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分析
浅析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发音不正确,语法有错误或词汇量不足均有可能导致双方的误解或出现交际障碍。
然而,发音正确,懂得语法并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之后,非本族语者在同本族语者交流时仍然会产生障碍:要么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要么对对方的话题缺乏反应;要么说话口气过于肯定或是显得盛气凌人等。
这些行为往往被本族语者视为没有修养的表现,或者被当成对人格的有意冒犯和侮辱,从而引起误解甚至仇恨,最终导致交际失败。
这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语言学家称之为跨文化语用失误。
文化冲击是人们对于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的心理反应。
所有进入异文化环境的人都会遇到文化冲击所造成的障碍,但程度因人而异。
通俗地说,一个人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原来自己熟悉的一套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被另一套新的自己不熟悉的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所替代,因而在心理上产生焦虑,在情绪上不安定,甚至沮丧。
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产生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疾病,有的会精神失常甚至自杀。
这就是文化休克。
语言是文化环境中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
作为记录人类历史和人类思想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
汉语和英语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也不相同。
因此,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不少差异。
二、跨文化交际的障碍1、思维模式不同东西方人对外界人认知模式存在着差别,因而他们在思维模式方面存在着明显区别。
而思维模式差异会造成交际行为、鱼片结构、编译码方式、交际风格等方面的不同。
东方人的模式以直觉、整体、圆式特征;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
因此,中国人的话语或语篇结构呈圆式。
他们说话、写文章不采取直线式或直接切题的方法,而习惯于绕弯子,有一个从次要到主要,从相关信息到话题的发展过程。
他们往往把对别人的请求、自己的想法、对别人的意见等内容或关键问题保留到最后,或含蓄而不露。
跨文化交流困难现象分析报告

跨文化交流困难现象分析报告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越来越普遍且重要。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流中经常出现一些困难现象。
本报告旨在分析跨文化交流中的困难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语言障碍语言是最基本的交流工具,语言差异常常导致跨文化交流困难。
首先,不同的语言系统使得信息传达存在障碍。
例如,中文中的直接翻译可能在英文中失去原意,产生误解。
其次,不同的语音、语调和语速也对交流造成困扰。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并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非语言差异除了语言障碍外,文化中的非语言差异也常常导致跨文化交流困难。
比如,不同国家对于身体接触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一些国家的人可能更注重身体接触,而另一些国家的人则保持较多的身体距离。
此外,手势、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等也会因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交流双方需要对对方的非语言行为作出正确的解读,并尽量避免文化冲突。
三、价值观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价值观念的认知存在差异。
例如,一些亚洲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尊重长辈,而一些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体主义和自由。
这种差异容易导致误解和冲突。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学习和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并在交流中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四、认知差异不同文化下的人们对认知方式也存在差异,这会影响到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一些文化更注重整体性思维,而另一些文化更注重细节。
此外,文化对时间的看法也有所不同,一些文化更加强调准时和效率,而另一些文化则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灵活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交流双方需要了解对方的认知方式,并在交流中适度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五、偏见和刻板印象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往往会带有自己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这些偏见可能源自于媒体、教育等渠道,导致对他者产生误解和偏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交流双方需要保持开放和尊重,不应将个别人或事件代表整个文化群体,应通过交流和互动来消除偏见。
结论跨文化交流困难现象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尊重、理解和学习,我们可以克服这些困难,促进跨文化交流。
浅析刻板印象对跨文化交际的文化障碍

浅析刻板印象对跨文化交际的文化障碍1. 引言1.1 概述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或群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障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特定群体或个体的固定和片面的认知。
这种认知往往是主观的、片面的,并不客观准确。
刻板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个体对他人的评价和态度,进而影响着双方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刻板印象来对他人进行评价,这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的产生。
了解和认识刻板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只有意识到自己对他人存在刻板印象,并努力避免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文化间的理解和沟通。
