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重点讲解

合集下载

流行病知识点总结

流行病知识点总结

流行病知识点总结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特定人群中发生的规律和分布的科学。

它涉及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传播途径、风险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了解流行病学的知识对于防控疾病、保护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流行病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第一、什么是流行病?流行病是指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区内某一种或几种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不寻常的高发生率。

流行病的发生可以是由某一致病原体引起,也可以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

流行病学将疾病的流行划分为流行、暴发和流行的不同类型。

第二、流行病常见的传播方式1. 空气传播:疾病通过飞沫、气溶胶等途径在空气中传播。

2. 接触传播:传染病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的分泌物体液、排泄物等而传播。

3. 食物、水传播:传染病通过食物或水传播。

4. 虫媒传播:某些传染病通过昆虫或其他无脊椎动物叮咬传播。

5. 物品传播:某些病原体可以在物品表面存活一段时间,通过接触而传播。

第三、流行病学的基本指标1. 发病率:在特定时期内某一地区、某一种人群中新发病例的发生率。

2. 死亡率:在特定时期内某一地区、某一种人群中因某一疾病死亡的人数与该地区、该人群的总人口数之比。

3. 潜伏期:某些疾病患者感染病原体后,到出现症状或体征的时间间隔。

4. 疾病传播速度: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和途径。

第四、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1. 疫苗接种:对于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的传播。

2. 卫生管控:加强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的管理,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3. 消毒和隔离:对于病原体容易在环境中存活的疾病,可以通过消毒和隔离来控制疾病的传播。

4. 健康教育:加强公众对于健康的认识,提高对于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对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五、流行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1. 疾病的早期发现:通过分析人群的发病率变化,可以及早发现疾病的暴发情况。

2. 疫情预警:通过监测疾病的流行趋势,可以提前预警,采取控制措施,阻断疾病的传播。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一、什么是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某些健康问题的科学,主要关注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

其目标是了解人群中不同因素与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以便预防和控制这些问题。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1. 疫情:指某种疾病在某个时间段内在某个地区或人群中发生的情况。

2. 发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种疾病的人数与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3. 患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患有该种疾病的人数与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4. 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死于该种疾病的人数与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5. 确诊率:指在一定时间内,被确诊为某种疾病的患者数量与所有可能患有该种疾病的患者总数之比。

6. 爆发:指某种疾病在某个地区或人群中,发生了比平常更多的情况。

三、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1. 横断面调查:通过对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内的人群进行调查,来了解该人群中某种健康问题的现状。

2. 纵向研究:通过对同一群体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观察,来了解该群体中某种健康问题的变化趋势。

3.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比较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和没有患有该种疾病的对照组,来探究该种疾病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4. 队列研究:选择一组无特定健康问题的人群,并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以了解他们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及其相关因素。

四、流行病学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描述数据集中每个变量在不同取值下出现频率和比例等基本特征。

2. 探索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探索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通过绘制散点图、箱线图等图形来检查数据的分布情况。

3. 推断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通过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方法来判断样本统计量是否能够代表总体参数。

五、流行病学中常见的偏倚类型1. 选择偏倚:指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具有代表性,导致结果不可靠。

2. 信息偏倚:指收集到的数据存在误差或缺失,导致结果不准确。

流行病学中的疾病流行和预防知识点

流行病学中的疾病流行和预防知识点

流行病学中的疾病流行和预防知识点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传播和控制的学科,旨在了解疾病的流行规律以及预防措施。

本文将讨论流行病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疾病流行的特点、疾病传播途径以及疾病的预防措施。

一、疾病流行的特点疾病的流行是指在一定时期、地域和人群范围内,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疾病流行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季节性流行:某些疾病在特定的季节出现高峰,例如流感在冬季流行较为严重,这与气温和季节变化有关。

2. 集体性流行:某些疾病在特定的地理区域或特定人群中集中爆发,例如霍乱在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地区常有集体性暴发。

3. 周期性流行:某些疾病会呈现出周期性的流行,如麻疹的流行周期一般为3-5年。

4. 流行范围:疾病的流行范围可以是局部、国家乃至全球范围。

全球性的大流行病称为大流行。

二、疾病传播途径疾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了解传播途径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常见的疾病传播途径包括:1.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通过飞沫或空气中的微粒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2. 食物和水传播:某些病原体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如霍乱、肠道感染等。

3.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或携带病原体的人、动物或物体会导致疾病的传播,如肺结核、乙肝等。

4. 病媒传播:由于某些生物媒介的存在,病原体可以通过媒介的叮咬或刺吸传播给人类,如蚊子传播的疟疾、蜱传播的莱姆病等。

三、疾病的预防措施为了控制疾病的流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疾病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感染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疫苗可以提高人体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很多传染病,例如勤洗手、正确咳嗽、避免污染水源等。

3. 隔离措施:一些传染病患者需要进行隔离,以阻止疾病的传播。

如肺结核患者应在诊所或医院进行单间隔离治疗。

4. 环境管理: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可以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如改善饮用水源、加强废水处理等。

