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怎么写文献综述怎么写1) 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①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②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③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④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怎么写?一、文献综述的类型、特点及作用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
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
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
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
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
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
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1.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
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
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
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范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内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目的是介绍该领域的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成果、问题和发展趋势。
以下是一篇文献综述的范文和写法:---**国内外研究综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性的综述,探讨其研究现状、成果、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国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外对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例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智能教学系统、个性化学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同时也涉及人工智能对教育公平性、教师角色等问题的探讨。
三、国内研究现状与国外相比,我国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能教学平台、智能评估系统等方面,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针对具体学科的智能教学系统和平台。
此外,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四、研究成果与问题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提高了教学质量、个性化学习等。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隐私、技术依赖等。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更多的教育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积累。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未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融入到教育中,同时更加注重其与教育理论的结合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六、结论总体来看,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教育理论的支持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关注数据隐私、技术依赖等问题,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一篇文献综述的大致结构和内容。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领域和具体主题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国内外文献综述是指对某一特定领域内已经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评述的一种学术研究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和比较,可以全面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在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时,首先需要对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广泛的收集。
国内外期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著等都是搜集文献的重要来源。
其次,需要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整理,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类和总结。
接着,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和评述,可以从理论、方法、实证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根据对文献的综合分析,撰写综述文章或报告,对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其次,国内外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避免重复他人研究的工作,从而提高研究效率。
此外,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者还可以发现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争议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然而,国内外文献综述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国内外文献数量庞大,研究者很难对所有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搜集和分析,因此可能会存在遗漏某些重要文献的情况。
此外,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结果也受到研究者个人能力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总的来说,国内外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然而,在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要注意搜集文献的广泛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要注意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带有文献综述的论文范文(通用4篇)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含义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论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就是针对自己论文选题,全面搜集与所选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与该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以及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选择的课题原来有哪些人做过哪些研究,研究的进展程度及结果如何等。
二、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写作文献综述,至少具有以下方面的意义: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掌握专业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还可以弥补以前所学知识的不足。
