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_《黄帝内经》_原文_内容

合集下载

考研《中医基础·经典原文》

考研《中医基础·经典原文》
《素问·六微旨大论》:“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
阴阳偏盛偏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精气夺则虚。”
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防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阴虚不能制阳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阳虚不能制阴者,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2007-3《难经·经释》说:“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是指哪种疾病传变形式:【相侮】
2006-3按五行规律传变,“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是指:【子病犯母】
2005-3《难经·经释》说:“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是指:【母病及子】
五行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就是情志病治疗中的所谓“以情胜情”之法。
2009-2/2006-2“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是指:【阴阳互根互用】
2004-2体现阴阳互根关系的是:【①阴在内,阳之守也;②阳在外,阴之使也;③孤阴不生,独阳不长;④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1997-99以阴阳互根互用关系为主的是:【气与血】1997-100以阴阳对立制约关系为主的是:【寒与热】
2004-9/1996-7“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的病机是:【血随气逆】
2001-8产生“薄厥”的病因,多是:【大怒】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五轮”·新方八阵·补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黄帝内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黄帝内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黄帝内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黄帝内经·素问·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是中国古代医书中的一篇名篇。

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正确地引导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相互协调的必要性。

该篇文章以一天四时、四时五脏为旨,着重论述了人活在大自然之中,受到自然气和环境的影响,为了保持人体内部脏腑和平衡,同时使人在身体和思想上都处于一种良好状态,必须遵循四季的变化来生活,并且在每一天的24个小时内,体现不同时间与饮食起居相应的调整。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节奏明显加快的今天,人们往往将工作时间安排在一天的任何时间。

对于这种不规则的工作时间,我们需要健康生活的指导和引导,在生活中寻找一种更符合自然规律的方法和步骤,以维护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这篇文章的读后感,让我们体会到了人体健康与大自然规律之间的密切关系。

此外,这篇文章还着重强调了人们应该保持生活有规律、有节奏感。

通过一定的生活规律来调整身体,达到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

不断的改善生活习惯,避免不正常的生物钟的影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自由和适应自然的规律。

总而言之,“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这篇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就是:人类可以与大自然相和谐,顺应大自然的变化,以提高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

它吸取了中医经验和智慧,让人们对自然界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体会,是现代医学从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内经》的疾病预防思想与措施

《内经》的疾病预防思想与措施

《内经》的疾病预防思想与措施宝安区中医院护理感控科辛俊平邓淑玲【摘要】《内经》提出了“治未病”的疾病预防思想,运用整体观、脏腑经络学说和天人相应理论,结合病因病机学说,建立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指导原则,重视以养生为主要措施,具体以保养精气、顺应四时变化、调摄情志、饮食起居适宜又积极防御外邪入侵为主要手段的预防疾病体系,符合现代预防医学的要求,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对中华民族的医学保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内经疾病预防思想措施“未来医学是预防医学”。

各国各民族的传统医学都分为预防和治疗两部分。

中国古典文明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量古代文献都有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的记载。

《春秋襄公十七年传》(公元前556年)记载“国人趋瘼狗”。

瘼狗指疯狗。

当时能够众人一同驱逐疯狗,证明已认识到了疯狗与狂犬病的关系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公元前7~8世纪,我国《易经》中就写道:“君子以思患而豫(同预)防之”;在《淮南子》中有“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的记载。

大约在公元十一世纪,中医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

《内经》受到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辨证法哲学思想的影响,将阴阳五行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重视脏腑经络和天人相应理论,创立了“四时五脏阴阳”的整体观,结合病因病机学说,建立了独特且有深远意义的疾病预防思想与调摄保养的疾病预防措施。

【1】1 《内经》的疾病预防指导思想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内经》的疾病预防指导思想总的来说包括两个方面,即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不等疾病已经发生了才去治疗,而是在没有发病之前加以预防,象治理国家一样,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才去治理,而是在乱事发生之前防止它的发生,如果疾病已经发生了才去治疗,战乱已经形成了才去平定,那就如同口渴了才去掘井,战乱已经发生了才去铸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这种“治未病”的未病先防的预防学思想,意义就在于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正气,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御病邪的能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从而实现医学的终极目的。

《黄帝内经》名词(整理)

《黄帝内经》名词(整理)

1 法于阴阳 素问 上古天真论 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

2 和于术数 素问 上古天真论 施行适合自身的修身养性之法3 不妄作劳 素问 上古天真论 为劳作合宜,不违背常规与法度4 形与神俱 素问 上古天真论 形,形体。

神,指精神。

俱,偕也,有共存、协调之意5 不知持满 素问 上古天真论 不懂得保持精气的盈满6 不时御神 素问 上古天真论 为不善于把握和调养自己的精神活动。

7 发陈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推陈出新8 蕃秀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繁茂秀美9 容平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万物形态平定,不再繁盛生长。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所以称为容平。

