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专题三限时规范练三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三抢分点三小说常考的两类分析探究讲义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三抢分点三小说常考的两类分析探究讲义含解析

抢分点三小说常考的两类分析探究——标题与主题突破点一分析探究标题意蕴[典例] 小说以“黎明前夜”为标题,有何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看故事,把握比喻意义。

小说写了一个临近解放的前夜,小勇家因“土改”分得土地,哥哥先希望小勇回家种地后支持参军的故事。

“黎明前夜”可见有比喻意味,比喻新中国的黎明。

第2步:联主旨,揣摩主旨意义。

小说歌颂了中国农民在解放战争后期的觉悟,故“黎明前夜”的主旨意义是中国农民的思想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

小勇牺牲在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是新中国的黎明时期,让我们不难想到要铭记为新中国献身的烈士,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黎明”。

第3步:分要点,由表及里回答。

答案:①暗示了人民军队浴血奋战,即将赢得全国大解放的时代背景;②意味着翻身做主拥有土地的农民,思想觉悟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

是烈士的牺牲换得的新中国“黎明”。

[评分细则]能从时代背景和人物角度答题,答对一点3分,答对两点6分。

其他角度的分析,言之有据,析之有理,酌情给分。

【类题拓展】阅读小说《黎明前夜》,完成问题。

小说以“黎明前夜”为题,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有关内容,简要探析。

答:答案:①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新中国即将解放的前夜;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新中国的“黎明”是由无数先烈的浴血奋战、忘我牺牲才实现的。

③暗示了英烈牺牲的意义,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突破点二主题的分析探究[典例]这篇小说富有象征意味。

请结合文本,联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6分)[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这是一篇晚清时期的讽刺小说,小说以一条大破船为喻,写晚清王朝的危局。

船上各色人等,象征了清末社会的各阶层,统治者、百姓、改良派、革命派,等等。

混乱的局面、营救船只被打碎,象征了清王朝不可避免的灭亡命运。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抓住“小说富有象征意味”,明确考查的是小说的主题内涵。

【名师大讲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限时训练

【名师大讲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限时训练

限时训练(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高考作文专家指出,近年的话题作文有利也有弊,它虽使应试作文减少了限制、增强了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发挥写作能力,但也给套题、抄袭开了方便之门。

B.处于争议漩涡中的跨行查询收费对储户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记者昨日从中国银联获得的数据显示,自6月1日开收0.3元跨行查询费用至今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ATM的跨行查询量减少了10%左右。

C.长假过后,于丹授课的网络视频点击、下载量节节攀升,网友好评如潮,因“俗事”缠身而二十多天未写博客的易中天也为此“破例”开博,写道:“于丹真棒”!D.山西省省长于幼军在调查“黑砖窑”问题时发现,一些干部对非法用工、无证照经营、拐骗和强迫农民工劳动、使用智障人员和童工等危害群众切身利益、损害人格尊严的行为竟熟视无睹。

【答案】D【解析】A项“限制”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顿号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但并列的谓语之间不能用顿号;B项“多大”后的逗号应改为问号,问号是表示疑问句结束的停顿;C项叹号应在引号里面,此处为完全引用。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对当代企业高级管理者来说,意识到这一点:计算机化企业、计算机化经济时代和计算机化企业经济管理思想正在形成,是极为重要的。

B.在八艺节筹备和举办期间,“鹿角立鹤”被广泛用于宣传、演出、展览等活动,使荆楚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宣传。

C.战国之时,“邦无定交,士无定主”(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一般游士,都肆无忌惮,说话比较随便。

D.伊能静《爱的练习本》预售已攻进排行榜。

文中充满了一段段爱情呓语,让人忍不住猜疑:这是对哈林说的?还是另有其人?【答案】C【解析】A项冒号使用不恰当,可将冒号改为破折号;B项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可删去省略号;D项选择问句,只在最后用问号,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将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离别”与“相逢”、两种不同的情感——“伤心”与“庆幸”并列,表现了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共鸣。

