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现状
未成年人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t . eh d A er s e t e a ay i sma e t h l ia a 5 a oe c n e t h o i iust e evn i M to s s r to p c i n sswa d o te ci c d t o 3 d ls e e swi c rnc sn isr c iig FES rm a , v l n l a f h i Sfo J n.
取保 守治 疗 。随 着 功 能 性 鼻 内镜 手 术 ( E S 的不 断 成 熟 和 普 FS) 及 , 未 成 年 人慢 性 鼻 窦 炎 的 治 疗提 供 了 一 种 有 效 的 手 段 。 为 为 探讨 功能 性 鼻 内镜 手 术 ( E S 治 疗 包 括 青 少 年 和 儿 童 在 内未 FS) 成 年 人慢 性 鼻 窦 炎 的临 床 疗 效 , 们 回 顾 性 分 析 了 我 科 经 鼻 内 我
维普资讯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进展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进展临床上儿童慢性鼻窦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是副鼻窦炎治疗中的首要药物。
依据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性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中药在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靠性;抗过敏药及减充血剂等药物均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在经过有效药物治疗后多能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而通过系统治疗之后无效的儿童慢性鼻窦炎可以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但手术的适应证要严格掌握。
标签: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进展慢性鼻窦炎是儿童的常见病,由于鼻腔、鼻窦生理、免疫系统发育的不成熟,因此儿童慢性鼻窦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诱导儿童出现慢性鼻窦炎的因素很多,包括全身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变态免疫反应;鼻腔-鼻窦分泌物理化性质的改变;鼻腔-鼻窦内纤毛功能障碍;病源微生物毒性特点;解剖结构异常。
慢性鼻窦炎多由急性鼻窦炎未能彻底治愈造成。
慢性鼻窦炎的发病率随环境的改变而出现增加。
1 慢性副鼻窦炎的治疗原则儿童的鼻腔、鼻窦内粘膜淋巴组织丰富;但出现感染及变态反应时易引起粘膜水肿、或出现息肉样变;由于鼻腔-鼻窦开口的相对狭小,粘膜的肿胀造成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阻塞,进而引起分泌物潴留。
由于儿童鼻腔-鼻窦内粘膜的敏感性,出现炎症时的反应较成人明显,但同时在药物治疗后疗效也较成人好转迅速。
因此合理的、适当的、系统的药物治疗是儿童慢性鼻窦炎的首选方法。
药物治疗是儿童慢性鼻窦炎最常采用的方式,即使在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时,也需在行手术前后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
慢性鼻窦炎并不一定都是细菌性感染,因而并不是所有的慢性鼻窦炎都需要使用抗生素。
鼻腔冲洗能有效的去除有害的分泌物,但同时也影响了鼻粘膜表面的粘液功能。
有文章报告[1]在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时,常规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纤毛功能恢复剂,对是否使用抗生素和鼻腔冲洗则需依实际病情而定;对于以脓性粘稠分泌物为主的患者则需使用抗生素和鼻腔冲洗,对于以粘液性分泌物为主的患者则不需使用抗生素和鼻腔冲洗。
小儿慢性鼻窦炎诊疗体会

小儿慢性鼻窦炎诊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加置换疗法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
方法对124例小儿慢性鼻窦炎采用中西医结合加置换疗法治疗。
结果治愈75.8%,显效16.9%,总有效率为92.7%。
结论中西医结合加置换疗法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小儿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儿童的身体未发育完善和抵抗力低,发生并发症的倾向高于成人,尤其是小儿,因其临床症状不如成人严重及典型,患儿又不能自述,故常易延误治疗,致使小儿鼻窦炎迁延不愈,导致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及身心健康。
