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课件

合集下载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PPT课件11 人教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PPT课件11 人教版


8、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一篇章
武帝登基,喜忧参半
武帝之喜
根据材料分析汉武帝继经位济时,富国裕家的
经济状况如何?
“都鄙廪庾(lǐn yǔ )尽满,
而府库余财。”
——《史记•平准书》
城市和乡村的存粮库都 满了,政府的财政盈余。
材料分析 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武帝之忧1
地方封国势力
强大,威胁中央
中央人口 封国人口
封国:西汉初期刘邦分封的诸侯国
材料分析
武帝之忧2
思想不统一, 不利中央集权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 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 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 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 很不利。
——《七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反映出汉武帝面临什么问题?
材料分析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1、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22、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轻言放弃。

人教统编2024年版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课导读
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寓意?
瓦当是古代建筑中屋
“汉并天下”瓦当
西汉统一全国
顶每行瓦最前端的挡片, 起到遮挡和装饰的作用。 这两块西汉时期瓦当:一块 刻有“汉并天下”,另一 块刻有“与天久长”,反 映了西汉统一全国以及长 “与天久长”瓦当 治久安的寓意。 长治久安
西汉王朝是如何建立的?
汉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民无藏盖。
——(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第四上》 (第4册)1127页,北京:中华书局,1962
处于什么样状况)
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汉初,大臣陆贾在汉高祖面前经常谈论《诗》《书》中的治国 道理。汉高祖反感地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乡(向)使秦已并天下 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汉高祖认为言之有理,让陆贾 专门著书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教训。 吸取秦亡教训,施行仁义。
说一说大臣陆贾给汉高祖提出了怎样的治国建议。 汉高祖是否接受了这一建议,为什么? 接受了。因为秦的暴政和秦末战乱破坏了社会生产,社会凋敝。
刘邦君臣都亲历了秦朝的暴政,能够汲取秦亡教训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2.休养生息政策
历史解释:“休养”指休息调养,“生息”指繁殖人口。
休养生息政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元气, 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的建立
2.西汉建立
建立时间:
公元前202年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建汉立高者祖:刘邦
(前256—前195)
摘自星球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第31页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31页)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31页)

☞公元前196年的一天,刘邦衣锦还乡。 在宴请乡亲父老时,他一边敲击乐器, 一边吟诵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 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就是《大风歌》。诗句体现了刘邦当 上皇帝后的志得意满,以及对严峻现实 的担忧。刘邦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他面 临怎样的统治局面?又有哪些担忧?带 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史记·高祖体纪》书影
新课标新教材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22版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楚汉之争、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 治”,知道西汉从建立、发展的变化及原因。
新课标新教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CONTENTS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秦亡前后刘邦、项羽的战争性质的变 化,了解楚汉之争及其过程。
——班固《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思考,西汉初期是种怎样的社会状况?造成这样的原因?
状况: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二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汉初形势 此时汉高祖刘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他采取哪种措施?
1 背景: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2.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 用。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3.掌握推动“文景之治”出现的措施,了解“文 景之治”的表现,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
三.“文景之治”
教学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新课标新教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农民阶级
封建统治 阶级
反抗秦暴政的 秦末农民战争
统治阶级内部 争夺帝位战争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PPT课件 (5)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PPT课件 (5)