2020高考语文限时规范练含答案

2020高考语文限时规范练含答案

限时规范练一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时间:45分钟分值:4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chénɡ)明的心,当一颗心在无谓的热闹中变得混.(hún)浊之后,它就既没有能力享受安静,也没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欢了。

B.画作《奥凡尼的日落》笔触粗犷.(ɡuǎnɡ),气势豪迈,画面上远处是金黄的麦田和起伏的山峦.(luán),近处夕阳下广茂的旷野上,草木葱茏,牛群在悠闲地觅食。

C.西泠.(línɡ)桥、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cōnɡ)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一诗中的“西陵”就是现在的西泠桥。

D.秦孝文王即位后第三天便溘.(kè)然长逝,三天时间短到连史书对他的记载.(zài)也只有寥寥几十个字,但透过这几十个字,不难看出他的政治素养和长远目光。

答案C解析A项“混”读hùn。

B项茂—袤。

D项“载”读zǎ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春天,在日落前一刻钟,我们到树林里去。

一刻钟过去了,[甲]太阳落山了,但是树林里还很明亮;空气清爽;鸟雀们探头探脑....,啾啾唧唧地鸣啭着;幼嫩的青草闪耀着绿宝石一样的宜人光彩……我们就等待着。

[乙]树林里渐渐昏暗下来,晚霞的红光慢慢地沿着树根和树干向上移动,越升越高,从低处几乎..还是光秃的枝干升到纹丝不动,还睡着的梢头……接着树梢也暗下来了,红通通的天空渐渐地变蓝了。

