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 创造美 感受美 分享美
美育主题活动策划书3篇

美育主题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美育主题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二、活动目的本次美育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体验和创作,引导参与者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主体[具体参与人员]四、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详细地址]五、活动安排1. 开幕式时间:[具体时间]内容: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邀请嘉宾致辞2. 艺术展览时间:[具体时间]内容:展示参与者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摄影、雕塑、手工艺品等3. 美育讲座时间:[具体时间]内容:邀请艺术专家或学者进行美育讲座,分享艺术欣赏和创作的经验4. 工作坊时间:[具体时间]内容:设置多个艺术工作坊,如绘画、手工制作、音乐创作等,由专业导师指导参与者进行创作5. 表演艺术时间:[具体时间]内容:安排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节目,展示艺术的魅力6. 闭幕式时间:[具体时间]六、活动宣传1. 社交媒体宣传利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和预告,吸引更多人关注制作活动海报和宣传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传播2. 线下宣传在学校、社区、艺术机构等场所张贴活动海报,发放传单,提高活动知名度邀请合作伙伴和媒体参与活动,进行报道和宣传七、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嘉宾费用:[X]元3. 材料和工具费用:[X]元4. 表演服装和道具费用:[X]元5. 宣传费用:[X]元6. 奖项和证书费用:[X]元7. 其他费用:[X]元总预算:[X]元八、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的安全和卫生,提供必要的安全措施和急救设备2. 安排专业的艺术导师和工作人员,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3. 提醒参与者注意个人安全,遵守活动规则4. 活动结束后,及时清理场地,归还租用的设备和材料九、活动评估1. 通过参与者的反馈和意见,了解活动的效果和不足之处2. 分析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评估活动的成功程度篇二《美育主题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二、活动目的本次美育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体验和创作,引导参与者欣赏和感受美的存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美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无处不在,令人陶醉,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它可以表现在自然景观、艺术作品、人物形象等各个方面。
美的感受或体会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喜好都有所不同。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对美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自然景观给我带来了深深的美的感受。
当我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凝望着广袤的原野、高耸的山峰,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宏伟和壮美。
湖水的波光粼粼、阳光的照耀、花草的绽放,都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美妙。
每一朵绽放的花朵、每一片掠过的云彩,都让我体会到生命的美丽与无穷的魅力。
其次,艺术作品也给我带来了美的感受和体会。
绘画、音乐、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都是艺术家们用心灵创造出来的杰作,它们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美的魅力。
一幅绘画作品中的细节、色彩的运用,都让我欣赏到了艺术家的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一首动人的音乐作品、一段优美的文字,都能唤起我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对美的向往。
此外,人物形象也是我感受到美的重要来源。
人的面孔、身材、举止都可以展现出美的品质。
有的人脸庞姣好,眼神明亮,令人陶醉;有的人身形挺拔,走路优雅,给人一种舒展的感觉。
美丽的人们不仅外表漂亮,内心的光芒和善良的气质也使他们更具魅力。
当我看到这些美丽的人物时,我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美的力量和魅力。
总结起来,美是多样化的,可通过各种形式来体现和感受。
不论是自然景观、艺术作品还是人物形象,都给我带来了美的感受和体会。
美让我心旷神怡,让我从繁琐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智慧和无尽的可能性。
美是一种力量,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并带给人们内心的平和与愉悦。
所以,我相信美的感受和体会是每个人都应该去追寻和享受的。
当我们能够用心去感受和体会美的存在时,我们就能够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找到无限的快乐和幸福。
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感受美、珍惜美,用心去体验美的魅力吧!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会因为美而更加丰富多彩。
美在当下的口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美在当下的口号1.活在当下,享受美的瞬间。
2.发现美,心灵愉悦。
3.美在细微之处,生活多姿多彩。
4.感受美,感受生活。
5.当下的美,让心灵安宁。
6.美丽的瞬间,留住幸福。
7.寻找美,让生活更精彩。
8.眼中所见,美的微笑。
9.生活中的美景,驻足留念。
10.美的存在,给人希望。
11.当下的美,让生命更加丰盈。
12.美好即在此刻,不虚度流年。
13.每个瞬间都是美的故事。
14.快乐从发现美开始。
15.美丽的瞬间,照亮心灵。
16.留住美好,让回忆永恒。
17.美在当下,倾情对待。
18.当下的美景,每一帧都值得品味。
19.感受生活中的满满美好。
20.用心感受,美在当下。
