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实习报告
西湖景区景点实习报告

西湖景区景点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对旅游行业的深入了解,我选择了在我国著名的西湖景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实习期间,我分别在苏堤、白堤、断桥残雪等景点进行了实地学习和观摩,旨在了解景点的运营管理、游客服务、旅游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情况。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苏堤春晓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一,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大量游客。
在苏堤,我主要负责游客引导、解说服务、景点维护等工作。
通过与游客的交流,我深刻体会到了旅游服务的重要性,同时也对苏堤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白堤映月白堤映月是西湖的另一著名景点,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著称。
在白堤,我主要负责游客咨询、景点维护、活动策划等工作。
通过参与白堤的运营管理,我了解到了景点维护的艰辛和重要性,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活动策划能力。
3. 断桥残雪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以其独特的桥梁结构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量游客。
在断桥,我主要负责游客引导、解说服务、景点维护等工作。
通过与游客的互动,我深刻认识到旅游服务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断桥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通过在西湖景区的实习,我不仅对西湖的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旅游服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旅游管理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2. 实习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自己在景点解说和服务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此外,在团队协作方面,也需要加强与同事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总结通过在西湖景区的实习,我收获颇丰。
不仅对西湖的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旅游服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的旅游业做出贡献。
最新杭州西湖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杭州西湖社会实践报告杭州西湖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一直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
本报告旨在分析和总结最新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对当地社区和环境的影响。
一、实践活动概览在过去的一年中,西湖地区举办了多项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社区服务和旅游发展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
二、环境保护实践环保实践是西湖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清理湖面垃圾、植树造林、推广绿色出行等活动,志愿者们为改善西湖的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还有团队开展了关于水质监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项目,为科学管理和保护西湖提供了数据支持。
三、文化传承与教育西湖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宝库,也是文化遗产的聚集地。
社会实践活动中,许多团队致力于挖掘和传承西湖的历史文化。
通过举办讲座、工作坊和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西湖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同时也为当地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四、社区服务与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在西湖地区也得到了广泛开展。
志愿者们参与到老年人关怀、残障人士支持、公共安全宣传等多个方面,帮助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还有团队与当地商家合作,通过市场调研和商业策划,帮助提升社区经济活力。
五、旅游发展与影响西湖的旅游发展一直是社会实践关注的焦点。
研究团队通过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探讨了旅游活动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同时,也有志愿者参与到旅游服务中,为游客提供导游、翻译和咨询服务,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六、总结与展望最新的杭州西湖社会实践报告显示,通过多元化的活动,社会实践不仅增强了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也为西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创新实践项目能够在西湖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
景区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23年7月15日至2023年8月15日二、实习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三、实习目的1. 通过实习,深入了解景区管理的运作机制,学习景区管理的相关知识;2. 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3. 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四、实习内容1. 西湖风景区概况西湖风景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风景区包括西湖、断桥、苏堤、白堤、雷峰塔等景点,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景区管理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景区管理方面的实习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了解景区的日常运营情况,包括游客接待、景区设施维护、安全巡逻等;(2)学习景区的营销策略,包括线上线下推广、旅游产品开发等;(3)协助景区管理人员处理游客投诉、解答游客疑问;(4)参与景区的突发事件处理,如游客受伤、设施故障等。
