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

合集下载

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引言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但其开采与生产却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对煤矿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合理的管理,本报告书将对煤矿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

二、煤矿环境概况1.煤矿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条件等;2.煤矿区域的人文环境状况:包括周边居民人口、经济发展情况等。

三、煤矿环境影响评价1.煤矿开采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评价:分析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地表水污染情况,并评估其对周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2.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分析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污染的潜在危害,并评估对地下水系统的可持续性影响;3.煤矿开采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评价:评估煤矿开采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包括矿井通风和爆破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等;4.煤矿开采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评价:分析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土壤的破坏和污染,以及对农田和植被的影响;5.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评估煤矿开采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和生态平衡破坏等。

四、煤矿环境保护建议1.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煤矿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

2.采用清洁采煤技术:推广应用清洁采煤技术,减少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煤与岩石混破碎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加强尾矿处理与利用:对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尾矿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占用和污染。

4.鼓励绿色煤炭发展:鼓励煤矿企业向绿色煤炭提供商转型,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和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5.加强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煤矿环境管理的法规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环境监管,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

五、结论煤矿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对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煤矿周边的环境和生态,提高煤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政策支持。

煤矿环评报告范文

煤矿环评报告范文

煤矿环评报告范文一、项目概况本煤矿项目位于地区,占地面积约xxx公顷,矿区沿湖东侧,东距城区约xx公里,交通便利。

该矿区包含煤炭开采、运输、洗选等环节,预计年开采煤炭量约xx万吨。

项目建设目的是满足地区的煤炭需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环境影响评价(一)大气环境影响考虑到煤矿的开采及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降低粉尘排放:一是喷洒水雾降尘,对开采面进行湿法作业,有效减少扬尘排放;二是采用覆土方式进行露天矿暴露煤场覆盖,防止风吹土尘暴露煤场;三是对运输路线进行水洗抑尘处理,确保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以上措施有助于减少煤炭开采及运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二)水环境影响为了减少煤炭洗选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体污染,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设置封闭式洗煤厂,对洗选过程中的废水进行收集和处理;二是配备污水处理设备,在对煤矿废水进行处理后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三是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同时,加强河道及湖泊的保护措施,严禁矿区废水直接排放入水体。

(三)土壤及生物多样性影响为了减少煤矿开采对土壤的破坏,我们将实施矿区的固土及植被恢复工程,力争在开采后尽快恢复矿区土壤结构及植被覆盖,以保护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另外,我们还将实施矿山生态修复计划,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增加矿区的绿化覆盖率,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四)社会经济影响该煤矿项目的建设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项目建设期间,将优先招用当地劳动力,为当地居民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

同时,我们将定期组织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当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助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管理措施为确保煤矿项目的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我们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实施以下措施:一是制定环境保护监测计划,对项目的大气、水环境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二是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及应急预案,对不同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三是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确保环境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

XXXX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

XXXX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

铧尖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2008年10月1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1.1 自然环境概况1.1.1 地形地貌铧尖露天煤矿行政区划隶属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矿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区域性地表分水岭“东胜梁”的南侧,属黄土高原地带。

矿田北部边界距“东胜梁”约10 km,矿田内地形总体趋势是北部高、南部低,最高点位于矿田西北角的边界附近,海拔标高为1430.2m,最低点位于矿田南部勃牛川内,海拔标高为1279m。

最大地形相对高差为151.2m;一般地形海拔标高在1325~1400m 之间,一般地形相对高差为75m 左右。

矿田属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大部分地区为低矮山丘,基岩(延安组J2y)大面积出露,植被稀疏,为半荒漠地区。

矿田内沟谷发育,将矿田分割得支离破碎。

一般季节干涸无水,丰雨季节大气降水在地表形成迳流后流入沟谷,这些溪流或洪流具有历时短、流量较大的特点。

暴雨时勃牛川在矿田西南部由西北向东南穿过矿田,店沟、黑桥沟分别在矿田的中部及东部由北向南汇入勃牛川,通过陕西省境内的窟野河,最终注入黄河。

1.1.2 气候特征本区属干燥的半沙漠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寒时间长,夏热时间短,秋季凉爽多雨,春季风沙较大。

年降雨量少,蒸发量大,霜冻期较长。

据准格尔旗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27.9℃。

降雨多集中在7、8、9 三个月,年降水量194.7-531.6mm,平均357.3mm;年蒸发量2297.4-2833.7mm,平均2457.4mm,是降水量的5-11 倍。

