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5学案 第13课宇宙的未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宇宙的未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宇宙的未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观测事实,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宇宙的未来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究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宇宙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观测事实,以及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发展趋势。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对宇宙的未来进行预测和分析,以及让学生理解宇宙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宇宙的趣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观测事实,包括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浩瀚与人类的探索之间的关系。
3.举例:列举一些实际案例,如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4.对比:对比地球和宇宙中的生命,引导学生思考两者的异同,让他们深刻理解宇宙的广袤和复杂性。
5.总结: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宇宙的奥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问答、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
2.教学手段:课堂练习、家庭作业、评价方式多样化。
五、课堂练习与家庭作业1.课堂练习:通过问答、选择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宇宙的未来》。
2.教辅:参考书、题库等。
3.技术工具:电脑、投影仪、图片资料等。
七、结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宇宙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观测事实,了解了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发展趋势,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宇宙的未来进行预测和分析。
同时,学生们也激发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究热情,培养了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学设计第13课宇宙的未来-

宇宙的未来【教课目的】知识目标:学习科学预知的方法,认识宇宙运动变化的基本特色和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
能力目标:培育迅速阅读,正确捕获并挑选、办理信息的能力,正确归纳并表述作者的基本看法,而且能做有个性的阅读评论。
感情目标:经过认识宇宙运动变化的基本特色和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学习作者站在世界科技前沿,执着研究追求真谛,勇于面对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
【教课重难点】1.学习学习科学预知的方法,认识宇宙运动变化的基本特色和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是本文学习的要点。
2.培育迅速阅读,正确归纳并表述作者的基本看法,而且做有个性的阅读评论是本文难点。
【教课方法】议论法点拨法【教课时数】一课时【教课过程】一、整体掌握,归纳表述仰望绚烂的星空,我们会寂然起敬,产生无量无尽的联想和想象。
古往今来,人们关于宇宙的猜想和研究素来也没有停止过。
中国古代的宇宙学有浑天说、盖天说、日夜说等,西方有日心说、地心说等。
但是直到 20 世纪出生现代宇宙学,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才有了根天性的打破。
本文作者是今世有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以“宇宙的未来” 这样玄而又玄的话题在剑桥大学作演讲,对我们认识宇宙有哪些启迪呢?1.归纳第一的自然段的内容。
作者开篇提出问题,惹起读者的关注:要想预知未来是特别困难的,预知宇宙的未来特别困难。
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个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科学家执着研究追求真谛,勇于面对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
2.研读第二段开始的文字,依据各段有关连接点区分第二部分,并归纳作者的看法。
回首人类预知的历史。
古代的巫术。
精神恍然——为了增添神奇色彩——技巧在于解说(唯心、主观、臆断)近代宗教预知。
不停用新的解说来掩饰预知的失败——第三次预知要实现——“第一要数出获救者名单”(风趣嘲讽掩饰预知的谎话)科学家的预知——或许其实不比那些巫师或预知家的更靠谱些——天气预告——对“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准的定律”——对大脑的工作体制等——还缺少正确的判断可是,“宇宙在特别大的尺度下的未来”,仍是能够预知的。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未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

第13课宇宙的未来晨读自主任务你是个天才,虽然上帝没有给你健全的身躯,让轮椅束缚了你的身体;你是受拘束的,但你的精神和思想却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你的思维能穿越时空,直刺宇宙深处。
你,在轮椅上谱写了毕生的梦想;你,用大脑在地球与宇宙之间架起桥梁;你,以微笑战胜了病魔;你,更是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你,就是书写了生命奇迹的生活强者——史蒂芬·霍金。
今天,让我们走进史蒂芬·霍金的宇宙世界吧!史蒂芬·霍金(1942~2018),英国理论物理学家,1942年生于英国的牛津。
17岁那年顺利入读牛津大学。
毕业后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21岁时不幸患上了一种运动神经细胞病,在经历了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凭着顽强的毅力,在不能说话的情况下,用仅能活动的三个手指敲击语言合成器与人交流,进行他的宇宙学研究。
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
2002年8月,霍金来到中国参加世界数学大会,刮起一阵“霍金旋风”。