流行病学 重点 总结

流行病学 重点 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流行病学》期末考试总复习第一章绪论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定义的内涵:①、研究对象:人群②、研究内容:疾病和健康状态③、重点: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④、目的: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根据是否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 1 -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k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数量?100%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量构成比?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k 同期暴露人口数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k同期暴露人口数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罹患率?患病率??时点患病率按观察时间??期间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k同期观察人口数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患病率升高病程延长患者寿命的延长新病例增加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区别和联系:①两者分母可能一样,但分子不同②发病率常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调查,患病率常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调查③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续发率:家庭二代发病率,指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P1)▲发病率(incidence rate):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计算公式: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是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不同之处是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频率,以月、周、日活一个流行期为单位。

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的测量发病几率,多用于描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公式=(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100%或1000‰)。

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频率!▲患病率(prevalence):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公式为:=(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

影响因素:升高:1、病程延长 2、患者寿命的延长 3、新病例增加(发病率增高)4、病例迁入 5、健康者迁出 6、诊断水平提高 7、报告率提高。

降低:1、病程缩短 2、病死率增高 3、新病例减少 4、病例迁出 5、健康者迁入 6、治愈率提高▲感染率(infection rate):是指在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的感染人数所占的比例,通常用百分率表示。

公式=(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 ▲续发率(SAR)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出现的百分率。

续发率=(家庭中易感接触者中的二代病例数/家庭中易感接触者总数)×100% 。

流行病学重点

流行病学重点

流行病学重点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分章节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问答题:1、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三大类。

观察法主要有描述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筛检、生态学研究)和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法主要实验流行病学包括临床试验、现场试验(个体试验、社区试验);数理法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

2、生态学研究概念答:称相关性研究,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类型,它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某种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一、名词解释:1、发病率:是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是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反映疾病对人群影响的程度,发病率高对人群危害大。

2、罹患率:是测量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的指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较短,能根据暴露程度较精确地测量发病频率,在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或传染病的暴发及流行中,经常使用。

3、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通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4、感染率: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

性质与患病率相同。

5、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

“原发病例”:为家庭中第一例病例,不计算在续发病率内。

续发病例:为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

流行病重点

流行病重点

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群体观点:是流行病学本身性质决定的,是学习和应用流行病学的最基本观点。

比较的观点:是流行病学方法的核心。

概率论的观点:特点之一。

3.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常用于急性病和传染病的描述,对描述死亡率极低或不致死的疾病尤为重要。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4.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天气暴露人口数K 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5.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对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疾病的流行状况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K。

当某病在某地发病率和病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时,则:患病率=发病率*病程(P=I*D)6.感染率:指受检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的比率。

=(受检人群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7.死亡率:指某人群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死亡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放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水平。

=(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8.病死率:表示一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病人的比例受到疾病严重程度和医疗水平的影响。

=(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K 9.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某病在某地区流行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比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

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病率水平。

爆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10.疾病的地区分布地方性:指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影响一些疾病常在某一地区呈现发病率增高或者只在该地区存在,可按特点分为自然地方性,统计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判断地方性疾病的方法:①该病在当地居民的各类人群中发病率均高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中,均低或者不发生③外来健康人群到达该地一定时间后可发病,发病率和当地居民相似④迁出该地的居民发病率降低,症状减轻⑤当地该病易感动物课放生类似疾病。

医学课件汇总讲解流行病学

医学课件汇总讲解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概述•疾病分布与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流行病学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目•流行病学研究案例分析录定义与分类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和健康相关行为的分布、影响因素流行病学定义通过随机分组来评价干预措施对疾病实验性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主要分为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和实验性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分类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某一特定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

分析性流行病学0201030405传染病的流行病学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伤害的流行病学健康相关行为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030201疾病分布的概念疾病分布的特征疾病分布的概念与特征疾病流行强度的概念疾病流行强度的测量指标疾病流行强度与测量指标疾病的三间分布指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研究意义通过对疾病的三间分布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的三间分布及研究意义病因的概念与类型病因的概念病因是指能够使人们发病的诸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它包括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等。

病因的类型根据病因的性质和作用方式,可以将病因分为直接病因和间接病因。

直接病因是指直接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如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等;间接病因则是指通过中介因素间接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如营养不足、环境污染等。

病因研究的方法与步骤通过收集和分析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从而对病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验证性研究通过比较患病组与未患病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析病因。

