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注塑模具设计36条经典经验分享

双色注塑模具设计36条经典经验分享
双色注塑模具设计36条经典经验分享

双色注塑模具设计36条经典经验分享!

1.双色模设计的基本原则:

(1)硬胶做1次,软胶做2次;

(2)透明做1次,非透明做2次;

(3)成型温度高的塑料做1次,成型温度低的做2次;

上述是做双色模的基本原则,否则模具会白做;另外,封胶时尽量用靠破封胶,而不用插破封胶,哪怕是建议客户修改产品也要尽量必为靠破封胶;

2. 模胚导柱导套必须上下左右对称,前后模对称。

3. 后模要旋转180度,前模不动。

4. 产品间距必须以注塑机炮嘴的间距为准,国外有的双色注塑机的炮嘴间距是可调的,有的不可调,国内的不可调。

5. 两个独立的顶出系统,顶棍也是两个。后模两个产品相同,顶针都相同,是旋转关系,切不可做成平移关系。

6. 顶针板只能用弹簧复位,不可用螺丝强制复位,因为后模要旋转。

7. 边锁必须在模具中心的四边,且前后模对称,否则当后模旋转180后与前模对不上。

8. 如果进胶点间距和注塑机炮嘴间距不同,顶棍孔要做成腰型的,因为注塑机顶棍间距不可调。注意国产双色注塑机大部分注塑炮嘴不可调。

9. 注意客户提供的注塑机平行炮嘴的方向,是x轴或是y轴,以此来定产品排位的布局。

10. 运水进出水的方向必须在天地侧,且每一个循环水的进出都必须在同一面上,不可进水在天,出水在地侧,因为后模要旋转180度,要注意模胚大小不可超过注塑机出水槽的高度,否则无法接运水。

11. 第一次注塑的产品要放在非操作侧,因为第一次注塑后产品要旋转180度进行第二次注塑,正好转到操作侧,方便取产品。

12. 出口模的码模位要在操作侧和非操作侧,不可在天地侧,因为他们的产品要全自动。

13. 分型面的注意事项:后模分型面要将两个产品合并后取得的分型面为后模的;前模分型面要取单个产品的即可,不可取合并后的产品分型面。

14. 前后法兰的公差为负0.05mm,两法兰间距公差为正负0.02mm,顶棍与顶棍孔的间隙单边为0.1mm,前后模导套导柱的中心距公差为正负0.01,模框四边和深度都要加公差,否则当后模旋转180度后,因高低不一致而产生批锋。框深公差为负0.02mm。

15. 如果在模胚厂已经将模胚加工完,本厂要加工唧嘴和顶棍孔时,要以4个导柱导套孔的间距中心为基准取数,否则偏差太多,容易卡死模。订模胚时要注明是双色模胚,四个导柱导套和框对称,后模旋转180度后能与前模匹配。

16. 如果是后模旋转的双色话就简单多了,两个前模芯一样,一边注塑好硬胶后.旋转180度(注意产品转的时候不能掉落,浇口可以自动分离) , 转到另外一边后再注塑软胶,注塑硬胶无需布置顶针,只需布置在软胶这边模芯即可,另外缩水要注意,如果软胶完全把硬胶缠住,则只需放硬胶的缩水,如果是轮廓相接则硬胶软胶都要放缩水。

17. 如果是一套模具的双色模具的话,那就是一个直炮筒,一个90度的炮筒射胶,不需要旋转,只需一个模芯,软胶与硬胶的分离方法靠行位封胶。

18. cavity的两个外形是不同的,分别成型1种产品。而core的两个外形完好一样。

19. 模具的前、后模以中心旋转180°后,必需吻合。设计时必需做这个检查动作。

20. 留意顶针孔的位置,最小间隔210mm。大的模具须恰当增加顶棍孔的数量。并且,由于注塑机本身附带的顶针不够长,所以我们的模具中必需设计加长顶针,顶针长出模胚底板150mm左右。

21. 后模底板上必需设计2个定位圈。

22. 前模面板加a板的总厚度不能少于170mm。请认真查看这种型号的注塑机的其它参考数据,比方,最大容模厚度、最小容模厚度、顶棍孔间隔等。

23. 前侧sprue的深度不要超越65mm。上侧(大水口)sprue的顶部到模胚中心的间隔不小于150mm。

24. 在设计第二次注塑的cavity时,为了防止cavity插(或擦)伤第一次曾经成型好的产品胶位,可以设计一局部避空。但是必需慎重思索每一处封胶位的强度,即:在注塑中,能否会有在大的注塑压力下,塑胶发作变形,招致第二次注塑可能会有批锋产生的可能;

25. 注塑时,第一次注塑成型的产品尺寸可以略大,以使它在第二次成型时能与另一个cavity压得更紧,以到达封胶的作用。

26. 在a、b板合模前,要留意前模slider或lifter能否会先复位而压坏产品?如此,必需想方法使在a、b板先合模,之后前模的slider或lifet才干复位。

27. 两cavity和core的运水布置尽量充分,并且平衡、一样。

28. 99%的情况是先注塑产品的硬胶局部,再注塑产品的软胶局部。由于软胶易变形。

29. 留意在第二次注塑时,塑胶的活动能否会冲动第一次曾经成型好的产品,使其胶位变形?假设有这个可能,一定要想方法改善。

30. 双色模具一定要谨慎选择浇口位置。一次产品最好选择潜伏式进胶,这样产品和流道可以自动切断。当无法采用潜伏式进胶时,可以考虑三板模或者热流道模具。一次料如果是点浇口,要做波仔,避免因一次进点残留而碰穿二次料。

31. 双色注塑模具常采用旋转注塑模。旋转注塑模两个位置上的凸模/凹模要求尺寸、精度一致,且与凹模/凸模配合良好。当无法利用双色注塑机上的顶出脱模机构时,回转台上必须要设置液压顶出脱模机构。

32. 双色模具注塑成型通常选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塑料,也可以是两种不同的塑料原料,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两种材料的界面作用、收缩率差异、加工工艺参数等方面了。

双色注塑制品一般以abs、pc等硬塑料配合tpe软塑料为主,由于成本或应用的关系,要充分考虑采用的两种物料之间可能没有良好的粘合性和融合性,两种料之间结合处的模具处理(一般都会有压花纹路的现象或者需要做封模槽)还有料厚的厚度等很多问题!为了使两种塑胶“粘”得更紧,要思索材料之间的“粘性”以及模具外表的粗糙度。双色注塑有专用的tpu 材料;而模具外表越光滑,它们“粘得越紧。

33. 一般来说,双色模具的缩水率取决于一次材料。因为一次材料已经把塑料制品的轮廓撑住了,二次材料不会收缩更多。至于如何确定一次材料

和二次材料,这有许多要考虑到的因素,比如原料流动性,塑料制品形状等等。

34. 留意前后模的定位;一切插穿、靠破面的斜度落差尽量大些,要0.1mm 以上。

35. abs/pc,abs/pc+abs,abs/pmma双色注塑时,需要先注塑温度较高的pc,pc+abs或者pmma。如果是透明面壳模具时大部分采用倒装模具结构。