林子里的气息渐渐浓密..起来,微微地散发着暖洋洋的潮气,吹进来的风一到我们近旁便停住了。

[丙]鸟儿渐渐睡着了——它们不是一下子全部入睡的,因为种类不同,迟早也不同:最初安静下来的是燕雀,过一会儿便是知更鸟,接着是杜鹃鸟。

树木渐渐融合在一起,变成一团越来越黑的庞然大物....。

2024年高考英语新课标II卷:2024新课标II卷二次开发 (词性转换+识词知意) 原卷版

2024年高考英语新课标II卷:2024新课标II卷二次开发 (词性转换+识词知意) 原卷版

《2024年高考英语新课标卷真题深度解析与考后提升》专题30 2024年新课标II卷二次开发(词性转换+识词知意+高频短语)原卷版目录第一部分:词性转换专区(69例)P1 第二部分:识词知意专区(96例)P3 第三部分:高频短语专区(88例)P6阅读理解A篇1.begin vt.开始→n初学者;新手2. experience n. 经验→adj. 有经验的3. advance vt 提高→adj. 高级的;晚期的4. environment n.环境→n. 环境保护主义者5. information n 信息→adj. 提供有用信息的,增长见闻的6. access n. 接近;到达→adj. 可到达的;易得到的;平易近人的7. present adj. 出席的→n. 出席,存在8. suit vt. 适合→adj. 适宜的9. essence n. 本质,要素→adj. 必不可少的10. appropriate adj 合适的→adv. 恰当地11. appropriate adj.合适的→ant. 不恰当的12. permit vt 允许→n.允许13. participate vt. 参加→n. 参与14. recreate vt娱乐;消遣→n. 娱乐;消遣15. photography n. 摄影,摄影术→adj. 摄影的,照片的16. survive vi.幸存→n. 生存,存活17.choose vt. 选择→n. 选择阅读理解B篇1. long adj.长的→n长度2. origin n. 来源→adj [熟词生义] 原创的3. submit v 提交→n提交物4. absolute adj. 绝对的→adv 完全地5. popular adj. 普及的→n 受欢迎6. publish vt 出版→n出版商7. category n. 种类→v将……分类阅读理解C篇1. short adj.短的→v使变短2. additional adj. 额外的→adv此外3. innovation n.创新→adj创新的4. rely vt. 依赖→adj可靠的5. specific adj.具体的→adv确切地说6. remote adj.遥远的→adv 远程地7. sustainable adj.可持续的→n可持续性8. available adj. 可得到的→n 可用性9. simple adj. 简单的→adv. 仅仅10. pollute vt 污染→n. 污染物11. surround vt. 包围→adj. 周围的12. technology adj.技术→adj. 技术的13. strong adj. 坚强的→n. 优势阅读理解D篇1. astonish vt. 使吃惊→adj 令人惊讶的;2. absorb vt. 吸引→adj吸引人的;3. practice n. 练习,实践→adj实用的;4. thankful vt. 感激的→adv幸运地,庆幸地;5. head n.头脑→adj深奥的,复杂难懂的;6. understand vt. 理解→adj 可理解的;7. access n.接近;进入→adj容易理解的;8. inform vt.通知→adj 提供有用信息的;9. current adj. 当前的→adv 当前;10. structure n.结构→adj有条理的;11. educate vt. 教育→adj 受过……教育的;12. academic adj. 学术的→adj非学术上的;13. exist vi. 存在→adj现行的;14. define vt.下定义,限制→n定义;阅读理解七选五1. acceptable adj. 可接受的→adj不能接受的;2. minimum n.最小化→v使减少到最低程度;3. mindful adj.谨慎的→adv谨慎地;4. region n. 地区,地方→adj 地区的,地方的;5. maximum n. 最大值→v 使最大化;6. relative adj.相对的→adv 相对地;7. virtual adj.视频的;虚拟的→adv几乎,差不多完形填空1. direct vt. 指引;→n.方向;指示2. encourage vt 鼓励→n.鼓励3. Italy n 意大利→n. 意大利语4.fresh adj.新鲜的→adv 刚刚;5. laugh v 笑→n. 笑声6. food n. 食物→n 美食家;语法填空1. culture n. 文化→adj.文化的2. visible adj. 看得见的→n.看见3. connect vt联系→n.联系4. literature n. 文学→adj.文学的5. thrill vt 激动→adj. 令人激动的阅读理解A篇1. woodland n.2. habitat n.3. duration n.4. insight n.5. breathtaking adj.6. torch n.7. essential adj.8. permit n.阅读理解B篇1. old-school adj2. chief adj3. launch v4. classic adj5. call n6. ridership n7. agency n8. discourage v9. theme n10. profit n11. decline v12. expand v13. nationwide adv阅读理解C篇1. produce n.2. cover v3. solid adj4. pre-seeded adj.5. monitor v6. real-time n7. automated adj8. moreover adv9. single-use adj10. day-to-day adj.11. guarantee vt.阅读理解D篇1. given prep ;2. transform v ;3. complicated adj ;4. professional adj n ;5. generation n ;6. humanity n ;7. roadmap n ;8. forthcoming adj ;9. sideline v ;10. extinction-level adj ;11. downfall n ;12. ill-intentioned adj ;13. down-to-earth adj14. potential n15. pose v16. process v17. power v18. academic n19. capable adj20. dominant adj21. essential adj22. point n23. competent adj24. feature n25. prior adj26. clarify v27. honor v28. outstanding adj阅读理解七选五1. overtourism n ;2. boost v ;3. region n ;4. post n ;5. feature v ;6. draw v ;7. concentrate v ;8. spot n ;9. option n ;10. alternative n ;11. lesser-known adj ;12. impact n ;13. skip v ;14. side n ;15. preserve v ;16. off-peak adj ;完形填空1. spot n ;2. permanent adj ;3. fuel v ;4. settle v ;5. appetite n语法填空1. element n.2. contemporary n.3. fellow n.4. statue n.5. stable adj.6. legacy n.7. giant n.8. recall vt.9. appreciate vt.10. version n.11. commemorate vt.12. honorary adj.13. install vt.14. pavilion n.15. intrigue vt.1. promise to do2. be sure to do3. have a passion for4. be accessible to sb5. provide an insight into…6. ste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7. in the presence of8. be dressed appropriately9. Those w ho…10. have sth in common11. be scheduled for sth.阅读理解B篇1. forget to do2. at least3. light up4. as of5. meet a need6. conduct an interview7. close down8. running costs n阅读理解C篇1. when it comes to2. go through3. zero emissions4. in addition5. There is no need for sb to do sth.6. fresh greens7. live out8. be passionate about9. be fond of10. be devoted to阅读理解D篇1. take action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3. come in4. address the challenges5. translate ... into ...6. from a ... angle7. make for8. by the close9. set out to do sth10. raise awareness of11. keep control of12. risk doing sth13. wake up14. be responsible for15. on the same page16. pan out17. global regulation18. enable sb to do sth19. be packed with20. step-by-step instruction21. be intended for sb / sth22. urge sb to do sth23. make joint efforts to do sth24. keep sth under control25. give a brief account of26. a tipping point27. in the wrong hands28. It is essential that ... should do ...阅读理解七选五1. for real ;2. expand sb’s minds ;3. …tips on ;4. miss out ;5. ease pressure ;6. rush hour n ;7. desc ribe … as … ;8. tons of ;9. check out ;10. do one’s part to do sth;11. in the first place ;12. give back to完形填空1. when it comes to doing sth ;2. struggle to do sth ;3. ask for directions4. every time…5. smile at sb.6. get through7. string sth together ;8. the language barrier ;9. remind sb to do sth.10. small acts of kindness11. put up with ;12. stand up for ;13. come up with ;14. make up for ;15. be accompanied by语法填空1. be known as…2. happen to do3. be similar to4. in terms of高考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各个维度,关键是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全面突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三语文组总结

