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品牌战略的十步法之七利用品牌杠杆
如何做好品牌营销品牌建设七大步骤

如何做好品牌营销品牌建设七大步骤品牌营销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有效的宣传和营销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促进产品销售和企业发展。
下面将介绍品牌建设的七大步骤:1.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品牌建设的第一步,它确定了品牌在目标市场中的定位和差异化竞争策略。
企业需要确定品牌所要传递的核心价值和独特性,以及目标受众的需求和期望,进而制定相应的品牌定位策略。
2.目标受众:了解目标受众是品牌建设的基础。
企业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分析,确定目标受众的特征、消费行为和偏好等信息。
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期望,有助于企业确定合理的品牌定位和有效的品牌传播策略。
3.品牌标识:品牌标识是品牌的核心形象和象征,包括品牌名称、标志和标语等元素。
企业应该精心设计和选取品牌标识,确保它能够准确传递品牌的核心价值和个性,并与目标受众产生良好的联想和认知。
4.品牌传播:品牌传播是品牌营销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将品牌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
企业可以采用广告、公关、推广等手段,选择适合的传播渠道和方式,确保品牌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和接受,并与目标受众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
5.品牌体验:品牌体验是建立和巩固品牌认可度和忠诚度的重要手段。
企业需要通过产品质量、服务态度、购物环境等方面的优化,为消费者创造出良好的品牌体验。
只有消费者在接触和使用产品过程中得到满意的体验,才会对品牌产生积极的认知和态度。
6.品牌保护:品牌建设需要保护,企业应该注重品牌的法律保护和管理。
仅有优良的品牌形象还不够,企业还需要通过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防止他人侵犯和抄袭品牌形象,同时加强内部对品牌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品牌形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7.品牌溢价:品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使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支付更高的价格。
企业应该通过品质保证、创新设计、独特体验等手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和信任度,进而实现产品的溢价销售。
卓越品牌战略的十步法之八:管理品牌组合

卓越品牌战略的十步法之八:管理品牌组合第八步管理品牌组合管理品牌组合是品牌战略管理的第八个步骤,品牌组合是基于某种具有内在关联的品牌所形成的集合,更准确的表述是与特定品牌相关的所有产品市场环境以及多重品牌关系的集合(既是品牌的集合又是产品品牌的集合)。
必须知道品牌组合并不是一堆砖头,也不是一麻袋土豆,多个品牌(托权者)/产品品牌(受托者)只有通过主动精心的管理形成一定的整体性才谈得上组合化,所谓的组合就是组织加合力!对于许多大中型规模企业来说,品牌战略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单体品牌而是品牌组合(管理品牌组合的难度远远超过管理单个品牌),受市场细分化、业务多样化和并购重组的影响,各式各样的品牌衍生和产品派生行为变得非常普遍,这使得品牌组合日益膨胀、复杂和缺少战略意义,使得在不同的品牌和品类之间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变得困难重重,如通用汽车的破产很大程度是因为多年以来其品牌组合管理的失败,通用汽车一直没能让12个独立主品牌(Cadilac、Buick、Pontiac、Oldsmobile、Chevrolet、Saturn、Opel、Saab、Vauxall、Holden、Hummer、GMC)协调一致去创造组合价值,也没能发挥品牌组合的庇护效应。
