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区改造中的更新与延续——以京汉大道文化街车站路街区改造项目为例

合集下载

街路更新改造案例范文(3篇)

街路更新改造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风貌退化等问题。

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沈阳市和平区启动了文艺路街路更新工程。

该项目旨在通过道路优化、景观提升、市政管网更新、建筑立面整治等措施,打造一条具有现代气息、绿色生态、人文关怀的城市道路。

二、项目目标1. 改善交通状况:缓解文艺路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 提升城市景观:优化道路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3. 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周边环境。

4. 保障居民安全: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三、项目实施1. 道路断面优化文艺路西滨河路至三好街路段原有道路仅能满足机动车双向2车道通行,存在交通拥堵问题。

为此,项目将机动车道由双向2车道拓宽为4车道,消除交通瓶颈。

同时,优化道路标线,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 景观提升工程项目拆除附近公园围墙,开辟园路承担人行道功能,实现园路一体。

将文艺路慢道、南运河滨水慢道相互衔接,实现水城融合。

在道路两侧增加绿化带,种植乔木、灌木、花卉等,提升道路景观。

3. 市政管网更新项目对文艺路沿线电力、供水、排水、燃气等市政管网进行更新,提高市政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

4. 建筑立面整治对文艺路沿线建筑立面进行整治,包括清洗、修复、粉刷等,提升建筑立面美观度。

四、项目成效1. 交通状况改善:文艺路拓宽后,道路通行能力显著提高,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 城市景观提升:道路两侧绿化带的建设,使得文艺路成为了一条绿色生态、景观优美的城市道路。

3. 生态环境改善:绿化带的增加,提高了周边空气质量,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4. 居民生活质量提高:项目实施后,周边居民出行更加便利,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五、项目经验1. 以人为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居民需求,提高居民满意度。

2. 科学规划:项目规划充分考虑了道路功能、景观、市政设施等因素,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性。

历史文化街区微空间改造设计研究——以武汉市江岸区伟英里社区改造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微空间改造设计研究——以武汉市江岸区伟英里社区改造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微空间改造设计研究——以武汉市江岸区伟英里社区改造为例发布时间:2021-10-25T01:04:37.319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0期作者:王潇璇[导读]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重要的文化资源,但历史风貌区内道路与社区的公共空间环境却仍停留在风貌区初建时的状态,使用功能及美观程度的缺失,日渐的被人们所遗忘。

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14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重要的文化资源,但历史风貌区内道路与社区的公共空间环境却仍停留在风貌区初建时的状态,使用功能及美观程度的缺失,日渐的被人们所遗忘。

本文从旧城区的历史风貌区入手,以社区内微空间的优化改造研究作为立足点,运用结合PSPL 调查法,对现状环境进行测量,拍照记录,居民走访,互动调研等方式,对武汉市风貌区内现状进行调查。

总结归纳现状存在的优缺点,并结合前期对国内外理论及研究例的借鉴,为武汉市历史风貌区的改造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微空间;改造设计1.城市更新语境下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问题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的大量未开发地带形成了人们口中的城中村。

武汉市城中村的改造矛盾日益扩大,公共环境脏差、公共设施及绿化环境的稀缺,公共空间被占用等问题,为居民的活动与出行带来了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武汉市2018年下半年拆迁户总数约3200户。

拆迁行为对这片区域的历史痕迹与脉络都存在着巨大的影响。

不良的更新方式导致旧城中最能代表城市特色的历史街区全部拆除,建起的是风格雷同的现代建筑,形成强烈对比的不协调的城市风貌景观。

2.武汉市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2.1历史文化街区微空间公共空间调研缓冲空间中通道内缺乏空间限定性,缓冲空间被垃圾及非机动车占据;标示性不足,不利于对行人进行引导;行人来往视觉观感不足等诸多问题。

通行空间中人车混行,无明显分界;多数人行空间北被机动车占用;现代成品风格的座椅、车档等公共设施样式与场地原有历史风貌搭配十分违和。

老街活化更新经典案例

老街活化更新经典案例

老街活化更新经典案例1. 北京胡同的活化更新案例:北京胡同是古老的传统街道,许多胡同一度陷入衰败状态。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政府开始了胡同的活化更新计划。