36. 透明的大的双色注塑对于结构设计而言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a. 浇口位置的预留,必须和模具厂预先达成一致;

b. 材料厚度推荐使用透明的0.8mm以上,非透明的0.7mm以上,非透明的尽量采用浅色,有led灯时候注意遮光;

c. 透明件分模面和孔的地方宽度一致,宽度推荐0.5mm,曲面接顺,避免侧面看,能透过很远,不美观,尽量减少孔;

d. 非透明件的厚度有限,上面筋条等结构尽量是在0.5-0.6mm之间,避免缩水;

e. 就目前而言不推荐做带主镜片的双色注塑,模具和产品成本太高,对模具厂家的设备和技术水平有相当的要求,做的话,需要对方给出整个一个流程的解决详细方案供评估,针对中间的环节都需要审查;

f. 对于大面积的双色注塑件,两个关键的测试是跌落和冷热冲击,在这两个测试里面,透明件和非透明件容易脱开。冷热冲击-40 -65,时间48小时。

g. 双色件上结构尽量简化,复杂的做到配合件上面,非透明件的筋条宽度尽量在0.5-0.6,避免缩水

双色注塑模具设计36条经典经验分享——【塑胶件设计资料】

双色注塑模具设计36条经典经验分享! 1.双色模设计的基本原则: (1)硬胶做1次,软胶做2次; (2)透明做1次,非透明做2次; (3)成型温度高的塑料做1次,成型温度低的做2次; 上述是做双色模的基本原则,否则模具会白做;另外,封胶时尽量用靠破封胶,而不用插破封胶,哪怕是建议客户修改产品也要尽量必为靠破封胶; 2. 模胚导柱导套必须上下左右对称,前后模对称。 3. 后模要旋转180度,前模不动。 4. 产品间距必须以注塑机炮嘴的间距为准,国外有的双色注塑机的炮嘴间距是可调的,有的不可调,国内的不可调。 5. 两个独立的顶出系统,顶棍也是两个。后模两个产品相同,顶针都相同,是旋转关系,切不可做成平移关系。 6. 顶针板只能用弹簧复位,不可用螺丝强制复位,因为后模要旋转。 7. 边锁必须在模具中心的四边,且前后模对称,否则当后模旋转180后与前模对不上。 8. 如果进胶点间距和注塑机炮嘴间距不同,顶棍孔要做成腰型的,因为注塑机顶棍间距不可调。注意国产双色注塑机大部分注塑炮嘴不可调。 1

9. 注意客户提供的注塑机平行炮嘴的方向,是x轴或是y轴,以此来定产品排位的布局。 10. 运水进出水的方向必须在天地侧,且每一个循环水的进出都必须在同一面上,不可进水在天,出水在地侧,因为后模要旋转180度,要注意模胚大小不可超过注塑机出水槽的高度,否则无法接运水。 11. 第一次注塑的产品要放在非操作侧,因为第一次注塑后产品要旋转180度进行第二次注塑,正好转到操作侧,方便取产品。 12. 出口模的码模位要在操作侧和非操作侧,不可在天地侧,因为他们的产品要全自动。 13. 分型面的注意事项:后模分型面要将两个产品合并后取得的分型面为后模的;前模分型面要取单个产品的即可,不可取合并后的产品分型面。 14. 前后法兰的公差为负0.05mm,两法兰间距公差为正负0.02mm,顶棍与顶棍孔的间隙单边为0.1mm,前后模导套导柱的中心距公差为正负0.01,模框四边和深度都要加公差,否则当后模旋转180度后,因高低不一致而产生批锋。框深公差为负0.02mm。 15. 如果在模胚厂已经将模胚加工完,本厂要加工唧嘴和顶棍孔时,要以4个导柱导套孔的间距中心为基准取数,否则偏差太多,容易卡死模。订模胚时要注明是双色模胚,四个导柱导套和框对称,后模旋转180度后能与前模匹配。 1

双色模设计原理及Moldflow分析

双色模设计原理及Moldflow分析 一. 双色模分类 双色模(Overmolding):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一般这种模塑工艺也叫双料注塑,通常由两幅模具,一半装在机器的固定板上,另一半装在回转板上. 两幅模具的公模是完全一样的,一次母模和二次母模不一样。当第一种颜色的塑料注塑完毕,公母模打开一次,公模带着一次产品旋转180 度,到达第二种颜色注塑的位置上,进行二次注射,即可取得双色制件.如此循环,每个成型周期内都会有一模一次产品及二次产品产生(如图1、3所示). 包胶模(Insert Molding):有时又叫假双色,两种塑胶材在不同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产品从一套模具中出模取出后,再放入另外一套模具中进行第二次注塑成型(所以我们把第一射叫做insert)。一般这种模塑工艺通常由2套模具完成,而不需要专门的双色注塑机(图2)。 二. 选择双色模具,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產品功能的要求. 例如电源开关,手机按键,键盘指示灯,汽车开关等,要求LED的部分能够透光.例如电源开关按钮,LED 灯需要透光 2)改善手感. 一些手持產品,要求在手持部位使用Rubber,手感会比较舒适. 例如对讲机外壳, 电动工具把手,扳手,起子把手,牙刷柄,保温杯等. 3)增加美感,作為装饰品. 如一些外观件的Logo,如果採用双色注塑,又漂亮又不用担心它会被摩掉. 4)產品局部区域需要电镀.在塑料家族中,只有ABS 和聚砜(PSU)表面可以电镀, 如果要求產品的局部区域或者单侧需要电镀,就要把电镀区域注射為ABS,把不需要电镀的区域注射為其他材料如PC 等. 三. 双色模设计要求 目前市场上双色模已经非常普遍,并且由于这种工艺可以使产品的外观更加漂亮,易于换颜色而可以不用喷涂,非常符合市场潮流。双色模具再设计要点归纳如下: 1) Cavity的两个形状是不同的,分别成型1种产品,而Core的两个形状完全一样。 2) 模具的前、后模以中心旋转180度后,必须吻合。设计时必须做这个检查动作。 3) 注意顶棍孔的位置,最小距离210mm。大的模具须适当增加顶棍孔的数量。并且,由于注塑机本身附带的顶棍不够长,所以我们的模具中必须设计加长顶棍,顶棍长出模胚底板150mm左右。后模底板上必须设计2个定位圈。 4) 前模面板加A板的总厚度不能少于170mm。请仔细查看这种型号的注塑机的其它参考数据,比如,最大容模厚度、最小容模厚度、顶棍孔距离等。 5) 三板模的水口最好能设计成可以自动脱模动作。特别要注意软胶水口的脱模动作是否可靠。 6) 前侧SPRUE的深度不要超过65mm。上侧(大水口)SPRUE的顶部到模胚中心的距离不小于150mm。