2.查找文献资料”写好文献综述是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也是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基础的过程。
特别是对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其毕业论文一般均为综述性的形式。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写作文献综述的步骤写作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最后成文。
1.收集和阅读资料。
论文题目确定后,就要围绕题目搜集有关的文献资料。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
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
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通用7篇)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第1篇一、什么是文献综述1、文献综述的概念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
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
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2、文献综述的作用文献综述在于高度浓缩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散乱无序的同类文献之成果与存在问题或争论焦点,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使之达到了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程度。
3、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的意义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文献综述的选题与文献资料的搜集(一)选题原则1.结合所学知识选自己专长的或有基础的题目,否则难以写出水平较高的综述。
2.根据所占有文献资料的质和量选题。
3.选题一定要能反映出新的学科矛盾的焦点、新成果、新动向。
4.题目不宜过大、范围不宜过宽。
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二)文献资料的搜集1、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牛顿说过:如果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前人肩上的缘故。
对于创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欢迎参考~一、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或选题虽末最终确定,但至少已确定了比较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
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1、标题。
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若选题尚未最终确定,也可以以研究方向为名)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4、总结。
对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研究趋势及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
此部分应着重点明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已有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或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与尚存的研究空间(本课题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环节)。
5、参考文献。
要求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0种,并按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将作者名、文献名、文献出处、时间等信息全面标示出来。
二、格式要求:1、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2、打印格式:纸型—a4;单面打印;字号: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作者及单位名—宋体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行间距:1.5倍距离;字符距离:标准。
页码设置:居中。
3、排版格式:(示例)××××××××(选题)文献综述*班级作者指导老师××××××(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三明学院教师教育系 08学前教育林珊茹 20081252133一、引言幼儿舞蹈教学是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舞蹈教学,让幼儿表演现幼儿生活的情趣,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幼儿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艺术潜能,给幼儿营造自由感受和表现的环境,创设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能够培养幼儿的修养,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促进大脑全面发展。
使孩子快乐成长是教师从事舞蹈教学的宗旨与目标[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艺术修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
同时, 我国的幼儿舞蹈教育也发展迅猛。
越来越多的舞蹈培训机构发展起来,。
然而儿童舞蹈培训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儿童对舞蹈动作的表现力比较欠缺,很多教师只片面强调难度和技术技巧而没重视对幼儿内心情感表现力的培养。
舞蹈是肢体的艺术,“动”是舞蹈的核心,“情”是舞蹈的灵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在要使幼儿具备全面的舞蹈素养,就必须在肢体动作训练的同时,加强舞蹈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情感表现力的培养是舞蹈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舞蹈理论的不断创新舞蹈的审美标准必向舞蹈本身的艺术特质回归,必定越来越重视舞蹈表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主题(一)国内外研究国内:关于舞蹈教育的论文和论著相对其他艺术教育形式的论著来说较少。
有《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著.人民出版社;《舞蹈教育学》吕艺生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资华筠、刘青弋著.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国民族舞蹈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李廷海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舞蹈艺术浅谈》孙景琛著.人民音乐出版社等,内容都是关于成人的舞蹈教育论著。
而关于幼儿舞蹈教育的论著则是少之又少,只有《儿童舞蹈教育、创作经验谈》程心天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舞蹈教育》刘玉琴著.北方妇女出版社;《韵律活动》许卓娅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内容大都是对幼儿舞蹈创编、评论和舞蹈美学方面的探索,而真正全面的研究幼儿舞蹈教育方面的论著并不多。
在各种期刊杂志中发表的关于幼儿舞蹈教育的论文虽不少,但对幼儿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的研究并不多。
在古代有学者就强调“乐声之入他深,其化人也速”。
古人认为:“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嗟叹之,嗟叹之不足,足之舞之,手之蹈之。
