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除法中的巧算
(完整)三年级乘除法速算巧算

一、乘法中的巧算1.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5×2=1025×4=100125×8=1000例1计算①123×4×25②125×2×8×25×5×4解:①式=123×(4×25)=123×100=12300②式=(125×8)×(25×4)×(5×2)=1000×100×10=10000002.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2计算①24×25②56×125③125×5×32×5解:①式=6×(4×25)=6×100=600②式=7×8×125=7×(8×125)=7×1000=7000③式=125×5×4×8×5=(125×8)×(5×5×4)=1000×100=1000003.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3计算①175×34+175×66②67×12+67×35+67×52+6解:①式=175×(34+66)=175×100=17500②式=67×(12+35+52+1)=67×100=6700(原式中最后一项67可看成67×1)例4计算①123×101②123×99解:①式=123×(100+1)=123×100+123=12300+123=12423②式=123×(100-1)=12300-123=121774.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完整版)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方法例解【转】速算与巧算在小学数学中,关于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怎么样才能算得既快又准确呢?这就需要我们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根据题目本身的特点,综合应用各种运算定律和性质,或利用和、差、积、商变化规律及有关运算公式,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速算和巧算不仅能简便运算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又会算得又快又准确。
一、“凑整”先算1.计算:(1)24+44+56(2)53+36+47解:(1)24+44+56=24+(44+56)=24+100=124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2)53+36+47=53+47+36=(53+47)+36=100+36=136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2.计算:(1)96+15(2)52+69解:(1)96+15=96+(4+11)=(96+4)+11=100+11=111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2)52+69=(21+31)+69=21+(31+69)=21+100=121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31+69=100凑整先算.3.计算:(1)63+18+19(2)28+28+28解:(1)63+18+19=60+2+1+18+19=60+(2+18)+(1+19)=60+20+20=100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2)28+28+28=(28+2)+(28+2)+(28+2)-6=30+30+30-6=90-6=84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计算:(1)45-18+19(2)45+18-19解:(1)45-18+19=45+19-18=45+(19-18)=45+1=46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2)45+18-19=45+(18-19)=45-1=44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1,2,3,4,5,6,7,8,91,3,5,7,92,4,6,8,103,6,9,12,15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1. 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简记成:(1)计算:1+2+3+4+5+6+7+8+9=5×9 中间数是5=45 共9个数(2)计算:1+3+5+7+9=5×5 中间数是5=25 共有5个数(3)计算:2+4+6+8+10=6×5 中间数是6=30 共有5个数(4)计算:3+6+9+12+15=9×5 中间数是9=45 共有5个数(5)计算:4+8+12+16+20=12×5 中间数是12=60 共有5个数2. 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它们的和等于首数与末数之和乘以个数的一半,简记成:(1)计算:1+2+3+4+5+6+7+8+9+10=(1+10)×5=11×5=55共10个数,个数的一半是5,首数是1,末数是10.(2)计算:3+5+7+9+11+13+15+17=(3+17)×4=20×4=80共8个数,个数的一半是4,首数是3,末数是17.(3)计算:2+4+6+8+10+12+14+16+18+20=(2+20)×5=110共10个数,个数的一半是5,首数是2,末数是20.四、基准数法(1)计算:23+20+19+22+18+21解:仔细观察,各个加数的大小都接近20,所以可以把每个加数先按20相加,然后再把少算的加上,把多算的减去.23+20+19+22+18+21=20×6+3+0-1+2-2+1=120+3=1236个加数都按20相加,其和=20×6=120.23按20计算就少加了“3”,所以再加上“3”;19按20计算多加了“1”,所以再减去“1”,以此类推.(2)计算:102+100+99+101+98解:方法1:仔细观察,可知各个加数都接近100,所以选100为基准数,采用基准数法进行巧算.102+100+99+101+98=100×5+2+0-1+1-2=500方法2:仔细观察,可将5个数重新排列如下:(实际上就是把有的加数带有符号搬家)102+100+99+101+98=98+99+100+101+102=100×5=500可发现这是一个等差连续数的求和问题,中间数是100,个数是5.加法中的巧算1.什么叫“补数”?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完整版)四年级乘除巧算