高三语文组总结

团结协作、和谐共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12年高考马上就要到来,今年的教学工作也即将结束。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全体成员在学校领导和主任的关心帮助下,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敬业爱岗,乐于奉献,教研热情空前高涨,教学常规规范到位,集体备课扎实有效。

付出了心血,洒下了汗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成绩还不够理想。

现由我将过去一学年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汇报如下。

一、科学备考,探求规律,高考目标稳步落实。

在高考备考中,备课组首先充分领会《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研究了09年、10年、11年三年高考试题,分析了高考信息,深入探究高考题规律,备课组通过对这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作透彻的分析、领会、把握,可以从一定的高度把握高考全局,做到复习点全面、不遗漏、不缺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还可以根据各部分题量及赋分情况合理地分配复习精力,安排时间,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提高复习效率。

二、制定方案,扎实有序地落实教学目标。

以往的时候,我们没有重视教学计划的制定。

外出到昌邑一中学习,看到他们计划的制定非常的详细,极为震撼。

原来别人下了那么大的功夫去做好这件事情。

回来之后,我和邵老师决心要下大力度,学习别人,并且争取比别人做的更好。

为此我们每个学期都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

从开始设计、制定计划,到最后确定大概用了接近两个周的时间。

落实到每月、每周、每天的具体计划安排,最后把计划张贴在显著地位置,让每个老师都明白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内容,提前准备。

这样,提前制定的教学计划,完备详细,时间确切,分工清晰,责任明确。

避免了仓促行事,能有时间准备完善。

举例来说,我们在一轮复习备考中就做了如下安排:1、文言文复习与专题复习穿插进行。

文言复习中注重实虚词、文言句式的积累,名言名句检查的常态化。

文言翻译注重规范意识。

专题复习中每个专题都有专人做出课件。

筛选近几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按类型组合成练习题,减少盲目性。

语文答题模板高三(甄选5篇)

语文答题模板高三(甄选5篇)

语文答题模板高三(甄选5篇)1.语文答题模板高三第1篇1、读懂诗歌(1)用关注“标题、意象、注释、情思语、即时诗人”的办法读诗歌,并快速判明诗歌类别——写景或者写物或者写人,根据相应类别诗歌的特点进行解读。