传统的鼻窦开放根治术以及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内窥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引流术,不失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然而,小儿鼻窦结构发育尚未完全,炎症造成的鼻腔鼻窦生理功能障碍可逆性大,且小儿难以耐受创伤性手术,故宜采用保守疗法。
儿童急性鼻窦炎以保守治疗为主,无论有无并发症,都应积极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局部用药以通气引流为主,也可行局部热敷及鼻腔蒸气吸入。
一部分小儿的急性鼻窦炎可随原发病的痊愈而自行消散。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
鼻内可滴用血管收缩剂,有变态反应因素者,可以全身应用抗变态反应药物。
儿童的慢性鼻窦炎可作负压置换疗法。
对慢性鼻窦炎而有腭扁桃体肥大者,则应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并连同腺样体一并刮除。
对迁延不愈的小儿鼻窦炎,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可考虑施行鼻中隔矫正术、下鼻道鼻内开窗术或鼻息肉切除术。
上颌窦穿刺冲洗术及冲洗后向窦内注入抗菌药物,是治疗小儿慢性上颌窦炎久治不愈的有效方法。
但此法使用时应操作慎重,以免发生意外,穿刺应在全麻下进行。
儿童鼻窦炎无并发症时,不要轻易施行手术治疗。
可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中成药、理疗等方法促使其康复。
【关键词】小儿慢性鼻窦炎中西医结合疗法负压置换疗法【中图分类号】R72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062-02将儿童慢性鼻窦炎分为慢性鼻窦炎和复发性急性鼻窦炎两种,慢性鼻窦炎是指连续药物治疗3个月,症状和体征仍旧存在者;复发性急性鼻窦炎指药物治疗3~4周有效,但每年有3~4次急性发作者。
小儿鼻窦炎的治疗现状

小儿鼻窦炎的治疗现状随着社会进步,空气污染加重,小儿鼻窦炎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小儿鼻腔短小,鼻黏膜柔嫩,鼻窦与鼻腔黏膜相连,鼻窦口相对大,急性鼻炎长累及鼻窦。
小儿免疫力差,分泌型IgA、IgG低,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及补体不足,更易患鼻窦炎。
常见的症状有:流脓性或粘液性涕、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加重、鼻涕倒流、咳嗽痰多、鼻塞打鼾、头昏头痛、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嗅觉不灵敏等。
现将该病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一内服药1 西医治疗1.1 抗生素研究显示目前鼻窦炎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等,应用广泛效果明显的有青霉素类和头孢类。
近年来大环内脂类临床应用增多。
一般急性和复发性鼻窦炎用药为2-4周,慢性可在4周以上。
1.2 鼻用激素和抗组胺鼻用激素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炎性细胞移行,抑制其活性,减少组胺等炎性递质的合成,且胃肠吸收率低,所以不利影响小。
常用的有丙酸氟地卡松鼻吸入剂等。
抗组胺可以减轻鼻塞流涕等症状。
1.3 改善黏液纤毛传输功能治疗具有调节腺体分泌,改善纤毛活性,促进黏液排出,恢复纤毛运输的功能。
宋颖燕[1]加服氨溴特罗口服液,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
1.4 血管收缩剂一般以0.5%麻黄素为主改善通气,使用时间不超过7d,超剂量会造成药物性鼻炎,病情反跳性加重,药物中毒等。
此外胃食管返流也可导致鼻窦炎的发生,采用抗返流疗法。
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使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从而减轻炎症[2]。
2 中医治疗中医属于“鼻渊”范畴,有实证与虚证之分,实证起病急,病程短,多因外邪侵袭,虚证病程长,缠绵难愈,由于肺脾虚损邪气久羁鼻窍。
经络上又与阳明太阳督脉以及脑相通,故当肺气不利,风热上攻,各经之病皆能及之。
用药则需要根据临床辨证论治。
张进玲等[3]通过口服鼻窦清合剂与鼻渊舒口服液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刘晶[4]在基础治疗上口服鼻渊通窍颗粒治愈76例,对照组治愈3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2例儿童慢性鼻-鼻窦炎临床治疗体会

鼻腔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安全 、 易行 。 能促进鼻腔 、 鼻窦黏膜功 能恢复 , 提高有效率等优点 , 值得 临床推广与应 用。
关键词 : 儿童 : 慢性鼻 一 鼻窦炎 : 治疗 : 体会
中图分类号 : R 7 6 5 .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5 ) 1 1 — 2 5 9 1 — 0 2
中 国 医 药导 报 , 2 0 0 7 . 4 ( 2 4 ) : 3 8 ~ 3 9 .