三、四年级乘除巧算专题简析:前面我们已给同学们介绍了加、减法中的巧算,大家学会了运用“凑整”的方法进行巧算,实际上这种凑整的方法也同样可以运用在乘除计算中。
为了更好地凑整,同学们要牢记以下几个计算结果:2×5=10,4×25=100,8×125=1000。
提高计算能力,除了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要熟练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
巧算中,经常要用到一些运算定律,例如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等,善于运用运算定律,是提高巧算能力的关键。
例题1你有好办法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吗?(1)25×17×4 (2)8×18×125(3)8×25×4×125 (4)125×2×8×5思路导航:(1)我们知道25×4=100,因而我们要尽量把25与4放在一块计算,这样比较简便。
所以我们先算25×4=100,再与17相乘即100×17=1700;(2)因为8×125=1000,因而我们先把8与125放在一块计算,8×125=1000,再乘18:1000×18=18000;(3)已知25×4=100、125×8=1000,因此这道题我们要通过移位的方法把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然后再把1000与100相乘,1000×100=100000;(4)因为125×8=1000,2×5=10,因而这道题也要移一移,先计算125×8=1000和2×5=10,再计算1000×10=10000。
练习一1.计算:(1)25×23×4 (2)125×27×82.计算:(1)5×25×2×4 (2)125×4×8×25 (3)2×125×8×5 3.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125×16例题2 你有好办法计算下面各题吗?(1)25×8 (2)16×125(3)16×25×25 (4)125×32×25思路导航:(1)已知25×4=100,因为8=2×4,所以我们可以把25×8转化为25×4×2,然后先算25×4=100,再算出100×2=200。
(完整版)整数乘除法速算巧算教师版

本节课主要学习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要求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验算乘除法;并且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并能合理利用,解决相关问题.一、乘法凑整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
例如:425100⨯=,81251000⨯=,520100⨯=123456799111111111⨯= (去8数,重点记忆) 711131001⨯⨯=(三个常用质数的乘积,重点记忆) 理论依据:乘法交换率:a×b=b×a 乘法结合率:(a×b) ×c=a×(b×c) 乘法分配率:(a+b) ×c=a×c+b×c 积不变规律:a×b=(a×c) ×(b÷c)=(a÷c) ×(b×c)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⑴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即: ()()()()0a b a n b n a m b m m ÷=⨯÷⨯=÷÷÷≠ ,0n ≠⑵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a b c a c b ÷÷=÷÷⑶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 例如:a b c a c b b c a ⨯÷=÷⨯=÷⨯⑷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去括号情形: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即()()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②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即()()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变为“×”.即()()()()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⑸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即 ()()()()()()a b c d a c b d a d b c ⨯÷⨯=÷⨯÷=÷⨯÷ 上面的三个性质都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情形.二、乘除法巧算与速算(1)凑整:2×5;4×25;8×125……;知识点拨教案目标整数乘除法速算与巧算(2)构造整数:99999......9101k =-k 个;(3)乘法分配律:()a b c a b a c ⨯+=⨯+⨯; (4)提取公因数:()a b a c a b c ⨯+⨯=⨯+; 注意:除法算式中公因数只能用为除数。
(完整版)巧算被除数

巧算被除数
例1。
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和是215,商是8。
求被除数是多少?
例2.两个数相除商是8,余数为1,已知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一共是92。
被除数、是多少?
练笔:
1。
在除法算式542÷□里,当□里填( )时,商是三位数;当□里填( )时,商是两位数.
2.两个物体的总重量是54千克,甲物体的重量是乙物体的2倍。
两物体各重多少千克?
3.二数相除,商为8,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和是170,被除数是多少?
4. 被除数与除数的和为320,商是7,被除数是多少?
5。
甲乙两数相除商是4,甲乙两数与商的和为79,被除数是多少?
6.被除数和除数以及商的和为127,商是7,被除数是多少?