结冰期一般为10月初至次年4月底,冰冻期长达半年之久,最大冻土深度1.71m。

矿田内夏季风小,一般为2-3 级;春冬两季风力较大,常在4级以上,最大可达10级。

风向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可达24 m/s。

1.1.3 地质灾害据调查,矿田内从未发生过较大的破坏性地震,亦无泥石流、滑坡及塌陷等不良地质灾害发生。

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但是能源的采集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露天煤矿,其采矿过程会对周围的大气、水、土地等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和民众的健康,对于采煤企业,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交“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

一、报告书概述(一)项目名称:xxx煤矿(此处以xxx为例)。

(二)项目地点:在xxx县,毗邻xxx铁路。

(三)报告书主要内容:1.项目概述:主要介绍该项目的采矿工艺、年产能力、矿区范围及开采时间等。

2.环境基础状况:包括矿区地质、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水资源状况等。

3.环境影响评价:详细分析煤矿开采可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4.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分析煤矿开采可能对当地经济、人口、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5.保护措施与管理计划:提出保护措施及管理计划,包括环境监测和数据报告等。

二、报告书内容分析1.项目概述报告书中,对于采矿工艺、年产能力、矿区范围及开采时间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和说明。

2.环境基础状况矿区地质、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水资源状况等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采矿过程中的安全与可行性。

报告书详细介绍了矿区基础环境状况,供相关部门和公众了解。

3.环境影响评价在这一部分,报告书主要分析煤矿开采可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大气、水、土壤、噪音等方面。

例如,煤矿开采会带来大量的粉尘和废气,直接对周边大气产生影响,而绿地和水源可能会遭到破坏,土地沉降和噪音污染等都会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报告书还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4.社会经济影响评价采矿业的成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社区的参与,因此在报告书中也需要考虑煤矿对当地社会、经济、人口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计划,以保证煤矿开采的可持续性。

5.保护措施与管理计划在对煤矿开采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时,报告书还需要提出相关的保护措施和管理计划。

xx煤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报告书

xx煤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报告书

xx煤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报告书《XX煤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摘要:本次报告书旨在对XX煤矿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

报告内容包括项目概况、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环境影响管理建议等。

一、项目概况XX煤矿项目位于X市X区,占地面积约XX平方公里,总投资XX亿元。

项目总体规划为XX座开采井口、XX座掘进工程、XX座运输系统等。

项目将采用XX方法进行煤炭开采,预计年产量为XX万吨。

二、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本次评价采用了XXX方法,结合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对项目可能引发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

主要涵盖了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噪音、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等方面。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根据评估结果,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1.空气质量:项目将引起大量粉尘的排放,对周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2.水质: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可能对周边水体产生一定的污染。

3.土壤质量:经过调查发现,煤矿建设将导致部分土壤破坏和覆盖,对农田和植被造成一定影响。

4.噪音:项目将产生一定噪音,对周边居民带来一定的干扰。

5.生态环境:煤矿建设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破坏造成一定损害。

6.人类生活:煤矿建设可能对周边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四、环境影响管理建议为了减轻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全面的环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2.优化煤矿开采技术:采取先进的煤矿开采技术,减少粉尘和废水的产生。

3.提高治理设施和设备:采用高效的治理设施和设备,降低排放物的浓度和含量。

4.建设绿化带和生态保护区:在煤矿周边建设绿化带和生态保护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5.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周边居民和煤矿从业人员的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环保意识。

六、结论通过对XX煤矿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发现项目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和影响。

但只要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减轻环境影响,保护周边生态和人类生活环境。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剖析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剖析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剖析一、概述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是对该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评估和评价的报告。

以下对该报告进行剖析。

二、评估内容1.地质地形影响:由于该矿山位于山区,对地质地形的开采将会引起地表塌陷、裂缝等现象,可能对周边地区造成安全隐患。

2.水资源影响:石灰岩开采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对当地水资源的使用和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开采过程中需要建设水库、水渠等设施,对水资源的调配和水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压力。

3.噪音和振动影响:开采过程中使用爆破、挖掘机械等设备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对周边居民和野生动物造成干扰和不适,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4.空气质量影响: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灰尘和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并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

5.生态环境影响:石灰岩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构成物,矿山开采会破坏原生态环境,对当地植被和野生动植物造成一定破坏。

三、评估方法1.野外调查:通过对矿山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地理环境、生物群落、水资源等情况,收集背景资料。