干货分享-双色模具设计经验总结

双色注塑模具经典经验分享 1.双色模设计的基本原则: (1)硬胶做1次,软胶做2次; (2)透明做1次,非透明做2次; (3)成型温度高的塑料做1次,成型温度低的做2次; 上述是做双色模的基本原则,否则模具会白做;另外,封胶时尽量用靠破封胶,而不用插破封胶,哪怕是建议客户修改产品也要尽量必为靠破封胶; 2.模胚导柱导套必须上下左右对称,前后模对称。 3.后模要旋转180度,前模不动。 4.产品间距必须以注塑机炮嘴的间距为准,国外有的双色注塑机的炮嘴间距是可调的,有的不可调,国内的不可调。 5.两个独立的顶出系统,顶棍也是两个。后模两个产品相同,顶针都相同,是旋转关系,切不可做成平移关系。 6.顶针板只能用弹簧复位,不可用螺丝强制复位,因为后模要旋转。 7.边锁必须在模具中心的四边,且前后模对称,否则当后模旋转180后与前模对不上。 8.如果进胶点间距和注塑机炮嘴间距不同,顶棍孔要做成腰型的,因为注塑机顶棍间距不可调。注意国产双色注塑机大部分注塑炮嘴不可调。 9.注意客户提供的注塑机平行炮嘴的方向,是x轴或是y轴,以此来定产品排位的布局。 10.运水进出水的方向必须在天地侧,且每一个循环水的进出都必须在同一面上,不可进水在天,出水在地侧,因为后模要旋转180度,要注意模胚大小不可超过注塑机出水槽的高度,否则无法接运水。 11.第一次注塑的产品要放在非操作侧,因为第一次注塑后产品要旋转180度进行第二次注塑,正好转到操作侧,方便取产品。 12.出口模的码模位要在操作侧和非操作侧,不可在天地侧,因为他们的产品要全自动。 13.分型面的注意事项:后模分型面要将两个产品合并后取得的分型面为后模的;前模分型面要取单个产品的即可,不可取合并后的产品分型面。

模具设计复习资料及答案解答

一、填空题(30分,30空) 1概括起来,冲压工序可以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前者主要有___ 落料、____ 冲孑L 、切边____________ ,而后者主要有弯曲、拉深、胀形、缩口等。 2、材料利用率是指_____ 制件_面积与__________ 板料毛坯 _____ 面积之比,它是衡量合理利 用材料的指标。 3、冷冲压工艺可分为两大类,即—分离—工序、—成形—工序。 4、在JB23 —63型压力机的型号中,J表示机械压力机 , 63表示_公称压力63 吨。 5、拉深变形程度用_____ 拉深系数____ 表示。(拉深系数越小,拉深变形程度越大) 6、冲裁时根据材料经济利用程度排样方法有—有废料排样法—、—少废料排样法—和无废料排 样法 7、落料件的尺寸与_____ 凹模_____ 刃口尺寸相等,冲孔件的尺寸与________ 凸模______ 尺寸 相等。 8、弯曲变形程度用_____ 相对弯曲半径____ 表示。 9、按工序组合程度分,冲裁模可分为_单工序模_、_复合模_和_连续模—等几种。 10、弯曲时,零件尺寸标注在外侧,凸凹模尺寸计算以_______ 凹模—为基准。 11、普通模架在国家标准”中,按照导柱导套的数量和位置不同可分为: _________ 对角导柱— 模架、______ 后导柱 _____ 模架、_____ 中间导柱 _____ 模架、_ 四导柱_模架四种。 12、冲裁断面特征主要包括______ 圆角_____ 、_____ 光亮_____ 、 _____ 断裂—和毛刺。 13、降低冲裁力的主要措施有斜刃冲裁、阶梯冲裁等。 14、弯曲展开长度(r>0.5t时)的计算依据是______ 展开长度等于各直边部分和圆弧部分中性 层长度之和。 15、弯曲件最容易出现影响工件质量的问题______ 弯裂 ____ 、—偏移—和—回弹—等。 16、拉深工序中最易出现的产品质量缺陷为_______ 起皱—和—拉裂________ 。 17、注塑模的浇注系统主要由—主流道_、_分流道—、—浇口 _与冷料井组成。 18、写出常见塑料的英文缩写。聚已烯:___PE _______ ;有机玻璃:_____ PMMA ________ ;尼龙: ___ PA__。 19、典型注射模具结构由成型零件、 _浇注系统零件 _、_合模导向零件 _、_推出机构零件_、—侧 向分型和抽芯机构零件、—温度调节系统零件、—排气系零件_和_支撑零部件—等组成。 20、为了便于排气,一般选择分型面与熔体流动的_________ 末端_____ 相重合。 21、落料凹模在上模的叫—倒装______ 复合模,而落料凹模在下模的叫 ________ 正装_____ 复 合模。 22、侧刃常被用于—多工位级进—模中,其作用是控制条料的 .进给定距 23、根据塑料受热后的性能特点,可将塑料分为______ 热塑性塑料_ 和_热固性塑料—两类。 24、注塑模的浇注系统主要由_____ 主流道 ____ 、 ___ 分流道______ 、 _____ 浇口____ 与冷料

双色模具设计及双色注塑成型的36条经验

双色模具设计及双色注塑成型的36条经验: 1.双色模设计的基本原则: (1.)硬胶做1次,软胶做2次; (2.)透明做1次,非透明做2次; (3.)成型温度高的塑料做1次,成型温度低的做2次; 上述是做双色模的基本原则,否则模具会白做;另外,封胶时尽量用靠破封胶,而不用插破封胶,哪怕是建议客户修改产品也要尽量必为靠破封胶; 2.模胚导柱导套必须上下左右对称,前后模对称。 3.后模要旋转180度,前模不动。 4. 产品间距必须以注塑机炮嘴的间距为准,国外有的双色注塑机的炮嘴间距是可调的,有的不可调,国内的不可调。 5. 两个独立的顶出系统,顶棍也是两个。后模两个产品相同,顶针都相同,是旋转关系,切不可做成平移关系。 6. 顶针板只能用弹簧复位,不可用螺丝强制复位,因为后模要旋转。 7. 边锁必须在模具中心的四边,且前后模对称,否则当后模旋转180后与前模对不上。 8. 如果进胶点间距和注塑机炮嘴间距不同,顶棍孔要做成腰型的,因为注塑机顶棍间距不可调。注意国产双色注塑机大部分注塑炮嘴不可调。 9. 注意客户提供的注塑机平行炮嘴的方向,是X轴或是Y轴,以此来定产品排位的布局。 10. 运水进出水的方向必须在天地侧,且每一个循环水的进出都必须在同一面上,不可进水在天,出水在地侧,因为后模要旋转180度,要注意模胚大小不可超过注塑机出水槽的高度,否则无法接运水。