7。
两数相除商为8余2,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65.被除数为多少?
8。
两个整数相除,商9余3,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95,被除数是多少?。
乘除法中的速算与巧算

乘除法中旳速算与巧算知识储藏整数乘除法旳速算与巧算,一条最基本旳原则就是“凑整”。
要达到“凑整”旳目旳,就要将某些数分解、变形,再运用乘法旳互换律、结合律、分派律以及四则运算中旳某些规则,把某些数组合到一起,使复杂旳计算过程简便化。
1、乘法旳运算定律乘法互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派律:(a+b)×c=ac+bc2、除法旳运算性质(1)a÷b=(a×c)÷(b×c)ﻩ(c≠0)(2)a÷b=(a÷c)÷(b÷c)(c≠0)(3)a÷b÷c=a÷(b×c)(4)a÷(b÷c)=a÷b×c3、乘除分派性质(1)(a+b)×c=a×c+b×c(2)(a-b)×c=a×c-b×c(3)(a+b)÷c=a÷c+b÷c(4)(a-b)÷c=a÷c-b÷c注意:除数不能为零。
4、两数之和乘以这两数之差旳积等于这两个数旳平方差。
(a+b)×(a-b)=a2-b25、乘法凑整法:这是运用特殊数旳乘积特性进行速算,如5×2=10,25×4=100,125×8=1000,625×8=5000,625×16=10000等等。
大伙要记住这些成果。
思维引导例1、计算:ﻩ(1)999+999×999 (2)1111×9999(3)125×25×32ﻩ(4)576×422+576+577×576跟踪练习:计算:(1)9999+9999×9999ﻩ(2)140×299(3)808×125ﻩﻩ (4)461+5×4610+461×49例2、计算:34×172-17×71×2-34跟踪练习:计算:42×68+61×2×34-3×68例3、用简便措施计算:8700÷25÷4跟踪练习:9600÷25÷4例4、用简便措施计算:625÷25跟踪练习:42800÷25例5、简算:29×31跟踪练习:简算:68×72例6、计算:11111×11111跟踪练习:计算:22222×22222例7、计算:63×275÷7÷11跟踪练习:计算:123×456÷789÷456×789÷123例8、计算:1÷(2÷3)÷(3÷4)÷(4÷5)÷(5÷6)跟踪练习:计算:15÷(9÷11)÷(11÷34)÷(34÷63)例9、计算:99999×22222+33333×33334跟踪练习:计算:9999×7778+3333×6666例10、计算:98989898×99999999÷10101010÷11111111跟踪练习:计算:×22÷18÷例11、计算:19981999×19991998-19981998×19991999跟踪练习:计算:1997×1999-1996×例12、 末尾有几种零?跟踪练习:计算:能力对接1、 将相应旳序号填入括号中。
乘除法中的速算与巧算

乘除法中的速算与巧算知识储备整数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凑整”。
要达到“凑整”的目的,就要将一些数分解、变形,再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规则,把某些数组合到一起,使复杂的计算过程简便化。
1、乘法的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除法的运算性质(1)a÷b=(a×c)÷(b×c) (c≠0)(2)a÷b=(a÷c)÷(b÷c) (c≠0)(3)a÷b÷c=a÷(b×c)(4)a÷(b÷c)=a÷b×c3、乘除分配性质(1)(a+b)×c=a×c+b×c(2)(a-b)×c=a×c-b×c(3)(a+b)÷c=a÷c+b÷c(4)(a-b)÷c=a÷c-b÷c注意:除数不能为零。
4、两数之和乘以这两数之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a+b)×(a-b)=a2-b25、乘法凑整法:这是利用特殊数的乘积特性进行速算,如5×2=10,25×4=100,125×8=1000,625×8=5000,625×16=10000等等。
大家要记住这些结果。
