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心论概念的历史考察
欧洲中心论名词解释

欧洲中心论名词解释
欧洲中心论是一种地理和历史上的概念,指的是欧洲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中心地位。
从地理角度来看,欧洲中心论认为欧洲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具有便利的海上和陆上交通条件,使得欧洲成为了世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欧洲还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气候条件,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从历史角度来看,欧洲中心论认为欧洲在近代历史中起到了主导和引领的作用。
从大航海时代到工业革命,欧洲国家在探索、殖民、科技和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还是现代国际体系的发源地,欧洲国家间的竞争和合作塑造了现代国际关系的格局。
此外,欧洲中心论还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解释。
在政治上,欧洲中心论指的是欧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如欧盟的形成和欧洲各国之间的合作。
在经济上,欧洲中心论指的是欧洲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如欧元区的建立和欧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文化上,欧洲中心论指的是欧洲文化的影
响力和吸引力,如欧洲艺术、文学、音乐和哲学的传播和影响。
总之,欧洲中心论是指欧洲在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中心地位,这种中心地位是由欧洲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和国际地位所决定的。
欧洲中心论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欧洲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亚洲 欧洲中心论的概念

亚洲和欧洲中心论是指一种观点,认为亚洲和欧洲在历史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这种观点认为,欧洲在近代历史上扮演着中心角色,而亚洲则被视为次要的地区。
亚洲和欧洲中心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
当时,欧洲人开始对亚洲的文化和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并将其视为一个神秘而遥远的大陆。
随着欧洲的扩张和殖民主义的兴起,亚洲逐渐成为欧洲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人开始对亚洲文化和历史进行研究和描述,从而形成了亚洲和欧洲中心论的概念。
亚洲和欧洲中心论的观点在20世纪逐渐受到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亚洲和欧洲的文化和历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现在,亚洲和欧洲中心论已经不再是主流观点,而是被更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视角所取代。
文化形态史观下的史学巨著——评汤因比著《历史研究》

542021.05[摘 要] 《历史研究》一书是汤因比探究人类文明前景和命运的鸿篇巨著,他采用文化形态史观,不仅说明了文明是历史研究的单位,而且详细阐述了文明演进的内在机制。
《历史研究》发展了文化形态史观,突破了西方中心论的藩篱,给我们的历史研究带来诸多的教益。
[关键词] 文化形态史观 汤因比 《历史研究》 启示[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03(2021)05-0054-04文化形态史观下的史学巨著——评汤因比著《历史研究》□ 周 荣湖北大学作者简介:周荣,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历史研究》是被誉为“近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代表作。
汤因比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拟出大纲,1927年才正式开始写作,1954年后第10卷杀青,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已经全部形成。
几年后,汤因比又增补了第11卷和第12卷。
该书内容宏富,论述精确,耗费作者四十年的时间。
因此,该书是汤因比精心架构和用力最深之作。
该书采用了文化形态史观来进行写作,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本文以文化形态史观为中心,对《历史研究》采用文化形态史观的原因、具体运用、产生的作用等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能对《历史研究》一书和文化形态史观有更深的认识,更好地推动历史研究的发展。
一、《历史研究》采用文化形态史观的原因汤因比为什么采用文化形态史观来写作《历史研究》?在本书的第十二部《西方文明的前景》中,有一段话为笔者提供了线索,其大意是这样的:汤因比从事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反感西方人将西方社会等同于整个人类历史的观点。
他强调这种观点歪曲了历史事实,造成了自我中心主义的错觉,遮蔽其他文明的价值和意义。
要避免这种错误的观点,最好要“接受一个相反的假说,即任何一种社会类型的所有代表在哲学上是等价的”。
(汤因比,2016)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汤因比不赞同那种将西方社会(或者说西方文明)等同于人类文明的说法。
欧洲中心主义

The sage had long preserved in his affectionate and laborious attempts to instruct men in the knowledge of their duty; and at length laments the almost complete failure of his endeavors.
用官话字母或切音符号都不好,“不如采用世界通行 之字母”(自序)——朱文熊《江苏新字母》(1906)
“要根本废除象形文字,以纯粹的拼音文字来代替”。 ——瞿秋白等人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汉字拉 丁化的原则与规则》(1931)
白人优越主义
Eurocentrism
英国诗人鲁德亚德·吉卜林说,东西方永不相 会,白人高人一等,肩负着缔造世界、传布文明 的责任。
文明史
Eurocentrism
欧洲中心论者把西方或欧洲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观 念与历史发展看作是正常的演变,即具有普遍性的历史 进程。
欧洲历史学灌注着欧洲中心主义视野的体系:有关 文明发展的阐述不假思索地与欧洲历史联结在一起。
政治学
Eurocentrism
西方学者建构东方专制主义的观念,认为从希腊古
源于欧洲的西服全面地征服了世界各地传统服饰, 成为了现代文明的象征。
音乐圣殿
洋服
婚纱
学位服
Eurocentrism
欧洲中心主义关照下的19世纪《论语》音译
《论语·里仁》(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高大卫译文:
Confucius says, if in the morning you hear divine truth, in the evening you may die.
白云先生欧洲中心论,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骗局

