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概况

合集下载

礼县资源概况1

礼县资源概况1

礼县资源概况礼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西汉水流域,距天水市90公里。

全县地域面积4299.92平方公里,辖乡2镇,共52万人。

礼县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宝地,主要资源有:[土地资源]土地面积644.99万亩,人均15.9亩,有耕地155万亩,林地199万亩,草地144万亩。

[水能资源] 地表水资源丰富,有常年性河流14条,集水面积3755千平方米,季节性河流8条,集水面积497千平方米。

水资源总量11亿立方米。

年径流量67万立方米,总蕴藏量15.7万千瓦,可开发的4.75万千瓦,年发电量1712万度。

[矿产资源]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藏主要有金、锑、铅、锌、铜、铁、银等有色金属和冰洲石、玛瑙石、水晶石、大理石、花岗岩等非金属。

已探明黄金储量27.8吨,远景储量50吨以上。

[林果资源]礼县是全国32个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县之一,有60公里的苹果林带,面积达22万亩,年产量80000吨以上,并由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祁山牌”商标。

花椒栽种面积15万亩,年产量900吨以上。

核桃年产量500吨以上。

[畜牧资源]天然草场170.8万亩,人工草场15万亩,年鲜草产量90多万吨,载畜量为57万个羊单位。

全县畜禽肉类总产量1.2万吨,有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的盐官罗马市场,年成交大家畜6000多头(匹)。

[中药材资源]礼县素有“陇南药乡”之称,共有药材约159科,534种。

其中,被誉为“中国铨黄”、药族“五朵金花”之首的大黄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量5000多吨,党参、当归、红芪、半夏年产量分别为500、500、300、100吨。

[蔬菜资源] 礼县沿西汉水有10万亩肥沃的水浇地,气候和土地条件适宜发展瓜果、蔬菜生产。

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冬暖棚蔬菜生产基地和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

[旅游资源]礼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较多,有闻名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堡子山秦公陵园和三国时期的古战场祁山堡,秦人发源地---秦公墓,还有风景宜人的香山、翠峰寺、洮坪风光等,东汉词赋家赵壹、五代诗人王仁裕、元代重臣赵世延等名人的故乡就在这里。

秦人的发源地礼县说说

秦人的发源地礼县说说

秦人的发源地礼县说说甘肃陇南礼县,秦文化发祥地被称作“秦人故里”,很多人都不了解甘肃陇南礼县,秦文化的发祥地被称作“秦人故里”,很多人都不真正了解。

礼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隶属于甘肃陇南市。

其实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甘肃礼县,包括西北地区的人。

但据考证,甘肃礼县其实是秦文化的发源地,有报道称礼县大堡子山发现的古墓群被专家一致认定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

实际上礼县的人文景点很多,只是了解的人不多,毕竟是处在西北地区的一个小县。

甘肃礼县礼县面积429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3万,2019年GDP 为42亿,属于经济较落后的县。

不过,礼县在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省属于人口较多的大县了。

另外,很多人都认为甘肃是黄土高原,沙漠戈壁,其实并非如此,比如礼县所在的陇南市就和人们的想象大不相同。

这里接近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在自然环境还是不错的。

最重要的礼县有不少人文景不为人所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些礼县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甘肃礼县是秦族、秦文化发祥地。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5000余件,古籍资料10000余册,展馆内主要展示了秦早期文化的文物及礼县历史、民俗文化及翰墨遗珍书画。

博物馆建筑宏伟气派,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铁笼山三国古战场铁笼山位于礼县县城南15公里处。

铁笼山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若垂壶,西汉水绕其南,急流翻滚,谷转雷鸣,其山状若鸟笼,故称铁笼山。

三国时姜维曾在此大战司马昭。

铁笼山主要由堡子沟、灯笼缝、大士庵、水帘洞、姜维饮马井等景点组成。

“蜀川炎等寒烟,渡陇惟余伯约贤。

试看青青山上草,春来犹献五铢钱。

”武山贤人李克明的《铁笼山》一诗,为铁笼山古战场的历史地位和研究武山战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祁山武侯祠祁山武侯祠距礼县县城25公里,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名人题写的匾额条幅,气势恢宏,警句炙口,书艺精道。

以武侯祠为中心,四周尚有点将台、藏兵湾、九寨、上马石、小祁山、等十余处古遗址。

礼县简介

礼县简介

礼县地处甘肃东南部,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总面积4299.92平方公里,全县现辖2镇34个乡(其中:回族乡1个),5个居委会,568个村民委员会。

