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阅读试卷(最新整理)
成语故事》阅读试卷附答案。A4版

成语故事》阅读试卷附答案。
A4版成语故事》阅读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研究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精益求精。
2.___被___逼得走投无路,只有破釜沉舟才有可能取胜!3.因为他认真研究,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刮目相看啊!4.只要我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5.我们要多研究,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样,没什么见识。
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___。
7.“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___。
8.“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___和___的___两个人说话时口吃的毛病。
9.“成也萧何,败也___”说的是___经历。
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一种官职。
11.___、___是下面哪个成语故事中的人物?草木皆兵。
12.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的成语是狐假虎威。
13.比喻坚决断绝关系的成语是一刀两断。
14.与“形影不离”意思相近的成语是形影相随。
15.“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16.从古诗《芙蓉楼送辛渐》“___夜入吴,___送客___。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___在玉壶。
”中得出来的成语是一片___。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___这三种植物。
2.√ 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
3.× “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
4.× “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
5.×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

《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中,多余的行为是指什么?A. 画蛇B. 添足C. 喝酒D. 比赛答案:B2. 成语“守株待兔”的寓意是什么?A. 等待机会B. 守旧不变C. 坐享其成D. 勤奋努力答案:C3. 成语“刻舟求剑”的故事中,楚人为什么没有找回剑?A. 船在移动B. 剑已经沉入水底C. 船上没有剑D. 楚人忘记了剑答案:A二、填空题1.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中,南郭先生假装会吹______。
答案:竽2. 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中,客人误将墙上的______看成了蛇。
答案:弓影3.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中,小偷认为只要自己听不见铃声,别人也听不见,这体现了“掩耳盗铃”的寓意是______。
答案:自欺欺人三、简答题1. 请简述成语“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答案: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为了不忘国耻,他每天睡在柴草上,尝一口苦胆,以此激励自己,最终成功复仇。
2. 成语“破釜沉舟”的故事中,项羽是如何表现其决心的?答案:秦朝末年,项羽在巨鹿之战前,命令士兵砸破锅,沉掉船,以此表明他们没有退路,必须全力以赴,最终大获全胜。
四、论述题1. 请论述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答案:成语“狐假虎威”源自《战国策》中的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
其寓意是借助他人的力量来显示自己的威风。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却依靠他人权势来炫耀自己的人。
例如,在职场中,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与高层领导关系密切而显得格外有影响力,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相应的能力,这就是“狐假虎威”的现代体现。
2. 成语“塞翁失马”的故事中,塞翁的态度是怎样的?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答案:成语“塞翁失马”的故事中,塞翁面对失马的不幸,没有过度悲伤,而是保持了平和的心态,认为事情可能还有转机。
后来,失马带回了一匹好马,塞翁的儿子却因骑马摔断了腿,塞翁依然没有过度悲伤,认为这也可能是好事。
中考语文成语故事选择题

中考语文成语故事选择题1.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愚公移山B. 孟母三迁C. 塞翁失马D. 破釜沉舟2.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卧薪尝胆B. 精卫填海C. 毛遂自荐D. 画蛇添足3.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悬梁刺股B. 凿壁借光C. 完璧归赵D. 负荆请罪4.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鸡鸣狗盗B. 黔驴技穷C. 班门弄斧D. 指鹿为马5.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井底之蛙B. 掩耳盗铃C. 狐假虎威D. 画龙点睛6.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狐假虎威B. 黔驴技穷C. 班门弄斧D. 指鹿为马7.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掩耳盗铃B. 鸡鸣狗盗C. 毛遂自荐D. 画蛇添足8.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悬梁刺股B. 精卫填海C. 完璧归赵D. 负荆请罪9.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井底之蛙B. 掩耳盗铃C. 狐假虎威D. 画龙点睛10.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鸡鸣狗盗B. 黔驴技穷C. 班门弄斧D. 指鹿为马11.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愚公移山B. 孟母三迁C. 塞翁失马D. 破釜沉舟12.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卧薪尝胆B. 精卫填海C. 毛遂自荐D. 画蛇添足13.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悬梁刺股B. 凿壁借光C. 完璧归赵D. 负荆请罪14.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鸡鸣狗盗B. 黔驴技穷C. 班门弄斧D. 指鹿为马15.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井底之蛙B. 