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纪念馆

合集下载

渡江战役纪念馆一日游作文

渡江战役纪念馆一日游作文

渡江战役纪念馆一日游作文
2014年4月19日,我和妈妈去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


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雕像,有解放军战士的,有革命烈士的,还有解放军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的雕像。

我们从一个楼梯走上去,那里有一个大厅,大厅里有一座大船的雕像。

我们又去了另一个大厅,那里也有一艘大船,不过这艘船是用来运木头的。

我在大厅里看到了许多关于渡江战役的文字和图片。

我们又去了另一个大厅,在那里我看到了解放军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的雕像。

从大厅出来后我们来到了一号展厅,这一号展厅是以“历史深处”为主题,讲述了渡江战役的历史。

在一号展厅里有许多关于渡江战役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们的照片和浮雕。

我们还看了一个展览,里面有一只船是用来运送解放军战士们渡江时所乘坐的船。

这个展览非常有趣,因为我在看展时发现它是可以升降的,当我站起来时它就升起来;当我坐下来时它就降下来。

—— 1 —1 —。

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心得体会作为一名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是我一直期待的体验。

近日,我有幸踏进了这座纪念馆,深深感受到了渡江战役的艰辛以及为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付出的巨大牺牲。

以下是我的参观心得体会。

首先,纪念馆的布展非常精美,它被细心地设计成一座追溯历史与瞻仰英烈的纪念殿堂。

一进入纪念馆,我便被巨大的沙盘吸引了。

沙盘上细致的建筑物和精确的地形再现了当年渡江战役的战场,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战的时刻。

我通过观看沙盘上的一颗颗红色标志,看到了解放军将士们阻击敌人、攻占一座座城市的光辉战绩。

这一切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渡江战役的艰苦与伟大。

其次,纪念馆内部的展览也十分丰富。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大量的历史图片、音频资料和实物展品。

这些珍贵的展品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激战场景和英勇战斗的英雄们。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幅署名画,展示了战士们穿越大江的艰难瞬间,英勇无畏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还看到了一些珍贵的战时文件和书信,这些文物见证了渡江战役中的战士们对家国情怀的无限热爱,令我深感敬佩。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渡江战役的巨大意义。

渡江战役是解放军长征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彻底粉碎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合纵连横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领导地位确立,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重要的是,渡江战役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为解放长江流域和华中地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现实意义上,渡江战役为中国解放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观纪念馆,我也深感到了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

纪念馆中的每一句话、每一幅画都在向我们传达着爱国主义的力量。

我不禁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渡江战役的精神?渡江战役告诉我们,只有在国家利益和人民幸福面前,个人的小我应该服从大我,有勇气和毅力去战胜一切困难,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而努力。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时刻保持爱国热情,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将渡江战役精神发扬光大。

渡江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渡江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渡江战役纪念馆观后感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壮举而建立的一个历史博物馆。

我有幸参观了这座纪念馆,并被其深深地震撼和感动。

以下是我对于这次观展的一些感想。

首先,纪念馆的建筑设计非常庄重肃穆。

整个馆区建筑形式简洁,寓意着渡江战役的伟大历史使命。

在进入馆内之前,我看到巨大的红色大门上面镶嵌着金色的字迹:“渡江战役纪念馆”。

这简单的字眼,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

进门后,我顿时感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圣的殿堂。

其次,馆内的展览陈列有序、内容丰富。

在参观途中,我仔细观看了展馆内的各个展厅,用心领略每一幅文物、每一个图片和每一段文字所传达的信息。

这些展品生动地展示了当年战场上的一幕幕,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渡江战役的艰苦卓绝。

特别是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了那个特殊的年代,让我对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入。

还有,纪念馆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多媒体和互动展品为观众提供更直观、更全面的展示。

在观赏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立体投影、触摸屏等现代化展示设备,这使得观展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个互动展区,我还亲身体验了桨过长江的刺激,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战斗场景之中。

这种融合现代科技的展览方式,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与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纪念馆注重向观众传递正能量。

在整个展览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坚定不移的精神,以及坚守信念、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豪情壮志。

这些正能量的展示,让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对我个人的奋斗目标也产生了深刻的启示。

总而言之,渡江战役纪念馆是我参观过的最令我难以忘怀的纪念馆之一。

它不仅仅是一个记忆犹新的历史见证,更是一座激励和教育人们的纪念地。

通过参观这个纪念馆,我加深了对渡江战役历史事件的理解,同时也体会到了历史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这座纪念馆的存在,能够激发更多的人对历史的兴趣,铭记历史的同时,不忘历史的警示与教训。

