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讲稿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课件

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课件
缺血再灌注损伤课件
•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应用
CHAPTER 01
缺血再灌注损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组织在缺血一段 时间后重新获得血液供应,导致其功 能和结构发生进一步损伤的现象。
分类
炎症反应
03
再灌注后,炎症细胞的激活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加剧了组织损伤。
影响因素
缺血时间
缺血时间越长,再灌注损伤越严重。
再灌注条件
血流量的恢复、氧供和再灌注压力等条件影响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组织类型
不同组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不同,心肌、脑和肾脏等器 官较为敏感。
CHAPTER 02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损伤 期
总结词
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
VS
详细描述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终结果是细胞死亡和 组织损伤。在缺血期和再灌注期中,细胞 的能量代谢受到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炎 症反应的激活导致细胞死亡。同时,组织 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可引发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严重后果。
损伤 期
要点一
总结词
修复与再生
THANKS
[ 感谢观看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尽管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严重的细胞和组织损伤,但机 体仍有一定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受损细胞的自噬、凋亡和 坏死等过程可被激活,清除受损的细胞和组织碎片。同时, 干细胞和祖细胞的激活有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然 而,这种修复能力有限,对于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治 疗效果往往不佳。
CHAPTER 03
早期再灌注治疗
在发生心肌梗死后,尽 早进行再灌注治疗,如 溶栓或PCI,恢复心肌细 胞的血液供应。

缺血再灌注ppt课件

缺血再灌注ppt课件
㈠ 自由基的概念与类型 ㈡ 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㈢ 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8
㈠ 自由基的概念与类型
概 外层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子 念 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类 1. 氧自由基: O2·- OH · 型 2. 脂性自由基:L · LO · LOO ·
3. 其它:Cl · CH3 · NO ·
9
心肌舒缩功能↓ 心肌顿抑的发生机制
35
㈡ 心肌代谢变化(ATP↓)
㈢ 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线粒体损伤 Ca2+蓄积→颗粒增多 肌原纤维断裂
36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㈠ 脑能量代谢变化
乳酸堆积、cAMP↑、氧化脂质生成↑
㈡ 脑氨基酸代谢变化
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 ↓ 抑制性氨基酸(GABA和丙氨酸等)↑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1
研究背景
治疗手段的改进
溶栓疗法
冠脉搭桥
PTCA
体外循环
器官移植
2
概 血液再灌注后缺血性 念 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
缺血后再灌注 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 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
结构损伤
3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原因及条件
(三) 脑组织学变化
脑水肿、脑细胞坏死
三、其它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37
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减轻缺血性损伤,控制再灌注条件 二、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 三、清除自由基 四、减轻钙超载 五、其它
38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39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缺血再灌注损伤通用课件

缺血再灌注损伤通用课件

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 失衡,导致活性氧簇(ROS)过
度积累的现象。
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由于线粒 体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等机制, ROS大量产生并积累,引发氧化
应激。
氧化应激可导致蛋白质、脂质和 DNA损伤,进一步加剧细胞功
能障碍和死亡。
03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与 治疗
预防性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
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控制,预防动脉粥 样硬化。
早期识别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采取预防性措施,降低缺血再灌 注损伤的发生率。
治疗性措施
溶栓治疗
通过药物或介入手段溶解 血栓,恢复血流,挽救缺 血组织。
机械取栓
06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 展与展望
新药研发
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 制,研发新的药物,以阻断或 减轻损伤过程。
寻找能够保护心肌、脑、肾等 器官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 物。
开展临床试验,评估新药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
基因治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保护 作用的基因导入细胞,以增强细 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抵抗能力
缺血再灌注损伤通用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缺血再灌注损伤概述 •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学 •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方法 •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应用 •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缺血再灌注损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组织或器官 在缺血一段时间后重新获得血液 灌注,导致其功能和结构发生进 一步损伤的现象。