为了应对这种不利的局面,必须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用来审查现有的品牌组合,发现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解决的在品牌组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清晰地界定品牌组合的结构、品牌的范围、品牌的职能(角色/地位)、品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品牌在不同的产品市场环境中的作用,进而对整体品牌组合进行宏观管理,用组合的视野对品牌进行团队式管理,将原来杂乱无章、互相冲突的品牌组合变得秩序井然、相互连贯,最后品牌组合就会象交响乐团一样奏出和谐之声。
品牌组合必须考虑与之前的品牌建设活动的紧密衔接,尽管从品牌识别、品牌体验、品牌网络到品牌杠杆都是着眼于为单个品牌创建和利用资产价值,属于业务/产品品牌战略的范畴,而品牌组合则是着眼于为多个品牌平衡和优化资产价值,属于集团/公司品牌战略的范畴。
卓越品牌战略的十步法之八管理品牌组合

卓越品牌战略的十步法之八:管理品牌组合第八步管理品牌组合管理品牌组合是品牌战略管理的第八个步骤,品牌组合是基于某种具有内在关联的品牌所形成的集合,更准确的表述是与特定品牌相关的所有产品市场环境以及多重品牌关系的集合(既是品牌的集合又是产品品牌的集合)。
必须知道品牌组合并不是一堆砖头,也不是一麻袋土豆,多个品牌(托权者)/产品品牌(受托者)只有通过主动精心的管理形成一定的整体性才谈得上组合化,所谓的组合就是组织加合力!对于许多大中型规模企业来说,品牌战略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单体品牌而是品牌组合(管理品牌组合的难度远远超过管理单个品牌),受市场细分化、业务多样化和并购重组的影响,各式各样的品牌衍生和产品派生行为变得非常普遍,这使得品牌组合日益膨胀、复杂和缺少战略意义,使得在不同的品牌和品类之间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变得困难重重,如通用汽车的破产很大程度是因为多年以来其品牌组合管理的失败,通用汽车一直没能让12个独立主品牌(Cadilac、Buick、Pontiac、Oldsmobile、Chevrolet、Saturn、Opel、Saab、Vauxall、Holden、Hummer、GMC)协调一致去创造组合价值,也没能发挥品牌组合的庇护效应。
为了应对这种不利的局面,必须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用来审查现有的品牌组合,发现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解决的在品牌组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清晰地界定品牌组合的结构、品牌的范围、品牌的职能(角色/地位)、品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品牌在不同的产品市场环境中的作用,进而对整体品牌组合进行宏观管理,用组合的视野对品牌进行团队式管理,将原来杂乱无章、互相冲突的品牌组合变得秩序井然、相互连贯,最后品牌组合就会象交响乐团一样奏出和谐之声。
品牌组合必须考虑与之前的品牌建设活动的紧密衔接,尽管从品牌识别、品牌体验、品牌网络到品牌杠杆都是着眼于为单个品牌创建和利用资产价值,属于业务/产品品牌战略的范畴,而品牌组合则是着眼于为多个品牌平衡和优化资产价值,属于集团/公司品牌战略的范畴。
战略品牌管理(第4版)

战略品牌管理(第4版)品牌管理领域的经典著作,自出版以来,广受美国和世界许多商学院及企业界的好评。
凯文·莱恩·凯勒教授所著的《战略品牌管理(第4版)》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有关品牌的战略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包括品牌为什么重要,品牌向消费者展示了什么,企业应该如何管理品牌等。
内容推荐品牌管理领域的经典著作,自出版以来,广受美国和世界许多商学院及企业界的好评。
全书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有关品牌的战略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包括品牌为什么重要,品牌向消费者展示了什么,企业应该如何管理品牌等。
内容特色凯文莱恩凯勒教授所著的《战略品牌管理》是品牌管理领域集大成的领先著作和经典教材,被誉为“品牌圣经”。