2.参考资料:查阅相关文献、法规和规范,了解相关环境标准和要求。

3.数据采集:采集地质、水文、生态等方面的数据,包括水质、噪音、气象等。

4.数学模型:使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模拟不同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5.风险评价:根据环境评价结果,对各种影响进行定量评估,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程度。

四、结论和建议1.结论:根据评估结果,得出矿山开采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和风险程度,以及可能引发的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

2.建议:基于评估结果,提出一系列环境保护和治理建议,包括改善矿山开采工艺、采取环境控制措施、做好环境监测和监管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风险。

综上所述,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通过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提出了改善和减少影响的建议,为相关部门和企业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以确保矿山开采活动对环境的最小化影响。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剖析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剖析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1 项目概况矿山位于××××,行政区划隶属于××县××镇××村。

地理坐标:东经×°×′×″~×°×′×″,北纬×°×′×″~×°×′×″。

矿山矿区面积××km2,开采标高××m~××m,石灰岩保有储量(333)××万t,可开采储量××万t,服务年限××年。

矿山设计采用从上到下分台阶露天开采方式,公路—溜槽开拓运输方案,深孔凿岩爆破落矿采矿工艺。

矿山首采工作面拟布置在××m标高,开采期工作台阶共有××个,台阶高度15m,台阶坡面角60°。

工作平台初始宽度15~30m,正常生产时最小平台宽度35~40m;最小工作平台长度90m。

矿石破碎系统采用单段锤式破碎工艺,破碎站至水泥厂采用公路汽车运输。

矿山主要工程内容包括矿山开拓运输系统(采场工作平台;上山公路;溜槽及卸矿、装矿平台等)、矿石破碎系统(料仓、破碎站、输送长廊等)、工业场地辅助生产系统(机修、材料库、厂外运输公路等)、公用工程(供电、供水、供热等)及行政福利设施(办公及生活设施)。

矿山总占地面积××m²,其中露天开采区××m²,工业场地××m²,破碎站××m²,爆破材料库××m²,道路××m²。

矿山供电电源从附近的10KV配电站接引,输电线路距离约2km,年耗电量××万kW·h,综合电耗××kW·h/t;生产及消防用水取自矿区附近的常年性小溪沟,生活用水来自泉水井。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第一篇: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项目概况矿山位于××××,行政区划隶属于××县××镇××村。

地理坐标:东经×°×′×″~×°×′×″,北纬×°×′×″~×°×′×″。

矿山矿区面积××km2,开采标高××m~××m,石灰岩保有储量(333)××万t,可开采储量××万t,服务年限××年。

矿山设计采用从上到下分台阶露天开采方式,公路—溜槽开拓运输方案,深孔凿岩爆破落矿采矿工艺。

矿山首采工作面拟布置在××m 标高,开采期工作台阶共有××个,台阶高度15m,台阶坡面角60°。

工作平台初始宽度15~30m,正常生产时最小平台宽度35~40m;最小工作平台长度90m。

矿石破碎系统采用单段锤式破碎工艺,破碎站至水泥厂采用公路汽车运输。

矿山主要工程内容包括矿山开拓运输系统(采场工作平台;上山公路;溜槽及卸矿、装矿平台等)、矿石破碎系统(料仓、破碎站、输送长廊等)、工业场地辅助生产系统(机修、材料库、厂外运输公路等)、公用工程(供电、供水、供热等)及行政福利设施(办公及生活设施)。

矿山总占地面积××m²,其中露天开采区××m²,工业场地××m²,破碎站××m²,爆破材料库××m²,道路××m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铧尖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2008年10月1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1.1 自然环境概况1.1.1 地形地貌铧尖露天煤矿行政区划隶属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矿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区域性地表分水岭“东胜梁”的南侧,属黄土高原地带。

矿田北部边界距“东胜梁”约10 km,矿田内地形总体趋势是北部高、南部低,最高点位于矿田西北角的边界附近,海拔标高为1430.2m,最低点位于矿田南部勃牛川内,海拔标高为1279m。

最大地形相对高差为151.2m;一般地形海拔标高在1325~1400m 之间,一般地形相对高差为75m 左右。

矿田属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大部分地区为低矮山丘,基岩(延安组J2y)大面积出露,植被稀疏,为半荒漠地区。