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探究病因的作用机制。

通过综合分析前三个阶段的研究结果,对病因进行验证和确认。

病因研究中的偏倚与控制选择偏倚01信息偏倚02混杂偏倚03观察性研究设计描述性研究比较病例与对照或不同的人群之间暴露与疾病的关系,验证病因假设。

分析性研究横断面研究临床试验类实验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以病例和对照为基础,比较病例与对照之间暴露与疾病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述
(二)学科形成期(成长期)
• 时间: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特点:点,结合实行具体措施,成长为一门独立学科-传统流行病 学。 • 事件:
1796年英国Jenner发明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1848年至1854年英国John Snow伦敦霍乱调查 1850年在伦敦首次成立流行病学会
第一节 概述
➢ 第一个流行病学家 ➢ Epidemic 《空气、水及地点》 ➢ 环境在疾病发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Hippocrates (460-377 BC)古希腊医师,被西方尊为西方医学奠基人
➢创制了第一张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 ➢将统计学引入流行病学领域
John Graunt (1620-1674)
确定微生物为致病因子时,Henle-Koch提 出4条原则
1. 在相应疾病的患者中总能检出该病原体 (必要病因);
2. 能从相应疾病患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 3. 传过几代的培养物能引起实验动物患相同
疾病(充分病因); 4. 能从患该病的动物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第一节 概述
(三)现代发展期
时间:20世纪40年代至今(现代流行病学) 事件:
描述性流行 病学方法
找出原因
原因 影响因素
分析性流行 病学方法
提供措施
策略 措施
实验流行 病学方法
第一节 概述
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 学科形成前期(~18世纪)-萌芽期 ➢ 学科形成期(18世纪末~20世纪初)-成长期 ➢ 学科发展期(20世纪40、50年代~)-飞速发展期 (现代流行病学时期)
第一节 概述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第一节 概述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 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第一节 概述
研究角度
群体(人群)
宏观
一般群体
群体
特殊人群
医院人群、种族 人群、职业人群、 老年人群
第一节 概述
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
研究内容
疾病 (一切疾病)
健康状况
一切卫生 事件
研究重点随着疾 病谱的改变而改变
健康及异常生理、 心理、精神状态、长寿等
第一节 概述
三个研究阶段
揭示现象 找出原因
Who? Where? When?
“三间”分布 知其然
Why?
知其所以然
提供措施
How?
防祸于未然
第一节 概述
三种基本方法
揭示现象
流行 分布
第一节 概述
1736年著名诗人师道南在《天愚集》的鼠死行篇中: 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 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护, 三人行,未几步,忽死两人横截路。
隋朝“疠人坊”隔离麻风病人 11世纪宋朝天花流行,峨嵋山人创造人痘接种预防之 15世纪中叶,意大利威尼斯规定外来船只必须在港外留验40天 进行检疫 1423年成立了首家传染病隔离医院.
E
X PUMP A
BROAD STREET
➢标点地图法 ➢霍乱是污水传播 ➢现场调查、 分析与控制的经典实例
X PUM P
X PUMP C
X PUM P
N
W
E
S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Robert Koch (1843-1910)
确定了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
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确定了水净化在疾病预防过程中的重要性
20年代开始应用病例对照研究 50年代开始应用队列研究(Doll & Hill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 的研究) 51年Cornfield提出RR、OR等指标 59年Mentel-Haenszel分层分析法 60年布拉格国际流行病学会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次流行病学革命(现代流行病学) -非传染性疾病
第一阶段 (1946~20世纪60年代中期) 第二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早期) 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第一节 概述
Austin B. Hill
AUSTIN HILL: THE PRIONEER OF MODERN EPIDEMIOLOGY
现代流行病学的开山鼻祖
The firs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设计了第一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The case-control study of smoking and lung cancer
设计了早期最有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The British Doctor Study
设计了早期最有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Criteria for causal inference
提出了病因推断的九个标准
第一节 概述
人群队列研究的经典--Framingham心脏研究 • 美国马萨诸塞州一城市,人口64,994 • 3代人、60余年的努力 • 发表了3,000余篇科学论文 • 确定了心脏病、脑卒中和其他一些循环系统疾病的主
第一节 概述
特点
传染病→所有疾病、健康问题 传统的调查分析→定量+定性、宏观+微观 “流行”→“分布”、“动态”+“静态” 三环节两因素→社会行为因素 分支学科↑、应用范围↑
第一节 概述
学科发展期
Richard Doll & Austin Bradford Hill
吸烟-肺癌
开创了生活方式的研究领域 开辟慢性病病因学研究的新天地
(一)学科形成前期
• 时间:18世纪以前,人类文明史早期 • 特点:科学的学科尚未形成,但对疾病的认识从无知到认识到由
外界物质引起;意识到疾病可以传播并可以预防;有了防病要求, 采取了一定法规和个别措施。 • 事件:
迷信阶段:疾病是妖魔、鬼神、瘴气引起 朴素唯物主义:阴阳五行学说 《内经素问》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
第一节 概述
学科形成期
James Lind (1716—1795)
新鲜水果柠檬和柑橘等可预防 坏血病
Edward Jenner (1749—1823)
牛痘接种法预防天花
第一节 概述
学科形成期
伦敦百老街-霍乱爆发
John Snow (1813-1858)
第一节 概述
PUMP
BX
WOR HOKUS
要危险因素 • 开启了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的研究,并为各种 • 疾病的防治指南提供了科学证据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从1948年到如今, Framingham心脏研究已 经有70岁了。70年里, Framingham心脏研究不 断刷新人类对心脏健康 和疾病的认识, Framingham心脏研究已 经延续了三代人,发表 了3698篇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