(2)关注诗歌的艺术手法(内容上的描写手法、主题上的抒情手法、语言上的修辞手法和结构上的结构手法)2、审读问题(1)勾画题干(问题要求的——概括、分析、简析、赏析,问题范围——全诗、第几联、上片等等,问题对象——情感、意境、形象、艺术手法等等),明确问题要求。

(2)根据问题要求和对象,弄清楚题型,按照题型的基本模式与步骤组织答案素材。

3、科学答题(1)按照题型与相应步骤答题。

(2)一般,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

(3)注意使用术语,每一点均先观点后阐释。

(4)分点作答,分条陈述。

合并相同点。

(5)语言简洁明了,不写可有可无的字词句。

特别提醒:答题中请随时保持对诗歌类别意识的重视与运用,随时关注诗歌中的即时诗人。

4、诗歌鉴赏相关知识体系。

(1)诗歌类别A、借景抒情类景即画面是主要内容,由一组意象构成画面。

抓画面的命名与特点,注重景的描写(描写的角度、顺序、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修辞手法),景表现出的情感。

B、托物言志类物,一个或者诗歌中的主要的核心的意象,以象征手法来借物表达人的志趣精神等。

抓物的特点(外在与内在——内在由外在特点、环境特点共同作用产生),注重物的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尤其是间接、修辞手法),物象征的人的志趣精神与品质。

C、写人抒情类人,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

抓人的即时处境、即时身份地位(如主人还是客人、送别者还是离别者)和人物关系,注重对人的描写(描写的手法——直接如动作、心理、细节等等,间接如衬托等),人物的追求与情思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2)艺术手法A描写手法(关涉内容或者诗歌的形象)分为直接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a写人:语言、动作、心理、表情、肖像、细节描写等。

高考专题复习修辞手法课件27张

高考专题复习修辞手法课件27张

1.(对点题)下列对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百年间弦 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采用比喻修辞手法,形容古典诗文传诵悠久。 B.“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富春 江涛声之美。C.“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采用了夸张的修 辞手法,形容黄公望创作的辛苦。D.“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 草木华滋”使用了排比手法,写出了画卷内容的丰富。
《二轮复习书》P127 【仿真练习】 5.(对点题)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
行简要分析。 那些水果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 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
①句中把果皮上的果粉比作“白霜”,把摆放好看的果子比作“立体的图 案画”,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果皮上白色的果粉与深秋的白霜颜色相似; ③店铺摆放水果的造型与立体的图案画相似。
地躺在群山群峰的足下,阳光爱抚着投射下来,那一袭长裙的色彩变幻莫测,胸脯淡了腹上 浓了腿脚又浅淡了;愈是颜色浅淡的裙褶里,万千的宝石和碎金的闪光愈是璀璨。山顶上的 千年积雪倒映不出影像,被深沉的蓝得发青的水融解了。白云白雪和山峰都无法在其中投下 倒影留下印记,她太深了,抑或是太娴静了,不把任何献媚者收入眼帘。只有太阳是可以骄 傲的,可以在那一袭长裙的每一寸裙褶的宝石上撩拨起闪光,她却依然沉静……雾的面纱又 徐徐地遮盖过来了。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 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 效果。( 5 分)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 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
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 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

2023高三语文科目高考备考复习计划(10篇)

2023高三语文科目高考备考复习计划(10篇)

2023高三语文科目高考备考复习计划(10篇)好的高三语文复习相关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计划了。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科目高考备考复习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语文科目高考备考复习计划篇1一、复习原则用好学案,删繁就简,搭建体系,熟悉考点二、复习要求精选练习,精讲练习。

着重技巧方法,着重建立规范。

充分发动学生讨论式学习、自住性学习。

每份学案完成后,可由学生先自行讨论答案,借助字典,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不能解决的,再由老师讲解。

三、复习主线拼音------字形------成语-------病句--------古文阅读---------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名句名篇穿插在各个复习板块中,以早读课背诵默写为主。