霍金曾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讲座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霍金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
他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在全世界行销数千万册,极大地增进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现代宇宙学最有影响的学说是大爆炸宇宙学。
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宇宙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极大。
在那里,物质被压缩成一个奇点,时间和空间都毫无意义。
大约200亿年前,发生“爆炸”,温度逐渐冷却,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观测到的宇宙。
宇宙大爆炸学说是逐渐形成的。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科学家研究宇宙的方法。
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第一个提出了动态宇宙模型,认为宇宙是由一种“原始原子”不断分裂、膨胀形成的。
他推测:如果宇宙中物质的质量小于某个临界值,宇宙就会继续膨胀下去,成为“开放的宇宙”;反之,就会坍缩,成为“闭合的宇宙”。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3课宇宙的未来教案 张伟

《宇宙的未来》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本文是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的英国科学家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讲演。
这篇讲演,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世界末日预言和宗教预言,再过渡到对宇宙未来的讨论,主要探讨了宇宙未来的两种命运: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一是收缩以至于坍缩成一个奇点。
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
由于现在只能对星系和星系团等明物质和星系与星系团内的暗物质的量进行分析,而对星系和星系团之外广大空间中有无附加的暗物质目前还不能判断,因此,对宇宙现在的平均密度无法确切估算,对宇宙的未来也只能如同巫师“两方下赌注”,不能有肯定的科学结论。
这篇文章涉及许多深奥的科学知识,又是翻译文字,读起来有一定困难。
建议你采用如下的学习方法:(1)抓住开头结尾,把握文章结构。
课文虽然难度大,但只要抓住开头与结尾,文章结构层次便豁然开朗。
课文起笔开门见山,指出本文中心是预言宇宙未来,对此作者感到非常困难但又满怀信心。
为什么如此矛盾?全文紧紧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结尾则是归结全文,指出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
我们只要依据作者的上述提示顺藤摸瓜,对于文章的内容便不难理解。
(2)认真推敲文字,准确理解语意。
课文有许多科学术语,对于正确理解内容关涉甚大,例如“非常大的尺度”“暗物质”“大挤压”“微波背景辐射”“黑洞”“人择原理”“暴涨理论”等,要结合语境弄明内涵。
课文还有许多精警的语句,含义深刻,还有许多的语句在幽默风趣,自我调侃中表达了丰富的哲理,这些地方要一一琢磨。
课文是翻译文字,与汉语比较,在句子结构、语言风格上区别较大,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阅读时更要细致辨析,避免误读。
课文解读(1)这篇讲演的主题是宇宙的未来,或者不如说,科学家认为将来是什么样子的。
预言将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
我曾经起过一个念头,要写一本题为《昨天之明天:未来历史》的书。
它会是一部对未来预言的历史,几乎所有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
但是尽管有这些失败,科学家仍然认为他们能预言未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3《宇宙的未来》 教案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和作者霍金的科学贡献。
二、能力培养目标1.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辨能力和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2.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科技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准确地感知和理解文中重要语句。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科技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今天的课正是开始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观看一部短片。
(播放短片209秒带你领略地球的渺小)前几年有一句流行语,叫做: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然而比我们的地球更广的宇宙充满了神秘的色彩,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看看么?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任务让大家去查宇宙真正的起源,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为大家讲解宇宙的起源(此处学生讲解自备PPT)通过XX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宇宙的起源,那么宇宙又将走向何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在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先生的带领下走进《宇宙的未来》(板书)二、作者介绍斯蒂芬·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
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严重的肌肉萎缩使他不得不瘫痪在床上,仅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那年他只有21岁。
而在他43岁这年,他又因为肺炎做手术丧失了语言功能。
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