通过修缮老旧建筑,引入有特色的商业和文化活动,如咖啡馆、画廊、书店等,吸引了更多游客和居民。

现在,胡同成为了北京城市文化的象征,也成为了人们热衷于寻找独特体验的地方。

2. 上海老弄堂的活化更新案例:上海的老弄堂也经历了活化更新的过程。

上海市政府积极推动保护老弄堂的历史建筑,同时与私营企业合作,在老弄堂中开设创意工作室、设计公司、中小型企业等。

通过这种方式,老弄堂重新焕发了生机,并且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和创业者前来租赁和开办自己的事业。

老弄堂成为了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也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3. 广州沙面老街的活化更新案例:沙面老街是广州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经历了完整的活化更新过程。

政府注重修缮建筑外观,保留了老街的历史风貌。

在老街上开设了特色商铺,如手工艺品店、美食街、文创产业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消费。

此外,政府还引入了各种文化活动,如街头艺术表演、音乐会等,让老街变得更加热闹。

沙面老街成为了一个文化遗产和商业地标,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经典案例都展示了对老街的活化更新如何保护历史遗产、振兴经济,创造了新的文化和商业价值。

这些成功案例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借鉴意义,可以为其他城市的老街更新提供经验和启示。

4. 成都宽窄巷子的活化更新案例:成都宽窄巷子是成都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经历了成功的活化更新。

政府对宽窄巷子进行了翻修和保护,保留了原有的传统建筑和风貌,同时引入了特色商业和文化活动。

现在,宽窄巷子成为了成都文化的代表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居民。

在宽窄巷子中,可以找到传统的四川美食、特色的手工艺品店、茶馆等,同时还有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

这使得宽窄巷子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和文化生活的聚集地。

5. 杭州南宋御街的活化更新案例:南宋御街是杭州市的一个历史街区,也经历了活化更新的过程。

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改造

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改造

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改造近年来,城市更新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老旧的城区逐渐失去了活力,建筑物老化、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然而,在进行城市更新规划时,我们必须要注意保护和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以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的魂魄。

这些街区通常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和社会氛围,代表着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风貌。

因此,在城市更新规划中,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可以维护城市的历史记忆。

城市是一个不断演变的生命体,它的历史是城市居民的记忆和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留历史文化街区,我们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历史脉络和变迁,增强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这对于培养城市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社会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街区通常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街道布局,这些特点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和节能效果,而紧凑的街道布局可以促进步行和骑行交通,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因此,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可以保留城市的历史文化,还可以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

然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并不意味着完全保持原貌,而是要进行适度的更新改造。

城市是一个活力的生命体,它需要不断发展和变化。

因此,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时,我们也要进行必要的更新改造,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首先,更新改造可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和品质。

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在长期的使用和老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功能上的不足和品质上的下降。

通过进行适度的更新改造,我们可以修复老旧的建筑物,改善街区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更新改造还可以引入新的商业、文化和社交功能,增加街区的活力和吸引力。

其次,更新改造可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价值。

老城区的华丽转变——武汉天地商业改造案例分析

老城区的华丽转变——武汉天地商业改造案例分析

武汉天地作为商业街区,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从各年龄段消费者的使用认知角度来看,该项目修旧如旧,完整保留了武汉老汉口的历史风貌,并且通过拓展竖向空间、人车分流等设计,解决了商业街区停车等服务功能问题。

美中不足的是,场地内缺乏标志性构筑物的指引,在方向辨识上有一定困难。

总体而言,武汉天地项目是历史建筑保护及旧城更新探索中一次意义非凡的尝试。

1案例背景瑞安房地产精心打造的“武汉天地”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心城区永清地块,东临长江,面向风景如画的江滩公园。

“武汉天地”参照上海太平桥地区重建项目的发展模式,将打造成集住宅、办公楼、酒店、零售、餐饮、娱乐等多功能设施的市中心综合发展项目,以配合整个武汉市国际化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发展战略。

武汉天地保留了武汉风情风貌与历史文化,同时,更融合时尚元素和现代化设施,将会极大优化城区环境,扩大绿化空间,提供先进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使之成为引领时尚的居住、工作、文化及娱乐休闲区。