该书为战略品牌管理“提供最全面、最前沿的知识”,着眼于为提高品牌战略的长期盈利性提供各种概念和方法。
第4版依然保留“CBBE”(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理论)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结构,以及面向企业品牌实战的战略视角。
除了案例和学术资料的全面更新之外,第4版主要的变化是:品牌定位、品牌共鸣和品牌价值链三大品牌模型的整合(第2章),为品牌战略提供了最新的地图。
社交媒体和移动营销新分支的加入(第6章),为创建品牌资产(尤其对品牌传播)指出了创新的路径和方法。
新增品牌延伸计分卡(第12章),为广泛应用的品牌延伸装备了更加有效实用的工具。
配套教辅资源中文PPT 教师手册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凯文莱恩凯勒(Kevin Lane Keller)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营销学E.B.奥斯本讲座教授。
国际公认的品牌建设和战略品牌管理等研究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代表作《战略品牌管理》被誉为“品牌圣经”。
菲利普科特勒畅销著作《营销管理》的合著者。
研究成果发表于营销学三大顶级刊物——Journal of Marketing,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卓越品牌战略的十步法之九建立内部品牌

卓越品牌战略的十步法之九:建立内部品牌第九步建立内部品牌建立内部品牌是品牌战略管理的第九个步骤,内部品牌是品牌战略的内部化过程(亦即以企业成员为对象在内部开展的品牌建设项目、计划和活动),是通过对品牌资源的配置、品牌运作的规范、品牌活动的控制、品牌意识的渗透、品牌努力的激励、以及品牌内部的忠诚来有效地实施品牌战略。
长期以来内部品牌一直受到孤立和忽视,由于狭隘地将品牌(实际上是产品品牌)的视野局限于顾客而非所有的利益关系者(也包括内部成员),所以人们普遍认为组织内部与品牌战略无关,误以为任何组织都有可能执行完美的品牌战略,并不了解传统落伍的、未经精心设计的组织会对品牌发展不合时宜,但事实上组织因素对能否创造强势品牌是有极大影响的,品牌战略只能在那些组织安排鼓励其发展的公司里顺利实施,如有些公司的控制系统设计是为了能够监控和提高品牌的绩效,而其它的公司由于缺乏这样的系统因而完全不了解品牌的业绩,显然前者比后者更有可能打造成功品牌。
内部品牌从性质上来说是支持、补充和深化前面步骤的品牌建设活动,我们知道前面所介绍的品牌建设活动都带着明显的外部导向,但这些外部品牌活动的执行和效果最终都有赖于内部成员是否能够凝聚共识、协调一致和持续努力,可以说没有内部品牌绝无外部品牌,这一点非常像蒋中正所说的“攘外必先安内”、以及辩证法所说的“内因决定外因”,所以由内而外进行全方位的品牌建设是必经之道。
内部品牌战略能够实现更加平衡的品牌战略,使得品牌战略不仅注重以顾客为中心的承诺,也能够深入考虑利益关系者尤其是内部顾客(员工)的期望和要求,从而协调一致顾客和主要利益关系者对于品牌价值的见解,完整统一的品牌才有可能。
内部品牌要求以品牌为基础来建立和完善整个公司的物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为了更系统性地解读这种物理性和心理性结构,笔者开发了“OPPCLE model”:O指的是organization(品牌管理组织),P 指的是process(品牌管理流程),P指的是performance(品牌管理绩评),C指的是culture(品牌文化),L指的是leadership(品牌领导力),E指的是employer(雇主品牌)。
卓越品牌战略的十步法之六构建品牌网络

卓越品牌战略的十步法之六:构建品牌网络第六步构建品牌网络构建品牌网络是品牌战略管理的第六个步骤,品牌网络是与特定环境相关的具有品牌资产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这些特定要素的品牌资产能够通过积极主动的管理转移给目标品牌,从而达到加强/改变原有的资产价值或者为其创造新的资产价值的目的。