可快速涌 出新红血液 , 再植指体色泽红润 , 温暖 , 指腹 张力 正 常. 饱满, 对 甲床按压 , 甲床在 1 2 d内由苍 白转红润 。 动脉危 象: 指端针 刺渗血较缓 慢 。 为暗红色 。 或无 出血 , 术指指体 皮
f 2 ] 张定 宝. 断指再植术后 彩色多普勒血 流I j 缶床分析 [ J ] . 中国健 康营
养, 2 0 1 2 , 2 2 ( 8 ) : 2 6 0 0 .
[ 3 ] 张
润, 张金 旺 . 断肢 再植 5 6例 治疗 体会 [ J ] . 内 蒙古 中 医药 ,
的 防范 . 分析病发原 因, 与术中未彻底清 创 , 再植指本 身有 较
估. 血 管危 象通 常发生在 2 4 ~ 7 2 h , 以2 4 h内为 高发期 , 要求护
理人员加大观察力度 . 针对异常及时处理 。( 3 ) 观 察内容 : 包 括再植 指伤 口渗 血情况 、 色泽 、 毛细血 管充盈反应 、 温度、 指 腹张力 、 局部脓胀程度 , 并完善相关记录 。良好 : 对指端针刺 ,
M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 0 1 5 J u n 2 6 ( 1 1 ) 制定 。 加强 医生培训 , 内容包括再植指血液运行的观察 。 血管 常 见危象 照片 。 防范措施 . 危象出现后的应对方案 . 需 娴熟掌
不同治疗方法在儿童慢性鼻—鼻窦炎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

不同治疗方法在儿童慢性鼻—鼻窦炎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儿童慢性鼻-鼻窦炎(CRS)是一种常见病,由于儿童鼻腔鼻窦狭窄,鼻窦发育不全,鼻腔鼻窦黏膜脆弱,免疫防御功能较差,对变态反应原、细菌感染较成人更加敏感,且鼻窦窦口相对较大,位置相对较高等特征均使儿童易患鼻窦炎症。
有关儿童CRS的保守治疗方法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
本研究主要探讨目前常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在儿童CRS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诊断为CRS的儿童214例,男120例,女94例,男女之比1.28:1,年龄4~15岁,4~6岁12例,6~9岁84例,9~13岁86例,13~15岁32例。
临床表现为鼻塞、流脓性或黏液性涕205例,头晕、头痛及嗅觉和记忆力减退120例。
其中上颌窦及筛窦炎182例,额窦炎26例,蝶窦炎6例。
鼻腔检查:鼻道、嗅裂有脓性分泌物135例,黏液性涕34例,中鼻甲充血肥大56例。
1.2 诊断标准儿童CRS主要表现为鼻塞、黏液涕或粘脓性鼻涕。
严重者可表现为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胃纳差等。
鼻窦华、柯氏位X线摄片或CT检查有窦腔模糊、浑浊、密度增高或积液。
1.3 方法各组儿童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药物治疗组:治疗组儿童采用罗红霉素2.5~5 mg·kg/次,口服,2次/d;切诺:4~10岁,0.1 g/次,3次/d,大于10岁,0.3 g /次,3 次/d;辅舒良喷鼻,2次/d,1~2喷/次。
连续治疗2w。
对照组1:采用的药物同药物治疗组,加用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前先采用0.5%呋麻收缩鼻腔黏膜5 min,将0.5%呋麻滴鼻剂2 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加入生理盐水中配制成混合液滴入治疗侧鼻腔,用负压吸引治疗。
治疗后嘱儿童保持直立位,避免低头弯腰动作,防止药液自鼻窦腔内流出。
1次/d,6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儿童慢性鼻——鼻窦炎药物治疗体会

儿童慢性鼻——鼻窦炎药物治疗体会目的:探讨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应用系统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5年01月-2010年12月慢性鼻-鼻窦炎患儿68例,年龄4-12岁,平均8.6岁;病程6个月-4年。
所用患儿抗生素静脉滴注7d,后21d改口服同族抗生素,同时予以相关中成药及黏液促排剂,鼻糖皮质激素喷剂及鼻腔内生理盐水冲洗。
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2个月。
治愈55例(80.9%),好转10例(14.7%),无效3例(4.4%)。
结论: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应用系统药物治疗,可达到80%以上的治愈率,但伴有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在系统药物基础上需要行腺样体切除。
标签:儿童;鼻窦炎;综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是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其生理特点及病程转归不同于成人慢性鼻-鼻窦炎,因此与成人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有一定区别。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发现慢性鼻-鼻窦炎患儿经系统的药物治疗后,可获得满意效果。
