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地缘政治学

合集下载

国际俄罗斯的地缘战略

国际俄罗斯的地缘战略

国际俄罗斯的地缘战略俄罗斯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国,拥有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其地缘战略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俄罗斯的地缘位置、资源优势以及外交政策等方面来探讨国际俄罗斯的地缘战略。

一、地缘位置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拥有广阔的领土,东临太平洋,北濒北冰洋,西与欧洲接壤,南面则与中亚及中东相连。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俄罗斯的地缘战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在地缘政治上,俄罗斯处于连接欧亚大陆的枢纽地位。

东西方大国都对俄罗斯的地缘战略保持高度警惕,此使得俄罗斯在周边地区的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俄罗斯地处北极圈内,拥有世界最大的陆地边境以及丰富的天然资源,这使得俄罗斯在北极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其次,地理位置也决定了俄罗斯是海洋和陆地军事力量争夺的重要目标。

俄罗斯陆地边界长达20000多公里,要保护这么长的边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此外,俄罗斯拥有克里米亚、黑海沿岸和堪察加半岛等战略地区,这些地区在欧亚大陆的战略交通线上具有重要地位。

二、资源优势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这是其在国际地缘战略中的重要优势。

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其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对俄罗斯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缘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的能源资源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也对世界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

俄罗斯通过自己的能源资源,特别是对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使其在国际事务中增加了谈判和影响力,成为欧洲能源市场的重要供应国。

此外,俄罗斯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

矿产资源包括铁矿石、钴、镍、煤炭等,这些资源的开发为俄罗斯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持。

而农业资源方面,俄罗斯拥有大片肥沃的农田和丰富的淡水资源,使其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之一。

三、外交政策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与其地缘位置和资源优势相结合,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

俄罗斯采取的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俄罗斯坚持维护自身主权和防御能力。

由于其国土辽阔且自然资源丰富,俄罗斯一直强调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

浅谈俄罗斯地缘政治

浅谈俄罗斯地缘政治

浅谈俄罗斯地缘政治2009级航空电子期班王唯嘉 301200915005摘要:本文旨在站在俄罗斯的角度上,从地缘政治的学科出发,观察俄国及其周边地理环境,总结俄罗斯历史阶段里地缘政治对俄国的影响以及其国家战略和应对策略,并结合美国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政治观,简要分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

地缘政治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现在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脉络,对于我国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国家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新欧亚主义;地缘政治一.俄罗斯的地理环境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

西濒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海岸线长3.4万千米。

国土面积1707.5万平方千米。

人口1.42亿(2006年)。

首都莫斯科。

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平原约占总面积的70%。

乌拉尔山以西为东欧平原,山脉以东、叶尼塞河以西为西西伯利亚平原。

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为中西伯利亚高原。

南部、东南部及东部多山地。

高加索山主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462米,为全国最高点。

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其中伏尔加河全长3530米,是欧洲第一长河。

湖泊有里海、贝加尔湖、拉多加湖和奥尼加湖等。

里海面积37.1万平方千米,是全球第一大湖。

贝加尔湖水深1620米,是世界第一深湖。

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仅西北沿海地区具海洋性气候特点,远东太平洋沿岸有季风型气候特征。

俄罗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2006年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47.5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首位,石油探明储量82.19亿吨,居世界第六位。

铁、煤、铝土、铜、铀及金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二。

森林覆盖率50.7%。

该国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有色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工和森林工业为主。

军火工业生产能力大,水平高。

农作物以麦类、玉米、豆类、马铃薯、亚麻、向日葵和甜菜为主。

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和养猪业。

虽然说从地理上来看,俄国约3/4的国土面积乌拉尔山脉以东,属于亚洲,但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的分布情况来讲,基本上在俄国西部,首都莫斯科就在这边。

俄乌战争的地缘政治分析与影响

俄乌战争的地缘政治分析与影响

俄乌战争的地缘政治分析与影响近年来,俄乌战争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这场战争不仅涉及到乌克兰的领土完整性和主权问题,还牵涉到了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战略与国际秩序的重新调整。

本文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对俄乌战争的背景、原因以及对地区和全球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背景与原因俄乌战争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14年,当时乌克兰政府因为亲欧盟的政策而引发了亲俄派的不满。

俄罗斯利用乌克兰东部的俄语族群的亲俄倾向,支持了顿巴斯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并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了公投,最终将其并入俄罗斯。