品牌网络这个由笔者首创的概念是传统品牌管理所没有的,但类似的提法并非绝无仅有,如大卫艾克的“品牌化差异点/活力点”和凯文凯勒的“次级联想”就和品牌网络有异曲同工之意,只是艾克和凯勒将其当成一项偶尔为之的技巧,所以没有进一步探索深入下去形成系统性的架构,另外他们也没有看穿其重要的战略涵义,所以并没有将其作为品牌战略在内容和流程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品牌网络由于提供了绕过业务/产品品牌来创建品牌价值的解决方案,所以对传统品牌管理的思维和方法是一种颠覆,我们知道传统品牌管理所说的品牌实际上指的是产品品牌,所谓的品牌战略和品牌管理不过是产品品牌战略和产品品牌管理而已,无论是宝洁的“品牌经理”还是奥美的“品牌管家”其焦点都在于产品品牌,甚至连公司品牌是否存在这样的基本问题都有争议(如定位专家特劳特就认为公司品牌是一种本不存在的幻觉),这就是我们把传统品牌管理称之为“品牌近视眼”的原因了(其危害性不次于莱维特的经典说法“营销近视症”),这种鼠目寸光只盯着产品中蕴藏的品牌资产,却看不到那些不以产品的形式出现的品牌资产,当然更谈不上去发掘、关联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潜在品牌资源了。
品牌网络观点认为应该用更深广的视野来进行品牌管理,由于品牌资产分布的广泛性和表现的多样性,每一个品牌本质上都是一套品牌网络,前台或许是一个具体的可视的产品品牌,后台则一定是一套泛化的潜藏的品牌网络,只有管理好作为后台的整个品牌网络,作为前台的产品品牌才有可能被管好,孤立地管理产品品牌是没有办法真正管好的(基于产品品牌的品牌识别和品牌体验并不是最终和唯一的解决之道),品牌网络极大地拓宽了品牌管理的领域,能够提供全方位创建强势品牌的蓝图,产品品牌的建设也可以从品牌网络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动力。
如何做好品牌营销 品牌建设七大步骤

如何做好品牌营销品牌建设七大步骤品牌营销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升品牌知名度、塑造品牌形象、增加品牌价值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品牌营销之前,建设一个强大的品牌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品牌建设的七大步骤,匡助您更好地进行品牌营销。
第一步:明确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它决定了品牌的目标群体、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
在明确品牌定位时,需要考虑目标客户的需求、市场竞争情况以及自身企业的实力。
通过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确定品牌的独特卖点和差异化竞争策略,从而为品牌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步:塑造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感受,它包括品牌名称、标志、口号、色采、声音等元素。
在塑造品牌形象时,需要确保品牌的视觉形象与品牌定位一致,能够吸引目标客户的注意力并产生共鸣。
同时,还需要注重品牌的声誉和口碑,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步:制定品牌策略品牌策略是指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策略和推广策略。
在制定品牌策略时,需要考虑品牌的目标、定位和竞争优势,并结合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进行调整。
品牌竞争策略可以包括差异化竞争、低成本竞争、专业化竞争等,而品牌推广策略可以包括广告、促销、公关等手段。
第四步:建立品牌认知品牌认知是消费者对品牌的知晓程度和认可程度,它是品牌建设的重要指标。
在建立品牌认知时,需要通过广告、宣传、推广等手段增加品牌的暴光度,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知晓程度。
同时,还需要通过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升品牌的认可度,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信任和好感。
第五步:推动品牌传播品牌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将品牌信息传递给目标客户的过程。
在推动品牌传播时,需要选择适合的传播渠道和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以及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
同时,还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传播计划,确保品牌信息能够准确、全面地传达给目标客户。