武汉天地中的A4区块———商业街区部分,西临中山大道,南靠芦沟桥路,总建筑面积达5.7万m 2,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达2.5万m 2,占地面积约为4.5万m 2(图1)。

2环境构成分析武汉天地商业街区分3期建设完毕,徒步穿越整个区域所需时间为15min 。

整个场地中的构成要素,如绿化空间、商业部分都是以长条状的形态分布在场地之中,道路系统呈较为规整的方格网形态。

长条形绿带布局在场地北侧的居民区与商业街区之间,有隔音降噪的效果;地上停车场位于场地的西北角,两面临街,避开了主要的交通路口的同时,也方便进入场地之中(图2)。

场地内布置的各类构成物的类型并不复杂,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道路组织、建筑布局、空间分布及景观设计之中。

2.1道路组织分析场地中的道路系统是引导使用者进行移动的首要要素。

在商业街区部分,货运路径、游客行进路径以及周边车辆行进路径都保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

货运路径避开了城市主要道路以及场地内部的人行道路(图3);游客行进的路径在建筑分布的影响下,以东西方向的2条贯穿道路为主(图4),加上南北方向少量道路的辅助,便可轻松到达每一个建筑单体,简单明了;外部的车行路径,考虑到场地商业街区的性质,场地后退,辟出单独的出租车停靠车道(图5),使得沿街停车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交通堵塞,保证车行路径的畅通。

城市商业化背景下历史街区的改造与更新

城市商业化背景下历史街区的改造与更新

城市商业化背景下历史街区的改造与更新作者:於航英来源:《居业》2020年第06期摘要:伴随着城市商业化的发展,一幢幢新建筑拔地而起,而城市面积有限必然伴随着老建筑的破坏和消亡,如何协调商业发展和城市文脉的保护成为新课题。

本文将以武汉天地为案例,从建筑空间、道路规划、广场节点、景观设施四个方面探索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重点,分析出改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给相关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街区;商业化;旧城改造;武汉天地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6-0043-021项目概况1.1地理位置武汉新天地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心永清片区,临近江滩。

商街靠近中心城区,交通优势明显,附近有2条地铁线,18条公交线路,地下停车库有739个,地上停车场有97个。

周边有多所学校,大片住宅区及商务区,人流众多。

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东临长江,西接解放公园,周边环境宜人。

1.2历史溯源(1)清末至四十年代为日租界区之前武汉天地是一片城郊荒滩。

1898年日本在汉口六合路以北建立租界并迅速外扩。

1931年,武汉大水后越来越多的居民在此定居,华人和日本人共同在此兴建了商业和住宅新区。

抗日战争永清片区是武汉市抗击日军侵略的中心。

至今,武汉永清片区的主要街道仍保留汉口国民时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命名,即刘家琪、张自忠等。

1945年,国民政府没收日侨房产,此时永清片区是政、军、商的重要居所。

(2)解放初期的变迁1953成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和宿舍,60年代初左侧门房被改为牛奶供应点。

期间部分建筑为江岸区第五中心粮店所使用,两侧多为砖木平房,分布为永清菜场和副食产品集贸市场。

(3)九十年代后期旧城区改建随着武汉二桥和内环线建设工程的实施,永清片区的地位在逐步提升,从旧城边缘变成紧邻城市的主干道和对外联系干道。

2000年,内环线解放大道两侧相继建成一批商业办公楼和小区。

城市发展需求下,永清片区迎来了旧城改造项目。

(4)瑞安集团购买开发2005年瑞安集团买下地块,遵循“上海新天地”的开发经验,运用新天地品牌开发成一个集餐饮、娱乐、办公于一体的商业街区,加入时尚元素和現代化设施,使旧城区重现生机。

场所营造与城市历史街区的微更新保护——以大连东关街为例

场所营造与城市历史街区的微更新保护——以大连东关街为例

场所营造与城市历史街区的微更新保护——以大连东关街为例胡文荟 王 舒 赵 宸摘 要: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不仅是实现建筑物质层面的更新改造,还包含着更深层次的,能够引起人们集体共鸣,具有可识别性的感性的场所营造。