这一系列事件导致了乌克兰政府与亲俄势力之间的冲突,形成了俄乌战争的局面。

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俄乌战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乌克兰地处欧亚大陆的交汇点,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

对于俄罗斯来说,乌克兰是其对欧洲的门户,控制乌克兰可以有效地扩大俄罗斯的地缘影响力。

其次,乌克兰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农产品、天然气和矿产等,这些资源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乌克兰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有大量的俄罗斯族群,俄罗斯通过支持乌克兰的分离主义势力,可以对乌克兰进行干涉,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二、地缘政治分析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俄乌战争的发展与地缘政治力量的较量密不可分。

俄罗斯作为一个拥有强大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国家,通过对乌克兰的干涉,试图重新塑造其在欧亚大陆的地缘格局。

俄罗斯通过支持顿巴斯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试图将乌克兰拉入其势力范围,并在乌克兰建立一个亲俄的政权。

这样一来,俄罗斯就能够在欧洲东部形成一个对西方国家具有威胁的地缘政治势力。

然而,乌克兰并不愿意成为俄罗斯的附庸,乌克兰政府通过寻求西方国家的支持,试图保护自身的领土完整性和主权。

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不仅是基于道义的考量,也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

对于欧洲来说,乌克兰的稳定与安全对于维护欧洲的地缘政治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西方国家对乌克兰提供了经济援助和军事支持,试图在地缘政治较量中对抗俄罗斯的影响力。

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与地缘政治影响

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与地缘政治影响

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与地缘政治影响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俄关系也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对地缘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分析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并探讨其地缘政治影响。

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瓜分,中俄两国都饱受压力。

在这个时期,尽管中俄之间存在争端,两国在地缘政治上寻求合作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1860年的《北京条约》的签订,将边界划定在中国东北地区,使得中俄关系取得了一定的平衡。

20世纪初,中俄两国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

此时,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俄国也发生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

虽然两国都面临内忧外患,但是中俄两国的接触逐渐加强,并找到了一些共同之处。

特别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上台,中共创立,中俄两国展开了第一次合作。

然而,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由于双方在国内政治上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中俄关系陷入了一段冰冷期。

苏联在这一时期不仅援助中共建立控制区域,还试图在中国实施干预。

同时,中国国共内战的爆发也对中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俄关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双方从互不干涉的基础上建立起友好的平等合作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俄两国积极不干涉对方内政,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然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的新兴国家地位的确立,中俄关系再次面临了挑战。

两国因经济改革的不一致和领土争端等问题上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中俄边界争端也一度引发了双方的紧张情绪。

进入21世纪,中俄关系经历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1年,中俄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两国关系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双方在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尤其是中俄建立了战略性的伙伴关系以及经济合作组织上的合作,使两国关系进一步深化。

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与地缘政治影响是互相影响的。

中俄两国地理接壤,对彼此的地缘优势有着深刻的认识。

简论当代俄罗斯地缘政治对外交战略的影响

简论当代俄罗斯地缘政治对外交战略的影响
科技・ 探索・ 争I 毫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简论当代俄罗斯地缘政治对外交战略的影响
罗 文迪
( 四川外 国语大 学 成都 学 院 , 四川 战结束后俄 罗斯外交战略形成过程 中, 地缘政 治因素起 了尤为突出的作用。 国家的外交战略与其所具有的不可更改的地缘政
义者主张通过建立统一的斯拉夫 民族 国家实现俄罗斯的复兴 : 而新欧 亚 主义者则着眼于整个 原苏联 的空 间. 希望通过迂 回道路最终实现独 联体 国家 的重新统一和一体化 。体现在外交政策上 , 则是欧洲一大西 洋 主义主 张在地缘政治上西方化 : 而现代斯拉夫主义反对地缘政治上 的“ 欧洲化 ” 道路 . 坚持走有俄 国特色 的民族 主义道路 : 新 欧亚主义基 本上是疏远欧洲倾向亚洲 . 要求俄在地缘政治上搞东方和西方之间的 平衡 。三种地缘政治理论通过激烈 的辩论交锋 , 各 自在俄罗斯 国家不 同时期 的对外政策中都产生了不 同程度 的影响 虽然强 国意识 和爱 国 主义是 三种理论 的交 汇点 .但实践证 明欧洲大西洋派让人感 到 了失 望. 现代斯拉夫的民族主义情绪又可能为俄罗斯带来较大的风险和代 价. 所 以. 新 欧亚主义地 缘政治理论在俄 罗斯对外政策 中逐 步 占据 了
治因素 密切相关 , 地缘政治理论分析往往是一 个国家制定外交战略时重要 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俄罗斯地缘政 治色彩 强烈的全方位外交取 得 了一定程度的积极效果 , 促进 和保障 了国内经济建设 , 增强 了民族 自信心和凝聚 力, 提升地缘政 治大国地位 , 抑制民族分裂主义和 宗教极端 主 义的泛 滥,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 了地 区乃 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俄罗斯地缘政治学PPT课件