语言运用题不安排专门训练,随测验顺带讲解。

本学期不安排专门作文训练,随测验讲解作文。

四、具体安排省统考结束后,有七周复习时间。

拼音、字形合计三周,成语、第1页共46页病句各两周。

可根据具体课时多寡灵活机动安排。

预计复习到古文阅读初步开篇。

复习过程中,共有自编学案、学校购买的复习资料等多套资源,初步考虑以自编学案为主,精选成书中的练习为辅,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题海战术。

复习过程中,适当安排阅读课,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扩大视野,提升阅读量,增强语文素养,提高应试软实力。

复习过程中,关注好重点学生,在作业批改、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中予以适当倾斜。

高三语文科目高考备考复习计划篇2一、复习目标1、重视基础,培养语文素质,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2、以一本资料为主,兼顾其它,适当补充内容,落实双基;3、对高三课本上的文言文系统复习一遍,对大纲规定的背诵篇目,要达到看之能译,合之能诵,默写全对的程度,熟记文言虚词的用法;4、明确高考现代文阅读考试知识点,加强各类文章阅读解题方法、答题技巧的指导;5、制定两学期大小作文详细的训练计划,呈现出训练的序列性、目标性、针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规范练三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时间:40分钟分值:3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__________。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

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__________。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

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

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

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

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

如此,茶才__________,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

前人于此常有__________的描绘。

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

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七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

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

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

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众说纷纭难以置信耐人寻味炉火纯青B.莫衷一是不足为据意味深长出神入化C.莫衷一是难以置信意味深长炉火纯青D.众说纷纭不足为据耐人寻味出神入化答案B解析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众说纷纭:人们的说法不一,有很多种。

人人言殊: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同一消息或事情,各人却说成各不相同的情形。

“众说纷纭”与“人人言殊”重复。

同时,文意强调“得不岀一致的结论”。

故应用“莫衷一是”。

不足为据:不值得作为凭据。

难以置信:不容易让人信服。

原文说“《食经》是伪书”,所以不值得作为凭据,此处应用“不足为据”。

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强调“使人回味不尽”,与后文“回味不尽”吻合。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炉火纯青”不能与“描绘”搭配,故应用“出神入化”。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茶里面既有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更有生活的酸甜苦辣B.茶里面既有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又有酸甜苦辣的生活C.茶里面既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D.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答案D解析根据上文“品茶就是品味人生”,重点应是谈“人生”,因此,“斑驳色彩”与“酸甜苦辣”均应放在句子最后,且“大千世界”在前,“生活”在后。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一杯茶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C.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艺术的完整世界。

D.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答案D解析A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

“中国人”不是“艺术世界”。

B项语序不当。

“完整的”应放到“一个”后面。

C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造成歧义。

“艺术”应与“完整”对调;“一个”与“艺术”也不搭配,同时,是“一个艺术”还是“一个世界”?4.下面是集平中学团委发往校广播站的一则通知的电子文稿,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通知各位同学: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丰富校园生活,校团委将于3月16日(下星期六)上午8点在校图书馆三楼活动室举行第五届学生“爱我中华”书法现场比赛,比赛设一、二、三等奖。

欢迎有志于书法艺术的同学踊跃参加。

敬请同学们于3月9日前去校团委办公室报名。

集平中学团委2019年3月7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删去“(下星期六)”;②将“学生”调到“书法现场比赛”前;③“有志于书法艺术”改为“有兴趣”;④“敬请”改为“请”;⑤“前去”改为“到”或“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得体的能力。

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和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

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

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

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5.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于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在中国湖北武汉举行,其会徽名为“和平友谊纽带”。

请认真观察会徽图案,指出其构图要素及象征意义(不考虑图右下的英文内容),不超过140字。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会徽由五角星、彩带、7等元素共同构成,寓意中国将通过本次军运盛会,将和平发展的理念传往世界各地。

会徽采用“彩带”造型,飘逸动感,形似主办地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汉江两江交汇的自然地貌,凸显武汉的长江文化和地域特色。