秦始皇
1、统一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称始皇帝,中央设三公,地方实行郡县制。 2、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对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车道等实行统一规范。为抗御匈奴,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 3、但焚书坑儒,穷奢极欲,严刑苛法,秦始皇为秦朝的二世而亡埋下了祸根。 与秦始皇相比,汉武帝的政绩主要表现于
1、开拓边疆、发展经济、弘扬儒学等方面。 (1)开拓边疆:派卫青、霍病北击匈奴,巩固西汉北部边郡;河西屯田,开通了河西走廊;在西南夷与东胡设置郡县,开 发了西南与东胡地区的经济与文化。(2)发展经济:改铸五铢钱,由中央统一铸造和发行货币;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 黄河,保证农业生产。
(3)弘扬儒学:发展经学,儒家学说得到扬;创建太学,确立中国古代官学制度。 由此看来,汉武帝是古代中国杰出的帝王,他为西汉王朝的强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卫青、霍去 行河西屯
病北南诸 打败匈奴 国归顺西汉,左部,在 汉族官史 在东北建 西南办学校 立行政机构
措施
铸造钱币 兴修水利 重视经书 建立太学
内容
下令废半两钱, 改铸五株钱
开凿六辅渠和 白渠,治理黄 河
重视经书的重 写,鼓励各地 献书
设置五经博士, 给博士配置弟子, 办太学
影片
图片 地图
1.思考一下,汉武帝为什么能打败匈奴?
答1)当时的西汉王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2)卫青、霍去病等汉军将士英勇善战。
2、汉武帝时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经过汉初几代人的努力,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还把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 央,统一铸五铢钱。 (3)汉武帝鼓励推荐人才,破格录用有才能的人。 (4)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5)在汉武帝时,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课件-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课件-华东师大版
统一国家的文化影响
文字的统一
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又推 广更为简便的隶书,使得文化传播更为便利。
文字的统一结束了战国时期各国语言文字不一的状 况,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字统一后,书籍的编纂和保存变得更为便捷,文 化典籍得以流传后世。
教育的普及
秦始皇设立了郡县学官,使得 教育不再是贵族的特权,平民 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牛耕技术的推广
牛耕的普及大大提高了耕地的效率,解放了大量的 劳动力。
兴修水利
国家组织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 国渠等,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
手工业的进步
80%
冶铁技术的改进
铁100%
丝织业的繁荣
随着丝织技术的进步,丝织品的 质量和产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秦朝还实行了度量衡、货币、文 字、车轨标准化等制度,为文化
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06
统一国家的对外关系
对匈奴的战争与和亲政策
战争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多次战争,如漠北之战,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势力,保 障了北部边疆的安全。
和亲政策
为了巩固与匈奴的关系,汉朝采取了和亲政策,如昭君出塞,通过联姻的方式, 实现了与匈奴的和平共处。
统一的意义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和分裂,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 文化的交流,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秦朝的制度建设
推行郡县制
秦始皇废除了封建制度,推行郡 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由 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一系列制度改革
秦朝实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如 实行土地制度改革、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和文字等,加强了中 央集权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统一 国家的巩固课件

3.12《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精品-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3.12《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精品-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作用: 抑制豪强实力,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军事上
冒顿 (
)单于统一中原
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长汉平武侯帝卫组青建起强大的骑冠兵军队侯伍霍,去开病 犯我强始汉者大,举虽反远击必匈诛!奴。公匈元奴未前灭11,9何年以,家达为?
反击到匈了奴抗进击匈行奴了高三潮次。大战。
河西战役
漠南战役
漠北战役
漠南无王庭 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 人开始西迁。
汉武帝面临的经济问题
“兵连而不懈,天下共其劳”“费以亿计,县官大空“
汉初允许私人铸造,文景时最大的货币供应商是吴王 刘濞和蜀郡的邓通,两人因此巨富。
汉初的8位富豪中,有四位是冶铁业者,其余分别从事 流通业、粮食业、种植业、金融业。
董仲舒 主父偃
卫青
霍去病
桑弘羊
汉武帝执政时期,汉王朝成 为世界上的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西汉的疆域最广时,东、南 及海,东北至朝鲜半岛北部,西 达今巴尔喀什湖、葱岭一带,北 到大漠,西南到今云南、广西和 越南北部、中部。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其治国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兴办太学的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儒家忠君守礼的思 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政治上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
淄川
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
自铸钱币,自集军队,生活骄奢淫逸。
吴王刘濞(bì)拥有庞大的铸钱产业,而且 吴地靠近东海,既有丰富的铁矿,也有一些 海盐的生产地,盐,钱、铁三业,让刘濞(bì) 富甲宇内,他结交各国,逐渐成为一股足以 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地方权贵力量