俄罗斯地缘政治学PPT课件
16
地缘政治学奠基人物及学说
• в.п.谢苗诺夫-强-尚斯基(1827-1914)

赤道与北纬45度之间的广阔地区可划分为三个沿海区:欧洲地中海与黑
海、中国海与日本海和黄海、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这些地区诞生了人类最 辉煌的文明和宗教体系。谁能同时控制上述三个海域或统治这三个海域的民 族,谁就是世界的统治者。
18
地缘政治学中的欧亚学派
• 俄罗斯是位于东西方之间,欧洲和亚洲心脏地区,具有特 殊的地理条件、独立的历史和文化地区。它既不是欧洲国 家,也不是亚洲国家,而是欧亚超级民族国家。俄罗斯是 地缘政治“大空间中的枢纽”,其使命是创建欧亚帝国。
• 欧亚的大陆气候和远离海洋的地理环境不利于经济发展, 在客观上没有机会成为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平等伙伴,在 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面临边缘化的危险。俄罗斯只有建 立独立的经济体系并与周边国家发展贸易才能克服经济上 的弱势地位。
13
几百年来,俄国的领土范围迄今也没有在向西方向走出过波罗的海,向南方 向走出黑海和阿富汗,向东方向也未伸入西太平洋的东海,尽管俄罗斯人在 这些通往大海的道路上曾与自己的对手国家有过多次大规模的绞肉战式的反 复拉锯和争斗。
14
2。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思想
15
地缘政治学奠基人物及学说
• Н.я.达尼列夫斯基(1822-1885) • 欧洲不承认俄罗斯是欧洲国家,欧洲人认为俄罗斯和斯拉夫人是
11
对俄罗斯人来说,只要能保住乌拉尔以西的战略基线(即一级底
线),其国家力量就可能伸展到中西伯利亚地区,继而就能威慑并
由此守住东西伯利亚。俄国版图中的东西伯利亚,由于其与位于欧
洲部分的经济政治中心太远,属最不稳定的部分,这部分称做俄罗
斯国家力量的三级底线。

地缘政治因素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地缘政治因素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地缘政治因素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论文关键词:地缘政治;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论文摘要:从最初寻求生存的领土安全,到扩大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扩张战略,再到确保其独特欧亚大国的安全战略,地缘政治因素已经渗透到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领域中。

地缘政治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脉络,对于我国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国家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地缘政治因素是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理论基础地缘政治因素来源于地缘政治理论,它强调地理环境对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国家的政治、军事活动受制于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缘政治因素是国家制定政治、军事、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

国家安全战略是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缘政治因素是国家安全战略制定的理论依据。

地缘政治强调地理环境因素对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意义。

由此可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也离不开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国的政治制度、精神特征以及对外政策。

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达尔文主义为国家间竞争提供了理论基础。

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创立了政治地理学,他把人类国家和世界当作有机体来研究,认为国家在政治上的力量取决于该国领土的大小,国家之间不断进行着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

因此,他认为国界也应是经常变动的,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必须确立生存圈。

地缘政治理论确立后,经过马汉的“海权理论”、金麦德的“陆权理论”、皮克曼的“边缘地区理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近代资本主义扩张和争夺世界领导权的理论依据。

历史上俄罗斯国家安全就与其独特的地缘政治紧密在一起,地理位置成为俄罗斯民族保障国家安全的独特力量和手段。

从最初寻求生存的领土安全,到扩大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扩张战略,再到确保其独特欧亚大国的安全战略,地缘政治因素已经渗透到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中。