全县总人口51.4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5万人。

居民民族构成中以汉族人口为主,占总人口的98.2%,另外还有回、藏、满、蒙4个少数民族。

所辖城关镇、宽川乡、民族乡、乔川乡、盐官镇、草坝红河乡、马河乡、祁山乡、永兴乡、永坪乡、固城乡、燕河乡、崖城乡、罗坝乡、湫山乡、石桥乡、阳坡乡、江口乡、雷王乡、龙林乡、太塘乡、中坝乡、白关乡、沙金乡、白河乡、铨水乡、桥头乡、草坪乡、雷坝乡、滩坪乡、王坝乡、肖良乡、三峪乡、洮坪乡、上坪乡。

礼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据境内出土的仰韶文化文物考证,6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夏、商时氐族、羌族居地,殷末、周时的秦人发祥地;秦文公以前的国都西垂故址,有出土的大量秦代墓葬文物和大堡子山秦穆公、秦襄公陵墓。

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三次伐魏的古战场皆在县境内。

古卤城—盐官,西汉时盛产水盐,为西北著名骡马市场,陇南重要集散地。

礼县还是东汉词赋赵壹、五代诗人王仁裕、元代重臣赵世延、明礼部尚书门克新的故里。

礼县山川秀美,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最为驰名的礼县金矿带,远景储量十分丰富,黄金生产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2003年,年产黄金达648公斤。

盛产苹果,色艳形美,含糖量高,曾获国家外贸部荣誉证书,并成为全国优质水果生产基地之一,礼县“铨水大黄”载誉海内外,出口量曾经占全国一半以上。

大黄、当归、黄旗、半夏、党参,被誉为礼县的“五朵金花”。

礼县县情

礼县县情


同志们,立足县情,开拓进 取,真抓实干,为实现“十 二五”发展目标,推动礼县 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而努力奋 斗!
27
8
二、自然地理
(四)气象 • 县内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属大陆温带季风气候区。 • 年平均气温10.9℃。 • 无霜期多年平均183天。 • 降水多年实测为400—700毫米。蒸发量年平均 1341.2毫米。 • 年日照为1968小时。 • 气象灾害有:暴洪、冰雹、霜冻、干旱等。
9
二、自然地理
(五)资源 • 1、土地资源 • 全县总土地面积644.99万亩。 • 耕地面积198.67万亩,园地6.68万亩,林地 199.43万亩,牧草地111.5万亩,建设用地12.48 万亩,未利用地53.81万亩。 • 礼县的土壤兯有10个类型,30多个土种。
15
三、人口、民族、宗教
• 民族类别有:汉、回、蒙古、满、土家等。 • 宗教: ◆佛教,西汉传入我国。唐朝传入礼县。 ◆道教,宊元朝时,礼县就有道教。香山为道教活劢 场所。 ◆天主教,清咸丰十年(1860)有天主教徒来盐官 传教。 ◆伊斯兮教,唐高宗时传入我国,明朝传入礼县。
16
四、农业
• 农业是礼县的基础产业,主要产小麦、玉米、洋芋、 大豆等粮食作物和苹果、花椒、核桃等经济林果。 礼县是全国优质水果基地县之一。 • 经济林果、畜牧、中药材、蔬菜—农业特色四大产 业。 • 苹果种植面积达46.503万亩,位列全省第二、全市 第一。 • 成功注册了“铨水大黄”、“先秦贡果”、“秦乡 蔬菜”、“祁山牌”苹果、花椒、核桃等10个特色 商标。
• 特色农业产业化布局:
• “南椒北果、整县畜牧、川坝蔬菜、半山洋芋、 高山药材”
19
五、工业
• 礼县巟业及乡镇企业主要有建材、化巟、冶炼、 印刷、农副产品加巟、食品等行业; • 主要产品有炸药、导火索、水泥、黄金、发电量, 自来水、塑料制品、木制家俱、石灰、砖、瓦、 大理石地板、机制纸板、皮革制品。 • “十一五”末巟业增加值宋成2.96亿元,规模以 上巟业增加值宋成2.29亿元;

礼县森林资源特点及林业发展对策

礼县森林资源特点及林业发展对策

礼县森林资源特点及林业发展对策礼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是一个以森林资源丰富而闻名的地区。

