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三册必考复习题 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专题线索传统社会主流思想社会地位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孟子主X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X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中外关联1.诸子百家与智者学派思想的比较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某某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明清之际的某某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某某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一、百家争鸣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3、秦朝疆域广大:东至____ __,西到___ ___,北至___ ___一带,南到__ ____。 4、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_______,陈胜、吴广 在______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____农民起义 。
3.东海 陇西 长城 南海 4. 209年 大泽乡 第一次
5.西汉的建立者________,时间______,都城 ______. 6.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___________在政 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思想文 化上_____________,在长安兴_________, 推行儒学教育。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 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 雕,……”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是指什么人? (2)秦皇最伟大功绩是什么? (3)秦皇采取了什么首创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秦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全国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 (5)如何看待秦皇的焚书坑儒? (6)汉武为什么能够对匈奴族用兵,彻底解决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7)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评价秦始皇、汉武帝?
思想
军事
焚书坑儒(李斯) 加强思想控制,但摧残 了文化 北击匈奴修长城,灵渠 (蒙恬)
反击匈奴(卫青\霍 加强中央集 去病) 权巩固统一
1、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定义: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 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通西域的目的:
①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②沟通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5.刘邦
前202年 长安
6.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太学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 西汉的建立 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文景之治(原因、表现) 西 汉 的 统 治 “文景之治”的经济繁荣。 汉 武 原因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帝 的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大 措施 一 影响:汉武帝时,实现了大一统, 统 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主观试题复习(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主观试题复习(附参考答案)

(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
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
政治思想观念。 (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扩大); 专制统治腐朽;
社会矛盾尖锐;八股取士导致学术思想界因循守旧。
观念: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体西用)。
(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
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材料三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 说中君臣关系的?
(2)作者:董仲舒。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
服从的义务。
(3)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 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3)时代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 谈谈你的认识。 (4)认识:“中国梦”的主体是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
家。
看法: 李贽主张追求幸福的生活,因而他肯定卓文君的爱 情追求 理由: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人 性解放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 归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 人各得自私也。 ——黄宗蓑《明夷待访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他们鲜明地提出“人不认识自己,就不能认识上帝”的口号,并着力塑造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均具有“巨人”风采的崭新形象。

这表明“他们”A.崇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B.力图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C.否定对教皇的绝对服从D.认为人类有能力改造自然和社会2.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18世纪中期的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B.19世纪以来英国一直处于世界工厂地位C.19世纪末德国的制造业产值超过英国D.18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的制造业起点高,发展快3.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从而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下列主张最能够体现这一理念的是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B.兼相爱,交相利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经历急剧的变革后,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借历史题材和异国情调来抒发主观情感”,而是希望对社会现实生活“真实、客观和准确的描绘来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这样一种新的文艺思潮登上历史舞台。

下列作品体现这一思潮的是①《唐璜》②《红与黑》③《高老头》④《巴黎圣母院》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5.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属于什么绘画的特点A.风俗画B.宫廷画C.中国文人画D.民间绘画6.将康有为的下列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组织保国会②创办《万国公报》③第一次上书光绪帝④发起公车上书A.③④②①B.①②③④C.①④②③D.③①④②7.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突出的区别是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C.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D.节制资本8.下列表述反映了黄宗羲思想主张的有()①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揭露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④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

人教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含详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含详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含详解)一、选择题1.“(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

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末宋初B.春秋战国C.商周D.元末明初2.史载,唐以前,士人以藏书为贵,藏书少,士人精于雠对,诵读精详。

到宋朝,士人易于得书,不再重视藏书,诵读也懈怠了。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A.两宋商品经济繁荣,生活优越B.印刷行业不断进步,书籍增多C.社会娱乐生活增多,士人堕落D.政府轻视文化教育,学风淡薄3.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可作为其观点依据的有①词的繁荣②程朱理学兴盛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毕升发明雕版印刷术A.①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4.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四大发明中促进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发展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7.《本草纲目》被认为是一部蕴含近代科学思想和方法的著作,主要指它A.是集我国历代医药学之大成的药典B.是涉及多领域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C.采用先进的药物分类方法D.是产生广泛影响的世界性书籍8.关于珠算在明清时期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珠算的普及和发展主要基于商业的繁荣B.人们尚无法运用珠算法解决开立方运算问题C.海禁政策的实行使得珠算法没有传播到国外D.清朝时期珠算法开始传播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地区9.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共92篇,其中涉及饮食烹任的有25篇,包括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脯腊、做乳酪、做菜肴等。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全册知识提纲课件(29张)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全册知识提纲课件(29张)

①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 的迷梦②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 志。
保卫战
(谢晋元)
台儿庄 1938 年 山东 第 五 战 区 司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
战役▲ 3月
台儿庄 令 长 官 ( 李 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宗仁)
武汉▲ 1938 年 湖北、 战 役 : 万 家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
会战★ 6--10月 江西等 岭战役
代表人物 领导阶级
洋 务
概况▲ 口号 内容/活动/探索