地缘政治视角下中俄关系思考论文

地缘政治视角下中俄关系思考论文

地缘政治视角下中俄关系思考论文俄罗斯地缘政治的变迁与其外交战略是息息相关的,这也直接影响到俄对中俄关系的定位。

随着俄地缘政治安全环境的恶化和实力的相对下降,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由于俄仍处于社会转型之中,其主要注意力仍将集中在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为尽量避免与其他大国发生摩擦和对立,其对华战略将有实用主义的特征。

从长远来看,中俄关系隐含着不确定因素。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地缘政治视角下中俄关系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地缘政治视角下中俄关系思考全文如下:摘要:当前中俄都处在民族复兴的重要时期,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任务决定了创造经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均是中俄的重中之重。

而一个国家地缘政治形势对其战略部署有着很大的影响。

中俄两国都是大国,但两国的地缘政治形势有着很大的不同。

本文从地缘政治的视角分析了中俄面临的空间环境和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并利用国际地缘政治理论指出加强中俄地缘关系的重要性,以期为未来中俄的战略合作提供借鉴之处。

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

此次9.3反法西斯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出现在故宫前坚定的步伐,索契冬奥会,中国及其领导人不顾西方一些国家孤立俄罗斯的企图,坚持支持俄罗斯,表明中俄关系不会受到世界政治形势左右,也反映了中俄两国对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视。

而两个国家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又对其政治、外交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就是“地缘政治”。

所谓“地缘政治”,就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把具体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放到全球背景中,从地理的角度加以考察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地缘政治在一个国家的战略部署上始终是关注的热点。

中俄也不例外―中国要崛起,俄罗斯要复兴,都需要制定最合适的发展战略,而地缘政治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中俄空间环境分析从空间环境的角度分析两国地缘政治主要包含七个因素,分别为:地形、气候、水源、交通、自然资源分布、少数民族分布和移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乌拉尔以东,东西伯利亚以西的区域(即西西伯利亚、 中西伯利亚),属于俄罗斯国家力量能守得住的二级底线。
对俄罗斯人来说,只要能保住乌拉尔以西的战略基线(即一级底 线),其国家力量就可能伸展到中西伯利亚地区,继而就能威慑并 由此守住东西伯利亚。俄国版图中的东西伯利亚,由于其与位于欧 洲部分的经济政治中心太远,属最不稳定的部分,这部分称做俄罗 斯国家力量的三级底线。

• И .А .伊利恩(1882-1954)
• 俄罗斯是富有河流、远离海洋的地理有机体,不是可以随意被分割的领土 和部落的杂乱组合。其地缘政治状态像是欧亚地区的围墙,也是世界和平和 力量均衡的围墙。俄罗斯为了任何“民主”或者“自由”导致俄罗斯国家历 史的整体分裂,其结果是俄罗斯的死亡,全世界都会被拖入其中。



