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急救安全常识(2020新版)
中暑知识及急救措施

中暑知识及急救措施第一篇:中暑知识及急救措施中暑知识及急救措施一、中暑的分类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 41-2002),中暑可分为以下三级:(一)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二)轻症中暑:是指在先兆中暑的症状加重外,又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增快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三)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1.热射病。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也称为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发病早期大量出汗,随后“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射病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日射病,当在烈日下或强辐射下劳作,由于强烈光线和红外线长时间照射头部,引起头部温度升高,导致脑组织水肿,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剧烈呕吐、烦躁,严重者出现昏迷、惊厥。
2.热痉挛。
热痉挛是由于在高温条件下过度出汗、体内水盐过量损失,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转移至细胞内,肌肉细胞过度稀释,发生水肿,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
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其以腓肠肌(俗称“小腿肚子”)最为显著。
通常情况下两个小腿肚子(呈对称性)都会出现痉挛和疼痛,时而发作,时而缓解。
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3.热衰竭。
高热环境下引起人体外周血管扩张,大量出汗,水盐丢失,血液浓缩,黏度增加,细胞呈高渗状态,水分进入细胞内,有效回流血量降低,机体为了代偿,促进散热,心排血量升高,心血管系统负荷增加,致使心功能衰竭,脑短暂缺血,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一般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二、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在高温环境下作业,要时刻绷紧防中暑这根弦,现场急救的关键是一个“早”字:早发现、早救治、早报告。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
中暑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无法有效散热而导致的热应激损伤。
中暑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及时采取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
1. 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将中暑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暴露在阳光下或高温环境中。
可以选择室内空调房间或树荫下等地方。
2. 保持体温降低:将中暑者的衣物松开,用湿毛巾或冷水冲洗身体,尤其是头部、颈部、手腕和脚踝等部位。
也可以用冰袋敷在颈部和腋窝降低体温。
3. 补充水分:给中暑者喝足够的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
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因为这些会加重脱水症状。
4. 保持休息:让中暑者保持平卧位,休息一段时间,避免过度运动或活动。
可以使用枕头垫高脚部,促进血液循环。
5. 监测症状:密切观察中暑者的症状变化,如头痛、恶心、呕吐、乏力、脉搏快速、皮肤潮红等。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6. 避免进食:中暑后的人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不建议给中暑者进食。
等症状缓解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7. 防止二次中暑:中暑者在恢复后,应避免再次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尤其是在同一天内。
建议在炎热天气中采取适当的防暑措施,如穿着透气、宽松的衣物,戴遮阳帽,定时喝水等。
请注意,以上的急救措施仅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中暑,对于严重中暑或症状持续加重的患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
此外,中暑的预防同样重要,应尽量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适当调整室内温度,增加户外活动的水分摄入等。
中暑急救常识与防中署小知识

中暑急救常识与防中署小知识
一、如果有头晕、恶心、心慌等症状,很可能就是中暑了。
此时,应立即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找一个阴凉处坐下休息;同时补充水分,小口慢饮,以防加重心脏负担。
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皮带等,保持身体周围通风,并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在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若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就医。
二、一旦周围有人发生中暑症状,应当立即将病人移到阴凉处,并保持周围通风;解开衣扣,用各种方法帮助身体散热;帮助服用解暑药物,并按压人中、虎口等穴位帮助恢复意识,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救助电话。
三、防中署小知识
1.充足的睡眠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
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
切忌节食。
3.合理饮水
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
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4.做好防晒措施
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
中暑知识及急救措施

