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d

疼痛通常在情绪激动或疲劳时加 重,蝶腭神经痛的病因可能与鼻 窦炎、血管病变等有关。
舌咽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表现为舌咽神经分布区域 的剧烈疼痛,可能伴随扁桃体区肿胀 、咽喉部有异物感等症状。
疼痛性质多为电击样、刀割样或针刺 样,通常在吞咽、讲话、咳嗽等动作 时诱发。舌咽神经痛的病因可能与舌 咽神经受压或炎症有关。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 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多见于中 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
发病率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率约为 0.3%,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 病率则较低。
02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询问疼痛性质
了解疼痛是否为阵发性、剧烈 、刀割样、闪电样或烧灼样疼 痛,以及疼痛的触发点和缓解
因素。
询问疼痛部位
了解疼痛是否局限于三叉神经 分布区域,如面部、口腔和下 颌等。
询问疼痛伴随症状
了解是否伴随流泪、流涎、面 肌抽搐等症状。
询问既往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头部外伤、牙 科疾病、鼻窦炎等可能导致三
叉神经痛的病史。
体格检查
面部感觉检查
角膜反射检查
检查面部痛觉、触觉和温度觉是否正 常。
观察角膜反射是否正常,以排除其他 原因引起的疼痛。
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胀痛,通常在咀嚼或张口时加重,下颌 关节功能紊乱症的病因可能与咬合关系不良、关节负荷过重 等有关。
04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药物治疗是三叉神经痛 的首选治疗方法,包括 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
02
03
口服药物包括卡马西平、 奥卡西平、苯妥英钠等, 主要用于轻度疼痛患者。
注射药物包括无水乙醇、 甘油、维生素B12等, 主要用于顽固性疼痛患 者。
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讲解

1.恭兰英,宋福生,蝶腭神经节注射治疗偏头痛性神经痛,河北医药,1995:4。 2.王海延,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5。 3.陈新野等,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观察,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5。 4.肖社平、姚金生,经翼腭管封闭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再次行左侧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右侧卧位,头下垫枕,行多排CT横断 面扫描定位颧弓下缘平面,显示蝶骨翼突外侧板及其前缘的蝶腭窝周围结 构,皮肤描记颧弓下缘与下颌骨髁突前缘交点至翼突板前缘的连线,以此 为穿刺径路,在CT监视下进针达蝶腭窝,病人出现上腭及鼻部异感,通过 穿刺套管针注射造影剂进一步证实后,插入射频内针,给予50Hz电流刺激, 病人出现颧弓及外耳道、鼻部异感,注射1%利多卡因1ml,开始射频热凝 治疗,在60度、65度及70度各热凝一个周期(120秒),治疗完毕拔针, 局部无菌贴。
Varghese. BT[2]等应用经鼻内窥镜蝶腭神经节化学毁损治 疗头颈部癌痛,在22例病人中有17例术后疼痛明显缓解。
Klein. RN[3]等进行的生理学及解剖学研究显示蝶腭神经节 阻滞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治疗非典型面部疼痛。
Gregoire. A[4]报道一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在服药、 神经节消融术后疼痛未见明显缓解。对其在两年间行三次 CT介导下的蝶腭神经节阻滞,最后疼痛明显缓解。
1.Sanders M, Zuurmond WW. Efficacy of sphenopalatine ganglion blockade in 66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luster headache: a 12- to 70-month follow-up evaluation. J Neurosurg. 1997 Dec;87(6):876-80.
