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气功时的异常反应
为什么有些人练气功会出偏?

为什么有些人练气功会出偏?
人们在学练气功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一些练功效应,这些效应中,很多是正常效应,但有时也可出现异常效应。
一些异常效应持续时间较短,经过适当调整后会很快消失。
也有一些异常效应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持续存在,逐渐引起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异常,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与生活。
我们将这种因学练气功而造成的各种不同程度的心身障碍,叫做练功出偏。
古人将它称为“着相”、“走火入魔”等。
常见的气功出偏中,最多见的是各种感觉障碍,如周身气串感、气冲头部感、胸闷憋气感等;此外,还可出现各种外动不已的现象;而学练气功后出现精神异样改变,有时也可见到。
为什么大多数的人练气功获得了良好效益,而有的人却会出偏?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学练气功的过程来分析。
学练气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练功人学习有关气功理论和方法,并在此指导下进行具体练功实践,将这种练功行为变成条件反射逐步深化固定下来的过程。
由此可见,对有关理论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练功方法得当与否,均可决定学练气功时是否出偏,当然,还与练功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体质有关。
功理本身错误引起出偏,例如有的功法创编者在功理方面宣传:“生命在于运动,一动百病皆消,越动越好”、“真气的力量是很强的,一旦发动起来,想控制也控制不了”,从而造成不少人练功时一味追求所谓“自发运动”,出现大动不已的现象。
功理正确,但学功人学练气功时理解错误,或教功人水平低,不能正确表达,教错了方法,均可引起练功出偏。
除上述原因外,学功人自身的心理素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
气功偏差的表现及其原因

气功偏差的表现及其原因什么是气功偏差所谓偏差,是指练功到一定程度发生的一些症状和体征,因此而感到心身痛苦不堪,并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偏差的表现可以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就其本质而言,大致可归纳为主观感觉和客观表现两方面。
症状轻的,称为偏差,重的叫做走火入魔,属于精神障碍,即现代医学的精神病范畴。
但真正算得上偏差的,仍属少数。
一般因练功不得法而出现轻度胸闷憋气、心慌、遗精、疲乏等,不能称为差。
而正常的练功效应,即感到冷、热、轻、重、滑、涩、动痒等所谓“八触”,更不能视为偏差。
对练功后出现的全身肢体动作,即所谓“自发动功”,只要能自然收功停止,是有益于心身健康和疾病康复的,也不能视作偏差。
气功偏差有哪些表现1.感觉异常如自觉有一股“气”在体内到处乱窜,上窜头部则感头胀、头昏、头痛,阻于胸腹则感胸闷气急,腹胀疼痛,或则阵寒阵热,或在身体某一部位出现“气块”,感到躯体形成凹凸或左右两侧分离。
2.肢体异常动作身体剧烈摇摆晃动,或者手舞足蹈而不能自已,欲罢而不能。