10 闭藏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生机潜伏,阳气内藏 11 苛疾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重病12 内格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人体内在的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的阴阳变化格拒13 煎厥素问 生气通天论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之盛阳,以至煎熬阴精而昏厥之危重病证。

14 薄厥 素问 生气通天论 由大怒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而导致的昏厥证。

15 变化之父母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事物变化的根源16 神明之府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神明,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 府,藏聚之所。

17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阳生阴亦生 18 胀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胸膈胀满19 清阳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之清阳,是指呼吸、发声、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功能赖以发挥作用的精微物质;清阳发腠理之清阳,是指卫气;清阳实四肢之清阳,是指饮食物化生的水谷精微。

20 浊阴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浊阴出下窍之浊阴,是指食物的糟粕和废浊的水液;浊阴走五脏之浊阴,是指精血津液;浊阴归六腑之浊阴,是指饮食水谷及其变化的糟粕和水液。

21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药物饮食气厚,作用纯阳,使人的元气衰减,药物饮食气薄,作用温和,使人的元气壮盛22 厥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四肢厥冷,为阳虚阴盛之象23 七损八益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利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养生知识顺气一日分为四时-《黄帝内经〃灵枢》第四十四篇温馨提示:本站发布的顺气一日分为四时-《黄帝内经〃灵枢》第四十四篇仅供参考,若按摩、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专业医师。

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

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

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黄帝曰:有时有反者何也?岐伯曰:是不应四时之气,脏独主其病者,是必以脏气之所不胜时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

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

顺者为工,逆者为麤。

黄帝曰:善,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

愿闻其数。

岐伯曰:人有五脏,五脏有五变。

五变有五输,故五五二十五输,以应五时。

黄帝曰:愿闻五变。

岐伯曰:肝为牡藏,其色青,其时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心为牡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征,其味苦;脾为牝藏,其色黄,其时长夏,其日戊己,其音宫,其味甘;肺为牝藏,其色白,其音商,其时征,其日庚辛,其味辛;肾为牝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

是为五变。

黄帝曰:以主五输奈何?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夏刺输;音主长夏,长夏刺经;味主秋,秋刺合。

是谓五变,以主五输。

黄帝曰:诸原安和,以致五输。

岐伯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输。

黄帝曰:何谓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

愿闻其故。

岐伯曰: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曰味主合。

是谓五变也。

免责声明:发布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且不可直接作为疾病治疗依据!更新时间:2010-3-2感谢您的分享:顺气一日分为四时-《黄帝内经〃灵枢》第四十四篇与顺气一日分为四时-《黄帝内经〃灵枢》第四十四篇相关中医养生春季踏青修身养生名模护肤美容妙方夏季喝绿豆汤要注意春末夏初养生有讲究中医养生-木形人健美健身中医养生常见病症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白领保健推荐图文女明星整容有妙招小腿抽筋怎么办?女人不能在床上做的事针灸穴位治哮喘相关阅读肌肉僵硬的预防与治疗房事养生之术一到三式推拿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中医养生法之燥红体质风湿性关节炎(痹证)推拿治疗便秘的原则及方法针对不同体质的夏季食疗养生肥胖病老年人的情绪情感变化人的感情象小孩一样,与中年人相比,有以下特点:年龄差异受的不适感和自主神经系统激活状态。

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

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

十二经脉起止歌xx注.txt每个女孩都曾是无泪的天使,当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时,便会流泪一一,于是坠落凡间变为女孩,所以,男孩一定不要辜负女孩,因为女孩为你放弃整个天堂。

朋友,别哭,今夜我如昙花绽放在最美的瞬间凋谢,你的泪水也无法挽回我的枯萎~~~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2009-06-11 13:17经始太阴,而厥阴最后。

穴先中府,而终则期门。

原夫肺脉,胸中始生,出腋下而行于少商,络食指而接乎阳明。

大肠起自商阳,终迎香于鼻外。

胃历承泣而降,寻厉兑于足经。

脾自足之隐白,趋大包于腋下。

心由极泉而出,注小指之少冲。

小肠兮起端于少泽,维肩后上络乎听宫。

膀胱穴自睛明,出至阴于足外。

肾以涌泉发脉,通俞府于前胸。

心包起乳后之天池。

络中冲于手中指。

三焦始名指之外侧,从关冲而丝竹空。

胆从瞳子穴,连窍阴于足之四指。

肝因大敦而上,至期门而复于太阴肺经。

xx注学说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1.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2.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8.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11.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12.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黄帝内经:灵枢第19章 四时气