11. 第一次注塑的产品要放在非操作侧,因为第一次注塑后产品要旋转180度进行第二次注塑,正好转到操作侧,方便取产品。 12. 出口模的码模位要在操作侧和非操作侧,不可在天地侧,因为他们的产品要全自动。 13. 分型面的注意事项:后模分型面要将两个产品合并后取得的分型面为后模的;前模分型面要取单个产品的即可,不可取合并后的产品分型面。 14. 前后法兰的公差为负0.05mm,两法兰间距公差为正负0.02mm,顶棍与顶棍孔的间隙单边为 0.1mm,前后模导套导柱的中心距公差为正负0.01,模框四边和深度都要加公差,否则当后模旋转180度后,因高低不一致而产生批锋。框深公差为负0.02mm。15.如果在模胚厂已经将模胚加工完,本厂要加工唧嘴和顶棍孔时,要以4个导柱导套孔的间距中心为基准取数,否则偏差太多,容易卡死模。订模胚时要注明是双色模胚,四个导柱导套和框对称,后模旋转180度后能与前模匹配。 16. 如果是后模旋转的双色话就简单多了..两个前模芯一样...一边注塑好硬胶后.旋转180度(注意产品转的时候不能掉落,浇口可以自动分离) , 转到另外一边后再注塑软胶...注塑硬胶无需布置顶针...只需布置在软胶这边模芯即可...另外缩水要注意...如果软胶完全把硬胶缠住..则只需放硬胶的缩水...如果是轮廓相接则硬胶软胶都要放缩水。 17. 如果是一套模具的双色模具的话 ,那就是一个直炮筒,一个90度的炮筒射胶,不需要旋转,只需一个模芯,软胶与硬胶的分离方法靠行位封胶。 18. Cavity的两个外形是不同的,分别成型1种产品。而Core的两个外形完好一样。 19.模具的前、后模以中心旋转180°后,必需吻合。设计时必需做这个检查动作。 20. 留意顶针孔的位置,最小间隔210mm。大的模具须恰当增加顶棍孔的数量。并且,由于注塑机本身附带的顶针不够长,所以我们的模具中必需设计加长顶针,顶针长出

双色模的设计要求(精)

双色模的设计要求.txt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没了。我和你说了10分钟的话,但却没有和你产生任何争论。那么,我们之间一定有个人变得虚伪无比!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相遇是缘,相知是份,相爱是约定,相守才是真爱。双色模的设计要求双色模: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一般这种模塑工艺也叫双料注塑,通常由1套模具完成,且需要专门的双色注塑机。$ ]1 t; x$ c( x% @ 包胶模:两种塑胶材料不一定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产品从一套模具中出模取出后,再放入另外一套模具中进行第二次注塑成型。所以,一般这种模塑工艺通常由2套模具完成,而不需要专门的双色注塑机。(请参考TDG51108+TDG51109、TDG51110+TDG51111)市场上双色模已经盛行,并且由于这种工艺可以使产品的外观更加漂亮,易于换颜色而可以不用喷涂,肯定将是市场潮流。但是它在富裕还刚刚起步,适用的双色注塑机也仅仅只有“ENGEL 150T”、“ENGEL 120T”两个型号。面对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我们必须直面迎击!现依据目前双色模在设计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我总结一下经验,归纳于后,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遵循。未尽之处,依《新模设计注意事项》。 1,Cavity的两个形状是不同的,分别成型1种产品。而Core的两个形状完全一样。2,模具的前、后模以中心旋转180o后,必须吻合。设计时必须做这个检查动作。3,注意顶棍孔的位置,最小距离210mm。大的模具须适当增加顶棍孔的数量。并且,由于注塑机本身附带的顶棍不够长,所以我们的模具中必须设计加长顶棍,顶棍长出模胚底板150mm左右。+ |! J f2 ^7 m+ D% A0 M% K5 ^3 E 后模底板上必须设计2个定位圈。 4,前模面板加A板的总厚度不能少于170mm。请仔细查看这种型号的注塑机的其它参考数据,比如,最大容模厚度、最小容模厚度、顶棍孔距离等。(请参考TDG51036) 5,三板模的水口最好能设计成可以自动脱模动作。特别要注意软胶水口的脱模动作是否可靠。 6,前侧SPRUE的深度不要超过 65mm。上侧(大水口)SPRUE的顶部到模胚中心的距离不小于150mm。 7,在设计第二次注塑的CAVITY时,为了避免CAVITY插(或擦)伤第一次已经成型好的产品胶位,可以设计一部分避空。但是必须慎重考虑每一处封胶位的强度,即:在注塑中,是否会有在大的注塑压力下,塑胶发生变形,导致第二次注塑可能会有

塑胶模具设计全套资料

塑胶模具设计 资料

常用塑胶性能 PA聚酰胺俗称尼龙常用的PA有PA6、PA66、PA12、PAST、防火PA,其收缩率分别 为0.8~1.5,2.25,0.3~1.5,0.8~1.8,0.9 性能参数:收缩率0.9,比重1.2g/cm(防火PA比重1.4g/cm),注射温度260~300, :拉伸力强,耐磨、耐热寒,自润性非常好,流动性好,收缩波动大,变形大,风扇叶、,胶蕊等内配件,不适合做有外观要求和形状要求的外壳件。 成型加工性能: 1.吸湿性较大,成型前必须干燥处理,否则在高温成型时易起泡、制品强度下降。 2.热稳定性差沾度低流动性好易溢边、流涎,溢边值0.02mm,因此模具必须选用最小间隙,宜采用自锁式喷嘴 3.收缩大,易发生缩孔、凹陷和变形等缺陷 4.易沾模 5.熔融前很硬易损伤模具、螺杆 模具设计时注意的事项: 1.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浇口,浇口与塑件相接处应圆滑过度。 流道和浇口截面尺寸大些较好,这样可以改善缩孔和凹陷等缺陷。 2.塑件壁厚不宜过厚并应均匀,脱模斜度不宜过小。 3.注意顶出机构 PC 聚碳酸酯俗称防弹胶 : 透明度高,绝缘性好,强韧性好,耐冲击,光亮,粘度高,适用高透明产品,如车灯,仪表成型加工性能: 1.吸湿性不大,但是成型前必须干燥 2.熔融沾度高须高温高压,不易出现溢料 3.收缩性不大,可以用来成型尺寸精度较高的产品 4.熔体冷却速度快,易应力裂痕 5.熔料较硬易损伤模具,故因提高模具的硬度或对模具进行镀铬处理 模具设计时注意的事项: 1.由于熔体粘度大,分流道内浇口阻力要小,因此模具的浇注系统要短而粗 2.聚碳酸酯具有缺口敏感性,制品设计时忌有尖角、缺口、厚薄变化大的区域