3.精神行为失常类似于精神病的强迫症,或有疑病倾向;或怒目而视,动辄打人;或语无伦次,内容荒诞;或自掴耳光,左右开弓,不能自已;或连续刷牙,长达数小时;或幻视幻听,甚至到处乱跑,登高历险而毫无恐惧发生偏差的原因发生偏差的原因,大致上有三种(1)练功者神经类型比较脆弱敏感,或强而不均衡型,或孤独内向型性格,平时日不善与人交际,沉默寡言,离群索居,有与众不同的爱好。
(2)对气功过于迷信,抱有极高的信仰和神秘感,常常认真钻研,刻意追求书本上看来的气功效应,如丹田发热、气流的出现、打通大小周天等,或执著地希望出现身体摆动或自发功。
(3)原来就患有神经官能症一类疾病,具有疑病倾向精神障碍症状。
以上三种情况如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气功偏差的发生。
从上述三种偏差原因来看,离不开意念的偏差,个体心理特性是偏差的基础,加上缺乏正确指导,产生恶性意念而造成气功偏差。
谈练功反应的几点认识

谈练功反应的几点认识作者:张东宝来源:《气功》2000年7期笔者练功多年,并小有成绩,发表了多篇文章,经常收到一些练功者来信,咨询一些有关练功问题。
今对练功中出现的一些反应,谈点认识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指正。
一、疾病反应阶段这个阶段,人体内有病部位在练功后出现比过去更难受的感觉,叫气冲病灶,西医叫“痕迹反应”。
由于病灶在体内长期存在着,已经有了一定的适应性,但这种适应性并不是健康的标志,实质上是一种病态的平衡。
在练功过程中,练功者的元气不断增强,体内病态的平衡受到冲击且被打破后,有病部位的功能逐步由麻痹状态进入复苏状态,这时练功者似乎觉得自己的病更加重了。
其实,这是经络堵塞,气血不畅的缘故。
练功者不必害怕多虑,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几天或十几天,疼痛即会消失。
当然,有的人病史较长,病情较重,这就会出现多次反复才能根治。
还须看到,人体的阴阳平衡是有层次的,是逐步由低层次进入中层次再进入高层次的。
一个人体弱多病,说明其失去了基本的平衡,通过练功和适当的营养调理,达到了生命必须的基本平衡,使生命得以正常地延续下去,这是低层次的平衡。
人们通过练功活动,使体内元气不断增强,此时原有的低层次平衡必然会被打破,因而也就必然会出现许多不适应感和病灶的反应。
然而,不停顿地加强练功,可以使人们获得上升状态的新平衡——中层次的平衡。
此时练功者疾病消除,精神充沛,思维敏捷,气壮力大。
中层次的平衡维持一段时间后(时间的长短,依练功者刻苦精神、悟性高低、所处环境等主客观因素而定),在量变引起质变的情况下,又获得上升状态下的新平衡——高层次的平衡。
此时练功者,阴阳调和,寒暑不侵,体健寿高,智商过人。
就这样,生命的平衡由旧平衡的打破,新平衡的开始而层层递进,不断上升,最后达到有“旧我”脱胎换骨地转变为“新我”。
还有,动是因为体内的元气在冲击病灶之故(因为体内阴阳没有平衡),一旦元气将病灶冲掉了,体内阴阳平衡了,练功者也就不动了(貌似不动,实则内动不已)。
晨练健身气功出现偏差怎样纠正

49.晨练健身气功出现偏差怎样纠正?不少练功者常因好奇,在对气功尚不明确认识时,就盲目追求或同时练多种功法,结果不但不得气功补益,反而出现偏差,招致难堪之苦。
也有一些人因对气功信心不足,胡思乱想,有的则方法掌握不当,又得不到纠正,从而导致一些不良现象产生。
总之,凡是经过练功使精神或肉体有痛苦的感觉或是足以影响生理健康,而且这些不良症状又不易及时得到消除的,称之为气功偏差,也可以叫做气功的副作用。
气功功,主要有以下三种:(1)气冲。
练功中感到有股气由小腹向上冲,导致头痛、眩晕、面紧、头胀、心情烦躁等疾苦。
(2)大动。
练功产生外动,是一种常见现象。