中暑知识及急救措施中暑是因为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导致身体无法正常散热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中暑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汗过多或者皮肤干燥无汗、身体虚弱、心慌、口渴等。
如果中暑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出现意识丧失、抽搐以及生命危险。
中暑的急救措施如下:1.立即转移到阴凉处:将中暑的人转移到阴凉处,并让其平躺,保持身体平稳,防止进一步恶化。
2.喝足够的水:给中暑的人提供足够的水。
最好是温凉的水,可以帮助降温并补充体液。
3.用冰敷降温:用冰袋或冷毛巾在中暑者的颈项、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冷敷,有助于降低体温。
4.补充电解质:中暑后,身体会大量失去体液和电解质,可以饮用含有电解质的饮料或口服补液盐来补充体内所需的盐分和水分。
5.保持空气流通:确保中暑者周围的空气流通,可以打开窗户或使用风扇、空调等设备来增加空气流动。
6.注意休息:中暑后身体较虚弱,需要适当休息,减少运动和活动,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7.寻求医疗帮助:如果中暑者症状严重或持续恶化,建议立即寻求医疗帮助,以获得专业的治疗。
此外,为了预防中暑的发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减少高温环境下的时间:避免在高温天气中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尤其是在中午和下午的烈日下。
2.适当选择衣物:选择轻薄、透气的衣物,避免穿戴过多或过紧的衣物,以便身体可以正常散热。
3.饮食注意: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用油腻和辛辣食物,保持水果蔬菜的摄入,以增加体内水分和维生素的补充。
4.饮水充足:在高温天气中,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要比平时多一些。
5.合理运动:在高温天气中,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间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
总之,中暑是一个严重的健康危害,对中暑者进行及时的急救非常重要。
预防中暑需要大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中暑急救常识

中暑急救常识中暑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无法有效散热而导致的热量过度积聚,引起体温过高的疾病。
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热应激反应,如果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
因此,了解中暑的常识和掌握急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 中暑的症状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口干、心跳加快、体温升高等。
严重的中暑症状还可能包括抽搐、意识丧失等。
2. 急救步骤如果发现有人中暑,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步骤:(1)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
(2) 降低体温:可以用湿毛巾或冷水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和手腕等部位,帮助降低体温。
(3) 补充水分:给患者喝清凉的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料,补充体内水分。
(4)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3. 预防中暑的措施预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高温天气和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时。
以下是预防中暑的一些措施:(1)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在高温天气下,要多喝水,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2) 避免在高温时段户外活动: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应尽量选择阴凉的地方。
(3) 注意穿着:选择透气性好、宽松、轻便的衣物,避免穿着暗色或过于紧身的衣物。
(4) 使用防晒霜:在户外活动时,应使用防晒霜,以减少阳光对皮肤的伤害。
(5) 适当休息:在高温天气下,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 中暑的危险人群中暑的危险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体力劳动者等。
这些人群由于身体状况较弱,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中暑的影响。
5. 急救培训和知识普及为了提高公众对中暑急救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建议开展急救培训和中暑知识的普及活动。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中暑的认识,让更多的人学会正确的急救方法,以应对紧急情况。
总结: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热应激反应,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中暑急救措施

中暑急救措施中暑是由于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无法有效散热而导致的一种热应激反应。
如果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中暑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以下是中暑急救的标准步骤和注意事项:1. 确认中暑症状:中暑的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脸红、皮肤干燥等。
如果有人浮现这些症状,应即将怀疑中暑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将中暑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如果可能,可以使用风扇或者空调来降低周围温度。
3. 保持患者平卧:将中暑者平卧,抬高双腿,有助于血液回流和降低体温。
4. 赋予足够的水分:中暑者体内水分严重缺乏,应即将赋予足够的水分补充。
可以给患者喝些温开水、淡盐水或者含电解质的饮料。
但要避免给患者喝过冷或者过热的饮料。
5. 降低体温:采取措施降低中暑者的体温,可以使用冷毛巾敷在患者的额头、颈部和腋窝等处,也可以用冷水擦拭患者的皮肤。
同时,可以给患者喝些凉爽的饮料,不要使用冰块。
6.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中暑者的病情变化,特殊注意呼吸、心跳和体温的变化。
如果病情加重或者浮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难点等紧急情况,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
7. 避免二次中暑:中暑者在恢复意识后,应避免再次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尽量保持阴凉通风的环境,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注意事项:- 中暑急救是一项紧急且复杂的任务,如果不确定怎么处理,应即将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匡助。
- 在急救过程中,尽量不要给患者喂食固体食物,以免引起呕吐和窒息。
- 避免使用冰块直接敷在皮肤上,以免造成低温烫伤。
- 在进行急救时,要保持镇静,不要过度紧张,以免影响急救效果。
-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幼儿、孕妇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应特殊注意预防中暑,避免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热应激反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的急救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匡助中暑者降低体温、恢复健康。
然而,预防中暑才是最重要的措施,大家应该避免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合理安排工作和歇息时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穿着透气、轻便的衣物,并避免剧烈运动。
中暑急救知识