3. 实习心得(1)景区管理需要细致入微。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景区管理工作的细致性。
从游客接待到设施维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做,确保游客的满意度;(2)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在处理游客投诉、解答游客疑问等工作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3)职业素养是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我意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我们要时刻保持敬业精神,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五、总结通过在西湖风景区的实习,我对景区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我国旅游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湖实习报告(共7篇)

西湖实习报告(共7篇)西湖实习报告(共7篇)第1篇:西湖实_报告风景园林综合实_杭州实_报告年级:级专业:城市园林学号:0941403005姓名:陆丹一、实_目的设计方面:通过专业综合实_一的实_,使学生在基本熟悉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与手法的基础上,对我国南方园林另一代表园林的造园艺术与手法进行理解和感悟,目的是通过本次综合实_,使学生对以苏州、杭州为代表的我国南方园林的造园立意、场地与环境、造园要素、造园手法、造园艺术等有系统的了解和感悟和总结,以便将其自然地应用到将来的新园林设计的创意之中。
植栽方面:识别华东地区常用园林树木,掌握其形态特征、生态_性、观赏价值和园林用途;了解不同类型园林绿地树木选择的特点和不同的应用形式;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理解园林树木在造景中如何体现地方特色,探讨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优缺点,提高设计实践中应用园林树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的能力。
二、实_内容1、11月14日下午,赴太子湾公园进行学_,主要学_内容为太子湾植物种类及其应用、公共景观的空间尺度和空间布局,造景要素、树群、花镜进行分析。
2、11月15日考察西溪湿地,主要任务是认识西溪湿地的各种植物,初步了解旅游区(自然湿地)的空间规划,交通流线等要素;以及体验湿地的生态功能。
3、11月16日考察杭州植物园,认识华东地区的各种植物;将杭州的植物与苏州的植物的种类及应用形式进行对比。
4、11月17日上午考察西湖、西湖新天地,观看并分析西湖十景,了解对有古文化的中心城区该如何发展,以及古迹附近的现代景观应该如何来设计;下午去了钱江新城的市民中心,实地考察市民中心的景观设计,并结合付晓渝老师的介绍进行专业分析。
5、11月18日中国美院,了解中国美院的基本情况,建筑风格,空间格局,体会中国美院中的学术氛围,并加以思考。
三、实_总结1、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配置杭州太子湾公园是20世纪80-90年代西湖景区新建公园之一,它遵循在传承西湖风景园林艺术的同时有所发展的原则,延续花港观鱼公园所开创的中西合璧、以"中"为主的艺术风格基础上,展示自己的特色。
西湖区暑期社会实践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选择了西湖区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的基地。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让我们深入基层,了解西湖区的发展现状,感受社会变革,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西湖区,作为杭州市的核心城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西湖区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加强城市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我们选择在西湖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希望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西湖区的发展情况,为今后的人生道路积累宝贵经验。
三、实践内容1. 参观学习在实践期间,我们参观了西湖区多个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如西湖区政府、西湖区税务局、西湖区人民法院等。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湖区在行政管理、社会服务、司法审判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2. 调研走访我们深入西湖区社区、企业、学校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走访。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了西湖区在居民生活、企业运营、教育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3. 志愿服务在西湖区,我们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如环保宣传、社区服务等。
通过志愿服务,我们感受到了奉献社会的快乐,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社会实践总结在实践结束后,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总结会议,对本次实践进行了全面总结。
会议中,大家分享了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了实践经验,为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四、实践成果1. 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不仅了解了西湖区的发展现状,还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为今后的人生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2.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我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增强了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