白云先生欧洲中心论,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骗局白云先生欧洲中心论,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骗局一、苏美尔文明:人类第一次造轮子要研究欧洲和西方文明的问题,如果脱离地中海文明这个大框架,只把视野局限于欧洲,那么西方文明从何而来,西方文明为什么是现在这样,欧洲的未来又将会是怎样,这些问题都无法得到解答。
尤其是一提起西方文明,就言必称古希腊古罗马的,更是一条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的死胡同。
地中海文明,指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埃及,古波斯和欧洲环地中海区所居住的民族共同创建的文明。
西方文明的根,根本就不在古希腊,也更不在古罗马。
而是在两河流域和北非。
在地中海文明传承的出场顺序中,欧洲人作为最晚开化的蛮族,恰恰是最后一个出场的。
第一个出场的,则是苏美尔人,和他们的苏美尔文明。
苏美尔文明,充满了太多的迷和神奇。
苏美尔人从何而来,不知道,他们亡国后,又消失在了哪里,也不得而知。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的文明出现的太早,当时地球上其他民族都还在吃草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住宫殿了。
以及,他们的文明太先进,当其他民族都还只是原始部落的时候,他们已经建立了王国并发明了一套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他们点亮了地中海文明的第一座灯塔。
苏美人居住在两河流域,也叫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就是今天被打的稀巴烂的伊拉克那个地方。
他们既不是印欧人,也不是闪族人,西方人挖过他们的王陵,从复原图看,他们更像是黄种人。
他们的语言,在语法和底层结构上,更接近汉语,而不是和地中海区域主流的印欧语和闪族语言相似。
他们发明出了文明社会所必备的全套装备,文字,农业,手工业,科技,数学,物理,天文,历法,军事,水利灌溉等等一应区全,当然还有神话、诗歌与艺术。
说苏美尔人造轮子,并不仅仅指他们首先发明了车轮。
发明车轮,标志着古代文明那套社会治理和生产管理的软件系统,架构上已经基本发明设计完成。
这一套对于解决人类大规模群居,并进行大规模生产分工协作的系统,就可以称之为文明意义上的造轮子。
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与发展

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与发展Ⅰ西方中心主义及其出现的历史背景西方中心主义,有人认为在16世纪法国人波丹那里已经出现,波丹在四大帝国的历史择指数分期之外又提出了新的历史分期观点,其中不无西方中心论的印痕;“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家格林布拉特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也看出了“一种欧洲文化优越感”。
更有甚者认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提出的“亚细亚人比欧罗巴人更具奴隶性,他们忍受专制统治而无怨愤”,已经有了西方中心与优越的萌芽。
还有人认为,18世纪的中国与印度在欧洲人的心目中还是富足与先进的代表,只是到了下一个世纪,欧洲中心主义才表现为西方具有普遍性的意识。
可以看出,西方中心主义始于何时,人们的意见并不是一致的。
是不是西方人对于别的民族存有偏见或持批评态度都是西方中心论的呢?在我看来,人们总是从其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角度出发,审视别的民族、别的文化的,这是历史以民族社会为主体的时代的必然现象。
我们不能把西方人对于东方文化的批评全都看成是西方中心论。
当从自己的文化价值出发,又以普遍的名义说出时,这就具有了我族中心主义的偏见了。
进一步说,西方中心主义是一个定义问题,即什么样的认识理路才可以说是西方中心论的,对此,人们似乎并没有进行认真的界定,虽然有着各式各样的说法和众多心照不宣的认识。
我认为把以下几个方面看作是西方中心思路的基本特征是有益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 :⑴把西方或欧洲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观念与历史发展看作是正常的演变,即具有普遍性的历史进程。
“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这句话最能体现这一点,用阿布戴尔一马里克的话说,就是西方“把自己各个不同时期的主导意识形态作为所有可能存在的社会的意识形态。
”⑵西方中心主义是通过对于世界与东方的认识与评价中体现出来的,其中存在着明显的欧洲优越的价值取向,把西方的价值观念看成是世界共同的观念,西方的取向即世界各民族共同的前进方向。
Ⅱ18世纪西欧中心论的初步形成西方中心主义在18世纪中后期西欧思想家那里,已经以欧洲的文明、进步与东方的落后、停滞、没有发展而表现出来。
远东、中东、近东