地缘政治学奠基人物及学说
• Н.я.米留金(1816-1912)
• 英国是俄罗斯主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上的对手。在海洋国家与大陆国 家对抗中,海洋国家要把俄罗斯从太平洋推回到西伯尼亚纵深。推向亚洲北 纬30度至40度地区。 为了对抗英国的扩张,必须获得力量均势,建立陆地国家联盟是抵抗英国 扩张的最好途径,俄罗斯应该与德国和法国结盟。同时,俄罗斯必须在中亚 征服受土耳其控制的广阔边缘地区,消除中亚城邦的封建制,并从中亚对英 帝国的立足之地印度构成威胁。
地缘政治学中的欧亚学派
• 俄罗斯是位于东西方之间,欧洲和亚洲心脏地区,具有特 殊的地理条件、独立的历史和文化地区。它既不是欧洲国 家,也不是亚洲国家,而是欧亚超级民族国家。俄罗斯是 地缘政治“大空间中的枢纽”,其使命是创建欧亚帝国。 • 欧亚的大陆气候和远离海洋的地理环境不利于经济发展, 在客观上没有机会成为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平等伙伴,在 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面临边缘化的危险。俄罗斯只有建 立独立的经济体系并与周边国家发展贸易才能克服经济上 的弱势地位。 • 麦金德的“历史的地理枢纽”理论、俄罗斯传统文化中的 “救世”思想,这些是欧亚学派的理论基础。
G
地缘政治学与国际问题分析
eopolitik & analyse of intanational issue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祝福
G
第三讲
eopolitik & analyse of intanational issue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与外交
版图是国家战略能力的物质基础
这个版图曾从波罗地海沿岸直抵阿拉斯加,横跨东经20度到西经145度之间。
边缘大缓冲带
• 所谓的边缘大缓冲带,既是俄罗斯的地缘空间,又是属于欧亚文明和 其它各种文明的共同地缘空间。 • 边缘大缓冲带的发展方向对俄罗斯十分重要,这里也许会成为俄罗斯 与其它力量中心—俄罗斯与穆斯林、俄罗斯与印度、俄罗斯与中国对 立或联合的地区。 • 由于它覆盖了从波罗地海至朝鲜的广阔地区,形成通向暖洋出海口的 西欧文明的边缘地区,所以也是21世纪大国角逐的主要地缘政治舞台。 控制“边缘大缓冲带”地缘空间就等于掌握了通向世界新秩序最重要 的一把钥匙。 • 俄罗斯的安全战略带是围绕俄罗斯岛的领土海峡地区展开的,俄罗斯 与西方国家在这一地区的对立对俄罗斯安全构成威胁,俄罗斯不可能 把该地区当作本国的势力范围,但必须在该地区占有力量优势。 • 如果欧美国家控制了“边缘大缓冲带”,实际上就等于俄罗斯陷入了 欧美国家的控制之中。所以俄罗斯的任务是,是不能让欧美势力在 “边缘大缓冲带”占据上风。要解决这一任务,必须保证俄罗斯与中 国和伊朗的战略合作,建立俄中伊三国对通往欧洲的交通控制,保证 三国在中亚的合作,反对任何破坏该地区稳定的行动。中亚应该成为 三国共同的战略后方。
地缘政治学中的欧亚学派
• п.н.萨维茨基(1895-1968)
• 欧亚大陆不能只划分为欧洲和亚洲两个部分,应当一分为三,即欧洲、亚 洲和欧亚世界(欧亚俄罗斯)。欧亚俄罗斯是一个与欧洲和亚洲鼎足而立的 特殊发展空间,处于极端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是欧洲的森林和亚洲的草原合 二为一的载体,它并不是简单地将两类地缘政治体系叠加,而是在此基础上 形成了特殊价值体系。 俄罗斯是特殊的文明实体。俄罗斯不是欧洲,更不是亚洲的延伸,俄罗斯 是独立世界,是独立和特殊的精神历史和地缘政治现实。俄罗斯有更多的理 由被称为中央国家。俄罗斯占据整个大陆的中央。作为地理世界,欧亚大陆 似乎预感到为建立统一国家而存在。建立欧亚俄罗斯并形成地缘政治整体的 基本特点的进程于19世纪末完成。 俄罗斯是蒙古—鞑靼文化的继承者。作为地理世界,欧亚大陆似乎预感到 为建立统一国家而存在。建立欧亚俄罗斯并形成地缘政治整体的基本特点的 进程于19世纪末完成。 产生大规模人类主体的地理环境是不可复制的。社会历史和地理环境具有 相互关联性和不可分割性。欧亚俄罗斯是由数个次一级的“发展地”组成的 统一完整的大“发展地”。 欧亚国家推崇精神原动力,奉行先验论思想,认为地理个性应该高于物质 必要性,和Mackinder 、马汉和Spykman相对立,反对运用商业原则建立国 家体制。