掩耳盗铃C. 狐假虎威D. 画龙点睛16.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愚公移山B. 孟母三迁C. 塞翁失马D. 破釜沉舟17.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卧薪尝胆B. 精卫填海C. 毛遂自荐D. 画蛇添足18.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悬梁刺股B. 凿壁借光C. 完璧归赵D. 负荆请罪19.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鸡鸣狗盗B. 黔驴技穷C. 班门弄斧D. 指鹿为马20.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井底之蛙B. 掩耳盗铃C. 狐假虎威D. 画龙点睛21.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愚公移山B. 孟母三迁C. 塞翁失马D. 破釜沉舟22.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卧薪尝胆B. 精卫填海C. 毛遂自荐D. 画蛇添足23.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悬梁刺股B. 凿壁借光C. 完璧归赵D. 负荆请罪24.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鸡鸣狗盗B. 黔驴技穷C. 班门弄斧D. 指鹿为马25.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井底之蛙B. 掩耳盗铃C. 狐假虎威D. 画龙点睛26.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愚公移山B. 孟母三迁C. 塞翁失马D. 破釜沉舟27.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卧薪尝胆B. 精卫填海C. 毛遂自荐D. 画蛇添足28.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悬梁刺股B. 凿壁借光C. 完璧归赵D. 负荆请罪29.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鸡鸣狗盗B. 黔驴技穷C. 班门弄斧D. 指鹿为马30.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井底之蛙B. 掩耳盗铃C. 狐假虎威D. 画龙点睛31.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愚公移山B. 孟母三迁C. 塞翁失马D. 破釜沉舟32.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卧薪尝胆B. 精卫填海C. 毛遂自荐D. 画蛇添足33.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悬梁刺股B. 凿壁借光C. 完璧归赵D. 负荆请罪34.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鸡鸣狗盗B. 黔驴技穷C. 班门弄斧D. 指鹿为马35.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井底之蛙B. 掩耳盗铃C. 狐假虎威D. 画龙点睛36.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愚公移山B. 孟母三迁C. 塞翁失马D. 破釜沉舟37.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卧薪尝胆B. 精卫填海C. 毛遂自荐D. 画蛇添足38.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悬梁刺股B. 凿壁借光C. 完璧归赵D. 负荆请罪39.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鸡鸣狗盗B. 黔驴技穷C. 班门弄斧D. 指鹿为马40.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井底之蛙B. 掩耳盗铃C. 狐假虎威D. 画龙点睛41.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愚公移山B. 孟母三迁C. 塞翁失马D. 破釜沉舟42.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卧薪尝胆B. 精卫填海C. 毛遂自荐D. 画蛇添足43.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悬梁刺股B. 凿壁借光C. 完璧归赵D. 负荆请罪44.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鸡鸣狗盗B. 黔驴技穷C. 班门弄斧D. 指鹿为马45.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井底之蛙B. 掩耳盗铃C. 狐假虎威D. 画龙点睛46.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愚公移山B. 孟母三迁C. 塞翁失马D. 破釜沉舟47.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卧薪尝胆B. 精卫填海C. 毛遂自荐D. 画蛇添足48.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悬梁刺股B. 凿壁借光C. 完璧归赵D. 负荆请罪49.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鸡鸣狗盗B. 黔驴技穷C. 班门弄斧D. 指鹿为马50. 请根据下列成语故事,选出正确的主人公:A. 井底之蛙B. 掩耳盗铃C. 狐假虎威D. 画龙点睛。
2024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试卷(带答案)【完整版】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不属于同音字?A. 鸡B. 疾C. 池D. 纪2.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早C. 江D. 胡3. 下列哪个成语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A. 背水一战B. 负荆请罪C. 拔苗助长D. 完璧归赵4. 下列哪个诗句出自《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 下列哪个词是表示人的情感的?A. 春暖花开B. 心旷神怡C. 山清水秀D. 鸟语花香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成语“守株待兔”告诉我们要努力奋斗,不能等待机会自己找上门。
()2.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中,诸葛亮是通过向曹操借箭来解决问题的。
()3. “五谷”指的是稻、麦、黍、菽、稷。
()4. 《卖油翁》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熟能生巧。
()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出自《长歌行》。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______和______。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______。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诗出自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______的景象。