矿田内沟谷发育,将矿田分割得支离破碎。

一般季节干涸无水,丰雨季节大气降水在地表形成迳流后流入沟谷,这些溪流或洪流具有历时短、流量较大的特点。

暴雨时勃牛川在矿田西南部由西北向东南穿过矿田,店沟、黑桥沟分别在矿田的中部及东部由北向南汇入勃牛川,通过陕西省境内的窟野河,最终注入黄河。

1.1.2 气候特征本区属干燥的半沙漠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寒时间长,夏热时间短,秋季凉爽多雨,春季风沙较大。

年降雨量少,蒸发量大,霜冻期较长。

据准格尔旗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27.9℃。

降雨多集中在7、8、9 三个月,年降水量194.7-531.6mm,平均357.3mm;年蒸发量2297.4-2833.7mm,平均2457.4mm,是降水量的5-11 倍。

结冰期一般为10月初至次年4月底,冰冻期长达半年之久,最大冻土深度1.71m。

矿田内夏季风小,一般为2-3 级;春冬两季风力较大,常在4级以上,最大可达10级。

风向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可达24 m/s。

1.1.3 地质灾害据调查,矿田内从未发生过较大的破坏性地震,亦无泥石流、滑坡及塌陷等不良地质灾害发生。

根据内蒙古地震烈度划分,本区抗震烈度为6度。

1.2 社会环境概况铧尖露天煤矿所在的准格尔召镇地处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东胜区三交之界,由原准格尔召乡、神山镇两乡镇管辖的行政区域整建制合并而成。

包府复线纵贯南北,包神铁路侧西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准格尔召镇总面积471.83km2,总人口10217人,3402户,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镇人民政府设在原神山镇政府所在地。

村民以从事农业、牧业、养殖业为主,其中从事第一产业4409人,第二产业821人,第三产业1063人。

由于准格尔召距东胜区较近,近几年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周围投资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道路交通、电力设施已初具规模,部分居民开办乡镇企业,经济收入比较可观,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目前,所有行政村均通电、通邮,绝大部分村庄通电话、公路,有5个村接入自来水。

准格尔召镇现有耕地4254公顷,其中水浇地595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3322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3980千瓦,大小畜2.7万头(只)。

粮食总产量6918t,农民人均纯收入4197元,镇财政收入969万元。

镇内保存有鄂尔多斯地区最大的召庙群,准格尔召宝堂寺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准格尔旗西部、东胜区东南39公里处,位于本项目西南矿田境界20km。

召庙群地处项目区主导风向上风向,项目开发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1.3环境敏感因素分析根据现场调查,评价区内没有铁路、公路、水库、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及国家珍稀动植物,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矿田范围内及矿生产附属设施附近的14个村庄的村民和耕地。

最终确定的环境敏感区域及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3-1。

表1-3-1 评价区环境敏感区域及环境保护目标2 项目概况2.1 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地点、投资及建设性质项目名称:内蒙古北联电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铧尖露天煤矿建设规模及目标:设计生产能力3Mt/a,计划2009年投产。

建设性质:新建工程建设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位于东胜煤田东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7′00″~110°23′30″,北纬:39°41′45″~39°46′30″。

总投资:92605.12万元。

2.2 项目组成及总平面布置本项目由采掘场、外排土场、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场地、组装场地、爆破器材库、油库及加油站所组成,占地面积见表2-2-1。

表2-2-1 铧尖露天矿占地面积一览表项目占地面积(hm2)采掘场61.21排土场119.94工业场地8.52组装场 2.00加油站0.80爆破器材库 2.50总计194.972.2 服务年限与工作制度铧尖露天煤矿工作制度为每年330d,每天工作 3 班,每班工作 8h 连续作业。

可采储量132.92Mt,设计储量备用系数为 1.1,设计服务年限40.3a。

露天矿建设工期为 12 个月。

露天矿达产后全矿在籍人数466人,全员效率25.90t/工·日。

3 矿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评价区共有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沙地生态系统和村庄矿区生态系统六种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由本氏针茅、克氏针茅、百里香、达乌里胡枝子等组成,为评价区最大的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由糜黍、谷子、玉米、土豆为主,在矿田范围内零星分布;其它生态系统分布面积相对较小。

评价区常见的哺乳动物主要有:沙狐、獾、蒙古兔、酚鼠、仓鼠、和小家鼠。

通过调查共发现鸟类48种,分11目、24种,其中雀形目种种类最多计有21种,其次是雁形目4种,鸻形目4种、隼形目4种、鸡形目4种。

由于项目区分布在草原带,因此,草原带的动物种类基本上代表了项目区的动物种类。

评价区共有五个土类,八个土壤亚类,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亚类,并与黄绵土交错分布。

