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自学考试《细胞生物学》考点整理
细胞生物学考试重点

细胞生物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细胞学说:施来登和施旺提出主要内容:◆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切细胞产自于已存在的细胞意义:对细胞与生物有机体的关系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明确的科学理论的概括,把动植物等生物有机体在细胞水平上统一起来。
对生物科学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细胞的基本共性:1、相似的化学组成2、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3、相同的遗传装置:核酸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系统4、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主要代表:支原体、细菌、蓝藻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质膜、细胞核、细胞质主要功能:选择性的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转导2、遗传信息表达系统:包括细胞核和核糖体DNA与组蛋白构成了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基本结构—核小体(nucleosome)核小体装配成染色质,继而在细胞分裂阶段形成染色体3、细胞骨架系统:是由一系列特异的结构蛋白装配而成的网架系统。
分为胞质骨架和核骨架。
(胞质骨架:由微丝、微管与中等纤维等构成的网络体系。
核骨架:包括核纤层和核基质。
)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把这种现象为“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
细胞的体积受什么因素控制?答:与各部分细胞的代谢活动及细胞功能有关;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细胞的核与质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细胞的“比面值”与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及细胞内物质交流的关系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比较:功能上的共同点:都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都能进行分裂;都能遗传结构上的共同点:都有细胞膜;都有DNA和RNA;都有核糖体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模式生物: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见书)第四章:细胞质膜质膜流动镶嵌模型:(一)膜的镶嵌性1、双层脂类分子构成了质膜的基本结构骨架膜中的脂类分子为双性分子(分为亲水头端和疏水尾端):头端朝向水相,疏水尾端埋藏在膜的内部——呈双分子层排列,构成了膜的结构骨架。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生物学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生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第三章质膜的跨膜运输第四章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五章细胞通讯第六章核糖体和核酶第七章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第八章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第九章内质网,蛋白质分选,膜运输第十章细胞骨架,细胞运动第十一章细胞核和染色体第十二章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第十三章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第十四章细胞衰老和死亡第一章绪论1.原生质体:被质膜包裹在细胞内的所有的生活物质,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质: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原生质体:除去细胞壁的细胞2.结构域: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特异结构和独立功能的区域3.装配模型:模板组装,酶效应组装,自组装4.五级装配:第一级,小分子有机物的形成第二级,小分子有机物组装成生物大分子第三级,由生物大分子进一步组装成细胞的高级结构第四级,由生物大分子组装成具有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的细胞器第五级,由各种细胞器组装成完整细胞6.支原体:目前已知的最小的细胞第二章细胞生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1.显微镜技术:光镜标本制备技术、2.光镜标本制备技术步骤:样品固定、包埋与切片、染色3.电子显微镜种类: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金属投影,冷冻断裂和冷冻石刻电镜,复染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4.细胞化学技术: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5.细胞分选技术:流式细胞术6.分离技术:离心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第三章质膜的跨膜运输1.细胞功能:外界与通透性障碍,组织和功能定位,运输作用,细胞间通讯,信号检测2.膜化学组成:膜脂,膜糖,膜蛋白3.膜脂的三个种类:磷脂,糖脂,胆固醇4.脂质体用途:用作生物膜的研究模型,作为生物大分子与药物的运载体5.膜糖功能: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接触抑制,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保护作用。
