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新教材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 巧变虚形与实形|岭南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 巧变虚形与实形|岭南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巧变虚形与实形|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巧变虚形与实形”的概念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2.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巧变虚形与实形”的方法进行美术创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巧变虚形与实形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 运用巧变虚形与实形的方法进行美术创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巧变虚形与实形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巧变虚形与实形的方法进行美术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巧变虚形与实形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 演示法: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巧变虚形与实形的方法。

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巧变虚形与实形的方法。

4.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巧变虚形与实形”的概念。

2. 讲授:讲解巧变虚形与实形的概念和基本技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演示: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巧变虚形与实形的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运用巧变虚形与实形的方法进行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5. 讨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心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巧变虚形与实形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如绘画技能、创意、审美能力等。

3. 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七、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巧变虚形与实形的方法进行创作。

三年级下美术教案-18、小魔盒-岭南版

三年级下美术教案-18、小魔盒-岭南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下美术教案-18、小魔盒-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魔盒的基本特征和岭南版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小魔盒的美感,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小魔盒的基本特征2. 岭南版的表现手法3. 小魔盒的绘画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魔盒的基本特征和岭南版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小魔盒的美感,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向学生介绍小魔盒的基本特征和岭南版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 引导学生观察小魔盒的形状、线条、色彩等,让学生了解岭南版的表现手法。

2. 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色彩表现小魔盒的美感。

- 引导学生注意小魔盒的细节,如装饰、图案等。

3. 学生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运用线条、色彩表现小魔盒的美感。

-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和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评价。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 强调小魔盒的美感和岭南版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小魔盒的基本特征和岭南版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评价环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相互欣赏、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同时,加强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快乐。

六、附录1. 教学课件2. 教学示范视频3. 学生作品展示照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秋天的落叶5-岭南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秋天的落叶5-岭南版

《秋天的落叶》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岭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通过对秋天的观察和描绘,让学生掌握色彩、线条等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征,学会用色彩、线条表现秋天的美。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线条等绘画技巧,表现秋天的氛围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片秋天的落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落叶吗?它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秋天的落叶具有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形状,它是秋天的一道美丽风景。

2. 学习新知(1)观察秋天的落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落叶,让学生发现秋天的落叶在色彩、形状、纹理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观察后,教师总结:秋天的落叶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纹理清晰,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2)学习绘画技巧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运用色彩、线条等绘画技巧表现秋天的落叶。

教师示范后,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实践操作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描绘一片秋天的落叶。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选出最佳作品。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秋天的落叶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秋天的落叶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美术学习中不断进步。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学习绘画技巧”部分。

这一部分是学生在掌握了秋天的落叶的特征后,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创作的重要环节。

(完整版)岭南版新教材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完整版)岭南版新教材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岭南版新教材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教学计划一、全册教学要点:(综合能力、活动能力、思维训练)1.综合能力:能观察和关注生命世界的运用形态、空间、机理、质感特征与变化之美,产生了解与感受多种艺术媒材表现的兴趣,初步体会友情,乐于与伙伴分享合作的喜悦,感受热爱生活与自主表现生活的乐趣。

2.活动能力:侧重探索美术与身边事物联系的活动能力美化。

(创作、表演、展示、发展)。

3.思维能力:关注发现、友情自主、协作乐趣、自信自理。

二、全册教学要求:1、课堂准备、课堂引入、课堂发展、课堂延伸。

2、形、色、质感,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组合、设计、装饰与欣赏表述。

3、要求学生在学完一课后,要会说一说、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评一评、我学会了什么等感觉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要以学生的趣味心理结构和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最佳组织为切入点,优化教材的组织方法,建成以学习活动过程和学生成体验为主要的新的教学课堂模式。

2、重点突出:“美术、人文、科技”的创新教育理念,体会“内容综合化、教学活动化、作业弹性化、评价多元化”的系列性。

3、开发和使用图象、音响、互联网等多媒体课件,加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体现信息时代的特点。

4、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选择与提供观念新颖,趣味性和冲击力较强的视觉形象。

同时也注意视觉形象的多样性与美术语汇的综合训练。

四:教学进度表:1课:古老的交通工具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风俗画”、“历史画”②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欣赏或临摹中,探索古老交通工具的造型与功能特点。