思维引导例1、计算:(1)999+999×999 (2)1111×9999(3)125×25×32 (4)576×422+576+577×576跟踪练习:计算:(1)9999+9999×9999 (2)140×299(3)808×125 (4)461+5×4610+461×49例2、计算:34×172-17×71×2-34跟踪练习:计算:42×68+61×2×34-3×68例3、用简便方法计算:8700÷25÷4跟踪练习:9600÷25÷4例4、用简便方法计算:625÷25跟踪练习:42800÷25例5、简算:29×31跟踪练习:简算:68×72例6、计算:11111×11111跟踪练习:计算:22222×22222例7、计算:63×275÷7÷11跟踪练习:计算:123×456÷789÷456×789÷123例8、计算:1÷(2÷3)÷(3÷4)÷(4÷5)÷(5÷6)跟踪练习:计算:15÷(9÷11)÷(11÷34)÷(34÷63)例9、计算:99999×22222+33333×33334跟踪练习:计算:9999×7778+3333×6666例10、计算:98989898×÷÷跟踪练习:计算:199999998×2200220022÷18÷100010001例11、计算:19981999×19991998-19981998×跟踪练习:计算:1997×1999-1996×2000例12、末尾有几个零?跟踪练习:计算:能力对接1、 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第十八篇乘除法中巧算

第十八篇乘除法中的巧算✌本篇将介绍乘除法中的巧算,把握本篇内容,不仅要熟悉乘法口诀表,会运用一些特殊的算式,更要擅长运用结合,律、互换律、分派律和因数分解等方式。
✌在运算进程中,若是显现较多的0,运算就比较方便,请熟记下面的算式:◆ 2 × 5 = 10◆25 × 4 = 100◆125 ×8 = 1000◆125 × 4 = 500◆625 ×8 = 5000一.计算:1.125 ×24 × 4 =2.13 ×25 ×125 × 4 ×8 =3. 25 ×64 ×625 =4. 125 ×144 ×25 =✌在进行乘除法混合运算时,灵活运用以下运算性质也能够巧算:【公式一】⏹a ÷b ÷c = a ÷( b×c) = a ÷c ÷b说明: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商再除以第三个数,等于第一个数除以第二个数和第三个数的乘积,也等于第一个数除以第三个数所得的商再除以第二个数。
【公式二】⏹a ×b ÷c = a ×( b ÷c) = ( a ÷c) ×b说明:两个数的积除以第三个数,等于其中任意一个数除以第三个数,再与另一个数相乘。
【公式三】⏹a ÷b ×c = a ÷( b ÷c)说明:第一个数除以第二个数的商,再乘以第三个数,能够先求出第二个数除以第三个数的商,再用第一个数去除以那个商。
【总结1】在乘除法混合运算中,在脱括号时,若是括号前面是乘号,那么括号中的运算符不变;若是括号前面是除号,那么括号中的运算符必需改变,乘号变除号,除号变乘号。
【总结2】在乘除法混合运算中,若是括号前面是乘号,那么括到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变;若是括号前面是除号,那么括到括号里的运算符号必需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法中的巧算
(一)学习方法指导
我们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中的巧算,因为“商不变性质”,是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一个数(零除外),它们的商不变。
一般有这样的公式:()()a b a n b n ÷=⨯÷⨯
或 ()()
()=÷÷÷≠a n b n n 0
如:()()123122322464÷=⨯÷⨯=÷=
或 ()()12612262632÷=÷÷÷=÷=
例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82525÷ (2)47700900÷
分析:(1)(2)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去计算。
(1)82525÷ ()()
=⨯÷⨯=÷=8254254330010033
想办法使其中一个数扩大、或缩小后成为整十、整百、整千,如25扩大4倍得100。
(2)47700900÷
()()
=÷÷÷=÷=47700100900100477953
看到被除数,与除数末尾都有00,这样让它们同时缩小100倍。
在除法运算中,还有两个数的和,(或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在都能整除的情况下),再求两个商的和或差。
一般公式:()a b c a c b c +÷=÷+÷
()a b c a c b c -÷=÷-÷
如:()126212262639+÷=÷+÷=+=
()126212262633-÷=÷-÷=-=
这个性质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的情况。
例2. 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01655+÷
(2)()7022134143--÷
分析:这两题都可以运用以上性质去解答,就是“两个数的和(差)除以一个数”的除法运算性质。