霍金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霍金1988年出版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白板展示部分)(讲解部分)在他开始患病时,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行将结束,于是抓紧时间,全身心投入,谁也没想到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成果累累.他的成功,当然离不开他的天才,但那种不向厄运低头的精神,是没有人不敬佩的.由此可见,人的精神力量是难以想象的,一个人要有精神,一个民族也要依靠精神,精神的力量往往可以超越世上难以逾越的障碍。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第四单元13宇宙的未来(5)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阅读感知,整体把握文章结构与思路,并筛选出主要信息。
2、精读品析,加强归纳与整理,概括并表述作者的基本观点,培养准确捕捉、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3、赏析探究,形成自我推理判断和阅读评价,体会并把握讲演类文章的语言风格。
情感目标1、品读文中描述的有关宇宙未来的预测,从而引发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2、培养科学思辨能力和爱科学、论科学的热情。
3、学习并培养勇于面对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
【重点、难点】1、提炼本文的要点,增强概括能力。
2、准确地理解和赏析文中重要语句。
3.探究本文的内涵,提高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全文说明科学家对宇宙未来的推测,闪烁着宇宙可预知且宇宙不可确知的辩证思维之光。
文章从人们孰知的历史预言说起,引领听众(读者)逐步深入广袤的宇宙世界,既对宇宙未来作了预言,又指出作预言的根据,一切都以科学已知定律为据,作大胆的推测和生动的描绘,调动各种说明方法,使阐释通俗易懂。
阅读时要准确地筛选出这些预言的观点和支撑这些观点的材料。
同时,还应该体会这篇讲演在语言上的幽默特点。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大自然,对宇宙的奥秘充满了好奇。
本文属于我校高中一年级的教学范围,高一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科普类文章的阅读,而且,也积累了一些阅读方法,只是多数学生缺乏系统性地归纳与总结。
相较于之前所学的同类文章,本文篇幅太长,专业性太强,阅读难度过高。
为此,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结合教材寻找最简单、最快捷、最高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在课堂形成阅读三步走:粗读——精读——品读,逐层递进,环环相扣。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课前自学与课堂探究学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上课之前,我想请大家看一组图片)多媒体播放:关于宇宙爆炸和地球灾难的组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话题——宇宙的未来二、课前知识链接(课前发放资料:现代宇宙理论)课堂师生合作,筛选主要信息:大约在距今200亿年前,早期宇宙发生“爆炸”大约在距今150亿年前,宇宙形成大约在距今50亿年前,太阳形成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点拨:在这种大背景下,霍金于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做了一次讲演。
语文必修5人教版全套精品教案13份)-13宇宙的未来教案762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自读要求1.能读懂本演讲录的内容2、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
3.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
自读重难点1.提炼本文的要点,增强概括能力。
2.探究本文的内涵,增强分析能力。
【自读程序】总的原则是:多次自读,逐层领悟,逐个落实学习重点。
具体如下:1.初读,总体感知。
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总体感知。
读后能用一句话简要地说出本文讲了什么。
明确:本文讲的是宇宙的未来问题,预测了两种结局:或膨胀,或收缩。
2.再读,提炼要点。
要求比上一次读得细一些,边读边给课文分段,明确作者讲了几层意思,并提炼出要点。
提炼要点的方法是:或者摘录文中的语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组织。
明确:要点依次为:①科学家有信心预言未来。
②巫师的预言模棱两可,宗教的预言屡测屡败。
③物理方程、制约大脑的方程具有混沌性,因此我们不能预言人类;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却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④宇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
是膨胀还是坍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
⑤宇宙现在的密度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点上,所以两种可能都会发生。
3.三读,探究内涵。
要求比上一次读得更深入,能对某些语句的内涵进行分析,也能对作者的某个观点进行评析,或者对作者的整个科学思想进行阐述分析。
4.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可以在前三步之后综合进行,也可以在每一步(初读、再读、三读)之后分别进行。
对总体感知的情况、提炼要点的情况、探究内涵的情况依次进行交流讨论。
可以先在小组(前后桌为一组)内进行,然后每个小组选一人参与全班交流。
【自读点拨】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这篇演讲,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的预言,然后过渡到自己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作者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未来作出了两种预测,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五学案第13课宇宙的未来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坍.缩( ) ②耶稣.( ) ③沮.丧( ) ④拯.救( ) ⑤辐.射( ) ⑥恍惚..( ) ⑦尴尬..( ) ⑧咒.语( ) ⑨流逝.( ) (2)多音字①涨⎩⎪⎨⎪⎧ 暴涨.( )头昏脑涨.( ) ②创⎩⎪⎨⎪⎧ 首创.( )创.伤( ) ③处⎩⎪⎨⎪⎧ 处.分( )处.长( ) ④量⎩⎪⎨⎪⎧ 测量.( )量.化( ) ⑤旋⎩⎪⎨⎪⎧ 旋.转( )旋.风( ) ⑥混⎩⎪⎨⎪⎧混.沌( )混.水摸鱼(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呕岖讴 (2)⎩⎨⎧ 隘 谥 缢(3)⎩⎪⎨⎪⎧ 匮 馈 聩篑 溃 (4)⎩⎪⎨⎪⎧ 喻 觎 谕 逾 渝(5)⎩⎨⎧ 坍彤二、词语积累明确词义 (1)模棱两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臭名昭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感恩戴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百思不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微不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中国青年报》12月25日刊发评论认为,年轻人常常抱有“功未成名未就,有何脸面回乡面对父老”的心态。