以大连东关街这片破败、残破,与周边街区格格不入的老城区为例,提出“微更新”的保护更新手法。

运用这种模式可以重新激活历史街区的发展潜力,使得历史街区不仅成为保留其作为城市灵魂与记忆的载体,而且使其更加贴近现代生活并具有时代性。

关键词:历史街区;场所;营造;东关街;微更新Abstract: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block update is not only realize the retrofit building material, also contains a more deep and more collective sense which can make people have identifiable sex of perceptual places to buildings. Dalian Dongguan street is more dilapidated and broken, and has become an example of the old city which is not compatible with the surrounding neighborhood. In this case, a renewal method that names "micro update" is put forwards. The use of this model be able to activate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historic district and makes the historical block can not only preserve historical block as the carrier of the city of the soul and memory, and make it more close to the modern life and timely.Key words:historic district ; place ; build ; Dongguan street ; update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44(2018)-01-64(5)作者简介胡文荟,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

旧城改造中的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分析

旧城改造中的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分析

旧城改造中的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分析摘要:本文围绕着旧城改造中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展开,详细分析了传统街巷更新规划的原则、方法、实施和效果评估。

通过遵循“人本主义”原则,借鉴历史文化,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传统街巷更新规划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价值和活力。

具体实施包括街巷的改造与更新,街巷宽度和交通规划的考虑,街巷景观与文化底蕴的保护和商业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规划。

通过对人口、居住状况、商业和经济发展情况、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可以得出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的成功案例,提出对未来传统文化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旧城改造;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旧城区的更新与改造问题。

传统的旧城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基础设施老化、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旧城区的更新和改造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传统街巷更新是旧城区更新和改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和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旧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历史遗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价值。

在旧城区的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如何保留这些文化和历史遗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城市里传统的街巷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现实问题。

这些固有街面,无论是在人行道、建筑或在商业场所,已经逐渐变得陈旧、不适应当代城市的需求和发展。

这些传统街巷既是城市的历史遗产,又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街巷的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其目的就在于给人们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同时,传统街巷的更新改造也与城市的发展、生态环境、交通等方面密切相关[1]。

