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气功的阶段

合集下载

气功十大流派及阶段的划分

气功十大流派及阶段的划分

气功十大流派及阶段的划分中国传统气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但气功源于何时?气功的历史应该从哪里开始写起,怎么个写法?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比较模糊,整个气功界和国内高等院校的气功教科书至今都没有一个统一认识。

我们写气功简史的目的,是希望从气功历史的角度,寻找一种符合浓缩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保持中国传统气功本义,原逆命题必须同时成立,拥有科学的方法论体系,经得起科学实验的检验,经得起应用实践的检验,这六大检验标准的气功体系,以便有效指导人们的练功实践,而不是把气功发展简史简单地写成一本由一系列历史事件罗列成的流水账。

蒋成博气功专著基于此,《气功:气的综合修炼》从神话传说、考古发现、文献资料、古气字的结构形态、逆向思维、逻辑推理、气功实验、符号分析法、坐标分析法等多种方式、多个方面出发,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探索,得出气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气文化一个缩影的结论:气功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同步,更确切地说与中国传统气文化的发展史同步,是中国传统气文化思想、方法和实践的典范。

传统气功虽然经过远古、古代、近代、现代的不断发展,逐渐以传统的气文化为中心,以气为标志,以人—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系统为中心自成一家。

但气功发展史的梳理工作,则是从20世纪50年代才缓慢开始的。

大汶口骨梳20世纪50年代末,气功正式进入中医药大学教科书以来,气功发展简史相关文献,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日趋丰富。

有按断代史顺序叙述的,有按气功流派或功法特点叙述的,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叙述的,不一而论。

从分类方法上看,形成二分法—多分法多种分类形式。

根据二分法,气功发展简史分为“正史”和“伪史”两部分。

气功发展“正史”是沿着传统气功正面发展进程形成的气功简史,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气功发展“伪史”,即伪气功发展简史,始于20世纪80—90年代。

1959年10月南京中医学院主持编著的《中医学概论》第九章“气功概要”以寥寥数语,简要概括了气功发展简史,开始了气功正史的记载。

民间高人论气功内炼的三个层次

民间高人论气功内炼的三个层次

曾庆余先生论气功内炼的三个层次气功内练的三个层次曾庆余一扶正固本驱邪出体百病生于气,对气敏感(经络宽粗、穴位厚大)者,对邪气、乃至对天气变化均极为敏感,老天一变脸,马上就感冒。

这是坏事,也是好事。

这类人只要能踏入气功之门,他们正气生发快,祛病快,上功快,也功能也快。

故不少气功能人都是“病号”出身。

入门练功首先在于“促助产能,减少耗能,增加储能”。

日积月累,量变质变,扶正固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增加产能与储能,宜练动功或桩功,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血旺则气成盛,气行则血行,进入良性循环。

闭目站练马步站桩功效果笃实,外静(减少耗能)内动(增加产能与储能)后天之气与先天之炁兼练。

入门练功,识神作主,引动的多系后天之气——生物化学能,直接供形、神消耗之用,练之则行,不练则停,“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是为“人练气”,要在坚持。

二开发潜能永固命根后天之气行于人体经脉之外的皮肤腠理间,不入经络,不易进入内脏深处,而且能量有限,故对深层组织的沉疴顽疾难以显功。

如此,必须进一步开发出人体深层潜能——人体“原子能”先天之炁,方能显效。

后天之气的持续修炼,日久功深,识神渐寂,元神显现,炁气萌生——脐下火发,丹田炁动,先天之炁冲关而出,循经络流注,过关穿窍,由表及里,进行着人体“改天换地”的巨大工程。

先天之炁,“神炁一体”。

“神有炁则灵”指挥元气(炁)作功( 用 ) ,能对自体的病理状况及生理状态进行“自我诊断” ( 包括隐患 ) 、“自我调理” ( 针对治疗 )、进行整体自我康复。

“神炁相抱”的“智慧高能”,系“灵知灵能”,止所当止,行所当行,进入 24小时自动练功功境,不劳识神费心,“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由后天之气的“人练气”升格为不练自练的“炁练人”——无为而不为。