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细胞凋亡与坏死
总结词
细胞凋亡与坏死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两种主要细胞死亡方式,它们会导致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丧失。
详细描述
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凋亡与坏死被触发。细胞凋亡是程序性死亡过程,涉及一系列基因和蛋白 的激活。坏死则是细胞因能量耗竭和膜通透性改变而发生的细胞死亡。这两种细胞死亡方式都会导致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丧失,进而引发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细胞因子治疗
通过注射细胞因子来促进 心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细胞工程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构建心 肌组织,用于替代受损心 肌。
基因治疗
基因转移技术
将具有保护作用的基因转 移到心肌细胞中,增强心 肌细胞的抗缺血再灌注损 伤能力。
基因沉默技术
利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有 害基因的表达,减轻缺血 再灌注损伤。
基因编辑技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氧化应激反应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它会导致细 胞内活性氧簇(ROS)的过度生成和抗氧化能力的下降,进而 引发细胞损伤。
详细描述
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由于氧气供应的恢复,细胞内ROS的产 生增多,这些ROS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够攻击细胞内的蛋 白质、脂质和DNA等生物分子,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同时,抗氧化系统的削弱也使得细胞无法有效清除ROS,加剧 了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结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梗塞治疗中的难题, 可能导致脑细胞死亡和神经功能缺损。
详细描述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当脑缺血后重新获得 血液供应时,反而加重脑损伤的过程。这是 因为在缺血期间,脑细胞会产生一系列代谢 产物和活性物质,当血液重新流通时,这些 代谢产物和活性物质可能对脑细胞产生毒性 作用,导致脑细胞死亡和神经功能缺损。

缺血再灌注损伤ppt

缺血再灌注损伤ppt
正常代谢过程中氧自由基的生成
O2
+
4H+

2H2O
氧自由基的生成
O2
+e
超氧自由基
+e
H2O2
+e
羟自由基
H2O
+e
H2O
3、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1)黄嘌呤氧化酶形成: 在血管内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黄嘌呤脱氢酶。 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激活钙依赖的蛋白水解酶,使黄嘌呤脱氢酶转变为黄嘌呤氧化酶。 黄嘌呤氧化酶催化次黄嘌呤转变为黄嘌呤并进一步转变为尿酸的过程中都是脱电子的过程。 因此,恢复血液灌注后,随血流进入组织的氧不能完全被还原为水,其中部分氧因不能依次结合4个电子而生成氧自由基
脂质之间交联
脂肪酸氧化
脂质蛋白质交联
(2)蛋白质: 不仅细胞膜蛋白受损,细胞内蛋白质在自由基的攻击下蛋白质之间、蛋白质与脂质之间发生交联、聚合。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及蛋白质的空间构型发生改变,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3)核酸: 核酸结构中的碱基受自由基作用发生断裂、畸变。遗传信息改变。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四)白细胞作用
(三)自由基
1、定义: 外层轨道具有一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团)、分子的总称。由氧诱发产生的自由基称为氧自由基。
2
8
8
原子核
2、氧自由基的生成: 生物氧化过程中,分子氧依次与三羧酸循环过程中脱下的4个氢逐个结合而被还原成2分子的水。 在此过程中先后产生超氧自由基、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 因此,在正常的物质代谢过程中就有氧自由基的生成。只是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细胞内存在强大的自由基清除系统。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物)酶等。
4、自由基的损伤
因自由基外层轨道上有一个不配对的电子,其化学性质十分活泼,从其它物质分子结构的外层轨道上夺取电子,引发一个生成新自由基的连锁反应。 被夺取电子的物质分子结构因缺少一个电子发生结构的改变受损同时生成新的自由基。 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包括细胞的各种结构成分。

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氧自由基 H2O2 单线态氧(1O2)
O2+ 2e + 2H+
O·-2 +
OH·
18
(2) 脂性自由基
概念:氧自由基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作用
后生成的中间产物
种类: 烷自由基(L·)
烷氧自由基(LO·) 烷过氧自由基(LOO·)
19
生理情况下自由基的生成与清除 : The sequential univalent reduction of molecular oxygen to form water are as follows:
48
ischemia
HH+ + ↓↑
H+ ↑
H+
Na+
Ca2 + ↑
〔 Na+ 〕↑
Na+
reperfusion
Ca 2+
细胞内〔H+ 〕升高引起钙超载的机理
49
(一)钙超载的发生机制 1. Na+ -Ca2+ 交换异常 ▪ 细胞内〔 Na+ 〕升高 ▪ 细胞内〔 H+ 〕升高 ▪ 蛋白激酶C(PKC)活化
核酶
Ca Mito
蛋白酶 XD XO
OFR↑
钙超载引起IRI的机制
55
三、白细胞的作用
白细胞
内皮细胞
粘附分子
趋化因子
白细胞增多机制
56
三、白细胞的作用
血液流变学改变
白细胞粘附聚 集、血流缓慢
微血管口径的改变
内皮细胞肿胀
缩血管物质↑ 扩血管物质↓
微血管通透性↑
粒细胞游出损伤细胞
白细胞介导的损伤机制