森林资源的丰富使得礼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在林业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就礼县森林资源特点及林业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一、礼县森林资源的特点1. 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礼县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湿润,地形起伏较大。

礼县的植被类型非常丰富多样,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等多种类型的植被。

这种多样性不仅丰富了礼县的生态环境,也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2. 丰富的木材资源礼县森林资源中最主要的是木材资源,其主要树种包括松树、杉树、柞树等。

这些木材资源在建筑、家具、纸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礼县的木材资源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生物多样性礼县森林资源中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涵盖了多种珍稀植物和动物。

这些珍稀物种的存在丰富了地方的生态环境,也为发展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产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基础。

二、林业发展对策1.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要实现可持续的森林资源利用,首先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

通过建立健全的森林保护体系,加大对违法伐木活动的查处力度,严格限制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礼县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利用规划,合理安排伐木和更新造林的计划,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伐木方面,要合理确定伐木量和伐期,采取保护性伐法,保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发展森林旅游业借助礼县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业是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开发生态旅游线路、建设休闲度假村和森林公园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自然之美,提升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

4. 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要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加强木材加工业的发展,实现木材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木材的附加值,为当地经济增添新的动力。

可以发展林产品加工业,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为林业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礼县概况

礼县概况

一、自然环境概况1.1礼县概况礼县地处甘肃东部、陇南市西北部,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市、西和县,西接宕昌县、岷县,南连接武都区,北与甘谷、武山接壤,全县幅员面积4299.92平方公里,辖4镇、25乡、9个社区、568个行政村、2607个村民小组、11.6万户、51.78万人,其中农业户口9.96万户、人口48.5万人。

1.2洮坪矿区概况洮坪矿区位于洮坪乡境内,其地理位臵为东经104°59′--34°10′,其中老沟堆浸场位于矿区的东北面,金山堆浸场和小峪河堆浸场位于矿区的西南面。

矿区距礼县县城25km,交通较为便利。

该地区地处西秦岭分水岭南侧,属西秦岭构造,剥蚀成因的中山区,主要山脉呈近东西向展布,海拔高度约1750--1770m,比高在160m左右,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坡度30°--40°。

当地侵蚀基准面绝对标高为1620m。

河川谷地宽窄不一,主要为山地、沟谷地和河滩地。

境内黄金资源较为丰富,在八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原省地矿局地质一队、省有色地勘局原五队、二队、三队、核工业地质219大队等地勘单位经艰苦努力相继在礼县罗坝、阳坡、洮坪、湫山等乡镇发现了大中型金矿床,从90至92年间,经县镇府研究批准在该矿区四周,由有色三队与县政府联办了三家对浸场。

另外,还有好几家死人堆浸场。

由于金山矿区处于破碎带上,地质活动强烈断层发育岩石破碎,山体坡度大,且均是露天开采,三家堆浸场对剥采废渣和堆浸废渣基本上没有采取合理措施,当时建场时和以后的运营中,企业只重视经济的发展,忽视了环保问题,三家堆浸场有的堆场选址不当,致使现在矿区的采矿废渣和堆浸废渣量越来越多,环保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存在的环境问题2.1废水问题根据《甘肃省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类别划分规定》,评价区河段为Ⅱ类水域,该类工程的堆浸喷淋水因其中含金,故经处理设施处理后,全部用不外排;厕所为旱厕,生活污水量较少,故目前堆浸场的废水对地表水水质影响不大。

我的家乡礼县作文

我的家乡礼县作文

我的家乡礼县作文
我的家乡礼县,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这里有著名的大雪山,有碧波荡漾的大沙河,有美丽迷人的水帘洞。

要说最有名的风景名胜,那就是着名的大宁河了。

大宁河发源于甘肃省礼县县城东7.5公里处,是黄河最大支流。

它穿过高山峡谷,蜿蜒曲折,绕了一个大大的S型大弯,然后又像一个巨人一样雄伟地向北伸展,最后在甘肃省灵台县的一个叫马跑泉的地方汇入渭河。

这条河不但是一条美丽的河,还是一条灌溉农田、养育人民、滋养万物、造福百姓、荡涤心灵、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河。

你看那大宁河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一样婀娜多姿,每当春暖花开时节,大宁河两岸桃花盛开,粉嫩可爱;满山满坡都是红色小花。

夏天大宁河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凉爽;到了秋天,大宁河两岸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红彤彤的柿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又大又红的柿子,远远望去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枝头。