在河谷阶地和丘间洼地,以及极度侵蚀的沟坡,主要分布有草甸土和粗骨栗钙土。

矿区处于黄土丘陵沟壑区,评价区域范围内土壤侵蚀的特点是以水蚀为主,风蚀为辅,属于极强度侵蚀区。

评价区生态环境质量EI为49.74,评价区域内草地拼块占有较大的优势,草地为评价区的模地。

虽然区域内自然体系仍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受干扰以后的恢复能力,但随着人类活动和开发的加大,区域生态系统存在向低级别生态系统演变的趋势。

3.2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铧尖矿田内除散布零星村庄外,无工业企业。

矿田外西侧分布永利、和泰、三鼎石等地方小煤矿及砂石厂。

此外无其它工业企业,各地方煤矿多无采暖设施,没有燃煤污染。

本次环评监测委托鄂尔多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8年9月进行。

结果表明,SO2、NO2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均不超标,PM10、TSP日均浓度各监测点均有超标现象,超标率20%~40%。

说明评价区空气污染较轻,植被稀少、气候干燥引起的地表扬尘是造成本次监测结果超标的主要原因。

3.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矿田范围内沟谷一般情况下干涸无水,形成散居村户的乡路,仅在丰雨季节产生短暂的溪流或洪流。

黑桥沟自露天矿工业场地至勃牛川入口处约10km,勃牛川由西北向东南汇入陕西省境内的窟野河,最终注入黄河。

本次地表水现状监测为雨后第二、第三天。

监测结果表明,勃牛川地表水水质优良,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多项水质指标均低于检出限。

且勃牛川在黑桥沟入口上下游水质相同,表明期间无污水混入。

3.4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目前,区内居民用水多采用在地势较低的沟谷地段分散打井的方式取用地下水,取水量较小。

本次环评委托鄂尔多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区内可采典型水样进行了现状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水质良好,不存在超标现象,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3.5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本次噪声监测共布设13个噪声监测点,分别为工业场地四周、排土场四周、采场四周、道路及噪声敏感点闰家圪堵和补花沟。

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昼夜间噪声监测结果均符合相应的标准限值要求,未见超标现象。

区域内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4 矿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区生态系统主要为草地生态系统,草地面积约129.48k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91.90%;其次为农田生态系统,面积约7.27k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5.16%。

项目在开发后生态环境的主体变化将表现出如下趋势:(1)项目开发总体上不会引起评价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但在局部(如工业场地周边、采掘场、排土场、场外运输道路及管线工程区)会使人工生态环境的比重有所加大。

(2)采煤造成的挖损地貌和堆垫地貌会对矿田内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3)由于露天矿的开发建设,评价区景观破碎程度将增加,生态系统各类型的比例将发生变化,但不会大幅度改变,生态系统的异质性略有增加。

(4)评价根据目前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结果,按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对项目实施后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得到本矿田全部开采结束后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48.77,相比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减少0.97,ΔEI 仅为0.97说明露天矿的实施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没有明显的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状况仍可维持在一般的水平。

同时随着土地复垦等减缓措施的实施,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得到进一步的修复,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将进一步的降低。

4.2 空气环境质量影响评价(1)外排土场扬尘:影响时段包括建设期及运行初期,由于与各居民点保持了距离,外排土场扬尘对居民点影响程度轻微,不会造成居民点TSP超标。

(2)采掘场扬尘:阎家圪堵距首采工作面仅约150m,在E风条件下扬尘可能对其形成显著的不利影响,建议在建设初期即对其进行搬迁。

此外,本项目首采区可能影响的区域为工业场地生活区;六采区末采掘场可能影响的区域为北界外区域及黑桥沟、武家渠零散分布的居民。

SW风条件下首采区采掘场、六采区末采掘场下风向扬尘厂界外浓度值分别低于0.10 mg/Nm3、0.20 mg/Nm3,符合GB16297-1996中规定的厂界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1.0 mg/Nm3)。

采掘场扬尘对居民点短期浓度贡献值在0.1 mg/Nm3以下,影响程度轻微,不会造成居民点TSP超标。

(3)场外道路扬尘:扬尘影响主要体现在运营期,可能影响的区域为道路沿线及邻近道路的零星居民。

本工程场外道路原设计方案为砾石路面,其表面覆尘量较大,导致运输车辆扬尘将在较大范围内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本次评价提出:对于场外运输道路应采用起尘量较小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案,以保护沿途环境空气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