5.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注重______和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刻舟求剑》的故事情节。
2. 请简要介绍《孟母三迁》的故事情节。
3. 请简要介绍《狼来了》的故事情节。
4. 请简要介绍《滥竽充数》的故事情节。
5. 请简要介绍《掩耳盗铃》的故事情节。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虽然……但是……”造句。
2. 请用“如果……就……”造句。
3. 请用“不仅……还……”造句。
课外阅读《成语故事》测试卷

课外阅读《成语故事》测试卷《成语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道理。
为了检验大家对《成语故事》的阅读效果,下面这份测试卷应运而生。
一、选择题1、“画蛇添足”这个成语中,最先画好蛇的人最终却没有喝到酒,是因为()A 他画的蛇不好看B 他给蛇添上了脚C 其他人耍赖2、“掩耳盗铃”中那个偷铃铛的人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铃声了,这种想法()A 很聪明B 很愚蠢C 有一定道理3、“刻舟求剑”的故事中,那个人在船上刻记号是为了()A 做标记B 好玩C 纪念4、“亡羊补牢”告诉我们()A 丢了羊再补圈已经没用了B 出了问题及时补救还不算晚C 羊圈不需要修补5、下列哪个成语与“狐假虎威”意思相近()A 狗仗人势B 指鹿为马C 叶公好龙二、填空题1、“______”这个成语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2、“______”常用来形容学习或工作勤奋不知疲倦。
3、我们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______”。
(填一个成语)三、判断题1、“守株待兔”中的农夫最终等到了很多兔子。
()2、“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很有才华。
()3、“买椟还珠”说的是一个人只看重外表,不注重内在。
()四、简答题1、请简要讲述“拔苗助长”的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说说你对“半途而废”这个成语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半途而废。
五、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成语故事,回答问题。
《自相矛盾》从前,有一个楚国人在街上卖矛和盾。
他先举起自己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能刺穿它。
”接着,他又拿起自己的矛,大声吹嘘道:“我的矛非常锐利,无论多么坚固的东西,它都能一刺即穿。
”这时,人群中有人问道:“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呢?”这个楚国人一下子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
问题:1、这个楚国人为什么会愣住?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通过这份测试卷,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大家对《成语故事》的掌握程度。
小学语文-有答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专项训练:成语故事100则(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专项训练:成语故事100则(4)一、现代文阅读1. 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1)以下不属于张璪作画与众不同的地方是()A.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
B.在选择绘画的白绢和颜料方面,张璪特别较真。
C.左右手各执一管笔,同时在纸上作画。
(2)以下不是“双管齐下”的近义词的是()A.并驾齐驱B.齐头并进C.一石二鸟(3)你认为张璪能成为著名画家的原因是()A.因为张璪天赋异禀,刚开始学绘画就可以双管齐下。
B.因为张璪受到名师指点,所以在绘画上技艺精湛。
C.因为张璪认真观察生活,并且勤学苦练。
2. 囫囵吞枣从前,有个人在路上边走边吃梨。
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医生。
医生对他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却会伤脾。
”那人从口袋里掏出几颗枣,问道:“那么吃枣呢?”医生说:“枣补脾,可是会伤害牙齿。
”那人说:“我有办法了,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
”说完,他把枣一口吞了下去。
(1)“囫囵吞枣”的反义词是()A.融会贯通B.一知半解C.不求甚解(2)以下“囫囵吞枣”应用错误的句子是()A.我们的老师经常教育大家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精益求精。
B.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C.妈妈告诉我说:“睡觉不能囫⋅囵⋅吞⋅枣⋅!”(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做事情不能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就直接笼统地接受。
B.告诉我们做事情要细心,不能马虎。
C.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坚持,不能中途放弃。
3. 悬梁刺股战国时,苏秦发愤读书,深夜感到瞌睡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
最新-首鼠两端 精品

首鼠两端篇一:首鼠两端的故事首鼠两端的故事【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丞相田汾娶小老婆,窦婴与灌天等去祝贺。
田汾故意怠慢灌夫,灌夫气愤大骂,田汾立即拘捕灌夫及他全家准备操斩。
窦婴求汉武帝过问此事并力保灌夫。
御史大夫韩安国认为杀也可不杀也可。
田汾抱怨韩安国的首鼠两端的态度。
【典故】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解释】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
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左右摇摆【近义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首尾两端【反义词】当机立断、干脆利落【成语造句】◎楚成王则犹疑不定,首鼠两端,自己既不想打,退到后方申地去躲避,却又赌气留下一部分兵力让子玉在前线应付。
◎为此,他决不"首鼠两端,持骑墙主义",而决心"以新秩序建设为目标而迈进"。
篇二:首鼠两端,空谷幽兰-藏头诗首鼠两端,空谷幽兰首让诸军无敢近,鼠惊樵客缘苍壁。
两女辍洗来趋风,端拱无为乐太和。
空有当年旧烟月,谷静山空左北平。
幽径还生拔心草,兰蕊蔫菸骚客庙。
篇三:2019全国新课标卷3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新课标卷Ⅲ)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成语故事考试题库及答案

成语故事考试题库及答案
1. 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其含义是什么?
A. 多此一举
B. 画蛇时必须添上脚
C. 画蛇时不能添上脚
D. 画蛇时可以随意添上脚
答案:A
2. 成语“守株待兔”的典故中,农夫在田边等待的是什么?