第六步:建立品牌忠诚度品牌忠诚度是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程度和购买意愿,它是品牌建设的重要目标。
卓越品牌战略的十步法之八管理品牌组合

卓越品牌战略的十步法之八:管理品牌组合第八步管理品牌组合管理品牌组合是品牌战略管理的第八个步骤,品牌组合是基于某种具有内在关联的品牌所形成的集合,更准确的表述是与特定品牌相关的所有产品市场环境以及多重品牌关系的集合(既是品牌的集合又是产品品牌的集合)。
必须知道品牌组合并不是一堆砖头,也不是一麻袋土豆,多个品牌(托权者)/产品品牌(受托者)只有通过主动精心的管理形成一定的整体性才谈得上组合化,所谓的组合就是组织加合力!对于许多大中型规模企业来说,品牌战略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单体品牌而是品牌组合(管理品牌组合的难度远远超过管理单个品牌),受市场细分化、业务多样化和并购重组的影响,各式各样的品牌衍生和产品派生行为变得非常普遍,这使得品牌组合日益膨胀、复杂和缺少战略意义,使得在不同的品牌和品类之间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变得困难重重,如通用汽车的破产很大程度是因为多年以来其品牌组合管理的失败,通用汽车一直没能让12个独立主品牌(Cadilac、Buick、Pontiac、Oldsmobile、Chevrolet、Saturn、Opel、Saab、Vauxall、Holden、Hummer、GMC)协调一致去创造组合价值,也没能发挥品牌组合的庇护效应。
为了应对这种不利的局面,必须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用来审查现有的品牌组合,发现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解决的在品牌组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清晰地界定品牌组合的结构、品牌的范围、品牌的职能(角色/地位)、品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品牌在不同的产品市场环境中的作用,进而对整体品牌组合进行宏观管理,用组合的视野对品牌进行团队式管理,将原来杂乱无章、互相冲突的品牌组合变得秩序井然、相互连贯,最后品牌组合就会象交响乐团一样奏出和谐之声。
品牌组合必须考虑与之前的品牌建设活动的紧密衔接,尽管从品牌识别、品牌体验、品牌网络到品牌杠杆都是着眼于为单个品牌创建和利用资产价值,属于业务/产品品牌战略的范畴,而品牌组合则是着眼于为多个品牌平衡和优化资产价值,属于集团/公司品牌战略的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越品牌战略的十步法之七: 利用品牌杠杆 第七步利用品牌杠杆 利用品牌杠杆是品牌战略管理的第七个步骤,品牌杠杆是利用现 有的品牌资产来发展新业务同时通过新业务的发展来反哺资产价值 的双向过程,是将创造未来的发展平台与扩充现有的品牌资产这两大 关键点很好结合起来以实现螺旋式上升的方法。品牌杠杆认为品牌是 最有价值的资产,品牌资产的利用程度越高则自我保值增值的能力也 就越强;相反未经充分利用的品牌就是没有使用的资产, 被闲置的品 牌资产会因为不能运用于更好更新更大规模的环境而逐渐贬值, 正所 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本世纪初太太药业更名为健康元的案例 就相当典型,笔者当时就说这是“引刀自宫”之举而健康元还呶呶辩 解说“太太”并未完全取消仍然保留着产品主品牌的地位, 但实际上 “太太”从公司品牌下降为产品品牌肯定会使其未来品牌延伸的机 会大大减小,这意味着将丧失从更大的产品类别范围源源不断汲取品 牌资产的机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结果必然是资产缩水和品牌老 化,现在的情况完全证实了我们当初的判断, 不仅“健康元” 一点不 健康,“太太”也成了老徐娘!
品牌杠杆和前面的品牌体验、品牌网络是承前启后、紧密接合的 关系,前面的品牌战略活动着眼于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创建和积累品 牌价值(无论是基于产品品牌还是基于品牌网络的方式),而品牌杠 杆则强 调充分利用已有的品牌价值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让强势品牌发 挥更大的作用才是品牌的终极价值),实现“品牌价值一公司价值一 品牌价值”的良性循环,如果说前面的品牌建设是蛋生鸡的话, 品牌 杠杆就是鸡生蛋!