在接下来的我将进一步探讨刻板印象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和克服刻板印象带来的障碍。
【2000字】1.2 介绍刻板印象的定义和影响刻板印象是人们对其他群体或个体的一种简化和不准确的认知模式。
这种模式往往是基于经验不足或以偏见为基础的,导致人们对他人产生片面和武断的看法。
刻板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在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而人们往往会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经验来对他人进行归类和评价。
刻板印象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阻碍人们之间的有效沟通。
由于刻板印象的存在,人们可能会忽视他人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而只是根据先入为主的认知模式来对待对方,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和误解的产生。
刻板印象也会影响人们对跨文化交际中问题和挑战的理解。
当人们仅凭借刻板印象来看待他人时,往往会忽视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对交际的影响,导致问题难以解决和冲突的产生。
了解和认识刻板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和文化敏感性来对待他人,才能避免刻板印象对交际的负面影响。
浅析刻板印象对跨文化交际的文化障碍

浅析刻板印象对跨文化交际的文化障碍刻板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障碍。
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于特定群体的普遍性的、武断的、固定化的看法和评价,这些看法和评价是建立在人们的文化或者其他背景中的价值观和观念上的。
刻板印象可以由人们对于跨文化交际对象的不熟悉和不理解所引起,也可以由人们对于其他文化的偏见和歧视所引起。
刻板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的文化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刻板印象使人们往往只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之处而忽略了它们的差异。
人们由于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够了解,往往会把他们看成是同一种文化。
例如,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都是东亚文化,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人们只是按照它们都是东亚文化来进行交际的话,很容易就会产生文化冲突和误解。
第二,刻板印象会限制人们对于其他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使得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缺乏对于其他文化的敏感性和灵活性。
人们对于其他文化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对于其他文化的偏见和歧视,这些偏见和歧视会影响到人们对于其他文化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例如,有些人可能会认为黑人文化是较为低档的文化,这种看法会影响到人们对于黑人文化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第三,刻板印象会使得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更加注重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而忽视了其他文化和价值观。
人们往往从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出发来进行跨文化交际,而忽略了其他文化和价值观。
这会使得人们产生文化隔阂和文化冲突,加大跨文化交际的难度,并增加交际的风险。
为了克服刻板印象对于跨文化交际的文化障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第一,要增强对于其他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通过了解其他文化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信息,才能真正理解其他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跨文化交际。
第二,要尊重和接受其他文化的不同。
人们要在跨文化交际中注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和接受其他文化的不同,从而避免因自己的偏见和歧视而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和误判。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沟通策略探讨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沟通策略探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但随之而来的是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障碍的出现。
本文旨在探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沟通策略,以期能够减轻由此带来的影响。
一、文化障碍的类型与原因中美两国有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文化差异,如社交礼仪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等等。
这些文化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许多挑战,并可能导致文化障碍的出现。
1. 语言障碍中美两国之间有显著的语言差异,双方的语言表达方式、口音和习惯用语都不尽相同。
例如,在英语中,“okay”是一种表示同意或确认的词汇,而在中文中则没有这样的用法。
这种语言障碍可能会导致双方的意思无法传达清晰,进而可能产生误解或者冲突。
2. 社交礼仪不同中美两国的社交礼仪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美国,人们更加讲究直白和个人的表达,而在中国,则更加看重尊重礼仪和人际关系。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理解对方的社交礼仪,可能造成尴尬和误解,甚至会引发冲突。
3. 价值观不同在中美两国的文化中,人们的价值观也有很大差异。
例如,在中国,重视集体利益和家庭传统;而在美国,则更加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
这种差异可能会在思维方式、决策方式和处理方式等方面产生误解和分歧。