3. 培养了团队精神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共同面对困难,携手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精神。
这种精神将使我们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暑期社会实践西湖报告

一、前言西湖,作为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更是人们向往的休闲胜地。
为了深入了解西湖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以及旅游业发展现状,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7月组织了一次以“探秘西湖,传承文化”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西湖的各个方面,为西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二、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我们团队于7月10日至14日对西湖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地考察。
考察过程中,我们参观了西湖十景、断桥残雪、苏堤春晓等著名景点,深入了解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1)西湖十景: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游览了西湖十景,感受到了西湖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其中,断桥残雪、苏堤春晓、平湖秋月等景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断桥残雪: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以雪后残桥的景色著称。
我们站在桥上,远眺湖面,只见一片银白,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3)苏堤春晓:苏堤春晓是西湖的另一著名景点,春日的苏堤,柳绿桃红,景色宜人。
我们沿着苏堤漫步,欣赏着湖光山色,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2. 问卷调查为了了解游客对西湖的满意度,我们团队在西湖景区内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国内外游客、学生、老人等不同群体。
调查内容包括游客对西湖的满意度、游览体验、旅游设施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游客对西湖的景色、文化底蕴表示满意,但也有部分游客对景区的卫生状况、旅游设施等方面提出了意见。
3. 访谈我们团队还采访了景区管理人员、导游、游客等,了解他们对西湖保护与发展的看法。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西湖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景区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表示,西湖景区在保护环境、维护设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需加强游客管理,提高景区整体品质。
(2)导游:导游认为,西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应加强文化宣传,让游客更好地了解西湖。
(3)游客:游客们对西湖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加强景区卫生管理、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景区服务质量等。
西湖西塘南京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3年7月1日至7月31日实习地点:西湖、西塘、南京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深入了解西湖、西塘和南京三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历史背景以及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现状。
实习对于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观察力和分析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增强我们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1. 西湖实习在西湖实习期间,我们主要参观了西湖风景区、灵隐寺、岳王庙等景点。
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了解了西湖的地质地貌、水文特征以及植被分布情况。
同时,我们也深入了解了西湖的历史文化背景,如白居易、苏东坡等历史人物与西湖的渊源,以及西湖十景的文化内涵。
此外,我们还调研了西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情况,了解了西湖景区的管理体制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 西塘实习在西塘实习期间,我们游览了西塘古镇、张正根纪念馆等景点,了解了西塘的地理环境、水乡特色和建筑风格。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入研究了西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蓝印花布、木雕等传统工艺。
同时,我们还关注了西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了古镇旅游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3. 南京实习在南京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中山陵、明孝陵、南京城墙等著名景点。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南京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如六朝文化、明文化等。
此外,我们还调研了南京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情况,特别是对南京城墙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西湖、西塘和南京三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历史背景以及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分析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复杂的课题。