②在欣赏和评述中,感受平面与立体的交通特点作品,不同质材和艺术造型特点。

③在比较中、体会“风俗画”、“历史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知道“陶船”是中国最早的发明“舵”的物证。

②知道中国建筑木船的技术至今还流传在世界造船史上。

③感受古老交通工具发展的过程,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岭南版美术三年级教案

岭南版美术三年级教案

岭南版美术三年级教案教案标题:《岭南版美术三年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岭南画派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学习运用岭南画派的技法和风格进行创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岭南画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学习运用岭南画派的技法和风格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运用岭南画派的技法和风格进行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岭南画派的相关图片和作品。

2. 画笔、颜料、画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3. PPT或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投影仪展示岭南画派的代表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岭南画派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投影仪展示岭南画派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向学生介绍其起源、发展和影响。

2. 解释岭南画派的技法和风格,如写意、留白、色彩运用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岭南画派的作品,了解其中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示范与实践(25分钟)1. 教师进行岭南画派的技法示范,如如何运用写意的笔触、留白的空白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和实践,如绘制岭南画派的风景、花鸟等主题。

3.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小结与延伸(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岭南画派的特点和技法。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岭南画派的艺术,可以在课后进行更多的创作和实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讲解、示范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岭南画派的特点和技法,并进行了创作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岭南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 《春天的消息》教案

岭南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 《春天的消息》教案
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找春天、嫩叶的活动中对美的追求。
讲授新课
一)欣赏体验
1.找一找,说一说:在春天,人们都喜欢做什么?(骑单车、野餐、放风筝、赏花等等)
2.找一找,说一说:春天有哪些颜色呢?(以嫩绿色为主,五颜六色为衬托)
3.如何把春天的消息带给你的亲人、朋友、老师……?(播放小猪佩奇收到明信片视频)
2.了解明信片的作用,设计明信片的几个要素。
3.小组观察、讨论邮票的组成要素。
4.知道设计明信片的步骤。
5.完成明信片的设计与制作。
1.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对春天物象及色彩的观察与表现。培养观察、分析、表现的能力。
2.认识明信片的用途。
3.掌握明信片的设计方法上,能用图案、色彩表达对春天美的感受。发挥联想、想象创造的能力。
4.通过互动,分享设计过程的所思所想,及表现方式,互相促进。
5.学习与运用绘画设计制作明信片。
6.通过实践,感受明信片设计的实用性与装饰性的表现。提高认识、学习、与表现的能力。
展示与评价
评价要点:
1.春天的色彩
2.构图美观
3.富有创意
4.完整的四要素
5.有祝福语
学习归纳、总结,巩固知识内容。与同学交流学习感受。
岭南版本美术科目三年级第1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春天的消息
单元
第4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感知明信片的文化,能根据明信片的设计要素设计一张明信片。
2.感受春天的美,在欣赏活动中,了解明信片的设计要素,体会明信片的装饰性和功能性特点,在设计中,学习、掌握以春天为主题设计明信片的方法。
3.感受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欢明信片。运用明信片,传递春天的信息,表达自己的亲情、友情。

岭南版美术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配套美术教案

岭南版美术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配套美术教案

岭南版美术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配套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岭南地区的美术特色,培养学生对家乡美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岭南版美术教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绘画元素。

2. 表现手法:岭南版画的制作方法、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等。

3. 美术欣赏:岭南地区的著名美术作品、民间美术作品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2. 示范法:示范绘画过程和制作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绘画能力。

4. 欣赏法: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岭南地区的美术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绘画技巧:讲解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绘画元素,示范绘画过程。

3. 讲授表现手法:介绍岭南版画的制作方法、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示范制作过程。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完成作品。

5. 评价环节: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6. 欣赏美术作品:欣赏岭南地区的著名美术作品、民间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认真实践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4. 期末评价:结合学生在整个学期的表现,给予综合性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岭南版美术教材。

2. 教学辅助材料:绘画工具、纸张、颜料等。

3. 美术作品:岭南地区的著名美术作品、民间美术作品等。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 红绿灯下|岭南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 红绿灯下|岭南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红绿灯下|岭南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绿灯的基本知识,理解红绿灯在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对交通安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教学内容:1. 红绿灯的基本知识2. 红绿灯在交通中的作用3. 交通安全的意识4. 绘画技巧的培养教学准备:1. 红绿灯的图片或实物2. 交通安全的宣传资料3. 绘画材料(画纸、颜料、画笔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交通情况,让他们注意红绿灯的变化。