现将我科采用系统药物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儿随访12个月,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和资料:选取2005年01-2010年12月慢性鼻-鼻窦炎患儿68例,随访12个月以上并有完整资料,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4-12岁,平均8.6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2.8年。
临床症状:鼻塞65例(95.6%),脓涕64例(94.1%),头痛16例(23.5%),慢性咳嗽40例(58.8%),其中63例(92.6%)伴双下鼻甲肥大,23例(33.8%)伴分泌性中耳炎,20例(29.4%)伴变应性鼻炎。
所有患儿均行鼻内镜检查和鼻窦冠状位CT检查。
患儿抗生素静脉滴注7d(青霉素或二代头孢类),后21d改口服同族抗生素(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二代头孢类为主),同时予以相关中成药及黏液促排剂,鼻糖皮质激素喷剂及鼻腔内生理盐水冲洗,28d为1个疗程;1.2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根据自觉症状和鼻内镜检查进行疗效评定: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鼻内镜检查鼻腔内无脓性分泌物,鼻腔和鼻道黏膜基本正常,鼻腔通畅良好为治愈;症状改善明显,鼻内镜检查鼻腔及鼻道内大量脓性分泌物,鼻腔和鼻道黏膜明显异常改变为无效。
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手术治疗49例临床分析

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手术治疗49例临床分析儿童慢性鼻窦炎病程较长且易复发,与成人鼻窦炎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我院对经药物治疗不佳的49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腺样体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术,结合术后复查及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经系统药物治疗,包括抗菌药物治疗2周,黏液促排剂治疗2周,上颌窦穿刺冲洗、鼻窦负压置换治疗,鼻内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后无效者。
共计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8.5岁;病程均大于1年。
所有患者均有鼻塞,反复流脓涕,伴不同程度头痛、头闷胀感等。
鼻内镜检查可见中鼻道及嗅沟粘脓液,中鼻道粘膜充血、水肿伴狭窄,钩突肥大。
患者均行鼻腔鼻窦冠状位CT扫描。
1.2治疗方法手术方式:1腺样体切除术(19例)2扁桃体加腺样体切除术(12例)3ESS(10例)4ESS加腺样体切除术(8例)。
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头痛、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消失,鼻道、嗅裂无脓性分泌物;好转:上述症状减轻,鼻道或嗅裂脓性分泌物减少;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鼻道或嗅裂脓性分泌物不减或者增多。
治愈和好转为有效。
2 结果术后随访1~2年。
治愈30(61.2%),好转17(34.7%),无效2例(4.1%),总有效率95.9%。
ESS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鼻腔粘连。
其中鼻中隔与中鼻甲粘连6例,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5例,均及时处理,避免再次手术。
3 讨论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目前尚缺乏科学性的指南。
但是临床上一般用于内科治疗无效或有潜在严重并发症的患儿。
推荐的术式主要包括腺样体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术和ESS。
腺样体和扁桃体在儿童慢性鼻窦炎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阻塞了咽部,使鼻分泌物潴留,从而加重感染,同时肥大的腺样体和扁桃体也阻塞气道可能引起儿童OSAHS。
另一方面其扮演致病菌池,从而干扰鼻粘膜纤毛清除系统发挥作用。