6.膜蛋白类型:整合蛋白,外周蛋白,脂锚定蛋白7.膜蛋白功能:运输蛋白,酶,连接蛋白,受体(信号接受和传递)8.不对称性的研究方法:冰冻断裂复型,冰冻蚀刻9.膜流动性研究方法:质膜融合,淋巴细胞的成斑成帽效应,荧光漂白恢复技术10.膜流动性的重要性:酶活性,信号转导,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周期11.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脂肪酸链,胆固醇,卵磷脂/鞘磷脂比值12.影响膜蛋白流动的因素:整合蛋白,膜骨架,细胞外基因,相邻细胞,细胞外配体、抗体、药物大分子13.膜骨架的主要蛋白:血影蛋白,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带4.1蛋白,锚定蛋白14.转运蛋白质包括:载体蛋白,通道蛋白15.协同运输的方向:同向协同,反向协同第四章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细胞表面结构:细胞外被、膜骨架、胞质溶胶2.细胞外被功能:连接,细胞保护,屏障3.糖萼:由细胞表面的碳水化合物形成的质膜保护层,又称为多糖包被。
《细胞生物学Ⅱ》考试复习要点

《细胞生物学Ⅱ》考试复习要点《细胞生物学Ⅱ》复习要点(名词6个,填空20空,简答4,论述三选二)名词解释1.细胞学说: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来登发表论文指出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首次提出细胞学这个名称,并提出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18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重要补充:一切细胞产自细胞。
2.胞吞作用:通过质膜内陷形成膜泡,将细胞外或细胞质膜表面的物质包裹到膜泡内并转运到细胞内(胞饮和吞噬作用)。
3.胞外基质: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如胶原和蛋白聚糖等,在决定细胞形状和活性的过程中起着一种整合作用。
4.糙面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
糙面内质网由许多扁平膜囊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合成分泌性蛋白、溶酶体蛋白、膜整合蛋白以及膜脂分子。
.5.蛋白质分选: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从蛋白质起始合成部位转运到其功能发挥部位的过程。
蛋白质分选不仅保证了蛋白质的正确定位,也保证了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
6.多聚核糖体: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分子上进行肽链合成的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
7.分子伴侣:一种与其他多肽或蛋白质结合的蛋白质,以防止蛋白质错误折叠、变性或聚集沉淀,对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组装以及跨膜转运有意义。
8.钙泵:在肌细胞的肌质网膜上含量丰富的跨膜转运蛋白,属于P 型泵,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Ca2+从细胞质基质泵到肌质网内。
9.核被膜:真核细胞内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由双层膜构成,分别称外核膜与内核膜。
双层核膜上镶嵌有核孔复合体,能选择性地运输核内外物质。
10.核孔复合体:镶嵌在内外核膜上的篮状复合体结构,主要由胞质环、核质环、核篮等结构域组成,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11.核糖体:由数种rRNA和50多种核糖体蛋白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具有一个大亚基和一个小亚基,是蛋白质合成的地方。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目前研究的一些重大问题是什么?当前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10个方面:生物膜与细胞器;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骨架体系;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细胞死亡;细胞衰老;细胞工程;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课题归纳起来包括3个根本性的问题:①基因组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②基因表达的产物是如何逐级组装成能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这种自组装过程的调控程序于调控机制是什么?③基因及其表达的产物,特别是各种信号分子与活性因子,是如何调解诸如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的?2.概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3.从细胞学发展简史中,你如何认识细胞学说建立的重要意义?细胞学说的提出对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细胞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学确立的“基石”,是对生物学、医学及其各个分支进一步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4.了解细胞生物学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①细胞遗传学:从细胞学角度,特别是从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染色体和其他细胞器的关系来研究遗传现象,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机制。
其核心就是染色体-基因学说。
②细胞生理学:细胞对其周围环境的反应,细胞生长与繁殖的机制,细胞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的能力,细胞的兴奋性、收缩性、分泌性,生物膜的主动运输和能量的传递与生物电等。
③细胞化学:对细胞成分,特别是核酸与蛋白质的定性。