高中历史《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

高中历史《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
思想大一统;政治大一统;疆域大 一统;民族大一统;经济大一统
一 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 1.西汉的建立 2.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1)黄老无为、“与民休息”
(2)郡国并行制
郡国并行制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 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汉书·诸侯王表》
刑白马而誓:“非刘氏而 王者,天下共击之”(史称 “白马之盟”)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思指想意不不一同,是以上亡以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文帝)匈奴连岁入边,烽火匈逼奴于长犯安境…,…边(患景问帝题)匈奴五次入
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
阅读材料,指出汉初七十年间存在哪些问题?
汉武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农学 ①《氾胜之书》;②《四民月令》
楚汉 战争 前207 前202
本课小结
西汉
王莽 新朝
前141
9年
23
东汉
25
220
秦朝
武帝
灭亡
即位
西汉:
政治:推恩令、中朝、刺史
经济:币制改革、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思想:独尊儒术
民族与对外关系:北击匈奴、
丝绸之路
文化:《史记》、汉赋、乐府
诗、 《黄帝内经》
王莽 东汉 覆灭 建立
曹丕 灭汉
新朝: 王莽篡权、 绿林赤眉起义
东汉: 光武中兴 《汉书》、 五言诗、 《神农本草经》、 蔡伦改进造纸术
文学 汉赋、乐府诗、五言诗 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反映社会真实情况
①《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医学 ②《神农本草经》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单元复习课
一、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项目
秦始皇
汉武帝
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 政治
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接受Biblioteka 推恩”建议,建立刺史制度经济
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盐铁和酒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
的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 量衡
抑物价
思想
焚书坑儒
尊崇儒术
项目
秦始皇
3.(2022·广东中考)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
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这些
规章制度有助于( C )
A.废除郡县制度
B.巩固分封
C.完善法律制度
D.尊崇儒术
【解析】“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
6.(2022·广州中考)汉朝规定,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汉武帝曾借
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汉武帝的做法
(B)
A.抵御了匈奴南下袭扰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落实了休养生息政策
D.有助于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根据题干“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
106个诸侯的爵位”可知,汉武帝通过夺去106个诸侯的爵位,削弱了地方的势力,有利
于加强中央集权,B正确。
7.(2023·江西中考)汉武帝采取的这项措施,充实了财政,支援了经略四方,为巩固祖国
边疆奠定了经济基础。材料中的“这项措施”是( C )
A.“推恩令”
B.兴办太学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 们 朝 着 窗 户亮光 的方向 去胜吴广起义
2、项羽 与 刘邦 发生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
3、刘邦实行 修养生息 政策,使国家得到迅
速的发展。 4、文帝、景帝的时候,西汉出现了繁荣安定的局
面,史称 文景之治 。
本课学习目标
(一)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
统 局 面
经济措施
铸造钱币(五铢钱)。

兴修水利(六辅渠和白渠;黄河)


重视经书(各地献书、并整理)
文化措施 ∴ 独尊儒术(建立太学、发展教育)
思考——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对当
时国家有什么影响?
1、巩固了国家政权。 2、促进了民族融合。 3、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5、成为世界最强的国家之一。
A.天文算术之理
B.法家治国之道
C.儒家的经典
D.《孙子兵法》
4.据中学历史在线网消息:2000年6月,江苏吴江出土
五铢钱约8000枚,重30公斤。既有汉代的刘彻五铢等,
又有两晋南北朝的凿边五铢等,铸造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118年到公元581年间,均为圆形方孔铜钱。那你知道
“五铢钱”的铸造和发行由中央政权统一管理最早开始
如何评价汉武帝?
人物 评价
A、定性(什么人?干什么事?) B、积极(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C、消极(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评价
1、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2、他开拓边疆: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巩固西汉 北部边郡;开通河西走廊,进行河西屯田;在西南夷与 东胡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统治,开发了这些地区的经济与 文化。发展经济:下令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开凿六 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弘扬儒学:“独尊儒术”,大 力发展儒学教育,创建太学。由此看来,汉武帝是中国 古代一位杰出的帝王。
铸造五铢 去病反击匈
钱,
奴,打败匈
兴修水利 奴左部
发展儒学教育 设太学。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练一练
1、汉武帝发动三次对 匈奴 的战争,在
卫青
得胜利。
和 霍去病 统帅下,汉军取
2、汉武帝 废半两钱改铸 五铢 钱;
接受 董仲舒 的“ 独尊儒术 ”的建议,
发 展 儒 学 教 育长安; 在 太学 太学兴 办