匡常修道长说,自从先天真气发动,循小周天循行三百周后,沉疴尽消,身心质变,冬不着棉,夏不挥扇,前后相比,判若两人。

练功至此,方称康健,百邪难侵,永固命根。

炼精化气发展历史

炼精化气发展历史

炼精化气发展历史
炼精化气是道教内丹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内丹术筑基气功的第一阶段。

道教内丹术是一种通过修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以达到提升个人精神境界和身体健康的修行方法。

炼精化气的具体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道家哲学和道教思想,其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秦汉时期:这是炼精化气的早期阶段,主要是在道家哲学的基础上,通过修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以达到延年益寿和飞升成仙的目的。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老子、庄子、淮南子等。

2.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炼丹术逐渐兴起,并在唐末五代时期达到了高峰。

炼丹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炼制长生不老丹和仙丹,其方法是通过加热和蒸馏等手段,将不同的药物合成为一种新的物质。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

3. 隋唐时期:这个时期的炼丹术逐渐与内丹术相结合,形成了炼精化气的方法。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陈抟、吕洞宾、张果等。

4. 宋元时期:这是炼精化气的成熟阶段,也是内丹术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王重阳、全真道、张三丰等。

总的来说,炼精化气的发展历史与道家哲学和道教思想的发展密切相关,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早期的道家哲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炼丹术,再到隋唐时期的炼精化气,最后到宋元时期的内丹术的鼎盛时期。

古代练气士练气的三大阶段,以及拳术呼吸法!

古代练气士练气的三大阶段,以及拳术呼吸法!

古代练气士练气的三大阶段,以及拳术呼吸法!练气的三大阶段:1、气感练功练到一定的程度,会觉得丹田部位有一股热气感,或者形成一个“气”上感,这就是内气聚集、储蕴的表现。

2、任督二脉通畅通过进一步的锻炼,这个“丹田”之气就会循经络系统运行全身,你会感到一条热气流下伸至会阴穴,往后向上升经督脉经络的尾阎、夹脊、玉枕、百会等穴,再向前往下,循任脉经络经“膻中穴”回到“丹田穴”,出现任督经气循环的感觉。

3、十二条经络及奇经八脉再进一步锻炼,可出现内气沿周身十二条经络及奇经八脉路线循环感觉。

练功到此,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

功到高级的上乘功夫时,能做到不用眼睛而能视,不用耳朵而能听,那怕是芥未小物能知,微弱之声而能听。

炼气的阶段和呼吸法练拳术的人,首要的是炼气,其次才练筋骨肌肉和关节韧性的发达。

如果只在拳术形式上追求而不结合炼气的实际,将来拳术恐怕是没有成就的,对祛病、延年益寿的效果甚微,拳技也不能达到上乘。

1.浅呼吸炼气,是以呼吸作用为功、以气与力合为用而进行拳术运动的。

初学内家拳,首先用后天自然呼吸,使肺活量和肺容积增大。

气壮力大,勇敢过人,这是第一阶段。

2.中等呼吸当第一阶段有了功夫,然后再练后天返先天的腹式呼吸,使气深而藏,气量更加增大。

鼻吸丹呼,鼻呼丹吸,此谓腹式逆呼吸,呼吸时必须带呼声畅气。

因为逆呼吸所起的是吐故纳新作用,一旦肺气充足肺部扩大,便不能含胸、降气、气沉丹田,而肺细胞的过分膨胀,容易使肺出血,使身体反受其害。

所以炼气必须得法,这是第二阶段。

3.先天呼吸两个阶段呼吸得法,使拳术工、顺、真,再把气故意松开,放至足底涌泉穴,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前任后督,气行滚滚。

庄子云:“真人之息通于踵。

”这是第三阶段的“先天呼吸”,也称“胎呼吸”,是儒道两家追求达到的“大周天”气运全身法。

气功四时练法

气功四时练法

气功四时练法气功练习方法气功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尤其适合老年人朋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朋友也加入到了气功保健的行列,学练气功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点击这里阅读原文古传气功,内功心法1、初级阶段的理论学习和功法锻炼这一阶段是初级入门阶段。

这一阶段的功法锻炼虽然能知道些要领,但还难以达到要领要求。

身体的肌肉难以放松,显得僵硬。

精神兴奋,好象越想宁静杂念越多。

练功中感到肩臂沉重,练功难以坚持很长时间。

2、中级掌握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肌肉可以在自我意识的调节下,完全放松下来,精神也可以进入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入静状态,主观上可以感觉到全身舒适,心情舒畅,客观上可以引起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变得协调,从而起到健身防病、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并因此而对气功产生更进一步的认识。