定位、定量以及动态变化研究。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④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⑤细胞是生命起源的归宿,是生物进化的起点。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整理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整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所有生命现象的基础。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的科学。
以下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要点:1.细胞结构和组成:-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的环境平衡。
-细胞质:细胞内的胞浆和细胞器的总称。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控制细胞的生活活动。
2.细胞生命活动:-新陈代谢:是细胞从外界摄取物质,并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能量和物质的过程。
-分裂:细胞繁殖的过程,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制备蛋白质:DNA转录成mRNA,通过翻译合成蛋白质。
-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生能量。
3.细胞器的功能:-溶酶体:内含水解酶,参与细胞的内消化,清除废物。
-变态锥体:储存、合成和分泌物质,如激素、消化酶等。
-核糖体:位于细胞质中,与mRNA结合合成蛋白质。
-线粒体:产生细胞的能量,参与细胞呼吸。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其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
4.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分裂期。
细胞周期的重要阶段,体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
-界限检查点:G1、G2和M期检查点,确保细胞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
-无丝分裂:单细胞生物和一些细胞在分裂时没有明显的细胞器组织的重组。
5.细胞信号传导:-内源性信号:细胞间的直接信号传导,如细胞黏附、细胞杀伤等。
-外源性信号:细胞接受外界环境刺激后传递的信号,如激素和神经递质。
-信号转导:信号在细胞内部的传递过程,通过信号分子和信号通路进行。
6.细胞分化和发育:-细胞分化:多能干细胞通过不同的基因表达和细胞命运决策,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
-细胞命运决策:包括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
7.细胞遗传学:-染色体:细胞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遗传物质:DNA是核糖核酸,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
-基因:DNA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决定了细胞内的特定功能。
以上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要点概述。
细胞生物学涉及广泛,需要深入研究才能理解更多关于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的细节。
细胞生物学要点总结

细胞生物学考试复习1、放射自显影技术(autoradiography): 标本经放射性标记,感光材料原位暴光,可以确定放射性标记物在细胞内的定位。
用于凝胶或琼脂平板时,能鉴定出放射性的条带或菌落。
2、动粒(kinetochore): 是指在主缢痕处两条染色单体的外侧表层部位的特殊结构。
是纺锤丝微管的连接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3、着丝粒(centromere): 是在主缢痕处两条染色单体相连处的中心部位,即主缢痕的内部结构,化学本质是一段DNA序列。
着丝粒的位置是鉴别染色体类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4、核型(karyotype): 是指体细胞中在形态、结构和遗传功能彼此不同而互相协调的全套染色体数,也称染色体组型。
根据染色体的相对大小、着丝粒的位置、臂的长短、有无随体等特征,可把生物体细胞中全套染色体按一定顺序分组排列。
染色体组数,每组染色体的数目多少,均随生物种而异。
正常人的46条染色体可分为A~G等7个组,因此,正常人的核型可表示为46,XX(XY)。
5、多线染色体(polytene chromosome) :6、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MTOC):7、周期蛋白(cyclin ): 在整个真核生物的细胞周期中,浓度随细胞周期的变化而时升时降的几个相关的蛋白质。
细胞周期蛋白与依赖于细胞周期蛋白的激酶之间形成复合物,从而激活并决定了这些酶的底物特异性。
8、限制点(restriction point): 限制点是哺乳动物细胞周期G1期控制进入S期的调节点,相当于酵母的START点。
监测细胞的大小及营养状态等,包括生长因子,满足条件则可通过细胞周期限制点,完成余下的细胞周期过程。
9、促后期复合物(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 APC): APC即遍在蛋白连接酶(ubiquitin ligase,E3)复合物。
E3通常是一种复合体,由多亚基组成。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分化等。
细胞分化:其本质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功能蛋白质的过程。
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又称细胞膜,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内膜:形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biomembrane):质膜和内膜的总称。