个别练功者由于对外动不有正确认识,而加以放纵或恐惧,结果小动转化为大动不已,手舞足蹈,难以控制。
(3)遗精。
练功一定时期后,身体健康情况大为好转,此时有些练功者在练功过程中遗精次数略为增多,这在古书上解释为“精满自溢”。
而作为气功偏差所说的遗精,是指次数过频的病理现象,每周可达2~3次或1日1~2次之多,甚至白天也有遗精。
上述三种偏差的纠正方法如下:(1)初练功者最好能在气功师或健身教练员指导下进行,如无此条件也应取得信函指导并及时联系,以便及时纠正气功偏差。
(2)气功方法(包括呼吸、姿势、意守等),务必要遵循自然原则进行,切莫故意用意识去引领,以致把经络路线领错,对功中任何现象,不应追逐或恐惧。
(3)练功时期精神要轻松愉快,排除忧虑与恐惧,消除对气功不必要的怀疑而专诚恒静地进行练功。
(4)练功者需要有恒心、耐心,切勿急于求成,否则往往因求功过切,着力勉强,有违自然原则,易致弊害。
(5)功中严禁受惊。
惊恐一般多由外界突来较强刺激(如巨响声等)而引起,或因自身往日历经惊险之事,在功中复显其幻像而受惊吓,所以在练功前应事先讲明,练功者即使遇此事也不要介意,不因遇此情况而精神紧张,切记畏惧必受其害。
(6)虽然百般谨慎,但万一练出了偏差,也没什么可怕,可请气功师用纠偏方法加以纠正。
练气功的效应及其处理方法

练气功的效应及其处理方法练气功效应练气功的过程,是不断的进行自我调节到最佳状态的过程,可以使体格健壮,延年益寿,使病情好转或治愈,而且可以使自己还会感觉到在生理上发生很多变化,这就叫做练功的效应。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小腹及四肢发热(尤其四肢发热):有时以热气团的感觉出现,有时以“温水荡漾”的感觉出现,有时似“热气弥漫”的感觉。
产生这些感觉后,练功者自觉很舒适。
发热的原因是体内循环的血液实行重新分配,末梢血管扩张,而血流量增加。
注意不要使热感太甚,如果热甚时可配合哈气将意念分散些,热感即可减轻(2)出微汗:出汗不要太多,应以汗透皮毛为度,也就是控制到身出微汗的程度。
(3)口水分泌增多:练功中口水增多,就慢慢的将增多的口水咽下去,这样可以帮助消化。
(4)胃肠蠕动加快,排气增多,进行腹式呼吸及“意守丹田”时更明显。
练功者自己能感觉到胃肠蠕动增快或产生肠鸣,增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促使大肠通畅。
(5)消化功能加强,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吃饭香,容易饥饿,这些都是消化好的表现,这是由于唾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加所致。
(6)睡眠好,容易入睡,睡得深熟,对解除精神及体力的疲劳均有良好作用,对失眠多梦睡不好的人尤为明显。
(7)练功过程中有时可出现皮肤似虫爬样感和肌肉微微跳动感,这是机体内“气机”通的初步征象,练功者入静到定程度时,大脑皮层分析皮肤感觉的区域进入深度抑制,出现有关皮肤刺激的各种幻觉。
对体内的微微跳动能清楚的觉查出来,对此现象练功者不要过分注意,否则影响入静,如果这种感觉有加强趋势时,可将注意力分散些,即可得到缓解8)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如果入静较好,在练功时觉得特别神清。
全身轻松,有时感到身体好象不存在了似的。
收功后感到头脑清醒,精力充沛,身轻有力。
(9)各种舒适的感觉,头皮特别松弛,全身飘飘然练功效应及处理方法(1)身体疲劳与酸痛:在练功初期,由于坐、站功后感到下肢与肩胛部酸痛和乏力等。
可能是由于该部放松不够,肌肉紧张,或盘坐站立时间长,身体没有活动之故,故开始练功时必须使全身肌肉各部放松,做些有关的准备活动。
练气功会出现的各种反应,哪些正常,哪些不正常?