3、第三阶段则是气功锻炼的高级阶段气功的练习方法教你简单四招式练功人经过此期反复的训练,已能熟练自如地进到入静状态,其生理机制是一个新的条件反射建立起来了。

练功中只要一给予条件,立即就能进到入静状态。

尤其是这一阶段可以发挥意识能动性,做到意感相随,使体内练功中产生的感觉能随意念要求出现或运行到病变的部位,名之为“气至病所”。

气功练习方法1、坐腕起手开步站立,手腕下沉,翘指,目视前方。

2、屈膝提掌屈膝下蹲,同时,两臂由两侧提举于头顶上方,两掌交叉,掌心向下,目视前方。

气功的练习方法教你简单四招式3、开掌托天两腿微微伸展,同时两掌向外翻转,两臂向身体两侧分开,向斜上方托撑。

4、俯身按掌两腿屈膝微下沉,上体以髋为轴,俯身下折;两掌相对相合,经体前向下按于两脚踝内侧。

两掌从脚踝内侧向外抚摩至外侧,再由下向上经过大腿外侧,提起至两胯外侧,同时上身直立,回到起始动作。

4个节拍为一次,9次为一组,一天练习2~3组。

气功的练习不仅能够保持我们的呼吸顺畅,机能平衡更是能够帮助我们达到祛除浮躁的效果。

气功练习方法。

气功修炼五步骤

气功修炼五步骤
一种分阶段、逐步打通任督脉的功法。这个功法的最大优点是,每个阶段都有具体方法可循,步有一步功,一步有一步理,好学易记。●真气运行法共五步:
(1) 呼气注意心窝部。“舌顶上腭”是贯穿功法的永久性动作,必须始终坚持。入坐后,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接着,笑肌微提,含胸拔背,用耳细听呼气,使鼻子在呼吸时不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要加任何意念。自然呼吸,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此步,每日早、中、晚,各练功1次(用膳后,一小时内不要做功),每次20分钟(或者500个呼气)。练到3~5天,心窝部即感到沉重、饱满;练了10天左右,每呼气,即感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第一步功即告完成。
(4) 通督忽忘复勿助。下丹田处的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力量时,即冲击尾闾穴(长强穴),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意识也随之上行(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不要用意识向上导引(勿助),上行的快慢,取决于下丹田的力量。若实力不足,它就停下来,待下丹田的力量再充实,自然继续上行。若急于通关,努力导引,会和下丹田的力量脱节,无异于揠苗助长。不可如此急促冒进。练此步功时,每日可酌情增加做功次数,每次时间也应延长到40—60分钟。通督时间,一般在1周左右(因人而异)。通督脉是一个飞跃的过程,也是加深功夫的关键性进步。过去把这一段叫“积气冲关”(即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也称“后天返先天”。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下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感觉真气活跃,即“肾间动气”。未通督之前,常感背部向上拔起状,头部周围拘紧,有时沉闷不适,这皆是必有的现象,不必担心疑虑。督脉通畅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形成任督循环,即所谓“小周天”运转。这时就能体会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感觉了。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神经官能症状,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有的因经络不通,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一般人则表现为精力充沛,身体轻捷,判若两人。

实修元气功的练功过程---小周天到中脉的修炼之路-谈玄论道-漏尽阁社区——修真...

实修元气功的练功过程---小周天到中脉的修炼之路-谈玄论道-漏尽阁社区——修真...

实修元气功的练功过程---小周天到中脉的修炼之路-谈玄论道-漏尽阁社区——修真...《庄子齐物论》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这个天地万物与我的共生合一,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天人合一,这是大多数修炼方法要解决的问题,元气功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元气功是如何达到天人合一呢?先来介绍一下元气功的基础修炼阶段,以便大家理解元气功是如何实现天人合一的.元气功基础功法比较简单,在我学的时候没有具体的分级,甚至也没有周天之类的说法。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我勉强把基础功分为两个阶段,初级打通小周天,中级打通大周天。