彩带呈“7”字型,绘有七星联珠,“五角星”常作军徽标识,象征武汉市即将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解答此类题目,先要仔细观察图标,从中找出题干所说的“构图要素”,然后根据构图要素以及主题来推断寓意。

另外,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诗人认为,只要自己的本心是美好的,就不必在意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自己的陋室不简陋的原因之一是自己的朋友都是有学问的人。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感慨极为沉痛。

答案(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解析(1)中的提示语是“不必在意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注意“已”字;(2)中的提示语是“自己的朋友都是有学问的人”,注意“鸿儒”二字;(3)中的提示语是“北方已非宋朝国土,感慨极为沉痛”,注意“佛狸”二字。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西方美学强调人性三元论,主要以柏拉图和弗洛伊德最为著名。

柏拉图认为“灵魂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理智、激情和欲望。

与此相似,弗洛伊德主张将人性分解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这表面看来属于三元论范畴的人性论,仍然是一种二元论。

比如柏拉图所谓三元论,当理智、激情与欲望三部分各司其职、和谐协调的时候,灵魂便能主宰自己,秩序井然,个人的灵魂就是正义和健康的;如果理智、激情与欲望不守本分,相互斗争都想争夺领导地位,就造成了灵魂的不正义。

这实际上肯定了作为人性的最终形态仍然是正义与非正义、健康与不健康。

弗洛伊德的三元论同样如此。

当自我能妥善协调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的时候,人性处于和谐的状态;当自我不能妥善处理和协调这一关系的时候,人性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

处于分裂状态的自我主要有两种极端的形式:一种是本我以绝对优势战胜超我乃至外界的时候,自我就可能是一个完全意义的动物性的人,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显露出恶的特质;但当本我主要受到超我的监督和制约时,自我就可能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这种情况下的人性就可能是善的。

这样一来,人性就可能是和谐或分裂的、善的或恶的两种形态。

这实际上同样是一种二元论,所以西方美学最具影响力的人性论是二元论。

这种三元论的定位使西方美学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崇尚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在他们看来,现实世界任何事物作为一种存在永远不是只有一个因素和属性的存在,而是多种对立或并不对立因素和属性的有机统一体。

与西方美学有所不同,中国智慧美学在人性论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以及告子性无善恶论。

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仁义礼智之心;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孟子、荀子虽然对人性的善与恶有不同认识,但有一点相同,这就是都肯定了人性一元论,并不认为人性善恶并举。

另如告子所谓“性无善无不善”的性无善恶论,则对人性并不十分在意。

在主张“齐物论”的道家美学看来,既然善恶平等不二、等齐划一,那意味着他们所主张的人性论可能超越善恶分别而等齐划一、平等不二,这也是一种主张对善恶不加分别的观点,同样具有人性一元论的特点。

所以,中国智慧美学虽然对人性有多种阐释,但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强调人性的多元性甚或二元性,更不强调人性的分裂与冲突,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主张了人性一元论。

综观前人论述,我们发现即使人性有善与不善论,这种差异也只是一种本性差异,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而不是强调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以及所导致的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归之于人性一元论范畴。

这才是中国智慧美学关于人性乃至人与自我关系的最精确阐述。

中国智慧美学人性一元论的观点,并不是无视人性之善与恶矛盾对立的存在,只是并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夸大这种矛盾对立,将矛盾对立作为人性的基本特质,而是主张这种善与恶的分别只是人们后天所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并不能真正体现人类原始本性的实质。

(摘编自郭昭第《中国智慧美学论要》,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柏拉图的三元论,我们要努力让理智、激情与欲望三部分各司其职,和谐协调。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灵魂就能主宰自己,它就是正义和健康的。

B.弗洛伊德认为,在不能处理好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元”关系时,人性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

这时人性就表现出“善”或“恶”这两种极端形态。

C.柏拉图的三元论与弗洛伊德的三元论虽然在内涵上有所不同,但本质上仍旧是二元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