[1]手术切除腺样体扁桃体,既解决咽部的通气与引流,调节了鼻腔的微环境,同时使细菌存在的菌巢得到彻底清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现状发表时间:2013-07-23T15:39:54.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文洁[导读]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14%。
姚立平(综述) 刘雄光(审核)(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536000)【摘要】慢性鼻窦炎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
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和手术治疗。
需系统规划的联合用药及局部处理综合治疗无效后,才考虑手术治疗,首先考虑腺样体和(或)扁桃体手术,最后才考虑鼻内镜手术。
是否行腺样体和(或)扁桃体手术,鼻内镜手术中鼻甲、鼻中隔处理,由具体情况决定。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046-03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14%。
0.5-5%的感冒患儿可能转变为鼻窦炎。
主要症状是鼻塞、黏涕或黏脓涕多,且头昏不适,记忆力减退,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和身体健康。
对儿童慢性鼻窦炎积极有效的治疗,对患儿身体和智力的正常发育尤为重要。
现就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1 药物治疗1.1 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是鼻窦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1],也是首要致病原因,抗生素一直是慢性鼻窦炎的首选药物。
CRS一般认为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链球菌及葡萄球菌,但有时也发现流感杆菌。
Slack对119例患儿研究表明:需氧菌培养率为67%,常见致病菌主要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α-链球菌、类白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
关于CRS的抗生素敏感性,Slack 报道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64%,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40%,对林可霉素耐药率为18%;39%流感嗜血杆菌呈β-内酰胺酶阳性,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4%;而卡他莫拉菌全部呈β-内酰胺酶阳性。
Brook报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细菌的敏感性为100%。
2000-2002年中华儿科学会对京、泸、穗三地儿童CRS常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情况进行了连续3年的联合研究,结果表明:磺胺类、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几乎达100%,而青霉素耐药率为15-50%。
最敏感的抗生素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第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
欧洲鼻-鼻窦炎鼻息肉诊疗意见书(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07,EPOS-2007)中将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列为鼻窦炎治疗的推荐药物,长期低剂量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有效缓解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症状,对于难治性鼻窦炎可获得较好疗效。
必要时穿刺出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依靠药敏试验结果,及时给予足量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1.2 变态反应治疗变态反应是儿童慢性鼻窦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认为65%的慢性鼻窦炎与变态反应有关。
变态反应常引起鼻腔和鼻窦黏膜水肿,鼻窦引流功能障碍,导致鼻窦炎[3]。
有人研究指出慢性鼻窦炎易发生于患有变应性鼻炎及哮喘的过敏性体质的儿童,患儿中变应原皮试阳性者占80%,合并哮喘者占46%[4]。
变态反应治疗包括抗组胺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和免疫治疗等。
有明确变态反应因素者,可给予抗变态反应治疗(全身使用抗组胺药)[5]。