• • •
地缘政治学中的欧亚学派
• п.н.古米列夫(1911-1992)
• 在突厥和斯拉夫民族基础上形成的大俄罗斯文明地理上的表现形 式是森林和草原的联合,这正是俄罗斯历史的本质。欧亚大陆分为三 个区域:亚洲高地、南部地区、西部地区。从历史的经验看,外族对 欧亚地区的入侵很少能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欧亚在精神上是统一的 超民族整体,任何领土问题都只能在欧亚统一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 一个民族内部能量的产生和消耗是决定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由 此产生的民族激情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能量。欧亚主义是产生俄罗 斯民族激情的源泉。欧亚大陆是产生建立在突厥—斯拉夫文明基础上 的大俄罗斯文明的地区,草原和森林的历史性结盟决定了这种文明的 文化性质和地缘政治命运。 • 欧亚大陆中央部分森林和草原地缘政治的统一是控制该地区西部 和东部文化战略的因素。 • 欧亚拥有丰富的民族和文化土壤,是完整的“发展地”。欧亚地 区是超民族的“发展地”。“发展地”的思想正是俄罗斯地缘政治社 会文化动力的民族地理和历史内容。
地缘政治学奠基人物及学说
• в.п.谢苗诺夫-强-尚斯基(1827-1914) • 赤道与北纬45度之间的广阔地区可划分为三个沿海区:欧洲地中海与黑
海、中国海与日本海和黄海、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这些地区诞生了人类最 辉煌的文明和宗教体系。谁能同时控制上述三个海域或统治这三个海域的民 族,谁就是世界的统治者。 历史上出现过的三种地缘空间控制(帝国)体系:地中海地区的环状体系 (罗马);咽喉要地体系(西班牙、英国);从海洋到海洋的跨大陆体系 (成吉思汗)。 俄罗斯大陆控制体系的主要不足是,领土幅员过于广阔,中心区与边缘地 带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这种控制体系只有在边缘地区的经济水平 与中心地区的经济水平拉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维持运转。 认为将国土分为欧洲部分与亚洲部分非常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建议 加快推进“俄罗斯欧亚”—伏尔加河与叶尼塞河之间的中央区经济发展。
高加索地区
中亚, 阿富汗
1581年,越过乌拉尔山,开始向东拓展。 1598年,灭亡西伯利亚汗国 1613年,罗曼诺夫朝建立 17世纪初,越过叶尼塞河,到17世纪30年代,已推进到勒拿河流域。
1632年,俄国商人们修建了俄国在北亚的第一个城市,雅库次克城堡,沙皇在此设立督军府。
1639年,推进到鄂霍次克海沿岸。七十年代,占领了贝加尔湖一带。 1689年,侵入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人与清帝国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他们在亚洲的第一次退却,不 过,他们还是夺取了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之后一百余年,俄国没有再向远东扩张,远东似乎被遗忘了。 十八世纪末,叶卡捷琳娜大帝统治末期,俄国人又继续向东进军,吞并了楚科奇半岛,并进而越过白 令海峡,吞并了北美的阿拉斯加。 1858年至1860年,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侵占了清帝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一百余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75年,征服中亚诸汗国。 1900年,侵占了清帝国在乌苏里江以东仅存的立脚点,江东六十四屯,然后,俄军大举南下,侵占清 帝国东北全境。 1904年,俄日爆发战争,结果战败,被迫将东北南部让给日本。 1911年,煽动中国的外蒙古独立,趁机将外蒙作为其势力范围。
• • • •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特征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思想 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和地理扩张 俄罗斯地缘战略的调整(1992- )
1。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特征
•俄罗斯国家力量有其可以保得住且极难撼动的“基线(baseline)”,即 其范围大体就是从三个波罗的海国家以东到乌拉尔山以西,南至高加索以北。 具体说就是东经28度至60度,北纬40以北的范围。俄罗斯国家的扩张只是在 这个基线上的伸展,其战略收缩的终极底线则不会低于这个基线。这部分是 其国家不可撼动的主权底线,也是国家政治的生存基础。
В.л.齐姆布尔斯基:俄罗斯岛理论
• 俄罗斯是欧洲国家的口号在地缘 战略上没有意义,也没有确定国 家的发展方向。历史上,欧洲— 大西洋与亚洲的联系一直是绕过 俄罗斯进行的。俄罗斯是特殊的 地缘政治“岛”。“边缘大缓冲 带”将俄罗斯与世界上其它力量 中心隔开。 •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俄罗斯不 是西欧文明国家,对于欧洲地区 体系来说,俄罗斯永远扮演双重 角色,不只是充当地理上地球的 “心脏”,而且发挥巨大的“俄 罗斯岛”的作用。
2。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思想
地缘政治学奠基人物及学说
• Н.я.达尼列夫斯基(1822-1885) • 欧洲不承认俄罗斯是欧洲国家,欧洲人认为俄罗斯和斯拉夫人是
异已,是产生威胁的源头。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方面与欧 洲对立,俄罗斯不仅不属于欧洲,而且是反欧洲的。 • 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的主体既不是国家,也不是哪一 个民族,而是文化历史形态(文明)。俄罗斯属于斯拉夫历史文化形 态,必须以发展和加强“斯拉夫文化历史形态”这一客观任务为基础 制定对外政策。 • 真正强大国家的对外力量总是,由两大元素——军队和舰队组成, 这两个元素永远不能相互替代,只依靠海军或只依靠陆军的国家都不 能算是强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