鼻内窥镜下射频热凝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内窥镜下射频热凝治疗常年性变应性⿐炎2019-09-12【关键词】变应性⿐炎【摘要】⽬的探讨⿐内窥镜下射频热凝翼管神经及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炎的临床效果。
⽅法将⿐内窥镜与射频结合起来,对翼管神经及筛前神经进⾏射频热凝。
结果 68例中,24个⽉随访,总有效率98.5%。
结论⿐内窥镜下射频热凝翼管神经及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炎,具有操作简便,视野清晰,患者痛苦少,远期疗效好等优点。
关键词⿐内窥镜射频翼管神经筛前神经变应性⿐炎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治疗变应性⿐炎的研究情况,我们于1999年3⽉~2001年8⽉在⿐内窥镜下对68例常年性变应性⿐炎患者的筛前神经及翼管神经进⾏射频热凝治疗,随访1.5~2年,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法1.1 ⼀般资料 68例均符合1997年海⼝会议修订的“常年性变应性⿐炎诊断标准” [1]。
均接受过不同剂量和疗程的抗组胺药、减充⾎药、⽪质类固醇等的全⾝和局部⽤药治疗。
其中男29例,⼥39例,年龄19~53岁,平均31岁,病程2~27年,12例伴⽀⽓管哮喘,8例合并⿐息⾁,6例合并⿐窦炎。
按诊断评分标准,28例8分,21例7分,19例6分。
1.2 治疗⽅法⼿术均在⿐内窥镜下(浙江桐庐产)进⾏,选⽤华南牌SHP-Ⅱ型五官科射频治疗仪(⼴州华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患者取半卧位,以含副肾素(1:1000)2%丁卡因棉⽚⾏⿐腔粘膜表⾯⿇醉,以含副肾素(1:1000)1%利多卡因浸润⿇酸双侧蝶腭孔周围,双侧⿐丘部及⼀侧相对应的⿐中隔部位。
合并⿐窦炎,⿐息⾁及中隔偏曲者,先于⿐内窥镜下⾏⿐窦开放、⿐息⾁摘除及中隔偏曲矫正术。
以射频治疗仪的负极置于患侧⾯颊部,设强度为3档,将射频⼑头紧压于⿐丘处,作⽤时间为5~8s,⾄射频治疗处出现⽩斑即可,治疗范围可超出⿐丘部位,同法处理另侧⿐丘及⼀侧与之相对应的中隔⾯,因中隔⾯粘膜较菲薄,作⽤时间以3s左右为宜。
充分收缩中⿐甲后,⽤钝头探针于中⿐甲后缘后上⽅的⿐腔外侧壁处探查蝶腭孔,确定位置后,以弯曲的12号穿刺针插⼊翼管,觉有明显的嵌顿感时,可证实在翼管内,其深度控制在0.3~0.5cm,将射频头紧触穿刺针,以3度强档,作⽤10s左右,⾄穿刺针周围出现⽩斑。
医学资料-射频热凝损毁治疗

射频热凝损毁治疗随着对神经解剖学知识的增加和温度控制技术的提高,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RF)已成为今后治疗疼痛的一种常用微创技术。
今天,RF可以十分安全地治疗脊柱小关节痛、腰椎间盘源性痛、交感神经性痛和其它神经源性痛。
一射频毁损的基础射频毁损的原理是利用可控温度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神经根、椎间盘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一种物理性神经阻滞疗法。
RF能停止伤害性冲动(A-δ和C纤维)向中枢传导,而对运动或感觉纤维(A-ß纤维)不造成破坏。
射频使电极针周围形成一个电磁场,频率为460kHz。
在RF电极针裸端,通过射频电流的作用,神经周围温度达到47℃以上。
通常,神经组织温度超过47℃,就产生毁损。
二射频损毁的适应症长期慢性疼痛并影响正常生活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患者无精神或药物相关疾患患者了解射频损毁治疗及手术风险诊断性神经阻滞成功者射频损毁后,疼痛缓解时间会持续36 月,若疼痛复发, 可再行射频损毁术。
射频损毁术对未来外科手术不造成影响。
三射频损毁术的优势门诊手术室即可操作术后恢复较常规手术快疗效肯定,持久. 可重复手术手术后并发症及手术风险极低损毁定位准确损毁套管针及电极针有多种规格及形状可选四射频损毁的几种模式标准射频损毁模式(SL:Standard Lesioning)脉冲射频损毁模式(PLulse lesioning)双极射频损毁模式(BL: Bipolar Lesioning)射频椎间盘全盘成型术(TD: TransDiscal)椎间盘电热凝成型术(IEDT: Intra Discal Electro Thermal)椎间盘射频纤维环成型术(RFA: Radio Frequency Annuloplasty )1标准模式治疗标准射频是一种连续的,低强度的能量输出模式。
射频能量输送到目标组织, 目标组织内的电离子快速运动,这种快速运动的摩擦产生热量毁损目标组织,射频电极可感应目标组织的温度从而控制射频能量的输出。
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

硬腭、软腭
腭大、中、小神经
扁桃体、鼻腔黏膜
张朝佑等,人体解剖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意义
蝶腭神经节在解剖学上具有相对特殊性: 其感觉根部分来自上颌神经分支;副交 感根部分来自面神经分支;交感根来自 颈动脉丛和岩深神经。 节后神经分支分布于眼眶、鼻、咽和上 腭等头面部区域。
有关中文文献报道
张朝佑等,人体解剖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蝶腭神经节解剖基础