结果

性质
评价★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背景 时间
5

平壤战役:左宝贵
甲 经过 战役
黄海大战:邓世昌
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日 战பைடு நூலகம்
结果
中国战败
时间
签订《马关条约》签订者

内容▲

危害★ 影响
抢夺利权
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 相持阶段
第三次 1941 年 湖南 长沙 12月 长沙 会战
特 点 : 是 抗 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 日 战 争 进 入 生了积极影响 相持阶段后 的战役
战役 时间 名称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地点 中国军队 意义
平 型 1937年 山西 八路军
关 大 9月
平型关 一一五师

正面战场:张自忠 全民族坚持抗战 敌后战场:左权
22

时间
抗 日 战
地点 中共七大▲ 内容
文件 意义

的 胜 利
抗战胜利
原因▲ ★ 意义▲ ★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史综合三(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史综合三(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古代史(三)一、选择题1.下面对青铜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B.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C. 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D. 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只有实用价值没有艺术价值2.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A. 铲形币B. 刀形币C. 圆形方孔半两钱D. 蚁鼻钱3. 端午节即将到来,相传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精神,融汇成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位诗人是()A. 屈原B. 贾谊 C. 王船山 D. 曾国藩4. 来中国唐朝留学,曾经在扬州为官的崔致远来自于()A. 新罗B. 日本 C. 意大利 D. 印度5.隋唐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最主要的一点是()A. 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 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C. 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 削弱了显贵的特权6.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 秦始皇B. 齐桓公 C. 启D. 禹7.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A. 山东B. 浙江 C. 福建 D. 广东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以下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①设置丞相②建立厂卫特务机构③设立军机处④制造文字狱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9.下图是10世纪中期的中国地图,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定都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由契丹人建立的政权是()A. 辽B. 北宋C. 西夏 D. 吐蕃10.下图材料中的“吾”是( )A. 唐高祖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11.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在()A. 黄河流域B. 岷江流域 C. 淮河流域 D. 珠江流域12.“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思想家诸多的主张对当代人有着重要启示。

其中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是()A.格物致知B.天人合一C.宇宙便是吾心D.循天下之公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孟子、韩非子等等,他们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当时各家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都把“仁”作为核心观念B.都是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的反映C.都强调中央集权的重要性D.都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3.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增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

据此,韩非子()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4.滕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但滕侯死亡时,《春秋》却使用了卿大夫的“卒”。

对此,《教梁传》记载为"滕侯无名,狄道也”。

由此可知,《春秋》中贬低滕侯()A.体现了儒家“大一统”观念B.反映了诸子百家的共同追求C.凸显了“家国一体”的特色D.激化了儒法道三大家的矛盾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共同主张是()A.用“仁政”治国安邦B.唯物主义观点C.重视百姓的疾苦D.实行民主政治6.某学者认为:在东汉初期,东汉政权枢机要官的70%以上是有儒教教养的人士,将这一数字与儒教渗透最盛期的西汉元帝时的27%相比,可以明显看出东汉时期儒教向A.东汉太学改变了传统教育制度B.儒家干政之风打破了政治的稳定C.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实现结合D.汉代儒学正统思想地位日益巩固7.董仲舒认为“天”能够根据帝王的行为和功绩而制造出“美祥”或是‘危害”“怪异”等事件。

此思想()A.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B.强调“天”为君主服务C.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D.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8.下表是根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量所做的统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第三册必考复习题人教版
1、近代历史上列强屡次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近代历史上列强发动过哪几次侵华战争?时间和结果。

***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4、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纲领、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5、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评价?
6、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变化?
7、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和主要活动?
8、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
9、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说它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内容和十月革命后的变化?
11、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成果、历史意义?
1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13、中共一大、二大、三大的主要内容?
14、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怎样实现的?
15、北伐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役、胜利进军的原因?
16、大革命是怎么失败的?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中国历史第四册必考复习题
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性质?
2、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
3、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路线、结果、意义?
4、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5、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形成的?
6、两条抗战路线的比较?
7、1941年至1942年,为克服根据地遇到的严重困难,中共采取了哪些措施?
8、中共七大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
9、抗战胜利的原因、历史意义?
10、重庆谈判的时间、结果?
1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
12、七届二中全会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
13、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斗争?
14、社会主义改造是怎样完成的?意义?
15、中共八大的背景、时间、主要内容、意义?
1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17、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18、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19、“一国两制”构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世界历史
1、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
3、殖民扩张和殖民罪恶的表现有哪些?。

4、美国内战的原因和作用?林肯政府采取哪些措施促使北方最后取得胜利。

5、俄日改革的背景和历史影响?
6、德意统一的过程及统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统一对德意的影响。

7、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英国)过程。

历史影响?
8、科学共产主义创立的标志?
9、19世纪初,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0、19世纪70年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三方面的表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表现影响。

1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根本原因、导火线?战线?战役?结果?性质。

13、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怎样形成?怎样瓦解?
14、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15、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
16、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影响?
17、美国的霸权政策的表现、内容、影响?
18、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