练气功会出现的各种反应,哪些正常,哪些不正常?练功中的正常反应练功时身体出现一些感觉,如酸、麻、胀、凉、热、重、痒、虫爬行等,称之为八触,这些都是正常反应。
练养气功也会有这些感觉,现分述如下:第一头皮发痒。
头为三阳之宗,平时经络不甚畅通,,气功使真气运行旺盛,就剌激头皮发痒,遇到这种情况,万不可停练气功而抓痒,最好是置之不理,待经络畅通,痒自解除。
第二具体某部发麻。
行功时,在经络似通未通之际,常在脏腑经络某一部位或肢体某一部位产生麻的感觉,应继续练下去,经过十多日或更长的时间,会自行消失。
第三热感。
练养气功有时会在身体某一处产生热感,这是内气流充之表现。
热的部位因人而异。
有的先出现于头部,冲破泥丸宫,转而入天心,下华盖,过中庭而入巨阙,再通过三脘归于海底;有的先充实了胃气,濡润皮毛,达于四肢,充满丹田,转入督脉,上升泥丸宫,再由天心下承浆,沿任脉下行归于海底。
内气充满周身后,某一部位的病灶则有真火灼之而发生疼热感,沉疴宿疾由此而逐渐消除。
第四胀。
养气功在入静之后,真气运行,就感到皮肤发胀,尤其是四肢感觉最灵敏,面部也会有发胀感觉,这种感觉有的锻炼一两天就发现,有的十数天才发现,总之,这是气通经络的第一步感觉,比较容易觉察。
第五大。
在行功过程中,有时感觉身体很高大,这是真气通畅,微小的经络扩张,身体各部出现充实膨胀的感觉,练到气充全身,通行无阻,就自然消失。
第六小。
有时感觉自己身体异常矮小,这是真气由外入里,集中于丹田,而出现的一种幻觉,时间不久就会消失。
第七重。
练功入静后,真气下行,,呼吸而入于丹田,有时感觉身体异常沉重,这种感觉多数在初练者发现。
第八轻。
练功入静后,在真气运行过程中,有时觉得身体轻飘飘,好象浮在空中,像要飞起的状态,这多半在吸气时出现,因为吸气时,真气是上升的。
第九凉。
有不少同道者在谈到意境时,在心肾交通之后,出现过凉澈心脾的舒适感觉。
这是任督脉循环,天地多泰,肾气充足,肾水上潮的表现。
正确对待练功中的反应

正确对待练功中的反应在练功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种种反应,归纳起来有两大类型,一是病态反应,一是神气变化反应。
Ⅰ、正确对待病态反应这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出现的类似病态的反应。
如第一章所述的气冲病灶反应、排病反应、长功反应等。
这些反应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
有人担心是旧病发作或得了新的病,也有人担心是出了偏,不知如何是好,……究竟应如何对待呢?一、首先排除是否出偏全面检查练功是否合乎功理、功法的要求,检查身形是否合度,动作是否合法,意识活动是否正确,是否加了其它功法等等。
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就可以肯定不是出偏。
若因姿势不合度引起的不舒服症状,可纠正体势来解决(按各部身形要求去纠正);若因动作不合法引起症状,则按正规动作纠正之;若自行添加功法或意识活动引起的症状,则以纯化智能功法来解决;若不知以何方法对治,则统以蹲墙法来解决。
蹲墙法为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两足尖顶在直立的墙上,然后缓慢下蹲至极限再上升,反复练习,对各种反应都有很好的效果。
二、如何区分是病(旧病复发或新患病)还是反应一般来说正常反应虽有痛苦,但神清气爽,与通常患病之重滞感不同。
有些疼痛现象影响功能不甚大,有时病与反应也很难区分。
因为当出现症状时,如果意识里病态心理严重,可以使症状加重,从而转化为严重的病,有些癌症病人明显好转后,一旦出现病情反复——实际是反应——较原来病的程度轻得多,但由于精神紧张而使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
有的病人出现了严重的症状,由于精神稳定,病情又逐渐好转,终至痊愈。
很多实例表明,精神稳定,一心练功,重病也可以好转、痊愈;精神上有包袱,轻病也可转重甚至死亡。
因此,练功后出现了病痛,最好的办法是不去分辩,仍一心练功,病与反应皆可得到医治。
假若精神有负担,不能安心练功者则应到医院检查,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
从智能功的角度讲,练功后出现的各种病痛,最好是请老师发放外气予以调理,若服药,应适当用些益气、滋阴、活血的中药。
对各病症,应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如咳嗽吐痰,服祛痰药勿服止咳镇咳药;腹泻可服调气补气通滞药,勿服止泻收敛药,发烧可服滋阴药,勿服苦寒清热药……。
