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六年级感受生活中的法律1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法律现象有所了解。
但法律意识尚不够强烈,对于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还需要引导。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达,对于生活中的例子容易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如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角色扮演剧本,让学生参与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案例:小明在校园里被同学欺负,他选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让学生谈谈对这个案例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类似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每组给出具体的建议和策略。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组的讨论成果,总结出遵守法律、维护权益的方法。
5.拓展(5分钟)角色扮演: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如:家庭暴力、校园欺凌等。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款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2.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2.法律案例资料。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讲述一个因为不了解法律而遭受损失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法律,生活会怎样。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该案例中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作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的作用、遵纪守法的重要性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一些法律现象,但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
此外,学生对身边的法律案例感兴趣,善于发现问题和探讨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掌握法律的作用,学会遵纪守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成为具有法治观念的公民。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的作用、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难点:法律的具体运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遵纪守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调查法:让学生课后调查身边的法律现象,提高学生的问题发现和分析能力。
4.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资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准备相关道具和材料。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4.安排课后调查任务,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法律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法律场景,如法庭、警察抓犯人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都是和法律有关的吗?那么,法律到底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本课的主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对生活的影响,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他们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但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法律的具体内容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法律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
2.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和道具。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交通事故,让学生思考法律在这个事件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法律的作用。
每组选取一个场景,如购物、交通等,模拟其中的法律问题,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并讨论如何遵守法律。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等。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道德与法治教案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课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重点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
难点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它和家规、规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使用导入语直接导入。
讲授新课【法律是什么】1、展示图片: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2、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3、过渡语: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
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4、法律大家谈: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归纳1:(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财产权、受教育权。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6、归纳2:(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思考。
说说自己对法律的理解。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作为小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谈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从具校和社会中有哪些义务呢?7、总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法律与道德】1、探究与分享: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法律;
2.学会正确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3.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2.如何正确应对有关法律事务。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2.如何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主体环节
1. 什么是法律
教师给学生讲解什么是法律,并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交通事故、违章建房、侵犯知识产权等。
3. 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教师通过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例如:如何与他人签订合同、如何安全驾驶、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等。
总结环节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并掌握处理法律事务的正确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需要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和教育。
同时,我们认为,法律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是保障个人权益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遵守法律,培养良好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法律现象,但缺乏系统的法律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遵守法律,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
3.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学会遵守法律,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课件,展示法律知识和案例图片。
3.准备模拟法庭道具和材料,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现象,如交通规则、知识产权等,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生动的法律案例,如盗窃、欺诈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法律的具体作用,如如何维护公平、如何保护个人权益等。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
活动一:视频观看与讨论
教师活动:
1. 视频选择:精心挑选或制作一段包含法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场景的短视频。视频内容可以是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公共场所行为规范、或是青少年相关法律案例。
2. 情景设置:在播放视频前,向学生简要介绍视频背景和观看目的,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
学生活动:
1.独立分析:学生独立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每组需要提出自己的分析结果和建议。
3.角色扮演:在小组内分配角色,如法官、律师、当事人等,进行模拟法庭辩论。
预设学生回答:
1.学生A:可能会关注案例中的证据问题,询问“如何收集证据来证明我们的观点?”
2.学生B:可能会对法律程序感兴趣,提出“在真正的法庭上,我们应该如何表现?”
1.概念理解: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思维激发:通过提问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知识整理: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系统整理法律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4.情感体验: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体验法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增强法治意识。
5.价值观引导: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一、认知发展水平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逐渐从具体事物的依赖中解放出来,能够进行更加抽象的思考。学生已经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但对法律的具体应用和深层含义仍需具体案例和实际情境进行辅助理解。
二、社会经验
学生的社会经验多来自日常生活和媒体,他们对法律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现象,如知道偷窃违法、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然而,对于法律如何规定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以及如何在复杂情境中运用法律知识可能不够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法治专册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第一课,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法律是什么、法律与生活、法律作用大。
“法律是什么”这一部分主要是了解法律的内涵,了解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关系,“法律与生活”部分引导学生了解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民法、刑法、行政法,知道法律调整和规范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保障着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
“法律作用大”这一部分了解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作用,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知道法律这个词,但会感觉法律遥不可及。
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观点认为,只有在违法乱纪之后才会与法律发生联系,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惩治罪恶。
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缺少必要的法律常识与法律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系统地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资料搜集能力,能借助书籍、网络开展课外的拓展活动,能有效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
当然,小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形式,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典型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得到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2.理解法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3.初步树立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法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学难点
初步树立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了小学六年级的学习生活,在学习之前,老师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在课本上做笔记。
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一课《感受生活中法律》的第一课时。
一起来看学习目标。
(换)
1.理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2.理解法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3.初步树立遵守法律的意识。
(换)
来看活动一:法律是什么
鸟儿在蓝天上飞翔,花儿在阳光下绽放。
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也生活在法律中。
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时常与我们相伴。
(换)
同学们判断: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①学生乘坐大巴去旅游,②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1.学生乘坐大巴去旅游可能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旅游合同、文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法律问题;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可能涉及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要质量监管、监护人义务等法律问题。
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
(换)
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
(换)
法律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等到我们成年后,还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换)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生在家里和在学校里都享有哪些权力和义务?
来看学生在家里和在学校里都享有哪些权力和义务(换)
1.生命健康权,
2.受教育权,
3.休息权等;有1.尊重国旗和国徽,2.遵守公共秩序,3.尊重他人隐私等义务。
请同学们把你想到的权利和义务写下来,与他人进行分享。
(换)
同学们,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一样吗?我们来看这两位同学的观点。
(换)
①违反法律和违反学校纪律是一样的。
②不对,它们可不是一回事。
把你的观点写下来,并与他人进行分享哦。
我们来看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有什么异同点。
(换)
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我们来了解一下道德与法律。
(换)
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
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以孝敬老年人为例,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996年,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孝道正式写入法律。
其中规定:膳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2012年修订这部法律时,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尊老敬老不只关系道德,更是法定义务。
(换)来看活动二:生活与法律
我们来做一个判断题,请同学们注意看题。
(换)
法律,那是大人的事,和我们小孩子没有关系。
同学们,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啊?同学们可以把你的答案写下来,先来看看法律在生活中运用,一会再接着判断这种说法是对是错。
(换)
①工厂里有《劳动法》,(换)②道路上有《道路交通安全法》,(换)③超市里有《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换),④学校里有《义务教育法》等。
现在再来判断这种说法的对错。
(换)法律,那是大人的事,和我们小孩子没有关系。
这种说法是(换)错误的。
(换)
来了解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怎么样的惩罚。
刑法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换)
来看谈古论今说法律。
我国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刘邦反抗秦的暴政,率军攻入咸阳后,首先“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这句话的意思是:刘邦与大家约法三章,禁止杀人、伤害和盗窃,否则要严厉惩罚。
杀人者会被处死,伤害他人和盗窃要处以相应的惩罚。
今天,我国的刑法规定了四百多种犯罪,包括盗窃罪、抢劫罪、绑架罪、贪污罪、交通肇事罪等。
(换)
再来了解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民法。
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民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同学们,把这节课学的知识下来好好复习一下,有不懂的地方请及时与老师沟通。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板书设计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法律是什么
生活与法律
权利义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