(二)研究意义在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工作,对城市景观、行人通行、道路结构、商业环境和社区氛围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地区最大的古玩市场,从而确立它在华中地区的领袖地位 形成一张城市历史名片-而与之相对应的居民生活区的改 造措施则是.保留现有的质量较好的住宅楼{如如寿里),保 留改造辅堂里长安里并结合现有周边形成的业态形成 休闲生活区,主要以车站路里弄(如辅堂里)的改造为主:
3 2 社区社会经济网络维护与房地产开发利益的 矛盾与对策
反郊区(ant卜suDurDs).也不是反成长{8nt—growh J.而 是台理化的成长(ratⅢaI恤d growth】,其主要观点是
以。成本’的观念(包含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来改变
.融潍辩 |I口薄目珥碲寻哥拇常m荆蒋
【文章编号】1 002 1 329{2007)08一o003一04 【中图分类号l Tu9 8 4 【文献标识码】B
在般迫切需要改造的旧居住区,传统建筑群最初的 整体面貌多半已荡然无存.其中的建筑在-里_应拥挤的居住 人口的面积需求和适应现代生活的空间改造中早已面目全 非.只有些残存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构筑物原地等。 所以,在进行日城区改造更新的过程中,要对这些幸存的文 化载体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仔细的保护。在车站路街区改造 项目中为了将大智门火车站建筑风貌思实地保存下来,将 京汉街(大智路至公安街)规划为文物古玩市场.其中包括 火车站西北两边新建的文物古玩市场。建筑及门面装饰风 格定位为中式(街边二楼设计为商铺),与车站路.友益街 建筑风格基本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一个以大智门火车站为 核心的大型历史文化区域。文化商业定位以规划中的文物 市场为主,使之成为经营古玩字画高档工艺品等的华中
旧城区改造中的更新与延续
——以京汉大道文化街车站路街区改造项目为例
盛洪涛
l 前言
旧城区的更新改造与城市文脉保护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于 全国各大城市的建设中。现代城市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之 中,处于建设与衰败更新与扩建替代与改造这一新陈代谢过 程中。而在这一特定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特定环境的历史文脉.遵 循市民的精神需求同时体现面向未来的新时代精神这是在确 定对旧城改造后的风格时所特别关注的主要因素。
【作者简介l 盛洪涛(1 9 6 6一).男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局高级规划师注册 规划师.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 I收稿日期】200 7一04 1 9
万方数据
圈1区位
Fig.1 Location 0f虹£e
图2 公安街开发地块设计示意 F19 2 IllusⅡatlon of Gong’aIl Jio plot des培n
相对于”大商业+纯粹居住模式更长远的经济与社会效
益(图2)。
(2)可充分选择的住宅机会的创造原则。即在社区内提
供尽可能多的住宅类型,以满足各经济收人层次及各年龄
段的人的居住需求,如将辅堂里的里弄进行必要的整治,改
一莓斟啬壁oiYPL^Nh¨zo
善其居住条件及岿要的生活设施,采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技
术与材质.体现其独特的里弄住房的个性与特色,从而提高
在现有社区的基础上进行投资改造和局部的更新改造.以
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3)。
22
人文环境的与时俱进和历史文化传统的
非延续性
虽然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条块分割等原因造成当时
城市经济发展的千篇一律,但在城市形象上 仍各有千秋,如北京的威严,西安的秦韵等。 但在日城改造过程中 自些城市急功近利. 为了城市建设工作能立竿见影,丢掉了城市 的历史.造成了许多永久的遗憾和无法挽回 的损失。对于在日城区更新中如何保持原有 的历史风貌和延续有益的社会传统等方面, 需要进步的探索和尝试。
定了基础。但是.在我国当今的郊区化建设时期更
应当遏制盲目的中心区扩窖现象.保持中心区的传统
经济魅力。
为了防止车站路街区的改造建设引起武汉市郊区
化发展迅速中心区衰退现象的发生.规划充分借鉴了 美国新经济时代的城市发展理诧——精明增长(smart
gr。wth),来指导从整个武汉市整体发展出发的车站路
街区旧城更新工作。 精明增长”的中心思想既不是
景观风情带:扩展大智文化公园的绿化和公共活动空 间.在轻轨用地处的绿地区域.适当引八外域风情商业服务 经营.借鉴上海新天地的旧城改造模式,在扩大绿化空间和 公共活动空间的基础上营造种武汉老街区中的新时代 气息(图6图7)。
历史文化区:以华中文物市场以及老火车站和行包房 改造的武汉交通博物馆为核心,形成历史文化区,主要以京 汉街的改造为主。
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一个好的房地产开发策略应当 是在危旧房的拆除重建工作中,能针对地段的个性特点.成 功保留原有的社会丽络。最好采取原住户全部迁回原地,不 增加新住户.从而维持住宅区配套服务设施原来的平衡状 态。儡持住宅原有的社会网络,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但是,传统社区的社会经济网络形式,与现代新型小区 的密度容积率相比.相当不经济。从而,就引起了社区社 会经济网络维护与房地产开发利益之间的矛盾。困此.需要
休闲生活区:保留现有的质量较好的住宅楼,如如毒 里.保留改造辅堂里、长安里。结合现有周边形成的业态 形成休闲生活区.主要以车站路里弄(如辅堂里)改造为主。
商业办公区结合实景火车餐厅以及满铺的底层商业 形成以零售为主的高档精品商城和办公区.主要以友益路 和公安街地块开发项目为主。
经改造后的京汉大道将由纯交通性通道向着生活性交 通性干道转变,成为代表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新文化的亮丽
2 旧城更新与延续之间的矛盾与对策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我国各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发展一 直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这种不平衡不但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 社会人文及历史景观等各个万面.是各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是各 城市的特色所在。但是随着经济越来越走向全球化.日城更新 与城市一些因素延续发展之司的矛盾也渐露端倪,

图5功能分区分析 F{g 5 FunctioⅡ蛆gllb areas
图7商业服务区示意
Fig.7 Illustratl0D of commerclal and servlce area
96