双色注塑模具设计30个经验分享

双色注塑模具设计30 个经验分享 双色注塑模具的设计过程有哪些经验呢?为大家盘点如下! 欢迎查看! 1. 双色注塑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1) 硬胶做1 次,软胶做2 次; (2) 透明做1 次,非透明做2 次; (3) 注塑成型温度高的塑料做1 次,成型温度低的做2 次; 2. 模胚导柱、导套必须上下左右对称,前后模对称。 3. 后模要旋转180 度,前模不动。 4. 产品间距必须以注塑机炮嘴的间距为准,国外有的双色注塑机的炮嘴间距是可调的,有的不可调,国内的不可调。 5. 两个独立的顶出系统,顶棍也是两个。后模两个产品相同,顶针都相同,是旋转关系,切不可做成平移关系。 6. 顶针板只能用弹簧复位,不可用螺丝强制复位,因为后模要旋转。 7. 边锁必须在模具中心的四边,且前后模对称,否则,当后模旋转180 度后,与前模对不上,就不好了。 8. 如果进胶点间距和注塑机炮嘴间距不同,顶棍孔要做成腰型的,因为注塑机顶棍间距不可调。注意:国产双色注塑机大部分注塑炮嘴不可调。 9. 注意客户提供的注塑机平行炮嘴方向,是X 轴或Y 轴,以此来定

产品排位的布局 10. 运水进出水的方向必须在天地侧,且每一个循环水的进出都 必须在同一面上,不可进水在天,出水在地侧,因为后模要旋转180 度,要注意模胚大小不可超过注塑机出水槽的高度,否则,无法接运水。 11. 第一次注塑的产品要放在非操作侧,因为第一次注塑后,产品要旋转180 度进行第二次注塑,正好转到操作侧,方便取产品。 12. 出口模的码模位,要在操作侧和非操作侧,不可在天地侧,因为他们产品要全自动。 13. 分型面的注意事项:后模分型面要将两个产品合并后取得的 分型面为后模的; 前模分型面要取单个产品的即可,不可取合并后的产品分型面。 14. 前后法兰的公差为负0.05mm两法兰间距公差为正负 0.02mm顶棍与顶棍孔的间隙单边为0.1mm前后模导套导柱的中心距公差为正负0.01 ,模框四边和深度都要加公差,否则,当后模旋转180 度后,因高低不一致而产生批锋; 框深公差为负0.02mm。 15. 如果在模胚厂已经将模胚加工完,本厂要加工唧嘴和顶棍孔时,要以4个导柱导套孔的间距中心为基准取数,否则偏差太多,容易卡死模。订模胚时,要注明是双色模胚,四个导柱导套和框对称,后模旋转180 度后能与前模匹配。 16. 如果是一套模具的双色模具的话,那就是一个直炮筒,一个90 度的炮筒射胶,不需要旋转,只需一个模芯,软胶与硬胶的分离方法

双色注塑实例

这是一款手机护套,如下图 产品分析: 此款为某品牌手机的外圈护套,由二种塑料(PC+TPE)组成。由于要求外形美观光滑,分模线必须做在内侧圆弧切点,所以外模要四面滑开,再看内侧,四周全部是内扣的,必须全方位内抽芯,也就是俗称的“爆炸芯”。 关于“爆炸芯”的模具结构,假如是普通的注塑模具,已经有非常经典的机构,我下面将有详细的介绍。现在问题是双色模具,有二组动模和二组定模,二组动模的所有部件是完全一致的,要在双色注塑机的转盘上进行180度旋转,二种不同的塑料分别射进模腔,注射硬胶(PC)时动模的顶出机构和抽芯机构不动作,再注射软胶(TPE)并开模后,对准软胶料筒的一侧的动模的抽芯机构和顶出机构才开始动作,将完整的双色制品顶出。由于动模旋转后,交换又合模后的浇口必须在同一位置,所以软胶和硬胶的浇口的处理显得令人困惑。

由于模具必须四周都要进行“内外同抽”,内、外滑块怎样排列,轨道设置在哪里?这个问题同样有被逼入墙角的感觉。 且不谈模具滑块机构的复杂性,我们从双色模具的基本原理来考虑,硬胶部分的成型和内外同抽机构是一定要设置在定模一侧的,软胶部分的成型机构也要设置在定模。而且这个部分是由内外同抽的机构组成的凸起插入到动模的凹槽中。转盘旋转180度后,这组凸起刚好插入到另外一个动模的凹槽中。也就是说,二个定模上的由内外同抽滑块组成的凸起的外部形状和尺寸是完全相同的。仅仅是成型软胶和硬胶的型面不同而已。 问题的难点是,这个凸起会分成上下二层,一层向外移动,另一层向内移动,也就是俗称的“内外同抽”,合成的凸起的侧面是一个统一的斜面,但是,传统的滑块必须要有滑动轨道等必要的条件,怎样设置轨道?这便成了本案例的核心问题。 我是这样设置动模部分的凹槽和定模部分凸起的。

1.双色注塑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1.双色注塑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1)硬胶做1次,软胶做2次;(2)透明做1次,非透明做2次;(3)注塑成型温度高的塑料做1次,成型温度低的做2次;上述是做双色注塑模具的基本原则,否则注塑模具会白做;另外,封胶时尽量用靠破封胶,而不用插破封胶,哪怕是建议客户修改产品也要尽量必为靠破封胶;2.模胚导柱导套必须上下左右对称,前后模对称。3.后模要旋转180度,前模不动。4. 产品间距必须以注塑机炮嘴的间距为准,国外有的双色注塑机的炮嘴间距是可调的,有的不可调,国内的不可调。5. 两个独立的顶出系统,顶棍也是两个。后模两个产品相同,顶针都相同,是旋转关系,切不可做成平移关系。6. 顶针板只能用弹簧复位,不可用螺丝强制复位,因为后模要旋转。7. 边锁必须在模具中心的四边,且前后模对称,否则