缺血再灌注PPT课件

缺血再灌注PPT课件
发展。
管理措施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01
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安全
和治疗效果。
加强监测与评估
02
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关的问题。
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水平
03
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
和处理能力。
06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 展与展望
减少再灌注损伤
在缺血发生后,尽快恢复 心肌再灌注,以减少再灌 注损伤的发生。
控制策略
药物治疗
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 等药物,控制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发展。
非药物治疗
采用机械通气、体外膜氧合等非 药物治疗手段,改善心肌氧供平
衡。
综合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治 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 治疗,以控制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细胞死亡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长时间缺血会导致细胞死亡,凋亡和坏死是两 种主要的细胞死亡方式。
再灌注期
总结词:炎症反应 详细描述:再灌注期血流恢复后,炎 症因子和白细胞浸润,导致局部炎症
反应,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
总结词:氧化应激
详细描述:再灌注期氧自由基生成增 加,对细胞膜、线粒体等造成氧化损 伤。
、严重感染、严重创伤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疼 痛、皮肤改变、肌肉功能障碍 和关节活动受限等。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酶学指标和肌红 蛋白等,以评估肌肉和心肌损 伤程度。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MRI和X线等影像学 检查,观察肌肉和关节的结构 和功能。

病生-第13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病生-第13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案例三: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结词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肢体肌肉和 骨骼损伤,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 能力。
VS
详细描述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通常发生在肢体动 脉阻塞后,血流重新恢复时。由于缺血期 间肌肉和骨骼受损,再灌注时会引起炎症 反应和氧化应激,导致肢体肌肉和骨骼损 伤。患者可能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活动 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截肢或残疾。
药物治疗
使用抗氧化剂
使用细胞保护剂
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组织 损伤。
细胞保护剂可以保护细胞免受缺血和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使用抗炎药物
抗炎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组 织损伤。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 能需要手术治疗。
细胞移植
细胞移植可以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 减少组织损伤。
02
优化治疗方案,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
03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 教育,提高他们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和救 治能力。
04
加强多学科协作,整合 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 全方位、高效的救治服 务。
THANKS
感谢观看
炎症介质释放
炎症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如TNF-α、 IL-1β等可诱导细胞凋亡和组织损伤。
03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早期治疗
快速恢复血流
在发生缺血后,应尽快恢 复血流,以减少组织损伤。
减轻缺血程度
在血流恢复之前,应采取 措施减轻缺血程度,如使 用血管扩张剂等。
控制再灌注时间
在血流恢复后,应控制再 灌注时间,避免长时间缺 血和再灌注损伤。
案例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obert F. Furchgott Louis J. Ignarro
弗奇戈特、
伊格纳罗、
Ferid Murad 穆拉德
3、单线态氧 (single oxygen):是一种 激发态氧,其氧分子两个外层电子轨 道中的电子发生反向自旋改变,使外 层轨道两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反,氧分 子的反应能力大大增加。这种氧分子 在紫外光谱中呈现一条单线,故称单 线态氧。
①氧自由基 (oxygen free radical):以氧为
中心的自由基称为氧自由基。如:超氧
阴离子(O2 ·)、羟自由基(OH·)
O2
Haber-Weiss反应 (without Fe 3 )
O2 • + H2O2
O2 + OH +OH•
SLOW
Fenton 型Haber-Weiss反应
Fe 3
O2 • + H2O2
O2 + OH +OH•
FAST
②脂性自由基指氧自由基与多不饱和脂肪 酸作用后生成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 烷自由基(L·)、烷氧自由基(LO·)、 烷过氧自由基(LOO·)等。