练功效应和异常反应的识别及处理方法

练功效应和异常反应的识别及处理方法一、练功效应之一练功的人,—般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都会产生一些效应,这种效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反映和效果。
由于功法的不同,个体的差异,也会有些区别。
怎么样来判断这些反应、效应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须纠正的呢?㈠初级阶段的正常效应练普及型气功的人,他们在初期阶段的正常效应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种是练完功之后,脑清眼明,体健身轻,步履娇健,记忆增强,浑身感到舒服。
第二种是小腹和四肢温暖舒适,这种温暖感逐步地达到全身,身上有一种热气弥漫、温水荡漾的感觉。
第三种是在督脉一点一点地出现清凉的感觉,甚至发展到头顶,即所谓“醍醐灌顶,遍体清凉”,这种感觉可消除欲火,是“精定”的表现。
第四种是身出微汗,面部红润,这个出汗应控制在出微汗的程度,不能出大汗,不能着凉,冬季在户外练功时应注意防止受凉,引起伤风感冒。
第五种是内分泌活跃,练功时流泪,或唾液增多。
第六种是胃肠蠕动加快,出现咕噜声,腹鸣声,这对食物的消化,营养的吸收,肠道积气的排除以及保持大便畅通都有好处。
第七种就是睡眠加深,精力充沛。
第八种是食欲增进,瘦人体重增加,胖人经过练功体重有所减轻,特别是在练完站桩后。
第九种是皮肤出现骚痒,像小虫爬似的,这是气机在体表触动,是通达气脉的初步征象。
第十种是肌肉微动,骨节着响。
这是肾气开始旺盛的征象。
以上反应都是练气功初级阶段的效应。
练内丹功则是每—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特殊征状,各个阶段都有各个阶段的练功效应。
如筑基阶段,当你经过百日筑基后,会出现体魄驲臻强壮,精力充沛,性欲旺盛,容颜焕发,回春驻颜。
继续深练时,这种效应消失,真气增加,肾水内收,也极少排放,倍感精力旺盛。
继续练下去,下丹田处常有暖气到来,周身舒适。
随着功夫日深,暖气不再是暖,下丹田处发烫,热潮上涌。
继续练,则下丹田处收缩,一张一驰,收缩有度。
再继续练下去,下丹田的热气直冲中丹田,又由中丹田返回下丹田,来回往返不停。
如果继续精进,下丹田处会产生鸡蛋大小的东西,上下移动,不久就稳定在下丹田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气功时的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也称不良反应,在练功中由于对练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未能正确掌握,所以在练功中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头昏脑胀、胸腹胀满、气不归原等各种反应。
这些异常反应的出现,影响练功的进展和健康,故称不良反应。
遇有此种情况出现时,应及时从各方面调整、纠正。
一般在短时期内,大约一周左右,即可自行消失。
如出现异常反应后,未能及时纠治,异常反应进一步发展,长期不消失,即会造成偏差。
故有人认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即为“偏差”。
一般异常反应有如下几种。
1.杂念丛生,心意散乱
练功者由于平时的内外环境的纷扰,或练功前思想负担过重,精神紧张,未能做好思想准备工作。
致使练功时杂念纷扰,千头万绪接踵而来。
初学者练功时,愈急于入静,愈不能入静,愈想排除杂念,反而杂念愈多,以致精神更加紧张,甚至不能继续练功。
这多是由于用意过重引起的。
在练功中杂念纷来时,应顺应自然,不要勉强抑制,经过一段时间,约20至30分钟,静观杂念出入,杂念逐渐会减少。
或当杂念繁多时,意守呼吸用数息法,即在练功中默念自己呼吸的次数,或默念字句法,进一步把全身放松及思想放松,即可使杂念逐渐减少。
如杂念过多,烦躁不安,可暂停练功,散步片刻,待心情平静后再开始练功。
2.胸闷憋气,呼吸不畅
练功中由于姿势不当,如收腹挺胸或含胸过甚,或呼吸用力过强,勉强追求深长细匀的呼吸,用力气沉丹田,或停闭呼吸时间加长,意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