1.3 糖皮质激素(IC)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地抵制黏膜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降低鼻分泌物中蛋白的浓度,可减少炎性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浸润与活化,目前为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一线用药[6]。
包括局部应用的鼻用糖皮质激素、全身使用的糖皮质激素和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
局部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气雾剂能减轻鼻腔黏膜水肿,抵制炎性反应,对于合并变应反应因素的患儿还能控制变应性反应和进展。
Evans KL [7]的研究表明,鼻局部糖皮质激素制剂已成为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一线用药。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长期单独使用,或联合肥大细胞稳定剂和抗组胺药使用是有效的。
孟照莉等[8]通过全面系统收集全世界有关鼻腔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的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后认为,儿童鼻腔局部长期应用类固醇(二丙氯米松、布地耐德、丙酸氟替卡松、莫米松)是安全的,与安慰剂比较无统计差异。
对于严重、复发性鼻息炎,合并严重哮喘、变应性鼻炎或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患儿可以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
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糖耐量下降、骨质疏松症、血压升高、白内障、免疫抑制,尤其是儿童可造成生长发育迟缓,所以全身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慎重,目前尚不推荐常规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
由于某些患者鼻喷雾剂药物不能充分到达病变部位,对于鼻腔鼻窦黏膜急性炎症或较重水肿的患者可以采用雾化吸入方法。
雾化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具有高亲脂性、适当的水溶性和对局部受体高亲和力的特点,使其在鼻道局部的抗炎作用强而持久,同时其全身作用极低。
吸入后能迅速为黏膜所吸收,减轻鼻腔黏膜水肿、渗出,有利于鼻腔通气和引流。
1.4 黏膜促排剂鼻黏液纤毛消除功能对保证鼻窦引流和排除鼻腔异物有明显作用,在鼻炎、鼻窦炎发病中有重要意义,慢性鼻窦炎一个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是纤毛运动功能的损害。
促表面活性物质合成药物盐酸氨溴索-沐舒坦,它可以加快鼻腔鼻窦黏膜恢复,加速鼻腔、鼻窦的分泌物的排泄、引流。
可以有效调节黏膜分泌物的性状,使分泌物的黏性、弹性正常化,尤其还可以调节黏液纤毛运输系统中黏液毯溶胶层/凝胶层的比例,加强纤毛摆动,改善黏液纤毛运输系统的功能,促进窦腔内分泌物排出。
还具有刺激合成及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抵抗炎症过程中的氧化作用,消除氧自由基对黏膜的损害,同时能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增加抗生素在呼吸道中药物浓度,增加其杀菌能力,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吉诺通(即标准桃金娘油)为桃金娘科树叶标准提取的,它是具有挥发油类的黏液稀化剂,能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包括鼻腔、鼻窦、气管、支气管等黏膜,通过碱化黏液和选择性的刺激浆液的分泌,使分泌物变稀易于咳出;而且通过发挥拟交感神经活性作用,恢复和提高黏膜纤毛的运动功能,促进黏液的排出;还有抗炎、抗菌的作用[9]。
1.5 减充血剂减充血剂是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对鼻甲中的容量血管产生收缩作用,通过减少黏膜中的血流而缓解鼻塞症状。
尤其对于鼻黏膜形态与功能的损伤,导致药物性鼻炎,目前对局部减充血剂的使用已经进行了限制,不推荐使用。
急性期鼻塞严重者可以短时间(7天以内)低浓度使用,以利于通气和引流,以低浓度麻黄碱(0.5%)或盐酸羟甲唑啉为主,应杜绝使用耐甲唑啉。
1.6 抗胃食管反流药物有研究认为胃食管反流也是复发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慢性鼻窦炎的一个可能原因。
国外有学者对于28例儿童慢性鼻窦炎的药物治疗计划中加入抗反流治疗,其中25名避免了手术。
因此对于伴随有胃食管反流的患儿采用抗反流治疗有助于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用抑酸剂和促动力剂。