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保护其自然环境和历史风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旅游业对当地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确保旅游发展与地方利益的平衡。
景区实习报告范本

一、实习基本信息实习时间: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实习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实习单位: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实习目的:1. 了解景区管理的运作机制,掌握景区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增强实地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深入了解旅游行业,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1. 景区概况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景区以湖光山色、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著称,拥有断桥、苏堤、雷峰塔、灵隐寺等众多著名景点。
2. 景区管理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景区管理的多个方面,包括:(1)景区日常维护:负责景区的清洁、绿化、设施维护等工作,确保景区环境整洁、美观。
(2)游客服务:协助景区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安全保障等服务。
(3)景区活动策划:参与景区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如文化节、民俗活动等。
3. 实践操作(1)景区巡查:定期对景区进行巡查,了解景区设施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游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为景区改进提供依据。
(3)景区宣传:协助景区进行线上线下宣传,提高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颇丰:1. 了解了景区管理的运作机制,掌握了景区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增强了实地操作能力,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深入了解了旅游行业,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
四、实习体会1. 景区管理工作繁杂,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耐心。
2. 景区管理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
3. 景区管理需要与游客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游客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4. 景区管理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本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还让我对旅游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园林综合实习—杭州实习报告年级:2009级专业:城市园林学号:0941403005 姓名:陆丹一、实习目的设计方面:通过专业综合实习一的实习,使学生在基本熟悉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与手法的基础上,对我国南方园林另一代表园林的造园艺术与手法进行理解和感悟,目的是通过本次综合实习,使学生对以苏州、杭州为代表的我国南方园林的造园立意、场地与环境、造园要素、造园手法、造园艺术等有系统的了解和感悟和总结,以便将其自然地应用到将来的新园林设计的创意之中。
植栽方面:识别华东地区常用园林树木,掌握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价值和园林用途;了解不同类型园林绿地树木选择的特点和不同的应用形式;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理解园林树木在造景中如何体现地方特色,探讨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优缺点,提高设计实践中应用园林树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1、11月14日下午,赴太子湾公园进行学习,主要学习内容为太子湾植物种类及其应用、公共景观的空间尺度和空间布局,造景要素、树群、花镜进行分析。
2、11月15日考察西溪湿地,主要任务是认识西溪湿地的各种植物,初步了解旅游区(自然湿地)的空间规划,交通流线等要素;以及体验湿地的生态功能。
3、11月16日考察杭州植物园,认识华东地区的各种植物;将杭州的植物与苏州的植物的种类及应用形式进行对比。
4、11月17日上午考察西湖、西湖新天地,观看并分析西湖十景,了解对有古文化的中心城区该如何发展,以及古迹附近的现代景观应该如何来设计;下午去了钱江新城的市民中心,实地考察市民中心的景观设计,并结合付晓渝老师的介绍进行专业分析。
5、11月18日中国美院,了解中国美院的基本情况,建筑风格,空间格局,体会中国美院中的学术氛围,并加以思考。
三、实习总结1、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配置杭州太子湾公园是20世纪80-90年代西湖景区新建公园之一,它遵循在传承西湖风景园林艺术的同时有所发展的原则,延续花港观鱼公园所开创的中西合璧、以“中”为主的艺术风格基础上,展示自己的特色。
公园位于苏堤春晓、花港观鱼南部,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西部,背山面湖,仿佛置身密林之中,总体规划面积共80.03hm2,因与庄文、景献两太子有关,故名太子湾。
经过20多年的时间沉淀,公园内已形成特色鲜明、结构稳定、变化丰富的植物空间。
经过实地的考察,我大概把其植物空间类型分为半开放型和覆盖型两种,开放型、完全封闭型和垂直型等植物空间不多。
本次太子湾实地考察,在老师的带领介绍后,我选择了公园内望山坪、逍遥坡、琵琶洲和珠帘壁东侧4个典型植物空间作为案例进行了分析,简单地总结了植物空间数量特征,探讨植物空间与群落结构的关系。
⑴望山坪空间望山坪空间面积约11785m2,位于太子湾公园东北部。
该空间由3个植物群落围合,南面山体衬托,营造了一个舒适宜人的半开放空间。
从公园主入口进入,第一个典型群落是乐昌含笑、日本樱花、桂花、无刺枸骨群落,上、中、下三层常绿植物盖度较高,能起到障景作用,也为在空间内停留的游人提供天然屏障。
该群落主要体现日本樱花春季景观,群落结构设计时,上层乐昌含笑做日本樱花的背景,同时添加少量落叶植物,如白玉兰,使群落统一中富有变化。
群落二是西侧的日本樱花、红花檵木、郁金香群落。
此群落的垂直面是望山坪空间的主要观赏面,春季日本樱花盛开时,其柔和之美在背景乐昌含笑的衬托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下层郁金香的妖娆与日本樱花形成鲜明对比,美不胜收,成为公园观赏郁金香的最佳点之一,吸引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驻足拍摄。