黄帝内经:灵枢第19章 四时气

灵枢四时气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翻译】黄帝问岐伯说:四季的气候,各不相同,百病的生成,各有不同的原因,针灸治疗的方法根据什么来决定呢?【原文】歧伯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

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腧。

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荣,必深以留之。

【翻译】岐伯回答说:四季之气对人的影响,反映在身体上为各有一定的发病部位,针灸治疗的方法,要根据四季之气和经穴的特点来决定。

因此,春季针灸治病,可取用络脉、分肉之间的穴位,病重的深刺,病轻的浅刺;夏季可取用阳经、孙络上的穴位,或取分肉之间的经脉,用穿过皮肤的浅刺法;秋季可取用各经的腧穴,如果病邪在六腑,可取用手足阳明经的合穴;冬季可取用各经的井穴和荥穴,一定要深刺并且留针。

【原文】温虐汗不出,为五十九痏,风□肤胀,为五十痏。

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

【翻译】患温疟病不出汗的,治疗可取用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腧穴。

患风水病皮肤浮肿的,治疗可取用治疗水病的五十七个腧穴,若皮下有淤血,都应针刺放血。

【原文】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

【翻译】患飨泄病,治疗可取用三阴交穴,用补法,上刺阴陵泉,都长时间留针,等到患者感觉针下发热才可以止针。

【原文】转筋于阳,治其阳;转筋于阴,治其阴。

皆卒刺之。

【翻译】手足外侧转筋,取手足外廉的阳经刺治,手足内侧转筋,取手足内廉的阴经刺治,都用焠针。

【原文】徒□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筒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必坚。

来缓则烦悗,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尽乃止。

饮闭药,方刺之时徒饮之,方饮无食,方食无饮,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

【翻译】患水肿病,针治先取脐下三寸关元穴,用铍针针刺它,针刺后用竹管插入针孔放水,反复进行,使水排尽。

针刺时,一定要急刺,刺得缓慢,病人就会觉得烦闷不安,刺得快,病人就会很平静。

四时养生之一日分为四时篇

四时养生之一日分为四时篇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之一日分为四时篇(2009-01-12 12:50:50)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

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

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上面这段文字是描述一天之内人的阴阳盛衰变化的,早晨是春天,中午十二点到下午六点是夏天,傍晚是秋天,夜里是冬天。

我们就暂且把六点、十二点、下午六点,晚上十二点定位分界。

六点中人的正气开始生长,所以这个时候抵抗病邪,病气变弱;到中午十二点,阳气达到隆盛阶段,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战胜病邪;到了下午六点阳气逐渐变弱,这个时候邪气逐渐回复,所以症状又会渐渐加重;夜里十二点,人气蛰伏于五脏,所以这个时候是邪气最盛的时候。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三伏”贴,它治病的机理就是在一年内人体正气最旺盛的时候用药,所以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我们平时生病吃药也最好能在中午12点有一顿药,这样会促进我们的疾病的痊愈。

上面这个是一天的四分法,经络学说里有一种分法是人身的气血在一个时辰会流过一条经脉。

其歌诀为“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焦子丑胆肝通”。

从凌晨三点开始,每两个小时流注一条经络,那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按十二时辰进行养生,那对我们的身体也将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我们按照顺序为大家介绍1、寅时(凌晨3:00-5:00),这个时候该养气这个时候是肺经值班的时候,而这个时候也是我们睡的最熟的时候,但是这个时候有内热的人就会咳嗽醒了,醒了就很难睡着。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时候,阳气萌动了,所以有内热的人,在这个时候初动之阳气引动内热,所以就会发生咳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原文】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内容】
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
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

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

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黄帝曰:有时有反者何也?
岐伯曰:是不应四时之气,脏独主其病者,是必以脏气之所不胜时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

黄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

顺者为工,逆者为麤。

黄帝曰:善。

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愿闻其数。

岐伯曰:人有五脏,五脏有五变,五变有五输,故五五二十五输,以应五时。

黄帝曰:愿闻五变。

岐伯曰:肝为牡藏,其色青,其时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

心为牡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徵,其味苦。

脾为牝藏,其色黄,其时长夏,其日戊己,其音宫,其
味甘。

肺为牝藏,其色白,其音商,其时秋,其日庚辛,其味辛。

肾为牝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

是为五变。

黄帝曰:以主五输奈何?
(《医部全录》注曰:缺岐伯曰。

)脏主冬,冬刺井。

色主春,春刺荥。

时主夏,夏刺输。

音主长夏,长夏刺经。

味主秋,秋刺合。

是谓五变,以主五输。

黄帝曰:诸原安和,以致六输?
岐伯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输。

黄帝曰:何谓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愿闻其故。

岐伯曰:病在脏者,取之井。

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经满而血者,病在胃。

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曰味主合。

是谓五变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