其实这种心态大可不必,因为比起父母对游子的牵挂,我们那点“脸面”真的是微不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宇宙的未来天才都有缺陷现在所以有这么多人在阅读霍金,不仅仅是他们一定要涉足霍金所在的领域,而是更多人想从霍金的身上看到作为一个个体更本质的东西,这便是,一个人存在既是社会的,也是领域的。
霍金作为一个特殊人物,一方面在科学研究领域,他可以同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比肩;另一方面作为普通存在者,他身上却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轮椅和他人的帮助。
阅读霍金传后,我发现任何天才似乎在生活上都有缺陷,这样的缺陷有时来自身体,有时可能源自他们自身的思维,而且很多时候正是这样或那样的一些缺陷构成了他们正常中的不正常,同时又形成了他们自身的正常所在。
霍金年轻时倘若没有那场疾病,或者疾病并没有导致他最后成为今天这个样子,那他很可能就不是今天的霍金,就有可能将更多的时间放到物理学之外。
在《时间简史》中我们便知道,霍金年轻时也喜欢运动,也有很正常的存在生活,并在那段光阴中,经历了恋爱、组建家庭、生育子女的过程,但病魔最终让他远离了多数正常人的生活,让他走向了纯粹的科学领地和领域。
天才,还是在天才之外,实际上在每个读者阅读了《斯蒂芬·霍金传》之后,便会明白,人更多的时候其实是类似这样的行走,他或生活,或很是纯净地呆在某个领域,从而让生命的过程转化为一种另样的芬芳,犹如霍金。
天才都有缺陷。
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学习霍金面对人生挫折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2.把握演讲词的特点。
品味本文幽默、生动的语言。
3.辨别筛选信息,概括作者的观点。
二、作者连线宇宙之王——霍金史蒂芬·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
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说话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患者通常会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
不过,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会受到影响。
在经历了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凭着顽强的毅力,在不能说话的情况下,用仅能活动的三个手指敲击语言合成器与人交流,进行他的宇宙学研究。
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
2002年8月,霍金来到中国参加世界数学大会,刮起一阵“霍金旋风”。
三、背景探寻轮椅上的演讲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讲演录。
这篇演讲,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的预言,然后过渡到自己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作者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未来作出了两种预测: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
是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
“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
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本身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
”可是“现有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所以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四、归纳整理1.字音①坍.缩(tān)②耶稣.(sū)③拯.救(zhěng)④逾.越(yú)⑤恍惚..(huǎng hū)⑥膨胀.(zhàng)⑦哺.乳(bǔ)⑧昭.著(zhāo)⑨确凿.(záo)⑩尴尬..(gān gà)⑪脑髓.(suǐ)⑫辐.射(fú)⑬隘.道(ài)2.字形⎩⎨⎧溢(yì)溢出隘(ài )关隘谥(shì)谥号⎩⎨⎧谙(ān )谙熟暗(àn )阴暗喑(yīn )万马齐喑 ⎩⎨⎧瞭(liào )瞭望潦(liáo )潦草缭(liáo )缭绕⎩⎨⎧逾(yú)逾越愈(yù)治愈渝(yú)矢志不渝3.词语(1)界限·界线【辨析】二者都具有表“不同事物的分界”的义项。
“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
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界线”指不同事物、不同范围的分界线,或指某些事物的边缘。
多用于具体的事物。
【运用】 ①谦虚和虚伪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模糊了它们的 。
②这条河流成为这两国间的天然 。
答案 ①界限 ②界线(2)泄漏·泄露【辨析】 适用对象不同。
“泄漏”指(液体、气体)漏出。
“泄露”指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运用】 ①干部要严格遵守纪律,不能 国家机密。
②食物链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放大了石油 的影响。
答案 ①泄露 ②泄漏4.成语(1)模棱两可:(态度、意见等)含糊;不明确;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2)臭名昭著:坏名声谁都知道。
昭著,明白显著。
(3)感恩戴德:对别人所给的恩德表示感激。
(4)百思不解:反复思索,仍然不能理解。
也说“百思不得其解”。
(5)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6)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差错。
一、合作探究1.这篇文章从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宗教预言谈起有何好处?答:答案预言宇宙的未来,是一个严肃的科学话题,如果就事论事,很容易枯燥乏味,演讲需要激起听众的兴趣。
演讲者从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宗教预言谈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深化了讲演的主题,在与巫术的对比中,更显出了科学的求实精神。