4. 思维方式差异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历史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也使得两国人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加强调细节和整体之间的联系;而在美国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平衡。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会产生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二、沟通策略的探讨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此,需要通过合适的沟通策略来缓解这种文化障碍,避免误解和冲突。
1. 学习对方的文化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是减少文化冲突的关键。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对方文化的方法包括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礼仪、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
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行为和表达,并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
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课件

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课件跨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由于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习惯、信仰和价值观,跨文化交流是具有挑战性的。
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会出现诸多障碍。
本文将从语言、文化差异、价值观差异等角度探讨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
1. 语言障碍语言是交流的基础,但不同的文化使用不同的语言,存在语言障碍。
即使两个人说同样的语言,在不同的文化中也会有差异。
例如,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但在英国使用的英语与美国使用的英语存在一些差异,这可能会引起误解和沟通障碍。
此外,语言中的词汇、语法和发音也会因文化而异,这可能会对跨文化交流造成困难。
2. 文化差异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习惯、信仰和方式,这些都是文化差异的体现。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例如,在中国,礼仪和尊重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在美国,个人自由和表达得到更多的重视,这可能导致一些冲突。
另外,在跨国企业中,文化差异也可能导致公司的哲学和价值观的不同,从而使合作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3. 沟通方式的差异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沟通方式和风格,包括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
例如,一些文化更倾向于以间接方式沟通,而另一些则更倾向于以直接方式沟通。
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没有了解不同文化的沟通方式和风格,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4. 价值观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面对这些障碍,我们需要对不同文化的习惯、信仰、价值观和沟通方式进行充分了解和研究。
通过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跨文化交流,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
浅析刻板印象对跨文化交际的文化障碍

浅析刻板印象对跨文化交际的文化障碍【摘要】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特定群体或文化形成的固定而片面的看法。
在跨文化交际中,刻板印象可能引发误解和偏见,影响沟通效果,并导致交流困难。
这种文化障碍会影响人们的文化认知和交流方式。
为了消除刻板印象,可以通过开放心态、接纳多样性和尊重不同文化来促进跨文化交际。
建议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尊重对方文化,避免偏见和歧视,主动学习并尊重对方的习俗和价值观,提高文化敏感度和沟通技巧,以促进良好的跨文化交流。
通过消除刻板印象和增强文化理解,可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刻板印象、跨文化交际、文化障碍、误解、偏见、跨文化沟通、交流困难、文化认知、消除方法、促进交际1. 引言1.1 定义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在认识他人或其他事物时存在的一种片面、简化和固定的认识方式,通常是根据过往的经验、传统、偏见或社会文化对某一类人群或事物的普遍印象而形成的一种认知模式。
刻板印象是人类为了在短时间内迅速认知和处理信息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认知负担,但也容易导致片面和不准确的理解。
在跨文化交际中,刻板印象可能会对人们的认知和交流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某些人群或事物的印象和评价存在差异,人们可能会基于自己的刻板印象对他人做出错误的推断和评价,导致误解和偏见的产生,进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刻板印象还可能导致人们在跨文化沟通中过于依赖先入为主的认知模式,忽视他人的个体差异和文化特点,造成文化障碍导致交流困难。
了解和认识刻板印象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至关重要。
只有在意识到并尝试消除刻板印象的影响,同时积极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开放包容的交流氛围,才能有效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质量和效果。
1.2 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日益凸显。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愈加频繁,人们跨越国界进行交流、合作和交易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浅析刻板印象对跨文化交际的文化障碍

浅析刻板印象对跨文化交际的文化障碍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种特定群体的成员所持有的一种偏见性看法,通常是因为主管作出了关于这一群体的一般性的判断,而忽视了个别成员的个性特点。
在跨文化交际中,刻板印象可能会导致文化障碍,影响双方的沟通和理解。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浅析刻板印象对跨文化交际的文化障碍。
刻板印象可能导致对他人的误解和歧视。
由于不了解对方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人们容易根据自己的文化经验和刻板印象来解读他人的行为,从而产生误解和歧视。