谈到品牌杠杆很多人的脑海里面可能会想到品牌延伸, 没错,品 牌延伸的确是品牌杠杆的一种类型而且是很重要的类型, 但品牌杠杆 除了品牌延伸之外还包括更广泛的内容,笔者开发了“品牌杠杆矩阵” 来说明品牌资产在流动转移中增值的杠杆机制 (品牌资产和企业的其 它资产一样也需要流动性),品牌资产的杠杆效应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一个层面是企业杠杆(分为内部转移和企业间转移),另一个层面是 产品杠杆(分为现有产品转移和新产品转移)。两个层面的叠加就可 以得出四种品牌杠杆策略(“品牌杠杆矩阵”的四个象限):第一种 是品牌延伸(品牌资产在企业内部转移至新产品),第二种是品牌联 盟(品牌资产在企业内部继续强化现有产品),第三种是品牌特许经 营(品牌资产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转移给其它的企业),第四种是品 牌授权(品牌资产转移给新产品同时转移给其它的企业),这四种品 牌杠杆各有其特色,不仅增加了品牌资产利用方式的灵活性, 更拓宽 了品牌战略的视野(传统品牌战略对这样的任务涉及不够),加强了 品牌管理的连贯性。 第一项工作内容是品牌延伸, 所谓的品牌延伸就是全部或部分利 用现有的品牌进入新的产品市场 (特劳特反对品牌延伸是因为他狭隘 地将品牌延伸定义成单一品牌的延伸) ,品牌延伸从表面上看是品牌 名称的转移, 但实质上却是品牌资产和价值主张的策略性转移。 品牌 延伸 是最常见最普遍的品牌杠杆, 由于品牌资产会继续保留在企业内 部只是从现有产品转移至新产品, 所以那些担心对品牌资产丧失控制 力的组织通常会青睐品牌延伸。 品牌延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类 型是跨线延伸( Category extension ),亦即品牌从原有的产品大类 延伸到新的大类, 跨线延伸又包括专业化延伸 (延伸品类和现有品类 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如吉列从剃须刀延伸到男用修饰用品再到个人修 饰用品)、一体化延伸(沿产业链向上游或下游延伸,如灿坤电器开 发自己的3C卖场品牌)和多样化延伸(延伸到弱相关甚至不相关的 类别,如 virgin 从唱片延伸到航空、电信、金融等);另一种类型 是线内延伸( Line extension ),亦即在原有的产品大类中延伸到新 的细分市场,线内延伸又包括垂直延伸 (向高端 /中端/低端细分市场 延伸,如DKNY向上延伸出Donna Karen New York而向下延伸出D Karen)、水平延伸(延伸到不同的型号,如强生泰诺从糖衣片延伸 到胶囊、药水)和升级延伸(延伸到升级换代产品,如 Microsoft 不 断推出的 Windows、 Office 新版本)。品牌延伸决策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向哪延伸, 这个决策包括品牌资产探测 (对现有的品牌联想进行 强度评估和可转移性评估)、延伸方向探索(考察品牌联想与延伸产 品之间的匹配性以确定候选领域名单)、延伸价值评估(评价延伸利 益、品类吸引力、组织资源、协同效应、平台性等因素)、延伸领域 界定(品牌延伸的领域、优先序列安排和延伸禁区设置)以及延伸风 险管理(确定关键风险、设立预警指标和准备应变方案)这五个步骤; 二是如何延伸,这个决策包括确定品牌架构(延伸产品品牌在单一品 牌、主 副品牌、联合品牌、背书品牌和独立品牌这五种架构中定位)、 设计品牌识别(延伸产品品牌既要保留源品牌有利的识别要素同时又 要创造新的特色识别)、发展品牌体验(潜在成功性再高的品牌延伸 也离不开品牌体验计划、活动和预算的充分支持)以及构建品牌网络 (延伸产品品牌既要充分利用与源品牌相联的品牌网络同时也要对 其中的要素进行匹配性调整)这四个步骤。