[3]闻一多先生也曾在他的《说舞》中谈道:“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
”[4]由此可见,古往今来。
人们总是把舞蹈作为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舞蹈的感染力,则是来自舞蹈内在情感的动力。
如果没有内在情感的表现,任何舞蹈都将是苍白无力,没有生命的。
中国传统的美学观点强调“情感”在舞蹈中的特性。
“情感’是思想,是思想反映到舞蹈动作中,凡是思想反映在身体动作中的表情都是真实的。
[5]我国现代戏剧家认为:“舞蹈是单独用动作来传达情感的,它所表现的是高度的集中。
”[6]感情是舞蹈的灵魂。
[7]舞蹈从内而外地对人进行全面的美感教育,影响和陶冶人们的性情与品格。
舞蹈就是把思想情感通过动作表现出来,无论是发自内心不可遏制的激情与冲动,还是那些柔美的舞姿,飘逸动荡的气韵,都充满着生命的情感,是生命的一种体验。
[8]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许多家长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下一代,也十分注意艺术教育。
于是,社会上普遍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在课余时间中,数量庞大的少儿舞蹈学员涌进各类舞蹈培训机构,接受舞蹈教育。
但是近年来,不少儿童舞蹈教育工作者对舞蹈的本质认识还不够,对孩子经常使用“强化法”与“突击法”来进行训练,这些方法效果不甚理想。
国外:英国有位舞蹈家认为:“舞蹈是由感情产生的运动。
”[9]舞蹈从内而外地对人进行全面的美感教育,影响和陶冶人们的性情与品格。
最早提倡和发展普及型舞蹈教育的国家是美国。
美国自20世纪初以来小学、中学、大学都普遍设立了舞蹈课,并且不是作为一门特殊的选修课目,而是小、中、大学一贯到底的教育课程。
他们的这一做法基于他们对这一做法基于他们对舞蹈艺术的基本认识:”几十年来,美国教育系统里的舞蹈设置目标。
[10]初期属于体育范畴,认为舞蹈活动,可以强身健体,纠正姿态,调理肌肉,使动作准确。
在心理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法律有帮助,对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有益处。
因为舞蹈是一种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比柔软体操更完备的一种课程。
”这种教育制度下,人们把舞蹈当作一种文化,当作一门学问来对待。
它不仅不会受到歧视,不会受到排挤,而且理所当然地同其它各种课程一样受到尊重。
“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11]情感是一切快乐的源泉。
舞蹈是表情的艺术。
[12]无论舞蹈演员采用何种舞蹈形式进行表演,其本意都在于通过对特定生活内容的表述,抒发所表演的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使欣赏着在审美中为之动情,进而受到思想上的陶冶和感染。
舞蹈要表达出它内在的意境是,只有外在的舞蹈,是远不能达到效果的,只有将感情融入进去,达到以情感人,以舞动人,情感交融,观众的心才会跟着舞蹈一起舞蹈,才能触摸到舞蹈的灵魂。
玛莎.格莱姆说过:“内心的每一种感情刺激都能唤起身体某部位的紧张或松弛,并最终引起全身的感应。
舞者就是应该善于去发现和体验这种效应的关系,并使其获得表现的形式。
”[13](二)现状评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14]而目前幼儿舞蹈教学存在这样些问题。
许多幼儿舞蹈,不论是主题的取材、伴奏音乐选择和还是舞蹈动作的编排,它的天真、活泼、夸张、有趣都打上了太多的成人化倾向。
很少从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内容、美感等方面去引导学生,“为了跳舞而跳舞”的教学方式不能使幼儿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情感表现力。
[15]幼儿舞蹈是一种对儿童身心进行美的耕耘、培养、熏陶重要手段和途径、舞蹈教师必须从教育观念、教材和教学法重视课堂教学改革,让舞蹈艺术成为启迪幼儿智慧、培养幼儿情感表现力的重要艺术手段。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教育日渐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家长们不遗余力地为孩子的发展创造一切条件。
以幼儿舞蹈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成为众多家长的选择。
长期以来,在幼儿舞蹈教育实践过程中重视舞蹈技能训练,忽视幼儿生长发育规律;把成人舞蹈教育模式直接用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忽视了以幼儿为主体对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仅不能调动幼儿的内心情感,使他们积极主动、愉快地体验和享受舞蹈艺术,而且与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背道而驰。
所以,只有符合幼儿自身特点、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幼儿舞蹈教育才能被孩子们所接受,才使是成功的艺术教育。
[16]为此,在舞蹈开始前,老师可以用通俗形象的语言给儿童讲述舞蹈的情感基调,帮助儿童加深理解。
当然, 也可借助故事、儿歌、情景表演等来培养儿童对舞蹈情感的表达。
儿童一旦有了一定的表达情感的基础, 就会根据情节的变化用相应的情感去表达。
例如, 可以在一段舞蹈学习之前, 先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儿童讲述这段舞蹈的主要内容, 让儿析故事的主题思想和所要表达的意境, 激起儿童情感与舞蹈意境的共鸣, 这样就能够使儿童在后面的舞蹈学习中带着这种情感去表达舞蹈动作,使儿童的舞蹈更具表现力。
此外,教师应注重对儿童舞蹈情感的分析和引导,注意创设环境激发儿童对舞蹈表演的兴趣, 让他们在享受舞蹈快乐的同时,不断提高在舞蹈中的情感表现力。
这样做, 不仅体现了寓教于玩、寓教于乐, 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模式, 也符合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念, 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情操陶冶和智力开发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总结使孩子快乐成长是教师从事舞蹈教学的宗旨与目标。
要充分认识到开发儿童表演天性的重要性,在舞蹈教学中强调用生动的语言教育幼儿,用高涨的情绪感染幼儿,用优美的舞姿引导幼儿,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表现舞蹈情感的天性。
从而更好地解决当前儿童舞蹈表演中所出现的问题,让儿童舞蹈真正地表现儿童的心理特征,使孩子们在舞蹈活动中愉快、健康地成长。
教师应把舞蹈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充分地激发幼儿自身的表现力,让幼儿用肢体再现舞蹈,用情感诠释舞蹈,身心和谐地展示舞蹈独有的艺术魅力。
【1】杨秀敏. 幼儿舞蹈教学的生命线【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汪源.舞蹈教学对学生表现能力和内心情感的培养【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 【3】韩丹.浅谈舞蹈表演艺术【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赵容芳.高师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7.【5】杨勐进.舞以宣情【J】.常州师专学报 2002.【6】江晶晶. 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体会【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7】薛鳗.谈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 2009年.【8】沈婉娣.打开幼儿园舞蹈教育之门【J】.学科教学 2008年9月.【9】梁英.简谈在舞蹈教学实践中的体会【J】.读与写杂志 2009.【10】齐霞.幼儿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J】.美与时代,2004.【11】邹丽阳. 浅谈幼儿舞蹈【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罗学玲. 浅谈幼师舞蹈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13】易晓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新取向幼儿教育2002【14】毕玉娟. 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15】邹银环. 浅析幼儿舞蹈活动中的情感体验【J】.教育科学院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