远东、中东、近东这几个政治地理概念是"欧洲中心论"的产物。
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欧洲萌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大西洋至北海沿岸的一些国家,迫切要求向外扩张殖民地,富庶的东方成了它们攫取海外财富的首选目标。
16、17世纪起,欧洲列强开始向东方进军,它们根据当时掌握的地理知识,按照离自己的远近,分别把东方不同的地区称为"远东"、"中东"、"近东"。
后来这三个概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沿用。
由于各国理解和划分不尽一致,所以这几个概念没有明确的范围和界线。
通常,"远东"系指离西欧最远的亚洲东部地区,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的太平洋沿岸地区,习惯上有时也把东南亚各国归到远东之列。
"中东"提法最为频繁,但人们对它说法不一。
最早,"中东"特指伊朗和阿富汗,但后来中东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大大拓展了。
目前,学术界将中东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中东指亚、非、欧三洲接合部的西亚北非国家和地区(但阿富汗除外),广义中东则泛指东起阿富汗、西到非洲大西洋沿岸的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北边包括土耳其,南边涵盖阿拉伯半岛南端的广大地区。
狭义的中东共有22个国家,总面积为1500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亿多。
由于中东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居民属于阿拉伯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因此"中东"又常与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相联系。
"近东"指距离西欧较近的国家和地区,过去主要指欧洲的巴尔干国家、亚洲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和东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般不再把巴尔干国家称为近东国家,而以"东南欧"或"南欧"代称。
目前在国际上"近东"一词已比较少用。
近东:过去主要指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国家(原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亚洲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和东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还包括北非的埃及和利比亚。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历史:广义的指已经过去的自然史和人类史;狭义的指独立于人们一是之外的已经过去的人类社会的客观运动过程。
史学历史理论人们对客观历史运动的认识,包括天人关系,古今关系,民族问题,人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发展变化的动因等等。
史学理论:人们对历史学的认识,是关于史学本身的性质与其与社会关系,史家修养与批评的理论。
良史:“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
”(曾巩《南齐书目录序》)书法不隐:史才三长:是刘知幾所著《史通》中提出的关于史家修养的要求:史学、史才、史识。
直书曲笔信史史法:指历史记载和历史编纂方法,其内容包括史书的外在形式和内部结构,主要表现为史书的体裁与体例。
撰述记注史意:指历史撰述中寓含的思想和宗旨,其内容包括史家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史学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史家的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
史德:是清人章学诚明确提出的,讨论的是史学家的修养问题。
新史学:最初是专指对具有“四弊二病”之旧史学而言的“新史学”。
后来含义逐渐扩大,一指鲁宾逊的《新史学》,二指以唯物史观为中心的史学。
80年代以来专指有别于“旧史学”和国外各种历史史观与历史学派。
或包括唯物主义史观或不包括唯物主义史观史学。
正统论二重证据法:由王国维提出,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即“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历史演进法中国文化二周说《史学要论》五朵金花:是指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
史学革命:1958年,随着经济“大跃进”的发展,史学界也提出了“大跃进”的要求。
“史学革命”应运而生。
1958年的“史学革命”就是打破王朝体系,建立人民史体系的“革命”。
“写农民的历史,为农民写历史”,是这次史学革命的指导思想。
史学界在如何估价阶级统治的历史方面所表现出的种种非历史主义的倾向,无不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发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不可能在 ‘希 腊 ’ ‘东 方 ’ ” 中心之一。当然, 当时的 思 想和 思 想 之 间 设 立 任 何 对立 关系。 但是, 希腊人 。 “barbari以自己的价值观念为中心, 与周边及更广阔区域进行比较, 不自觉地 形 成 了 以 自 我 为 中心的思 想 an ” “化 外 之 民 ” , 最初指不会讲希腊语的人, 后来用来指 粗 鲁、 野蛮 的 日 耳 曼 人 和 亚 洲一 些 民族 都 被 认 为 是 “barbarian ” 。欧里庇得斯( 前 485 - 前 406 ) 认为蛮族缺乏社会制度和文明观念, 暴力往往代替正义和法律成