∞量
olT‘1‘z!oⅢn
vJm{
31#a∞女吾alzo∞>c"o号
通过规划设计手段.在达到 个经济台理的容积率的情况 下,同时也能保留原来的社会经济网络格局。所以,这对新 开发的社区有着阻下几点要求:
旧城区社区的社会网络空间可以给人们提供’情感和思 想交流的场所.是传递城市历史信息的无形载体,相对于外 在的历史建筑而言.这种精神层面的运载具有更深的内涵, 也更稳定。然而.它又是旧域改造更新中最值得注意和最容 易破坏的地方。武汉虽历史悠久,但作为九省通衢的^物 流中心,融汇了各地的社会人文特色.形成了一种多元化 的城市社会。然而.除了全国闻名遐迩的黄鹤楼长江之外 更为人所知的是其平民化和商业化的城市精神。故而.如何 维护这种传统社区的微观经济社会网络,延续其传统的市 民精神 也是在日城改造更新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吴良镛先生设_i-的菊儿胡同在传统四台 院的基本模式上.将现代生活与传统居住模 式有机契台.将传统四合院原型进行重构. 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拓展从而探索出 以公用院落为核心 以单元住宅为基础的 类四合院这新的雇住细胞,顺应了日城区格局的“有 机更新。而上海新天地则是以中西台璧新旧结合的海派 文化为基调.将上海特有的传统石库门旧里弄与充满现代 感的新建筑群融为 体,既保持了传统风貌.又充满着现代 化大都会的味道,其主要改造手法就是整建与维护——保 留石库门建筑外表面整旧的当年风味而对建筑内部进行 彻底翻新改造成全新概念的经营消费场所。在对菊儿胡同 和上海新天地成功改造项目的深入理解及设计精髓的借鉴 的基础上.车站路街区的改造项目 尤其是对辅堂里的改 造.提出了有其特色的设计思想。 车站路4辅堂里是汉口巨富刘辅堂刘子敬父子的产 业。刘辅堂早年为俄商的新泰洋行采购茶叶的庄首,曾开办 广昌和荼庄.大量收购茶叶。光绪三十二年c1 906年)刘 辅堂死后刘子敬继任阜昌洋行买办.后又兼垡俄道胜银 行、花旗银行、德华银行及其他洋行买办,时有长江流域 第一买办”和”汉口首富’之称。新辅堂里墙呈现的空问特 色是:在保留并改建辅堂里形成传统里弄之变体的基础上, 从保护历史建筑、城市发展的角度.以及建筑功能角度做多 方面考虑,把新的生命力注入旧的建筑.以符合时代需求。 而比较符台这一设计思路的推荐方案为.在保持建筑外观 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住宅建筑内部做较彻底的改造.托国 建筑结构,增加室内现代设施,将居住功能调整为文化商 业功能.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j对其中部分质量差白勺旧式 里弄建筑可根据规划给予拆除 以降低住区建筑密度 增加住区绿地或社会活动场所.使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改造
21
“新经济“的日益增长和“旧经济“
的非延续性
很多城市在旧城更新中.由于缺乏统筹安排大
拆大建.盲目地认为用大型的商业设施.高档住宅区、
休闲会所等取代原来的小零售商业空间.和传统的商
业居住多功能结合的旧居住区就是提升了城市品位.
改善了城市的现代化形象。虽然.在旧城改造早期,
‘退二进三”的政策为城市中心区韵经济结构合理化奠
城市不台理的发展形态。规划中充分应用了精明增长网络组
织(smar【growih netwo限)中有关日城改造的几条原则. ㈩土地混用原则。即延用我国传统社区的商住混合模
式来维持社区的更新发展。如车站路街区的公安街地块,采
用的开发模式是在旧居住区的更新过程中既维护社区原有

的长夜传统.维持社区的小型商业的生存活力从而得到
RE<lE{
社区的活力,增强居民社区机能的再投资(吲nvest)。其目的是为了
达成区域发展的平衡。在武汉市汉口老镇发展的历史中沉
积下来的旧城居住区里.进行不断的微观调解.向完整和谐
的境界发展。因此,在对车站路的更新改造过程中,就经济
观念上迈出由单纯的投入型转向产出型”关键的 步,并
图3 车站路改造对比示意 Fig 3 Before and an盯the redevel叩ment of Chezhanlu are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