初级功法比较简单,只有几套导引动作,也有打坐的练法,都比较简单易学。

初级功为实现小周天目的,中间也大体可以分为,筑基,聚气,通关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没有严格的界限.过渡也都是自然完成.有人如果练习过其他功法一定会有疑问,大多数功法在初级阶段都有针对性的功法练习,怎么元气功没有.其实着也是元气功的特色之一.不需要专门筑基聚气通关,但是却能自动完成这个过程。

我们练习元气功时,身体需要采气自然就会采气,需要什么气自然就会采什么气,什么部位方需要采气什么部位就会采气,该通关的时候就自然会通关。

不需要专门练习,是全自动完成的. 就象带编好程序电脑的机器能自动运行一样。

多数习练者都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一点。

元气功之所以能作到这一点,奥妙全在学功之初,师傅就会根据你身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帮你打通你的几条经脉,并在你的丹田储存一些元气功的气,这个过程就象编好了程序,然后把电机安放好一样的,这些工作完成了,气到了你身体里面自然会按照预先编好的程序运行。

具体什么经脉要根据不同的人的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选择,是有所区别的.但是目的都是一样的, 都是要初步疏通气的通道,并在你身体内种下元气功的种子,以便培植你自己体内的元气,使之生发和生长。

需要明确告诉给的是,这个时候你的经络不是真正的通, 是暂时通,这种外力达成的通还不属于你自己,如果不修炼,过一段时间经脉还会重新闭合。

气功内炼的三个层次

气功内炼的三个层次

气功内练的三个层次曾庆余一扶正固本驱邪出体百病生于气,对气敏感(经络宽粗、穴位厚大)者,对邪气、乃至对天气变化均极为敏感,老天一变脸,马上就感冒。

这是坏事,也是好事。

这类人只要能踏入气功之门,他们正气生发快,祛病快,上功快,也功能也快。

故不少气功能人都是“病号”出身。

入门练功首先在于“促助产能,减少耗能,增加储能”。

日积月累,量变质变,扶正固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增加产能与储能,宜练动功或桩功,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血旺则气成盛,气行则血行,进入良性循环。

闭目站练马步站桩功效果笃实,外静(减少耗能)内动(增加产能与储能)后天之气与先天之炁兼练。

入门练功,识神作主,引动的多系后天之气——生物化学能,直接供形、神消耗之用,练之则行,不练则停,“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是为“人练气”,要在坚持。

二开发潜能永固命根后天之气行于人体经脉之外的皮肤腠理间,不入经络,不易进入内脏深处,而且能量有限,故对深层组织的沉疴顽疾难以显功。

如此,必须进一步开发出人体深层潜能——人体“原子能”先天之炁,方能显效。

后天之气的持续修炼,日久功深,识神渐寂,元神显现,炁气萌生——脐下火发,丹田炁动,先天之炁冲关而出,循经络流注,过关穿窍,由表及里,进行着人体“改天换地”的巨大工程。

先天之炁,“神炁一体”。

“神有炁则灵”指挥元气(炁)作功( 用) ,能对自体的病理状况及生理状态进行“自我诊断”( 包括隐患) 、“自我调理”( 针对治疗)、进行整体自我康复。

“神炁相抱”的“智慧高能”,系“灵知灵能”,止所当止,行所当行,进入24小时自动练功功境,不劳识神费心,“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由后天之气的“人练气”升格为不练自练的“炁练人”——无为而不为。

匡常修道长说,自从先天真气发动,循小周天循行三百周后,沉疴尽消,身心质变,冬不着棉,夏不挥扇,前后相比,判若两人。

练功至此,方称康健,百邪难侵,永固命根。

三采摄天精地灵地改造血肉之身人体“原子能”先天之炁——智慧高能通过天道的代表——心中之元神直与天( 大宇能场)通,人天感应,练功即进入“法无定法”、“非法而法”功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炼气功的阶段
*导读:据丹书上说,练气功有阶段,结合自已的体验,叙述如下:一、练气功的阶段练气功分为筑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
据丹书上说,练气功有阶段,结合自已的体验,叙述如下:
一、练气功的阶段练气功分为筑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四个阶段。