渡江战役纪念馆个人实践报告

渡江战役纪念馆个人实践报告

渡江战役纪念馆个人实践报告渡江战役纪念馆是一座旨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胜利的重要历史纪念馆。

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历史文化遗址,我有幸在最近的一次参观中亲身体验了这个纪念馆,以下是我个人的实践报告。

一、渡江战役背景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解放军成功地渡过了长江,挺进江南地区,为最终获得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役无疑是中国解放战争的转折点,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无畏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纪念馆参观1. 外观与建筑渡江战役纪念馆庄严肃穆的外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建筑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手法,整体造型大气磅礴,寓意着解放军的英勇气概。

我进入纪念馆的瞬间,就被它的庄严氛围所吸引。

2. 展馆布局纪念馆的展览分为多个主题区域,详细展示了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筹备阶段、战役进程以及胜利后的重要意义。

每个区域都配有精美的展品和文字说明,引导参观者了解渡江战役的方方面面。

3. 实景再现与多媒体展示在纪念馆的展览中,实景再现和多媒体展示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精心设置的场景还原和震撼人心的影像资料,我仿佛亲身经历了战役时的艰辛与激烈。

这种实时的互动感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渡江战役的真实情况。

三、参观体会1. 深刻的历史记忆在纪念馆的展览中,我亲眼目睹了渡江战役中解放军的英勇壮举,体验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坚韧。

这种历史记忆让我倍感珍贵,也让我自豪地认识到,正是这些英勇的先辈们为我们争取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纪念馆展示的一幅幅英勇战斗场景和壮丽胜利图景,让我深受感动。

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深切意识到,只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行。

渡江战役纪念馆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精神的力量和可贵之处。

3. 感受到的鞭策与责任参观纪念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在我心中点燃了火热的激情。

面对历史的呼唤和时代的使命,我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渡江战役纪念馆个人实践报告

渡江战役纪念馆个人实践报告

渡江战役纪念馆个人实践报告渡江战役纪念馆是一座重要的历史纪念馆,位于中国江苏南京市。

作为中国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渡江战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我有幸能够参观这座纪念馆,并且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在进入纪念馆之前,我对渡江战役的了解相对有限。

通过参观,我得以全面了解这场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图片和文献,这些展品生动地展示了渡江战役的全貌。

我看到了许多战士的照片,他们的眼神坚定而坚毅,令我深感敬佩。

同时,纪念馆内还有模拟战斗的场景,通过逼真的音效和灯光效果,使我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了当时的紧张氛围。

在参观过程中,我尤其被渡江战役的艰苦和牺牲所震撼。

渡江战役是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场战役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形势,为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场战役的背后是无数烈士的鲜血和生命。

他们为了国家的解放,舍弃了自己的生命,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革命的历史。

在纪念馆的展览中,我看到了很多关于战士们的事迹和英勇战斗的描述。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浴血奋战,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而不懈努力。

他们的英勇事迹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

与那些为了理想和信仰而奋斗的战士相比,我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太过平淡。

他们的牺牲和奉献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和理想。

通过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我对中国解放战争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斗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伟大胜利。

通过学习这段历史,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

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我还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一起参观、讨论,交流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这些朋友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都对历史有着相同的热爱和敬意。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历史知识,还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拓宽了自己的思维。

渡江战役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合肥滨湖新区的最南端,紧邻巢湖。

规划用地面积22万㎡,总投资4亿元。

整个纪念馆以叙事的方式,由南向北分别为五角星胜利塔、总前委群像和纪念馆。

2011年4月份正式对外开馆。

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参观第一个景点,胜利塔。

胜利塔高达99米,九九八十一,代表着“八一”军队的胜利,整体建设从空中俯看呈出五角星的形状,是合肥滨湖新区的标志性建筑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总前委雕像。

高大的渡江战役总前委群雕为全铜铸制,从东向西分别为谭震林、陈毅、刘伯承、邓小平和粟裕五位总前委成员。

五位领导人正是在合肥瑶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

总前委雕像再现了他们的雄才大略与宏伟气度。

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造型独特,呈双风帆结构,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船头指向南方,显示出当年百万雄狮万舰齐发,突破长江的豪迈气概。