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1.前127年至前119年,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下列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解除了匈奴对都城咸阳的威胁
B.汉军统帅是卫青和霍去病 C.保证了北部边郡的安全
D.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各地的通道 2.下列有关“西南夷”和“东胡”的表述中,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 (1)、措施 (2)、影响
汉武帝时社会状况:
(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
人口增殖,经济富庶, 国家强盛,空前繁荣。
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

巩 固 大 一
河西设郡(开通河西走廊、屯田 ) 政治军事 (开拓边疆)西南开边(西南夷归汉、汉办学校)
东北拓展(设行政机构进行管理)
大漠


走廊
鲜卑 乌桓
大海
西 南
夷 南海
统一国家的巩固
(一)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的局面
政治军事:派卫青、霍去病率军北击匈奴。 开通河西走廊,进行河西屯田。 说服西南诸国归顺西汉,办学校。 打败匈奴左部,在东北建立行政机构。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重视经书(各地献书,重写并整理)
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兴办太学
经济:统一铸造五铢钱 兴修水利(六辅渠和白渠;黄河)
(二)年号和古代纪年方法
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制度
统一货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币、度
中央设丞相、太尉、 量衡,
御史大夫;地方设郡县) 统一车

修长城 北拒匈 奴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说服西南 各郡归附 汉朝
河西屯田,派卫青、霍
于:( )
A.秦始皇统一货币时
B.汉高祖建立西汉时
C.文景之治时
D.汉武帝货币改革时
5.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 开始的。 ( )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高祖 D.汉武帝
3、但他连年征战,大兴土木,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物 力。晚年社会出现动荡,但能及时改过。
三次反击匈奴
从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 汉武帝派卫、霍三次反击匈奴,
追击匈奴至蒙古大漠, 匈奴力量大大削弱, 最终汉军取得了胜利。
神话传说:马踏匈奴
董仲舒和“独尊儒术”
五铢钱
秦 朝 疆 域 图
西域
A.汉初把东北地区居住的夜郎、鲜卑等少数民族,称作 “东胡”。 B.“西南夷”是西汉时对今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少 数民族的统称。 C.夜郎、滇国等均是“西南夷”中较著名的小国。 D.汉武帝时,霍去病将“东胡”中的乌桓族迁居到辽东一
3.假设我们能够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去读书,那么
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
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
有 这 样 一 个著 名的实 验:把 六只蜜 蜂和同 样多的 苍蝇装 进一个 玻璃瓶 中,然 后 将 瓶 子 平 放,让 瓶底朝 着窗户 ,会发 生什么 情况? 你 会 看 到 ,蜜蜂 不停地 想 在 瓶 底 上 找到出 口,一 直到它 们力竭 倒毙或 饿死; 而苍蝇 则会在 不到两 分钟之 内 , 穿 过 另 一端的 瓶颈逃 逸一空 。 蜜 蜂 以 为 “囚 室”的 出口必 然在光 线最明 亮 的 地 方 ; 它们不 停地重 复着这 种合乎 逻辑的 行动。 对蜜蜂 来说, 玻璃是 一种超 自 然 的 神 秘 之物, 它们在 自然界 中从没 遇到过 这种突 然不可 穿透的 大气层 ;而它 们 的智力 越高, 这种奇 怪的障 碍就越 显得无 法接受 和不可 理解。 那 些“愚 蠢” 的 苍 蝇 则 对 事物的 逻辑毫 不留意 ,全然 不顾亮 光的吸 引,四 下乱飞 ,结果 误打误 撞 地 碰 上 了 好运气 ;这些 头脑简 单者总 是在智 者消亡 的地方 顺利得 救。因 此,苍 蝇 得 以 最 终 发现那 个正中 下怀的 “出口 ”,并 因此获 得自由 和新生 。 人 们 在 一 定 的 环 境 中生活 和工作 ,久而 久之就 会形成 一种固 定的思 维模式 ,我们 称之为 惯 性 思 维 , 也是我 们常说 的“常 规”。 常规是 人们吸 光于从 固定的 角度来 观察、 思 考 事 物 , 以固定 的方式 来接受 事物, 它是创 新思维 的天敌 ,正如 蜜蜂的 经验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