一些国家的人可能会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持有偏见,误以为他们的行为是不尊重或不符合道德规范的。
这种误解和歧视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困难,甚至破坏了双方之间的关系。
刻板印象可能导致沟通困难。
当人们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时,他们可能会假设对方会有某种特定的行为或思维方式,因此在沟通中可能会出现误解和不适当的表达。
对于一些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使用与其他文化相异的表达方式,比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可能会导致误解和不必要的冲突。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特点非常重要,否则可能会出现沟通困难和不愉快的局面。
刻板印象可能导致文化冲突。
当人们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时,他们可能会对其他文化的差异产生不满或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文化冲突的产生。
在某些国家或地区,人们对于他人的宗教信仰、饮食习惯、服饰风格等可能会持有刻板印象,认为这些行为与自己的文化不同,因此可能会产生不满情绪或抵触情绪。
文化冲突不仅会影响双方的关系,还可能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负面影响。
刻板印象可能导致文化隔阂。
由于人们对于其他文化的刻板印象,可能会对他人持有偏见,从而导致双方产生对立和隔阂。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隔阂会阻碍双方的沟通和理解,导致交流的困难和误解的增加。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特点,避免刻板印象的干扰,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分析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英语学习中的两类文化障碍: 表层文化障碍和深层文化障碍,并指出要成功地跨越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应采用在认识表层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学习者对最根本的深层文化的认识等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障碍; 教学An Analysis of Cultural Barrier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ie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barriers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eneralizes the types of surface barriers and underlying barriers ,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few suggestions on how to clear t he barriers by furthering learn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it culture.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barriers; Teaching and learning0 引言对于文化,不同学科的学者针对各自的学科特性有不同的解说。
至今,人们对文化的定义已达近200种。
但仔细分析后,又可以发现这些定义之间存在着不少共同点。
概括起来,可分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个层次。
前者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在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如风俗习惯、道德风尚、语言风格、礼仪礼貌、言谈举止的行为规范等。
后者指的是精神本质层面,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等。
深层文化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表层文化表现出来,因而,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方式。
正是因为这种文化的民族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一种文化中成长的人们对另一文化的接受,从而形成文化障碍,给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带来种种困难,甚至导致交际失败。
笔者试图对英语学习中的表层文化障碍和深层文化障碍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1 表层文化障碍的主要表现1. 1 对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的不同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随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其意义或扩大或缩小,同时有些词由于经常使用逐渐积累了一些联想的意义,都可以称为词汇的文化内涵[1 ] 。
在不同的语言中,词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不同的情况。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实际上只有部分词汇完全对应,而另一部分词汇虽有局部对应的解释,但在词义或文化内涵上不完全相同。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种依赖与亲密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助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所以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