21.享受当下的美好22.发现生活中微小的美23.珍惜每个瞬间24.美丽只存在于当下25.抓住今天,创造美好26.时刻感受美的存在27.不要让美好从指尖溜走28.当下是最美的时刻29.当下的美是无法复制的30.细节中的美更加珍贵31.让每个当下都成为心灵的飨宴32.享受时间流逝中的美33.美是每天都有的礼物34.美好时刻值得被珍藏35.把握机会,感受美的魅力36.美无需等待,它就在当下37.每个瞬间都是美的闪光点38.活在当下,享受美的氛围39.当下是塑造美好回忆的时刻40.寻找生活中的美,从此快乐不停41.活在当下,活出美42.珍惜每一刻,发现美的瞬间43.美,就在你的身边44.感知美,感受生命的美妙45.当下是最美的时刻46.美,不容错过47.品味人生之美48.留心美的存在49.每一天都是美的平凡50.不论时间与地点,美都在51.专注当下,品味美之芬芳52.放慢脚步,用心感悟美的存在53.寻找生活中的美点54.用心聆听当下的美55.美,有时静默无声56.化繁为简,发现美的秘密57.放下烦恼,与美相约58.美是一种态度,从当下开始59.追赶美,不如享受当下60.在当下,以美为准则61.捕捉此刻的美,留住永恒的记忆。
62.美在微笑背后的幸福。
63.感受美,让生活更精彩。
美好共享的唯美句子

美好共享的唯美句子1. 在美好共享的时刻,我们一起感受着生命的温暖和意义。
2. 世界因为我们的共享而变得更美好,我们因为共享而变得更加快乐和幸福。
3. 共享是人生的一份礼物,只有当我们将其分享出去,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价值。
4. 美好来自于共享,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需要与人分享才能更加生动和有意义。
5. 我们可以共享美好的瞬间,也可以共同度过艰难的时刻,因为一起才能走得更远。
6. 在共享中,我们懂得了关爱和关心的真谛,也发现了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7. 共享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是互相理解和支持的表现,也是建立美好关系的重要途径。
8. 人生的路途虽然有荆棘和坎坷,但在共享中我们可以找到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9. 我们无法独自完成所有的任务,但在共享中,我们的能力和智慧可以得到不断拓展和提升。
10. 共享是一种习惯,让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和正能量的精神状态。
11. 当我们在共享中,学会了宽容和包容,生命的颜色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
12. 美好的记忆永远存留在我们心中,因为那是我们曾经共享过的时刻。
13. 在同行的路上,我们可以不断相互支持和鼓励,创造更多的美好和机会。
14. 共享是一种责任,让我们互相帮助和支持,在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15. 无论是笑语还是泪水,都需要在共享中被理解和承载,才能在心灵深处得到真正的感受和明悟。
16. 在共享中,我们建立起了友谊和亲情,让人生的旅途更加精彩和有趣。
17. 共享是一种平等和尊重,让我们在彼此的信任和支持中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和梦想。
18. 美好的共享需要有真诚和热情的投入,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验和感受这份珍贵的礼物。
19. 在共享中,我们彼此学习和进步,也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和智慧。
20. 最美好的共享,从来不是缺少,只是不断创造和分享的过程,因为它是一种永恒的美丽和价值。
发现身边的美主题班会

团队合作
引导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培养合 作精神,感受团队的力量和美好
。
社交礼仪
教育学生注重社交礼仪,展现良 好的修养和风度,给他人留下美
好的印象。
04
主题的反思和总结
反思发现身边的美过程
活动组织
主题传达
反思班会的组织过程,包括活动策划 、宣传、人员分工等环节,评估其流 畅性和效果。
思考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达“发现身 边的美”这一主题,使其深入人心。
教育现状
当前教育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分数 ,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 质的培养。因此,开展发现身边的美 主题班会可以弥补当前教育的不足。
02
主题相关的内容
什么是美
美的定义
美是一种主观感受,它涉及到我们对事物的欣赏和评价。美可以是外在的,如 美丽的风景、漂亮的面容;也可以是内在的,如善良的品质、美好的情感。
如何发现身边的美
01
02
03
04
细心观察
要发现身边的美,我们需要学 会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留意
细节和特点。
开放心态
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尝试新 事物和接受不同的观点,有助 于我们发现更多元化的美。
用心感受
用心去感受事物带给我们的感 受,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才能真正发现其美。
分享与交流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通过交流和讨论来拓宽视野 ,增进对美的理解和欣赏。
提高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发现身边的美好 ,可以让学生更加乐观、自信,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03
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共同探讨和分享身边的美好,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增进
小学各年级, 发现身边的美,培养审美能力,主题班会ppt

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
01
准备一些关于自然、艺术、社会 等方面的美好事物的视频或图片 ,让孩子们欣赏并感受其中的美 。
02
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并让他 们描述自己看到的美。
分享个人发现的美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现 的美的瞬间或事物,可以是美好的风 景、感人的细节、令人愉悦的声音等 。
感受。
引导孩子们欣赏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美,并让他们了解不同文
化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05
CATALOGUE
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次班会收获
学生们认识到身边存在的各种美 ,如自然美、艺术美、人性美等
。
学生们学会了欣赏美的方法和技 巧,提高了审美能力。