交感根(sympathetic root)
颈 内 动 脉 丛
破裂孔
岩 深 神 经
颞骨岩部尖端
翼 管 神 经
翼 腭 神 经 节
岩大神经
张朝佑等,人体解剖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蝶腭神经节解剖基础
岩 大 神 经
蝶腭神经节阻滞或射频的 临床适应症
射频蝶腭神经节可用于各种面部疼痛, 尤其是非典型面部疼痛综合征;也可用 于治疗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或三叉神经第 二支疼痛;以及一些头痛,如偏头痛、 丛集性头痛和其他疼痛综合症。 关于治疗效果,目前文献报道和临床研 究观察并不很多,还需进一步的大量的 临床观察来证实。
临床穿刺要点
1.恭兰英,宋福生,蝶腭神经节注射治疗偏头痛性神经痛,河北医药,1995:4。 2.王海延,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5。 3.陈新野等,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观察,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5。 4.肖社平、姚金生,经翼腭管封闭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4:3。 5.沈雄,封闭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47例,山东医药,1996:8。 6.吕希俭,经翼腭管封闭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100例,黑龙江医学,1998:1
射频技术在疼痛的应用

电压越低,获得感觉刺激越强,表面电极距 神经越近,一般认为,最适当的神经毁损距离 是3mm以内,电压增加到2v才感觉到痛刺激则 电极可能距神经1cm以上。
低频率的电流会刺激运动神经诱发肌肉搐动, 或者2Hz频率2V电压仍无肌肉运动,则可推测 针尖附近3cm以内无运动神经经过。此时,加 热毁损感觉神经治疗疼痛,不会伤及运动神经。
70oC,80oC组置入电极热凝后, 加热有不同程度的气泡溢出和组织沸 腾现象,70oC组30s加热尚无明显变 化,无明显结痂。撤除电极顺利。1分 钟热凝则出现轻微组织沸腾现象,电 极与神经节有轻微粘连:80oC组则出 现明显的组织结痂和沸腾现象。电极 针与神经节有粘连。需仔细分离。
电镜下, 图2-9, 70oC, 30s神经 元损伤, 固缩,神 经胸 椎、腰椎、 骶椎脊神 经后根节 毁损或脉 冲射频调 节治疗头、 枕、颈、 手、胸、 下肢玩固 性疼痛或 癌性疼痛。
5, 颞神经、枕、肋间、尺、桡、指、股、闭孔、 胫腓神经和坐骨神经等外周神经。射频毁损各种 神经支配区的恶性疼痛。 6, 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治疗偏头痛和博动 性头痛。 7, 椎间盘射频热凝减压治疗盘源性腰痛、颈肩 痛、颈性头痛、颈性头晕和交感紊乱症状,以及 手臂痛和腰腿痛。 8, 肿瘤射频热凝治疗肿瘤浸润性或压迫性疼痛。 9, 肌筋膜挛缩射频热凝松解治疗肌筋膜疼痛综 合症或神经卡压性疼痛,包括:枕、颈、臂、肩、 背、腹、腰、骶、腿和足部疼痛。
纤维。
2. 决定射频有效和持久性的因素包括:
(1). 神经纤维与电极的距离,距离越大,损伤越小。 (2). 神经根与神经节的大小。 (3). 有无脊液或血流是否丰富,因液体可作为绝缘体 和散热体,可带走热能,但也有认为脊液可使热损更 均匀,毁损效果更好。 (4). 有无硬脊膜起绝缘作用。 (5). 毁损的时间。
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蝶腭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蝶腭神经痛的临床研究郭玉娜; 窦智; 杨光辉; 刘京杰; 王琦; 唐元章; 杨立强【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16)025【总页数】4页(P103-106)【关键词】蝶腭神经痛; 蝶腭神经节;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CT引导【作者】郭玉娜; 窦智; 杨光辉; 刘京杰; 王琦; 唐元章; 杨立强【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北京 100053; 中国人民解放军 66011 部队门诊北京 102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12蝶腭神经痛(sphenopalatine neuralgia,SPN)是临床上比较罕见的头面部疼痛,发病率仅0.4‰~0.8‰[1],1908 年由Sluder[2]首次提出,因而又被称为Sluder 综合征。
原发性SPN 临床表现多为一侧眶周、眼球后方、颞部、鼻腔、上颌等部位的剧烈疼痛,以胀痛、电击样痛为主,可放射至同侧枕部、耳部及乳突,位置深在且弥散。
部分患者疼痛发作有一定的季节或时间规律性,发作时常伴有同侧鼻塞、结膜充血、流泪等副交感症状,影像学检查少有异常发现[3-4]。