冬天大宁河两岸白雪皑皑。

树木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河水结了冰。

—— 1 —1 —。

礼县详细资料大全

礼县详细资料大全

礼县详细资料大全礼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县名源于地名“李店”,元设李店文州元帅府,后改“李”为“礼”,直至明朝才正式定名礼县。

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长江二级支流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秦州区、西和县,西接宕昌、岷县,南连陇南市武都区,北与武山、甘谷县接壤;幅员面积4299.92平方公里,总人口53.8665万人(2015年),辖22个镇、7个乡,568个行政村。

礼县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素有“秦皇故里”之称。

名优特产有礼县大黄、当归、羊肚菜、酒柿子等。

有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秦第一陵园——秦西陲陵园、祁山武侯祠等景点。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礼县•外文名称:Lixian County•别名:李店、秦皇故里•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甘肃省陇南市•下辖地区:城关镇、盐官镇等22镇7个乡•*** 驻地:城关镇•电话区号:0939•邮政区码:742200•地理位置: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面积:4299.92平方公里•人口:53.8665万人(2015年)•方言:中原官话秦陇片•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著名景点: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祁山武侯祠、秦西垂陵园•火车站:盐官站(论证中)•车牌代码:甘K•代表文化:秦文化建制沿革,名称由来,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环境,位置境域,地质,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经济概况,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文化事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科教事业,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文化,风俗,美食,特产,建制沿革名称由来礼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本为元代李店,李、礼音近,明改为礼县。

历史沿革夏:为《禹贡》之雍州地。

夏禹治水,于蟠冢山疏导漾水(西汉水)。

礼县永兴赵坪出土的春秋时期的方壶商仍为雍州地。

西周:礼县为西陲(亦称西犬丘)。

公元前909—895年,周孝王封秦大骆子非子为附庸,建邑秦亭(今张家川县境),号曰秦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然环境概况1.1礼县概况礼县地处甘肃东部、陇南市西北部,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市、西和县,西接宕昌县、岷县,南连接武都区,北与甘谷、武山接壤,全县幅员面积4299.92平方公里,辖4镇、25乡、9个社区、568个行政村、2607个村民小组、11.6万户、51.78万人,其中农业户口9.96万户、人口48.5万人。

1.2洮坪矿区概况洮坪矿区位于洮坪乡境内,其地理位臵为东经104°59′--34°10′,其中老沟堆浸场位于矿区的东北面,金山堆浸场和小峪河堆浸场位于矿区的西南面。

矿区距礼县县城25km,交通较为便利。

该地区地处西秦岭分水岭南侧,属西秦岭构造,剥蚀成因的中山区,主要山脉呈近东西向展布,海拔高度约1750--1770m,比高在160m左右,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坡度30°--40°。

当地侵蚀基准面绝对标高为1620m。

河川谷地宽窄不一,主要为山地、沟谷地和河滩地。

境内黄金资源较为丰富,在八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原省地矿局地质一队、省有色地勘局原五队、二队、三队、核工业地质219大队等地勘单位经艰苦努力相继在礼县罗坝、阳坡、洮坪、湫山等乡镇发现了大中型金矿床,从90至92年间,经县镇府研究批准在该矿区四周,由有色三队与县政府联办了三家对浸场。

另外,还有好几家死人堆浸场。

由于金山矿区处于破碎带上,地质活动强烈断层发育岩石破碎,山体坡度大,且均是露天开采,三家堆浸场对剥采废渣和堆浸废渣基本上没有采取合理措施,当时建场时和以后的运营中,企业只重视经济的发展,忽视了环保问题,三家堆浸场有的堆场选址不当,致使现在矿区的采矿废渣和堆浸废渣量越来越多,环保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存在的环境问题2.1废水问题根据《甘肃省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类别划分规定》,评价区河段为Ⅱ类水域,该类工程的堆浸喷淋水因其中含金,故经处理设施处理后,全部用不外排;厕所为旱厕,生活污水量较少,故目前堆浸场的废水对地表水水质影响不大。

2.2废气和噪声问题该类工程的废气源较多,但废气中的污染物的量较小,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该类工程的主要噪声源(空气压缩机、气动凿岩机、爆破作业、破碎机和球磨机)的噪声值达80--110dB(A),堆浸场离村民居民均较远,故噪声只对操作工人有害,不会产生噪声扰民问题。