群落三为东侧鹅掌楸、湿地松、银杏、石楠、无刺枸骨群落。
此群落在望山坪空间起分隔作用,把空间与东侧园路分隔开来。
上层采用鹅掌楸,使季相变化更丰富,也可在夏日遮阴,冬日阳光又可透过树枝洒在草坪上,给游人带来温暖;中层采用常绿小乔木石楠,满足分隔园路和空间的功能需求。
东南侧群植的湿地松为进入琵琶洲景区做好铺垫,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
⑵逍遥坡空间逍遥坡空间面积约9305 m2,位于公园西部。
游人进入此区,均能感受到浓郁的异国情调,有置身于英国风景园的错觉。
无患子和日本樱花是逍遥坡空间主要植物,形成空间主景。
该空间南侧种植大量日本樱花,以杂木林和南侧上层植物为背景,早春白花盛开,蔚为壮观。
深秋,无患子金黄的树叶在绿色草坪衬托下灿烂炫目。
因此该区春、秋两季会吸引很多游人及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留影,但由于草坪不对外开放,周边座椅较少,游人流动性较大。
从群落垂直结构分析,上层为无患子、香樟及教堂后侧的水杉、白栎杂木林,中层为日本樱花,此结构的植物群落既能形成高低起伏的林冠线,又能丰富季相,在围合大面积空间边界的同时实现较高的观赏性。
这个空间,中间留白,使游人视距拉大,视野顿时开阔。
该空间在地形上也有变化,南侧地势较高处种植日本樱花,起障景作用,引导游人走向北侧最佳观赏面。
⑶琵琶洲空间琵琶洲空间面积约8870 m2,位于望山坪空间南侧,面向水体,巧借溪流水景,结构独特。
该空间由3个植物群落构成,由于水体的介入,被划分为3个子空间。
空间一由湿地松、黄山栾树、鸡爪槭、麦冬围合而成。
从远观来看,地形有利于组织空间效果,结合植物则能强化地形,这在此子空间中可以体现出来。
借助较高地势的辅助,在远观上湿地松成为视线的焦点和主体,群植的鸡爪槭则起到丰富中层的作用。
该空间濒临水面,草坪空间与水体空间相互渗透,扩展了空间范围和景深。
群落二所构成的子空间相对上一子空间地势较平缓,因此草地空间的利用率相对较高。
群落金钱松、香樟、红叶李、桂花、美人茶、山茶、郁金香让人四季皆有景可赏。
春季中层红叶李与下层郁金香相映成趣。
夏季合欢绒花满树,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秋桂花飘香,深秋金钱松如金币挂枝,让人流连忘返。
该子空间呈带状分布,金钱松和桂花起到分隔空间和园路的作用。
林缘线变化丰富,收放自如,也增加了空间景深和观赏流动性。
群落三为天目木兰、紫玉兰,此处地势抬高以分隔空间和园路。
琵琶洲空间集中体现群落一和群落二的植物景观,群落三较为简单,作为陪衬但不削弱整体的完整性,整个空间借助水体及地形的变化,把植物空间营造得更加出色。
静水映衬这三个植物群落,与季相结合起来,更显得色彩缤纷。
三个群落在整个空间中所占比重和所处位置不同,植物景观特色也不同,使得植物空间形式上主从分明、完整统一。
⑷珠帘壁东侧空间珠帘壁东侧空间面积约2215m2,为林下空间。
群落为麻栎、香樟、枫香、枳椇、构树、日本樱花、桂花,上层植物是该空间的主角,空间随着上层植物的变化而变化。
上层以落叶树种为主,季相变化明显,结合地面变化的铺装,不仅给人们提供休息、观望的场所,也增加了景观效果。
夏季,浓郁的树荫供人乘凉,也丰富了空间的光影变化;冬季,阳光穿过枝桠洒向大地,给人带来温暖。
这里犹如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游客前往。
2、杭州园林植物配置特点(和苏州相比较)杭州的园林植物配置是根据杭州地区气候的特点,不同的立地环境条件,以及公园绿地、风景点、建筑物的性质、功能和造景要求,合理地选择树种,力求适地适树,采用不同的植物配置构图形式,组成多样的园林空间,以满足游憩和赏景等多种活动功能的需要。
公园、风景点要求其四季美观,繁花如锦,活泼明快;寺院,祠墓,碑刻、古迹则求其庄严、肃穆。
树种的选择必须注意其体型大小,色彩浓淡并同建筑物的性质与体量相适应,才能配置得当。
庄严的殿、堂等建筑,一般用高大的乔木作为陪衬和烘托。
如六和塔以树形高大,树冠园形常绿的香樟作烘托;灵隐寺大殿配植淡绿、浓绿、金黄叶色的楠木、七叶树,银杏等大乔木,取得体型和色彩上的对比,并以葱笼的常绿树作为背景;轻快的廊、亭、榭、轩,则宜点缀姿态优美,绚丽多彩的花木,使景色明丽动人。
杭州夏季炎热,不宜过多采用大面积的空旷草坪,以疏林草地为宜,可提高草坪在夏季的利用率。
草地多,是杭州新建公园绿地的特色之一,它是群众性集体活动的场所,在功能上要求宽旷,便于集散,在植物配植上力求简洁。
由于草坪面广,视线长,体量虚实对比强,景物的群体形象鲜明,应多注意植物组合的群体美。
利用树龄的不同和地形的高差,处理好树丛,树群的立体轮廓线,使高低起伏,饶有变化。
如花港观鱼、柳浪闻莺等公园的大草坪就是这种范例。
另外,杭州在大规模绿地改造方面,在新建和改造绿地中已经推广应用了大量植物新品种,如佛甲草矮紫薇、花叶锦带花、金边麦冬、花叶蔓长春花、银边六月雪等。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西湖南线绿地极具代表性,在已有的乔木林带基础上,大量应用地被植物,充分体现了杭州园林独特的植物配置特色。
虽然杭州城市绿地中的地被植物种类丰富了,但从利用率来衡量还不够广泛,大部分还只作了一些点缀性的种植。
杭州园林,公园比较多也比较成功,种植方式更多样化。
比如群植、列植等都是有的。
还有花港观鱼疏林草地,这种疏林草地是苏州比几乎没有的。
苏州园林虽面积有限,但要求树种丰富。
植物的种类有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藤萝类)、地被植物、水生植物及竹类。
这些植物首先要符合自然山林景观的需要,或是适合小空间内布置小景的作用。
园林内所选用的植物,树形力求自然美观,因地制宜。
苏州园林属山水园性质,树木多不宜修剪成整形规则式,如“球形”、“水平式绿篱”等,以免造成不协调。
3、西湖景区和西湖天地对于西湖景区,它在景观营造和保护方面的成就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但是我们在考察那天,沿着白堤和苏堤走了一圈,并没有做细致的了解。
反而王珲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西湖新天地的一些景观设计理念。
西湖新天地是一处园林,历史文化浓郁的休闲旅游景区。
它以杭州独特的园林,历史建筑为基础,将自然与时尚,历史与现代相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国际水平,集世界知名品牌,餐饮、零售、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区。
由于西湖天地是建设在西湖附近的一个现代商业区,因为靠近西湖这个极富分化内涵的区域,所以与文化融合便成为了西湖天地设计的一个重点。
西湖天地保留着原来粉墙黛瓦、雕梁画栋的传统元素,游客可以感受到江南园林的风韵气质。
从单体结构上来说,西湖天地运用了重檐亭、石拱桥、青砖路面等中国传统元素,出现在空间转换出,含蕴丰富,尺度适宜;文化符号来说,从排水系统的钱币、树池边沿的云纹,地面雕刻的祥云,处处精致细腻,别有用心;材质的选择,青砖与木料,毛石的配合,组成路标、景观小品等,极其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动人;与自然环境融合,西湖天地是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地方,有着现代园林的结构,又有古典文化的含韵,在西湖边上坐落这样的商业街,到别有一番风味,仿佛在古典与现实之间穿回。
4、杭州市民中心这个不是集体参与考察的地点,我们小组几个人想在领略了古典园林景观的同时,感受一下杭州现代景观的魅力,于是便选择了这个付晓渝老师曾经介绍过的地方,亲自是地考察一下。
5、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这是我们行程中的最后一个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