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口服药物、蝶腭神经节(sphenopalatine ganglion,SPG)阻滞、化学毁损、射频热凝以及SPG 切断术等,其中,SPG 射频热凝术因其微创、效果确切,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但也存在毁损范围小、易复发、以及面部麻木等不足[5]。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疼痛科在CT 引导下SPG 射频热凝术的基础上,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替代射频热凝,实现蝶腭神经节的低温毁损,以期达到更加理想的毁损效果,同时减少面部麻木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 年1 月~2016 年8 月在我院疼痛科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的61 例原发性SPN 患者为研究对象。
射频治疗技术疼痛科专家共识

射频治疗技术疼痛科专家共识射频治疗技术是通过专用设备和穿刺针精确输出超高频无线电波作用于局部组织,起到热凝固、切割或神经调节作用,从而治疗疼痛疾病。
该微创治疗方法分为标准射频(热凝)模式和脉冲射频模式。
自19世纪开始已有使用电流损伤神经系统的动物实验,到20世纪中叶制造出第一台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射频发生器[1],使射频治疗技术付诸临床应用。
1997年荷兰医师Sluijter和工程师Rittman首先提出脉冲射频技术,因其不毁损神经,不出现神经热离断所造成的感觉减退、酸痛、灼痛和运动障碍,又具有显著疗效,因而在疼痛疾病治疗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是对传统的射频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补充。
经过多年的持续改进和发展,射频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成为治疗多种顽固性疼痛的有效手段。
射频治疗技术在疼痛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研究发展空间,目前,已在各级医院广为应用。
为明确射频治疗技术在疼痛治疗领域应用的特点、优势与不足,进一步规范其在疼痛治疗领域的应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特别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制定了本共识。
一、射频治疗基本原理射频治疗仪产生射频电流,此电流在置于患处的工作电极尖端与置于其他部位的弥散电极之间通过身体组织构成回路。
射频电流流过组织,产生不断变化的电场,电场对组织中的电解质离子产生作用力,使其以很快的速度前后移动。
离子流在组织内的摩擦和撞击产生磁场/热量,在组织内表现为场效应/热效应。
射频电极尖端的温度传感器实时将治疗区域的温度回传给射频治疗仪,当治疗区域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射频仪会自动调节电流强度以保持工作区域的温度,避免产生波动,达到治疗目的。
在射频治疗中究竟是射频电流的场效应还是温度的热效应决定了射频的疗效,一直存在争议。
早期射频使用的是直流电,其所产生的治疗作用主要是源于人体组织电阻耗能而转化的热能。
高频交流射频仪出现之后,治疗区域内的热能主要是由于交流电的作用使工作电极与弥散电极间的组织分子互相撞击而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腭神经节阻滞或射频的 临床适应症
射频蝶腭神经节可用于各种面部疼痛, 尤其是非典型面部疼痛综合征;也可用 于治疗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或三叉神经第 二支疼痛;以及一些头痛,如偏头痛、 丛集性头痛和其他疼痛综合症。 关于治疗效果,目前文献报道和临床研 究观察并不很多,还需进一步的大量的 临床观察来证实。
临床穿刺要点
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头 面部疼痛初探
深圳南山医院疼痛科 蒋 劲
蝶腭神经节解剖基础
蝶腭神经节(sphenopalatine ganglion), 也称翼腭神经节(pterygopalatine ganglion), 呈三角形,直径约5mm。位于翼腭窝内,在蝶 腭孔的外侧,翼管的前端。在翼腭窝内的确切 位置,常因蝶窦的大小和形状而异。 蝶腭神经节为副交感神经节,与面神经的 岩(浅)大神经关系密切,与上颌神经的关系 较小。此神经节有三根,即运动性的副交感根、 交感根和感觉根;分支含有感觉纤维、血管运 动纤维及腺体分泌纤维等。
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左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例
病人一般情况
男患,40岁,入疼痛科4周前无明显诱因出 现左侧下颌及牙龈部疼痛,第二天于左侧颌面 部出现疱疹,于外等,局部皮肤痛觉超敏感, 疼痛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三叉神经第Ⅱ、Ⅲ支。 入院后给予头颅CT、肝胆B超院就医期间疱疹逐 渐消退,皮肤残留色素沉着,但疼痛未见明显 缓解,于是来我院疼痛科住院治疗。患者多于 左侧颌面部受刺激时疼痛发作,呈电击样剧烈 疼痛,持续约5分钟左右,每天发作1-4次不B超、 相关生化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诊断为:1,带 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Ⅱ、 Ⅲ支)。VAS评分8分。