整个馆体南北长107米,宽39米。

馆身以49°角向前倾斜,象征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

纪念馆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分为6个展厅,展示了渡江战役的全过程。

在渡江馆一楼的一个展区,屏幕上不断播放着解放南京时群众欢呼的影像。

而当游客走到屏幕后面时,就会发现自己真的进入到欢呼的人群中了。

原来,这是最新的蓝幕抠像技术,屏幕后的摄像机将游客的影像拍下来再合成到欢呼的影像中,就形成了这个有趣的效果。

“来参观的游客几乎都要在这里拍照或摄影留念,但是之前只能是由同伴站在屏幕外面帮忙拍,而现在我们在屏幕外新增了一台相机,可以自动拍照,再把照片打印出来。

进入二楼观景台,迎面便是一座巨大的群雕,群雕全长50米、高8米、采用了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再现了占领总统府场景的“胜利之师”。

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艺术群雕。

接下来我们到的是第五个展厅人民支前。

大家顺着我手的方向看,这幅图是国共交战时,人民群众筹集物资,拥军慰问和支持人民解放军战斗,努力生产的场景。

邓小平在给毛泽东的综合报告中,高度评价了人民的支前活动。

渡江战 役纪念馆观后感

渡江战 役纪念馆观后感

渡江战役纪念馆观后感《渡江战役纪念馆观后感》一直都知道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一场战役,但直到亲自参观了渡江战役纪念馆,才真正深刻地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所蕴含的力量。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情走进了渡江战役纪念馆。

刚到门口,就被那宏伟的建筑所震撼。

纪念馆的主体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仿佛在诉说着当年解放军战士们勇往直前、横渡长江的英勇事迹。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大型雕塑,战士们身姿矫健、目光坚定,那种视死如归的气势扑面而来。

雕塑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战士们身上的衣物褶皱、手中的武器纹理,都仿佛在诉说着战斗的激烈与残酷。

沿着参观路线,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

有战士们用过的破旧的枪支、磨损的军鞋,还有那已经泛黄的书信。

其中一封战士写给家人的信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信中的字迹歪歪扭扭,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他写道:“亲爱的爹娘,孩儿在前线一切都好,不要挂念。

等打完这场仗,我就回家孝敬你们。

”简单的话语,却让我感受到了战士们的铁血柔情。

在一个展厅里,展示着当年渡江战役的作战地图和战略部署。

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和箭头,让我仿佛看到了指挥官们在指挥所里紧张地筹划着作战方案,为了每一个细节而反复斟酌。

讲解员生动地讲述着当年的战略决策,我听得入了神,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继续往前走,一幅巨大的油画吸引了我的目光。

画面中,战士们在汹涌的江水中奋力划船,炮弹在身边爆炸,水花四溅。

战士们的脸上满是坚毅和决心,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退缩。

这幅画太逼真了,我甚至能感觉到江水的冰冷和炮弹的轰鸣。

在纪念馆的一角,还陈列着一艘渡江战役中的木船。

船身已经破旧不堪,木板上的裂缝和修补的痕迹见证了当年的艰难历程。

我凑近仔细观察,想象着战士们就是乘坐这样简陋的船只,冒着枪林弹雨横渡长江。

参观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他站在一幅照片前,眼中闪烁着泪花。

渡江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渡江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渡江战役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情,走进了渡江战役纪念馆。

刚到纪念馆门口,我就被那宏伟的建筑所震撼。

纪念馆的主体建筑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仿佛在诉说着当年那场波澜壮阔的战役。

走进馆内,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随着脚步的移动,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眼前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都在向我讲述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其中,有一件展品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那是一艘破旧的木船。

这艘船看起来普普通通,甚至有些简陋,但它身上的每一道划痕,每一块补丁,都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的英勇与坚韧。

我仔细地观察着这艘船,想象着在渡江战役的那个夜晚,战士们就是乘着这样的小船,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

江面上波涛汹涌,敌人的炮火不断在周围炸开,溅起巨大的水花。

可是战士们没有丝毫的退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船身不停地摇晃,江水不断地涌进船舱,但战士们拼命地划着桨,向着对岸冲去。

看着看着,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一幕幕激烈的战斗场景。

战士们的呐喊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他们的脸上满是坚定和无畏,眼神中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

也许他们也知道,这一去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但为了新中国,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义无反顾。

在纪念馆里,还有一组雕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群战士,他们有的扛着枪,有的背着炸药包,有的搀扶着受伤的战友。

他们的衣衫褴褛,身上满是血迹和泥土,但他们的身姿却依然挺拔。

其中有一位年轻的战士,他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稚嫩,但他的眼神却无比坚定。

我想,他可能在家中还是父母疼爱的孩子,可在战场上,他已经是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面挂满了烈士照片的墙。