班会活动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促 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审美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审美活动,提高他们的审美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THANKS
感谢观看
引导孩子们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 子来描述自己发现的美,让其他同学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小组讨论和分享
01
02
03
04
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在 小组内分享自己发现的美,并 讨论这些美的共同点和不同之
处。
鼓励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 的感受和看法,并听取其他同
学的意见和建议。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 班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和
人文之美
总结词
人文之美是指人类文化、历史和社会中的美丽事物,如建筑、艺术品、文学作 品等。
详细描述
人文之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展现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在主 题班会中,可以通过展示艺术品、建筑、文学作品等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们 感受人文之美的独特魅力。
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传播美的顺序

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传播美的顺序
观察和发现美:首先,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保持敏感和好奇心,以便能够发现美的存在。
这可能包括观察自然景观、艺术作品、人类创造的建筑等等。
欣赏美:一旦我们发现美,我们可以开始欣赏它。
这涉及到深入理解和体验美的特点,以及我们对美的个人感受和评价。
欣赏美可以通过思考、讨论、文学、音乐和其他形式的艺术来实现。
表现美:除了欣赏美,人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方式来表现美。
这可以是通过艺术创作、音乐表演、写作、摄影等方式,将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传达给他人。
传播美:最后,人们可以通过分享和传播美来扩大对美的影响力。
这可以通过展览、演出、出版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人们也可以分享美的照片、视频和文字,将美的体验传递给更多人。
总的来说,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传播美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每个人的经历和偏好不同,他们也可以在不同顺序中穿插或同时进行这些活动。
这是个人对美的感受和表达的个体化过程。
美育实践活动策划书3篇

美育实践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美育实践活动策划书》一、活动背景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计划组织一次美育实践活动。
二、活动主题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三、活动目的1.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缓解学习压力。
四、活动时间[具体时间]五、活动地点[详细地点]六、活动对象[参与人员]七、活动内容1. 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艺术创作实践安排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如绘画、书法、摄影、手工制作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创作形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艺术讲座邀请专业的艺术家或艺术教育者来校举办艺术讲座,介绍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分享艺术创作的经验和心得,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4. 艺术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艺术表演,如音乐、舞蹈、戏剧等。
学生可以通过表演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八、活动流程1. 活动准备阶段: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联系美术馆或艺术展览,安排参观事宜。
邀请艺术家或艺术教育者,确定讲座内容和时间。
准备艺术创作材料和工具。
宣传活动,吸引学生参与。
2. 活动实施阶段:按照活动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创作、讲座和表演等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表演,确保表演的顺利进行。
记录活动过程,拍摄照片和视频。
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和表演成果。
九、活动预算1. 参观费用:[X]元2. 艺术创作材料和工具费用:[X]元3. 艺术家或艺术教育者讲座费用:[X]元4. 宣传费用:[X]元5. 其他费用:[X]元十、注意事项1. 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分享美
作者:韩波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年第07期
苏教版《清平乐村居》和《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两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将这样一中一外的两篇课文放在一起来谈,是否有点牵强附会呢,但笔者并不这样认为,首先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难得一见的,叙述的是古今中外2个普通家庭之间的故事情境再现,它们不同地域之处却透着和谐之美,它们不同风情之处却折射人性之美,它们不同时段之处却呈现永恒之辉。
在听完了2篇文本的教学之后,感受颇多,觉得很有必要来反思梳理一下,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结点。
教学案例一: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笔下不多见的一首质朴、清新的田园词。
最近听了一节教学片段实录:
师:谁能用“媚”字组个词?