倪振贤等,翼(蝶)腭神经节穿刺的应用解剖学,农垦医学,1995:4
DSA或多排CT下射频热凝 蝶腭神经节
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丛集性头痛(CH)1例
病人一般情况
男患,30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头 部疼痛,呈阵发性、搏动性疼痛,以右太阳穴及 右眼眶为主,不过中线。疼痛每年发作1-2次, 每次3-10天,每天发作1-2次,每次疼痛持续半 小时至1小时。发作时右眼睑充血、流泪,头痛 以太阳穴、眼眶部为主。体格检查、专科检查、 生化检查及头颅CT未见异常,无其他疾病,诊断 为丛集性头痛。疼痛发作时VAS评分7~8分。
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丛集性头痛(CH)1例
治疗过程
诊断性治疗有效
择期在多排CT定位下行右侧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术前
30分肌注阿托品1mg,安定10mg,左侧卧位,头下垫枕, 参考前述进针定位方法,多排CT横断面扫描定位颧弓下缘 平面,显示蝶骨翼突外侧板及其前缘的蝶腭窝周围结构,皮 肤描记颧弓下缘与下颌骨髁突前缘交点至翼突板前缘的连线, 以此为穿刺径路,在CT监视下进针达蝶腭窝,病人出现上 腭及鼻部异感,通过穿刺套管针注射造影剂进一步证实后, 插入射频内针,给予50Hz电流刺激,病人出现上腭及鼻部 异感,注射1%利多卡因1ml,开始射频热凝治疗,温度80度, 时间80秒,射频热凝两个周期。治疗完毕拔针,局部施以无 菌贴 。
张朝佑等,人体解剖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蝶腭神经节解剖基础
交感根(sympathetic root)
颈 内 动 脉 丛
破裂孔
岩 深 神 经
颞骨岩部尖端
翼 管 神 经
翼 腭 神 经 节
岩大神经
张朝佑等,人体解剖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蝶腭神经节解剖基础
感觉根(sensory root)
翼 腭 神 经
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左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例
术后情况
术后局部冰敷并给予抗生素及补液。 术后患者未诉不适,VAS评分2分。继 续常规治疗,20天后患者出院,VAS 评分0,仅诉左耳、颞部轻微不适,余 无异常。
翼腭神经节穿刺时的体表定位与标记:
颧弓下缘中点及其后3~5mm是穿刺进针点,对侧颧 骨后缘前、后各0.5cm范围为穿刺针朝向标志,应 明确标出以便引导。 体位与穿刺方法: 坐位与仰卧位均可,贴颧弓下缘针向上仰角0o或 3~5o,前倾角50~80o,刺入4.5~6.0cm,刺入时遇 骨质后稍退5~10mm。 注意事项: 翼腭神经节内侧有翼丛及外上和外侧有上颌动脉的 分支,穿刺时忌反复抽插针,避免损伤造成血肿, 上仰角宜小忌.M等[1]报道了66例丛集性头痛患者,射频毁损蝶 腭神经节的有效率为60.7%。其中11例病人术后出现面颊 部血肿,9例出现上腭感觉减退,但3个月后消失。 Varghese. BT[2]等应用经鼻内窥镜蝶腭神经节化学毁损治 疗头颈部癌痛,在22例病人中有17例术后疼痛明显缓解。 Klein. RN[3]等进行的生理学及解剖学研究显示蝶腭神经节 阻滞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治疗非典型面部疼痛。 Gregoire. A[4]报道一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在服药、 神经节消融术后疼痛未见明显缓解。对其在两年间行三次 CT介导下的蝶腭神经节阻滞,最后疼痛明显缓解。
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左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例
治疗过程
常规给予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抗癫痫药、改善循环、神经营养及物理治疗
等治疗。 择期在多排CT介导下行左侧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术。取仰卧位,在多排CT 监视下按Hartel前入路穿刺法进针,直至卵圆孔,50hz电流刺激证实后, 脉冲射频两个周期,术闭患者三叉神经Ⅱ、Ⅲ支略感麻木,疼痛缓解, VAS评分为5分。继续常规治疗配合星状神经阻滞术。一周后VAS评分为4分, 疼痛局限于左侧颧弓及外耳道附近。 再次行左侧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右侧卧位,头下垫枕,行多排CT横断 面扫描定位颧弓下缘平面,显示蝶骨翼突外侧板及其前缘的蝶腭窝周围结 构,皮肤描记颧弓下缘与下颌骨髁突前缘交点至翼突板前缘的连线,以此 为穿刺径路,在CT监视下进针达蝶腭窝,病人出现上腭及鼻部异感,通过 穿刺套管针注射造影剂进一步证实后,插入射频内针,给予50Hz电流刺激, 病人出现颧弓及外耳道、鼻部异感,注射1%利多卡因1ml,开始射频热凝 治疗,在60度、65度及70度各热凝一个周期(120秒),治疗完毕拔针, 局部无菌贴。
岩 大 神 经
上颌神经2、3条小分支
