的区别。
随意动机
视觉传入
内存的运动 视觉坐标 大脑联合区 计划程序
这些理论和方法现 在在国内已经陆续开展 了研究,有的已经得到 了较广泛地推广。
2.
在脑卒中的康复评 定方法上,应从单纯 的身体水平的评定发 展为身体-活动-参与三 个水平的评定。
2001年5月22日,WHO正 式通过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 分类”(ICF),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国 际上统一和标准的语言和框架来描 述健康状况和与健康有关的状况。 它定义了健康的成分(如功能、残 疾)和一些与健康状况有关的成分 (如背景因素)。它的表述方式如 下:如下:
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和程序: 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方法(NPT,NDT) 直列式程序(brunnstrom, bobath技术和方法等) 并列式程序(上田敏方法等)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技术和方法 (PNF技术和方法) 多重感觉刺激技术和方法(ROOD技 术和方法等) 运动再学习(MRP技术和方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