细胞外被:也叫糖萼,由质膜表面寡糖链形成。
膜骨架:质膜下起支撑作用的网络结构。
细胞表面:由细胞外被、质膜和表层胞质溶胶构成。
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 :即在生物膜上胆固醇等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如同脂筏一样载着各种蛋白。
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
被动运输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运输。
水孔蛋白(aquporins;AQPs):或称水分子通道,是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道蛋白。
不具有“水泵”功能,通过减小水分跨膜运动的阻力而使细胞间的水分迁移速度加快。
协助扩散:也称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
通道蛋白:跨膜亲水性通道,允许特定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又称离子通道。
配体门通道:受体与细胞外的配体结合,引起通道构象改变,“门”打开,又称离子通道型受体。
协同运输: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主动运输,所需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浓度梯度。
动物细胞中常常利用膜两侧Na+浓度梯度来驱动。
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浓度梯度来驱动。
分为:同向协同和反向协同。
膜泡运输: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endocytosis)和胞吐作用(exocytosis)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胞吐作用:包含内容物的囊泡移至细胞表面,与质膜融,将物质排出细胞之外底物水平的磷酸化:由相关酶将底物分子上的磷酸基团直接转移到ADP分子生成ATP的过程。
细胞生物学重点知识整理

细胞生物学第一章:绪论●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三个层次是什么?●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分子生物学的出现●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第三章:细胞基础●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核酸分类●DNA/RNA结构、功能比较●三类主要RNA的大体结构与功能●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第四章:细胞膜●膜的化学组成:三种膜脂加二种膜蛋白●膜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脂筏●膜的两大特性,●物质运输的方式及比较:穿膜与跨膜●主/被动运输名词及其异同●内吞、外吐比较●细胞表面,细胞外被概念第六章: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名解解释:◆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紧密连接tightjunction,◆锚定连接anchoringjunction,◆通讯连接communicationjunction,◆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细胞连接可分为几种类型?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什么特点?第七章:核糖体●根据来源和沉降系数,细胞中核糖体分两类,其亚基组成?其rRNA组成及组成蛋白质种类?●细胞中核糖体有几种存在形式?所合成的蛋白质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核糖体上重要活性位点●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遗传密码,密码子,反密码子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遗传密码具有哪些特征?(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вTсエ莋室整理)第一,对内膜系统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有较清楚的了解和掌握;第二,重点要了解和掌握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和结构的性质特点和主要功能,以及有关的一些重要名词术语概念。
标志酶分别是。
Signal peptide- SRP- ribosome膜流;溶酶体分类;有被小泡类型;膜泡定向运输机制名词解释内膜系统;内质网;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信号肽,信号假说内体性溶酶体;吞噬性溶酶体;自噬性溶酶体;异噬性溶酶体内质网有几种类型?在形态和功能上各有何特点?●简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高尔基复合体的超微结构有何特点?●高尔基复合体有哪些主要功能?●简述溶酶体的形成过程(溶酶体与ER、GC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自学考试《细胞生物学》考点整理【膜泡相关】蛋白质分选的类型与机制(1)蛋白质的跨膜转运主要是指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转运到内质网、线粒体、质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但进入内质网与进入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的机制又有所不同。
(2) 膜泡运输蛋白质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糙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其中涉及各种不同的运输小泡的定向转运,以及膜泡出芽与融合的过程。
(3)选择性的门控转运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地完成核输入或从细胞核返回细胞质。