③ 氮中心自由基: 包括一氧化氮(NO)、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
一氧化氮的渊源
1、线粒体内单电子还原生成氧自由基增加
2.血管内皮细胞内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加
黄嘌呤氧化酶(XO) 10%
Ca+2依赖性蛋白酶
黄嘌呤脱氢酶(XD) 90%
3、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活性氧
白细胞吞噬时伴耗氧量显著增加的现象,称呼吸 爆发(Respiratory Burst节 概述 第二节 原因和条件 第三节 发病机制(重点) 第四节 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五节 防治原则
临床:
休克微循环再通 冠脉解痉、各种动脉搭桥术 心脑血管栓塞再通(经皮腔内冠脉血 管成形术-PTCA) 心肺手术体外循环后心肺复苏 断肢再植、器官移植血供恢复等
患者男,54岁,因胸闷、大汗1小时入急诊病房。 患者于当日上午7时30分突然心慌、胸闷伴大汗, 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上午9时来诊。体检:血压 65/40mmHg,意识淡漠,双肺无异常,心率37次 /min,律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否认冠心 病史。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急性 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给予阿托 品、多巴胺、低分子葡聚糖等治疗。上午10时用 尿激酶静脉溶栓。10时40分出现阵性心室纤颤, 立即除颤,至11时20分反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室颤及阿-斯综合征,共除颤7次,同时给予利多 卡因、小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后心律转为窦性,血 压平稳,意识清楚。11时30分症状消失,病人住 院治疗22天康复出院。
霍金与CuZn- SOD突变所致的脊髓侧索硬化症
《时间简史》
霍金预言时间表 2050年 人类移民火星。 2100年 人类进入外太空,新人种出现。 2215年地球将面临毁灭。 2600年 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
(三)缺血-再灌注时活性氧增多的机制
1. 线粒体内单电子还原生成氧自由基增加 2. 血管内皮细胞内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加 3. 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活性氧 4. 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 5. 体内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下降
请分析:本例病人入院后为什么在溶栓 后出现了严重的心律失常?其发病机制可 能有哪些?
第一节 概 述
简 史 认识就从这简单现象开始
1955年,Sewell 结扎狗冠状动脉后, 如突然解除结扎,恢 复血流,动物室颤而 死亡.
1960年,Jennings第一次提 出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在心肌缺血恢复血流后, 缺血心肌的损伤反而加重
2、自由基 (free radical):指外层电子轨道上含 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 称。
化学性质活 泼 氧化性强 半衰期短
2、自由基 (free radical):指外层电子轨道上含 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 称。
种类:①氧自由基 ②脂性自由基 ③氮中心自由基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阿尔 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诺贝 尔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1864 年,诺贝尔以硝酸甘油为主要原 料发明了安全炸药,被称为最伟 大的科学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 项,并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开设 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 巨额财富。
1998年R.Furchgott等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对NO信 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第二节 原因和条件
1、原因 先缺血,后再灌
2、 影响因素 (1) 缺血、缺氧时间 (2) 需氧程度 (3) 侧支循环 (4) 再灌注条件(低温、低压、 低PH、低钠、低钙)
缺血时间对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100
90 80 70 60 发生率(%) 50 40 30 20 10
0
5min
10min 30min 缺血时间(min)
1967年,Bulkley 和Hutchins发 现冠脉搭桥血管再通后的病人发生 心肌细胞反常性坏死
1981年,Greenberg等证实猫 小肠缺血3小时后再灌注时,粘膜损 伤更严重
从实践到理论地总结
缺血-再灌注损伤概念 :缺血的组织、 器官经恢复血液灌注后不但不能使其 功能和结构恢复,反而加重其功能障 碍和结构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 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缺血再灌注损伤课件
教学目标
1.掌握 缺血-再灌注损伤、自由基、活性氧、 钙超载、无复流现象和呼吸爆发的概念;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2.熟悉 心肌顿抑、粘附分子的概念;各重要 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点,预适应的特 点和发生机制。
3.了解 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纤颤
第三节 发病机制
活性氧的作用 钙超载 白细胞的作用
一、活性氧的作用
(一)活性氧和自由基的概念和种类
1、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指化学性质活泼的含氧代谢物。
氧自由基
过氧化氢(H2O2) 脂氢过氧化物
单线态氧(1O2)
及其裂解产物
•N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