2.3废渣问题废渣对环境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直接占用土地和空间,损坏环境自然景观,如果处臵不当,还会逸出有毒有害的气体和二次扬尘,而污染大气环境和土壤,因降水淋溶或地下水浸泡,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溶出后随淋渗液迁移,而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更有甚者,还会因暴雨、洪水冲淘,形成泥石流,而造成淹没村庄、农田,中断公路、堵塞道路等环境灾害。

该类工程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采矿废土石和堆浸后的废渣,由于堆浸场均为地表剥采,采矿废土石全部沿山坡倾倒,且堆存量较大,易引起水土流失危害;该工程的堆浸废渣为有害废渣,含有砷和氰化物,为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的物质易被雨水溶出,而污染周围的地下水水质和洮坪河水质,三家企业现有的建有拦渣坝,有的未建,已建的拦渣坝也不规范,不能满足环保要求。

三、环境治理措施3.1废水治理方案三家堆浸场现有废水处理措施基本可行,由于工人较多,故对生活废水要集中进行处理,在办公福利区设一座生活污水收集池,生活污水经沉淀处理后全部用作绿化用水,不外排。

3.2废气和噪声治理方案该工程的废气源较多,但废气中的污染物的量较小,目前三家堆浸场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因对操作工人有害,故要采取措施防范,治理措施为:采用湿法凿岩、喷雾洒水等控制措施可将废气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该项目的主要噪声源(空气压缩机、气动凿岩机、爆破作业、破碎机和球磨机)的噪声值达80--110dB(A),堆浸场离村民居民均较远,故噪声只对操作工人有害,不会产生噪声扰民问题,为了防止对操作工人的影响,要对操作工人配戴耳塞等劳保措施。

3.3废渣治理方案3.3.1老沟堆浸场治理方案该工程现在西侧沟口建有长30m、宽60m、高2m的石砌坝。

考虑到渣量较大,且原拦渣坝建设不规范,故拦渣坝体应重新设计建设,西侧沟的拦渣坝设计为浆砌石坝,高20m、坝底宽2m、顶宽1m、底长30m、顶长45m,坝外坡设干砌石护坡,有效宽容70000m³;东侧口可用现老干局堆浸场所建的道路作为拦渣坝使用,路面必须加高,该拦渣坝的库容为20000m³。

在沿自然沟底走向砌一条淋渗液收集盲沟,在两个坝外均要修建二、三级淋渗液收集池。

3.3.2金山堆浸场治理方案该堆浸场的堆浸分场较多,有5个分场,现在大草湾、张皮沟和李家坝堆浸分场都建有拦渣坝,金洞沟和大山沟分场无拦渣设施。

其中大草湾的拦渣坝不能满足要求,厂方应对该拦渣坝加高加固,设计长120m,高40m,且在沟底要设一个淋渗液收集盲沟,在坝外要修建一个二、三级淋渗液收集池,以收集堆浸渣的淋渗液。

大山沟堆浸分场位于老沟堆浸场西侧山沟上游的支沟,在此支沟处要建一长25m,高8m的拦渣坝,使该分场的废渣不进入老沟堆浸场的治理区域内,另外在坝外需修建一个淋渗液收集池。

金洞沟堆浸分场在山顶,在堆场下方的沟口均要按具体地理条件修建拦渣坝,在坝外建一个淋渗液收集池。

3.3.3小峪河堆浸场治理方案小峪河堆浸场现有四个分场堆,分别为青岗分堆场、东沟分场、大掌台分堆场和水生地分堆场。

现要对大掌台分场在废渣倾倒处的山沟口建一长30m,高5m的拦渣坝,在坝外侧建一淋渗液收集池。

同时要对现有倾倒的废渣进行治理,在倾倒废渣的两个沟口各建一拦渣坝,并对倾倒斜面开挖平台,种树绿化恢复植被。

对青岗分场和水生分场要根据地形建设拦渣坝,在坝外要建一淋渗液收集池。

礼县位于陇南市北部,。

礼县洮坪矿区重金属治理项目一、基本情况礼县洮坪矿区重金属治理项目,总投资2580万元,建设期限2012年—2014年,项目一旦实施,不仅可以将现存的废渣安全处臵,也会将废渣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使矿区内整体的生态环境大大改善。

二、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投资的目的是使“三废”达标排放,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保护洮坪矿区的大气、水及生态环境质量,尤其是保护水源地不受污染,确保矿区群众乃至全县人民的饮水安全。