生:媚态
师:“你知道什么叫媚态吗”?
生:就是美好的姿态。
师:你们觉得“媚”是什么意思呢?
生:美丽、美好的意思
师:很好,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个“媚”字的组成,左边是一个“女”字,右边是一个“眉”字,好像在说女子的眉毛。
古时,人们把女子的眉毛称为“柳叶眉”,细细的、长长的、弯弯的,美吗?
生(先是十分惊讶“媚”字的解读,然后若有所悟)齐答:美!
师:(充满陶醉的神情)那请你们想想什么样的话听起来心里才美呢?
生:(沉思片刻后开始发言)
生1:亲热的话听起来心里才美!
生2:赞美的话听起来心里才美!
生3:畅想未来的话听起来才美!
教学案例二: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中,是国外一家人在大雨来临之际,互让雨衣的情景。
师:同样是萨沙的三句话,它们所表达意思一样吗?
生:第一次就是说萨沙不明白别人都需要为什么要给我呢?
师:萨沙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把雨衣给他。
谁来读读?(要求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生读:萨沙不解地问妈妈:
师:你读出了疑惑不解的语气。
师:第二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第二次萨沙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他是用不服的语气跟妈妈说的。
师:你体会得真好,能读出这种语气吗?
生:读第二句话。
师:那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说我把雨衣给了蔷薇花,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
师: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生:要读出勇敢和高兴的语气。
赏析心得:
1教师要学会发现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清平乐村居》全词46个字,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几百年来脍炙人口。
走进童心,或许我们更能从具体的课堂中发现策略与方法。
《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故事:“我不是最
弱小的”,不知为什么,学生是在用朗读告诉——他们的理解。
萨沙快乐吗?由学生的感受引出了问题。
“快乐”“不快乐”“不一定”……这正是我们期望的。
2教师要学会创造美
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
《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
”在以上这个片段中,教师首先通过对“媚”字创造性解读,引导学生从形象上去感受那种美,再加上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表现,让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美好境界之中,“文”与“图”的结合,不光给学生练习说话提供了参考的依据,也增加了这个教学片段美的因素。
最后,通过教师富有诗意的语言加上古朴典雅的乐曲,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的意境之美。
3教师要学会感受美
一个“媚”字,不仅把老两口互相喜爱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同时也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
你们干吗这样做呢?”“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学生奇怪地看着这三个问号,期望解答。
“萨沙是怎么做的呢”?琅琅的书声响起: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
4教师要学会分享美
走进文心实际上就是与作者的精神世界建立联系,文背后其实是人,文本其实是生命灵魂的歌唱。
《清平乐村居》呈现的是“阅尽人间”后“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感悟与人生思考,儿童是极难品味。
辛弃疾的“醉”显然并不在于“火热”的生活与“神仙”的日子,而醉于平平淡淡。
《我不是最弱小的》中“萨沙不是最弱小的,萨沙是伟大的!”这是花儿的酬谢。
这是妈妈的回答。
这也是学生的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是诗化的,诗化的语文课堂是遵循审美教育规律的,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以情与景的交融互渗为表现,达到“人境”“妙悟”与“升华”的主体情态的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文本所蕴含的意境,再以含蓄、感性的诗性语言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引导,使学生在体味课文的诗化语言过程中进人其意境,对隐含在文本里的历史、文化、艺术、生命和情感等因素进行深刻体验。
这样的语文课堂是儿童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及思想的升华的佳境。
语文教学的春在哪里?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在孩子们思想、语言、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
[作者单位:灌南县汤沟镇中心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