(1)()2501655+÷ (2)()7022134143--÷
=÷+÷=+=25051655
503383
=÷-÷-÷=--=70232133414323471138
25 除了以上性质外,使计算题简便,同时还有利用乘、除同级运算带着符号“搬家”的性质:
(1)两个数的商除以一个数,等于商中的被除数先除以这个数,再除以原来商中的除数。
一般有:a b c a c b ÷÷=÷÷
如:12321223÷÷=÷÷
(2)两个数的积除以一个数,等于用除数先去除积的任意一个因数,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
一般有:a b c a c b ⨯÷=÷⨯
或=÷⨯b c a
如:1262122636⨯÷=÷⨯=
或:1262621236⨯÷=÷⨯=
例3. 计算下面各题。
(1)52575÷÷
(2)12858⨯÷
分析:这两题可以运用乘除混合运算带着符号“搬家”的性质。
(1)52575÷÷ (2)12858⨯÷
=÷÷=÷=52557
105715
=÷⨯=⨯=1288516580
在运算中经常出现乘除混合运算及括号等,怎么办,仍有一些性质:
1.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积的两个因数。
一般公式:()a b c a b c ÷⨯=÷÷
如:()126212621÷⨯=÷÷=
例5.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1)()75679÷⨯
(2)126079÷÷
分析:利用以上公式计算,发现(1)被除数÷两个数的积,可以用下面公式计算:
(1)()75679÷⨯ (2)126079÷÷
=÷÷=÷=75679
108912
()=÷⨯=÷=12607912606320
2. 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商,等于这个数乘以商中的被除数,再除以商中的除数。
一般的有:()a b c a b c ⨯÷=⨯÷
如:()12621262⨯÷=⨯÷
例6. 简便计算。
(1)720124⨯÷
(2)()12582⨯÷
分析:以上两题可以利用乘除混合运算“去括号”,或“添括号”的性质进行巧算。
(1)720124⨯÷ (2)()12582⨯÷
()
=⨯÷=⨯=72012472032160
=⨯÷=÷=1258210002
500 3.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等于这个数除以商中的被除数,再乘以商中的除数。
一般有:()a b c a b c ÷÷=÷⨯
如:()126212624÷÷=÷⨯=
例7.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1)216246÷⨯
(2)()87500010008÷÷
分析:这两题即根据小③性质去做,可“添括号”。
(1)216246÷⨯ (2)()87500010008÷÷
()
=÷÷=÷=216246216454
=÷⨯=⨯=875000100088758
7000 以上6题都是利用乘除混合运算去括号,或添括号的性质解决的。
但要注意:我们在使用以上全部除法的运算性质时,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商不能有余数。
如果商有余数,在使用这些运算性质时,余数是会发生变化的。
如:
()
3249732463
59÷⨯=÷=…… ()3249732497367
51
÷⨯=÷÷=÷=…… 例8. 巧算下面各题。
(1)132639÷ (3)248681724824848⨯-⨯+⨯
(2)520125⨯ (4)999999⨯⨯
分析:以上4题,有些算式表面看起来不能进行简便运算时,可把已知数适当分解或转化,从而使计算简便。
另外,在计算时无论题目是否要求简算,都应尽量地使用简便方法,有时可反复使用有关的定律和性质。
(1)132639÷
()
=÷⨯=÷÷=÷=132613313261331023
34
这题我们将39分解为39133=⨯,然后按性质去做。
(2)520125⨯
()
=⨯÷=⨯÷=÷⨯=⨯=5201000852010008
52081000651000
65000
此题将125转化为10008125÷=
(3)248681724824848⨯-⨯+⨯
()=⨯-+248681748
=⨯24899………………这一步将99转化为()1001-
()
=⨯-=⨯-=248100124810024824552
此题直接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就可以。
(4)999999⨯⨯
()=-⨯⨯10001999
()
890109
98901
98901011098901=-=-⨯=()9999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