A. 兔子
B. 老虎
C. 鹿
D. 狐狸
答案:A
3. 成语“杯弓蛇影”形容的是什么心理状态?
A. 疑神疑鬼
B. 心不在焉
C. 心如止水
D. 心旷神怡
答案:A
4. 成语“滥竽充数”中,滥竽是指什么?
A. 乐器
B. 人名
D. 一种植物
答案:A
5. 成语“掩耳盗铃”的典故中,盗铃者掩耳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A. 为了听不见铃声
B. 为了不让别人听见铃声
C. 为了不让自己听见铃声
D. 为了让别人听见铃声
答案:B
6. 成语“刻舟求剑”中,刻舟的人最终能否找回剑?
A. 能
B. 不能
C. 可能
D. 取决于剑的大小
答案:B
7. 成语“对牛弹琴”用来形容什么?
A. 对牛弹琴
B. 对人弹琴
C. 对琴弹琴
D. 对人说话
答案:D
8. 成语“狐假虎威”中,狐狸借助的是什么动物的威势?
A. 狼
C. 狗
D. 狮子
答案:B
9. 成语“井底之蛙”比喻的是什么?
A. 视野狭窄的人
B. 井底的青蛙
C. 喜欢井水的人
D. 住在井底的人
答案:A
10. 成语“破釜沉舟”表示的是什么决心?
A. 放弃一切
B. 背水一战
C. 重新开始
D. 放弃战斗
答案: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阅读试题(100 分钟)学校: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
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
B、江郎才尽
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
A、破釜沉舟
B、弄巧成拙
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
A、刮目相看
B、罄竹难书
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
B、愚公移ft
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
见识。
A、守株待兔B、井底之蛙
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7.“东ft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谢安
8.“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
()的毛病?
A、口吃
B、好说谎
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
B、韩信
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
B、一种官职
11.刘备、诸葛亮是下面哪个成语故事中的人物?()
A.声东击西
B.草木皆兵
C.郑人买履
D.三顾茅庐
12.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的成语是()。
A.含沙射影
B.三顾茅庐
C.狐假虎威
D.拔苗助长
13.比喻坚决断绝关系的成语是()。
A.三言两语
B.程门立雪
C.东施效颦
D.一刀两断
14.与“形影不离”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A.形影相随
B.开门见ft
C.诲人不倦
D.游刃有余
15.“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用来比喻()。
A.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B.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C.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D.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应该适可而止。
16.从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ft孤。
洛阳亲友如
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中得出来的成语是()。
A.同甘共苦
B.一片冰心
C.单刀直入
D.千辛万苦
二、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岁寒三友” ,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
()
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
()
3.“ 六亲不认”,这里“ 六亲” 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
()
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
()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
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
()
7.“ 螳螂捕蝉” 和“ 亡羊补牢” 都是历史故事。
()
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
()
9.“ 笔下生花” 和“ 梦笔生花” 是意思相同的成语。
()
10.“斗酒百篇”是说诗圣杜甫喝饮一斗酒,作百篇诗。
()
三、连线题(5 分)
滥竽充数李白
胸有成竹南郭先生
画龙点睛周兴
妙笔生花张僧繇
请君入瓮文与可
四、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2 分)
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
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跟(谁)有关。
3.“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4.“八分之七”打一个成语。
5.古代文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的有(填成语)。
6.“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用(成语)概括。
7.“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8.“蜜蜂停在日历上” 打一个成语。
9.“汗流浃背” 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
是:。
10.“桃李不言,”是称赞西汉飞将军李广真诚和高尚的品质。
11.出自寓言的成语、、。
12.出自历史的成语、、。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1 分)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的点睛之笔。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4 分)
乌云密布--
惊叹不已--
2.“霎时间”表示时间短暂,请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4 分)
、、、
3.游客们会发出怎样的惊叹?请想象他们的语言。
(3 分)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A
4.B
5.B
6.B
7.B
8.A
9.B 10.B 11.D 12.C 13.D
14.A 15.A 16.B
二、判断题
1.√2.√3.×4.×5.×6.×7.×8.×9.√10.×三、连线题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妙笔生花:李白
胸有成竹:文与可画龙点睛:张僧繇
请君入瓮:周兴
四、填空题
1.鲁班。
2.曹操。
3.匡衡。
4.七上八下。
5.悬梁刺股。
6.得过且过。
7.说话。
8.风和日丽。
9.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10.下自成蹊。
11.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12.背水一战完壁归赵负荆请罪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乌云密布:满天都是乌云,表示快要下雨了,天色不大好。
2.惊叹不已:十分惊讶,不停地赞叹。
3.一霎那顷刻间一瞬间眨眼间
4.言之有理即可。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