当后模旋转180后与前模对不上。8. 如果进胶点间距和注塑机炮嘴间距不同,顶棍孔要做成腰型的,因为注塑机顶棍间距不可调。注意国产双色注塑机大部分注塑炮嘴不可调。9. 注意客户提供的注塑机平行炮嘴的方向,是X轴或是Y轴,以此来定产品排位的布局。10. 运水进出水的方向必须在天地侧,且每一个循环水的进出都必须在同一面上,不可进水在天,出水在地侧,因为后模要旋转180度,要注意模胚大小不可超过注塑机出水槽的高度,否则无法接运水。11. 第一次注塑的产品要放在非操作侧,因为第一次注塑后产品要旋转180度进行第二次注塑,正好转到操作侧,方便取产品。12. 出口模的码模位要在操作侧和非操作侧,不可在天地侧,因为他们的产品要全自动。13. 分型面的注意事项:后模分型面要将两个产品合并后取得的分型面为后模的;前模分型面要取单个产品的即可,不可取合并后的产品分型面。14. 前后法兰的公差为负0.05mm,两法兰间距公差为正负0.02mm,顶棍与顶棍孔的间隙单边为0.1mm,前后模导套导柱的中心距公差为正负0.01,模框四边和深度都要加公差,否则当后模旋转180度后,因高低不一致而产生批锋。框深公差为负0.02mm。15.如果在模胚厂已经将模胚加工完,本厂要加工唧嘴和顶棍孔时,要以4个导柱导套孔的间距中心为基准取数,否则偏差太多,容易卡死模。订模胚时要注明是双色模胚,四个导柱导套和框对称,后模旋转180度后能与前模匹配。16. 如果是后模旋转的双色话就简单多了..两个前模芯一样...一边注塑好硬胶后.旋转180度(注意产品转的时候不能掉落,浇口可以自动分离) , 转到另外一边后再注塑软胶...注塑硬胶无需布置顶针...只需布置在软胶这边模芯即可...另外缩水要注意...如果软胶完全把硬胶缠住..则只需放硬胶的缩水...如果是轮廓相接则硬胶软胶都要放缩水。17. 如果是一套模具的双色模具的话,那就是一个直炮筒,一个90度的炮筒射胶,不需要旋转,只需一个模芯,软胶与硬胶的分离方法靠行位封胶。18. Cavity的两个外形是不同的,分别成型1种产品。而Core的两个外形完好一样。19.模具的前、后模以中心旋转180°后,必需吻合。设计时必需做这个检查动作。20. 留意顶针孔的位置,最小间隔210mm。大的模具须恰当增加顶棍孔的数量。并且,由于注塑机本身附带的顶针不够长,所以我们的模具中必需设计加长顶针,顶针长出模胚底板150mm左右。21. 后模底板上必需设计2个定位圈。22. 前模面板加A板的总厚度不能少于170mm。请认真查看这种型号的注塑机的其它参考数据,比方,最大容模厚度、最小容模厚度、顶棍孔间隔等。23. 前侧SPRUE的深度不要超越65mm。上侧(大水口)SPRUE的顶部到模胚中心的间隔不小于150mm。24. 在设计第二次注塑的CAVITY时,为了防止CAVITY插(或擦)伤第一次曾经成型好的产品胶位,可以设计一局部避空。但是必需慎重思索每一处封胶位的强度,即:在注塑中,能否会有在大的注塑压力下,塑胶发作变形,招致第二次注塑可能会有批锋产生的可能。25. 注塑时,第一次注塑成型的产品尺寸可以略大,以使它在第二次成型时能与另一个CAVITY压得更紧,以到达封胶的作用。26. 在A、B板合模前,要留意前模Slider或Lifter 能否会先复位而压坏产品?如此,必需想方法使在A、B板先合模,之后前模的SLIDER或LIFET才干复位。27. 两CAVITY和CORE的运水布置尽量充分,并且平衡、一样。28. 99%的情况是先注塑产品的硬胶局部,再注塑产品的软胶局部。由于软胶易变形。29. 留意在第二次注塑时,塑胶的活动能否会冲动第一次曾经成型好的产品,使其胶位变形?假设有这个可能,一定要想方法改善。30. 双色注塑模具一定要谨慎选择浇口位置。一次产品最好选择潜伏式进胶,这样产品和流道可以自动切断。当无法采用潜伏式进胶时,可以考虑三板模或者热流道模具。一次料如果是点浇口,要做波仔,避免因一次进点残留而碰穿二次料。31. 双色注塑模具常采用旋转注塑模。旋转注塑模两个位置上的凸模/凹模要求尺寸、精度一致,且与凹模/凸模配合良好。当无法利用双色注塑机上的顶出脱模机构时,回转台上必须要设置液压顶出脱模机构。32. 双色注塑模具注塑成型通常选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塑料,也可以是两种不同的塑料原料,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两种材料的界面作用、收缩率差异、加工工艺参数等方面了。双色注塑制品一般以ABS、PC等硬塑料配合TPE软塑料为主,由于成本或应

双色模具的设计及注塑成型

双色模具的设计及注塑成型 双色模具的设计及注塑成型 双色模具是指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一般这种模塑工艺也叫双料注塑,通常由一套模具完成,且需要专门的双色注塑机。双色模具目前市场上日益盛行,这种工艺可以使产品的外观更加漂亮,易于换颜色而可以不用喷涂,但对设计及注塑成型的要求高。 1.双色模设计的基本原则: (1)硬胶做1次,软胶做2次; (2)透明做1次,非透明做2次; (3)成型温度高的塑料做1次,成型温度低的做2次; 上述是做双色模的基本原则,否则模具会白做;另外,封胶时尽量用靠破封胶,而不用插破封胶,哪怕是建议客户修改产品也要尽量必为靠破封胶。 2.模胚导柱导套必须上下左右对称,前后模对称。 3.后模要旋转180度,前模不动。 4.产品间距必须以注塑机炮嘴的间距为准,国外有的双色注塑机的炮嘴间距是可调的,有的不可调,国内的不可调。 5.两个独立的顶出系统,顶棍也是两个。后模两个产品相同,顶针都相同,是旋转关系,切不可做成平移关系。 6.顶针板只能用弹簧复位,不可用螺丝强制复位,因为后模要旋转。 7.边锁必须在模具中心的四边,且前后模对称,否则当后模旋转180后与前模对不上。 8.如果进胶点间距和注塑机炮嘴间距不同,顶棍孔要做成腰型的,因为注塑机顶棍间距不可调。注意国产双色注塑机大部分注塑炮嘴不可调。 9.注意客户提供的注塑机平行炮嘴的方向,是X轴或是Y轴,以此来定产品排位的布局。 10.运水进出水的方向必须在天地侧,且每一个循环水的进出都必须在同一面上,不可进水在天,出水在地侧,因为后模要旋转180度,要注意模胚大小不可超过注塑机出水槽的高度,否则无法接运水。 11.第一次注塑的产品要放在非操作侧,因为第一次注塑后产品要旋转180度进行第二次注塑,正好转到操作侧,方便取产品。 12.出口模的码模位要在操作侧和非操作侧,不可在天地侧,因为他们的产品要全自动。 13.分型面的注意事项:后模分型面要将两个产品合并后取得的分型面为后模的;前模分型面要取单个产品的即可,不可取合并后的产品分型面。 14.前后法兰的公差为负0.05mm,两法兰间距公差为正负0.02mm,顶棍与顶棍孔的间隙单边为0.1mm,前后模导套导柱的中心距公差为正负0.01mm,模框四边和深度都要加公差,否则当后模旋转180度后,因高低不一致而产生批锋。框深公差为负0.02mm。 15.如果在模胚厂已经将模胚加工完,本厂要加工唧嘴和顶棍孔时,要以4个导柱导套孔的间距中心为基准取数,否则偏差太多,容易卡死模。订模胚时要注明是双色模胚,四个导柱导套和框对称,后模旋转180度后能与前模匹配。 16.如果是后模旋转的双色话就简单多了..两个前模芯一样...一边注塑好硬胶后.旋转180度(注意产品转的时候不能掉落,浇口可以自动分离) , 转到另外一边后再注塑软胶...注塑硬胶无需布置顶针...只需布置在软胶这边模芯即可...另外缩水要注意...如果软胶完全把硬胶缠住..则只需放硬胶的缩水...如果是轮廓相接则硬胶软胶都要放缩水。 17.如果是一套模具的双色模具的话,那就是一个直炮筒,一个90度的炮筒射胶,不需要旋转,只需一个模芯,软胶与硬胶的分离方法靠行位封胶。 18.Cavity的两个外形是不同的,分别成型1种产品。而Core的两个外形完好一样。