他们的目光平静而又坚定,似乎在注视着我们,告诉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看着那些年轻的面孔,我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可他们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陈毅送的钢笔, 还有《渡江侦察记》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老贵‟用的大刀,都是 比较珍贵的文物
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使同学们在缅怀革 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加深对民族 精神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所负有的历史责任感 和使命感;增强学生为建设祖国,保卫 先烈们打下的江山而努力学习、掌握本 领的动力。
在渡江战役纪念馆中, 一艘木船停泊在“水 面”,这艘木船就是 当年在渡江战役中使 用的船。“木船很破 旧,当时渡江的条件 是很艰苦的。”当年 解放军几乎全是依靠 这种木质渔船横渡长 江的,一个个无名的 船工,则是这场战役 的幕后英雄。
渡江馆的文物征集工作在6年前就 已展开,目前共征集到了 一千多件 文物进行展出。”听到别的游客说, 除了渡江船之外,解放军渡江时穿 的 袜子、使用的枪支、望远镜、渡 江船工光荣证等文物都在馆中讲述 着渡江故事。
走进博物院
简介
安徽省博物馆是安徽省唯一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 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博 事业,在合肥成立了合肥科学馆、皖北文管会,在芜湖成 立了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 1953年4月23日,在合并上 述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1954年8 月,建筑面积达11580平方米的陈列大楼破土动工,1956年 2月工程竣工,同年11月14日安徽省博物馆正式成立。陈毅 为该馆题写馆名。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13.9
馆 藏 文 物
11580
一扇窗,一段情。
文 文房 房四 四宝 宝
文人四宝 即 文房四宝 (泛指) 。 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 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 澄心堂纸,婺源(原属安徽徽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自宋 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 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 宣城为名)、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和歙砚(现安徽歙 县)。
宋 土瓷南是厘的形形如特善文刻瓷文安 瓷 的器安现米艺双高寿色本物、、物徽 断厘青有阳存,术耳大县的书等文金库省 代米白 出周口珍,,蔡, ,房、房博 中,瓷 土代径品四盖侯是 总四银 物 的是注年的以 ;兽顶墓历余计宝、 馆 珍景子宿商来厘寿作作出年册 、玉平陈 贵德与松代最米县足镂土来, 革器方列 标镇注县司大,楚,空的安一 命、米大 准青碗北母最重王造的莲徽级件文货。楼 器白,宋戊重约墓型莲瓣各藏。物币馆建 物瓷注元大的 出生瓣铜地品其及、藏筑 中子祐鼎鼎 土动形壶出 中社书文面 少高二。,千的,,,土 古会画物积 见 年该仅克楚为颈通的件籍主、有 , 的 馆次形大春部高商。 义民历 佳厘 珍于 鼎秋有 周藏 建俗代 作米 藏 体,时对厘青品 设、铜平 ,,墓的 高通期称米铜中册时砖、方 也碗中古年大高少的,器最 期雕陶米 是高出代河, 见兽器,具其的石、, 中 1963 8000 4156 87 104684 ) 400 135 (1087) 20.2 109126 80 1939 ( 113
馆内场景
来去爱代烈神人大馆 ,国学的文生学内 子 革 明 子 有 情 观 感 自 命 建 树 专 操 、 恩 身 精 设 立 人 。 价 现 的 。 正 介 值 在学 神 民 深 确 绍 观 ,会 , 族 入 , , 感 的 感 气培学加 引 恩 世 恩 节养习强 导 过 界 未 和当先精 广 观
基本情况
渡江战役纪念馆于2008年 10月26日在合肥滨湖新区 的巢湖之滨正式开工建设, 该项目建设规划用地面积 约22万平方米,纪念馆主 体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 规划场地成半岛状突出巢 湖,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 巨型战舰,纪念馆已于 2012年4月份正式开馆。
历史资料
战役历时四十四天,共歼灭国民党军四十三万 余人。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中心以及苏南、皖南、 浙江、闽北、鄂东、赣东北等广大地区,为人 民解放军迅速向全国进军,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在伟大的渡江战役中,安徽处于重要的地位。
书画展出
陈列主题
场馆推出了《徽州古建筑陈列》、 《馆藏青铜器精品展》、《潘玉良作品 展》、《安徽古生物陈列》、《元瓷之珍》 五个基本陈列。其中《徽州古建筑陈列》 荣获第七届(2005—200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 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位于政务新区文化博 物园内的新馆已于2007年1月16日动工兴建。 从1956年至2006年,半个世纪栉风沐雨, 五十载春华秋实,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 安徽省博物馆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其中 虽有曲折,但发展亦有目共睹。当前全国 上下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信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大的支持和更多的关 注下,安徽省博物馆未来的发展会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