第二项工作内容是品牌联盟,所谓的品牌联盟就是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品牌为了使品牌资产价值最大化而建立的伙伴关系, 品牌联盟并 不是前面提到过的联合品牌,品牌联盟不追求以合作主品牌形式来直 接表达的合作关系(如索尼爱立信),而是强调在品牌建设活动或者 影响品牌建设的经营活动方面进行合作 (如可口可乐和雀巢合作出品 的原叶茶),精心设计、有效发展的品牌联盟能够吸引任何单个品牌 无法企及的潜在客户,也能够创造任何单个品牌无法达到的资产价值。 建立品牌联盟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确定品牌联盟的目标,当 品牌识别缺乏关键和强度时(如需要增加能吸引客户的关键联想或增 强已有但不足的价值联想),当品牌体验缺乏资源和能力时(如产品 和技术不支持所需的体验、广告和零售无法承担体验所需的投资水平 等),当品牌网络缺乏有力组成部分时(如公司品牌不够强大等), 就应当考虑通过品牌联盟来弥补这些缺陷了; 其次是选择适当的联盟 对象,这就需要详细评估品牌的互补性 (如百事可乐与星巴克合作推 出 Frappuccin 冰咖啡饮料)、合作的积极性(如 Dreyer 主动构思并 积极促成了与星巴克合作的冰激凌咖啡) 和文化的相容性 (如星巴克 和B&N书店联合开设咖啡 店)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再次是设计高效的 联盟结构,这不仅要求有一套联盟管理系统(专门的联盟管理部门、 规范的联盟运作流程 / 手册/ 清单),而且应该有一套冲突处理机制 (如 树立合作里程碑、避免与母公司的战略冲突、斡旋解决办法等),更 重要的是做好风险控制, 防止合作方得到我方应予以保护的关键信息; 最后是联盟持续改善, 需要定期评估品牌联盟的绩效并据此改进或重 组联盟的框架。
第三项工作内容是品牌授权, 所谓的品牌授权就是将自己拥有的 品牌通过有偿的方式授予其它的组织使用, 品牌授权其实和品牌延伸 非常相似,都是将品牌的识别资产转移给新的业务 / 产品,只不过品 牌延伸是采取内部化的方式, 而品牌授权则是采取外部化的方式, 另 外的一个区别是品牌延伸倾向于将品牌扩展到相关的产品类别 (企业 有足够的控制能力) ,而品牌授权则倾向于将品牌扩展到不相关的产 品类别(企业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如可口可乐将品牌授权给沙滩 毛巾、拳击短裤、婴儿服饰、耳环甚至还有鱼饵(看来连地球鱼都知 道只有可口可乐才是真正可乐)。发展品牌授权包括三项工作:首先 是授权影响力评估, 需要切实评估品牌识别资产 (品牌是否有授权的 能力)、授权产品的匹配性(品牌可以或不能向哪些产品类别授权) 以及顾客对授权的认知 (顾客是积极还是消极看待授权行为) 这三个 方面的内容;其次是建立授权体系,需要制定权利金额度、被授权人 的资质、授权的产品类别、授权的销售区域、授权的期限、授权的发 展节奏、授权的SOP授权风险防范以及授权法律保护这九个方面的 内容;最后是加强授权管理, 应该制定明确的标准定期对品牌授权进 行考核,如SNOOPY史努 比)的持有人每两年对姗拉娜的授权使用 情况进行审核,SNOOP关注姗拉娜对授权产品的品质控制,防止可 能出现的劣质产品会影响其品牌形象, 另外也会严格考察姗拉娜的授 权产品种类和销售区域是否按契约执行,像姗拉娜对 SNOOP使用就 被严格限定在沐浴粉、 护肤霜/ 膏、乳液、润肤油、爽身粉、沐浴露、 泡沐浴、洗面奶、啫喱水、护手霜、洗手液、驱蚊水、润唇膏、洗发 露、香皂、湿纸巾、面霜这十七大类。
第四项工作内容是品牌特许经营, 所谓的品牌特许经营就是将自 己的产品品牌和零售模式特许给连锁体系中的加盟商使用, 尽管特许 经营和品牌授权在形式非常相似, 但就本质而言还是有相当大区别的, 品牌授权中授权方和被授权方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品牌, 授权方无需进 行大量的实体投资(如产品线、分销系统等),而特许经营中许可方 和被许可方之间的联系纽带则是品牌化的产品以及零售系统, 许可方 需要有个样板母体才能成功地开发复制, 总之品牌授权是品牌资产转 移给其它企业的其它产品, 而特许经营则是品牌资产在现有产品的基 础上转移给其它的企业, 如麦当劳的童装是品牌授权而快餐则是特许 经营。品牌特许经营需要分为三个步骤展开: 首先是特许可行性评估, 需要详细评估品牌的特许价值、 产品/ 市场的吸引力、标准化的可能、 可复制性的程度以及平均投资回报这五个方面的内容; 其次是特许业 务计划,需要明确区域划分办法、选址展店标准、零售形象 / 设施、 体验活动框架、加盟商援助政策、旗舰店建设、特许管理系统这七个 方面的内容;最后是特许经营实施,需要有力执行加盟商招募、试营 业协助、持续经营督导和定期考评这四个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