“欧洲中心论 ” 源 远 流 长, 到 近代 几 乎 成 为 西 欧 学 术 界 的一 种 正 统 观念, 并 在 人文 社会 科 学 领 域 有 着 深 远的影响和多种表现形式。国内外很多学者都用欧洲中心论来说明若干重要问题, 以历史学领域为例, 尽管 但是, 当涉及到解释 具 有 深 远 意 义 的重 大 事 件 时, 欧洲中心论 就 会发 挥 重 历史学家强调一手资料的重要性, 要影响。欧洲中心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根深蒂固的影响, 妨碍 了 公 允 的 学 术 研究 的 开展 和 独 立的话 语 体 从 而 更 有利 地 建 系的建立。本文拟对欧洲中心论概念的 由来及其内涵外 延 在 历史 上 的 发展变 化 做 一 探 讨, 立我们独立的话语体系。 “欧洲” 一、 前现代时期 的自我中心观 许多学者提及欧洲中心论的概念 时, 往往追溯到古 希 腊 时 期, 那么, 古 希 腊 究 竟 和 欧洲中心论概念有 没 古代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 但是 只 要 人 类 历史的 发展 是 通过 各 个 地 区、 各 个 民族 有关系呢? 我们都知道, 和各个国家的特殊发展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一般形式, 那么 就 必 然 会在 一 定 的 时 空 范围 内 造 成历史 发展类 型
2012 年第 5 期 总第 201 期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No. 5 General No. 201
“欧洲中心论 ” 概念的历史考察
潘娜娜
( 青岛市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山东 青岛 266071 ) [ 摘要] “欧洲中心论” 这个词语在 20 世纪才被杜撰 出 来, 然而 这 一 概 念 的 萌芽却可 以 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 学 者率 先 从政治、 气候、 环境等 方 面 将 古 希 腊罗马 同 其 17 世纪欧洲各派思想家则 把 欧 洲视 为 历史 发展 的 高 级 阶段, 他地方区分开来。16 、 已具有用 他们的文明去征服世界的思想意识, 经过 18 世纪西欧各派思想家的研究和 论 述, 欧 洲 中心 论 成为一个包括政治 制度、 民 俗 文 化 传 统、 社会 经 济 形 态等 各 方 面 特 点 的 复杂 的 概 初步成型, “社会科学 家 ” 通过历史哲学、 历史 学、 人 类 学、 社会学 和 经 济 学 等领域 的 的 念。到 19 世纪, “科学论证” , “科学 ” 欧洲中心论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社会广泛使用的 一 种 术 语, 其 理论内 涵 显得更为系统、 更加规范。20 世纪反欧洲中心论讨论中赋予了这一概念新的内涵。 [ 关键词] 欧洲中心论; 欧洲经验; 东方专制主义 [ K091 中图分类号] [ A 文献标识码] [ 1003 - 4145[ 2012] 05 - 0030 - 05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 2012 - 03 - 07 作者简介: 潘娜娜, 博士, 青岛市委党校讲师, 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也谈 “欧洲中心论 ” 》 ,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0 年第 5 期。 ①参见马世力 537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1912. ②Euripides,Medea, : 《政治学》 , 商务印书馆 1983 年版, 第 159 页。 ③亚里士多德
30
① 了 把 亚 洲 从 野蛮 的 ” 还是受到傲慢的支配, 就像它的文化祖 先 希 腊 一 样。
暴行中解救出来。对斯特拉波来说, 只有欧洲解决了世界本质与人类的辩证关系。欧洲是最多变的大陆, 提
② 老普林尼认为 供了最丰富的物藏, 欧洲是最独立的 大 陆, 免 于 外国 的 统 治, 欧洲的人 和 政 府 都 是 最 好 的。 ③ 特 洛 加 斯 · 庞 培 声 称 历史 应 该 有 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大陆是欧洲, 只 有欧洲优 秀 的 子 民 能 征 服 其 他 国家。
权关心每一个民族的成就, 但是他所谓的每个民族都是属于罗马帝国内的, 他甚至认为全世界是一个更加广 阔的伟大的罗马。 中世纪, 基督教徒和穆斯林教徒都相信他们是各自优越的宗教信仰的守护者, 逐渐形成了以基督教信仰 和以伊斯兰信仰为中心的认同观。在 中 世 纪 的 基 督 教 著 作 中, 尽 管 也 有 东 方 与 西方, 亚 细 亚 与欧 罗巴 的概 《圣 经 》 念, 然而这 种 划 分并 没 有明确的 地 理 概念与 地 理 知 识, 而是 把 古 典 神 话 传说 和 传说 与 模 糊 的 地 理 划
②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指出蛮族缺乏自由、 , “因 为 野蛮 民族 比 希 腊 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 民主和理性的意识 ③ ” 民族为富于奴性; 亚洲蛮族又比欧洲蛮族为富于奴性, 所以他们常常忍受专制统治, 而不起来叛乱。
: “罗 马 帝 国 就 像希 腊 城 希腊被罗马统治后, 以罗马为文化中心的思想也 一 度 盛 行。 伯 特 兰 · 罗 素 指 出 邦一样, 通过自己的方式, 对国境以外的世界有着相 当的优 越 感和 恩 赐 态 度。 尽 管 具 有 更 广 阔 的 视 野, 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