2.作者认为科学家预言宇宙的未来必须摆脱哪些思想局限?在对宇宙的未来的预测中,存在哪些不确定的因素?答:答案思想局限有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认为我们只了解正常情况下物体的科学定律,不知道制约在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确的定律,所以不能预言宇宙的未来;第二方面是认为我们受到时间尺度的制约,所以不能预言宇宙的未来;第三方面是认为我们毁坏和消灭环境的能力的增长比利用这种能力的智慧的增长快得太多了,所以不能预言宇宙的未来;第四方面是认为我们不能肯定星球在轨道上的微小扰动长期积累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所以不能预言宇宙的未来。
不确定的因素有:①可能存在当前还未被我们探测到的其他种类的暗物质,它们会影响大爆炸后一秒钟内宇宙的初始密度,从而影响对宇宙最终坍缩时间的确定;②对宇宙的初始密度的确定有着不同的认识:一种是按照人择原理去确定,一种是按照暴涨理论去确定,二者有较大差距。
3.本文的演讲思路是什么样的?请结合文章分析。
答:答案作者先从古代的巫师和近代的宗教预言谈起,引出话题,说明从科学的角度谈论宇宙的未来是非常严肃的事,科学有别于宗教的地方是它的求实精神。
然后探讨宇宙是继续膨胀还是有可能收缩,这是这篇讲演的主体部分。
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所在是计算宇宙的密度。
最后,介绍两种新的理论——人择原理和暴涨理论,体现出科学界最新的探索。
作者从可见物质谈到暗物质,从成熟的理论谈到科学的假说,把问题讲得透彻明白。
直到文章的最后,作者也没有作出一个明确的预言,只说宇宙是继续膨胀还是可能收缩取决于宇宙现有密度。
在对这个问题没研究清楚之前,科学家也不得不认为“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要继续巫师或预言家的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而这恰恰说明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4.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被称为“科学与文学的‘共舞’”,请结合文章谈谈这篇文章语言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答:答案本文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①严谨的推理。
作为一篇科学演讲,其最终目的是让人信服。
本文严谨的推理,增强了说服力。
宇宙虽然复杂,但它在大尺度上又是可以描述的。
宇宙的密度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然而,确定这一点非常不易。
演讲者从可见物质谈到暗物质,从成熟的理论谈到科学假说,把问题讲得透彻明白。
没有作出一个明确的预言,也说明了演讲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注意使用科学术语。
如:微波辐射、恒星公转、平均密度或膨胀率、临界值。
本文语言的文学性体现在:①语言幽默风趣。
这篇演讲语言幽默,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使所论述的问题更易于为听众接受。
如:文中有一段话说:“我比其他的末日预言者更占便宜。
即使宇宙将要坍缩,我可以满怀信心地预言,它至少在一百亿年内不会停止膨胀。
我预料那时自己不会留在世上被证明是错的。
”以揭示自己“自私”的心理表示幽默,同时传达出重要的信息:宇宙“至少在一百亿年内不会停止膨胀”。
②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常常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事理。
如:“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
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
5.在《果壳中的宇宙》一书中,霍金引用了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里一句充满诗意的台词:“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这句台词形象地道出了霍金崇高的精神追求,也使人们亲眼看到了“果壳”中那个挑战命运的不屈灵魂。
你是怎么看待霍金的?我的观点:观点一:在相对论和引力领域,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代表人物。
他的第一项工作是和彭罗斯一起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第二项工作是创立了黑洞物理理论,其中有黑洞的无毛定理和黑洞视界面积增加定理;第三项工作是研究极早期宇宙和宇宙的创生,其量子宇宙学使人们单独地从科学定律就能预言出宇宙的一切。
观点二:他所有的这些成就都是他患卢伽雷氏病后的40年间所做的。
在科学史上有许多残疾科学家,但是像霍金这样残疾到这种程度的绝无仅有——21岁就患病,几十年被禁锢在特制的轮椅上,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活动,不能讲话,与人交谈要靠计算机合成语言,有了新的想法也只能通过三个手指“敲击”进语言合成器里保存。
二、归纳总结图解文章主旨探微这篇演讲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未来作出了两种预测: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
是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
“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
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
”可“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所以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一、百变素材(一)书写生命奇迹的强者——史蒂芬·霍金事业上,您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您虽然不能写,不能说,只能坐在轮椅上思想,属于您的世界很小很小;然而您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思想在广袤的时空遨游,解开了宇宙之谜,属于您的世界又很大很大。
您的《时间简史》,让我们在威严的科学面前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您在痛苦中快乐地成为“宇宙之王”。
您是个天才,虽然上帝没有给您健全的身躯,让轮椅束缚您的身体;您是痛苦的,但您的精神和思想却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您的思维穿越时空,直刺宇宙深处。
您,在轮椅上谱写了毕生的梦想;您,用大脑在地球与宇宙之间架起桥梁;您,以微笑战胜了病魔;您,更是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巨匠;您,就是书写了生命奇迹的生活强者——史蒂芬·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