项目一旦建成,就会大大减少矿区废渣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为今后企业的正常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环保投资将会产生较大的环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洮坪矿区黄金开采活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无统一规划,边勘探、边开采,特别是由于追求黄金产量高指标,忽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加之受开采条件、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和限制。

多年无序开采,不仅破坏和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地质环境问题。

矿业废弃地、尾矿含有多种污染源,如重金属含量过高,极端的PH值和有害的选矿物料、剧毒的氰化物等。

污染物通过土壤、水体等途径广为扩散,严重污染矿区及周边地区环境。

植被大量破坏,山坡大面积扰动,加之开矿废渣滥堆乱放,引发大面积水土流失。

一是由于矿渣覆盖造成原生表层土壤损失,矿渣的无序堆放,造成土壤深层覆盖,而矿渣堆表面又缺少土壤基质,植被难以恢复,造成水土流失;二是露天剥采和道路修筑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剥离和扰动后的表土失去了植被的保护,造成水土流失;三是采矿巷道开拓和采空区的增大,破坏了原有山体的应力平衡状态,使山体部分区段产生裂缝、塌陷,形成滑坡、崩塌等灾害,造成水土流失。

受5.12地震的影响,矿区原有的拦渣坝、尾矿库受损,部分拦渣坝破坏严重,不能正常运行,造成部分采矿采空区发生塌垮。

若不及时采取措施,矿区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并直接影响下游区域水源地的正常运行,危及下游乡镇6万多人的生活及饮水安全,严重制约区域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区环境现状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较高,植被主要为灌木,人口分布相对比较分散,项目区内的空气、声环境质量良好;在项目区现除现有的堆浸场外,还有部分非法矿点的废弃堆场,这些堆浸场对氧化矿均进行地表剥采堆浸,到目前为止,合计剥离地表面积已超过13.3平方公里,造成大片的植被破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已造成严重的影响。

堆浸废渣约1090万吨,如此多的尾矿,所含氰化物及重金属等污染物,随雨水渗透、冲刷,既污染矿区水源,又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

这些堆浸场采矿废渣和堆浸后的废渣均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废渣有的堆在河边,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故对项目区局部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

废渣对环境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直接占用土地和空间,损坏环境自然景观,如果处臵不当,还会逸出有毒有害的气体和二次扬尘,而污染大气环境和土壤,因降水淋溶或地下水浸泡,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溶出后随淋渗液迁移,而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更有甚者,还会因暴雨、洪水冲淘,形成泥石流,而造成淹没村庄、农田,中断公路、堵塞道路等环境灾害。

废渣对环境的影响已明显暴露。

项目区固体废弃物主要是采矿废土石和堆浸后的废渣,由于黄金采选为地表采剥,采矿废土石全部沿山坡倾倒,且堆存量较大,易引起水土流失危害;堆浸废渣为有害废渣,含有砷、氰化物及重金属,为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的物质易被雨水溶出,而污染周围的地下水水质和西汉水水质。

根据当地的土壤侵蚀模数、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预测模式和矿区面积以及废渣的产生量,经计算,项目区弃渣直接流失量为800000m3;因扰动原生地貌和破坏植被可能造成的新增土壤流失量为24万吨,故该矿区的废渣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四、目标项目投资的目的是使“三废”排放达标排放,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保护矿区的大气、水及生态环境质量,尤其是保护水源地不受污染,确保矿区群众乃至下游数万人民的饮水安全。

该项目一旦建成,将大大改善项目区环境质量,投资效益直接体现为:①可使项目区现存的堆浸废渣和采矿废渣安全堆存于拦渣坝内,消除了冲入河道和污染河水的风险;②为矿区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提供了有效保证;③对开采过的矿区和废渣覆土恢复植被,防止了雨水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绿化后能够恢复破坏的植被,减少对水源地的污染。

综上,项目一旦建成,就会大大减少矿区废渣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为今后企业的正常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环保投资将会产生较大的环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建设内容1、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拦渣坝、尾矿库、防汛河堤进行维修加固。

2、建成洮坪矿区拦渣坝15座,其中小河沟3座、平阳沟2座、竹园沟3座、张皮沟3座、小峪河2座、庙山2座。

3、结合《洮坪矿区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的落实,在洮坪矿区科学选址,正规化设计建成五个容积为20万吨的固体废物贮存场,在贮存场外要建淋渗液收集池。

用于集中堆放矿区产生的大量尾矿,减少无序堆放、缓解矿区环境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