(4)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的转运在细胞分泌与胞吞途径中主要的膜泡及运输方式主要膜泡有:COPII、COP、I 网格蛋白有被小泡COPII有被小泡介导顺向运输,即从粗面内质网(RER倒高尔基体顺面网状结构COPI有被小泡介导逆向运输,即在高尔基体内膜囊问和从顺面高尔基体膜囊和高尔基体顺面网状结构到RER。
网蛋白有被小泡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出芽和从质膜内化而形成,脱去包膜泡与后期咐内体融合。
细胞】细胞通讯的方式(1)细胞通过度泌化学信号实行细胞间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
(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指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
(3)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以及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耦联或电耦联。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可长距离或短距离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分为:(1)内分泌,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
(2)旁分泌,细胞通过度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
在多细胞生物中调节发育的很多生长因子往往是通过旁分泌起作用的。
此外,旁分泌方式对创伤或感染组织刺激细胞增殖以恢复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3)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物质产生反应。
自分泌信号常存有于病理条件下,如肿细胞合成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
(4)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当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神经信号以动作电位的形式沿轴突快速传递至神经末梢,电压门控的Ca2+通道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通过胞外信号介导的细胞通讯步骤(1)产生信号的细胞合成并释放信号分子。
(2)运送信号分子至靶细胞。
(3)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导致受体激活。
(4)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
(5)引发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6)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微管组装】影响微丝组装的特异性药物作用原理(1)细胞松弛素是一组真菌的代谢产物,与微丝结合后能够将微丝切断,并结合在微丝末端阻抑肌动蛋白在该部位的聚合,但对微丝的解聚没有明显影响,因而用细胞松弛素处理细胞能够破坏微丝的网络结构,并阻止细胞的运动。
(2)鬼笔环肽是一种由毒葷产生的双环杆肽,与微丝表面有强亲和力,但不与肌动蛋白单体结合,对微丝的解聚有抑制作用,可使肌动蛋白丝保持稳定状态。
用荧光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可清晰地显示细胞中微丝的分布。
将鬼笔环肽注射到细胞内同样能阻止细胞运动,可见微丝的功能依赖于肌动蛋白的组装和去组装的动态平衡。
片状伪足和丝状伪足的形成过程片状伪足和丝状伪足的形成有赖于肌动蛋白的聚合,肌动蛋白聚合产生推动细胞运动的力。
(1) 细胞受到外来信号的刺激;(2)位于细胞质膜附近的WAS蛋白将Arp2/3复合物激活;(3)使Arp2/3 复合物成为微丝组装的成核位点,启动微丝的组装(4)抑制蛋白能够促动结合AIP 的肌动蛋白单体在微丝正极端聚合,使其向细胞质膜一侧延伸。
待微丝延伸到一定的水准后,Arp2/3 复合物结合到微丝的侧面;(5)在此启动新的微丝的组装,形成分支。
在微丝侧支以分支点为负极,其游离的肌动蛋白持续在正极加入而使侧支向细胞质膜延伸,在侧支上面再形成新的分支,并继续延伸。
持续延伸的肌动蛋白网络推动细胞质膜向信号源方向伸出,形成伪足。
简述秋水仙素和紫杉醇对细胞内微管组装和去组装的影响(1)用低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细胞,可立即破坏细胞内的微管或纺锤体结构。
秋水仙素能够与微管蛋白亚基结合,而当结合有秋水仙素的微管蛋白亚基组装到微管末端后,其他的微管蛋白亚基就很难再在该处实行组装,但末端带有秋水仙素的微管对其去组装并没有影响,从而导致细胞内微管系统的解体。
(2)紫杉醇的作用与秋水仙素相反,当紫杉醇与微管结合后能够阻止微管的去组装,增强微管的稳定性,但不影响新的微管蛋白亚基在微管的末端实行组装。
结果是微管不停地组装,而小萤脐汞,兵结果同样便绷胞周别的运行被终止。
由此可见,为行使正常的微管功能,微管处于动态的组装和去组装状态是重要的。
纤毛或鞭毛的运动机制(1)A管动力蛋白头部与B管的接触促使动力蛋白结合的ATP水解, 产物释放,同时造成头部角度的改变。
(2)新的ATP结合使动力蛋白头部与B管脱离。
(3)A TP 水解,其释放的能量使头部的角度复原。
(4)带有水解产物的动力蛋白头部与B管上另一位点结A开始又一次循环。
因为在任意时刻轴丝一侧的动力蛋白发挥活性,而另一侧的动力蛋白则处于失活状态,相邻的两联体之间的动力蛋白向两侧交替的滑动将导致纤毛或鞭毛向不同的方向弯曲。
【核被膜】核被膜所具有的功能一方面,核被膜构成了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将细胞分成核与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使得DNA复制、RNA转录与加工在核内实行,而蛋白质翻译则局限在细胞质中。
这样既避免了核质问彼此相互干扰,使细胞的生命活动秩序更加井然,同时还能保护核内的DNA 分子免受损伤。
另一方面,核被膜调控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核被膜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核质之间实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这些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实行的。