1.筑基
把根基建筑牢固,才能完成练功的任务。

因此,它关系着整体功法锻炼的成败,故喻为筑基。

人体构成的根基在肾脏,肾脏功能不强,导致各脏腑功能衰退,引出百疴缠身。

什么道理呢?据中医学说:按五行生克,肾脏属水,缺水不生木(肝),以致木不生火(心),火不生土(脾),土不生金(肺),因此,肾脏是躯体的根基。

如同天地间无水,万物不生的道理一样。

(1)肾脏功能不强的原因:壮年耗精过多,导致老年肾亏,使躯体不健,不能抵抗病害。

(2)怎样康复体质,百病不生呢?必须加强气功锻炼,增强肾脏功能,筑成牢固的根基,才能抵抗病害。

(3)怎样增强肾脏功能呢?必须树立有坚决的储精、炼精的思想。

(4)怎样储精呢?壮年七天性交一次,珍惜精水损失;老年要决心断绝性交,精水积满,外阳必举,要用炼精的办法,控制外溢,使其还精补脑。

(5)怎样炼精呢?外阳举起时,急用闭目内视会阴穴,吸气意引,从尾闾将气提起,如忍大便状,好像举重物似的,上升于脑,随着用两目光上视脑中,停一会儿,用意念从两眉中间引
向下行,落入脐下腹中(下丹田),这样一升一降,为一周,无论旋转多少周,以外阳自缩为止。

丹经上叫做采小药(精为药),用药归炉(下丹田),封炉温养,谨固牢藏,才能练精化气。

道乡集上又说:小药为外药,采于外,用有为有作的法采之。

要注意采小药,只须用在外阳冲动举起时,如不冲动举起炼它,容易出偏,因它是用周天进火烹炼精水功夫,精水不冲动,故意炼它,就如锅里无水,光烧火,锅就干了。

得不到水火既济。

黄庭经说:急守精室(下丹田)勿妄泄,闭而保之可长活。

可见精水是炼气功的宝贵药材。

但是闭住精门不外泄,在人人生活中,很难作到的事,据我练功体验,泄一次精,内气就消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断绝性交,可是发观梦中性交,不易断绝,必须不怕失败,继续加强练功,积功日久,定有成功之时。

以上说的既基办法,也是我的体验功夫。

2.练精化气
(1)入门功法,在有闲空的时间,端坐在椅子上,两眼向前平视,目光凝视一个中心点,用意不用力,再慢慢地收回目光,
闭目内视两眉中间(祖窍穴),内视一会儿,稍觉有点温暖,再将意念轻轻地引向下行,落入脐下腹中(下丹田),内视腹中一个虚空境界,要朗彻其光,朗则神清,朗则气爽,就不至于昏沉,如同天空无云遮蔽的太阳,照射大地样。

凝神也应如此。

这叫凝神于气穴(下丹田),也叫心肾相交。

阴符经说:机在目,学习气功的人,用目光朗照,能制止杂念,是练功的总枢。

若失去朗照力,神即他驰,杂念丛生,性光不能聚于气海,虽日坐数次,对气功也无好处。

(2)微阳初动的景象
先练坐15分钟,杂念不起,万虑俱寂,呼吸自然。

功时逐步加码,练坐日久,能坐一小时,腹中受目光煦照,自生暖气,蠕蠕欲动,融融自旋,这是静极生动,微阳萌生。

什么是微阳呢?就是腹中精水,受目光煦照,自生暖气,化成的小气团,如同太阳蒸晒海水化成云气一样。

(3)小周天功法的景象
发现微阳萌生景象以后,仍要坚持内视它的活动,越动越大,仍以日光煦照动处,这是初步功夫积累内气的要诀。

比如室中香烟一线,若火不绝,其烟渐渐笼满室中。

而积累内气,也应如此,开始腹中气动微小,渐渐越动越大,通达四肢百骸,皮肤状如虫行。

如加紧用功,定能达到气足神充,浑身舒畅,迨至发现眼前有光闪,周身似醉,耳际有风的景象,这就是炼到内气旺盛已极,自然有气冲过尾闾,上升脑中,略停一会儿,从两眉中间降入口中,化成津液,咽入脐下腹中。

如同空中云气化成水珠,降入地下,滋润万物一样。

这叫炼精化气的小周天,是以内气炼精化气功夫。

从此形成了神气相依相抱的内气呼吸,一升一降,息息归根。

为什么呢?因为内气呼吸离不开丹田气根。

丹经上说:内气呼吸,是用武火炼精化气功夫,因此神气抱在一团,气谓风,神谓火,风吹火旺,放能炼精化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