拉深模具的设计资料

拉深模具的设计 收藏此信息打印该信息添加:用户投稿来源:未知 拉深模按其工序顺序可分为首次拉深模和后续各工序拉深模,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压边圈的结构和定位方式上的差异。按拉伸模使用的冲压设备又可分为单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双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及三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压边装置的不同(弹性压边和刚性压边)。按工序的组合来分,又可分为单工序拉深模、复合模和级进式拉深模。此外还可按有无压边装置分为无压边装置拉深模和有压边装置拉深模等。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拉深模典型结构。 1一凸模;2一定位板;3一凹模;4一下模座 图4.6.1 无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 1.首次拉深模 (1) 无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图4.6.1)此模具结构简单,常用于板料塑性好,相对厚度 时的拉深。工件以定位板2 定位,拉深结束后的卸件工作由凹模底部的台阶完成,拉深凸模要深入到凹模下面,所以该模具只适合于浅拉深。 (2) 具有弹性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这是最广泛采用的首次拉深模结构形式(图4.6.2)压边力由弹性元件的压缩产生。这种装置可装在上模部分( 即为上压边) ,也可装在下模部分( 即为下压边) 。上压边的特征是由于上模空间位置受到限制,不可能使用很大的弹簧或橡皮,因此上压边装置的压边力小,这种装置主要用在压边力不大的场合。相反,下压边装置的压边力可以较大,所以拉深模具常采用下压边装置。

(3) 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图4.6.3 为在通用压力机上使用的落斜首次拉深复合模。它一般采用条料为坯料,故需设置导料板与卸料板。拉深凸模9 的顶面稍低于落料凹模10 ,刃面约一个料厚,使落料完毕后才进行拉深。拉深时由压力机气垫通过顶杆7 和压边圈8进行压边。拉深完毕后靠顶杆7 顶件,卸料则由刚性卸料板2 承担。 1一凸模;2一上模座;3一打料杆;4一推件块;5一凹模; 6一定位板;7一压边圈;8一下模座;9一卸料螺钉 图4.6.2 有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 (4) 双动压力机上使用的首次拉滦模(图4.6.4) 因双动压力机有两个滑块,其凸模1 与拉深滑块( 内滑块) 相连接,而上模座2(上模座上装有压边圈3) 与压边滑块(外滑块)相连。拉深时压边滑块首先带动压边圈压住毛坯,然后拉深滑块带动拉深凸模下行进行拉深。此模具因装有刚性压边装置,所以模具结构显得很简单,制造周期也短,成本也低,但压力机设备投资较高。 2.后续各工序拉深模 后续拉深用的毛坯是已经过首次拉深的半成品筒形件,而不再是平板毛坯。因此其定位装置、压边装置与首次拉深模是完全不同的。后续各工序拉深模的定位方法常用的有三种:第一种采用特定的定位板(图4.6.5) ;第二种是凹模上加工出供半成品定位的凹窝;第三种为利用半成品内孔,用凸模外形或压边圈的外形来定位(图4.6.6) 。此时所用压边装置已不再是平板结构,而应是圆筒形结构。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镶件设计 定义:镶件是镶嵌在内模钢料或是模板上的单独的用于成型胶位的模具配件称之为镶件。一般除了镶针可以订购标准件外,其余均要按照模具的需要进行定做。 目的:在模具设计时,考虑到制件精度、排气冷却、加工工艺、模具强度、加工能力、节省材料、产品换款等因素,往往我们会设计为镶件结构。 应用场合: 1.产品PL上有止口时,必须做镶件。注意内模Core为整体镶件时,考虑强度 及运水设计,尽量采用盲镶。 2.骨位深度超过3倍胶厚时,必须做镶件。 3.骨位根部厚度小于1.0mm时,必须做镶件。 4.与模腔内胶料流动方向垂直排列的骨位,必须做镶件。 5.产品结构为骨位阵列时,必须做镶件。 6.某处产品结构复杂,难以加工的也要设计为镶件结构。 7.产品上有6.0mm以下以及不规则碰穿孔时,必须做镶件。 8.产品上有文字及Logo或是版本号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9.齿轮类产品前后模模腔都必须做镶件设计。 10.产品更改局部结构达到换款要求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设计方式: 1.止口位内模镶件设计形式如下图1.01 图1.01 2.骨位深度超过胶位3-6倍胶厚时,采用如下图1.02方式设计镶件。注意单

边斜度做到浇口侧,以减小产品顶出时的收缩力。 图1.02 3.骨位深度超过6倍胶位厚度时,采用双边斜度。如下图1.03所示。斜度靠 近线割边的一侧从高过骨位底部0.5-1mm的位置做一段直身位,以避免骨位底部封胶位因为加工精度原因出现披锋。 图1.03 4.井字形交叉的骨位,采用如图 1.04的设计方式。注意纵向骨位同胶料流动 方向一致。在镶件尺寸太小,不能做运水的情况下,可参考图 1.04右图所示,大镶件套小镶件来设计。 图1.04 5.十字交叉的骨位,采用如下图所示方法 图1.05 6.不方便直接做镶拼结构(尺寸小于6mm或是边上会有薄钢)的地方或尺寸太小 的十字骨位,可以采用托底镶。如图1.06所示。 图1.06 7.对于日期章,Logo,等做盲镶的小镶件。请注意必须在镶件底部做上取出工 艺孔。 图1.07 8.必须从胶位表面盲镶的镶件,须在底部做15度的倒角,方便安装。图1.08 图1.08 9.齿轮类产品按如图1.09所示做镶件。 图1.09