2. 提问:你们知道红绿灯的作用吗?为什么要有红绿灯?二、红绿灯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红绿灯的基本知识,包括红绿灯的三个颜色(红、黄、绿)和它们分别代表的意义(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注意)。

2.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红绿灯的不同状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红绿灯的作用。

三、红绿灯在交通中的作用(10分钟)1. 向学生解释红绿灯在交通中的重要作用,如维持交通秩序、保证行车安全等。

2. 通过观看交通安全的宣传资料,让学生了解红绿灯的重要性和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

四、交通安全的意识(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遵守交通规则会有什么后果?2. 讲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五、绘画技巧的培养(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红绿灯的形状、颜色和细节,让他们学会用画笔描绘红绿灯。

2. 给学生发放绘画材料,让他们自由发挥,创作一幅以红绿灯为主题的画作。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绘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2.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红绿灯的重要性和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红绿灯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观察他们对红绿灯的描绘是否准确、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古老的交通工具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风俗画”、“历史画”②能用语言和
绘画形式评述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
点。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欣赏或临摹中,探索古老交
通工具的造型与功能特点。

②在欣赏和评述中,感
受平面与立体的交通特点作品,不同质材和艺术造
型特点。

③在比较中、体会“风俗画”、“历史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知道“陶船”是中国最早的发
明“舵”的物证。

②知道中国建筑木船的技术至今还流
传在世界造船史上。

③感受古老交通工具发展的过
程,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二、教学要点:
1、重点:能用语言评述和用绘画形式表达古典交通工
具的造型与功能特点。

2、难点:了解古典不同时期的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与
历史环境、科技发展的关系。

3、兴趣点:①听历史故事。

②看古代有关交通工具、
风土人情的录象。

③在进行比较观察评述。

4、观察点:①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

②感受作品中生动的线条③欣赏平面和立体美术作
品中的交通工具等。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1、1课时、2、让学生收集有关古代
的交通工具的资料。

3、准备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课后记:
第2课:现代与未来的交通工具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能用语言评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
美观的造型、色彩、功能等特点。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欣赏与比较活动中,体验现
代交通工具流线型的造型和先进功能。

②探究现代
交通工具带来的现实问题、了解“高效、节约能源、
无噪音、无污染、多功能”将是未来理想的交通工具
的设计思路。

③提供学生“资料收集——欣赏——想
象——评论”等空间、鼓励大胆想象与评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体验科技发展离不开人类
创造性的劳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感情。

②对交
通工具的发展感兴趣。

二、教学要点:
1、重点:能选择1——2种现代活未来的交通工具、并
能从其美观的的造型、简洁的色彩、以及给人们
带来方便、快捷、美的享受等方面进行评述。

2、难点:了解流线型是现代交通工具的主要特征、轻巧、
全自动、环保、多功能将是未来理想的交通工具
设计的要素。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
1、1课时、
2、让学生收集有关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的
资。

3、准备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课后记:
第3课:上学的路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①感知“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会看简
单的路线图②能用线条或色彩画出从家里到学校的
路线,并画出记忆中的沿途景物。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感受与交流中,学会细心观
察身边的景物。

②在观察与思考中,发展空间方位
能力。

③在观察与比较中,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能比较平面或立体路线图的异同。

④在自评与他评
中,感受创作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对地图感兴趣,知道地图
在生活中的作用。

②热爱生活,学会细心观察身边
的景物。

③懂得上学路上要注意安全。

二、教学要点:
1、重点:能用线条或色彩表现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线,并
画出沿途景物。

2、难点:能选择主要的标志物,根据指向标,画出平面
或立体路线图。

3、兴趣点:①玩拼地图游戏。

②探究学校在自己家的哪
一方,描述上学行走的路线和见过的景物。

③比
较谁的地图绘制得有趣的路线图。

4、观察点:①平面地图与立体地图的异同。

②地图上的
路线与景物的关系。

③认识指向标与地图的关
系。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
1、2课时、
2、让学生收集有平面地图的的资料。

3、准
备绘画工具。

一、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