中暑急救知识
1.脱离现场环境: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
2.快速降温: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
可以通过降低环境温度、头部降温、冷水浸泡法、冰帽、冰毯、冰袋等冷疗法调节体温。
3.对症处理:
(1)意识清楚者:患者饮用富含电解质的饮料,推荐服用果汁、牛奶、蔬菜汁或者口服补液盐等,并密切观察其情况,症状不缓解者建议及时就医。
(2)意识不清者:如果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呈濒死样呼吸,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对其行心肺复苏术,救治时注意使用呼吸膜,用于施救者的自我防护。
中暑急救知识点总结

中暑急救知识点总结
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乏力、脉搏加快、皮肤干燥热烫、体温升高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下面是中暑急救的知识点总结:
1.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2. 给患者解开衣领、松解腰带,使患者处于舒适的姿势。
3. 为患者提供适量的水和盐,帮助恢复体内水分和电解质。
4. 用冷毛巾或冰块敷在患者的额头、腋窝、脚踝等处,帮助降低体温。
5. 如果患者有意识丧失,要先将患者平躺,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心肺复苏。
6. 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为了预防中暑的发生,下面是一些预防中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在高温天气下,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特别是在阳光最猛烈的时候。
2. 外出时穿着透气的衣服,戴上遮阳帽,佩戴太阳镜。
3. 饮食方面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钾的水果和蔬菜,保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4. 适量补充水分,多饮水,避免大量饮用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
5. 避免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适当休息。
6. 注意室内空调的使用,保持室内的清凉和通风。
总之,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于高温下工作或运动的人群来说,了解中暑的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预防中暑也是很重要的,大家要注意避免在高温下过度劳累,保持适当的饮食和水分摄入,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希望大家都能够注意中暑的危害,并且了解中暑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救助自己或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中暑急救安全常识(2020新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中暑急救安全常识(2020新版)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暴晒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以高热、皮肤干燥、多汗或无汗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
中暑分为中暑衰竭,中暑痉挛,日射病和中暑高热四种类型。
㈠诊断要点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定时间后,感到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口渴、大汗等,此时离开高温环境,略事休息,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
2、轻度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伴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大汗、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增快,体温在37.5℃以上等,休息3-4小时后常可恢复正常。
3、重度中暑。
除上述表现外并伴有昏厥、痉挛、高热等。
㈡中暑急救
1、将轻度中暑者移至附近阴凉通风处,解衣平卧休息,用湿毛巾置于额部,口服含盐清凉饮料,仁丹、十滴水、麝香正气丸等。
2、肌肉痉挛者,用中等力量按摩。
3、体温升高、神志不清、抽搐等重度中暑应迅速采取降温措施。
①4℃水浴法:将伤员除头部外,浸在4℃水中,若无4℃水,用凉水也可以,并不断摩擦四肢皮肤,使热能尽快散发;②有条件时可将伤员置空调室中,室温调到25℃左右、或用电扇直吹,并于头部、腋下、腹股沟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同时用冷水擦浴全身。
4、将神志不清的中暑病人送往医院途中应严密观察呼吸、脉搏等情况,保持降温措施。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