膝神经节的感觉纤维
翼 腭 神 经 节
张朝佑等,人体解剖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蝶腭神经节解剖基础 蝶腭神经节分支
后筛窦及蝶窦的黏膜 上升眶支 咽最上部和鼻 甲以上黏膜 咽鼓管开口 和蝶窦黏膜 向 后 咽 支
蝶 腭 神 经 节
向下腭神经
内 侧 鼻 后 支
鼻中隔黏膜、 犁鼻器、硬腭 前部黏膜
硬腭、软腭
腭大、中、小神经
扁桃体、鼻腔黏膜
张朝佑等,人体解剖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意义
蝶腭神经节在解剖学上具有相对特殊性: 其感觉根部分来自上颌神经分支;副交 感根部分来自面神经分支;交感根来自 颈动脉丛和岩深神经。 节后神经分支分布于眼眶、鼻、咽和上 腭等头面部区域。
有关中文文献报道
1.恭兰英,宋福生,蝶腭神经节注射治疗偏头痛性神经痛,河北医药,1995:4。 2.王海延,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5。 3.陈新野等,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观察,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5。 4.肖社平、姚金生,经翼腭管封闭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4:3。 5.沈雄,封闭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47例,山东医药,1996:8。 6.吕希俭,经翼腭管封闭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100例,黑龙江医学,1998:1
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丛集性头痛(CH)1例
术后情况
术后局部冰敷并给予抗生素及补液。 术后VAS评分2分。患者住院期间配合口 服西比灵5mg/Bid,维乐生2片/Tid,局 部物理治疗和星状神经阻滞。术后第四 天患者诉右侧疼痛消失,VAS评分0分, 穿刺部位愈合良好,局部无压痛,无其 他并发症出现,病人痊愈出院。
恭兰英,宋福生[1]报道了18例偏头痛患者,经蝶腭神经节注 射利多卡因、强的松和VB12等药物后,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王海延等[2]、陈新野等[3]报道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 和血管运动性鼻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肖社平[4]、沈雄[5]、吕希俭[6]报道封闭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 性鼻炎,有效率达85.7,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张朝佑等,人体解剖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蝶腭神经节解剖基础
副交感根(parasympathetic root)
中 间 神 经 的 内 脏 传 出 纤 维
岩 大 神 经
翼 管 神 经
翼 腭 神 经 节 换 元
上 颌 神 经 鼻 支 、 腭 支
颧 颧 颞 神 神 经 经
泪 腺 泪 神 腺 经
鼻腔、腭、 咽部小腺体
1.Sanders M, Zuurmond WW. Efficacy of sphenopalatine ganglion blockade in 66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luster headache: a 12- to 70-month follow-up evaluation. J Neurosurg. 1997 Dec;87(6):876-80. 2. Varghese BT, Koshy RC. Endoscopic transnasal neurolytic sphenopalatine ganglion block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 pain. J Laryngol Otol. 2001 May;115(5):385-7. 3. Klein RN, Burk DT, Chase PF. Anatomically and physiologically based guidelines for use of the sphenopalatine ganglion block versus the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to reduce atypical facial pain. Cranio. 2001 Jan;19(1):48-55. 4. Gregoire A, Clair C, Delabrousse E, Aubry R, Boulahdour Z, Kastler B. CT guided neurolysis of the sphenopalatine ganglion for management of refractory trigeminal neuralgia .J Radiol. 2002 Sep;83(9 Pt 1):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