抑酸剂中质子泵抑制剂最为常用,其中奥美拉唑在国内外有长期的临床安全使用经验,在儿科可作为首选。
促动力剂可供儿科选择的主要有多潘立酮。
1.7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鼻窦炎属中医“鼻渊”范畴,中医药在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多以清热解毒、通窍排脓、健脾利湿、活血化瘀之法治疗而获效,对于慢性鼻窦炎其临床上最有效、最有利前景的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治疗[10]。
鼻渊舒口服液属中成药,在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中疗效好。
鼻渊舒具有清热、散风、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等功效。
主要成分为苍耳子、辛夷、白芷、黄苓、柴胡、黄芪等。
方中苍耳子、辛夷、白芷、黄苓有较强的抗菌与抑菌作用;辛夷有收敛、保护鼻黏膜,促进分泌物的吸收,减轻炎症的作用;细辛有解热、抗炎镇痛的作用;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
诸药合用,疗效确切。
2 局部治疗2.1 上颌窦穿刺冲洗术从现代解剖学来看,由于上颌窦开口在窦内侧壁上部,不利于引流,因此,慢性上颌窦炎占鼻窦炎的90%以上。
又由于上颌窦的黏膜充血、水肿,致使窦口通畅度差,窦内黏膜纤毛运动减退,而降低了其输送分泌物的功能,因而上颌窦内积存大量分泌物。
上颌窦穿刺术可在第一次穿刺获脓后,即以穿刺针芯中置入一细硅胶管,留里5~7天,便于每日冲洗注药。
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能冲净窦腔难于引流的脓液,使窦腔内的脓性分泌物迅速减少。
辅予庆大霉素、甲硝唑可杀灭致病菌,药液能渗透至骨组织。
地塞米松可减轻和消除上颌窦炎症和窦口水肿,并有抗过敏作用。
药物在病变局部浓度高,停留时间长,吸收充分,还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等副作用。
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患儿的疗程比未行冲洗术患儿疗程明显缩短。
有人统计上颌窦炎患儿未行冲洗术平均治愈时间为15天,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患儿平均治愈时间为5~7天[11]。
2.2 正负压置换治疗正负压置换治疗是利用吸引器使鼻腔产生间断性负压,从而将鼻腔和鼻窦内空气和分泌物吸出,还可借负压作用将药物灌入鼻窦内,使其产生抗炎、抗过敏作用;可迅速缓解鼻黏膜水肿解除鼻阻塞,使局部组织缺氧得到改善,纤毛运动增加,破坏病原菌定植的环境,从而逐步促进炎症吸收。
2.3 鼻腔冲洗儿童鼻窦炎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窦口阻塞,窦口阻塞后鼻腔内黏膜分泌物蓄积继发了细菌感染,导致鼻黏膜纤毛功能受损,使得窦腔炎症恢复较慢。
鼻腔冲洗由于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广泛应用在鼻腔及鼻窦疾病的治疗中,作用机制可能及与提高黏膜纤毛功能、减低黏膜水肿、减少炎性因子及物理或机械清除作用有关[12],因而予慢性鼻窦炎患儿正确的鼻腔冲冼辅助治疗,冲洗药液能够达到鼻腔隐蔽部位及鼻窦腔。
鼻腔冲洗将积聚在中鼻道、嗅裂、下鼻道及总鼻道的脓涕冲出,避免脓性分泌物在鼻腔长时间滞留,降低了病原菌繁殖机会。
鼻腔冲洗液可用高渗盐水、等渗盐水、林格氏液、二性霉素B液、中药液等,杨汉霞[13]总结评价高渗盐水、林格氏液、中药液均能明显改善鼻腔黏膜纤毛的传输速度,促进鼻黏膜纤毛功能恢复。
冲洗液中加入庆大霉素及糖皮质激素,对局部有抗菌、抗过敏、消肿等作用。
2.4 雾化吸入疗法鼻腔喷雾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中,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2.5 超短波治疗早期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液淋巴循环增加,血管壁通畅性增高,局部组织的营养和代谢过程得到改善;免疫系统功能增高,对炎症组织中的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炎症组织中钾离子减少,钙离子增加,加上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强,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有利于炎症消除,并促进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吸收;加速结缔组织和肉芽组织再生和生长。
适用于急慢性鼻窦炎者。
3 手术治疗3.1 腺样体切除术目前认为,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一个重要原因[14],其机制为:①腺样体过度肥大,引起机械性阻塞,使鼻腔分泌物引流不畅,炎症与感染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