模具设计复习资料

第一篇冲模设计 1、模具的类型较多,按照成形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哪些类型。(P5) 模具按照成形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冲压模具、塑料模具、锻造模具、压铸模具、橡胶模具、粉末冶金模具、玻璃模具和陶瓷模具 2、解释:冲压加工,冲裁,拉深,材料的利用率, 搭边 冲压加工:通过冲压机床经安装在其上的模具施加压力于板料或带料毛坯上,使毛坯全体或局部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的零件形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冲裁: 一种在凸模和凹模刃口作用下,使板材分离的冲压工序,它是落料、冲孔工序的总称。 拉深: 拉深也称拉延,是利用模具使冲裁后得到的平面毛坯变成开口的空心零件的冲压工艺方法。 材料的利用率: 材料利用率η是指在一段条料上能冲出的所有零件的总面积与这段条料的面积之比。它表示冲压工件在坯料上排样的合理程度,也就是材料利用的经济程度。η=实用材料面积/消耗材料面积×100%=nA/hB×100% A—冲裁件面积,n—一个步距内冲裁件的数目,B—条料宽度,h—进距 搭边:排样时工件之间、以及工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余料 3、分别说明单工序模、复合模和连续模的结构特点(P19) 按照模具的工位数和在冲床的一次行程(冲压一次)中完成的工序数,冲模可分为以下三类: (1)单工序模(或简单模) 只有一个工位、只完成一道工序的冲模。按照所完成的冲压工序,单工序模还可进一步分为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翻孔模和整形模等。 (2) 复合模 只有一个工位,且在该工位上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按照组合工序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落料、冲孔复合模、落料拉深复合模等。 (3)连续模(或级进模)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位,条料以一定的步距由第一个工位逐步传送到最后一个工位,并在每一个工位上逐步将条料成形为所需零件的冲模。一副连续模中可包含冲裁、弯曲、拉深等冲压工序,以用于成形精密复杂的冲压件。 4、冲裁件质量包括哪些方面?冲裁件的断面分成哪四个特征区?影响冲裁件断面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冲裁件质量包括冲裁件的断面状况、尺寸精度和形状误差。 冲裁件的断面可分为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和毛刺带四个特征区域。 冲裁件断面质量的影响因素:材料性能、模具间隙、模具刃口状态、模具和设备的导向精度。 5、在进行冲压工艺方案设计时,为什么要分析冲压件冲压工艺性?影响冲压件冲压工艺性的因素有哪些?(P1 6、P31) (1)冲压件的冲压工艺性是指其冲压加工的难易程度,它与上述的冲压工序变形特点密切相关。良好的冲压工艺性应保证材料消耗少、工序数目少、模具结构简单、寿命长、产品质量稳定而且操作简单。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就是根据冲压件工艺性要求,确定冲压件是否适宜采用冲压加工方法进行生产,或者在满足冲压件的使用性能情况下,确定改变冲压件的形状是否可能达到更好的冲压工艺性。 (2)影响冲压工艺性的因素较多,如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 影响冲压工艺性的因素较多,主要有:㈠冲压件形状和尺寸;㈡冲压件精度;㈢尺寸标注;㈣生产批量;㈤其他因素,冲压件厚度,板料性能以及冲裁、弯曲和拉伸等基本工序中常见的问题。 6、一副完整的冲模通常包括哪几大类零件?各起什么作用?(P22) (1)组成模具的零部件可分为工艺构件和辅助构件两大类。 工艺构件包括那些直接接触板料,使其按要求成形的一组零件,如工作零件(凸模、凹模)、定位零件、卸料及顶料装置等。 辅助构件则主要包括固定、安装、导向工艺构件的一类零部件等,如上下模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

镶件设计 定义:镶件是镶嵌在内模钢料或是模板上的单独的用于成型胶位的模具配件称之为镶件。般除了镶针可以订购标准件外,其余均要按照模具的需要进行定做。 目的:在模具设计时,考虑到制件精度、排气冷却、加工工艺、模具强度、加工能力、节省材料、产品换款等因素,往往我们会设计为镶件结构。 应用场合: 1.产品PL上有止口时,必须做镶件。注意内模Core为整体镶件时,考虑强度及运水设计, 尽量采 用盲镶。 2.骨位深度超过3倍胶厚时,必须做镶件。 3.骨位根部厚度小于1.0mm时,必须做镶件。 4.与模腔内胶料流动方向垂直排列的骨位,必须做镶件。 5.产品结构为骨位阵列时,必须做镶件。 6.某处产品结构复杂,难以加工的也要设计为镶件结构。 7.产品上有6.0mm以下以及不规则碰穿孔时,必须做镶件。 8.产品上有文字及Logo或是版本号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9.齿轮类产品前后模模腔都必须做镶件设计。 10.产品更改局部结构达到换款要求时,必须设计为镶件。设计方式: 1.止口位内模镶件设计形式如下图 1.01 图 1.01 2.骨位深度超过胶位3-6倍胶厚时,采用如下图1.02方式设计镶件。注意单边斜度做到浇口侧, 以减小产品顶出时的收缩力。 图 1.2

图 1.5 3. 骨位深度超过6倍胶位厚度时,采用双边斜度。如下图1.03所示。斜度靠近线割边的一 侧从高 过骨位底部 0.5-1mm 的位置做一段直身位,以避免骨位底部封胶位因为加工精度 原因出现披锋。 图 1.03 4. 井字形交叉的骨位, 采用如图1.04的设计方式。注意纵向骨位同胶料流动方向一致。 在 镶件尺寸太小,不能做运水的情况下,可参考图1.04右图所示,大镶件套小镶件来设计。 图 1.04 5. 十字交叉的骨位,采用如下图所示方法

塑料模具设计资料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通过一个典型的塑料制品,介绍了从塑件成型工艺分析到确定模具的主要结构,最后绘制出模具图的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全过程。 1. 塑件的工艺分析 1.1塑件的成型工艺性分析 塑件如图1所示。 图1 塑件图 产品名称:防护罩 产品材料:ABS 产品数量:较大批量生产 塑件尺寸:如图1所示 塑件重量:15克 塑件颜色:红色 塑件要求:塑件外侧表面光滑,下端外沿不允许有浇口痕迹。塑件允许最大脱模斜度0.5°

1.1.1 塑件材料ABS的使用性能 可参考《简明塑料模具设计手册》P30表1-13 综合性能较好,冲击韧度、力学强度较高,尺寸稳定,耐化学性、电气性能良好;易于成形和机械加工,与有机玻璃的熔接性良好,可作双色成形塑件,且表面可镀铬。 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摩耐磨零件、传动零件和电信结构零件。 1.1.2 塑件材料ABS的加工特性 可参考《简明塑料模具设计手册》P32表1-14●无定型塑料,其品种很多,各品种的机电性能及成形特性也各有差异,应按品种确定成 形方法及成形条件。 ●吸湿性强,含水量应小于0.3%,必须充分干燥,要求表面光泽的塑件应要求长时间预热 干燥。 ●流动性中等,溢边料0.04 mm左右(流动性比聚苯乙烯,AS差,但比聚碳酸酯、聚氯乙 烯好)。 ●比聚苯乙烯加工困难,宜取高料温、模温(对耐热、高抗冲击和中抗冲击型树脂,料温 更宜取高)。料温对物性影响较大、料温过高易分解(分解温度为250℃左右,比聚苯乙烯易分解),对要求精度较高塑件,模温宜取50~60℃,要求光泽及耐热型料宜取60~80℃。注射压力应比加工聚苯乙烯稍高,一般用柱塞式注塑机时料温为180~230℃,注射压力为100~140 MPa,螺杆式注塑机则取160~220℃,70~100 MPa为宜。 ●模具设计时要注意浇注系统,选择好进料口位置、形式。推出力过大或机械加工时塑件 表面呈现“白色”痕迹(但在热水中加热可消失)。脱模斜度宜取2℃以上。 1.2 塑件的成型工艺参数确定 可参考《简明塑料模具设计手册》P54表1-18查手册得到ABS塑料的成型工艺参数: 适用注射机类型螺杆式 密度 1.01 ~ 1.07 g/cm3; 收缩率 0.3 ~ 0.8 % ; 预热温度 80C°~ 85C°,预热时间 2 ~ 3 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