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油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挥发油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挥发油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挥发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范围:原辅质量
1.仪器与用具
1.1500ml圆底烧瓶,挥发油测定器,回流冷凝器。

以上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1.2水,用去离子水。

1.3乳胶管,连接冷凝器与水管
1.4电热套。

2.操作方法
2.1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圆底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2.2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2.3置加热套中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
2.4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下端到达刻度0线5mm处为止、
2.5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例油层下降至其下端恰与零刻度齐,读取挥发油量。

3.注意事项
3.1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油分逸出。

3.2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4.计算
挥发油量
4.1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100%(ml/g)
供试品重量。

挥发油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挥发油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挥发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范围:原辅质量
1.仪器与用具
1.1500ml圆底烧瓶,挥发油测定器,回流冷凝器。

以上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1.2水,用去离子水。

1.3乳胶管,连接冷凝器与水管
1.4电热套。

2.操作方法
2.1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圆底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2.2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2.3置加热套中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
2.4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下端到达刻度0线5mm处为止、
2.5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例油层下降至其下端恰与零刻度齐,读取挥发油量。

3.注意事项
3.1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油分逸出。

3.2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4.计算
挥发油量
4.1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100%(ml/g)
供试品重量。

挥发油鉴定方法

挥发油鉴定方法

挥发油鉴定方法
方法名称:荆芥穗—挥发油的测定—挥发油测定法
应用范围:本方法采用挥发油测定法测定荆芥穗中挥发油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荆芥穗中挥发油含量的测定。

方法原理:供试品于挥发油测定器中加水适量,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至5小时后,读取测定器中挥发油的量,计算其含量。

试剂:氯化钠
仪器设备:1. 仪器
1.1 挥发油测定器: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挥发油测定器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

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测定器应具有0.1mL的刻度。

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挥发油逸出。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试样制备:
操作步骤:精密量取供试品10mL,置分液漏斗中,加饱和氯化钠溶液100mL,振摇1~2分钟,放置L~2小时,分取上层液,移人圆底烧瓶中,用热水洗涤分液漏斗数次,洗液并入圆底烧瓶中,加水300~500mL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
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包医大生药学实验指导03生药中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包医大生药学实验指导03生药中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实验三生药中挥发油的含量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生药中挥发油含量测定的方法2、了解生药中挥发油含量测定的意义二、实验材料薄荷HerbaMenthae>三、实脸方法根据挥发油的相对密度大小不同,挥发油的测定有甲、乙两种方法。

甲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乙法适用于相对密度在LO 以仁的挥发油。

(1)甲法取薄荷(约5mm的碎段)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TQ侬>称定重量(准确至。

∙Olg),置烧瓶中,每工。

Og供试品加水与玻瑞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滥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套中或其他适宜的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3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O线上面约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上端恰与刻度O线平齐,读取挥发油体积,并计算样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V/W)。

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ml∕g)J__________________ 1x1。

%(2)乙法取水约30OnI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

自测定器上端加水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

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播,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

3。

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工S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体积。

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依法测定,自油层体积中减去二甲苯的体积,即为挥发油体积,再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ml∕g)=J _____________________ 1x1。

%四、作业简要记录所测生药中挥发油的测定步骤,并计算含量。

五、思考题测定挥发油的过程中,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挥发油测定法(2005年药典)

挥发油测定法(2005年药典)

附录10D 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

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

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测定器B应具有0.1ml的刻度,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油分逸出。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中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 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乙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

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

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

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

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1 简述1.1 本规程适用于按中国药典附录《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挥发油成分的药材、饮片及中成药中的挥发油含量。

1.2 挥发油测定法系利用供试品初水蒸馏时,挥发油和水能一起蒸馏出,经回流冷凝管冷却并滴入挥发达测定器中,据二者互不混溶,且相对密度不同而分层,馏出的水经特殊设计的挥发油测定器下端的连通装置不断溢流入固底烧瓶中、而挥发油则留在测定器中。

药材挥发油测定法

药材挥发油测定法

药材挥发油测定法
一目的:制定挥发油测定法,规范药材的检验及验收。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挥发油测定法。

三责任者:品控部。

四正文
1.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2.仪器
2.1 1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
2.2 挥发油测定器
2.3 回流冷凝管
3.测定法
3.1 甲法:
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它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端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3.1 乙法:
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

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

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

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含量(%)。

连翘中挥发油测定标准

连翘中挥发油测定标准

连翘中挥发油测定标准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蒸馏法:将连翘样品加入蒸馏瓶中,加入适量水,用水蒸气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用乙醚提取,蒸干乙醚,称量得到挥发油的质量。

2.气相色谱法:将经过适当处理的连翘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通过气相色谱分离出挥发油中的各种成分,根据峰面积或峰高计算出各种成分的含量。

3.紫外分光光度法:将连翘样品经过适当处理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与挥发油浓度的关系计算出挥发油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测定方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挥发油含量结果,因此在进行测定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测定。

中药挥发油测定方法

中药挥发油测定方法

中药挥发油测定方法
中药挥发油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水蒸气蒸馏法
1. 取适量的中药材研磨成均匀的粉末状。

2. 将2克左右的中药材粉末放入蒸馏器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水蒸气蒸馏。

3. 在蒸馏器中加入氯仿等有机溶剂,将挥发油从水相中萃取出来。

4. 将有机相收集于干燥的量筒中,在60°C下加热除去有机溶剂。

5. 将得到的挥发油重量与中药原料的质量比较,得到挥发油含量。

方法二: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1. 取样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10ml),称定重量,置烧瓶中,加水
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2.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测定器的刻度部分。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它适宜方法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约5小时。

3. 放冷后,读出挥发油量(ml)。

请注意,以上方法具有简单、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等优点,但缺点是不能区分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组成,对于不同种类的挥发油测量的灵敏度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凝器
测量

园底烧

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精确至0.01g)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齐平,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挥发油的含量(%)。

乙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首先,在烧瓶中加水适量,连接挥发油测定器和烧瓶,于挥发油测定器上端加水至有水流回烧瓶,然后用移液管加入1ml二甲苯(其相对密度小于1.0,可浮于水面),再安装冷凝器,加热至沸腾,调整功率使冷凝管中部呈冷却状态,30min后停止加热,放置15min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

此过程使二甲苯达到水饱和状态,其体积会增加,参考甲法读取二甲苯体积。

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再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挥发油与二甲苯混溶,这种混合物相对密度小于1.0,且与水不相混溶。

因此能够浮于水面,便于读数。

注意:由于加入的二甲苯仅1ml,为了保证它与挥发油的混合溶液相对密度小于1.0,故生药取量不可太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