核被膜的结构组成及特点(1)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
面向核质的一层膜被称作内(层) 核膜,而面向胞质的另一层膜称为外(层) 核膜。
两层膜厚度相同,约为7.5nm。
两层膜之间有20〜40nm的透明空隙,称为核周间隙或核周池。
核周间隙宽度随细胞种类不同而异,并随细胞的功能状态而改变。
(2)核被膜的内外核膜各有特点:①外核膜表面常附有核糖体颗粒,且常常与糙面内质网相连,使核周间隙与内质网腔彼此相通。
从这种结构上的联系出发,外核膜能够被看作是糙面内质网的一个特化区域。
②内核膜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颗粒附着,但紧贴其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纤维网络结构,即核纤层。
内核膜上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如核纤层蛋白 B 受体。
③双层核膜互相平行但并不连续,内、外核膜常常在某些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环状开口,称为核孔,:在核孔上镶嵌着一种复杂的结构,叫做核孔复合体。
核孔周围的核膜特称为孔膜区,它也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
组蛋白】组蛋白的分类及功能组蛋白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Arg和Lys等碱性氨基酸,等电点一般在pHIO以上,属碱性蛋白质,能够和酸性的DNA紧密结合,而且一般不要求特殊的核苷酸序列。
用聚丙烯酰*凝胶电泳能够区分5种不同的组蛋白:H1,H2A,H2B,H3和H4种组蛋白在功能上分为两组(1)核小体组蛋白,包括H2A H2B H3和H4这4种组蛋白有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的趋势,它们通过 c 端的疏水氨基酸互相结合,而N 端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则向四面伸出以便与DNA分子结厶从而协助DNA 卷曲形成核小体的稳定结构。
这4种组蛋白没有种属及组织特异性,在进化上十分保守,特别是H3 和H4 是所有已知蛋白质中最为保守的。
(2)琍组蛋白。
其分子较大。
球形中心在进化上保守,而N端和c端两个“臂”的氨基酸变异较大,所以Hl 在进化上不如核小体组蛋白那么保守。
在构成核小体时Hl 起连接作用,它赋予染色质以极性。
Hl 有一定的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非组蛋白的特性(1)非组蛋白具有多样性:非组蛋白占染色质蛋白的60%-70%不同组织细胞中其种类和数量都不相同,代谢周转快。
(2)识别DNA具有特异性:能识别特异的DNA序列,识别信息来源于DNA核苷酸序列本身,识别位点存有于DNA双螺旋的大沟部分,识别与结合靠氢键和离子键。
在不同的基因组之间,这些非组蛋白所识别的DNA序列在进化上是保守的。
(3)具有功能多样性:包括基因表达的调控和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形成。
如协助DNA分子折叠,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域;协助启动DNA复制,控制基因转录,调节基因表达。
【细胞分裂】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周期的特点卵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物质基础,基本能够满足早期胚胎发育的物质需要,其细胞体积也显著增加;当受精以后,受精卵便开始迅速卵裂,卵裂球数量增加,但其总体积并不增加,因而,卵裂球体积将越分越小每次卵裂所持续的时间即一个细胞周期所持续的时间,大大短于一个体细胞周期所持续的时间;早期胚胎细胞的G1期和G2期非常短,以至认为早期胚胎细胞周期仅含有S期和M期,即一次卵裂后,新的卵裂球迅速开始DNA合成,然后立即开始下一轮卵裂。
减数分裂的意义减数分裂的意义在于,既有效地获得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保持后代的遗传性,又能够增加更多的变异机会,确保生物的多样性,增强生物适合环境变化的水平。
相反,假如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没有减数分裂,生殖细胞染色体数不能减半,经过受精,其染色体数必将倍增。
细胞体积也会相对应增加,生物个体体积也会增长。
代代相传,其生命活动将无法适合环境变化,终将受到自然淘汰。
因而,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是生物遗传、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保证。
减数分裂的意义减数分裂的意义在于,既有效地获得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保持后代的遗传性,又能够增加更多的变异机会,确保生物的多样性,增强生物适合环境变化的水平。
相反,假如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没有减数分裂,生殖细胞染色体数不能减半,经过受精,其染色体数必将倍增。
细胞体积也会相对应增加,生物个体体积也会增长。
代代相传,其生命活动将无法适合环境变化,终将受到自然淘汰。
因而,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是生物遗传、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保证。
【核体】核小体结构要点(1)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个分子的组蛋白Hl。
(2)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颗粒,相对分子质量100X103,由4个异二聚体组成,包括两个H2A H2B和两个H3 H4⑶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 1.75圈。
组蛋白Hl 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20bpDNA锁住核小体DNA勺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⑷ 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相连,典型长度60bp,不同物种变化值为0〜80bp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