下面是一些例句,划线部分是动物名称,括号内是其在英语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1) Just look at the way he treats his wife! He is a beast . (凶残的人)2) Bill is taking his bird to t he pictures tonight. (女朋友)3) Don’t listen to her gossip ; she is a cat . (心地恶毒的人)4) I am not a chicken. I just don’t want to offend anybody. (懦夫、胆小鬼)5) She likes to stay at home , but her husband is a bit of a gay dog. (爱玩的人)6) Why did you put your finger in the fire , you silly donkey ! (傻瓜,固执的人)7) In t he city I was nothing , but t here in the countryside I was considered a big fish. (大人物)8) Don’t t rust him , he’s an old fox. (很狡猾的人)9) The lions at her party included two famous authors and a musician. (大人物)10) Come here, you little monkey. What have you done? (调皮鬼)11) Don’t be a pig , Jimmy ; leave some cake for your brother . (贪婪、肮脏或没礼貌的人)12) She has face like an angle, but he is really a terrible wolf . (凶残的人)分析以上的各个例句,可以发现例1) 、6) 、8) 、10) 、12) 中的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文化中是完全对应的,而其他各句中的动物名称因为文化内涵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若直译出本意,就会闹出不少笑话。
以例2)中的bird 一词为例,它本来的意思是“鸟”,后来在口语中又常用来指“人”、“姑娘”等。
随着人类科技事业的发展,bird 的意义又进一步扩大,可指飞机、火箭、直升飞机、航天飞机、卫星等任何飞行器。
因此,如果不仔细体会这些词汇在文化内涵上的区别,就会形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
除了这些具有文化内涵的普通名词外,还有一些专有名词由于出自文学名著或与历史事件有关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Shylock 现在通常指心肠狠毒惟利是图的小人。
童话故事《灰姑娘》中的Cinderella 常指那些有才干却一时未得到赏识的人。
1. 2 对习语的理解和运用习语堪称语言的精华,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在体现语言的文化特征方面,比其它语言成分更具典型性。
因此可以说,习语犹如一面镜子,清楚地折射出语言的文化特色。
英语习语除了固定的短语或表达法外,还包括成语、谚语、格言和一些俚语。
分属两种语言的习语在交际时,可分为3 种关系类型: 对应、半对应和不对应。
例如:1) Now you have resigned your position in the company; you have burned your boats.2) Be careful what you say ; even the walls have ears !3) Give them advice if you like. It will only be 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 They are incapable of understanding good taste and manners.4) After all his boasting that he would drive the other company out of business , Mr. Angus had to eat his words for the other company flourished more than his did.由于英汉双方文化上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有些习语在语义和形象上就巧合地彼此相对应,如例1) 中的burn one’s boat (破釜沉舟) 和例2) 中的the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
然而巧合毕竟是少数,大量的习语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只是部分地对应或不对应, 如例3) 中的cast pearl s before swine (把珍珠丢在猪的面前) ,看起来很像汉语的对牛弹琴,但两者意义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
英语谚语的意思是把好东西给不懂欣赏的人,而汉语的对牛弹琴还有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觉得对方白费口舌的意思,而且还用来讥笑说话人不看对象。
再如例4) 中的eat oneps words , 乍一看似乎与“食言”的意思相近,实际上却相差甚远。
此处的英语谚语的意思是收回说过的话,承认前言有失。
因此,英文中的有些习语因其隐含的特殊的文化内涵通常会出现“貌合神离”的现象,是英语学习者遭遇的另一文化障碍。
1. 3社会规约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仅仅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并不能保证有效的交际。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质和风格,体现在交际中就是人们交际的言语、行为所遵循的各种不成文的社会规约,这些规约实际上就是文化规约,可分为“民俗、道德规范和法律”[2] 。
简而言之,社会规范告诉人们“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说的时候说什么,对谁说,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以什么方式说”等等[3 ] 。
要正确而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人们不仅要知道什么是符合语言的形式规则,更要知道什么是符合文化规约,是文化所能认可和接受的。
一般说来,人们非常了解母语文化中的社会规约;然而对不同文化的社会规约有可能一无所知或不甚了1. 4非言语交际人际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种是语言行为,一种是非语言行为。
非语言行为包括姿势、动作、表情、眼神、身体接触、空间距离与位置等。
对于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国外一些研究的结果表明,非语言行为可占整个交际过程的70 % 以上。
可见非言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各国各地区的非语言行为有许多共同之处,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无声影片能被世界各国的观众理解并发出同样的笑声,就是很好的例证。
但是由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环境中的非语言行为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同一个动作或行为会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为不同的信息:一种礼貌的行为会被视为失礼;一种得体的行为会被理解为恶意。
如中国人叫别人过来,是把手伸给被叫人,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而美国人的做法是把手伸向被叫的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中国人却认为这种手势有轻视他的意思,往往对此很反感。
产生这类障碍的原因在于,一方是下意识地做出在其文化中被认为是礼貌的动作,而另一方却是以自己文化中的非语言行为的标准来理解这一动作。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非语言行为引起的交际障碍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政治、商务谈判中,这种障碍会给双方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